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体育德育论文

初中体育德育论文

初中体育德育论文

初中体育德育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学生差异;理论;协作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8-0085-01

众所周知,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在广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国初中学校对德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大。初中班主任不仅要负责班级日常管理工作,更要负责班级德育工作。再加上日常的其他教育教学任务,我们发现初中班主任的工作负担是极重的。虽然如此,初中班主任仍应对德育工作高度重视,积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与机会对班级学生进行德育。在具体德育工作实践中笔者发现,很多初中班主任面临同样的困境,应积极突破。

一、突破学生差异困境

一个班级有几十名学生,这些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的表现不同程度上存在差异。部分初中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仅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未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由此造成德育成效并不明显。为突破该困境,建议初中班主任在具体德育工作中,不仅要注重对全体学生统一实施德育,更要注重对学生个体的专门性德育。初中班主任可以给班级内所有学生建立一个品德档案,记录班里每一名学生的思想品德表现。如此一来,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便可翻看品德档案记录,发现每一名学生的思想品德薄弱点,进而有的放矢地对学生有区别地进行德育。在此过程中,品德档案的建立是极为重要的。初中班主任在建立品德档案时,不仅要认真、细致,经常观察学生的思想品德表现,更要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深入了解班级内所有学生的思想品德表现。伟大领袖曾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初中班主任通过认真观察及了解,便可建立起更为科学的品德档案。

二、突破理论不足困境

目前,很多初中班主任并不是政治专业出身。因此,在德育方面往往会出现理论素养不足的问题。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仅凭经验是很难有效完成的,更难取得理想的德育工作成效。为突破部分初中班主任存在的理论不足困境,建议他们应积极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德育方面的理论素养。具体可采用如下几种途径:(1)通过学校阅览室,阅读与初中班主任德育方面的期刊资料。大部分初中学校的阅览室均搜集有大量与初中班主任德育相关的期刊资料,这些期刊资料是初中班主任提升自身理论素养的重要载体。(2)通过网络阅览与初中班主任德育相关的文献资料。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与发展,互联网上与初中班主任德育相P的免费资料也越来越多。班主任完全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页浏览的方式,获取更多的理论知识。(3)学校及相关教育部门应积极组织初中班主任进行理论培训。在具体培训过程当中,不应仅仅注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技能的培训,更要注重理论方面的培训。

三、突破协作不够困境

初中体育德育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校园文化;班主任德育工作;管理;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5.1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课程思想内容和课程范围之广,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能力和智力开发,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而言,能够帮助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本文就简单分析了初中校园文化建设与班主任德育工作。

一、初中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21世纪以来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专业素养外,更注重人文修养,班主任德育工作教学在初中生人文素质教育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传统的班主任德育工作教学出现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这就要求对班主任德育工作教学按照新课改的要求进行改革。如何通过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教学模式的改革,让学生能够在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学习中充分发挥自我潜能,将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学习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是当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老师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理想信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表现。“有了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人就获得了人生的方向和动力,也就必然有充实的精神生活。青年初中生是社会中最具有开放意识,知识水平相对较高,对现实不满足,无尽追求理想主义的一群人。”理想信念包含丰富的内容:一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三是人生理想。但是不可否认富有理想的青年学生存在着理想模糊、错位,信念不坚定等情况。这里的理想信念是指初中生一般性的理想信念。

二、当前初中生班主任德育工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班主任德育工作是一种更多的综合性学科,它不但教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但是也包括政治、历史、地理、甚至数学、物理知识、化学知识。尤其重要的是,中国教学是知识教育与审美教育的同时,也有道德教育的功能。

笔者通过研读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和教学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结合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所查找的教育研究资料,初步提出了指导―自主式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课堂教学模式。只有如此,才能为有效地在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工作提出科学的依据和努力的方向。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在这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将预先准备的一些这堂课即将学习的内容,然后在活动进行过程中,让学生写在黑板上,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总结出的问题进行一讲解。

从身体的道德教育因素描述情节、表征的人物形象,揭示了客观事实特定的艺术品质,生动的文学的内容。事实上,这也是在哲学相互之间的关系。鉴于德育和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关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启蒙教育,使学生发展健康人格,培养良好的德意志品格。

