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村小学汇报材料

农村小学汇报材料

农村小学汇报材料

农村小学汇报材料范文第1篇

自200*年5月抽调入县新农村办公室工作以来,在领导们的培养和教导下,在同事们的关心和帮助下,积极进取,加强学习,努力工作,较好地完成了自己所肩负的各项工作任务,工作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下面对我半年来新农村建设工作及思想状态汇报如下:一、不怕苦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200*年8月初,遵从领导安排,我到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工作,刚来办公室报到,正赶上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督导考核,我积极投入到迎接考核的准备中去,配合张爱峰主任写好汇报材料,跟随王俊生校长到各乡镇确定考察路线。由于被分配在综合调研组,调研组的主要工作职责是:负责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计划、各类综合性文件、领导讲话以及汇报材料的起草工作,我先后参与了《垦利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垦利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实施方案》、《垦利县200*年度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及200*年工作打算》、《垦利县迎接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年度考核自查报告》、《垦利县200*年度新农村建设考核办法》等几个型材料的编写和修订,新农村建设简报的编写、印发和各类汇报材料、通知的起草。虽然工作量比较、任务比较重、经常性加班,但是我不怕苦、不怕累,积极、及时完成领导安排给自己的各项工作任务,时刻牢记自己是畜牧局一名抽调干部,自己的形象不但代表着个人,更重要的是代表着畜牧局的形象,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尊敬领导,与同事们和谐相处,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现给家,维护好自己和单位的形象。二、积极配合,完成办公室领导安排的其它工作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工作主要分协调督导、行政管理、典型推动、综合调研等4个小组,既分工明细,又密切配合。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配合,完成领导安排的其它各项工作,跟随协调督导组到各乡镇、村进行实地查看,搞好摸底调查,掌握我县新农村建设第一手资料,根据实际情况汇总形成面调查报告,提出工作意见或建议,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配合典型推动组搞好新闻宣传工作,加强我县新农村建设在省市级媒体上的宣传力度,其中我们组织编写的《典型引路连片建设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在市级媒体发表后,作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的典型推荐到省里;做好值班和各类来文来电的收发、传达,配合行政管理组,完成办公室的各项日常工作。三、取得的成绩和下一步工作打算由于我在新农村办公室工作成绩和良好表现,在200*年度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评选中,获得新农村建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在明年的工作中,服从领导安排,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工作,在做好本职工作基础上继续搞好统筹兼顾,和各单位、部门搞好协调,干好局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但是,由于参加工作时间短,工作经验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自觉加强学习,丰富自我,提高个人素质。

农村小学汇报材料范文第2篇

一、不怕苦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200*年8月初,遵从领导安排,我到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工作,刚来办公室报到,正赶上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督导考核,我积极投入到迎接考核的准备中去,配合张爱峰主任写好汇报材料,跟随王俊生校长到各乡镇确定考察路线。由于被分配在综合调研组,调研组的主要工作职责是:负责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计划、各类综合性文件、领导讲话以及汇报材料的起草工作,我先后参与了《垦利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垦利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实施方案》、《垦利县200*年度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及20*年工作打算》、《垦利县迎接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年度考核自查报告》、《垦利县200*年度新农村建设考核办法》等几个大型材料的编写和修订,新农村建设简报的编写、印发和各类汇报材料、通知的起草。虽然工作量比较大、任务比较重、经常性加班,但是我不怕苦、不怕累,积极、及时完成领导安排给自己的各项工作任务,时刻牢记自己是畜牧局一名抽调干部,自己的形象不但代表着个人,更重要的是代表着畜牧局的形象,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尊敬领导,与同事们和谐相处,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现给大家,维护好自己和单位的形象。

