首页 > 文章中心 > 动漫人

动漫人

动漫人

动漫人范文第1篇

关键词:动漫教育;动漫人才培养;儿童动漫

中图分类号:J2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6-0216-02

儿童动漫作品是当前和长远的市场的一个突出需求,此类作品目前国内数量最多,但多数质量平平,其创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在动画教育中,儿童动画作品并不是主流。从学生动画获奖作品中,能看出,大多走的是学院派的艺术路线。但社会需求的是常规的商业化儿童路线的表达。这种情况,我们的动漫教育者需要关注和把握。

一、社会需要高质量的儿童动漫作品创作

儿童是动漫欣赏的主体。上海炫动卡通卫视频道总监陈文指出:中国动漫爱好者的主要年龄群体,0-9岁,1.44亿;10-14岁,1.12亿;15-19岁,1.04亿;20-24岁,0.80亿;25-29岁,0.90亿;30-34岁,1.23亿;35-39岁,1.23亿;合计7.76亿。[1]一项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我国9周岁至17周岁未成年人动漫产品使用率为86.7%,在9周岁至17周岁未成年人接触的动漫产品类型中,以动画片和动漫影视为主,其比例达到63.9%,其中9周岁至13周岁人群动画片和动漫影视使用率为71.0%、14周岁至17周岁人群动画片和动漫影视使用率为53.6%。[2]据中国人口网的数据预测,至2050年,中国0-14岁的儿童将会稳定在3亿左右。由此可见,儿童是我国动漫欣赏的主要群体和主要市场。

儿童故事是动漫创作的重点。动画是以创作为核心的“讲故事”,丹麦著名动画编导米科尔·埃格兰德·李说:“孩子们是不考虑画面是否绚丽的,因为他们最关心的是故事。我认为对中国人来说,最大的挑战是如何讲好一个故事。”[3]儿童动漫作品的故事很大程度上是指具有儿童文学性。张之路在《人民日报》上撰文指出,中国动漫问题在于文学性缺乏:“动漫事业要依靠文学(不仅仅是儿童文学)的支撑,从文学中吸取营养。文学也需要动漫事业的发展来带动、创新、繁荣。相得益彰的事情为什么不做呢?”[4]目前国产播出平台遵循着限播令,但从深层次来看,产生出好的故事的动画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正如湖南金鹰卡通卫视总监雷瑛所说:“播出控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优秀动画片才是关键。”[5]

《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片被认为是技术粗糙、故事低幼,但它能够长演不衰,其原因就在于,“它是给15岁以下的儿童看的,不像日本,因为小孩子越来越少,所以动漫越来越成人化。中国有4亿儿童。只要故事简单,轻松诙谐,形象各具特色,他们是买账的。”[6]这个商业成功的案例,也说明了儿童动漫创作的重要性。

因此,在动画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重视儿童动漫研发创作能力的培养。从动漫艺术的本质上看,“动画是文化内容的产业,形式和工艺则是多种多样的,但其核心价值是艺术创作。未来的动画无论怎样发展,艺术创作的比重只能越来越高。”[7]所以,我们应把儿童动漫作品的研发创作当作人才培养的中心任务。

二、高质量的儿童动漫作品,需要人才具有动漫理论和人文素养

与数量众多的动画实践相比,我国的动漫理论研究相当薄弱,没有建立起完整的动画理论体系。“理论体系的不足不免让在学习中不能对整个动画的学习和制作做一个宏观长期的把握认识以及对动画发展的本质规律的理解。”[8]从科研项目级别来看,动漫科研项目以校级为主、省部级为辅、部级极少。至今为止,也没有一本公开发行的动漫专业学术期刊。动漫理论研究的滞后不能很好地总结动漫的实践,难以给动漫实践做指导。而这种指导,在当前国产动画数量达到世界第一的情况下,显得亟需。当天,没有动漫理论的指导,动漫的人才培养就只能局限在技法技能的范围内,无法深入和持续发展。

动漫专业中的人文素养同样重要。人文素养简单地说就是如何做人,在动漫创作中就是如何表达人、体现人的魅力。有人说:“动画艺术是深层次的人文精神的表现和流露。人文精神教育是动画艺术教育的灵魂。动画技术再高深,都是为动画艺术服务。”[9]我们比较认同这一看法。在动漫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注重人文人文精神的养成,处理好动画艺术与技术的关系,改变当前动画艺术教育中片面强调技法技能的观念和做法,为动画艺术找到根本,为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放飞希望。

