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客户服务管理程序

客户服务管理程序

客户服务管理程序

客户服务管理程序范文第1篇

[关键词]智能客户端 设备检修 信息系统

随着企业设备规模的日益扩大和维修费用的增长,制造企业对设备的维修管理越来越重视。设备维修管理系统的应用对降低维修成本、提高维修效率、促进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有重要作用。本文针对传统C/S和B/S模式设备检修管理系统的不足,以移动智能客户端技术为基础设计并实现一个设备检修信息系统,设备检修人员手持移动设备能在移动状态下随时收集设备运行、检查、维修信息,并能在在线和离线两种情况下工作,满足移动工作的实际需要。

一、移动智能客户端技术

客户端技术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C/S(客户端/服务器、即胖客户端)模式,它将应用程序将应用程序处理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由用户的桌面计算机执行,另一部分由一个集中的服务器执行。它采用图形用户界面,可以充分利用本地硬件资源以及客户端操作系统平台的功能,客户端的数据处理能力比较强,界面响应快。存在的不足之处是客户端应用程序部署起来困难而且成本较高。九十年代中期,出现的B/S(浏览器/服务器,即瘦客户端)应用程序是基于浏览器的应用程序,也就是Web应用程序。其不足之处在于浏览器要与网络相连才能访问应用程序,如果网络断开了,需要重新输入数据。故应用程序的业务逻辑状态大部分都在服务器上,瘦客户端在进行操作时要频繁地向服务器发送数据请求,等服务器响应并处理完毕后将数据返回给客户端,用户才能继续使用此应用程序,其客户端的数据处理能力不如C/S应用程序。

智能客户端(Smart Client)是一个连接到互联网的设备,它允许用户的本地应用程序通过Web服务和服务器应用程序交互,从而将胖客户端应用程序和瘦客户端应用程序的优点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它克服了胖客户端应用程序难、难部署问题以及瘦客户端过分依赖网络、用户体验不佳的问题,结合了胖客户端开发容易、响应速度快、用户体验佳和瘦客户端易、易管理的优点。它支持在线和离线工作,不仅能在连接网络的情况下工作,在断开网络时能利用本地缓存进行操作和处理;不仅支持桌面解决方案,还支持移动解决方案,支持偶尔连接,提供智能安装和更新。

本系统要求在线和离线两种网络连接状态下都能完成数据的处理工作,经过对系统本身需求分析和软件架构的特点分析,决定采用面向服务智能客户端的软件架构。

二、系统的总体架构与功能设计

根据系统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目标为建立一个基于移动手持设备的设备检修信息系统,通过手持设备录入设备的运转和检修信息,实现查询、数据录入、信息传递和管理的电子化。工作人员到现场检修设备时可以在移动状态下,手持移动设备,查询相关资料、记录检查结果和维修情况、记录设备运行情况、上传数据、进行信息传递等工作,并可通过网络查看设备的维修规程、教程以及设备相关技术档案等。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实现设备检修管理的信息化。

基于以上分析设计的设备检修信息系统分为两大部分:前端信息采集分系统和后台服务器管理分系统。前端采集系统和后台服务器分系统依托网络进行数据的传递,从而有机地整合为一个整体。系统结构图1所示。

图1中前端信息采集分系统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存储管理模块、文档查阅模块、网络通讯与数据传输模块等。该分系统主要完成数据采集,数据存储,以及通过网络通讯与数据传输模块与服务器进行数据交换,从而将设备检查与维修要求下载到本地,并将设备运转情况、检修信息传送到服务器。

后台服务器管理分系统主要包括设备检修基本信息管理模块、检修任务管理模块、维修信息管理模块,设备文档管理模块,网络通讯与数据传输模块、系统设置模块。

系统的网络结构采用有线局域网络与无线局域网络相结合的方案,如图2所示。利用现有的已布局到车间的有线局域网络,在车间内部使用无线局域网络进行通讯。由于车间范围广以及移动网络的不稳定性,无线网络不能覆盖整个车间内的空间,在许多情况下不可能无时无刻都依赖或存在着网络,要求移动设备具有一定的离线处理能力以及离线和在线的无缝切换能力。即系统在无法联网的情况下仍可以在移动状态时收集和整合数据将数据存储后移动到无线网络信号好的地方后与服务器连接,完成数据的传输。

