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机械制造毕业论文

机械制造毕业论文

机械制造毕业论文

机械制造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机械工程;机械设计能力;培养模式;典型案例

机械制造业不仅是现代工业发展建设的发动机,更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中国制造2025”正推进制造业由传统制造向现代制造与智能制造进行转型与发展。“科技强国,人才兴国”,为适应产业的飞速发展与转型的需求,社会对具有较强机械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需求量增大。因此,在高校机械专业人才培养中,亟须强化工程实践能力与现代机械设计能力的培养[1]。为提高机械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各高校在人才培养体系、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有益探索[2-3]。但目前,相关教改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进与优化以及实践教学改革研究等方面[4],而对深度融合多课程、多环节的全过程专业能力培养的研究较少。为提高毕业生的现代机械设计能力,开展基于典型案例的多课程、多环节、深度融合的培养模式研究,符合机械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大潮流,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推广价值。

一、现状及问题

地方院校主要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承担着为行业技术进步培养卓越工程人才的责任。然而,一直以来部分地方院校沿袭高水平院校机械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未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修改导致所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错位,社会急需能胜任现代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的研发、设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此外,地方院校学科专业硬件建设的投入较小,先进仪器设备与实训平台的台套数少,实践教学环节较为薄弱。我国已广泛开展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基于工程认证以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学生毕业能力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而现代机械设计能力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毕业生的核心能力。由于机械设计类课程多、教学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深奥且比较枯燥,学生多有畏难、厌学情绪,教师授课比较困难,导致学生机械设计知识掌握不扎实、机械设计软件应用不熟练、机械创新设计与综合设计能力较弱等现象,学生的专业能力与机械工程实际需要存在一定的脱节,不能满足机械制造业发展的人才培养需求,人才培养效果还需继续改善。本文以哈尔滨商业大学的机械专业为例,该专业已开展工程教育认证工作,根据培养方案要求毕业生须具备包括机械产品设计能力、机械零件制造能力、机电系统控制能力、特色食品包装机械研发能力的机械工程综合应用能力,其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是机械产品设计能力,专业能力形成体系如图1所示。针对培养目标,培养方案中不仅设置了“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系统设计”等理论课程,也安排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专业综合课程设计、专业生产实习、CAD/CAE实训及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形成了比较完整、规范的现代机械设计能力培养体系(如图2所示)。通过这些教学环节的训练,机械专业的毕业生能比较熟练地掌握现代机械设计方法及手段。但是,由于各门课程、各个实践环节的缺乏交流协商机制,都按各自的思路与模式开展教学,没有形成一个统一、有机的全过程培养体系,导致出现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工程软件应用不熟练、机械创新设计与综合设计能力较弱等现象,毕业生的现代机械产品设计能力还有待提高。

二、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方案与措施

在工程教育背景下,哈尔滨商业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优化人才培养途径,研究建立了基于典型案例的深度融合的多课程、多环节的现代机械设计能力全过程人才培养模式。

(一)完善机械设计能力全过程培养体系

为实现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毕业生专业能力培养要求,机械专业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并整合、优化工程案例,通过齿轮传动及减速器设计的典型案例,将现代机械设计的能力培养贯穿课程教学、生产实习与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面夯实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提高毕业生的工程素养与工作适应性。基于学科认知规律,从机械专业的初步认识机械→简单机械产品设计→现代机械设计方法设计→机械产品综合设计→复杂机械产品设计→复杂产业机械设计及研发→实际工程应用的人才培养规律,综合分析机械专业的师资队伍、硬件条件以及历史传承,建立机械专业基于典型案例的现代机械设计能力全过程培养体系,如图3所示。

