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物理教师论文

初中物理教师论文

初中物理教师论文

初中物理教师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陷阱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1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陷阱”

(1)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的教育观念比较落后,教学方法比较传统,学生学习的方式比较被动、单一。

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课一般都是老师讲课,学生听课,学生被动学习物理课程的现象比较严重,甚至会出现老师自导自演教学的现象,导致学生对物理教学课程的内容不仅没有一丝兴趣,还有可能形成对物理课程的厌恶和倦怠;老师在讲台上讲解的内容可能是物理学习的重点内容,但是一味的讲说,不给学生消化的时间,也不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这样容易使学生感到物理课程越来越难学、枯燥,物理学习成绩和学生的能力得不到真正的提高。

初中物理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法还是摆脱不了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素质教育的真正理念和重点还是没有在老师和学生的意识中形成,部分的老教师对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不认同,不实践,影响了物理教学的质量,物理教学得不到真正的发展和进步。

物理教学应该联系身边的实际进行教学,但是老师和学生的物理课程几乎完全脱离现实生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走入误区,物理来源于生活,而不是使物理走向生活,老师在教训学生不注意身边实际生活的同时是否该反思一下自己的课堂教学的内容是否来源于生活实践。

老师和学生在初中的物理教学中都比较重视物理学习最后的成绩,却罕有教师和学生重视物理学习的过程。物理中常出现一些理论公式、概念,但是很少有老师对于理论公式和概念的由来对学生进行讲解,也或者是教师缺乏对这些理论公式和概念的探究和实践。这样学生不能真正学到物理的本质,无论是教学成绩还是教学质量都没有质的提高。

(2)初中物理教学重视教学课堂中的各个环节,但是对各个环节的学习效果不加重视。随着教学方法和方式的改进和完善,初中的物理教学课程安排上也有了改善,许多情况下教师已经清楚的了解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如:培养学生兴趣、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合作、学生自主探究、学生交流经验和收获、当堂进行练习和检测等,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各个环节做的很到位,却收效甚微,老师对学习的效果也不加重视,初中物理教学质量还是得不到真正的提高。

(3)初中物理教学教师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初中的物理教学总体来说还是以实验为主,讲解为辅,但是老师总是主次颠倒,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实验教学一点也不重视,物理学科的独特性就表现在实验上,比如说实践演练、分组实验,这些实际的操作,老师往往由演示实验和讲解实验敷衍过去,只重视实验的结果,对实验的过程没有过多的实践和理论依据讲解,学生在物理实验中得不到真正的亲身体验,学习的效果就不好,物理实验也变得枯燥乏味。

(4)初中物理教学的教师对物理教材的内容过于看重,而对物理课程教学的标准要求不加重视。初中物理教学老师总是以教材为基准,对学生传播知识和学识,对物理课程教学的标准要求却不加重视,一切物理教材的内容都是为实现物理课程的标准要求服务的,以教材为中心的知识传授容易使学生对教学的目标和学习的目的不明确,教学内容的设计又过于死板,初中物理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学习的知识效果都不理想。

(5)初中物理教学对物理知识的传承非常重视,却轻视学生科学探究和实践的能力培养。初中物理教学秉承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对物理知识的传授非常重视,但是却忽视了对学生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应试,老师重视物理知识是很正确的,但学生得不到自主探究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就不会真正加深对物理知识的印象,没有通过探究和实践,学生就不能够培养物理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物理的综合能力也就得不到真正的提高。

2 怎样避开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陷阱”

(1)初中物理教学要加强理论学习,重视物理课程的标准要求。初中物理教学课程改革不仅是课程的内容要改,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的理念更要进行改革和完善,传统的物理教学要求老师讲明白,现在要求老师不仅要讲明白,学生还要听明白,还要学会举一反三,有目的的引导学生的物理学习,教师不仅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拥有较深刻的辅导理论,要重视物理课程的标准要求,不管课本教材如何改变,都能够灵活应对,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2)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对物理的实验教学要加强。许多初中物理教学实验室的器材,还很短缺,实验器材落后,很多现代化的实验不能做或者达不到目的和要求。初中学校和老师都应该积极的采取措施改变这种实验器材短缺的局面,比如说: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废弃易拉罐等做成简单的实验器材,物理实验对于初中生来讲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对学生学习物理和锻炼动手实践能力都起到促进作用。

(3)对物理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要进行改革和创新,重视学习方式的培养。要改变传统的学生观和教学观,建立新型的教学关系,物理教学的过程不仅是言传身教的过程,更是学生开发潜力和智慧的过程,重视学习方式的培养,对物理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进行改革和创新,使学生和教师都能够从学习中体会到物理知识带给我们的乐趣,学生和老师之间要积极的进行互动和交流,在学术上达到共进和共享,使学生和老师共同进步和发展。