有识之士认识到了中国动漫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中国动漫产业的真正腾飞远不是解决政策、资金、产业链、市场、制度等等这些眼前的现实问题就能做到的。对于精神、道德、审美、文化这些真正作用于动漫产业内核的隐形因素的建立,更是中国动漫人要努力实现的理想,这需要几代人、全社会、全民族的共同奋斗。”[10]动漫既需要根植于中国文化土壤中的受众人群,也需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审美教育,以体现民族的人文精神。将民族人文素养融入到动漫教育中,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动漫人才培养的模式。

三、重视儿童动漫的创意和创新

创意创新是人才培养的世界性趋势。美国自1947年麻省理工学院开设创意课程以来,迄今已有数百所大学开设了创意产业或课程,培养了数千万名创意人才。日本甚至对350万家庭妇女也进行了创意培训。重视创意教育,提高国民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发达国家得以强盛的基本经验。[11]

创意创新是动漫艺术的本质要求。高级创意人才实际上是决定动画作品优劣的核心,必须经过具有良好艺术培养氛围的高校系统性教育模式的培养。动漫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关键在于动画造型的创意设计和角色形象的塑造是否具有魅力,影视动画学科中绘画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课程学习本身,而是打开学生的创造性思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设计出新鲜创意的动画造型,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教学成果。”[12]可以通过创意思维与绘画技巧的训练来培养。

从国外来看,旧金山州立大学的动画专业代表了相对普遍的美国电脑动画教育机制。从学生完成的第一个影片开始,就被强调创作性、艺术性和原创性,要有文化上独特的视角,在技术上有不同的侧重。该大学的教师玛沙·克里扎斯基说:“之所以如此看重原创性,是因为未来这些学生工作之中,这一点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也可以说。整个美国的动画领域,都特别需要原创性。旧金山州立大学有很多机会同那些大的动画制作公司深入交流,他们常常提到:你们在学校搞教育的时候,千万请注重原创性,学生要有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力。那些软件、高科技、工作流程,我们可以以后教他们,不用在学校来学。面对工作者,他们更会吸纳那些比较有艺术性、创作性的人。”[13]这里所谓的“艺术性、创作性”,也就是动漫艺术的本质要求。

动漫行业对创意创新人才有大的需求。一些高校把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定位在高级动画创意设计与制作是好的,但开设的课程一般是以素描、速写、造型结构、色彩、构成课、动漫软件的制作应用为主,因此毕业生在学校中得不到应有的教育,从事不了高级的创意设计与制作,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之下,选择了勾线,上色等低端动画制作工作。动漫行业需要进行原创而不是代工,但高校培养的学生倾向于技术方面,具备一定的绘制和制作能力,由于缺少创意创新,给国外原创打工的也很多。有些人呼吁,在数量庞大质量差的情形下,高校应更加重视人才培养的合理方式,加强创意性人才的培养,认为原创性是培养高校动画人才的关键。

动漫产业需要创意创新来突围,加强本民族的文化内涵。原中国文联副主席仲呈祥评论取材于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的《麋鹿王》说:“《麋鹿王》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明的完美结合,既扎根于本土文化,又吸收了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2010年上海世博会国际红十字会馆首席设计、动漫专家俞立昂说:“成功的国产动画都在积极寻找自身特色,将中国元素、中国风格运用到影片中,许多电影都直接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14]动漫产业的灵魂是文化创意,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我国动漫创作的不竭源泉;自主创新和民族原创则是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生命之源。著名动画导演戴铁郎提出:中国动画界缺少的不是技术人员,而是有创意的编剧。中国很多可称之为大片的动画作品只是机械地完成国外的创意,缺少自己的东两,只是一个执行者。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副院长石民勇教授也强调:“动画产业是文化产业,迫切需要创造性人才,这是高校培养人才的最重要任务。”[7]

关于国产动漫缺乏创意创新的原因,我们认为,一是计划经济时代的惯性结果,在计划经济时代,产品的销售发行等市场问题不愁,当时动漫观众的眼界没有打开,不像当今时代观众的欣赏视野里几乎看遍了世界著名动漫作品,一旦做比较,就会发现国产动漫创意创新的不足。二是代工的结果,国内动漫人才十几年来为国外动漫做代工,这实际上也促成了动漫院校对中期制作环节人才的大力培养。由于代工,前期规划和创作人才都是国外的,因此国内也就少有从事编剧、导演、造型、美术设计的急切要求。在政府的支持下,三年来连续10万分钟以上的产量及奖励政策,要求国产动画的原创性提高,而这个要求就近年来忽然提出的。没有超前意识、培养不出领军人才、本身就不成熟的动漫高校当然就措手不及,创意创新人才一时间显得奇缺。

国内动漫届对于创新创意人才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于儿童动漫研发人才的需求。因为国产动漫尤其是国产动画十之八九都是定位于儿童观众的。因此,加强具有创意创新能力和儿童动漫研发创作人才就极为关键。

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深化教学改革,努力办出专业特色,是高等教育探索与实践的重要课题。“让中国的孩子多看自己的历史和自己国家的动画片。”[15]表示出对国产动漫发展的热切期待。我们诚挚地希望,通过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优秀儿童动漫作品,让中国的孩子看着自己国家的动漫长大。

基金项目:湖南省高校教改项目“儿童动漫创意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质量保证研究” (620)、长沙师范学院重点科研项目“儿童动漫研发高级技术人才需求与培养研究” (SBZD201104)。

参考文献:

[1]陈文.应对中国原创动画主要壁垒的策略[A].中国动画产业年报2006[C].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43.