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先把现场环境和网络环境布置好,在有网络情况下,设备检修人员手持移动设备到车间现场进行检修和维护工作,利用客户端系统采集数据信息,并通过网络实时便捷提交到后台服务器。在无网络或网络连接不好时,切换到离线工作模式,采集数据并缓存到本地,待到有网络时将数据同步到后台服务器中。

三、系统的开发环境及关键技术实现

1.系统开发环境

服务器端的设计包括数据库设计、Web服务设计实现以及服务器端应用程序设计与实现。因此服务器端开发环境和开发工具如下:

(1) Windows 2000/XP或更高版本;(2) 2005;(3) Microsoft .NET框架1.0或以上;(4) IIS 5.0或以上;(5) SQL Server 2000。

客户端的目标环境是Pocket PC,先利用.NET中自带的智能设备项目来开发基于Pocket PC设备模拟器的前端数据采集分系统,然后再部署到真正的设备上。模拟器的同步需要用到Microsoft ActiveSync,脱机工作时数据缓存处理所用的数据库为移动数据库SQL Server CE。因此客户端的开发环境和开发工具如下:

(1) Windows 2000/XP或更高版本;(2) Microsoft .NET压缩框架2.0或以上;(3) 2005;(4) Microsoft SQL Server CE 2.0版本;(5) Microsoft ActiveSync 4.5。

2.系统的安全验证设计

用户登录系统进行身份验证,把用户名和密码传递给身份验证Web 服务,身份验证Web 服务再通过数据库存储过程访问数据库中用户名和密码记录来验证身份。用户名和密码正确,验证成功。身份验证成功后Web服务会向客户端返回一个加密票,该加密票会缓存在服务器中。

然后,当客户端用户有数据请求时,就将请求数据和加密票一起提交给数据Web Service,数据Web Service先验证加密票是否有效,如有效则通过数据库存储过程检索数据库以获取用户请求的数据,然后把数据发送回客户端。

在该系统中都是通过Web服务访问数据库,为了保证安全性,Web Service又是通过存储过程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使用数据Web Service来完成数据库的检索和更新,可以有效地实现程序模块间的松散耦合,保证只有经过身份验证的客户端用户才能查询数据库中的敏感数据。其体系架构如图3所示。

3.在线与离线工作模式及其切换的设计与实现

智能客户端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可以在离线状态下工作,进行数据的处理操作。系统有在线和离线两种工作模式,这两种工作模式间可自动转换或手动转换。自动转换就是当应用程序处于在线工作状态的时候,如果此时检测到网络连接不好或不可用时,应用程序自动被切换到离线工作模式,等网络连接通畅后再切换回在线状态。手动转换就是用户强制转换工作模式。当应用程序处于在线工作状态时,通过手动转换强制应用程序离线工作。而当应用程序处于离线工作状态时,在网络连接正常的前提下可手动转换为在线工作模式。客户端系统启动时工作模式的确定流程如图4所示。具体的过程为:

(1) 首先判断是否有缓存文件,再根据判断结果得知上次运行结束时的工作模式。(2) 用户登录的方式。若是以离线模式启动就通过缓存数据进行身份认证,如果是以在线模式启动,则通过数据Web服务进行验证。登录成功后保存用户信息。(3) 如果不存在缓存文件,应用程序就通过服务器进行初始化。

应用程序从在线切换到离线时,开始仅仅是系统窗体右下角的工作状态变为离线工作模式,系统业务逻辑没有变。主界面出现“下载数据”和“同步数据”按钮。此时需要指定对哪些项目进行离线操作,把这些项目的相关基础数据下载到本地数据库中,这时应用程序要同时与Web服务和客户端本地数据库进行交互。在客户端本地动态创建数据库和数据表来存储这些数据信息,另外还创建一个用来存储发生更改数据的信息表。下载完成后,待系统真正处于离线工作状态时,在客户端本地对数据进行添加、删除、查询、更改操作,对数据的更改都缓存在本地数据库中。

应用程序处于离线状态下,不与Web服务和数据库服务器交互,用户对数据的操作都是缓存在本地的。当切换到在线模式的时候,客户端应用程序通过调用Web服务来实现数据的更新和合并。系统由离线模式切换到在线模式的工作流程图如图5所示。