(4)要加强当堂对知识和技能训练检测的力度,有针对性的解决物理训练题和物理检测题。物理课堂后,要有针对性的出几道训练题和检测题,训练题和检测题的标准一定要符合物理课程的标准,要有科学依据的引导,要重视实践和操作能力的培养,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确定训练题和检测题的难度和题型,选题一定要典型,一定要有深度和跨度。

(5)对物理课程精心的设计,增强物理教学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教师要根据每节物理课程的特点对物理课程进行精心的设计,研究出适合本节课程的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要为学生确立物理学习的目标,明确教学的目的,要对本节的知识重点进行归纳,然后以问答的形式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在物理课程中就融入了自己的主见和看法,加深了物理教学的印象。

3 结束语

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这些问题都是阻碍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力量,都是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绊脚石,学校的教师和老师对物理教学的内容、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断的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有效地推进初中物理教学的发展,使初中物理教学呈现良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启明.新编英语文体学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5.16:104-110.

[2] 王佐良,丁往道.英语文体学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4.14:224-243.

[3] 牟仁龙.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初级中学.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探究.教学设计,2008.4.9.

[4] 陈兆东.宁洱县教育局教研室.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2008.4.7.

[5] 王丽.定西市安定区公园路中学.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应该重视的问题.科学信息.教学研究,2011(15). 危欢拔锢砜纬痰南窒蟊冉涎现兀踔粱岢鱿掷鲜ψ缘甲匝萁萄У南窒螅贾卵晕锢斫萄Э纬痰哪谌莶唤雒挥幸凰啃巳ぃ褂锌赡苄纬啥晕锢砜纬痰难岫窈途氲。焕鲜υ诮蔡ㄉ辖步獾哪谌菘赡苁俏锢硌暗闹氐隳谌荩且晃兜慕菜担桓氖奔洌膊蝗醚约憾浴⒍帧⒍冢庋菀资寡械轿锢砜纬淘嚼丛侥蜒А⒖菰铮锢硌俺杉ê脱哪芰Φ貌坏秸嬲奶岣摺br>

初中物理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法还是摆脱不了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素质教育的真正理念和重点还是没有在老师和学生的意识中形成,部分的老教师对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不认同,不实践,影响了物理教学的质量,物理教学得不到真正的发展和进步。

物理教学应该联系身边的实际进行教学,但是老师和学生的物理课程几乎完全脱离现实生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走入误区,物理来源于生活,而不是使物理走向生活,老师在教训学生不注意身边实际生活的同时是否该反思一下自己的课堂教学的内容是否来源于生活实践。

老师和学生在初中的物理教学中都比较重视物理学习最后的成绩,却罕有教师和学生重视物理学习的过程。物理中常出现一些理论公式、概念,但是很少有老师对于理论公式和概念的由来对学生进行讲解,也或者是教师缺乏对这些理论公式和概念的探究和实践。这样学生不能真正学到物理的本质,无论是教学成绩还是教学质量都没有质的提高。

(2)初中物理教学重视教学课堂中的各个环节,但是对各个环节的学习效果不加重视。随着教学方法和方式的改进和完善,初中的物理教学课程安排上也有了改善,许多情况下教师已经清楚的了解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如:培养学生兴趣、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合作、学生自主探究、学生交流经验和收获、当堂进行练习和检测等,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各个环节做的很到位,却收效甚微,老师对学习的效果也不加重视,初中物理教学质量还是得不到真正的提高。

(3)初中物理教学教师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初中的物理教学总体来说还是以实验为主,讲解为辅,但是老师总是主次颠倒,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实验教学一点也不重视,物理学科的独特性就表现在实验上,比如说实践演练、分组实验,这些实际的操作,老师往往由演示实验和讲解实验敷衍过去,只重视实验的结果,对实验的过程没有过多的实践和理论依据讲解,学生在物理实验中得不到真正的亲身体验,学习的效果就不好,物理实验也变得枯燥乏味。

(4)初中物理教学的教师对物理教材的内容过于看重,而对物理课程教学的标准要求不加重视。初中物理教学老师总是以教材为基准,对学生传播知识和学识,对物理课程教学的标准要求却不加重视,一切物理教材的内容都是为实现物理课程的标准要求服务的,以教材为中心的知识传授容易使学生对教学的目标和学习的目的不明确,教学内容的设计又过于死板,初中物理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学习的知识效果都不理想。