[2]王扬.中国出版科研所“第六次全民阅读调查”成果[EB/OL].[2009-04-22].中国出版网,http://.cn/hw/yw/200904.

[3]中国动画最大挑战是如何讲好故事[EB/OL].[2009-12-1].http://.

[4]张之路.中国动漫问题在文学[EB/OL].[2010-6-1].http://.

[5]雷瑛.一切为了中国动漫和中国孩子的美丽结盟[A].动画产业年报2006[C].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

[6]中国动漫逐渐走出模仿时代[EB/OL].http:.

[7]葛宗男.对中国动画教育“”的冷思考(下)[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8(1):64,5.

[8]魏林红.论高校动画教育模式发展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11,9.

[9]张刚.宫崎骏动画作品研究对我国动画艺术教育的一些启示[J].艺术科技,2009(4):52.

[10]周玉基.中国动漫产业的核心价值构成[N].光明日报,2009-07-24.

[11]中国国家人事人才培训网,http:///news.

[12]薛毅.影视动画专业绘画创意思维教学谈[J].电影文学,2010(10):148.

[13]玛沙·克里扎斯基.从旧金山州立大学看美国电脑动画的教育机制[J].艺术评论2008(2):56.

动漫人范文第2篇

动漫产业被人们誉为本世纪最有潜力的产业,它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还能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成为我国的支柱型产业。但是,在动漫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缺少综合型、实用型以及高质量的动漫人才,导致市场需求和供给失去平衡,不利于我国动漫产业的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对动漫人才培养市场化程度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且给出了创建新模式的策略,对动漫人才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动漫人才;培养模式;市场化;新模式

近年来,我国动漫产业逐渐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次,随着增加的还有对人才的需求。而高校作为培养动漫人才的重要场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动漫毕业生竟然出现了就业困难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高校动漫人才的培养模式与市场的需求脱离,所以导致市场化程度比较低。针对这种情况下,高校应该按照自身的真实情况,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积极创建产学研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综合型人才。本文以动漫人才培养为主,分析了其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原因,并且研究了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希望对动漫产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一、动漫人才培养市场化程度低的根本原因

1、缺少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通过对多个高校的培养计划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很多院校在课程体系的设置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没有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课程体系。一些院校认为动漫属于技术制作方面的课程,过于强调技能和方法的培训,忽视了艺术素养和文化知识等课程的教学。虽然通过技术制作技能方法的培训,能够培养出相应的专业人才,但是与市场的实际需求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利于动漫产业的持续发展。

2、学生的创新意识亟待提升

一些高校的学生在创新意识方面有所欠缺,这主要是因为高校的培养模式存在问题,而且和学生的自我定位、学习习惯也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动漫专业的学生都是动漫迷,他们基本上从小就看日本、美国的动画片,所以他们在创作时可能会出现跟风的情况,很难在创造中融入自己的想法[1]。另外,还有一些学生对自己的学业不是特别重视,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没有自己的想法,缺乏创新意识。

3、校企合作模式不够健全,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

其实,动漫专业是一项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但是在现代社会中,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环境的企业非常少,而且价格还比较昂贵,再加上动漫专业的技术需求有较强的难度,一些企业对于缺少工作经验的学生存在着一定的抵抗心理,所以导致校企合作的模式不够健全,从而出现了高校动漫专业的学生不符合市场的实际需求,就业率逐渐降低,不利于动漫专业人才的发展。

二、动漫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创建

1、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对于一些设有动漫专业的高校来说,除了开展了教育部规定的必修课程以外,其余的基本上都是以艺术设计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再加上计算机动漫软件设计,就成为了培养动漫人才的课程体系,看上去可能会显得比较片面。随着动漫产业的不断发展,在进行动漫课程体系的设计时,一定要对动漫专业的特点进行分析,以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主,尽可能凸显出动漫课程体系的特色。所以说,在进行课程体系的制定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消除课程体系过多过细、各个课程之间缺少联系的情况,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其次,由于动漫专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应该打破以往由色彩、速写以及素描三种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模式,根据动漫专业的特点进行课程体系的制定;最后,应该实现专业课和实践课的有效结合,从而建立更加完善的课程体系,使学生对动漫专业的相关知识有一个充分的掌握[2]。

