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小学生安全素质教育

中小学生安全素质教育

中小学生安全素质教育

中小学生安全素质教育范文第1篇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我们要从小懂得珍爱生命,牢记"安全第一",拒绝诱惑,远离危险,让我们在健康的天空下,快乐成长。

地面晃动,门窗震倒……发生地震了,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人们感到恐慌、无助,人的力量顷刻间显得那样渺小,可是,我们应该相信,了解一些地震逃生知识,在面对地震时,就会多一分逃生保障,多一分自救本领。在地震来临时我们应该就近躲避,地震时在家中,我们可以躲在坚固家具旁或卫生间空隙大的地方;地震时在学校,我们首先要冷静的躲避在课桌旁,用书包保护头部……其中,让我最佩服的还是成都师范附属学校的师生在5·12地震时紧急疏散场面,那场面虽然十分紧张但是井然有序,全校师生安全撤离,竞无一伤亡,眼前一幕幕既让我触目惊心,又使我明白了我们学校开展紧急疏散演练的重大意义。

每年中小学生溺水伤亡事故很多,告诉中小学在游泳时要有大人陪同,不要互相打闹,刚学会游泳的同学不要到深水区,要做好入水准备活动,以免溺水。我也要努力学会游泳,它不仅能锻炼身体,还是我们自救的本领,所以我真希望学校也能设一门游泳课,这样学会了就又拥有一门自救本领。

每一起事故都牵动人心,每一场灾难都催人肠断,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逝去。其实有的事故可以避免,只要我们树立安全意识,时刻遵守公共交通秩序,就会少一些事故,多一些平安,就如我们学校要求学生放学后排队离校,原来也是为我们的安全着想呀。

俗话说:水火无情。无情的火灾带给人们的伤害太大了,令人们后悔不已,后悔自己的防火意识差,后悔缺乏防火常识,从现在起我们要多了解防火知识,并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减少火灾现象,悲剧也许就不会发生了。

中小学生安全素质教育范文第2篇

一、单纯搞安全教育并不安全

近年来中学生安全事故频发。据教育部通报:2008年3月至2012年6月,云南省昭通市、临沧市、宁夏青铜峡市、湖南省涟源市、河南省商丘市、甘肃省张掖市、河南省南阳市、河南省驻马店市、新疆阿克苏市、海南三亚市、新疆吐鲁番地区、海南儋州市、新疆库尔勒市、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山西晋中市榆次区、临汾市曲沃县、长治市长治县、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等地先后发生多起中小学生溺水事故、交通事故、煤气中毒事故及踩踏事故,造成多名学生伤亡。

安全事故,令人痛心。各地各校也都把安全工作提高到“学生生命安全高于一切”的政策层面,采取了很多措施,如: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管理制度、致家长一封信、开展主题班会、跟踪家访,社会各部门也通力合作加大宣传力度等等,尽管如此,学生安全事故还是不断发生。

学校及教师在强势的安全教育的社会背景下,有些正常的活动比如春游、运动会、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只要涉及安全隐患因素和力量型的项目纷纷取消,甚至农村学校体育课也徒有形式,学生自由活动,搞搞无安全隐患的项目打打小球、跑跑步等,致使学生成了“笼中鸟”和“读书机器”,身心发展不平衡,客观的需求与主观的教育手段严重脱节,甚至冲突,学生厌学情绪有增无减。学生在学校获取不了的东西,他们有可能也必然去校外去寻求,比如野游、骑车比赛、探索自然的神奇。

安全教育只是停留在文件中、会议内、口头上,检查资料记录里,还没有真正深入学生心灵深处,为学生提供能够满足他们需求的可操作的安全教育模式。比如,学生爱游泳,学校在水域面积多的地方就要开发校本课程,增加游泳课,让学生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学会游泳的技能和相关知识;比如学生爱骑车,学校首先要教会学生骑车技巧,同时告知《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如果学生在校找不到潜能释放的活动,得不到成功的心理体验,安全隐患就深埋其中。

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安全教育只能是盲人摸象,尽管安全教育抓得紧,抓得密,抓得强,抓得严,但收效甚微,根本无法杜绝安全事故的悲剧再次发生。