(5)初中物理教学对物理知识的传承非常重视,却轻视学生科学探究和实践的能力培养。初中物理教学秉承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对物理知识的传授非常重视,但是却忽视了对学生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应试,老师重视物理知识是很正确的,但学生得不到自主探究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就不会真正加深对物理知识的印象,没有通过探究和实践,学生就不能够培养物理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物理的综合能力也就得不到真正的提高。

2 怎样避开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陷阱”

(1)初中物理教学要加强理论学习,重视物理课程的标准要求。初中物理教学课程改革不仅是课程的内容要改,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的理念更要进行改革和完善,传统的物理教学要求老师讲明白,现在要求老师不仅要讲明白,学生还要听明白,还要学会举一反三,有目的的引导学生的物理学习,教师不仅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拥有较深刻的辅导理论,要重视物理课程的标准要求,不管课本教材如何改变,都能够灵活应对,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2)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对物理的实验教学要加强。许多初中物理教学实验室的器材,还很短缺,实验器材落后,很多现代化的实验不能做或者达不到目的和要求。初中学校和老师都应该积极的采取措施改变这种实验器材短缺的局面,比如说: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废弃易拉罐等做成简单的实验器材,物理实验对于初中生来讲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对学生学习物理和锻炼动手实践能力都起到促进作用。

(3)对物理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要进行改革和创新,重视学习方式的培养。要改变传统的学生观和教学观,建立新型的教学关系,物理教学的过程不仅是言传身教的过程,更是学生开发潜力和智慧的过程,重视学习方式的培养,对物理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进行改革和创新,使学生和教师都能够从学习中体会到物理知识带给我们的乐趣,学生和老师之间要积极的进行互动和交流,在学术上达到共进和共享,使学生和老师共同进步和发展。

(4)要加强当堂对知识和技能训练检测的力度,有针对性的解决物理训练题和物理检测题。物理课堂后,要有针对性的出几道训练题和检测题,训练题和检测题的标准一定要符合物理课程的标准,要有科学依据的引导,要重视实践和操作能力的培养,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确定训练题和检测题的难度和题型,选题一定要典型,一定要有深度和跨度。

(5)对物理课程精心的设计,增强物理教学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教师要根据每节物理课程的特点对物理课程进行精心的设计,研究出适合本节课程的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要为学生确立物理学习的目标,明确教学的目的,要对本节的知识重点进行归纳,然后以问答的形式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在物理课程中就融入了自己的主见和看法,加深了物理教学的印象。

3 结束语

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这些问题都是阻碍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力量,都是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绊脚石,学校的教师和老师对物理教学的内容、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断的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有效地推进初中物理教学的发展,使初中物理教学呈现良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启明.新编英语文体学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5.16:104-110.

[2] 王佐良,丁往道.英语文体学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4.14:224-243.

[3] 牟仁龙.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初级中学.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探究.教学设计,2008.4.9.

[4] 陈兆东.宁洱县教育局教研室.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2008.4.7.

初中物理教师论文范文第2篇

一、初任教师生态适应的意义

1.初任教师生态适应的内涵

在不同教师文化的指导下,初任教师的生态适应也有着不同的涵义。在技术理性与工具理性的话语下,教师被视为“技术熟练者”,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掌握教育理论、熟练应用技能。初任教师的生态适应被视为国家、社会、学校在有形无形中制定的“教师”角色应达到的要求与规范,而初任教师则努力将自己塑造成为他人眼中所认定的“教师”,并由学校领导与指导老师构成权威代表,客观地测量初任教师的知识掌握与技能应用是否达到要求,以此来评判初任教师的适应程度。

随着对技术理性与工具理性的批判,把教师视为“反思性实践家”的呼声越来越高,这是对“技术熟练者”的包容与超越,是把教师界定为高度专业化的职业。教师的专业发展在于实践性知识的生成与积累,教师成为一份高度专业化的职业。初任教师的生态适应被界定为能够不断学习并掌握教育领域的专业知能,不断丰富教育专业精神,能够应用专业知能对教学经验与问题情境进行分析,并养成对教学日常生活反思的习惯。

20世纪80年代以后,把教师作为“一个人”的教师文化逐渐替代了将教师作为“技术”或“实践”,这是对“反思性实践家”的包容与超越。教师作为“一个人”是把教师界定为高度个性化与专业化的职业,教师不再是不带情感的专业知能储存体,而把教师看作是一个独特的个人,有其生命经验,有其自我认同,有自己对教育、教学的认知、情感与价值[1]。教师的“自我”与“个性”是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初任教师的生态适应被界定为能够重视自己以前的、现在的日常生活与教育生活经验,把自己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研究实践等活动中发生过的和正在发生的事件撰写下来,作为自己独特的生活史。对自己的生活史进行省察与反思,挖掘生活史与教育千丝万缕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构建自己的教育生活。