2、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虽然我国的动漫产品一直在快速增加,但是其质量与国外一些国家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作品缺少相应的吸引力。发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创作时缺少新意,因此,要想实现我国动漫产业的持续发展,一定要从本质上进行创新。高校是培养动漫人才的重要场所,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对动漫产生相应的感情,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教师在动漫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围绕一个中心问题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进而实现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教师还要积极的肯定学生,对于学生一些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创作,一定要尊重,而且要和他们一起研究、讨论,设置相应的奖惩措施,对于构思奇特、创意十足的学生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如果发现存在抄袭的现象,一定要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进行惩罚,进而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精神,在动漫创作中更能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而加强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

3、产学研结合模式的构建

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比较注重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互动,通过学习和生产来提高学生的时间能力,而且这也是培养动漫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从企业的方面来讲,采用学校的设备和场所开展利于企业发展的教学模式,对他们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于高校来说,能够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和发展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实现学生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进而产生一个双赢的局面[3]。因此,企业和高校一定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信息平台、教学平台以及项目实践平台的创建,进而形成产学研的教学模式,对动漫人才进行有效的培养。高校可以在企业需求的基础上制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而企业可以在高校中选择符合本企业发展的动漫人才,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对于现阶段的高校来说,有很多已经与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甚至一些有条件的高校已经建设了自己的动漫实训基地,对动漫人才的培养非常有利,切实提高了动漫人才的实践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今社会中,动漫产业已经成为了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动漫产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动漫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高校的教育,怎样才能培养优秀的动漫人才,是我们目前应该重点研究的问题。因此,一定要对动漫人才培养市场化程度低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推动动漫产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茜,景红,杨柳.动漫人才培养市场化程度低的原因及新模式构建[J].宜宾学院学报,2015,10:113-119.

[2]陈彦.高职动漫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改革[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4,05:40-41.