单纯的安全教育并不安全。

二、安全教育的定位

教育部于2006年6月30日颁布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其内容显示学校安全教育包括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职责;公安、司法行政、建设、交通、文化、卫生、工商等部门要履行安全监督和管理职责。

安全教育目的就是保障学校及其学生和教职工的人身、财产安全,维护中小学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只有在这个目的下的安全教育才是真正的安全教育。过犹不及和作茧自缚都是误区。

三、安全教育的内容、范围、途径和手段

1.安全教育的内容

中小学安全教育的内容很广泛,主要包括:防火、防电、防毒、防震、防爆、防辐射、防污染、防溺水等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人身安全,活动安全,网络安全,性安全,心理健康安全等等。人身安全、网络安全和心理健康安全的内容在七、八年级思想品德课有所涉及不再赘述。

(1)道路交通安全教育

学校要教育学生学习交通法规,熟悉交通信号(信号灯、手势)和标志,掌握交通安全常识,在生活中自觉遵守交通规范,切实保障自身和他人的交通安全。

(2)日常生活安全教育

学校要教育学生掌握用电、用气、用火安全常识,严禁违章操作,能正确识别并学会使用各类灭火器。

要教育学生严格遵守食品卫生,注意饮食卫生习惯和用药卫生,严禁食用过期、变质、有异味的食物,不买容易发生食物中毒的菜,防止食品污染、有效防止细菌性食物中毒及防止其他几种常见的食物中毒,如:发芽的马铃薯、没煮透的四季豆、鲜黄花莱、认不准的蘑菇等。

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获取有关信息,及时向学生通报,特别是各地学校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要求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这可以起到较好的警示作用。

(3)活动安全教育

包括运动环境和器械的安全、体育课的安全、游泳、滑冰、野外活动与游戏、放鞭炮、人流拥挤的公共场所安全等。

要教育学生遵守体育锻炼规则,作好运动前准备,掌握正确的动作技巧,游泳要有组织和安全措施,严禁私自下河游泳,杜绝冒险行为。

要教育学生外出、乘车注意安全,管好钱物,严禁携带易燃易爆有毒物品。

(4)自然灾害中的自我保护教育

包括水火灾、暴风雨、雷电袭击、地震等发生时的自我保护。

(5)社会治安教育

包括盗贼、骗子、抢劫、挟持、绑架、黄毒等。要教育学生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被坏人拐骗和伤害。

(6)意外事故处理教育

要教育学生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老师,掌握安全应急常识,牢记应急电话。

(7)性安全教育

性骚扰和害是生活中对中学生构成性安全威胁的主要形式。

女中学生在与熟识男生交往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不单独和熟识男生相处过久;不在一起看爱情片,更不能与熟识男生一起看“少儿不宜”的黄色影片、光碟、书刊等;不与熟识男生谈论有关身体隐秘部位的敏感话题;衣着得体、不佩戴首饰,不化妆;举止沉稳,行为朴实、严格要求自己。

当遇到熟识男生向自己提出非分要求时,应保持镇定,用理智的态度坚决拒绝,态度鲜明,并尽快离开这个尴尬之境,应坚守圣洁的身体是不容任何人侵犯的人格信念。

女中学生与成年异往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拒绝与陌生成年异性单独会面;未经家长同意,拒绝接受任何成年异性的礼物;不搭乘陌生成年异性的车辆;独自在家,拒绝陌生异性进门。

女中学生要约束、保护自已,必须做到:

上学、放学或外出游玩,应结伴而行;不独自一人到河边、山坡、树林等偏僻处读书、写生;不在深夜单独一人在偏僻小巷行路;不到营业性歌舞厅、茶座、咖啡屋、录像厅、通宵电影院等潜伏不安全因素的地方娱乐。

2.安全教育的范围

从《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第四条、第五条规定可知安全教育涉及学校和公安、文化、卫生、交通等多个政府部门。从学生生活的空间来分,包括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学校安全教育的范围当然局限在学生在校的生活及学校周边环境。那种无限制地追求学校安全教育的责任范围是不合理的,同时也是推诿塞责。家庭生活的安全教育当然由学生的监护人承担和负责,社会生活的安全教育当然由除学校以外的公安、交通、文化、建设、工商等政府部门承担和负责。现在有的地方政府有一种认识:学生在节假日包括寒暑假的安全教育也要学校及教师去管理和监督,承担对学生安全教育的无限责任,这是很危险的说法。家庭和政府有关部门在学生节假日的安全教育中难道不需要承担责任吗?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学生安全教育上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食其果。这才是依法执教、依法治国的表现。绝不能以地方长官的意志取代法律的规定。