当应用程序由离线切换到在线工作模式时,首先检查能否连接到网络,如果无法联机运行,系统仍处于离线状态工作;若能连接到网络联机运行,客户端应用程序就与Web服务器交互,将在脱机状态时发生更改的本地数据以数据集的形式提交给Web服务同步到远程数据库中。在数据同步的过程中检测是否会引起并发产生冲突数据问题,若检测到有冲突数据,就采用开放式并发处理方式让用户来选择如何处理冲突数据,然后与数据库同步,系统处于在线模式运行;如果不需要处理冲突数据,则直接转换到在线模式运行。

四、小结

本文基于移动智能客户端技术,结合Web Service和数据库技术完成了一个设备检修信息系统的设计,实现了在车间无线网络不稳定环境下不间断进行设备检修信息录入处理,在线离线切换,信息查询,登录安全验证等功能,取得了良好的实用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宏睿 王志龙 祝金国: 制药设备维修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 机械设计与制造,2009(7)

客户服务管理程序范文第2篇

关键词:移动学习;Android;云计算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8-0115-02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mode of mobile learning,propose general framework of the mobile learning system based on Android intelligent terminal and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analysis and design main function of server and client,develop mobile learning client program using Android API technology.

Key words: mobile learning; Android; cloud computing

移动学习是一种在移动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是传统学习方式的辅助。移动学习能有效使用移动计算设备获取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能带给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全新感受,将会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1-3]。

移动学习系统是将移动学习模式、移动智能终端技术有效的整合,用于教师随时随地课程资源及学习任务;用于学生随时随地接收学习任务推送、在线学习和考试;用于师生在线答疑和交流。

1 移动学习系统架构设计

基于云和Android平台的移动学习系统包括移动学习客户端程序(APP)和移动学习服务器程序两大部分[4]。移动学习系统架构采用C/C (Client/Cloud,客户端/云端)模式[5],如图1所示。移动学习服务器程序用JSP技术开发,并部署到云服务器,实现课程资源的和客户端联机交互。移动学习客户端采用Android操作系统,利用APP实现与服务器的交互,完成资料的查询、互动、学习和考核任务。Android智能终端设备通过3G/4G或Wi-Fi无线网络连接云服务器进行在线学习。

移动学习客户端设备主要包括Android智能手机、Android平板电脑。学生通过这些终端上的移动学习客户端登录连接服务器,身份识别后进行课程的访问、学习以及与学习相关的其他操作,如:当前课程动态信息查看、在线交流、在线答疑、用户查找及用户自我管理等功能。

移动学习服务器主要由资源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两部分组成。资源服务器用于存储和管理课程资源,以及处理在线的交互信息包括动态、评论、回复、学生提问老师答疑等。数据库服务器的主要功能是存储教师、学生的个人信息、负责验证并反馈学生提交的个人信息的正确性合法性。移动学习Android客户端利用HttpURLConnection或者HttpClient建立与服务器的连接,采用HTTP协议进行通信,利用JSON格式传输数据,服务器通过Struts栏截客户端Url请求,通过Http-Post获取参数,查询数据库,进而生成XML或JSON格式的数据,通过Http Response返回给客户端[6]。

2 移动学习服务器功能模块设计

移动学习服务器为教师、学生进行移动学习提供了各类基础服务,其功能模块设计如图2所示。

移动学习服务器程序包含系统登陆模块、课程资源管理模块和系统管理模块三个部分。课程资源管理模块包括:课程资源上传模块、课程资源更新模块、教师学生交流答疑模块。教师通过B/S架构的Web应用程序或Web Services技术登陆到云服务器的后台管理程序进行服务器的管理。课程资源上传模块完成与课程相关的图片、音频、文档等形式的各种学习资料的批量上传。课程资源更新模块用来对存在的课程资源进行修改、删除更新操作。在线答疑模块用来管理学生通过移动学习客户端提交的互动学习记录,教师也可以在服务器端进行相关的答疑和回复。课程资源管理模块由教师进行管理和维护。

系统管理模块包括:用户管理、课程管理、学习管理、应用管理及系统维护五个模块。用户管理模块用于管理系统中教师、学生的个人信息。课程管理模块用于管理课程相关信息,如:新课程的添加修改、课程中学生和教师角色的添加/删除。应用管理模块用于系统管理员添加新的学习应用到应用中心。学习管理模块用于管理当前角色所有的学习课程模块。系统维护模块用于帮助系统管理员及时修复漏洞和更新系统。