二、积极配合,完成办公室领导安排的其它工作

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工作主要分协调督导、行政管理、典型推动、综合调研等4个小组,既分工明细,又密切配合。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配合,完成领导安排的其它各项工作,跟随协调督导组到各乡镇、村进行实地查看,搞好摸底调查,掌握我县新农村建设第一手资料,根据实际情况汇总形成书面调查报告,提出工作意见或建议,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配合典型推动组搞好新闻宣传工作,加强我县新农村建设在省市级媒体上的宣传力度,其中我们组织编写的《典型引路连片建设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在市级媒体发表后,作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的典型推荐到省里;做好值班和各类来文来电的收发、传达,配合行政管理组,完成办公室的各项日常工作。

农村小学汇报材料范文第3篇

公共管理类课程实践性教学方式较多,其中采用较多且很成功的是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当然,案例及其教学并非要取论的发展或者实践的观察,而是为从一种不同的背景审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开辟了道路,是以情景模拟的方式使学生们置身案例所描述的特定情景中来运用所学的知识独立地观察思考、分析问题,而不是直接进入社会实际活动中去直观感受、观察实践。社会调查却是要通过深入社会搜集直观感性的第一手材料,进而分析研究材料,形成理性的调查结论,是知识从感性向理性深化的过程,具有鲜明的参与社会实践的特征。在实践基础上从搜集直观感性的材料、分析研究材料到形成理性的调查结论的认识过程,就是调查的过程。在农村公共管理课程中引入社会调查法来展开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专门搜集和整理课堂学习知识的相关信息,通过观察社会、了解社会,可以实现课堂学习与社会中的现实问题的有机联系,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社会现象,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逐步加深,做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实现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

二、社会调查法的框架

作为一种系统的、科学的认识活动,社会调查有着一种比较固定的程序,这种固定的程序可以说是社会调查自身所具有的内在逻辑结构的一种体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提出调查主题。这是整个社会调查工作的基础,需要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有创新的,具有可行性的调查主题或观点,尽量具体化和精确化,以便界定调查对象、调查区域范畴和实施调查。

(2)调查准备。在明确调查主题后,需要为实现调查目标而进行调查设计和准备调查问卷。调查设计主要是针对需要研究的问题制定研究分析的策略,并选择适当的调查方法以保证调查资料的收集和分析过程的规范和科学。调查问卷的设计是调查准备阶段非常重要的工作,必须要将研究主题放在一定的理论分析框架中,明确需要收集那些方面的资料,紧密围绕研究主题设计问题,采用可观察指标,注意构建可操作的变量和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选择适当的问卷结构,这直接影响到所收集的数据质量和后续的研究。此外,简洁和被调查者易于理解的调查问题能保证调查的顺利进行和数据质量的真实,在设计问题时必须要考虑被调查者的时间资源、个体认知能力等情况。

(3)社会实地调查。在这个环节,调查者要深入社会,根据不同的研究主题选择不同的访谈方法收集资料。在具体调查访谈过程中,往往可能由于现实条件的变化或调查设计与现实之间存在的偏差等,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预定的访谈方法或对调查问卷进行修正。

(4)数据整理和分析研究。社会实地调查完成后,收集到的一手资料需要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得出调查研究结论并撰写调查报告。

三、社会调查法在农村公共管理课程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笔者将社会调查法引入农村公共管理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以“京郊农民对农村公共管理状况的满意度调研”为例对社会调查方法在农村公共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中的运用进行说明。

(一)确定调查主题

根据农村公共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在选择什么内容或问题作为社会调查主题时,主要考虑调查主题的有价值性、可行性等,因而选择“京郊农民对农村公共管理状况的满意度”作为调查主题。这是因为:(1)本课程学习对象为北京农学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本科学生,需要从实践中认识社会,加强专业和课程认知。(2)课程学习的85%以上的学生来自北京郊区,分布于北京市的海淀区、朝阳区以及延庆县、平谷区等九个郊区县的44个乡镇,调研地点的分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学生以自己家庭所在地为中心进行辐射式取点或选择调研样本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或滚动取样调查具有非常便利的条件,能够保证问卷调查的质量,而且调研成本低。