(二)充实机械设计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

以齿轮传动及减速器设计为案例,将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制工艺等核心课程与课程设计、实训、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深度融合,经过多轮从理论到实际、从实际到理论的循环培养过程,逐步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去分析、解决机械工程问题的能力。形成规范、完整的机械设计能力培养体系,解决了机械设计类课程追求理论体系完整、忽视工程实践的弊端。1.第三学期。“机械原理”课程教师可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汽车及变速箱动画,使他们了解汽车变速箱的工作原理及齿轮传动原理,增加其对传动机构有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着重讲解齿轮传动的工作原理及轮系设计,解决由于课程理论深奥且比较枯燥的难题。2.第四学期。首先,可通过“金工实习”让学生近距离观察CA6140车床主轴箱,使其对齿轮传动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其次,教师可通过“机械设计”课程教学,重点讲述齿轮传动设计、齿轮校核等内容。最后,通过齿轮减速器课程设计,让学生深入理解齿轮传动设计过程及设计要点,使他们初步了解机械产品设计的基本过程。3.第五学期。教师可通过“机械CAD/CAE/CAM技术”课程,让学生掌握三维设计软件Solidworks、二维平面设计软件AutoCAD的使用,建立轴、齿轮、箱体等典型零件的三维模型,了解ANSYS、COSMOS等先进机械设计软件的应用;通过机械CAD/CAE实训,建立圆柱齿轮减速器三维模型,完成齿轮减速器的装配图及典型零件图,使学生真正理解如何运用先进工具完成机械产品的设计。4.第六学期。可通过大型机械制造企业生产实习,让学生理解齿轮、齿轮轴等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通过“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重点理解齿轮加工工艺、设计计算以及尺寸链等内容;通过齿轮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使学生深入理解机械产品、机械零件的设计及加工,形成机械产品设计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机械零件加工的良好工程设计习惯。5.第七学期。通过“机械系统设计”课程教学,重点讲述有级变速传动的设计;通过车床主轴变速箱课程设计,让学生能进行复杂机械系统整体布局、传动系统设计、操纵机构设计等,形成复杂机械产品设计的初步能力。6.第八学期。通过毕业设计,让学生运用Solidworks等工程软件完成一个比较复杂的机械产品设计,形成复杂机械产品设计能力。通过6个学期全过程机械产品设计能力的培养,可使学生具备熟练运用机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能力,能够运用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去表述与分析复杂机械工程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完成比较复杂的机械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提升专业能力和工程素养。

(三)改革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为提升教学效果,教师要全过程贯彻案例式教学方法,并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及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的立体化教学思路。1.采用案例驱动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通过齿轮传动及减速器设计的典型案例,全过程贯彻齿轮传动及减速器的工作原理、设计理论及工程实践,逐步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去分析、解决机械工程问题的能力,夯实学生的现代机械设计能力,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工作适应性。2.采用系统论方法,完善机械设计能力培养体系与课程内容。采用系统论方法,将机械设计类各门课程、各个实践环节各自为政开展教学的现状,通过齿轮传动及减速器设计的案例教学,形成一个统一、有机的机械设计能力全过程培养体系,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工作适应性。3.采用重点论方法,提升学生对机械产品设计的理解。教师要全过程地重点讲解齿轮传动及减速器的设计、加工、材料选用、总体设计以及三维建模等,通过课堂讨论及习题课,让学生举一反三,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促进其对课程内容的消化和理解。4.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将教改、科研成果及学科前沿融入教学。教师可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将教改、科研成果、学科前沿和高新技术信息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不断补充、更新教学内容,深化学生对机械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锻炼其实际动手能力,并向其传授更多、更新、更先进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5.结合实践教学与课外科技活动方法,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可结合生产实习、课程设计与课外科技活动,通过现场实物教学法,提升学生对机械的感性认识,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

三、结论

本文在对机械制造业发展现状及需求的大量调研基础上,分析地方商科院校的现实困境及现状,并以哈尔滨商业大学机械专业为例,建立了基于典型案例的现代机械设计能力的全过程培养体系。通过齿轮传动及减速器设计的典型案例,将现代机械设计能力的培养贯穿课程教学、实践教学等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夯实机械专业毕业生的机械设计能力,提高毕业生的工程素养与工作适应性。通过对机械专业培养模式的改革,将会使培养出的机械专业人才更符合国家发展战略以及产业转型需要。通过该项目的研究,也可为其他地方院校在进行机械专业培养模式的教育改革与实践中提供有效的经验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唐庆菊,陈少云,于凤云.以工程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专业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改革[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

[2]彭翔,李吉泉,姜少飞,等.面向工程能力培养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机械设计,2018(S2).

[3]娄燕.专业认证驱动下的机械专业工程实践能力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21).

