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青年心理学论文

青年心理学论文

青年心理学论文

青年心理学论文范文第1篇

7日下午2时30分许,福清市警方接到受害者家属报案:当日下午2时23分,他家突然接到歹徒打来电话称:“陈某(男,13岁,某中学初一学生)被其绑架要求家属准备20万元人民币赎金,并称不准报案,否则后果自负。” 接到报警后,福清市公安局马上组织警力开展侦破工作。根据现场调查,走访群众,获悉受害者陈某于2009年9月29日晚9时许,从福清市新厝镇某中学晚自习回家途中失踪。其家属经过几天几夜寻找未果,直至10月7日下午突然接到绑匪勒索电话。 警方在大量调查取证的基础上,获悉某中学初三年级学生陈某母亲与受害者家积怨较深,且陈某近期表现十分反常,有重大作案嫌疑,同时查明陈某近期来经常与同学郭某、黄某等人在一起打电脑、玩游戏,行动诡秘。10月8日下午警方决定对陈某等5位涉嫌人员采取收捕审查。 经审查:犯罪嫌疑人陈某(男,1987年12月出生,某中学初三学生),郭某(男,1987年5月出生,系陈某的同班同学),黄某(男,1988年1月出生,系陈某的同班同学),李某(男,1987年6月出生,系某中学初三学生),杨某(男,1988年2月出生,系某中学初三学生)供认,他们因长期在一起玩电子游戏机而结为朋友,因陈某母亲与受害者陈某母亲有积怨经常吵架陈某怀恨在心,伺机报复,于是犯罪嫌疑人陈某便召集郭某、黄某、杨某进行密谋寻求报复。 9月29日晚9时许,陈某、郭某、黄某三人在受害者回家的途中等候,将受害者陈某殴打杀害后,用两轮摩托车将其尸体载到某水库,用石头绳子捆绑投入水库,然后潜回家中,并于10月7日通过李某打勒索电话到受害者家中索要20万元人民币。 案例二 浙江校园暴力升级:学生组团买枪对抗黑社会 2009年4月25日,永嘉黄田某中学学生柳某因与同校的黄某有矛盾,便叫来徐某等将对方殴打了一顿。柳也因受到学校的严厉批评处理。第二天晚上,当徐某等四人再次来到柳某的寝室里时,被闻讯赶到的值班教师发现,之后徐某等被带到黄田派出所。调查中,这伙人供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他们中间曾相互间传送着一支枪!全体参战干警为此大惑不解,一伙初中人何来枪支呢?他们决心将此案查个水落石出。 原来,就读该县某中学的徐某、厉某等人在校期间经常与当地社会上青少年组成的“十八党”团伙发生冲突。为能何他们对抗,徐某等也组建了一个名为“十三鹰”的学生团伙。去年下半年,柳某想买支枪来去打猎,就通过朋友介绍在其叔叔张某那里,以250元购买了一支单管火药枪,后一直藏在家中。今年2月份,徐某所在“十三鹰”在与“十八党”的对抗中败北,他们觉得如果有一支枪在手便可扭转败势。第二周,徐某等10人便筹资到黄田镇,以同学关系将柳某的那支枪购买过来,并将枪藏到家中,直到26日被公安机关查获。案情至此已初步明了,警方便立即成立专案组,连夜出战,于 4月26日深夜包围制枪犯罪嫌疑人张某并将其逮捕归案。 案例三 北京一少年为偷钱上网 将奶奶砍死爷爷砍成重伤 17岁少年小新(化名)为了偷钱上网,竟然将奶奶当场砍死,将爷爷砍成重伤。事后,小新投案自首。 两年前,小新开始沉浸在网络里,学习成绩陡然下降。初中还没有毕业便辍学。 因担心儿子整天沉迷于网吧,小新的妈妈让他照看家里的台球桌。小新把看台球桌挣的钱拿去上网。后来家里不再提供上网的钱,小新就想到了偷。今年6月上旬,小新偷了爸爸2000多元在网吧呆了一个星期。父亲的一顿打骂对小新来说已经起不到任何作用。仅仅几天后,上网的欲望又像虫子一样噬咬着他的心。此时,爸爸月初给奶奶生活费时说的一番话浮现出来。“爸爸说爷爷那儿有4000多块钱,当时听了也没太注意,后来就想去偷爷爷的钱。6月15日中午我就去爷爷家,晚上,看爷爷奶奶都已经睡了,就去翻,可一想怕把奶奶吵醒了,就想用菜刀把奶奶砍伤了再翻。” 睡梦中的奶奶倒在了血泊中,响声惊动了爷爷。不顾一切的小新又将菜刀砍向了他。爷爷受伤后逃出家门。小新翻箱倒柜也没有找到那4000元钱,只在奶奶兜里找到了两元钱。事后,小新的爷爷说,那是奶奶为孙子准备的早点钱。小新捏着两元钱在村口的一个洞里躲了起来。思来想去,还是投案自首了。 小新告诉记者,奶奶从小最疼爱他,有什么好吃的都惦记着他。他在看守所里最想念的就是九泉之下的奶奶。“我当时只想着拿到钱后就去网吧,根本没想后果。如果让我在上网和奶奶之间重新选择,我肯定选择奶奶。”说到这里,他痛哭流涕起来。