生物体的生态适应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差别在于人类具有思维意识,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适应甚至改造客观环境。所以初任教师的生态适应不是被动甚至被迫的低层次适应,而应该充分尊重初任教师,帮助其发挥巨大潜力,深层次地适应环境。将教师视为“技术熟练者”的教师文化追求将初任教师打磨成能用、好用的工具,并以单一的规格规范要求所有教师,完全忽视教师的个性、情感、尊严以及内在需要,这样的适应只能是被动、低层次适应。把教师视为“反思性实践家”是把教师专业发展实践化、专业化却没有个性化,缺乏对教师个人经验、个人生活、个人理想的尊重。而把教师视为“一个人”,是把初任教师带回到生活与自我的土壤中,以每个初任教师独特的日常生活、教学生活和自我经验为背景,探究教师的适应发展。同时,激发初任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只有意识水平的提高才能将教师从被动的适应中解放。所以笔者认为,初任教师主动、深层次的生态适应必须在把教师视为“一个人”的文化理念指导下,尊重初任教师的独特生活史,激发初任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以自由、个性的姿态去适应环境。

2.初任教师生态适应的意义

纵观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个过程,初任时期的专业发展至关重要。首先,初任教师的生态适应将直接决定其是否能够继续成为一名教师,直接影响着初任教师的留任率。在遭到“现实冲击”时,如果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能难以解决问题,又无法获得外界的支持与帮助,最可能引发的就是初任教师专业动机的减弱,产生强烈的职业焦虑感与无助感,严重者会选择离职。

其次,初任教师的生态适应是教师未来专业发展的基础,它将影响初任教师今后成长为什么样的教师。如果在初任时期能够顺利并深层次适应,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能,丰富自己的专业情感与信念,并将自己独特的个人生活史与教育生活有机融合,对今后的专业发展十分有利。反之,若问题的阴影和不利因素不断积累,必然会阻碍后期的专业发展。

第三,初任教师对环境的适应并非是单向被动的,而是双向主动的。作为一个学校师资队伍的一部分,初任教师生态适应的质量将影响整个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发展,进而影响到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受初任教师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其教授的学生、管理的班级,初任教师顺利、深层次的适应能够提高其教学能力、完善知识结构、激发教学热情、改善教学管理,必然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反之,学生将成为第一受害者。

二、初任教师生态适应的过程

在生态适应的过程中,生物体会遭受到环境的胁迫。环境胁迫是指环境对生物体所处的生存状态产生的压力,随着压力的加强,有机体将经历四个演变阶段,预警阶段—抗性阶段—耗尽阶段—再生阶段[2]。整个过程可以被概括为:压力的增加导致生物体原有的功能不稳定,功能开始增加抗性,如果压力持续增加超过极限,会给生物体带来伤害,甚至死亡,所以只有中度的环境胁迫才有利于生物体的进化发展。

根据教师职业发展理论,初任教师的生态适应过程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蜜月”阶段,初任教师体会到做教师的乐趣,新的工作生活带来的新鲜感和初为人师的喜悦感使初任教师专业动机高涨,乐于从教。

第二阶段是遇到“现实冲击”阶段,所谓“现实冲击”,一般是指在师范教育阶段所形成的教育理想在严峻、残酷的日常课堂生活现实面前的彻底破灭[3]。这时初任教师会遇到各种复杂又难以应付的问题,如维持课堂纪律、激发学生动机、处理个别差异、评价学生作业等。这让初任教师开始怀疑自己的任教能力,感到专业知识与能力的不足,引发职业焦虑和无助感。

第三阶段是“设法应付”阶段,初任教师主动或者被迫采取一系列行动应对问题,如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教学实际作一定程度的结合,求教于有经验的教师或者自己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试误”、“做中学”、“反思”来补充缺乏的基本专业知识和基本教学能力。

第四阶段是“适应成功或失败”阶段,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减轻和消除初任教师的职业焦虑和无助感,恢复初任教师的信心,提高初任教师的专业动机,为将来的专业发展奠定基础。如果问题解决失败会导致初任教师的专业动机下降,一个最严重的后果就是离职。