动漫人范文第3篇

一、动漫产业在我国属于新兴产业,它以动画、漫画、游戏三大行业为主体,造就了庞大的消费市场和产业集群经济。 苏州市历来十分重视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把振兴动漫游戏产业作为建设科技文化大市、率先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来抓。 随着动漫产业的不断发展,与之相关的动漫行业的高技能人才缺口很大,人才培养问题就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二、苏州动漫行业人才现状 苏州的动漫游戏企业主要集中在苏州工业园区、吴中区、昆山软件园等地,目前已有工业园区国家动画产业基地、昆山软件园动漫数字产业基地和长桥动漫特色产业基地三个动漫产业基地。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2009年园区动漫游戏产业发展初见成效。 原创动漫方面,园区共有1部电影、13部动画片获得发行许可,位列全省第二;有5部动画片获得广电总局年度或季度优秀动画片奖,位列全省第一;产业规模方面,已集聚动漫、游戏及相关企业50家。2010年,园区动漫游戏产业目标为:实现产值5亿元,同比增长30%,企业数60家,同比增长20%,原创动画确保13000分钟,力争20000分钟。潜力巨大的动漫市场,从业人员的需求量只会越来越大。 通过对苏州市区和园区多家动漫、游戏企业的调研分析,动漫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中后期制作环节上,动画前期规划和创作人才缺口非常大,即从事编剧、导演、造型、美术设计的人才十分紧缺。从学历上看,大学学历者是从业人员的主体力量,大约为60%,高中/中专学历约占为34%,显示出动漫企业在用人时更关注实际能力,但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行业的快速发展,动漫行业高学历人才比例将不断增加。 从相关从业经验上看,由于动漫行业是一个新兴行业,从业人员行业经验普遍偏少。从业年限2年以下的达到约占60%。从职位类别来看,从事设计类、策划类和编辑类等职位类别的人员居多,分别为45.4%、19.4%、18.5%,三者之和达到了79.3%,而财务、管理、行政等非专业类职位所占比例较低,仅为20.7%,这和动漫行业更强调专业化的发展方向密切相关。 三、苏州动漫行业人才需求分析 近年来,苏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发展迅速,由于政府加大了对动漫产业的扶持力度,在资金扶持、市场开拓、平台服务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出台了多项举措,原创动漫作品数量质量呈现井喷式增长。目前苏州动漫行业的人才需求量约为1000-3000人左右,紧缺人才可分为以下几类:故事原创人才、动画软件开发人才、三维动画制作人才、动画产品设计人才和动画游戏营销人才。 通常情况下,生产一部约20分钟的二维动画片约需52名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动画片原画设计与制作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每人每天制作C级片6分钟的产能计算,完成一集动画片的原画设计需要37天,加上前后期的工作,约需2个月才能最终完成一集动画片,由此可见,动画的确是一个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的生产密集型产业。另外,动漫产业的生产技术更新特别快,各种相关软件的不断升级和新技术不断产生,需要从业者不断提升自己,及时参加技术培训,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和产业发展的要求。加上动漫产业的链条非常长,涵盖面又非常广,对人才的需求层次非常丰富,从高层次的原创人才、编导人才、技术人才、市场人才、管理人才到中初级的专业技术人才,都有很大缺口。除专业动画公司以外,其他行业也越来越多地用到掌握动画技术的人才,因此,从业人员的需求量只会越来越大,动漫后期生产制作人才缺口更大。 目前的动漫行业所需的岗位人才情况有所变化,通过图1所示可以总结出:首先,在动漫制作中起着重要作用的编剧和导演岗位,在人才市场中的需求并不大,并且应届高职毕业生参与竞争这两种岗位也不现实。 这两种岗位在一个动漫企业中往往只有那么寥寥几人,并且基本上都由有着非常丰富的行业经验和行业知识背景的资深人员担任。 其次,动漫的原画人员,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程度仅次于编剧和导演。但是这方面的岗位,例如:角色原画师、场景原画师等,人才需求并不旺盛,并且由于该方面的岗位需要较强的绘画功底、较高的艺术素养、较敏锐的顾客心理把握能力,往往由正统艺术专业毕业的、拥有多年动漫行业从业经验的人员来担任。这方面的岗位人才应该更加倾向于设计型人才,而非技术型人才。 在动漫的设计阶段,被调查的70.6%的动漫企业都有足够的策划与编剧人才,并且都能独立完成动漫作品的前期策划与剧本创作;79.4%的动漫企业都有足够的角色与场景设计人员,并且都能独立完成角色造型的设定与场景的设计。但是,在与企业的谈话中了解到,企业并不缺乏一般性的设计人才,缺乏的是极具创意的策划与编剧人才。 最后,我们发现市场真正需求量大、入门台阶较低的岗位是动画师、剪辑合成师等类型的技术性动漫制作岗位。这类岗位不需要太多从业经验,不要求很高超的绘画能力,也不需要非常广阔的知识面和新颖、独特的创意能力,最低要求仅需要熟练的专业软件操作技能和基本的动漫制作基本知识。 四、动漫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动漫技术人才的培养主要由学校系统全面的承担,还包括企业的就业培训。现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学校的教育和企业的需求不能接轨,而企业的短期功利式培训又很难培养创造性的高端人才。这种矛盾发展的后果可能会使整个行业只能停留在加工制造业,而不能真正成为创意型产业。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观念陈旧,认识不足。 人才培养定位不准,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大致相同,人才培养特色不明显,学校过度注重理论知识,或脱离企业实际需求而偏重于软件应用的培养,忽略了实际开发与工作创新的培养问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最新技术使用能力不强,学校与企业严重脱节,毕业生进入企业后一般都要经过一年以上的时间才能胜任工作。传统学科型模式仍然没有改变,课程内容与职业实践相脱节的现象依然存在;人才培养模式滞后,引进、利用国际国内优质教育资源能力不强,与企业结合紧密度不高,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依然存在。#p#分页标题#e# 2、动漫市场创意、管理、营销类人才缺少。 这与目前学校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定位有关,一条完整的动漫产业链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相互衔接而成:前端产业,主要包括创意和投资部分,即剧本创作、动画形象创作和投资方介入;中端产业,主要包括制作部分,从电脑动画制作到后期剪辑再到音乐字幕合成;末端产业,主要包括发行部分,从动漫到衍生产品开发,如玩具、日用消费品、主题公园开发等。当前,从学校毕业的动漫专业学生,由于课程设置等多方面原因,知识结构与动漫产业链条明显脱节,突出表现为前端策划型、编剧型人才明显不足,绝大部分集中于中间的加工部分,后期加工人才、市场营销人才也比较欠缺,既限制了学生自身的就业范围,也制约了动漫企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3、动漫专业师资力量薄弱。 动漫专业作为新兴的专业需要大批具备人文艺术素养、计算机技术、美术技巧及市场意识的复合型教师,目前苏州很多中高职学校动漫专业的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例如我所在园区工业技术学校影视动画班和平面广告班专业课老师教学任务很重,周课时都16节以上。 从动漫专业教师队伍的职称来看,具备高级职称的专业教师很少,有也是大多从事动漫专业基础学科,且多是近年来从绘画、艺术设计等其他专业转向而来,真正从事动漫专业的老师基本上只具有初级或中级职称。动画专业目前缺乏专业学术带头人,中青年学术骨干严重不足。 五、动漫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对策 1、明确动漫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人才培养的定位决定着教学课程体系的设置,实现教育与产业、学校与市场的无缝对接,首要的是准确定位动漫人才培养的目标,这是改革动漫课程体系的前提。 通过对苏州动漫企业的调研,现阶段动漫人才培养目标,应以影视动画创作为核心能力,培养既以利于进行实践教学。 同时,积极引进,聘请知名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来学校讲课,以解决高职教育教师队伍的紧缺问题。 三、结语 通过对温州中小企业岗位需求的调查,我们发现高职生应用英语的能力与企业需求存在着很大差距。 作为高职英语教师,我们应该跳出传统模式的束缚,用市场岗位需求调查来指导教学改革,从而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培养出实用的复合型人才。