青年心理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青年教师;素质;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2-0097-0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其教师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培养质量的好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尤其是加强高素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证。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指出:“提高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可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素质对促进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1.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应具有“奉献教育,爱岗敬业”的信念,忠于教师的职责,为人师表,拥有教书育人的责任感。教师不仅要把教学和研究当作事业,更应当成一种使命,才能顺应教育发展的要求,做到“真心信仰,真诚传授”。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培养高尚的师德,要用自己良好的意志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海纳百川的胸怀去教育和影响学生。

2.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任务,这就迫切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提高思想素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掌握唯物辩证思维方法和唯物史观,为大学生共产主义信念的确立做好理论支撑。同时,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时时保持政治敏感性和政治觉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文化的侵蚀,“切实提高对高校反腐倡廉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切实筑牢高校师生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底线”。可见,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要廉洁从业,廉洁奉公,淡泊名利,并在教书育人中将廉洁、民主、法制等观念传授给大学生,培养好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3.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兴国之魂,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这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具有马克思主义思想素质、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外,还必须有广博的知识储备,熟练掌握现代科技知识、人文知识和美学知识,并对自然科学领域也应有所了解和掌握。

4.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具备研究学生、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的能力。包括具有对自身教育实践和教育现象进行反思的能力和善于从思考中提炼新思路以及形成理性认识并不断提高教学实效的能力”。形成“以研促教,教研结合”的良好氛围。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尤其要注重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富有启发性的、大学生真正喜爱的课程。

5.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在整个教育活动中,都具有示范性、育人性、长效性,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热情亲和、积极稳定的心理,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用责任心、爱心、耐心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氛围,用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素质的培养策略

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注重培养造就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别是中青年理论家,加强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工程,为建设一支高素质、创新型教育人才队伍,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造就一批教育家、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素质水平可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校本培训力度,提升青年教师素质

(1)坚持党管人才,完善组织机构

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领导,由学校主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党委副书记担任组长,由组织部、人事处、教务处、研究生院、宣传部等部门负责同志担任成员,导师由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教学骨干担任,负责帮助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相关工作。

(2)推行“导师帮扶制”,提升教学水平

重视发挥教学经验丰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授、教学名师、教学骨干等导师的传、帮、带的优良传统,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多参加“青年教师教学大赛”、“青年教师教学设计评比”、“青年教师科研成果交流”等教研活动,历练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和科研水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少走弯路,对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素质、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会起到积极作用。

(3)完善培养模式,提升业务素质

“短期为主、集中研学”的培训模式有利于调动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鼓励青年教师经常参加高水平的学术会议或报告,将知名学者请进来与青年教师进行座谈。集中备课,有利于青年教师的课前反思,创新教育理念,提前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有利于教师间互相学习,共同提升教学水平,容易形成优秀的教学团队,从创造思维训练和素质能力培养两方面着手,培养思想政治课青年教师的相互协作,实现团体的优势互补。

(4)推行网络学习,强化继续教育

网络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众多的信息渠道,学校应加强网络建设,使青年教师更加快速地、自主地获取教育相关最新消息。网络环境下的继续教育,不仅会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还可以超越时间上、空间上的限制,自行安排时间学习,培养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主学习的能力,使知识培训更加便捷高效。