三、新时期初中学生班主任德育工作管理新模式

(一)课型特点要突出

从心理学角度和理论依据分析了影响自主学习的因素和自主学习实践的理论基础,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育实践提供了科学依据。我们把预习的载体――导学案设计成了阶梯式作业:①预习课文填空题。②研读课文探讨题。③课外班主任德育工作拓展题。以学校为基础的,也被称为“校本”,但它不是完全以学校为基础,以学校为基础的不完全统治学校本身的一切,实施。情感教学法是样本理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班主任德育工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教材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关系,如果教师对教育工作有正确的认识,有强烈的责任感,他就会热爱学生,热爱所教的学科,他对教育工作所产生的感情就是积极的,否则就是消极的。而教师的情感教学法活动在教学语言的表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方法要多样

目前大部分现代汉语阅读教学采用的模式是,首先教师讲解生词并朗读课文,然后讲解课文内容,接着学生跟读课文或者学生之间朗读课文,最后围绕课文中的话题组织讨论或谈感想。教学活动是以教材为依据的,所以教材在教学活动中有重要的作用。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教材作为学生了解母语的主要渠道,对于他们今后的班主任德育工作学习意义更加重大,所以选择合适的教材有利于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教学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教学来说,什么样的教材蕴含丰富的文化因素,什么样的文化因素适合在教材中出现,在教材中以什么样的方式出现,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班主任德育工作教学的效果,也会对学生正确的运用班主任德育工作进行日常交际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作为一个教师的教学理念基础上,建立一个共同的愿景,是一个集学习,教学和学校为基础的组织,交流的学校为本的理念。在现代教育中,以学校为本的理念,教学模式的建设已成为学校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新趋势。

四、结束语

总所周知,我国初中生的班主任德育工作管理要从引导以及发现的角度去促进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多样化,从时代的特点出发,提高思想政治教师的素质,改善现有的教育机制,使初中的班主任德育工作管理可以更加顺利地进行。随着初中规模迅速扩大,学生公寓的管理模式需要探讨。公寓的管理模式长期以来沿用条块管理,即:后勤部门承担物业服务,学工部门负责班主任德育工作,保卫部门做好安全保卫。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缺少事前预防、过程控制和事后教育的长效管理机制,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在公寓构建全新的、和谐的学生班主任德育工作氛围已经提到管理者的面前。以学工部门专职人员为主体、后勤服务部门和学生自主参与管理为两翼、网络教育为途径的初中学生公寓班主任德育工作新模式值得探索。

参考文献:

[1]叶锦文.略论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管理工作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29):145-146.

初中体育德育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德育实践活动 问题 对策

一、前言

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更加关注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在初中阶段,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教育,更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但现阶段我国的初中德育教育仍然存在大量的问题,未来的德育教育实践活动应该以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为主线。

二、初中德育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层次性不足

过去很长时间,我们将“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作为学生素质与道德培养的标准,甚至将其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案,国内各大学校都按照此标准对学生进行塑造,而忽略了学生个性化的要求。这不仅不利于学生个性化思维与性格的形成,更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近年来,国家也了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相关意见,指出针对未成年人思想品德的教育应该以其成长特点为基础,进行分类、分层次、分层级的培育,而不是军队式培育。“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不能拿统一的标准来要求所有的学生。每个学生有不同的发展方向,也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如果用单一的大纲来要求学生,就会丧失教育的本质。这是不尊重教育规律的体现,不利于学生的德育教育。

(二)德育教育内容成人化

很多初中德育教育教材中的语言与内容过于成人化,某些语句晦涩难懂,甚至需要一定的逻辑思考才能得出结论。教师讲授难度高,学生排斥情绪高,呈现“双高”局面。此外,大量的概念与理论充斥教材中而缺少实例,让学生感觉这些知识对自己并没有任何实用性,甚至有学生表示德育教育与自己无关。教材中罗列、堆砌一大堆理论概念,缺乏生动的实例讲解,尤其是没有将理论内容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没有考虑学生的理解力与接受程度,导致课堂上呈现一种“教师激情澎湃,学生冷眼相待”的情况。德育教育内容过于高深,就会让学生难以理解;过于简单,教师照本宣科,就不会引起学生重视。初中德育内容成人化严重,不符合初中学生的特点,必然会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毕竟初中学生社会经验不足,理解能力不够,实践能力较低。这也是初中德育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如果不妥善解决,最终会流于形式。

(三)德育工作不统一

德育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常常呈现出孤军奋战的局面。很多初中学校没有配备专门的德育教师,德育课程通常由班主任或其他学科教师代劳。然而其他教师的专业性不强,平时也很少关注学生的德育问题,不重视学生价值观、道德素质等的培养。这些非专业教师通常不注意纠正学生的不良品行,他们认为这并不是自己的职责所在[1]。德育n程由于是非应试课程,常常不得不给那些应试课程让路,课程时间常常被占用。除非学生出现了一些不好的行为,如早恋、打架斗殴、犯罪等,校领导和教师才会想到进行德育教育。此外,学校将学生的一切偏差行为都归咎于德育教育的缺失,使得德育教师的工作量异常巨大;然而又因为缺乏专业的德育教师,这些问题常常不了了之。即学校没有建立起统一的德育教育体系,工作开展是盲目的。