3 移动学习客户端功能模块设计

移动学习客户端程序包括三个部分:系统登陆模块、在线学习模块和自我管理模块,如图3所示。系统登陆模块为学生提供系统登陆功能。在线学习模块是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功能,包括课程动态、在线答疑、信息公告和资源下载四大主要功能。课程动态模块实现课程学习内容的实时浏览,在线答疑模块实现教师、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及答疑,信息公告模块实现向学生推送通知信息、资源下载模块实现课程信息资源的共享及下载。自我管理模块为学生提供必需的支持服务,包括用户查找、个人信息维护和系统注销三个部分。

4 Android移动学习客户端详细设计

学生使用Android智能终端设备运行客户端程序,登陆成功之后,学生就可进行在线课程学习、查看动态通知、在线评论交互、及时咨询聊天、查看日历、公告推送信息、查找联系人、管理个人信息等移动学习相关的信息交互活动。移动学习客户端详细设计如图4所示。

移动学习客户端程序开发方式有基于Android API开发和基于WebKit核心开发两种。基于Android API的开发,WEB服务器主要为客户端提供数据,客户端连接到WEB服务器,通过端口获得服务器JSON格式的数据,然后解析JSON数据并进行逻辑处理。基于WebKit核心开发的客户端程序,其核心功能就相当于实现了一个浏览器。基于兼容性和良好的用户体验考虑,我们采用第一种方式开发Android平台移动学习客户端程序。

5 结束语

利用云计算和Android开发技术设计的移动学习系统,为学生提供了快速进行移动学习与及时交互沟通的平台。开发的移动学习客户端操作人性化、响应速度快、功能强大、学习内容丰富,真正地实现了随时随地学习与交流的目的,满足了学生不受时空限制学习的需求,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富逵,杨改学.移动学习系统应用现状及建议[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8):100-101.

[2] 廉琪.云计算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探究[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20):57-50.

[3] 武玉坤.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21):89-90.

[4] 宫展鹏.基于移动学习的微课程资源建设研究[J].电子测试,2016(12):69-70.

客户服务管理程序范文第3篇

关键词:DCEMAP;无线营业厅;GPRS

针对移动无线营业厅系统,采用了基于DCEMAP的全面解决方案,该方案能为辽宁移动BOSS系统提供了安全、方便、快捷的GPRS无线接入解决方案。对GPRS网络现阶段存在高延迟,低连接速率,访问速度慢等特点有效改善用户访问体验,降低安全风险性。

1 DCEMAP核心技术

DCEMAP直接让在应用服务器上的应用程序与客户端设备沟通,既提高性能,又简化加密安全与效能之间的矛盾。DCEMAP解决方案通过设置专门应用部署服务器群组,将关键性的应用软件集中安装并进行,所有应用软件的客户端将100%在这些服务器上执行,即Application Serving(简称A/S结构),从而使得用户无论在何地,无论使用何设备,都能通过各种网络连接方式高效访问总部的各种程序和数据。

多个用户透过不同的客户端设备,同时访问和执行服务器上的同一个应用软件。产品在网络操作系统之上构筑了一层集中计算模式的平台,改变应用程序客户端的安装、和管理模式,实现了“以应用为核心,贯穿所有的节点,对系统的管理和控制由面简化到点”。DCEMAP这种基于服务器的计算的模式之所以成为可能,是因为使用了独立计算体系结构(ICA)技术和MultiWin技术。ICA 协议是基于服务器计算的一项事实上的标准,它把应用处理从客户端设备转移到了服务器之上。MultiWin是微软用以创建Terminal Server(终端服务器)的一项技术,它能让多个用户同时访问在一个服务器上运行的应用程序。ICA作为OSI表示层,分成多个虚拟通道,每个通道只负责一种功能的数据传输,且可以单独开启或关闭,数据在送往虚拟通道前均被压缩,在通道中传输可选择多种加密方式保证数据安全。

DCEMAP应用过程及技术实现主要有以下步骤。

(1)DCEMAP的组件Webinterface为用户提供统一接入平台,用户开启IE浏览器访问DCEMAP的Web Port站点,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由Web服务器通过XML服务向DCEMAP服务器传递身份验证信息。身份验证后,DCEMAP服务器也通过XML服务向Web服务器返回的应用设置,并在客户端IE浏览器上显示出该用户授权范围内的应用程序图标。