2.完善校外培养形式,提高青年教师素质

(1)参加政府组织的研修班,加强校际学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要深入实际了解国情、省情,创造条件参加政府组织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班,提升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研究能力。通过对社会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参与社会实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加强校际间教学和科研水平交流,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到国内知名高校培训中心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素质。

(2)境外参观考察,吸取先进经验

要积极鼓励和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参加国外重大的学术会议,使他们结识更多的国内外同行学术权威和专家,以便更好地开展学术交流。选派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参加境外培训,有利于他们开阔视野,了解国际教学先进理念,吸收国外青年教师素质培养的先进经验。

(3)鼓励攻读学位,提升学历层次

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尤其是攻读外校或社科院的博士学位,通过攻读学位来提高学历层次,并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创新研究方法,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学缘结构,不断吸取新的思维方式,提高专业素质和科学研究能力。

3.优先资助青年教师,保障整体素质提升

(1)建立专项资金,提高科研水平

通过科研课题带动培养,专门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科研专用基金”,资助鼓励青年教师奋发进取,使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不断地深化知识层次和拓宽知识面,特别是课题所涉及到的前沿、交叉和边缘学科领域,这种压力和挑战迫使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大胆创新,向更深更宽的未知领域学习探索,有利于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

(2)完善激励机制,改善教师待遇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坚持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健全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精神层次的提升和物质层面的保障是相辅相成的,采取激励的方式,定期召开校级师德模范、教学能手、科研新秀等工作表彰总结大会,通过教师典型的示范作用,使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始终保持进取的精神状态。加强组织感召力,对积极要求加入党组织还没有实现愿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进行重点培养,使其早日实现加入党组织的愿望。生活上排忧解难,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处在事业的“起步期”、家庭“负重期”的实际,广泛开展领导走基层谈心解难活动,及时掌握思想动态,真心实意地帮助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改善工资待遇,使其工资不低于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不仅要在职称评审和职务聘任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政策指导,还要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平等、信任、舒心的生活环境和工作平台。这都有利于青年教师健康身心素质的养成。

(3)完善考评机制,促进素质提升

青年心理学论文范文第3篇

哈尔滨商业大学药学院现有教职工41人,其中40岁以下的青年教工27人,占全院教职工的65.8%;青年教工士(含在读)为21人,占77.8%;党员22人,占81.5%。药学院青年教师比重大、学历层次高、党员人数多,他们长于自然科学,思考、处理问题理性、直接,对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却普遍接触不多。按照总体规划、分步推进的工作思路,药学院新一届党政班子首先发挥物质文化的浸润作用,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青年教师、与青年教师谈心谈话制度,及时发现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上面临的困难,花大力气帮助解决教学基本功、确定教学科研方向的实际问题,在关心关爱中增强教育效果。以教研室为单位,在尊重自我选择的基础上制定每位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充分考虑教师的发展及学院的后续动力问题,让大家看到希望。为加快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与水平的提高,结合学校期中教学检查,药学院举行了针对担任主讲的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岗位练兵活动,参加此次练兵的8名青年教师全部为博士(含博士在读)。通过岗位练兵活动,校院两级领导和督导的点评,使青年教师进一步熟悉教学过程、掌握教学技能,知不足而奋进。青年岗位练兵活动将陆续开展,所有青年教师全部参加轮训,以期带来青年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学院一直推行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传帮带”等活动,加强对青年教师业务发展上的指导。学院为各专业负责人配备了青年教师做助手,通过协助专业负责人工作,使青年教师尽快入境,对专业有通盘的了解和掌握,建立起专业梯队。以博导和教授为主建立科研团队,以项目为牵动,青年教师尽快确立自己的科研方向,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结对子”、“传帮带”,保证了老教师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不断层,确保了青年教师的起步不偏差、发展有方向,未来有后劲,促进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二、以人为本,发挥精神文化的铸魂作用