3.安全教育的途径和手段

(1)树立安全意识,增强自身保护能力

安全是社会的,更是自己的。教育学生在所处的环境中,出行的时间、地点和接触的人,消费的食品和饮用水,使用的交通工具、网络及器械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会不会对我们的生命财产构成威胁,一旦出现安全威胁,怎么办?多反思这些与安全有关的问题,无疑会潜移默化树立安全意识,同时告诉学生记住家庭及父母电话、班主任及学校电话、火警、交警、公安报警、消协投诉等常规求助电话,以便他们在遭遇危险时方便求助,从而增强自身保护能力。

(2)编写课程,科学系统地实施安全教育

加强安全教育在教育部门已经成为共识,心理健康、安全教育读本也能在书店看到,有些学校也课外选修了。但那不是教育主管部门编写的,也进不了课堂的主渠道,仍然是选修读本。我们期待教育主管部门把与中小学安全教育密切相关的内容编成教材,安排课时计划,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有步骤地传授安全教育的理论和方法,使安全教育常态化、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使安全教育可持续发展。

(3)加强实践训练,把理论变成能力

把学生掌握的安全教育的理论和方法转化为能力,至关重要,那就要求学校科学安排时间,合理组织训练。防震、防火、防电等演练可以在学校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演练可以和当地交警部门联系,让学生亲历行车环境,熟知违章行为和处罚手段,进而掌握正确的行驶知识和行驶方法。食品卫生安全演练可以和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联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甄别合格食品和不合格食品,拒购不合格食品,禁吃不合格食品,,将相关知识转化成保护自身安全的能力。

(4)和家庭、社会协作与沟通,多管齐下,不留安全教育的漏洞和误区

学生的活动空间就是家庭、社会和学校。学生从家出发到校,或者从校出发到家的过程,很有可能滞留社会某个处所,这也构成我们安全教育的危险地带。虽说社会有许多相关部门监督管理,但社会是面,不像家庭和学校是点,范围太广,容易疏忽,况且部门多也容易出现相互推诿,反而出现无人过问的尴尬局面。学校教育要和家庭、社会多协作和沟通,信息共享,互通音讯,群策群力,多管齐下。不妨利用网络平台和电子探头等现代传媒技术构筑学生三位一体安全教育网络体系,让学生的活动置于我们的网络系统控制中。学生离开家家长可以给网络平台发短信、拨电话,学生到校网络平台可以给家长发短信告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部门和道路交通安全部门负责学生行驶道路路况在网络平台。这样,学校、家庭、社会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不让学生的活动留有真空地带,不留安全教育的漏洞和误区,安全教育才真正安全。

四、安全教育和素质教育相互融合,相得益彰

因为中小学生安全事故多发,使一些学校负责人如履薄冰,感染了“安全事故”恐惧症。为了避免学生发生安全事故,有不少学校干脆取消了一切有可能产生危险的活动。正因为学校生活死水一潭,不敢组织学生开展有益身心的校外活动,学生自己才会去做,比如私自游泳。其实,避免安全事故最佳的方法就是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开展素质教育,教会孩子认识危险,躲避危险。

第一,安全教育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是地位平等的教育。

在安全教育此起彼伏的声势下,学校及地方有割裂安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等其他教育的做法。有的学校公然抛出“只要安全,不要其他”的做法,有的学校认为“安全只是形式,升学仍是第一”,有的学校认为“安全教育是必须的,但手足无措不知怎么做。”其实,安全教育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性教育都是一样的教育,地位平等,没有谁比谁更重要。有人认为,安全教育涉及学生生命健康,没有生命安全了,其他教育就无从谈起。诚然,安全教育是基础性教育,它会影响其他教育的开展和延续,但过分强调安全教育,或取代其他教育的做法是因噎废食,不是正确的做法。既要安全教育,又要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性教育,把它们有机结合,共同发展,平等对待,才能让学生全面发展、安全成长、健康幸福地实现自我价值。