(2)用户点击应用程序图标时,即通过ICA协议向DCEMAP服务器发出会话请求,DCEMAP监听ICA端口1494收到请求,验证用户请求的信息,建立ICA虚拟通道,在服务器端应用MultiWin技术为此会话分配独立内存空间,在此内存空间里启动该用户的请求的应用程序。

(3)应用程序运行后的位图变化由ICA利用底层图形技术采集和编码,在送往ICA虚拟专用通道前需经过优化的行程长度压缩(RLE)技术进行数据压缩。

(4)客户端接受到ICA通道传输的数据后由ICA客户端解密、解压后重组位图还原为应用图形,其应用屏幕的更新采用服务器推送方式;同时客户端的键盘鼠标操作信息由ICA客户端收集同样经压缩、加密通过ICA虚拟通道传输到服务器段还原为对应用程序的操作。

2 DCEMAP解决方案

为保证系统的业务连续性,在不破坏现有信息系统的前提下,利用现有的网络设施和资源,仅通过增加DCEMAP应用部署服务器层来改变无线营业厅系统的、管理和访问的模式,即能达到安全、快捷、简单地应用无线营业厅系统。

在公司内部域中建立DCEMAP服务器群,自带智能负载均衡功能,并和移动BOSS营业WEB服务器同处于一个网段中,部署并移动营业系统的客户端;为合作伙伴以及大客户建立AD用户,加入域指定全局组和OU中,设置OU组策略,并授权访问DCEMAP的移动营业系统。

合作伙伴以及大客户经理的计算机不需要高的硬件和软件配置,只需要安装IE浏览器,再下载安装基于浏览器IE的DCEMAP插件(可通过推送方式实现)即可。手机接入时,只要手机支持IE浏览器,无需对现有应用做任何改造开发,利用移动现有的网络设施和资源,仅通过增加DCEMAP应用部署服务器层来改变营业系统的、管理和访问的模式,即能达到安全、快捷、简单地应用营业系统。

DCEMAP服务器部署在移动内网中,BOSS系统客户端,后端与BOSS系统通讯。合作伙伴或大客户经理使用无线网卡拨入GPRS网络,通过对指定SIM卡的认证,获得内网地址。通过内网直接访问DCEMAP服务器,使用移动AD帐户登陆DCEMAP服务器,从而应用BOSS系统。

由于DCEMAP客户端向服务器的传输的只是键盘鼠标的信息,而服务器向客户端传输的是位图的变化,并经过压缩加密。所以,用户使用无线营业厅系统时,只需10~20Kbps,只有在打印和上下载数据文件的情况下才会占用更多的网络连接资源。经测试现有GPRS网络可满足用户使用要求。由于DCEMAP客户端没有运行应用程序,因此客户端无需很高的配置,客户端成本很低。而且,由于客户端只是远端呈现,不会在IE上留下Cookie信息,也可以限制用户进行拷贝等操作,保证了信息的安全。

3 DCEMAP接入平台的优势

(1)使用DCEMAP产品确实有助于提高应用的效率,由于只在DCEMAP服务器跟客户端之间传送画面及鼠标、键盘信息,所以传送数据只与画面变化及鼠标、键盘信息多少有关,尤其是一些操作,在BOSS客户端跟BOSS服务器间需要传送的大量的数据,但显示画面却没多少改变时,该产品优势尤为明显,生成大容量报表操作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2)要使用DCEMAP接入平台访问BOSS服务器,只需在DCEMAP服务器上安装基于B/S的浏览器或基于C/S的BOSS客户端程序即可,而用户只需跟DCEMAP服务器连接,就可以用IE浏览器登录访问。接近B/S模式,方便用户使用。同时对原有应用系统无须二次开发和改造。

(3)DCEMAP平台具有断线恢复功能:如果连接过程中出现断线的情况,只要不关闭DCEMAP,待客户端重新连接服务器后,可继续处理;同时也可设置空闲超时断开,超时自动关闭等安全措施。

(4)维护较方便,如有问题可远程检查DCEMAP服务器即可。

(5)安全性高,在DCEMAP和客户端通信中只传输图像变化的部分,并没有传输实际的数据,并且传输过程中采用了多种加密方式;如使用专用隧道、登入DCEMAP需要认证用户和密码,其所的程序还需有管理员授权才能看见和启用。