学院充分意识到精神文化的铸魂作用。坚持不懈地在青年教师中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采取各种灵活多变的形式开展形势政策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职业道德及公民道德教育。坚持不懈地在青年教师中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引导青年教师自觉遵守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要求青年教师在授课中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弘扬自然科学中的科学精神,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传递文化的理念。为此,学院党总支选好配强了教师党支部班子,从优秀青年教师党员中选拔了两名党支部书记,通过教育培训和具体工作不断增强教职工党支部书记的工作能力。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在服务青年教师成长发展中的作用,提升党组织对青年教师的亲和力感染力凝聚力。学院高度关注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建立完善青年教师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加强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青年教师自我调适能力,帮助青年教师更好应对工作压力、舒缓职业倦怠。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加强青年教师之间的信息沟通和思想交流,为青年教师提供心理支持和情感支持。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机构,健全青年教师心理问题预警、干预机制,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争取多方支持,创建学院教职工之家,购置健身器材,为大家强身健体提供物质保障,舒缓了压力、舒畅了身心、加深了交流,从教职工最深切最直接的需求着眼入手,让大家感受到了学院领导班子的浓浓关怀。

三、整章建制,发挥制度文化的规范凝聚功能

学院将整章建制工作纳入议事日程,以期发挥制度文化的规范凝聚功能。一是聘任制度。强化对新教师招聘录用中思想政治素质的考量,将人才引进与发展提高紧密对接,把好学院的审核关。二是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强调教育教学规范、学术研究规范、校内外兼职规范等,对触犯职业道德底线的行为依法依纪予以严肃处理。三是考核制度。完善职务职称聘任和考核制度,在聘前聘后管理及履职考核中,注重对思想政治素质的考核,不断推进思想政治素质考核的科学化、显性化。在管理理念上突出以人为本,将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作为管理的基本价值取向,将管理育人与服务育人有机结合;在管理的方式上,坚持权责对等、严格考核与适度奖惩的目标管理原则,调动每个教职工的积极性,增强责任意识;在管理的职权分配方面,建立学院与教研室、实验室之间合理的权力分配结构,实现管理重心下移,真正发挥教研室、实验室的作用,激发基层的积极性和活力。青年教师逐渐养成遵章办事的良好习惯,对于今后的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搭建平台,发挥行为文化的传导引领功能

青年心理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创新;价值理论;青年;价值观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并且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这就告诉我们应该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青年价值观。

一、用党的创新价值理论引领青年价值观的内涵

当代中国正处在经济改革和社会转型时期,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以及国际交流所引起的西方价值观的传入,引起了文化和价值观的深刻变化,青年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增强,这些必然引起青年价值观的多样化。

青年价值观的多样化为促进创造活力的迸发提供了条件,也为充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丰富资源。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青年价值观的多样化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无序性,如果没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引领,势必导致价值失序甚至社会秩序的絮乱。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只有立足国内现实、把握时代潮流,坚持用党的创新价值理论引领青年价值观,才能实现青年价值观的和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创新价值理论的最新成果,因此坚持用党的创新价值理论引领青年价值观,当前最主要的就是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年价值观。

用党的创新价值理论引领青年价值观,就是坚持并保证党的创新价值理论在当代中国社会意识形态中的统治地位。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党的创新价值理论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它反映着当代中国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代表着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用党的创新价值理论引领青年价值观,就是在当代中国的社会意识形态中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统治地位,就是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最本质的东西引导和统领多样化的青年价值观,控制和指导青年价值观走向。引领就必须坚持辩证法的科学方法论,既要引领好多样化的青年价值观,又要有力抵制腐朽的、错误的思潮;既要在和谐发展中强调包容性,又要坚决维护意识形态底线的不可触动性;既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严肃性,又要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的通俗性。力争做到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在差异中求融合,最大限度地利用多样化社会思潮中的某些积极方面丰富、补充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有益的借鉴。

用党的创新价值理论引领青年价值观,主要是通过精神文化整合、调适等方式,引导和把握我国意识形态发展的主流方向,凝聚全民的精神力量,构筑共同的精神家园,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具体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引领的内涵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把握意识形态的主流方向,即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性、主动性,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基本的价值导向原则,抵制各种消极社会思潮。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全民的精神力量。用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建设共有精神家园,即用民族和时代优秀的文化精神和价值理念,引领社会各种思潮和价值观,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内涵。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时代道德风尚,用它审视、规范社会各种文化价值观,在社会大环境中建立一个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形成全名良好的道德风尚。