第二,安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子系统,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教育的内涵会随着社会实践和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其培养目标也会随之变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们搞的应试教育,其培养目标是德育、智育和体育。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个目标不能适应社会和学生身心的发展,适时提出素质教育,其培养目标由德育、智育、体育发展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素质教育的内涵更加丰富,更加科学,其目标也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性教育和安全教育等内容。可见,安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子系统,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我们既不能把安全教育凌驾于素质教育之上,也不能把安全教育排斥在素质教育之外。

第三,将安全教育纳入素质教育体系,与其他教育相互结合相互渗透,提高安全教育的质量和成效,使安全教育成为学生真正安全成长的教育。

既然安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子系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我们在教育教学中除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外,还要进行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性教育等等。安全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其他教育目标相互结合相互渗透,既不能拔高,也不能忽视,更不能走过场。安全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其他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生命健康保障,素质教育的其他教育目标的实现为安全教育提供智力支持、道德支撑、体质准备、审美情趣、健康心理和劳动需要的价值倾向。没有安全教育,素质教育的其他教育目标也无从实现,没有其他教育目标的实现,安全教育也是单一平面的社会化程度不高的教育,达不到预期的多维教育目标。只有把安全教育纳入素质教育体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才能提高安全教育的质量和成效,提高安全教育的层次和梯度,提高安全教育的含金量,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使安全教育成为学生安全成长的教育。

参考文献

[1] 王大伟.中小学生安全教育读本.北京:京华出版社,2011.

中小学生安全素质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黑龙江省;中小学;学校体育;运动风险;识别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808(2012)02-0030-04

近35年中小学生的体质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1],为了改善学生体质,学校体育运动近年来得到蓬勃开展,但学生因参加体育活动而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的现象屡见不鲜,据统计中小学生的运动伤害发生率高达21.45%[2],严重影响学校体育运动开展。建立体育运动安全预防体系可保障人们在进行体育运动时的安全问题,该体系的建立首先要对运动风险因素进行识别、然后对运动风险进行评估,进而采取针对而有效的措施防控运动风险,减低运动风险发生的频率。我国目前关于运动风险方面的研究较少,黑龙江省运动风险研究目前还属空白,此文以黑龙江省中小学体育运动风险为研究对象,以中小学生、家长、体育教师、体育主管领导和校医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黑龙江省中小学体育运动风险现状,找出影响因素,以充实该方面的研究,加快运动风险预防体系的构建、加强人们对运动安全问题的认识和运动安全防护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牡丹江市、佳木斯市、绥化市的18所中小学作为调查对象。小学生家长代替小学生答卷,中学生及家长、体育教师、体育主管领导和校医均参与调查(见表1)。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查阅中国学术期刊网和中国优秀硕士及博士,以“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风险识别”等为关键词查阅相关文献,并对这些文献进行了内容分析,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问卷调查法本研究所采用的问卷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青少年运动风险评估与运动安全体系”课题组所制定的《学校体育安全现状调查问卷》,研究共发放问卷4584份,回收4510份,有效问卷4455份,有效率在98.8%以上。

1.2.3数理统计法回收的调查问卷经审核合格后,使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录入,导出成Excel格式,进行统计概率分析。

1.2.4逻辑分析法通过归纳和演绎,从大量的学校体育安全现状问卷中找出学校体育活动运动风险的各因素及相互关系,分析、论证其中所包含的原理和规律,阐明应对的方法和途径。

2结果与分析

2.1黑龙江省中小学体育运动风险因素识别

运动风险识别是建立学校体育安全预防体系的起点。风险识别是通过对大量来源可靠的信息资料进行系统了解和分析,认清项目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而确定项目所面临的风险及其性质,并把握其发展趋势[3]。运动风险识别是收集体育运动过程中的信息,通过系统和科学的分析,把握可能存在的各种引起运动风险事件发生的因素,并对运动风险因素进行分类,以更好地预测运动风险的态势。运动风险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通过调查和了解感知运动风险;通过归类分析,掌握运动风险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本研究对现有文献资料和《学校体育安全现状调查问卷》中有关体育活动中运动风险事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归类和整理,得到运动风险识别结果(见表2)。