(二)调查准备

调查准备主要包括了调查问卷设计和社会调查的组织安排准备两方面的内容。

1•设计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的设计一定要紧密围绕调查主题,本着全面、科学、可操作性来设计调查问题和构建变量和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根据当前北京郊区农村经济状况、农村公共管理的现状、农村公共管理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能力等,以了解京郊农民对当前农村公共管理的满意度以及影响京郊农村公共管理水平的因素为主要内容,除被调查者及其家庭基本情况的12个问题外,共设计了与调研主题相关的5大类66个问题,其中关于农村公共管理主体的有15个问题,关于农村基层民主的共计20个问题,有关基础设施建设及发展的共14个问题,社会保障及参加情况的有11个问题,收入及其他的有6个问题,其中有些问题还设计了子问题以便搜集更详细的资料,此外还设计了需要补充说明的问题项。通过这些问题,可以考察京郊农村公共管理的状况、村民对公共管理的满意度等相关情况,能使学生对京郊农村公共管理状况有一个直观、真实的认识,从社会实际状况出发来深入而直观地认识农村公共管理的内容、方式、目的等,加深对该课程内容的理解,并从课程学习角度去理解相关政策的实施基础与意义。

2•前期组织安排

随着课程内容的推进,在调查前1个月布置具体的社会调查事宜。主要是介绍社会调查方法、调查数据可靠性的把握、调查报告的撰写以及本次社会调查的要求等,督促学生做相关的知识储备,尤其是对调查问卷要做详细的解释,保证学生理解调查问题及调查目的,减少调查者因对问题的不理解造成的数据错误。因为考虑到少部分学生家庭所在地在北京市城区或京外省份,自主联系京郊农村调研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保证每个同学都能实际进入京郊农村调研,于是按宿舍将学生分成若干调查小组,并且确保每4-6人的小组中至少有2名以上家在郊区农村的学生,要求每组来自城区家庭的学生必须跟随来自郊区的学生进行调研。各小组自主推选一名组长,主要负责小组调查活动的开展和与教师的联系,调查分工等由组内成员自行协商。

(三)京郊农村调查与资料收集

在调查准备阶段,各调查小组根据组员情况,确定调查地点,细化到京郊的村庄。各小组优先选择家庭所在地、亲戚所在地、同学朋友所在地为调查村庄,依靠亲戚、朋友、同学等熟人帮助,在被调查村庄有选择地发放问卷或面对面地调查与访谈,既降低了社会调查的成本而且还能保证问卷的回收率和数据质量。在调查过程中,被调查农民的问题补充说明为研究主题的拓展和深层次分析提供了补充资料。学生在调查总结交流中往往对这个环节的感受最深,从他们的反映来看,更多地集中在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东西、对相关教学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调查访谈技巧的掌握和沟通能力的提高等方面。

(四)调查数据整理、分析与报告撰写

将调查得来的原始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是撰写调查报告和定量研究的基础。这个环节中,指导学生根据调研主题,分析调查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撰写调研报告。各调查小组成员的知识结构和水平的差异影响着各组选择的数据分析方法。更多的小组选择EXCEL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分析较为简单;有些小组选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实现了农村公共管理课程与统计分析课程的结合,学以致用使分析结果更为深入和全面,并加强了课程学习间的联系。

(五)调查的总结、交流

前面的工作只是完成了一项社会调查,但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完善社会调查法的实践性教学成效,调查的总结与交流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进行调查成果的交流,各小组以PPT形式汇报各组的调查情况、调查结论等,就调查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分享调查体会与经验,并且回答老师和同学的提问,实现知识的启发、碰撞、提升。同时对调查中暴露出问题的总结,比如对于组织安排、问题设计、调查难点等进行总结,以便在今后的社会调查中避免出现相同的问题,完善社会调查法的实施和提高调查效果。从学生对调查交流、总结的情况反映来看,有些小组事先组织安排有所欠缺,导致调查时间和次数比预想的多,很多学生在经过社会调查后改变了原先对社会调查的简单认识;更多的学生反映经过社会调查后对农村公共管理课程中的很多知识有了直观和更深入的认识,并开始思考相关问题,而且还在调查中取得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感受,比如被调查的村民面对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期望学生们能解决他们说到的问题时,很多学生的反映是认识到专业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和激发出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此外,社会调查对交流、沟通能力以及与团队合作能力的锻炼也是学生交流总结中反映比较突出的一个方面。

