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数学导学案论文

初中数学导学案论文

初中数学导学案论文

初中数学导学案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学教合一”;初中数学;案例教学;应用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相互融合、互相渗透的发展过程. “学教合一”教学理念,紧紧抓住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特性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将教师的“导”与学生“学”进行有机融合,通过以教导学,以教促学,以学助教的形式,实现教学相长目标. 案例教学,是初中数学学科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培养学习对象良好数学学习技能和素养的进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功效. 实践证明,初中数学案例教学中“学教合一”理念的运用,为师生之间的特性展示提供了时机,同时也为教学效能提升提供了理论支撑. 鉴于此,本人现对初中数学学科案例教学活动中如何科学运用“学教合一”理念,进行简要论述.

一、以教导学,在互动交流中探析数学案例

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导和有的放矢的指导. 教师在引导学生探析实践进程中,不能采用“全盘告知”、强制“灌输”数学案例内容的方式,而需要通过双边互动的交流、沟通活动形式,在逐步引导和共同互动中,实现学生对数学案例内容的深刻认识和条件关系的有效掌握. 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案例条件感知环节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功效,善用引导方式,吸引初中生参与到案例探知活动进程之中,与教师进行双边互动的探知案例条件活动,使初中生在教师有序引导和学生的亲身实践活动中,探析案例效能得到有效提升. 如在“如图所示,已知AB是O的直径,O过BC的中点D,DEAC. 求证:DE是O的切线”案例条件探析活动中,教师利用初中生所具有的能动探究特性,采用师生互动交流的形式,开展案例条件探知活动. 组织初中生开展小组合作探析数学案例条件活动,要求学生个体在自主探知基础上,将自己的认知体会在学习小组内进行呈现,与其他学生个体之间进行合作讨论、归纳、纠正活动,学生指出:“解析该问题时,可以利用中线的性质或者利用中位线的定理进行证明”,教师针对学生探知所得,与学生进行解决问题思路的双边讨论活动,向学生指出:“在解答此类问题,应抓住圆与切线之间的性质内容,根据问题条件,科学判断所运用的数学知识点内容”.

二、以导促探,在教师指点中解析数学案例

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更加深入的探究、分析问题. 同时,初中生所呈现的数学学习技能素养,更加需要教师进行科学、有序的指导和点拨. “学教合一”理念认为,“教”不能单纯以教师单纯“讲解”的单一形式呈现,而应与“学”融合、交融,“教”中有“导”,“探”中有“导”. 教师案例讲解时,应该在引导中融入学生的探究、分析,在指导中渗透学生的实践、思维,从而实现初中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指导下,探究活动深入推进,探究效能有效提升.

如在“如图所示,已知ABC中,∠ABC = 45°,F是高AD和BE的交点,CD = 4,则线段DF的长度为多少?”在案例思路的引导过程中,教者没有直接“告知”其解题的“路数”,而是通过“引”和“导”的方式,促进和推动学生的探究分析进程. 引导初中生结合该案例解题要求,深入分析问题条件内容,找寻案例条件存在的数量关系,学生探析问题条件内容,认识到:“该问题条件中告知了ADBC,∠ABC = 45°、BEAC”. 此时,教师向学生提出:“找出的问题条件与解题要求之间存在什么关系?需要运用哪些数学知识点内容?”初中生结合提问内容,进行进一步研析活动,发现:“该问题解析时需要正确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并展示其探究分析的过程. 教师进行指导分析,强调指出:“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关键是找出能使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初中生此时得到该案例的解题思路为:“先证明AD = BD,再证明∠FBD = ∠DAC,从而利用ASA证明BDF≌CDA,利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就可得到答案”.

三、师生辨析,在合作评析中裁判解析效果

解析活动效果好坏,需要通过评析活动来进行. 但笔者发现,部分初中数学教师案例评析活动中,经常将评析活动看作是教师应尽的“义务”,将学生“推出”评析活动范围,使学生成为“局外人”,“接受者”. 教育实践学认为,案例评析,应是教师与学生双边互动的过程,已成为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提升的“载体”. 因此,在案例评析活动中,教师应把学生引入评析案例活动之中,引导初中生结合所学数学知识及解析经验,深入思考、仔细辨析他人案例解答思路、方法以及解题过程存在的优缺点,并能够用数学语言进行阐述. 同时,主动反思自身存在缺点,深刻剖析,有效改正,在自主深刻研析、相互之间深刻辨析等实践活动中,实现教师与学生在合作评析中前进和提升.