本研究识别出黑龙江省中小学体育运动风险来源于学校管理、教师、学生、运动环境和家长五个方面,同时结合学生、家长、体育教师、学校和校医问卷总结与运动风险相关的因素进行了分类,学校运动风险包括运动安全教育、医务监督和运动安全制度;教师风险主要包括运动安全检查和运动安全教育;学生风险包括运动安全行为、运动安全意识和体质健康情况;运动环境风险包括运动器材及运动场地风险;家长风险包括运动安全教育和运动安全意识,共涉及运动风险项目18项,其中学生的运动风险因素最多,达8项。

运动风险的影响因素很多,其风险的识别和分类是非常困难和复杂的,需要长期重复多次的调查分析,才能客观总结找出引起运动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这也成为运动风险识别的重点。关于学校体育运动风险因素已有研究,张媛等[4]分析中小学体育教学伤害事故产生的主要因素为学校、教师、学生和运动项目四个方面;陈冬亮,等[5]从运动本身、体育器材、教师、学生等方面分析了中小学体育风险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秦巍峰[6]从风险管理的层面对学校体育活动中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体育教师和学生的体育活动风险意识不强,学校体育设施和医疗保障系统存在管理上的疏漏,但这些研究的立足点主要是对中小学生体育活动伤害事故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做了经验性的总结。在国内已有的报道中只有王苗[7-8]、翟虎翔[1]、高进[9]等对中小学生体育活动存在的主要运动风险进行了系统性研究,识别风险主要来源于教师、学生、环境和学校管理4个方面,这与本研究的结果一致,但关于家长在运动风险中的风险因素以往报道中未涉及,经过调查分析本研究还识别家长运动风险因素,进一步完善中小学体育运动风险影响因素,为客观全面的分析运动风险及有针对性提出预防运动风险措施提供合理的依据。

2.2黑龙江省中小学体育运动风险因素现状及分析

本研究通过黑龙江省中小学体育安全现状问卷调查,对中小学体育运动过程中的运动风险因素进行现状的概率统计分析,结果见表3。

表3对各类运动风险因素进行现状的统计概率分析,显示黑龙江省运动风险因素存在问题概率最高的前10位分别是:43.8%的学校缺乏对教师、学生运动安全知识培训;41.7%的教师课前对场地器材及学生运动安全隐患因素检查不严格;36.4%的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差;35.2%的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素质差,35.2%的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安全事项的详细讲解;33.3%的学校缺乏对学生运动安全技能培训;32.6%的学生在体育课上不遵守纪律、出现违纪行为;32.4%的运动器材数量、质量及规格不符合要求、布置不合理;29.0%的学校医务监督不力,体检工作不落到实处;19.0%的学校运动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和执行差;17.3%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冒险行为。说明,学校在管理上有疏漏,教师和学生体育活动风险意识差。

学校管理风险现状中类内概率排序依次是:43.8%的学校缺乏对教师、学生运动安全知识培训;33.3%的学校缺乏对学生运动安全技能培训;29.0%的学校医务监督不力,体检工作不落到实处;19.0%的学校运动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执行差。由此可见学校缺乏运动安全教育成为运动风险存在的主要问题,其原因较复杂,一方面由于学校将主要精力投在如何提高学生成绩方面,忽略学生体质状况的改善,忽视体育,必然不重视运动风险的预防,缺乏对体育教师及学生运动风险方面急救知识的培训。另一方面中小学生繁重的文化课学习压力,无暇顾及预防运动风险方面知识的学习。

教师风险现状中类内概率排序依次是:41.7%的教师课前对场地器材及学生运动安全隐患因素检查不严格,35.2%的教师教学中缺乏安全事项的详细讲解,说明体育活动中教师的教学经验明显不足,缺乏必要的运动安全检查和运动安全教育,导致运动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不能及时避免运动风险的发生。这与教师的责任感不强、自身运动安全方面知识匮乏以及中小学学校对体育工作不重视,缺乏运动安全知识的培训都有关。缺乏对孩子进行运动损伤技能的传授17.0111担心安全问题,阻止孩子参加锻炼2.0217