(六)社会调查的评价考核

各小组完成社会调查后,在规定的期限内要求上交调查报告、填写后的调查问卷、小组成员的分工说明等材料。小组社会调查实践成绩由调查报告成绩、交流汇报老师打分和学生评分三部分组成。交流汇报中,参加汇报会的课程组教师和各调查小组根据调查汇报和回答问题情况打分,分别汇总平均后得到教师评分成绩和学生评分成绩。调查报告成绩、交流汇报教师评分和学生评分成绩分别按照60%、20%和20%的比例加权得出小组社会调查实践成绩。每个学生的成绩以小组成绩的85%为基数,15%按照每个学生在小组社会调查中的分工和表现等给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有助于借助评价考核来检验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能力与素质的提高情况,有助于完善实践性教学的各个方面。

农村小学汇报材料范文第4篇

农村社会学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和应用性课程,笔者自2008年开始讲授农村社会学课程以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深深感觉到这门课如果按照传统的老师讲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的话,会忽略和学生的交流,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应坚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注重在基础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运用交互式教学方法对课程相关知识进行延伸和拓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1教师与教材交互教材和教学内容是教师设计和教学活动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与教材交互是教师实现教材、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参考内容。因此,在农村社会学的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将当前农村社会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融入到教学的过程中,设计相关专题问题,根据班级学生情况进行分组选题。讨论题目的设计和选择时尽量做到和课程内容相结合,又注重突出时代性、新颖性和趣味性,借此吸引学生去熟悉教材,思考问题。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设置了农村文化习俗(包括农村的传统节日、农村风俗、农村的新风尚、农村生活城乡差异等);农村社会流动(包括劳动力转移问题、民工潮与民工荒现象,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力转移引发的相关问题(留守儿童、城市压力)等);农村社会问题(如农村人口问题、农村教育问题、农村贫困问题、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失地农民问题等)以及新农村建设建设的成效、建设的偏差等典型案例介绍等几个选题。然后根据班级情况设置若干组,每组自由协商选题与分工,引导学生熟悉教学内容,做好课堂参与准备。

1.2教师与学生交互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与教师进行不同形式的交流,汇报自己的成果,获得教师的反馈。课堂讨论是实现教师与学生互动的一种直接方式。根据布置的讨论选题,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协商进行选题和分工后,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查找资料,进行准备。教师在相应的教学内容讲授后,安排小组讨论,向老师及其他同学汇报该专题的学习成果。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指明问题的性质,思考的方向,肯定学生的新观点,新想法,帮助学生修正不正确的观点。如在讨论农村贫困问题的解决方案时,在教师的引导下,讨论的气氛异常热烈。有的小组认为要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的投资,有的小组认为一味地投资只会使这些地区安于现状,陷入贫困的恶性循环中,还有的小组认为要改“救济式扶贫”为“开发扶贫”,要变“输血”为“造血”……通过学生之间不同观点的争论,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1.3学生与学生交互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就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协同学习,共同探究,调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活动能力,激发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从而实现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创造性学习。对于学生个体来说,知识水平相近,处理问题能力相近,且朝夕相处,地位平等,目标一致,比较容易沟通。所以使学生与学生联合起来,建立学生合作学习小组,使他们以学习活动为中介,相互合作、相互启发、相互讨论、共同负责、共同分享,提高学生学习动力,拓宽交流范围,扩大信息交流,使每个学生都能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在组织教学时,我们采取了分组讨论的形式,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3~5人,以学生自愿结合为基础,由学生自己选出学,由组长组织,负责本组专题讨论的分工,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避免了个别学生学习不主动、不积极参与的现象。在进行课堂讨论的时候,其他个人或小组可以提问或表达不同意见,展开辩论,实现小组间的互动。