动漫人范文第4篇

一、动漫行业人才需求分析

随着动漫产业的全面发展,培养一批熟练掌握动漫设计的基本知识,具有动画艺术创作的基本技能,能从事电脑美术教学、影视动画创意及广告制作、动画特技制作的应用技术型复合人才,已经成为动漫行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但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动漫人才的培养步伐远远滞后于人才需求,而且缺口比例较大。

1、从总量来看,动漫人才奇缺。我国影视动漫人才总需求量达15万人,游戏动漫制作人才总需求量要10万人。通常情况下,生产一部约20分钟的二维动画片约需52名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动画片原画设计与制作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每人每天制作C级片6分钟的产能计算,完成一集动画片的原画设计需要37天,加上前后期的工作,约需2个月才能最终完成一集动画片。由此可见,动画的确是一个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的生产密集型产业。据另一调查显示,未来3年市场人才需求将高达35万人。

2、从业人员质量不高。动漫制作公司需要的动漫人才,不仅要懂得网页式的平面设计和Flas制作,而且还要懂得构思创作,但到目前为止,国内这种复合型的动漫人才凤毛麟角,十分紧缺。目前动漫行业的从业人员多是半路出家的,对一些高难度的动漫设计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3、现有的动漫从业人员人才结构不合理。动漫产业的人才需求应当呈现为“金字塔形”,其底层是运营、支持、服务等“边缘”人才;中段是动漫设计与开发人才;塔尖是主创作师、主程序员、美术总监、策划总监等人才,其中,需求量最大的是“中段”人才。而我国动漫业目前的从业队伍中,多为低端运营、服务人员和少量的高端纯研究人员,中段的动漫设计与开发人才奇缺,人才结构很不合理。

4、具有较深人文底蕴的创造性人才匮乏。目前,大部分动漫从业人员都是从其他领域转过来的,是从动漫“发烧友”成长起来的。他们大部分是操作型、技术型人才,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对文学、艺术和影视创作缺乏研究与修养,其人文底蕴和素质不太适应事业的要求。

二、高职院校动漫人才培养的应对建议

截至目前,我国有400多所高校设立了动画专业,1000多所大学开办了涉及动漫专业的院系,有1800所高校设有艺术教育专业。动漫教育与产业脱节,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动漫人才紧缺。同时,动漫领域技术含量、创新要求高,很多企业想出高薪招动画师、模型师、原画师、分镜师等动漫行业的创意型拔尖人才,但这类人才在应聘者中寥寥可数。从以上动漫市场和人才需求分析看,对高校动漫人才培养有以下几点建议:

1、从产业链发展角度进行准确定位

在整个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教育下连中等职业教育,上接应用型本科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从而实现知识体系上的互相衔接。专科教育侧重学生应用能力和与技术的培养,本科教育是以研究为基础的学位培养的基础一级,研究生教育培养的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与较强科研能力的高级人才。产业链上不同环节的人才从事着不同工作,发挥着不同作用,人才需要合理的结构配置、合理的数量和比例。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对产业链进行分析,并进行正确定位,同时对动漫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明确的层次区分,统筹安排,根据不同能力不同阶段的需求开设课程,实现动漫人才培养体系的协调性。

2、加大资源整合,提升有效性

(1)加强师资力量的整合。高职院校培养高水平人才的能力,其决定的重要要素之一是师资力量的配置。针对当前高职学院师资力量不足的局面,必须加大整合与利用,一方面要加强现有师资队伍的培养与建设,通过积极开展教师的在岗培训、企业挂职锻炼、院校交流、国外培训等方法提升现有师资的能力与水平;另外一方面要积极开展外部市场师资力量的利用,如增加兼职教师的比例、聘请动漫相关产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提升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加强海外高水平动漫专业教育人才的引进,提升整体师资力量。同时积极争取政策大力支持扭转当前高职院校教师艰辛付出与其获得回报不成正比的不利局面,提升其工作积极性。