学生风险现状中类内概率排序依次为36.4%的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差;35.2%的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素质差;32.6%的学生在体育课上不遵守纪律;17.3%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冒险行为;11.1%的学生准备活动不充分;8.5%的学生隐瞒疾病及有影响运动的相关疾病;6.0%的学生不愿参加培训;5.0%的学生在饥饿和饱食的情况下参加运动,导致运动伤害。由此可见,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差、在体育课上不遵守纪律和体质差是目前黑龙江省中小学生体育运动风险存在的主要问题。其原因与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关,中小学生勇于尝试,喜欢逞强,急于求成,调控能力差,纪律性和组织观念淡薄等导致忽略正确的动作要求;此外,学校和家长的运动安全教育工作不足,导致学生防范运动风险意识淡薄,不能及时预见可能存在的危险。部分学生有影响运动的家族病,学业负担重,体育活动时间少,加上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导致体质差,容易发生运动风险。

运动环境风险现状统计中,发现32.4%的学校体育器材质量、数量和规格及布置不符合要求,16.7%的体育场馆光线差,其原因是体育器材的购买经费投入不足,调查显示:从2007年到2009年三年中,各中小学对体育器材和体育场地的经费投入平均不足8 000元,导致器材数量不够。另外,调查发现各学校体育活动场地小,这也成为体育器械布置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之一。据调查,因场地、器材等体育设施不安全而引发的伤害事故占7.7%[7],是造成体育教学伤害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

家长风险现状中类内概率排序依次是:17.0%的家长担心安全问题,阻止孩子参加锻炼,中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积极性小,锻炼机会少,身体素质差,成为增加运动风险发生机率的主要问题。2%的家长缺乏对孩子预防运动损伤技能的传授在整体运动风险因素现状概率排序中位于最后,说明家长运动风险因素存在问题最少,但家长也应配合学校、教师,加强对学生运动安全知识及技能的教育工作,以预防运动风险的发生。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黑龙江省中小学运动风险因素主要来源于学校管理、体育教师、学生、运动环境。

(2)学校缺乏运动安全教育,体育教师和学生的运动风险意识淡薄。

(3)黑龙江省中小学体育教师经验不足,学生体质弱,运动环境差。

3.2建议

学校、教师、学生、环境与家长各类运动风险相互联系,互为因果,学校管理是运动风险问题的本质因素,管理中存在的风险会加重师生的不安全行为和对环境的破坏。因此,学校应加强管理,重视运动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完善运动安全管理制度,加大医务监督的力度,增加资金投入,改善运动环境。同时教师要丰富教学经验,增强责任感;家长应配合学校和老师,强化学生运动安全意识,使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提高体质,以更好地预防运动风险的发生。

(下转第37页)

参考文献:

[1]翟虎翔.我国中小学体育风险识别与应对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AbernethyL,MaeAuleyD.Impactofsehoolsport sinjury[J].BrJSportsMed,2003,37(4):354-355.

[3]石岩.我国优势项目高水平运动员参赛风险的识别、评估与应对[D].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4]张媛,齐亚.浅析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产生的原因及其防范[J].体育世界(学术版), 2007:33-34.

[5]陈冬亮.对中小学体育风险的分析及对策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4):55-56.

[6]秦巍峰.学校体育活动中潜在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体育科技,2007,28(1):25-27.

[7]王苗,石岩.小学生体育运动风险识别、评估与应对[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1,26(1):68-73.

中小学生安全素质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大课堂活动;安全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学校的教学内容也有了新的认知。小学体育课具有普及体育知识、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和提高综合素质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全方位的重视。国家为了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倡导大课间的体育活动,这一顺应时展的举措,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本文中,笔者主要探究了在小学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的作用与意义,希望通过笔者的分析可以激励更多的人重视此项活动,并积极地参与其中,让这项活动发挥其应有的实际作用。

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虽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最为突出的就是体育活动的安全问题,也就是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运动伤残问题及活动安全问题,如果安全问题得不到解决,那大课间活动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因为这对提升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有着巨大的助推作用。为此,各学校、各相关人员必须想方设法优化大课间活动的管理,提升大课间活动的质量。

一、认识大课堂的意义

小学体育大课堂是相对以前传统的活动课而言的,有教师总结为具有“大”的特色,这样理解也很贴切。但这里“大”的含义很广,如时间上的灵活和延长,内容上的丰富,形式上的多样化,学生的参与性更强等。可以说体育大课堂是应教育和学生的发展需要的又一次创新。