客户服务管理程序范文第4篇

武汉市中心医院(武汉市第二医院)是一所融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又称同济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

由于客户端比较多,造成业务升级比较繁琐;集中管理企业数据,保障其安全性及私密性,需要管理员集中存放和保护企业数据;跨地域的业务系统访问,使业务系统对网络带宽的高要求,访问量大,造成访问速度慢;业务系统维护成本太高,如何快速有效的部署、维护、管理本地及远程用户的业务系统。这都成了管理员头疼的问题。

如何集中管理、远程快速访问、降低应用成本?极通EWEBS应用虚拟化系统,正是解决上述需求的一种合适的应用接入平台。

EWEBS介绍

技术原理

EWEBS是一种应用虚拟化平台软件,主要功能是向企业提供最佳性能、灵活快捷的应用交付服务。

管理员只需要将各种应用软件集中部署在EWEBS服务器(集群)上,并通过EWEBS的应用程序虚拟化功能,将各种应用软件整合到企业门户中供终端用户使用。

终端客户机无需安装任何软件,就能让企业各种IT应用摆脱终端设备和网络带宽的限制,实现终端客户机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使用任何设备、采用任何网络连接,高效、快捷、安全、方便地访问已经集中部署在EWEBS服务器(集群)上的各种应用软件。

EWEBS采用了独创的AIP技术,把应用程序的人机交互逻辑与计算逻辑隔离开来。在用户访问EWEBS服务器虚拟化后的应用时,用户计算机只需要把人机交互逻辑通过AIP协议传送到服务器端,服务器端就为用户开设独立的会话空间,应用程序的计算逻辑这个会话空间中运行。把变化后的人机交互逻辑传送给客户端,且在客户端相应设备展示出来,从而使用户获得如同运行本地应用程序一样的访问感受(如图1)。

技术优势

低带宽下的远程应用软件访问。将所有教育行业中的应用都部署在EWEBS服务器(集群)上时,服务器(集群)与远处的客户机间的网络中不再需要传输大量的通讯数据,对网络带宽的要求非常低,仅需28kbpS的带宽,客户机即可安全、快速的远程访问服务器(群)的教育行业信息化应用系统。

彻底解决基于互联网的远程应用安全问题。在远程应用中,EWEBS从网络边缘防护、传输过程加密、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等安全措施方面有着全面的防护设计,再加之EWEBS系统配置的系统Active Directory策略模板,可确保远程应用的网络安全及访问安全。

服务器集群及负载均衡能力。为了提高计算能力,EWEBS采用高可用服务器集群技术,基于策略进行动态负载均衡,确保应用软件服务的能力与扩展能力。

易操作性。EWEBS结合中国人习惯,全中文界面,注重易用性,让用户非常容易操作产品。

稳定性。EWEBS在总结国内外同类产品的基础上,优化的负载均衡算法和策略,最大程度提高服务器资源的有效利用。

服务器与客户机资源共享。EWEBS系统可设置客户机资源重定向,如硬盘共享、USB共享、打印机共享起来,可让用户在使用服务器(集群)的硬件资源运行应用的同时,还可以访问客户机的各种设备资源。

优秀的打印功能。EWEBS提供虚拟打印功能,无须在服务器端安装任何打印驱动程序,也不需在服务器端安装管理打印机,使用户可直接使用本地打印机打印,更加方便用户的使用。

易管理。针对教育行业用户的中小型机构比较多使用ADSL接人Internet的状况,EWEBS中内嵌了动态DNS功能,适用企业管理员无需借助第三方的动态DNS解析,就可让用户从Intenret以名称方便的访问教育行业内部系统内部的应用。

减少软件投资成本。EWEBS标准版和企业版不再依赖于Win-dows的终端服务,因此在部署EWEBS标准版和企业版时不需要再购买终端服务许可证。

快速部署实施,集中管理和维护。通过EWEBS标准版和企业版,可以快速部署实施教育内部,不同时期、不同部门、不同机构的各种应用系统,只需要部署好数据中心的EWEBS服务器,外地及分支机构和移动办公人员,即可在低带宽,低门槛接入设备下即可高速访问教育内部应用系统的各种应用和远程办公。