1.4学生与教材交互在学习过程中,针对学习内容的重点,向学生提供一些要求思考和回答的问题,指导学生个人查阅教材相应章节及阅读其他相关材料,从教材和各种学习资源处获得大量的知识信息,同时学生可以对收集的各种信息进行重组、挑选,从不同角度找到与主题相关的内容。现代的农村社会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教材中原有的信息可能会变得过时。因此,在农村社会学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去收集相关专题资料及其他和农村社会相关的信息、资料,并且经常给学生们讲解收集资料的途径、方法等。如可以去图书馆借阅相关期刊和书籍;通过网络查询最新的三农动态;通过对自己生活的家乡及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加强对农村的了解等。这样,学生就会发现教材之外很多自己想知道、感兴趣的东西。

2交互式教学法的效果

2.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授课质量学生对课程不感兴趣,听课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沉闷,授课的教师和听课的学生之间不能建立良好的互动,势必打击老师的备课积极性,上课也就失去了动力。而教师不认真备课,上课缺乏激情,授课内容就不可能迎合学生的听课心理,学生的听课积极性将会受到进一步的打击,由此导致了恶性循环,必将影响授课质量。通过交互式学习,让学生参与教学,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学生进行分组专题汇报,其他同学参与讨论,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交流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广泛搜集资料,认真准备,积极发言,通过主动参与,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也普遍反映收获更大。

2.2增强学生参与能力,提高学生对现实问题的认知能力交互式教学能将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如果在教学中只是一味地按照教材内容体系进行讲授,而没有办法让学生真正了解关于农村社会中的新问题,学生对相应的知识体系不能及时更新,对现实问题很难有清晰的认识。参与式教学让学生获得知识,激发同学们积极思考,更重要的是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在学习了相应的内容后,他们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想法,也希望在老师和班级同学面前充分表现出来,因此,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中都能就老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在分组讨论中,每个同学都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最后经过小组内部总结每组的观点并加以正确表述,锻炼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农村小学汇报材料范文第5篇

高中地理走进生活《环境保护》初次接触《环境地理》,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满是生活中的地理,却又满是自己未知的领域,每次上课之前总不像上其它地理课那么自信,《环境地理》的课堂上我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也是初学者,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和其他学校的老师交流,有些学校只用了十几课时就跑完了一本书,理由是考试不会考多少。原本生动的、贴近生活的课变得索然无味……于是,在教学中途,我大胆作了尝试:让学生走进生活,学习地理――以研究性学习的形式学习《环境地理》。

一、《环境地理》教学模式的教学安排

1.提出问题。我分析了学生目前的学习水平和特点,选取教材中适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学生易于着手调查研究、经过一番努力就能解决的问题:如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及其表现、工业污染的防治、农业污染的防治、城市垃圾污染的防治等章节作为他们的研究课题。

2.分组研究。班级同学自愿组合分成若干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分头进行研究。

3.教师指导。指导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协助学生将研究得出的结果表现出来,以便课堂汇报。当然对优秀的研究成果应帮助学生加以推广。

4.课堂汇报。在教学过程中,到相应章节时,每小组推选优秀小组成员走上讲台,汇报他们的研究成果。

5.总结点评。汇报结束,小组成员可作简短自评、请同学点评或老师对本课题的研究情况作总结点评。

二、《环境地理》教学模式的教学案例

【案例】农业污染的防治(以下为学生研究成果汇报课部分内容实录)

[课题]农业污染的防治

[组成人员]指导老师:王杰华

组长:王宝家

组员:寇卉、杨小晨、袁月、黎露萍、宋牧

[活动目的]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造成农作物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温室农业中废旧塑料造成的“白色污染”,燃烧秸秆产生的烟尘污染。农业污染如不及时治理,必然危及农业生产乃至人类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