机械制造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改革;实践;思考

当前,社会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正在不断扩大,市场中有着极大的人才缺口,尤其是机械制造专业。机械制造专业是高职院校中的重点专业,主要研究机械制造理论、制造技术以及制造模式等,是直接为机械生产服务的学科。学生学习机械制造相关知识与技能,从而为毕业后从事机械制造相关岗位做好准备。目前,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专业正处在教学改革的关键时期,面对不断增长的市场中人才需求,培养具有高素质专业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是改革的目标所在。

一、高职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改革的意义分析

(一)有助于高职教育教学的发展。高职教育教学活动有着自身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要不断推进高职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改革,需要深入探索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突出技术能力强、动手能力强的办学理念,着力培养具有实践应用能力与创新力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这对于实现以人为本,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有着重要推动作用,也是促进高职教育体系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二)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单纯的学历已经呈现出了缺陷,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而高职院校中,开展专业教学改革,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能力培养,从而培育出具有高水平的实践应用能力的人才,这与当前市场中企业的人才需求是相匹配的。因此,高职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改革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三)有利于毕业生竞争力的增强。随着当前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势在必行,大型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正在不断转为信息技术密集型产业,因而人才需求也逐渐朝向具有高素质技术能力的人才方向,越来越强调毕业生的创新力与实践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缺乏创新力培养与实践能力培养,因而有着巨大的人才缺口,但仍有大量毕业生面临就业困难。因而高职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改革有利于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增强。

二、当前高职机械制造专业教学现状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目前,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专业教学中,还存在着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机械制造技术当前着重点在于机电集成一体化技术与自动化设计技术等,而当前的机械专业教学中,仍然有部分院校重视理论培养,秉承着理论指导实践的传统教育理念,对于当前自动化机械制造的一些内容,包括计算机辅助绘图、CAD以及CIMS等现代技术内容在教材中所占比例较少或者浅尝辄止,从而使得教学内容与现代市场需求实际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学生学到的知识具有明显的滞后性,从而导致学生就业存在困难。(二)教学模式存在不足。另外,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专业教学中,有些教师仍然沿袭传统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以理论讲述为主体,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的教学道具仍然是教学挂图以及模型,从而导致学生兴趣欠缺,主动性与积极性难以激发。而教学中缺乏必要的实践性环节,即使有一些实验,也都是验证性的实验,从而使得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较差,不符合当前市场需求中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

三、高职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改革新模式

经济的发展中,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求在不断提高,基于以上情况,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专业需要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提高人才质量,从而推动毕业生的就业,为机械制造行业提供更多优秀人才。(一)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专业中,开展教学改革,首先需要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这就需要高职院校深入探求市场中企业的人才需要,立足实际,以就业与能力培养为导向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对于偏重理论教学的课程进行适当的压缩,注重现代机械制造业中突出实践的课程,包括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工业设计等,突出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增加教材中计算机应用、CAD技术应用、数控加工等课程内容,迎合市场中人才需求。(二)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在高职机械制造专业中,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需要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而需要高职院校加大投入,建设一批诸如CAD设计中心、数控加工实习基地等现代化实训基地,同时还需要建设PLC控制、CAM技能培训基地等,从而为学生提供锻炼实际操作能力的场所。在金工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性环节中,尽可能的开发设计创新性课题,可以安排与当前机械制造技术相关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力,开拓其视野与思路,为毕业后工作提供足够的实践经验与基础。另外,还可以在课程间隙组织学生进行一线工程参观学习,从而让学生在工程现场掌握相关的机械制造流程与方法,增强实践性。还可以邀请具有丰富经验以及技术的专家或者工程师进入校园进行讲座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增强学生职业能力。(三)借助信息多媒体技术创新教学方式。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教学方式也有了相应的变化,因此在教学改革之中,需要加大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推广力度,充分利用网络技术、CAD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从而突出教学过程的可视化,提高学生的兴趣与主动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开展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改革,需要不断调整课程内容,契合时展的需求,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作者:王璇 单位:潍坊市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陈铭,张淑会.高职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改革新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3(08):105-106.

[2]屈波.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2(17):131-132.