小学体育大课堂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体现出很大的优势。其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身心素质,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情感,发展完善的心理,同时能缓解学生学习及考试的焦虑,培养学生竞争、合作、开拓等良好的品质,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实践也让我们教师认识到,要想开展好“大课堂活动”,不仅要注意落实,更要注意其最为重要的完全问题。

二、认识影响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安全因素

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是时展的要求,为此,我们必须从思想上和行为上给予重视,提升大课间的地位,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影响其安全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小学管理松散和教师的意识淡薄

在很多的学校,由于管理的松散和领导的不重视,导致大课间活动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同时班主任和体育教师的安全意识不高,也是影响安全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小学生的防范意识还较差。

2.场地安全隐患问题

部分小学由于资金等因素,在体育场地方面存在安全隐患,如设备的老化,维修不及时,甚至在购买时存在的质量问题;还有场地的大小,布局是否合理等都影响着学生体育活动的安全。

3.学生的安全意识

实践研究表明,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强弱与安全密切联系,并呈正相关。我们可以看到,学校对学生安全宣传较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就高,学校出现体育活动伤害的比例也小,反之学生安全意识差,可能出现的伤害也高。

三、针对安全问题的若干措施

1.学校和教师将安全问题提高到一定高度

为了确保大课间活动的安全,学校和学生都必须重视,把大课间活动提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任务上来。一定要把大课间活动的安全摆在突出的位置,实现工作的常态化与科学化。另外,对于大课间活动,主管部门一定要设计好活动方案,不定期开展活动调研,对于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要及时上报,并制订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2.不定期开展场地维护、检修

场地设施产生的伤害,在小学体育大课堂活动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要想避免事故的发生,就要制定维护和检修机制,如制定制度、定期检查等。

3.提高学生安全意识

小学生天生好动,注意力也不集中,他们经常会逃离老师的视线。在体育大课间活动中,小学生在放松宽敞的场所更容易出现“自由活动”的状况,学生之间拉拉扯扯,不听老师的指挥等,都极易发生安全事故。为此,要想从根本上剔除安全隐患,老师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提高小学生的安全意识。

例如,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体育老师要告诉学生体育活动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保障每个学生掌握标准的体育动作,教育他们服务老师引导的观念及顾全大局的思想。在日常的班会课中,班主任要强化学生的文明礼貌教育、遵纪守规的教育,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同时,学校要强化宣传,让学生了解大课间的活动,发现问题后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对于体育器材,学校要认真检查,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大课间的活动中,要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身心状况,对于特殊的学生一定要特殊处理,保障学生的安全。

总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大课间活动对学生身心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要想真正落实这一教学模式,其安全问题必须受到重视。要提高活动的安全性学校就必须重视,教师提高认识;对场地确立维护和检修机制;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一定能开展好小学体育大课堂活动。

参考文献:

[1]区继润.浅谈小学体育大课间跑步活动的开展[J].新校园:中旬刊,2012(6).

[2]潘学文.如何有效的实现小学体育课的安全[J].体育教学,2012(12).

中小学生安全素质教育范文第5篇

一、课程的系统化与科学化

在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因为教师对体育教育的不重视,导致教师没有针对体育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与设计。具体地说,大部分小学体育教师将体育教学当作学生放松和娱乐的课程,并没有为学生准备系统科学的课程,也就无法达到系统训练的目的。教师要推动小学体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首先要做的就是为学生安排科学合理的体育课程,要能够适应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和生理情况,严格按照新的课程标准进行安排与设计。在这种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才能够得到发展与建设,才能够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体育训练,帮助学生得到真实的提高。

二、安全问题是体育教学的重点

与此同时,随着小学体育教学规范化建设的不断开展,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值得教师注意的问题。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行为是否存在潜在的危险,教师的教育是否渗透了安全教育,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是否会出现安全问题,是确保学生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生命意识,必须要让学生了解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使学生对自己的安全与生命负责,有意识地回避风险。同时,教师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行为的监管力度。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心智还不成熟,思维也并不全面,这是导致学生在无意识情况下做出危险举措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师只有加强监督,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才能保证学生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安全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