基于EWEBS的医院集成方案

HIS系统的EWEBS实现。在EWEBS服务器上安装并实施虚拟化HIS系统的客户端,所有客户端计算执行均在EWEBS服务器上完成。

在让用户使用虚拟化的HIS系统前,管理员需要设置用户的各种访问限制:如用户的访问时间、客户端限制、用户密码安全设置、用户打印机设置及用户输入法设置等用户配置,来完善对用户的访问管理。

PACS系统的EWEBS实现。在部署EWEBS之后,医院将建立统一的应用程序部署及访问平台,在添加如PACS之类的应用时,同样无需把PACS系统的客户端部署到每一个客户端,只需把PACS系统部署到EWEBS服务器端,并对PACS客户端程序进行虚拟化设置,并设置用户的访问条件,就可让用户访问PACS系统。

客户应用效果展现

在EWEBS服务器上安装并武汉市中心医院业务系统的客户端,所有客户端计算执行均在EWEBS服务器上完成,EWEBS系统通过区分不同的Session来将不同用户的相同应用隔离。

基于EWEBS集中武汉市中心医院业务系统取得了以下效果。

数据集中:通过对EWEBS服务器(集群)的管理,可以设定用户在访问服务器端的业务系统时,不能访问本地的资源设备,所有相关的文件数据均统―存放在服务器端,方便了管理员对数据的集中管理。

安全性高:EWEBS本身提供了加密传输,另外和VPN等技术相结合,可提供更高级别的安全技术保障。

高可靠性及高可扩展性:高端多用户应用中,可使用多台EWEBS服务器构建服务器集群,通过网络负载平衡,综合服务器的CPU、内存、硬盘等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负载均衡和动态故障转移,来实现高性能和高可靠性。如果需要,管理员只需要在EWEBS服务器集群中增加服务器数量,就可以满足更多用户的访问需求。

连接稳定:EWEBS的连接非常稳定,即使断开,也会设定保留断开点的信息,等待下次连接成功后直接回到断开点。

降低软硬件成本:由于客户端不再需要安装业务系统软件,降低了对客户端计算机硬件的需求,企业无需定期为用户升级硬件来满足新应用软件更高的配置需求。

客户服务管理程序范文第5篇

Abstract: In several campus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mode, the libra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must solve data sharing and interoperability in the heterogeneous environment, providing unified management and servic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o solve this problem based on the CORBA technology.

关键词:CORBA;VisiBroker;异构;共享;互操作

Key words: CORBA;VisiBroker;heterogeneous;share;interoperability

中图分类号:TP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2-0153-02

0引言

随着IT技术在图书馆自动化方面的深入应用和信息服务的不断扩展,图书信息系统也面临各种新的挑战。比如:异构环境下的图书采访系统,如何解决数据共享和互操作问题。本文主要讨论CORBA(Common Object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ure)技术,以Java语言作为编程语言,以VisiBroker为中间件,开发了一个分布式图书信息采访系统原型。

1技术阐述

1.1 分布式对象标准及CORBA工作原理在分布式组件标准中,DCOM(Distributed Component Object Model)基于微软平台,而CORBA是真正跨平台的。Java RMI(Remote Method Invocation)也具有与平台无关的特性,但它只能用JAVA语言实现。而CORBA与此不同,它通过IDL(Interface Definition Language)的接口定义语言,能做到与编程语言无关。

CORBA定义了IDL语言映射、单个ORB(Object Request Broker)体系结构和多个ORB间互操作机制,ORB有潜力包容Client/Server中间件的各种格式,将现有应用软件都归到对象软件上来。CORBA引入机制,客户不必关心底层的通信;实现了客户程序与服务器程序的完全分离,客户端与服务端可以采用不同的语言和使用不同供应商的ORB;将分布计算与对象的概念相结合,提高了软件重用率;CORBA采用多层体系结构,其本身是位于中间层的中间件,完成客户与服务对象间的互操作。分层设计使得CORBA应用程序设计更具灵活性,可采用不同的实现方法。

1.1.1 IDL定义接口,阐述功能,而不定义实现,它不是真正的编程语言。要用它编写应用程序,需要将它映射到对应的编程语言上去,如映射到JAVA上去。映射后生成的代码叫Client Stub Code和 Server Skeleton Code。通过IDL,就能实现与编程语言无关特性。