(2)优化课程设置。高职院校培养技术应用型动漫专业人才的规划与定位须有合理的课程设置相配套。在课程设置方面,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需协调发展,统筹考量,不能顾此失彼。要准确把握市场供求关系,了解动漫产业发展的人才能力需求,提高课程设置的有效性与针对性;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学生创业、创新能力为重点,提升课程设置的综合性;。要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组织机构,使校企合作与学校的招生、就业、教学、培训、技能鉴定等工作环节有机融合,形成有企业、学校、教育专家等多方共同参与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研究、决策与设计等各个环节。

3、创新发展动漫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动漫产业是一个新兴战略产业,同时其产业特点决定了其特殊性,不同企业在项目管理方法、设计理念、企业文化、技术手段与工作流程等方面存在众多差异,这就使得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需要不断创新。而高职院校作为实用型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形成校企联动的培养机制,进行多元整合与系统设计,鼓励大胆创新和尝试,积极探索适合动漫专业培养人才特色模式。要加深政府、高校、企业之间以及高校之间在动漫创意产业领域的沟通,建立形成一个多方合作的有益模式,形成稳固的对接关系,鼓励合作各方主动参与到动漫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动漫人范文第5篇

1动画专业高等教育现状

1.1动漫教育大国

20世纪50年代初,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开办的动画科可能是中国最早的动画教育,1959年上海电影专科学校成立,其中设立了动画专科,之后的中国动画教育一直处于小范围的传帮带的教授,直到20世纪90年代,北京电影学院开办的动画专业成为我国唯一一家动画学历的教育机构。2000年以后动漫教育得到了惊人的发展,大规模上动画专业的具体的时间是在2007年以后,截止2009年年底的数据显示,全国开设动漫专业的本专科院校1279所,设置动漫专业1877个。[1]以我校为例,我校是2002年开始招收动画专业学生的,在河南是第一批本科动画专业,2006年第一届动画专业学生毕业,几乎都有很好的工作,很多人甚至以本科毕业生的身份进入高校,从事教育工作,属于特殊的急需专业人才,还有考入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目前我校涉及动画专业的院系有三个,艺术设计学院市开设动画专业最早的部门,保持每年两个班共50人的规模,已有本科毕业生300余人。另外有国际教育学院开设的动漫设计制作专业,属于对外合作办学,与韩国启明大学合作,在国内是三年专科学制。例外在软件学院,招收有游戏设计专业,以动画游戏技术为主。

1.2专业分置单一

很多院校开设的相关专业都叫做动画专业,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在本科层次的教育中,叫做动画专业,在专业教育中叫做动漫专业,其实课程设计相差无几,几乎都是动画专业的基础课加上不同专业方向的细分课程。以中原工学院2009年的动画专业培养目标为例,可以看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比例,这样的培养目标在办学初期,比较符合“重基础、宽口径”的就业要求,什么课程都教了一些,但是都不精通,只是熟悉了动画制作的流程。比如二维动画设计共5周的时间,课程的要求是合作完成一部3分钟左右的动画短片,在这个过程中,工作是有细分的,比如一名同学负责分镜、一名同学负责原画、一名同学负责动画和后期。在结束课程的时候,会有动画短片诞生,有些质量还不错,但是在每个技术环节的要求距离动画公司的要求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下面的表格是2009级动画专业培养计划,在这个计划中包含了4年本科教育涵盖的专业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限选课,都属于必修课的范围。随着网络媒体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动画”一词的所指比以前要拓宽很多,“动画”成为一个更宽泛的概念。包括二维动画、三维动画、网络动画、多媒体、数字媒体艺术、动画特技、游戏设计、漫画创作,甚至是动画营销与管理,基本上都可以作为这一学科的归类。可以说,动画这个概念可大可小,但是在现在,技术的细化,越来越多的要求动画专业教育进一步细化,培养更为专业的人才,这样的目标不是一定要放在研究生教育的层次,对于本科生自主创作的引导和就业的帮助,都有深刻的意义。[2]那么,在本科教育的专业设置中,对于专业及专业方向的细化也应该提上日程。甚至在学科分类中,2011年新的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中,动画专业是归类在电影学中,而非艺术设计学科。在专业的发展中,中国的动画已经不是上个世纪50年代的动画,而是新技术、新理念综合在一起的新学科,要培养更具最新专业技能的人才。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作为我国较早开设动画专业的高校,已经着手进行这方面的改革。