总之,教学活动是教与学之间互溶并进、相互统一的发展活动. 初中数学教师在案例讲解中,要准确把握教学活动中教与学二者之间的科学关系,深刻联系,树立“学教合一”教学理念,以教导学,以学促教,导学合一,科学施教,有序教学,切实提升案例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叶联文.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0年32期.

初中数学导学案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案例教学;学习技能;教学效能

数学学科是一门主要以思考分析、探究实践、判断概括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基础学科,案例作为数学学科知识要义、体系内涵的生动概括和有效提炼,是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抓手之一。教学实践证明,学习对象坚实数学知识素养、良好数学学习技能、高尚数学学习品质等,都可以借助于案例观察、分析、解答等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培养和树立。当前新课改明确指出,要坚持生本核心教学理念,学习能力第一要务的发展理念,充分依托、依靠典型案例、生动案例,培养和锻炼学生主体对象良好数学技能、高尚学习品质。但笔者发现,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束缚,在数学案例教学活动中,片面理解课改学习能力培养要求内涵,导致案例教学成为教师“一个人”活动,案例教学形式单一,学生被动接受方法要义,解析技能和学习素养未能有效培养。鉴于上述感悟,本人现对如何运用有效教学策略开展案例教学进行简要论述。

一、坚持与双边活动相结合,实施互动式案例教学活动

构建主义学者指出,案例教学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重要组织形式之一,是课堂教学策略体系的重要架构因素之一。案例教学活动应展现和呈现教学特点,渗透和保持教学活动的双边、互动特点,案例教学应成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之间深刻交流、深入沟通、有效探讨的重要“平台”。笔者认为,互动式案例教学深入开展,才能集中展示教师主导作用,充分展现学生主体特性,让各自“风采”在交流、谈话、讨论、探究等双向进程中得到生动展现。因此,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要坚持与双边活动有效结合,围绕问题条件隐含的知识要点、内在联系,解答问题的基本思路、推导过程,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根本要求等,与学习对象开展师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引导活动,组织学生组建合作团队、探讨小组,开展深入细致的互动探析案例活动,推进案例教学进程。如在“已知:如图所示,∠BAC的平分线AD,∠B=∠EAC,EFAD。求证:EF平分∠AEB”案例教学中,教师采用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等相融合的互动教学方式,开展案例讲解活动。在问题条件探析环节,教师向学生提出“该问题解答中需要借助哪些知识点内容?”、“要证明EF平分∠AEB,需要构建哪些等量关系?”等要求,引导学生开展探析问题条件活动,学生认识到:“证明EF平分∠AEB时,应该运用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性质内容”。在问题思路探寻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讨论活动,指出:“要借助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采用等量替换的思想”。在解题方法确定环节,教师先行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活动,然后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师生共同讨论活动,得出其解题策略。

二、坚持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实施探究式案例教学活动

数学学科是一门以锻炼和培养学习对象数学学习技能为主要任务的知识科学。新实施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指出,要树立学习能力培养第一要务的理念,将学习能力培养贯穿和落实于整个教学活动进程之中。笔者发现,学习对象在感知问题条件内容、找寻解题思路以及归纳解答问题方法的进程中,学习对象的数学学习技能得到切实锻炼和有效培养。这就要求,教师案例教学要深入贯彻落实数学课改标准要求,将数学能力培养内化为重要“使命”,贯穿、落实于案例讲解之中,既要提供学生动手探究、思考分析、判断推理的实践时机,又要强化探究实践活动过程的指导,做到“收放有度”,效果最佳,实现数学学习技能素养的显著提升。

问题:如图所示,在两个正方形ABCD和CEFG中,点D在CG上,BC=1,CE=3,H是AF的中点,试求出CH的长是多少?

学生自主感知问题条件认为:该问题主要是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等性质内容。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解题思路,得到:根据题意,可以采用添加辅助线的方法,连接AC和CF,然后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内容求得AC和CF的长度,以及∠ACD与∠GCF度数,然后得到∠ACF的度数,根据勾股定理列出其方程式,求出AF的长度,最后结合直角三角形的相关性质内容即可求得。教师及时指导。学生开展解题过程。

教师组织学生独自总结归纳解题活动,教师在学生讨论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指导总结,引导学生探析归纳,得出其解法为:“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等内容。其中,利用构造法添加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该案例解析活动的关键”。