三、初中德育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方法

(一)分层次、分重点地开展德育教育

德育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来实施有区别的德育教育。对未成年学生的德育教育不应该过多地表现出政治性,应该分层次、分重点地开展。比如,针对初一学生,应该以爱国教育为基础,多带领学生参加德育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开展社区帮扶活动,定期召开德育班会,使学生沉浸在一种良好的德育环境中。针对初二学生,学校应该开设生理卫生课程,在其中融入道德教育,还可以通过举办讲座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的情感道德,引导学生平稳度过青春期。针对初三学生,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与科学意识,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与探究观察世界与自身的方法[2]。不同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德育教师应该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制定教育方案,以达到最佳的德育教育效果。

(二)完善德育教育体系

建立校长负责制的多级德育教育管理模式。各年级组长充分发挥主动性,制定本年级相应的德育教育工作要求,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德育问题。各班班主任深入到学生当中,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适当的德育教育方法进行相应的教育。各科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发挥带头作用,每位教师辅导7名左右的学生,随时跟踪学生的心理成长轨迹,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及时解决学生心理上的困惑。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树立先进典型,激励学生向榜样学习;在学生中建立德育学习小组,方便学生彼此交流对道德规范的认识,互相学习对方的优点,共同学习道德模范,学习先进道德事迹。要建立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领导与教师之间、领导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机制,深化全体师生对德育教育的认识与理解。还可以通过观看纪录片、阅读经典文献的方式增强学生内心深处对道德规范的认可和支持。

(三)创新教育方法

不可否认德育课是进行德育的主渠道,但是教师要改变过去生硬的说教方式。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使学校德育生活化。如开展重大节日的纪念活动、讲演活动、运动会、主题班会、文艺会演、有奖征文等,使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以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其积极进取的精神。要努力办好校园广播、校刊、板报,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使学生产生“近朱者赤”的良好效果[3]。尤其要注重发掘学生内心的向善力量,树立学生中的先进典范,营造良好的崇德向善氛围,使人人因努力践行道德规范而自豪,让学生能够真实地投入到道德实践当中。同时,要积极进行监督和检查,对校园里面常见的陈规陋习和发生在学生身上突出的道德问题,应予以重视,重点解决现实中最迫切的问题,将调查结果张贴出来,使全体师生都能受到教益。

四、结论

综上所述,初中德育实践活动的有序开展关键在于有层次、有目标、有方法。借助多种方法与手段开展德育实践活动,不仅是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最坚实的文化基石,是培养“四有”青年的动力所在。唯有如此,才能在初中德育教育中有所突破,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1]张丽颖.初中德育管理者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15(02):99-102,74.

初中体育德育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德育;实效性;主体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不仅对于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学生在这个时期心理能够得到健康发展,为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一个有力的基础。然而,初中阶段很多德育教育往往过于理论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过分脱离,这很容易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误的认识,并且很多教师过分的重视课堂教育,整个德育教育处于一种封闭性和灌输性的不良状态之下,学生对于道德准则以及法律常识等等德育课内容死记硬背,付诸实践却无从做起,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不仅会造成学生实践能力的低下,德育水平得不到真正的提高,甚至会让学生形成一种极为恶劣的行为意识,即严于待人、宽于律己的假道德行为准则。这不仅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是一种极为不负责任的教学方式,同时也是对社会发展一种不负责任的教学态度。

因此,在初中阶段的德育教育中,笔者认为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坚持以实践为主的德育教育,让学生从思想根本上意识到德育教育贵在实践,也要注重在教育过程中合理的安排德育活动,加强课内与课外德育教育的结合,形成教育的有机整体,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形成自我的感悟和体味,促进学生内在德育水准的全面提高。

一、注重课内与课外教育的有机结合

德育教育单单依靠课内的理论知识完全不能达到教育的最初目标,而单单依靠课外的实践教育又很容易让学生形成懵懂的道德意识,不利于学生道德知识体系的形成和完善,因此,在初中阶段进行德育教育时,为了有效地提高德育教育的实践性,应该加强课内与课外教育的有机结合,课内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中心点,而课外教育则是以这个中心点进行的有效辐射,这样学生通过这种整体性极强的教育方式不仅能够有效的巩固课外理论知识,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有效地进行德育实践。