三、初任教师生态适应的方式

1.关注以往的学习经历

在“一个人”的教师文化下,因为性格、气质、学识、经历、学历等方方面面的不同,造就了一个个鲜活而特殊的教师个体。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生活史,初任教师生活史的起点应该追溯到其作为学习者的学习经历。当初任教师还是学生的时候,无意识中以非教师职业定向的形式形成了较为稳固的教育信念,具备了一些“直觉式”的“前科学”知识,对初任教师正式执教后的教育观念、执教能力有潜在影响[4]。如果初任教师在自己学习阶段有过有意义学习、自主学习的经历,并对此持有积极肯定的态度,执教后初任教师更倾向于引导学生开展有意义的学习;初任教师也常常会效仿原来钦佩热爱的教师。这些潜在形成的教育观念相对稳定,初任教师在学习、尝试、接受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时,这些实际存在的教育观念可能成为过滤新观念的筛子,对新观念的学习、新技能的获得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师范学习生涯对于初任教师更是意义重大,叶澜教授等将尚处于师范学习时期的“准”教师纳入其“自我更新”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历程,将此阶段命名为“虚拟关注”阶段,认为高等师范学生是在虚拟的教学环境中获得知识经验,对教育理论和教师技能进行学习、训练,并获得对自我专业发展反思的萌芽[4]。通过回望学习经历,初任教师挖掘出过去的学习经历与现在教育生活千丝万缕的联系,更好地剖析反省自我,更坦然地面对自我。而且过去的学习经历能够也应该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宝贵财富,因为这有利于初任教师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我的教育观念和行为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学生发展?如果我是学生,我会不会接受?

2.以叙事研究反思教学实践

叙事研究是记录教师教学生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教育日记并不是什么对它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献,而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记。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那种连续记了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教师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每一位勤于思考的教师,都有他自己的体系、自己的教育学修养。”教育日记实际上就是一种常见的叙事形态,通过叙事研究,初任教师将真实经历的教育事件用自己的声音讲述出来,声音中包含初任教师的教育信念、思想历程、知识结构等等,讲述的是融入初任教师主观经验的事件。对于研究者而言,初任教师的叙事让人看到教育生活的复杂性,找出困扰初任教师的教学难点、重点。这些丰富而真实的研究素材,也是探索教师缄默知识与专业成长的有效切入点。对于初任教师而言,这是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探究最真实、最熟悉的教学案例。传统的理论学是将教学问题从真实的教育情境中抽离,加以概念化、理论化,造成教育实践与理论的隔离。初任教师对于亲身经历的事件是最熟悉、最有感触的,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叙述将教育研究放回到实践的土壤,唤醒初任教师思索探究的动机与热情,维护初任教师研究反思的主体地位。在对案例事件的回忆叙述中不断反思,重新建构自己的知识与观念,以自我接纳的态度查漏补缺、完善自我。

3.在模仿中构建实践性知识

初任教师进入新的工作环境后,往往会对他人进行模仿,使自己的行为、观念、动作、语言等发生变化,与他人相似。在自然界中,这是一种生物对另一种生物的拟态。对他人的模仿实际是初任教师向模仿对象借鉴、学习行之有效的实践性知识。教师是一份实践性很强的职业,许多研究表明,学习教育理论多年的学士甚至硕士,在实际教学中的表现往往没有中师毕业却工作多年的老教师出色,可见实践少、经验少是初任教师最大的弱点。通过观察模仿向他人“借”经验、“借”知识与技能,使自己尽快存活、融入环境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师徒结对”就是让初任教师在向指导教师的模仿中取长补短、尽快获得生存适应必须的实践性知识。初任教师会对自己的指导教师进行全方位的借鉴模仿,从外显的教学行为到内隐的学生观、教育观、教学活动观,甚至是日常的为人处事方式,似乎模仿的相似程度越高,“借”的越多,越能成功适应新环境。实践证明,这的确能让初任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尽快熟悉和掌握。但初任教师常常也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模仿来的方法与策略解决不了自己的问题?因为初任教师犯了拿来主义的错误,模仿不是简单机械、亦步亦趋,不能只要步骤而忽视背后的理念文化,更不能丢弃个性、东施效颦。模仿是对他人经验的反思,需要探究行为背后的支持理念和个中缘由,需要与自己的观念行为进行调试,融入自己的个性风格,在此基础上获得的实践性知识才能真正属于自己。教师作为主体,积累实践性知识的一般过程是:主体面对问题情境采取行动,根据行动的结果不断反思。重新框定问题,更新观念,再次指导行动。可见形成实践性知识有四要素:信念、主体、问题情境、行动中反思,四要素是一个整体,背后有丰富的故事。[6]初任教师如果想要“借”,就必须把它打包,从整体上了解这个故事,洞悉指导教师教学行为背后的反思过程和教育理念,在自我分析和自我反思的基础上找出自己与指导教师之间的差距,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与行为技能,并在实践中不断练习巩固,这样才能真正将他人的经验“为我所用”,成为自己的实践性知识。