三、坚持与指导评析相结合,实施评价式案例教学活动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推动者,需要对学习对象的认知情况、探析效果、思维过程、解析结果等进行及时、深入、科学的指导和评判。众所周知,初中生由于学习能力与初中阶段教学要求之间的不对称性,导致学生分析、思考等方面出现不足和瑕疵,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做好“指导者”的角色,深入指导、科学评判学生学习效果及表现,并提出其合理化建议。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也应做好对初中生解析案例活动的指导工作,针对出现的分析条件不深刻、解析问题不全面、解题过程不严密、归纳方法不深入等问题,进行及时、深刻的指导和评析活动,帮助初中生形成良好的思考、分析、解题方法和习惯。如教师在巡视指导学生解答“一元二次方程与根的系数之间关系”的案例过程中,出现的“不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根与系数的关系”的解析不足情况,采用评价式教学方式,发挥教师指导评价的主导作用,展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错误解题过程,先组织学生再次进行思考分析活动,学生思考分析初步认识到:“该问题分析解答时,忽视和错用了韦达定理内容”。此时,教师进行总结陈述。学生在教师评价指导过程中,既认清了解题活动的不足,又掌握了解决不足的方法,形成了良好解题思想方法,有效提升了初中生解题技能素养。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数学问题案例评讲过程中,要善于转化评价形式,采用生评为主的评价形式,引导学生组成评析小组,对该案例开展评析指导活动,教师做好巡视指导工作。

四、坚持与中考要求相结合,实施综合性案例教学活动

初中数学导学案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导学案作用;编写原则;课堂效率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学案教学的作用

学案式教学是以教育理论为基础,顺应新课标要求的有效的教学模式,是教学方式不断发展和进步的结晶,对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导学案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数学学习强调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开展是引导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我学习获得新知识,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在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推动下,学生不仅形成了完善的知识体系,还通过训练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后期数学素养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导学案教学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在导学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变被动听课为主动探索,这样学生就会慢慢掌握数学学习的诀窍,加之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习能力得到很大的

提升,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综合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

作用。

二、新课标形式下对初中数学教师运用学案教学方式的要求

导学案教学模式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科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动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精心设计学案

学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领路人”的作用,因此,学案必须精心设计,必须与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相符合。对于简单的问题可以一带而过,对于重点和难点要适当地引导和扩充,既不能太难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又不能过于简单使学生能力得不到提高。因此,数学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细心研读教材,把握难点和

重点。

2.合理利用学案

学案是学生预习、自主学习的指导工具,因此,在课前就让学生自己根据学案有目的地预习,带着任务预习,这样才能达到预习的效果。另外,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可对不同层次的小组进行不同的方法指导,降低预习难度,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数学学案教学,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祖国培养了创新性人才,提高了教师的素质,观念进步,逐渐成长为研究型的优秀教师。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导学案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学案导学 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能力

在过去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为了让学生获得高分,一味采取灌输式教法,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掌控着课堂,导致学生主动性得不到发挥,久而久之降低学生学习兴趣,甚至出现逆反心理。在学案导学这一新兴教学方法中,以教学学案为指导,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良好习惯,使学生主动性得以发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学案导学”的内涵

“学案导学”是在教育现代化背景下诞生的一种新兴教学模式,从建构主义、生活教育理论等教学观点出发,以科学合理学案为基础,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师生之间的协力合作达成一定教学目的。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得到较大提升,其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1]。

二、以“二次函数y=x的图像和性质”为例分析“学案导学”的实际应用

本文以初中数学中“二次函数y=x的图像和性质”这一节内容为例,分析学案导学模式的应用。

(一)学案编写

首先,教师们在编写学案这一过程中要明确教学目标,即让学生了解基本二次函数y=x的图像的作图方法,并通过图像自行总结出它的性质、特点。其次,明确教学重点,即学会用描点的方法画出y=x的图像;难点,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试画出y=-x的图像,并将之与y=x比较。最后,明确教学方法,在本节内容学习中,主要采用合作探究方法。

(二)教学过程

1.回顾所学知识。教师在正式开始上课之前,需要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知识,如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及一次函数等,并对其基本特征进行回忆。

2.展示教学目标。在对已有知识加以回忆之后,教师要向学生展示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及学习任务,即让学生了解y=x的作图方法,并观察图像自行总结出其性质、特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握明确方向。

3.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明确了教学目标之后,接下来就要让学生根据学案中的相关步骤分组讨论,利用描点法做出y=x的图像。

(1)列表:

(2)在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描点:

(4)让学生分析函数图像,并回答相关问题,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自行得出y=x的性质,如开口方向、对称性、与x,y轴的交点、最值等。

(5)在学生得出相应结论之后,分别让小组展示分享。

(6)成果展示结束之后,教师再抛出新的问题: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试画出y=-x的图像,让学生再次利用描点方法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来,如下图。然后对比y=x的性质分析y=-x。