[研究过程简述](1)自学教材;(2)设计问卷调查民众对农业污染的知晓情况;(3)到农村进行调查访问,了解农村的环境问题及农民对农业污染的认识;(4)到环保局请教环保专家,理解农业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5)到政府相关部门了解政府对农业污染问题的信息掌握情况,以及所采取的相关措施;(6)上网查阅资料,了解更多有关农业污染的信息;(7)制成课件走上讲台汇报展示。

[问卷调查及结果]农业污染知多少(调查对象为100人)

(1)农村目前的环境状况如何?

很好13%,一般39%,很差48%。农民和环保工作人员答案一般为“很差”,城镇居民答案一般为“一般”,一部分经常进行乡村旅游或绿色农业旅游的人答案一般为“很好”。

(2)农业污染的对你有影响吗?

有很大影响60%,有点影响31%,没有影响9%。农民和一部分城郊居民答案为“有很大影响”,城镇居民和一部分城郊居民答案为“有点影响”,少数城镇居民答案为“没有影响”。

(3)农业污染对你有哪些影响?

不同人员答案不同。农民的答案一般有:水源被污染导致生活用水不便、土地被污染导致粮食产量下降、各种疾病增多;城镇居民的答案一般有:燃烧秸秆产生大气污染、农作物污染影响身体健康;环保工作人员的答案很全面也很深入:土壤污染影响农产品的产量、水污染导致水产品的污染、农产品的污染影响人体健康、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对农民生活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4)如何有效的治理农业污染?

答案很丰富,归纳起来几个方面: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加大对农村的财政投入、加大对农业的科技投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等。

(调查结果更坚定了我们做这个课题的决心!)

[成果汇报](课件展示)

(1)问卷调查的结果。

(2)农民燃烧秸杆和城市大气污染的图片。

(3)某同学家长烧饭前用水泡蔬菜,清洗农药的图片。

(4)农村土地污染图片、水污染图片展示。(学生惊叹)

(5)到农村调查访问的视频展示。

(6)折线图表示近十年以来某镇农村人口癌症发病率的增长速度。(学生惊叹)

(7)饼状图表示去年某镇农村人口癌症发病率的比例。(学生惊叹)

(8)视频展示:环保专业人士解析农业污染的原因。

(9)视频展示:政府官员解释国家有关农村的政策及政府相关措施。

(10)调查结论:①农业污染的影响;②农业污染的原因;③农业污染的防治。(具体内容略)

[活动感言]通过这次的活动,我们有很大的收获。例如起初进行采访时,都会不好意思,甚至紧张,害怕。想到这是自己的责任,慢慢变的坦然。活动前,去环保局了解情况,大家都没有把握,没有自信,怀疑专家们会不会帮助我们,联系的时候他们的热心给我们更多的自信。活动过程中,我们被拒绝过,但没有退缩、放弃,最终完成了任务,更多的锻炼了自己。所以,我们坚信:只要用心去做,一定能够成功!

【案例反思】

农业、农村、农产品这都是学生身边活生生的研究素材,教师没有必要包办代替,而且有些问题教师也未必知道得很全面,何不放手让学生自己到实践中去学习?通过本节课的成果汇报,不仅学生知道了农业污染的影响、原因,原本是教材上空洞的内容,经过学生的挖掘,会带来更多意外的收获与惊喜。尝试结果表明: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进入教师角色,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环境地理》教学模式的实施意义

1.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地理新课程改革,对于我们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要求地理教育走上适应社会发展、学科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之路。

2.学生发展的迫切需要。学生自己不伸手弯腰,岂能学会体操。教师要站在育人的高度审视教学,改革教学,要对学生一生的发展负责。教学创新是必要的,只有创新的教师,才会有创新的学生,也才会有创新的民族。因此,教师应当为他们的自身活动创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