机械制造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机械类;毕业设计;质量;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6-00216-02

高等教育工科机械类本科生毕业设计教学是实现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环节[1],是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为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适应教学、科研、生产的规范化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2]。然而,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许多高校在毕业设计工作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3-6]。如何有效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的质量,是高校专业教师亟需解决的课题[7,8]。作者根据实际工作的体会,结合本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就如何有效提高毕业设计质量进行了一些探讨。

一、机械类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毕业设计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影响了毕业设计质量,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选题缺少创新。部分毕业设计选题是重复过去的题目,或是稍微改动,或是总停留在传统的工艺等[9,10],缺乏创新性,不能与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相适应。

2.“一人一题”限制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协作精神。由于每个学生的选题都不相同,减少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和探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另外,“一人一题”的规定也很难让一个学生在短时间内做出高水平的毕业设计。[11,12]

3.学生选题普遍带有盲目性。多数学生选题带有盲目性,有些学生单凭兴趣进行选题,结果往往有不切实际的情况[13];有些学生缺乏对本专业较全面深刻的认识,如学机电专业方向的学生一味地追求做偏软件方面的课题;部分学生在毕业设计选题时,不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题目,而是选择自己认为要求不太严格的老师所出的题目,以求毕业设计顺利通过。

4.机械制图基础薄弱。毕业设计图纸质量一直是影响毕业设计总体质量的一个主要因素。[15,16]由于机械制图是在第一学年学的,等到做毕业设计时已经遗忘了很多,设计出来的工装或机构中的零件均存在视图表达不完整,尺寸标注不完整或不合理,公差、粗糙度取值不合理和结构工艺性较差,部件结构和连接方式不合理等问题,所画的图纸错误较多。[17,18]

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途径

为了提高机械类毕业设计质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脚踏实地的作风,使毕业设计教学更好地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19,20],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选题应有一定的创新。不论是科研课题、旧题新做、真题假做、借题发挥,还是用人单位提供的题目,都要体现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内容、新方案,才能使毕业设计环节充满活力和朝气,才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毕业设计内容应该从能促使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因此,教师在毕业设计命题时,可注重从启发的角度给出题目,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1]

2.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毕业设计选题阶段,应鼓励学生和相关课题的老师面对面交流,充分了解相关课题的意义、背景、内容和要求,学生在充分了解课题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兴趣、知识背景和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12]。同时,结合全国、全省的各类技能竞赛开展毕业设计,比如: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等等。将参加上述科技创新活动的参赛作品与毕业设计结合起来,有助于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有利于学生科技作品中申报国家专利等学生成果的产出。[22-25]

3.将毕业设计与教师科研真题相结合。由于教师的科研项目通常是比较前沿、工程实际急需解决的问题,又多属于理论联系实际、方案新或层次高及有实际应用前景的课题,因此,将毕业设计题目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26-28],指导教师可将科研项目中适合毕业设计的内容分离出来,让学生参与进来,教会他们如何进行科学研究,鼓励学生查阅资料,培养他们严谨求实的作风和创新能力。学生可以从教师身上学到更多的知识、科学的思维方法、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4.拓宽渠道,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在做毕业设计这一学期,很多学生已经签订了就业单位,对这类同学可以实行校企联合的指导方式,设计题目从用人单位的实际工作选择。[29,30]一方面,这可解决实习与做毕业设计的冲突问题;另一方面,题目与学生将来的工作实际相联系,有利于学生就业后尽早地进入工作角色。

5.严把图纸质量关。学生在做毕业设计绘制图纸时,指导教师要求学生补习和强化机械制图方面的知识。毕业设计过程中,要经常查阅学生的图纸,及时指出图纸中的错误,并让学生及时改正,同时,这样做不仅解决了学生交图时由于问题太多而要重做的问题,而且还有效地保证了毕业设计图纸的质量。

6.建立有效毕业设计中期检查制度。中期检查是对每位做毕业设计学生的一次摸底,做好这项工作对毕业设计的整个环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期检查内容包括指导教师和学生分别向学院汇报毕业设计的进度,汇报在指导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出指导性意见。对于不认真负责的指导教师予以批评,同时要增强指导教师的责任心。

机械类本科毕业设计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之一,也是学生开始从事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的初步尝试。严把毕业设计选题是做好毕业设计的前提。同时,指导教师应不断充实和丰富专业知识、专业基础课知识,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关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科研发展动态,以爱岗敬业的精神,认真、负责、耐心、热情的工作态度,做好毕业设计过程中的每个细节,努力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文斌,董长双,轧刚.机械工程类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探讨[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69-73.