1.3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异

以一个本科动画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例:本科学生具备扎实的动画专业基本知识、创作经验以及熟练的专业技能,毕业后可以胜任动画导演、动画设计、电脑动画创作,在专业影视制作单位、动画制作机构、影视媒体单位、动画培训与教学机构,从事影视编辑、影视片头创作、动画教学和动画研究等工作。高校的培养目标中,明确提出具备扎实的动画基本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基本知识指的是动画理论,专业技能指的是技术水平。但是在高校的动画教育中,教师的来源基本是刚毕业的硕士,社会工作经历很少,自己都没有在企业流程上经受过磨砺,在技术的问题和制片管理上,基本上是纸上谈兵。我们是在培养导演吗?但是企业需要的更多的是技术工人。在新的数字环境下,无论是数字媒体的硬件还是传播途径与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单体的受众,不可避免地被各种新的信息装置和工具所包围和改变。[3]高校的专业培养要考虑到服务受众的变化来修正,甚至是这个专业的门类过几年也许会归类到另一个新兴的大门类之中,服务的行业等都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2动漫产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方向

在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动画专业成为挂了红牌的难以就业的专业之一,这对于一个全国高校争先上的新专业来讲,未免有些滑稽和残酷,但是事实上,得到政府大力支持的动漫产业正在走向理智的、合理的发展轨道。在北京开动画公司的多数企业都尴尬地开始以培训求生存,这个行业不可能永远靠政府的补贴和培训来生存,它必须有自己的造血能力,并且在短时间能走上正轨才有可能活下来。产业的状况如此,盲目扩大的教育就显得过剩了,尤其是专科教育,一个学校一年招生6个班150人左右,对于教材出版业也许是好事,对于企业来讲,这些并不专业的学生甚至连鸡肋都算不上,唯有大力宣传推广动画培训,收取高额的培训费用,以培训养片子,把高等教育培养的成果再次回炉,使他们在某个技术方面有所擅长,专门从事这个工作流程的制作。甚至在高校招聘人才时,要求也越来越细化,比如要求是三维动画专业方向、精通渲染等等,可见技术更新对于专业发展的影响。

2.1动漫基地的产品与现状

据统计,自从2004年广电总局成立首批9个国家动漫基地以来,截止2010年,分别由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科技部授权建立的部级动漫基地(含教学基地)为文化部6家,广电总局29家,新闻出版总署14家,科技部6家,另外,国家工业和信息化产业部还在浙江宁波授权建设了一个国家动漫游戏原创产业基地。同时,地方级动漫基地发展也十分迅速。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全国共有28个以上地方级动漫基地。各地的动漫基地都有比较优厚的扶持政策,使得很多小公司得以生存。但是对于基地的管理和产品的推广,都还在摸索阶段。小的制作公司比较重视作品,但是管理和推广几乎没有人力的投入,使得有很多很优秀的作品得不到推广。目前看到的很多系列片比较商业化,几乎可以说是商业运作的产品,而不是作品。#p#分页标题#e#

2.2技术全面与技术专长

我国的动漫企业很多是由做国外代工动画发展起来的,其实没有做过动画企业的企业家可能会对这一专业更有信心,我国现在大手笔投资做动画的人士大多数来自于其他行业民营资本的持有者。做动画多年的人都知道,动画制作的周期很长,一个系列片最快也要一年以上,在这个过程中几乎没有效益。新生的企业希望招到两个方面的人才,一方面是技术全面的导演,另一方面是具有技术专长的人才,当然,对于后者的需求比前者要多很多。

3高校在动漫产业链中的作用与问题

3.1人才的培养与输送

在加拿大和日本,动画专业很少作为本科学制的层次来开设,一般都是两年甚至一年的培训性质的课程。在我国的国情下,作为应用学科的动画专业有本科、硕士甚至中国传媒大学还有博士这个层次。所以,对于高校的要求就比较高,明确了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既要培养有理论支持的高素质人才,又要有很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在区域性人才培养不饱和的情况下,本省企业很难留出比较高素质的人才,以我们学院为例,较高质量的毕业生基本都集中在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就业,虽然那里就业压力很大,但是他们觉得可以有发展的机会。相比而言,我省的动漫企业对于人才选择的余地比较小。及早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可以使学生与企业在校期间建立起工作关系,使学生有机会了解本省的企业工作模式,为本省企业留出优秀人才做出铺垫。

3.2区域性理论研究及决策建议

高校除了教学任务外,科研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师能够比较客观地分析和建议区域性动漫产业的一些问题,比如地方文化与动漫产业之间的关系和弘扬问题,大区域内动漫产业的优势问题等,高校有义务和责任来完成这些调研,并提供决策建议。如积极促进本地教育机构与国外动漫教育机构联合办学,支持学校与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并给予补助,推动动画艺术教育资源与相关艺术教育资源的整合。建议政府设立动漫人才专项培养经费,用于扶持和奖励优秀教育培训机构等等。

3.3问题所在

首先,高校缺乏实现行业标准的设备条件,人才培养的专业技术标准无法与行业生产技术要求对接。其次,高校与企业之间缺乏产学研相结合的平台,“闭门造车”的人才培养方式造成校企之间无法对接。最后,培养人才的原创能力不强,使动漫产业缺乏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