二、用党的创新价值理论引领青年价值观的措施

(一)建立引领的机制系统

要实现党的创新价值理论对青年多样化价值观的引领,就需要建立引领机制系统。这个机制系统具体包括党的创新价值理论的覆盖融入机制、利用整合制导机制,以及党的创新价值理论与青年生活方式的同构机制,价值观动态反应机制和敌对思潮防御机制。

党的创新价值理论的利用整合制导机制,是指在多样化价值观重点活动的不同领域,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舆论等手段,制定具体的引领政策,并使之系统化、制度化、机制化。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决策领域、民间信仰及社会道德理论等领域,大力弘扬积极向上的思想精神,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妥善处理思想文化领域问题,最大限度地增进全社会对党的创新价值理论的认同,推动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基本的道德规范。为此,应进一步建立健全引领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潮的组织体系,形成党政统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机构;建立完整的支撑党的创新价值理论引领系统,如执政党的思想文化意识形态政策研究系统、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队伍建设和培育系统、主流媒体和网络引导管理系统、对精神生产的思想学术领域投入的财政引导系统等。

党的创新价值理论与青年生活方式的实践同构机制,就是把党的创新价值理论渗透到青年的生活方式和交往实践当中,渗透到各行各业的规章制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体系当中,使之同青年的日常生活生产实践联系起来,成为青年日常生活的基本遵循和交往实践。价值观动态掌握和反馈反应机制,就是要密切关注社会思潮的起落,通过设立专门的研究监测机构,建立起类似经济宏观运行监控系统那样的舆情、社会思潮,及时把握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思想状况、价值取向,及时作出反应和反馈,使主流意识形态适时适度有针对性地做好引导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扬蕴涵在特定舆情、社会思潮中的积极向上的方面,防止某些可能发展的消极方面任意滋长。敌对思潮防御机制,就是对公开反对四项基本原则、分裂祖国、宣扬和腐朽思想的思潮,要针对其可能传入的源头和可能达到的领域,形成立体的严密的防御抵制系统,将其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并针锋相对地开展斗争。

(二)在结合重大活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挥引领作用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年的价值观,要结合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和重大活动,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社区、进课堂、进头脑。例如,2008年,恰逢改革开放30周年和北京举办奥运会、残奥会,宣传和教育部门要抓住机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歌颂、宣传改革开放30周年的伟大成就,与“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很好地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更加具体和生动,更有效地引导青年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4]同时,要和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的学习宣传结合起来。在2008年汶川地震的抗震救灾的过程中,在全球传递奥运火炬的过程中,2010年抗击西南地区罕见的干旱灾害过程中,在玉树地震的抗震救灾过程中,涌现出了很多可歌可泣的先进人物和事迹,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各地要在青少年中积极开展这方面的宣传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立体化、形象化,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年的价值观,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题教育活动。一要立足基层、着眼实践、贴近生活、注重养成,引导青少年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情做起。要更好地发挥宣传部门、教育部门、共青团组织的作用和优势,广泛吸引青年参与,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和腐朽思想影响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二要坚持尊重青年、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科学态度,大力宣传和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但也不能因为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而排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三要坚持正面宣传、引导为主,主题教育活动要贴近青年实际,对于不同年龄、不同特点的青年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内容,力戒形式主义,要使他们听得懂、记得住,以鼓励和带动广大青年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自身的成长需求。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必须与尽力为青少年办实事、办好事,关心和帮助贫困、失学、残障、失足青少年、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流浪儿童和服刑人员子女等诸多青少年中的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为此,要积极开展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和帮教活动,多做预防、疏导工作,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要继续大力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工作,有关部门要积极组织和发动更多的志愿者担任他们的“家长”、“义务家长”、“义务辅导员”,继续办好“亲情关爱热线”、“心理咨询贴”、“寄宿学校”,深入开展“一帮一”结对关爱,积极探索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长效机制。二是要切实加强城乡青年的职业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和技能,努力为城乡青年就业和致富创造条件。[5]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我们所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就更具有吸引力、说服力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宋萌荣:《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光明日报》,2008年7月29日。

[2] 姜艳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元化价值观》,《前进》,2008年第3期。

[3] 宋萌荣:《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光明日报》,2008年7月29日。

[4] 江传月,谭德礼,冯骊:《党的价值理论与青年价值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39页。