[2]张济生,刘昌明,梁锡昌,李文贵,刘英.面向21世纪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01):14-16.

[3]欧阳华澍,沈云琴.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11,(15):197-204.

[4]张金钢.浅析影响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因素及对策[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09):26-27.

[5]陈明.高校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探讨[J].大众科技,2008,(12):186-188.

[6]廖志凌,邵学军,刘贤兴,张新华.高校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02):86-89.

[7]龙芋宏.关于提高机械类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0,(34):240.

[8]李斌斌,谢菲.关于如何有效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09,(10):201-202.

[9]刘天军.应用型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7,(04):71-74.

[10]周福君,贾富国,李紫辉,关正军.机械类本科生毕业设计选题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10-12.

[11]叶志军,徐爱江.论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质量的控制与管理[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8,(02):108-111.

[12]莫亚武,谢方平,陈文凯.从科学选题着手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J].湖南农机,2010,(07):162-163.

[13]李瑞俊.学生毕业论文选题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内蒙古大学,2012.

[14]刘夫云.提高机电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方法探讨[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2,(04):100-102.

[15]宫爱红,任柏林.工科院校毕业设计质量构成要素的分析[J].科技广场,2008,(02):158-160.

[16]陈丹华.工科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控制有效措施[J].中国科技信息,2005,(09):266-267.

[17]胡国玉,早热木,周建平.机械类本科毕业设计中的突出问题探讨与对策[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03).

[18]纪小刚.机械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3):59-61.

[19]郭登明,刘明尧,江山.提高机械类毕业设计质量的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04,(Z1):104-106.

[20]徐昌贵,朱慧,刘斌,王晶.提高机械类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5):51-53.

[21]干为民.本科机械类专业毕业设计指导的探索与实践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5,(05):72-75.

[22]韩建海,马伟,吴鑫,颉谭成.提高工科机械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11).

[23]李忠刚,孙江宏,左云波.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机械类大学生实践创新体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20):100-101.

[24]黄民,郝静如,杨庆东,张怀存.面向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机械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2012,(11):89-90.

[25]钟山.地方高校机械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C].地方高校机械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中国湖北武汉,2010.

[26]吴功德,王晓丽,郭瑞雪.本科毕业设计与科研项目相结合的探讨[J].价值工程,2012,(26):253-254.

[27]张超,赵德安.本科毕业设计与科研项目相结合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9,(12):130-131.

[28]吴盘龙,李星秀,薄煜明.毕业设计与科研项目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理工高教研究,2007,(05):104-105.

机械制造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专业特色;工程课题;改革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4-0062-02

毕业设计是在学生完成全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后所进行的一次综合训练,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一次完整的机械工程设计的训练。通过毕业设计的有效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勇于创新的精神,并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我校对机械设计本科专业培养目标要求,需要对毕业设计在选题方向、课题的内容以及实施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与实践。

一、常规毕业设计存在问题

传统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一是课题选择没有本专业特色,并且不符合专业培养需求,学生不感兴趣;二是设计内容不真实、内容单一,设计方法太片面,设计过程不完整,学生工程意识得不到培养,学生不能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导致学生全方位能力达不到训练目标;三是设计内容复杂程度及难度不能达到训练要求,学生的创造潜能力得不到充分的激发和体现,从而降低了毕业设计效果。

二、专业特色毕业设计特征及选题原则

所谓专业特色毕业设计是指课题方向及内容选择要具有本专业特色并且符合培养目标要求。其最显著特征是面向海洋工程行业的生产实际,提出典型行业加工技术及加工设备作为毕业设计课题进行训练。例如本专业设计类课题,在选题环节上遵循面向海洋工程行业突出专业特色原则,课题实施过程可以确保课题训练的系统性、真实性、设计方法及设计过程的完整性,使学生得到全方位能力的训练。另外,毕业设计采用工程实际课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工程问题的能力。这种模式的训练,为学生设置了一个现实的工程场景,让学生直面一些具体、活生生、错综复杂的工程问题,以工程师的身份分析、思考,从中学会分析和处理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总之,专业特色毕业设计课题应具有海洋行业特色、工程实际性、典型性、系统性等基本特征。