(7)例题展示。例题是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方式,因此在自主探究得出相应结论之后,教师要给出适当的例子让学生解答,并分析指出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容易出错的地方。

(8)实例展示。抛物线并不仅仅存在于数学中,在生活中也经常能够看到,教师可以让学生举出相应的例子,如喷水池喷出来的水柱等,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三)教学反思

在课堂结束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与评价,看得到了哪些收获,存在什么不足等,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有较深的了解。

三、结语

学案导学模式具有科学性,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使其主动性得到有效发挥,进而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探索、创新,从而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与此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知识的自主探究,有利于自身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爱霞.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D].苏州大学,2008.

初中数学导学案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合作式学习;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171-01

1.案例教学法在数学课教学中的作用

案例教学法,就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知识能力的一种基本教学方法,它是将已经发生或将来可能发生的问题作为个案形式让学生去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提高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而数学课教学一直是一个以案例作为基础进行教学的课程,只有通过例题等方式才能传达数学知识。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案例教学中,我们能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在教学中减轻数学课的枯燥乏味。利用案例教学法同时能更好地促进小组交流,以优代弱,更好地促进后进生的培养和多种学习方法的交流。案例教学法同时能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重视学生的教学参与性,通过主动参与,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本技能。同时在数学教学中,通过案例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空间,挖掘学生的潜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案例教学中能通过大量的讨论、合作、交流等多种途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可见,案例教学法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体现了教学论的人本化思想和现代心理学的建构主义认识论思想,适应了学习者建构知识、接受知识的内在认识秩序。案例教学法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升,是引导学生不仅向书本和教师学习,而且要相互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2.合作式学习是案例教学的最大优势

在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已经毋庸置疑,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充分参与是案例教学在合作式学习中的具体表现。充分参与主要指学生和教师两方面的内容。我们既要求学生在课前准备相关知识内容,又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投入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在实施的过程中,因为参与者会以不同视角、经历及情感考虑案例,学生和教师之间分析问题会产生不同的意见。因此,在教学中所采用的案例必须是教师精心准备的,要考虑周全,涉及所有学生的背景及知识面,要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教师在准备案例时充分考虑案例的实效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中完全融入案例,能准确了解教师的意图,在合作学习时感触更加深刻,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另外,在案例选择时也应该注重难度,如果案例有难度,学生就会一直在思考并且努力寻找更多信息来解决问题。而作为数学课中的案例教学,教师首先要考虑以下几点:

2.1 要考虑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尽量使教学案例与学生的知识理论水平在同一层次上。案例的展现必须求实,并通过多种形式来表现,使学生在现有的案例下更加与实际相贴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2 在教学中必须课前有学习任务的布置,学生课前做必要的准备。学生课前准备主要是为了在课堂上能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融入学习当中,我们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因此在案例学习中应当让学生做一定的准备,这样在合作学习中同学们才能融合大量的信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大有益处。

2.3 在教学中必须体现合作式教学。而合作式教学主要又体现在分组讨论、思维交流、运算创新等方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组而后组织学生学习会促进学生整体水平的提升和后进生的培养,同时在学生合作学习中能让不同的思维方式在同组中交流,促进学生能用多种方式学习,还能激发学生更多的创新思维。这样在教学中不但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力。

2.4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必须在案例分析时发挥引导作用,投入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在案例讨论时教师必须做到案例展示,教师将精心选择的案例展示给学生,以便开展合作学习。还要引导小组讨论,讨论时根据案例结合学生预习的内容,进行现场指导和解疑。同时还要在小组讨论后由每组发言人进行问题阐述,教师对其阐述的问题进行总结后由不同小组的人员进行提问,小组发言人进行解答。最后要做的就是汇总各组讨论结果,并对这个讨论过程及结果给予点评,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3.案例教学也要避免个别问题

案例教学虽然在教学中有很好的效果,但在案例教学和合作式学习中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一是教师对案例的选择。教师在案例教学中一定要认真选择适合学生特点和学习实际的案例,避免出现假、大、空的案例。二是学生的合作式学习不是放羊式学习,学生在合作中一定要带着问题参与,也要在合作中解决自己的疑惑,还要在合作中分享自己的见解和体会。三是师生也要建立合作学习体系。教师在案例教学和合作式学习中不仅要高屋建瓴,也要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学习中,及时分享小组的合作成果,也要指导学生的思维走向。只有注意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要更好地运用案例教学法,必须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要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同时要更好地开展好合作式教学。只有组织好案例教学,才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促进数学课的教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