青年心理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青少年;自我中心;想象观众;个人神话

【中图分类号】B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6-0055-1.5

青少年时期是个体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此时期的个体极易产生各种心理矛盾和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群体的关注。受我国“应试教育”和“独身子女”现状的影响,已有研究发现我国青少年群体存在一些普遍性的心理问题。有学者对几所学校的中学生调查研究发现,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初中生约15%,高中生约19%,从具体的心理问题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人际关系紧张、自我中心、焦虑、强迫等问题,其中学生的自我中心倾向较为普遍,并作为一个问题源,间接引起了其他一些不适应行为的产生,从而影响到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所以本文探讨青少年自我中心的结构、特点、原因及其危害,将有助于从根源上了解和改善青少年自我中心的现状,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引起各界对此问题的重视。

一、自我中心的概念

自我中心的概念最早源于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认为处于2-7岁的儿童,其自我意识还不成熟,尚不能区分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影响,所以此阶段个体常以自己的想法推断他人的想法,皮亚杰把这种思维的发展特点称为自我中心。20世纪60年代,D·Elkind在皮亚杰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青少年自我中心的概念,他认为青少年在面对一些事物的时候,尚不能很好的区分自己所关心的内容与他人所关心内容的异同,因此,也表现为以自己的想法推估他人想法的特点。D·Elkind认为青少年自我中心主要有两个特征:想象观众和个人神话,前者指青少年相信自己是众人关注的焦点,而在实际的社会情境中,并没有这样的众人存在;后者指青少年相信自己是全能的、独特的、不可毁灭的。

二、自我中心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对于想象观众产生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种解释:首先,青少年的认知发展进入了形式运算阶段,他们不但可以思索自己的想法,也可以站在他人的立场考虑问题,但是并非所有的青少年在进入青春期后,都具有成熟的形式运算思维,由于缺乏经验,他们往往无法区分他人所思维的对象与自己所关切的对象的观点有什么不同,从而误以为自己是别人眼中的焦点,且别人和自己的想法一致,因此,产生了想象观众。另外,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生理和心理上的突然转变,使得青少年的认知发展被身心变化所困,导致青少年过渡关切自己的外貌特征、身体形象,以及在他人眼中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进而在脑海中虚构出一群观众在注视着他们的仪表与行为,使得他们不但认为自己是舞台上的主角,同时也是所有人注目的焦点。又由于青少年在思想上主观与客观缺乏分化,以及在过渡高涨的自我意识的情形下,便构建出想象观众。

由于青少年认为自己是被别人关注的焦点,并期待他人给予自己认同与肯定的反应,导致了他们过高的自我意识、对他人想法的过分关注,以及在真实与假想的情境中去预期他人的反应倾向,以致个体无论在服饰、发型,甚至外貌上的微小瑕疵都特别的在意,这一方面可以促使他们保持良好的自身形象,但是另一方面,持有高度想象观众倾向青少年,为了在他人面前表现出良好的形象与行为,会投入过多的精力,从而可能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与生活;更严重者会引起一定程度的羞怯或社交焦虑等,从而阻碍他们正常的社会行为。

对于个人神话产生的原因普遍认为:进入形式运算阶段的青少年不但开始注意自己的想法,也开始注意自己的思考方式,这对个体的成长来说是个了不起的突破,但一些个体却不了解这是一般人都会有的认知,因此,青少年会认为自己思考的内容是与众不同的,其他人都无法理解他们的想法,而且他们坚信自己的想法是全能的、不可毁灭的,进而产生一种自我中心现象,即个人神话。个人神话就是青少年相信自己是独特的,没有人可以了解他的想法、问题和经验。这使得青少年产生了强烈的趋异性,过分地将自己的感觉与他人分开,忽略了与他人之间的相似性。

青少年个人神话的观念,一方面可能会拉大其与社会、学校、家庭和同伴等主要社会关系的距离,影响其正常的社会交往和活动,这会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他们较其他学生会失去更多应有的教育资源、关爱和保护。另外,还可能使某些青少年产生过度自信的表现,这又容易导致一般的教育活动很难对他们产生作用。而这些都可能成为青少年偏离正常的轨道,出现各种偏差行为,甚至犯罪行为的根源。青少年自我中心现象的出现,固然会促进个体发展潜能,改善缺失,但是另一方面,也容易导致青少年产生各种不良的心理问题和不适行为。因此,对于青少年的自我中心现象的关注和研究就显得特别重要。