三、专业特色毕业设计的实施

1.专业特色毕业设计实施步骤。①毕业设计课题的选择及准备工作。毕业设计实训前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课题的选择。课题内容的选择对设计过程是否可行及设计成果的优劣在某种程度上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选题工作包括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教师的选题工作包括课题筛选和编写选题报告。教师根据本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学生本身知识的掌握和就业状况,面向海洋工程领域对具有专业特色生产行业进行调研、筛选。例如调查该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等作为选题依据,制定符合毕业设计要求和标准的工程课题供学生选择。比如可以选择水产加工行业、海洋渔业等行业,课题内容可以选择水产制品的加工设备、捕捞作业机械与设备、渔货物保鲜机械与设备等,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就业情况选择课题,做到一人一题。课题选定后,教师向学生布置设计任务,提出设计要求,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设计准备工作。学生的准备工作主要是设计前熟悉课题的设计任务、设计内容和设计要求,需要查阅与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并到生产企业实地调研,搞清课题的目的意义、课题的工程背景、功能原理以及设计思路和方法,为后续设计工作做好充分准备。②课题的实施过程。在选题及准备工作完成后,学生就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开展各阶段设计工作。设计实施阶段的过程一般为:开题方案设计设计计算装配草图设计绘制工作图编写设计说明书准备答辩。开题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对课题的理解和准备情况,论证课题是否可行。开题工作是按照课题类型分组进行,首先由学生介绍课题的目的意义、设计思路、设计方法及设计内容,然后老师提出问题由学生解答,最后小组评定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接下来是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方案设计分为机械原理方案和机械结构方案设计,这部分内容是设计的关键。方案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设计成果,因此,方案设计是在广泛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实现机械功能原理多种方案,然后进行方案论证,确定最佳原理方案和结构方案。方案设计确定以后,要进行必要的设计计算和装配草图的设计工作,装配草图设计过程是系统结构设计的重要阶段,系统中各个零部件结构型式、尺寸以及零部件之间装配和位置关系均在这一过程确定。随后进行机械总装配工作图、零件工作图的绘制,编制设计说明书,修改和完善毕业设计,做好答辩准备工作。

2.专业特色课题实施注意事项。①好课题是提高毕业设计效果的基础和前提。在选择课题时一定注意课题的内容最好是能使学生感兴趣的具有专业特色的工程实际课题,这样能激发学生设计的主动性。②课题设计内容及复杂程度要符合本专业培养计划和毕业设计要求和标准,这样能够充分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到达综合训练目标。③课题实施关键阶段的指导。由于初次进行机械系统的整机设计,学生选择课题后还不清楚设计思路及设计路线,为了各阶段的顺利进行,老师应给予及时和有效的专业指导,并且把控每个关键设计阶段的设计进度和设计结果,指出修改建议与意见,顺利高效完成设计任务。④要鼓励学生创新设计。机械的原理方案和结构方案设计阶段是实现创新设计的最佳时机,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多种途径解决问题,例如原理方案确定,只要论证充分、合理、有据、可行即可。采用多种途径设计,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这一点很重要,要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

培养具有海洋特色的专业技术人才,毕业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实训环节。多年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表明,突出海洋专业特色的毕业设计,其内容更具有工程实际性、真实性和针对性,学生对课题充满了兴趣,切实感到通过毕业设计可以学以致用。通过突出专业特色的毕业设计,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同时,又能造就一批未来具有海洋特色的专业技术人才。尤为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模式的毕业设计训练,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会有全方位提升。

参考文献:

[1]徐起贺,刘静香,程鹏飞.机械设计课程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李景阳,康玉辉.机械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问题和优化[J].科技信息,2013,(21):251.