二、德育教育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在强调了德育教育的实践性与课内外的整体性之后,我们要着重突出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主体性,因为德育教育的受教育主体是学生,同时由于这门学科独有的特点,需要学生进行亲身的体验来获得实实在在的感受,这样不仅对学生实践水平的提高有着非常明显的帮助作用,同时在不断的实践参与过程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将会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健康的形成,并且在这些过程中学生会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这不仅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同时还能够非常良好的作用于学生在眼下其他学科的学习,由此可见,在德育教育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不仅对于我们德育教育有着莫大的帮助,同时对于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而言之,在初中的德育教育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德育教育的实效性而不是理论性,要在教育中以理论教育为基本中心点,通过实践活动等课外教育来进行有效的辐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参考文献:

初中体育德育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 实践 学生主体 教学效果 人文教育

新课标颁布之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者都认真探究并实施新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笔者拥有多年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经验,加之对新课标的学习,提出了两点对新课标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如何提高教学效果的粗见。

一 原课标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不足之处

1.部分内容脱离实际或者指导缺位

旧课程标准强调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思想性”和“理论性”。新课标实施之前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往往过于注重对于某些理论的宣讲与阐释,这些理论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与初中生生活实际相脱离的现象,思想政治课离学生的生活较远,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旧课程标准强调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思想性”,而实际上,思想品德应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是生活性、实践性的课程,单纯的“思想性”教学很难使学生领悟真正要传达的思想。比如,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育中,要教导学生精神风貌健康向上,具有良好的文明习惯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而在当前社会环境中,社会的复杂性已经远远超出了课本上所能描绘的一切,总有些环境或者突发事件是课程中无法全面涉及的,如果学生单纯地按照课程中要求的行为去行动,面对这样的情形,学生的指导依据就会缺位。所以,旧课程标准下初中思想政治课程单纯的“理论性”、“思想性”教学,部分地与实际相脱离或者缺位,严重影响了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性”。

2.教学方式陈旧

新课标实施之前,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方式陈旧也是该课程的主要弊端之一。一般情况下,课堂教学往往采用教师教授的方式,教学互动性不强。课堂上多数时间掌控在教师手中,教师不停地书写板书,学生边听边记,主要的教学途径是教师的教案——课堂板书——学生笔记——学生课后的复习背诵——下堂课教师检查记忆情况,这一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这种封闭、单向、机械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 新课标下提高教学效果的举措

1.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内容中融入人文性教育

新课标将旧课标下的“理论性”、“思想性”教学进行了发扬和拓展,强调了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实践性”和“生活化”。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针对当前初中学生出现的新形势、新问题,初中思想政治教师要结合德育教育,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例如当前的初中生,特别是学习成绩中后的学生,往往会沉溺于网路和游戏,整体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针对这一共性问题,作为德育的主要教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师可对学生实施差异化教学。通过对教学内容的调整和必要补充,提高思想道德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中,笔者结合实际,对学生分阶段开展生命教育、生活教育,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加强自我防范教育,预防违法犯罪;教育学生学会感恩与分享,培养团队精神,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履行责任,要具备大爱精神,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理智面对学习压力,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培养创新精神,通过案例教学等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对于生命、生活的思考,使得学生在健全心智和提高全面素质的基础上,完成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目标。

2.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模式陈旧直接导致了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不佳。新课标实施后,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探索应用了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也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借助多渠道,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构建主义学习方式探讨。在教学中,笔者强调思想品德课实践性,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信息化时代,要结合教科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讲解许多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社会现象和事例。鼓励和引导学生对热点事件、热点节目的解读与关注,让学生运用教材的基本知识和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构建主义的学习模式,在求知、探知和用知中都充满学习的乐趣。

现代教育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教学媒介发生了质的变化。多媒体教学在现代教学中已经基本达到普及,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及目标,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除了常规的课堂教学手段,以探究的方式教学和情感体验的教学法都值得尝试。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另一个有效途径是必须将群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在教学实践中,初中思想政治教师要充分认识和重视这一点,既要重视群体教学的有效性,要针对不同生活经历、性格气质、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多侧面、多样化的个别教育。对学生的个别教育也应促进集体的巩固和发展,把群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结合起来。

综上所述,新课标实施后,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无论从内容还是从模式上都要有所调整,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加强对教学的实践与反思,为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进行不断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林忠坤.思想品德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J].广西教育,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