4.深层次的理论学习

刚刚结束了职前教师教育,踏上工作岗位的1~3年是初任教师进行深层次理论学习的黄金时期。在四年教育理论的浸润下,初任教师拥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接触了不少前沿的教育思想,特别是近年教师队伍中硕士、博士毕业生的加入,带来了更强的教育科研力量。皮亚杰认为:主体对事物的认识依赖于主体指向事物的活动。可见对教育理论的学习不仅包括对书本知识的苦思冥想、潜心钻研,还包括在理论的指导下去实践、去行动。相较于老教师而言,初任教师扎实的理论学习和广阔的理论视野是一种优势,成为正式教师后的教育实践是升华教育理论的最好契机。用这些名家学者归纳总结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思想行为,防止产生违背教育本质的不良观念与行为。同时在教学活动中温习实践这些教育理论,以探索者的姿态深入理解论证,在主客观交互作用中发挥职前教育的功效,延续职前教育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魏建培主编.教师学基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 曹凑贵主编.生态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Veenman,S.Perceived problem of beginning teachers.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84,vol.54,no.2,p.143.

初中物理教师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初中学生

【分类号】G633.7

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而物理学科中大量的科学知识需要学生较强的理解能力,对学生物理知识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传统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多采用单一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方式指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然而却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学生处于课堂学习的被动地位,不利于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基于初中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大放异彩。

一、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着忽视学生课堂教学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培养等问题。

(一)忽视学生课堂教学主体地位

新课程背景下,更加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主张基于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发展。但是当前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却存在着结合物理课本内容进行知识讲解,忽视学生情感发展的问题,不利于初中学生物理知识的深入学习[1]。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中,需要明确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进而不断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忽视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培养

物理是一门富含众多科学原理与知识的学科,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仅仅指导学生学习初中物理知识,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初中学生的物理思维培养,基于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物理探究能力与物理思维能力,为学生物理知识的深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师可以通过讨论式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合作式课堂教学模式等方式,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还给学生,让探究绽放异彩。

(一)讨论式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旨在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能够从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这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2]。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初中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对物理这一学科的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物理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物理知识探究欲望。

讨论式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班级中的学生围绕着某一个知识点进行交流,表述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并与其他学生一同进行相互研讨[3]。讨论式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可谓是一种互动互助、集思广益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在达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真正展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主要可以通过同桌讨论、小组讨论以及班级讨论等方式,将讨论式课堂教学模式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活动密切结合。

以“机械功与机械能”这一知识点为例,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完成对基本知识点的学习之后,提问学生“一名学生在踢足球,他离脚后飞出10米远,足球飞出10米的过程中,人有没有做功呢?”等问题,组织学生通过同桌讨论、小组讨论或者班级内讨论的方式,交互交流获得答案。学生之间可以通过交流得出“人不做功”的结论,并明确“足球是由于惯性而飞出”等原因。精心设计的问题能够使学生跟随着教师的步伐更加深入的理解物理教学内容,对学生物理知识的深入学习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在教师的启发下,以学生独立学习与合作为基础,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课堂探究、分析与讨论,使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究或者合作探究等方式,提升对知识的深入理解能力[4]。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对初中学生物理思维的培养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是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表现。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电磁铁”相关内容中,教师可以针对“怎样连入电路”、“怎样使用电路”等问题进行教学设计,提出“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什么因素有关?”等问题。学生需要通过教师的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并通过思考写出解决的方式。根据学生之间不同的解决方式,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针对其原理M行分析,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到黑板上表述自己的观点,说服其他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展现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

(三)合作式课堂教学模式

合作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习的乐趣,对初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5]。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进行教学设计,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

合作式教学方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教师首先需要明确自身的角色,营造平等、互动型的课堂教学氛围,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其次教师可以基于课堂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探究简单电路》这项内容中,教师可以将3到4个学生划分为一个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学生之间需要相互探究、共同探讨,完成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需要走到学生身边倾听每一个小组的讨论情况,适当给与学生鼓励,促进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活动的可持续开展。

【结束语】

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通过讨论式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合作式课堂教学模式等方式,为初中学生带来全新的物理课堂学习体验,改善传统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中忽视学生课堂教学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培养等方面问题,营造良好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唐丽平. 探讨新课程背景下民族地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J]. 学周刊,2014,20(01):38-40.

[2]吴汝坑. 初中物理“兵教兵”课堂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中国校外教育,2013,46(32):50-51.