机械制造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就业质量”一般概括为职业社会地位、工资水平、社会保障、发展空间等四大方面,具体体现在职业声望、职业期望满足程度、职业成就、职业锚、专业方向与职业的适应性、人职匹配诸方面。

机械专业是南通市通州区农业综合技术学校的重点专业,也是学校多年精心打造的精品专业。该专业自开办以来,为企事业单位输送了数以千计的一线技术工人。近几年来,随着“长三角”地区的社会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机械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遇到前所未有的难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学校机械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和影响因素分析,结合学校的实际做法,提出几点提升中职机械专业学生就业质量的建议。

1 中职机械专业学生就业质量现状调查

1.1 就业率高,就业质量低

中等职业教育从诞生之初,其主要社会功能就是培养服务于企业一线操作或管理工作岗位的中初级技能型职业人才,其就业最大的资本或优势就是具有一定的专业特长。通过对近几年机械专业的毕业生调查统计可知,学生在毕业前经过学校推荐和自主择业,毕业后的就业率达98%以上。但是,有70%的毕业生认为自己初次所从事的工作岗位与所学的专业不对口或根本不对口,只有30%的毕业生认为初次工作岗位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或基本对口。这说明虽然毕业生有着很高的就业率,但就业质量问题很突出,且会越来越明显地影响中等职业教育的社会选择。

1.2 社会需求量高,社会地位低

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处于待业或失业状态的毕业生几乎为零。极高的就业率说明社会对拥有一技之长的中职毕业生的需求量很高,尤其是在2008年“长三角”出现技工荒之后,更是表明我国在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型期间,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渴求。但是,由于机械类工种属于经验越多待遇越丰厚的传统行业,中职毕业生踏入岗位前没有工作经验,也没有很强的技术能力,自然不能取得丰厚的薪酬。更可惜的是,绝大部分毕业生在职业发展、业务研修、社会保障等方面都处于令人忧虑的地位,甚至部分企业至今未给他们交纳基本的保险。

1.3 就业期望值高,综合能力低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经过了两年的学校专业培训,取得了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想当然地认为将来会获得较好的工作待遇与工作环境,甚至一部分人认为自己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当他们踏入企业却发现,一切全不是想象的那样。企业只是把他们看作获取最大经济报酬的低廉劳动力,工资待遇、工作环境、工作强度、人际关系都令他们难以适应,许多人在工作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就换了工作岗位,能在同一岗位上坚持工作一年以上的不足25%。在对用人单位的调查中也普遍反映了上述问题,甚至部分单位明确表态将不再招用中职毕业的学生。

2 影响中职机械专业学生就业质量的因素

2.1 家庭或学生自身因素

目前,初中毕业生选择就读中等职业学校在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看来都是无奈之举,只要有可能、哪怕是一点儿希望,都会选择普通高中,自身看不起中等职业教育,不理解中等职业教育,或者把中等职业教育看作无可奈何的一个过渡期,没有清楚的目标态度。南通教育网上对就读职业学校学生的家长的问卷调查显示,只有2%的家长愿意孩子将来当一线工人。另外,加之现在的学生都是独身子女,家长不愿意孩子在外吃苦,特别是机械专业的学生,稍微工作苦点儿,工资待遇少点儿,人际关系紧张点儿、工作环境差点儿,都会马上通知家长,甚至立刻辞职。

2.2 社会环境和政策措施因素

当前社会上重学历重文凭轻技术现象仍然比较严重,不但家长如此,企业也如此。就读职业学校的学生主要是中考的落榜生,还要经过五年制高职、艺术类学校的筛选才不得已读中职,其入学的成绩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少则差100多分,多则达300分,直接影响了中职毕业生的质量。一部分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都参加了对口高考升入高一级院校了,无形中也降低了就业学生的总体质量。企业当中,技能型人才无论在薪酬还是职称晋升通道上都没有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和保障。许多毕业生在企业工作几年连工资都没加过,这也是毕业生最终选择离开的一个重要原因。

2.3 学校培养因素

当前,许多职业学校对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上与用人单位存在较大的差距。学校根据现有的师资力量和设备条件开设专业课程,从而忽视了课程知识与企业实际工作要求的联系程度;“重理论、轻技能”的现象还根深蒂固,“理实一体化”还只是停留在一些“表演课”和“示范课”上,没有广泛开展起来;“双师型”教师队伍还比较欠缺,教师下企业参与生产实践的还很少,理论不能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仅停留在几堂讲座和书本上,没有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