1.1.2 ORB是客户应用程序能够调用异地远端对象方法的一种机制,实现与平台无关特性。(图2)

1.2 VisiBroker的基本原理及主要组成VisiBroker for Java提供了CORBA 2.3版本规范下的ORB运行环境与开发环境,用于建立、调配和管理开放、可互操作的分布式Java应用程序。基于Web的应用程序可轻易访问由VisiBroker for Java建立的对象,通信采用互联网ORB间协议标准(Internet Inter-ORB Protocol,IIOP),该标准规定了分布式对象之间通过互联网或局域网进行的通信。这种内置的IIOP通信的实现保证了高性能和互操作性。VisiBroker主要由3部分组成:

1.2.1 Smart AgentSmart Agent是管理分布式应用对象实例的工具。它是帮助客户对服务器进行定位的目录服务。CORBA服务器程序首先注册到某个正在运行的Smart Agent中,CORBA客户端应用程序只需定位Smart Agent,然后由Smart Agent来处理如何查询一个相应的服务对象。

1.2.2 OAD(Object Active Daemon)OAD提供了一种动态的方式来启动服务进程。Smart Agent仅能把客户捆绑到已经运行起来的对象实例上。然而,对于一个使用OAD注册的CORBA对象,可以在没有启动服务进程的情况下,OAD与Smart Agent协同启动与客户端相对的远程服务对象进程。

1.2.3 IR(Interface Repository)IR用来动态绑定接口信息。接口可以动态注册到IR中,客户端通过动态访问IR获取接口信息来动态访问服务对象中的接口方法、属性等定义的详细信息。

2基于CORBA/Java的系统结构模型设计

2.1 系统基本结构

2.1.1 实现对书目信息的三种主要业务功能管理:编目注册:根据书名、ISBN、作者、价格等创建书目信息记录对象注册到后台数据库;查询功能:根据书名、ISBN等字段从采访书目信息数据库中查询图书的基本资料及在馆与否等状态信息;剔旧功能:图书丢失或转出等原因从采访书目信息数据库中删除该书的注册书目信息。

2.1.2 采访书目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采用了典型的三层架构:数据库服务器层、应用服务器层和客户层。客户层通过CORBA客户端对象发出的服务请求到达服务器层后,服务器层的服务对象从数据库中读出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相应的分析处理并将处理完的数据传回给客户层。(图4)

3基于CORBA/Java的分布式书目采访信息系统的实现

CORBA分布式应用程序从逻辑上由两个可执行部分组成:客户机与服务器部分。客户机应用程序提出服务请求,而服务器应用程序分析服务请求并调用数据库服务器中的数据加以处理,完成该服务请求,并将请求结果返回给客户机应用程序。服务请求和应答通过CORBA系统的ORB组件进行交互。

3.1 定义,编译对象接口在CORBA 中,分布式对象间调用的接口由IDL(Interface Definition Language)定义,IDL具有语言中立性,在具体实现时,要将IDL语言映射成某种具体程序设计语言。本文中,我们使用idl2java将其映射为java语言。使用IDL定义服务对象功能的代码如下:

3.2 代码编译首先将IDL文件编译生成Java代码,用VisiBroker IDL编译器idl2java编译IDL文件生成BookM文件夹。其中含有各个功能具体实现接口的说明;客户端桩文件,负责对客户的请求编码,发送到对象的实现端;服务器端对象实现的骨架代码,负责对用户的请求解码,定位所请求的对象的方法,并把执行结果返回客户。创建CORBA服务器端对象,通过JDBC与数据库联接;创建CORBA客户端对象用来发送服务请求。

3.3 运行在VisiBroker环境下运行基于CORBA的系统时,应在CORBA服务器端首先运行VisiBroker中的OSAGENT来启动Smart Agent,然后运行服务器端软件。再运行客户端发出服务请求,获取服务应答结果。

4结论

将CORBA应用于分布式书目信息采访管理系统中,剖析CORBA的体系结构,了解其核心技术:OMG IDL接口技术,对象定位技术和对象互操作技术,可以看出CORBA技术非常适合于分布式异构系统的开发,可以实现CORBA组件在异构平台上无缝集成、互操作、可以实现多种语言和开发工具的共同开发,使得软件重用性,可维护性更高。

参考文献:

[1]闫娟,张立仿,柴旭清.CORBA发展及其应用研究.软件导刊,2009,6(8):41-43.

[2]尹爱兰基于CORBA技术的高校资料室服务新体系的构建,图书馆学刊,2009,(6):29-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