初中物理教师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当中,我们物理教师经常会出现这样的一种想法:那就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过程过于机械化,学生的思维和能力不能够很好的进行拓展与提高,导致了学生对物理学科学习的兴趣越来越低,这样对于我们教学是非常不利的。如何才能让学生在物理学习的过程当中变得更加有激情有动力,就是我们当今物理教学的重要问题所在。本文我就对初中物理教学过程当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这一问题展开自己相关的论述,希望可以对我们广大教师能够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http://

关键词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探究能力;培养措施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基本目的就是在于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物理现象,在生活中能够对普遍的物理现象及规律进行一些基本的了解,并能解释相关的现象,让学生对这些现象能够得到基本认识。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这一学科的教学过程应该是轻松愉悦的,让学生对一些自然现象能够做到了解其原理,可是我们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这样物理课堂教学就变得非常死板,进而使学生对于初中物理的学习只是机械化的学习,让初中物理失去了它自身的色彩。

一、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当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一阶段正是学生各种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与培养的关键时期,在此过程当中,我们要针对学生不同的发展特点进行不同能力的培养。通过探究学习能力的逐步提高进而带动学生动手能力以及思维应变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这样学生们在进行学习的过程当中自身对解决问题也会产生很强的创新能力,对于学生今后的物理学习过程也会有着极大的帮助。通过物理课堂教学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逐渐了解生活中更多的物理现象,这对他们逐渐认识大自然,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也会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说,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培养学生们的自主探究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不足方面

1.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教学思路过于死板

在我们初中物理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很多教师都认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应该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只强调多做题,这样学生的基础知识才能逐渐的夯实,才能在初中以及今后的高中以及大学生活学习中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业发展才能够起到绝对的帮助作用。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只是一味的灌输式教学,让学生的学习负担越来越重,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切实解决教学思路呆板,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

2.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联系被忽视

在教学中很多老师认为,物理实验教学只是将教学环境进行一个基本的改变,学生就会觉得非常的新鲜,对教学活动的开展就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根本没有认识到探究学习能力重要性,这样在教学过程当中物理实验教学就被我们广大教师朋友们逐渐忽视,学生对待物理实验的认识也逐渐消失,在教学过程当中没有真正的起到通过物理实验教学来促使理论知识的巩固,没有能够达到通过物理实验现象以及结果对学生理论基础学习产生促进效果,在此过程当中学生进行物理实验也只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学习心情。这样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物理教学理论与实践失去了联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主动动脑思考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发展。

3.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学手段逐渐被我们教师忽视

在初中物理教师教学过程当中,我个人发现一个普遍的教学现象,由于我们教师的教学思想不能够紧跟时代步伐,在教学手段上已经逐渐我们教师所淡忘,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只是让学生一味的进行习题练习,在练习的过程当中很多学生都打不起精神,对我们物理教学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将物理教学内容变成了自己的学习负担,这样就使学生对物理学习情绪逐渐变为了抵触,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消失。

三、解决以上问题的三点措施

1.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

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个人教学思想进行转变,这对新时期教学目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应该对传统的教学思想进行甄别,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教学拓展中将课堂教学实践真正的还给学生,让学生在问题的解决过程当中拓展思维能力进行问题解决,教师在此过程当中要起到指导作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老师要我学”的思想逐渐转变为“我要学”,将“授之以鱼”转变为“授之以渔”。这样的学习思路才更加有助于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增强,这对于我们初中物理教学来说是相当重要的。

2.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在教学中,将物理实验与理论教学相互穿插对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学中,要增强学生自身的动手能力,会培养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主体意识,这对学生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与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在教学过程当中理论与实践进行联系,这对于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与巩固理论知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应该得到我们广大教师朋友的广泛重视。

3.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展开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应该将不同的教学手段进行深入的挖掘与利用,在实践中,我个人认为,将竞赛教学法与分组讨论法在教学中结合起来,有助于促进教学,在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绝大多数是来自于讨论研究与自身钻研,只有将学生的不同意见进行综合考虑并辅以教师的正确指导,这样学生们的思维能力才能够进行充分拓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探究能力才会有效提高。

结论:

以上就是我个人针对初中物理教学存在问题的剖析以及对探究能力培养的一点看法,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问题相关的办法进行的一些论述,在此过程当中我个人的一些观点还是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还希望我们广大教师朋友能够多提宝贵意见,为我们初中物理教学事业的发展而做出积极的贡献。

http://

参考文献

[1]朱亮.初中物理教学应着眼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J].中学教学参考,2010年05期

初中物理教师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 力学 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0.062