3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学生就业质量的途径

3.1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职业观教育与就业指导

中等职业教育要使自己培养的机械类学生能够满足企业的要求,必须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主动适应市场变化,而且专业建设应该与地域经济发展同步,要根据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例如,在2006—2007年间,南通沿江船舶工业规模迅猛发展,一大批高科技、高附加值、代表世界造船先进水平的大型油轮、集装箱船舶、海洋工程平台订单等涌向南通造船厂。学校及时调整专业,开设“船舶制造与修理专业”,当年招生就达到300多人。

此外,还要加强对机械专业学生职业观与就业观的指导,要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清晰的规划,让学生懂得“先就业、再择业、最后创业”的道理,更要让学生学习许振超、徐虎等杰出工人的事迹,让学生知道,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3.2 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职业技能知识是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技术知识,也是从事专业工作必须要掌握的技能,无论是机械加工制造专业、船舶制造与修理专业,还是数控技术应用等,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术,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才能更好地工作。中职校的学生在学历文凭、专业理论知识上不如大学生,但如果在实际动手能力上能胜过他们,也是一样能立足岗位,取得较好报酬的。例如,学校专门为机械类学生配备了专职的车工实训指导教师,所有的机械类班级学生轮流到车间实习,一次集训就是半个月,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操作的要领。另外,还组建了汽修、数控、焊接等课外兴趣小组,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当然,在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时,还需要让学生懂得与人合作、与人相处,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自我学习、自我提高,通过学习与思考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3.3 加大硬件设施投入,提升教学实训整体实力

机械类专业的硬件设施投入费用很大,高端的设备更新也很快,所以不太可能得到及时更新。为了能让学生的实训跟上企业的实际。一方面,学校积极向教育主管部门和行政部门争取经费,添置新设备;另一方面,将企业的设备引入学校来。例如,2008年,学校新开设汽车驾驶与维修专业,通过争取,不但配置了20万元的实训车间,有关部门还将即将报废的4辆汽车无偿赠送给学校供学生实习。此外,学校与南通明德船舶重工进行校企合作,企业将焊接机、切割机等设备武装到学校实习工厂。这些硬件设施的投入,解决了学生的实训设备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

3.4 密切校企合作办学,适应行业企业人才需求

机械专业的学生校外实习一直是学校的难题。因为学生的实习会打乱企业的生产,还会损耗企业的材料和设备,所以很多企业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或者不会派老师傅指导学生生产实践。为此,学校采取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的方式为企业“订单培养”学生,凡是本专业的毕业生优先提供该企业选择,为企业服务。学校先后与南通明德船舶重工、南通熔盛船舶重工、南通一品机械、南通红星机械等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学生到二年级时,轮流分批到企业进行生产实习,企业派老师傅指导,加强实践操作,两三个月后再回到学校学习,工学交替。毕业后,学生几乎不要过渡期,就能非常快地适应企业的生产了。

3.5 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提升职教师资质量

学生之所以毕业后无法适应企业的要求,一方面是学生转换角色需要一个过程,另一方面是学校的课程开设与企业的生产有着较大的差距。所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非常迫切。学校主要采取“内培与外引”的方式:内培主要是安排学校的机械专业课教师利用假期参加企业的生产实习与技术创新,参加国家、省、市的三级培训,甚至到国外考察学习;外引主要是引进本行业专家和技术骨干参与学校的课程改革或担任专业课的兼职教师,让他们把生产一线最先进的设备和操作技术传授给学生,开拓学生的视野。近几年,学校先后聘用汽修专业的吴卫国副教授、数控专业的管永铭厂长、机械专业车床加工骨干吴建华师傅等多位技术能手担任学校专业课教师,促进了学校理论教学与企业生产一线的“无缝”对接。

以上几点仅仅是南通市通州区农业综合技术学校在提高机械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方面的一些做法,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总之,只要职教工作者从“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明天”的思想出发,想方设法,多方面开拓渠道,相信机械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前景一定会更加的美好。

参考文献

[1]王宇波.中职教育就业问题的归因分析与对策思考[J].职教论坛,2012(36):29-34.

[2]汪小义.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1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