三、相关理论

传统的青少年自我中心理论。传统的自我中心理论认为青少年自我中心与思维发展阶段密切相关,青少年的自我中心是个体认知发展的产物。该理论认为,青少年由于身体和心理上经历着巨大的转变,他们往往对自己格外关注,但是其思维发展尚不成熟,使得他们无法区分自己与他人所思考内容的不同,由此产生了青少年的自我中心。Ellind等学者将青少年的自我中心分为想象观众和个人神话。随着形式思维的建立,青少年的自我中心倾向不断减弱。他们通过想象观众与现实的不断对比,认识到自己与他人关注东西的差异,从而想象观众得到减弱,而个人神话随着埃里克森提出的“亲密感”的建立,也逐渐得到克服。

青少年自我中心的社会认知理论。该理论从“社会观点采择”的角度来解释想象观众和个人神话观念的产生和消退,认为想象观众和个人神话的产生可能是社会观点采择能力水平上的结果。10到15岁的青少年,能从第三者的角度同时思考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这不仅提高了他们的自我意识,认为自己是众人关注的焦点,并且能够在较高的层次上想象他人对自己的反映,这又增强了青少年自身的独特感和无所不能感,进而导致了青少年想象观众和个人神话观念的产生。社会观点采择能力水平的获得削弱了想象观众和个人神话观念,随着青少年有能力通过思考,协调多个第三者的观点,最终形成一个普遍性的社会观点,想象观众和个人神话的观念开始逐渐消失。

青少年自我中心的“新视点”理论。上个世纪80年代,一些学者认为想象观众和个人神话与青少年时期的“分离-个性化”过程有着某种程度的联系。分离个性化是指个体建立家庭关系之外的自我,同时保持与家庭成员亲近感,这是是青春期的重要任务之一。他们认为想象观众和个人神话观念有助于缓解青少年在青春期与父母分离的心理焦虑。想象观众能够促使青少年按照社会的要求行事,有助于更好的适应新的社会角色,而个人神话强调的个人独一无二和无懈可击性,有助于缓解青少年与家庭分离的焦虑心理,并在家庭关系之外发展个性,建立新的自我。“新视点”理论强调了假想观众和个人神话在青少年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所以该理论较前两个理论模型逐渐得到了更多专家学者的肯定。

四、展望与不足

首先,目前自我中心对于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的解释得到了许多学者的认同,但是其理论和研究结果大多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的提出,而我国本土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都较少,因此要想准确了解中国青少年的自我中心现状,需要增强进一步的本土研究。其次,我国缺少本土化的自我中心量表,目前相关研究所使用的量表大多是由我国学者翻译外国已有量表后修改而成的,这使得测量结果不能很好的代表我国青少年的发展特点。所以应该增加相关量表的编制工作,以便准确获得我国青少年自我中心特点参考数据。再次,已有研究显示,自我中心倾向在解释青少年一些极端的心理特点和行为上有一定的优势,所以目前的研究较多集中在冒险行为、偏差行为等方面,而对青少年一些发展中的一般问题研究较少,如自尊、自恋、自卑、自我意识、社交焦虑、羞怯等,建议增加相关研究。最后,目前的研究结果对青少年自我中心理论的实证支持尚不够充分,建议未来的研究者可以进行更多的相关研究,以便更好的证实已有理论观点。

五、研究意义

青少年阶段是个体身心迅速发展的阶段,也是个体心理冲突和行为问题的多发阶段。而自我中心作为我国青少年的一个普遍性问题,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对此我们应该引起足够重视。本文对青少年的自我中心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并提出了一些已有研究的不足,这不仅有利于我们更加正确、全面、及时、深入的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状况及特点,有助于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及时、准确地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正确且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同时对进一步的研究工作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明辉.青少年自我中与偏差行为之关系[D].台湾:国立政治大学心理学研究所,2001.

[2]曾育贞.刺激寻求动机、青少年自我中心与偏差行为的相关研究[D].台湾:国立成功大学教育研究所,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