受到我国较为悠久的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当前我国初中阶段在物理学科教学过程中采取的仍然是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机械记忆,基本上变成了学习机器和记忆机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不足。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教学理念发生改变,教学方式也在逐渐创新。针对初中物理学科而言,新课改对教材进行了相应的改变,教学理念也逐渐趋向于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过程中学生越来越主动,学习兴趣也就自然浓厚。初中物理教师应该抓住新课改的契机,将自己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跟上新课改的步伐。力学是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分支,对于力学的研究一直是物理学家倾注心血的事业,这也表明了力学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当前我国物理教学是从初中开始,初中学生刚接触物理,对物理基础知识的了解几乎为零,这也给教学增加了难度。力学不仅仅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也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力W教学必须要予以重视。相对而言,初中力学传授的知识大多以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为主,这些知识点在初中阶段的难度不大,对于学生而言较为容易掌握。笔者意识到力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在本文重点分析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关于力学教学的内容,尤其注重在新课改下的力学教学。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改理念强调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参与性。当前我国物理教学起步较晚,导致了初中物理教学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基础知识较差。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教学也就应该从基础出发,勿急于求成。初中物理教学内容中,力学所占的比重较大,即便是在考试试题中,力学也占据着一席之地。因此初中物理老师要意识到初中物理力学的重要地位,在教学中对力学多一分重视。当前初中物理力学教学中,学生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也较差,导致了学生学习喊累,老师教学也喊累的现象屡屡发生。事实上,初中阶段的学生不应该有应试压力和升学压力,教学也该用轻松愉快的心情对待。因此初中物理老师在教学中要能够改正自己的观念,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表现为在教学中,老师要放下自己的架子,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教学中多一些互动。

二、引导教学,激励学生大胆思考

传统模式下的教学以学生记忆知识点为主,老师将所有的知识点都讲得清清楚楚,之后为学生勾画重点,学生进行背诵。这样的教学是填鸭式教学,对学生的成长不利。物理教学尤其是力学教学是需要学生的参与的,更需要学生在学习力学的过程中多思考,而老师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没有思考的空间和机会,那么教学效果也就较差。因此在新课改理念下,初中物理力学教学应该以引导教学为主,老师引导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大胆思考。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能够和学生建立比较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知识点不能完全讲述,而是要能够给学生留下悬念,让学生进行思考。或者是在教学中留下课后作业,课后作业的形式可以是做习题,也可以是进行实践活动,完成形式也多样化,可以是个人完成,也可以是由小组完成。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只能进行独立思考,也就给学生提供了思考的机会。在课堂上,老师不仅要设计教学内容,也要精心准备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都要带着一定的目的。比如在课前提问是为了引入本堂课的知识点,在课程中间提问是为了让知识点更深一层,在课后提问是为了总结课堂教学。通过提问的方式可以使得师生多了一些互动 的机会,也可以给学生思考的余地。

三、教学贴近生活,使得学生易理解

物理学来源于生活,牛顿因为落下的苹果砸了头而发现地心引力,正表明了物理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物理学的理论来源于生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也要回归生活,把力学相关理论结合生活进行教学。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相关的知识点,尤其是难以理解部分定律。这就需要老师将定律内容进行合理生活化,教学贴近生活,学生理解起来也就较为容易。比如在讲自由落体运动时,光是讲理论,学生难以理解,老师可以运用生活中的一些常见事物进行描述,比如苹果为什么会落地、雨为什么从天而降、水为什么往低处流等。这些东西都是学生生活中十分熟悉的,老师将物理学理论和这些生活常识结合起来,学生理解也就相对较为容易。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将手中的物体举起来,随后放开手,观察该物体的动向。如果是有风的天气,老师要让学生观察在室内扔下一张纸的运动轨迹和在室外扔下一张纸的运动轨迹,并让学生讨论其原因,之后由老师进行总结。这就是在教学中将力学理论结合生活进行讲解,在具体描述过程中多借助身边的工具,这样的教学才能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学习起来也才不会那么吃力。

四、多实践、多动手,提高教学效果

物理中涉及到大量的实践动手内容,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实践、多动手,老师也在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创造实践动手的机会。部分实验可以在学校物理实验室完成,但涉及到一些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的较为简单的实验,老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时间甚至回家之后完成。比如在讲惯性定律时,老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后实践作业,即在光滑的桌面上铺上A4纸,纸上放置一支笔或其他质量较轻的物体,随后迅速将纸抽离,察看纸上物体的位置。或者是由学生回家后询问家长为什么汽车在踩了刹车之后仍不能立即停止运动的原因。在经过这样的课后作业后,老师在课堂上讲惯性定律,学生也就能够很快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