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前教育就业前景

学前教育就业前景

学前教育就业前景

学前教育就业前景范文第1篇

科学教育专业就业前景如下:

科学教育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教育学类中的教育学类,其就业前景广阔,其中教育学类共10个专业,科学教育专业在教育学类专业中排名第4,在整个教育学大类中排名第5位;科学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可能够担当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中的科技教师;高中技术课程师资;从事科协、科技教育场、馆、所、科技教育基地、社区科普站、新闻媒体等的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等工作;科学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教育咨询师、酒店店经理、初中科学教师、课程顾问、销售经理、英语教师、初中英语教师、财务总监、初中数学教师、少儿英语教师、初中科学老师、小学科学教师等。

(来源:文章屋网 )

学前教育就业前景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校长;职业背景;美国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9-0053-03

中美两国的中小学教师主要靠师范大学进行培养,因此师范大学的办学质量从近期看影响着国家下一代人的素质,从长远角度来讲会影响一个国家、甚至一个民族的兴衰。“大学校长是一个大学的灵魂”,卓越的大学校长成就一流大学,对大学校长职业背景研究能够使我们了解到具有什么样教育背景和学术背景的人能在大学里担任领导者角色。科恩和马奇在《大学校长及其领导艺术》一书中谈道:“大学校长在就任校长职务之前的经历,必须证明他们的行为可以做大学领导。”[1]因此选择有什么样背景的人担任师范大学的校长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经过大量文献查阅发现,有关师范大学校长职业背景的研究非常之少,究其原因,本文推测,一方面我国学者对大学校长进行分类研究的甚少;第二,师范大学在我国高校中的地位较低,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第三,师范大学校长的职业背景多以理工科为主,对教育理念理解得不够深入,很难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从而为研究师范大学校长的职业发展设置了无形的障碍。对此,本文以中国30所师范大学①校长和美国30所师范类大学②校长为研究样本,通过数据分析,考察两国大学校长职业背景特征,从而为我国师范大学校长的遴选标准提供借鉴。

一、中美大学校长职前教育背景对比分析

教育背景是指大学校长所受教育的基本情况,涉及学科背景、学位层次、毕业学校等问题。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是:单一学科背景还是交叉学科背景更有利于成为师范大学的领导者?学历层次高有助于成为大学校长吗?什么样的学科背景对大学校长发挥领导才能更为有益?通过对中美两国师范类大学校长受教育背景的考察,本文得出以下结论(见表1)。

表1 中美两国各30所大学校长受教育背景比较

(一)学科背景多样性

美国师范类大学校长的学科背景呈多元化趋势,主要以社会学科和专业学科背景为主,分别为9位(40%)和12位(30%),而具有教育学背景的校长也占有相当的比例,约为27%。与之相反,我国师范大学校长的学科背景主要集中在自然学科,有23人(77%);人文和社会学科则占很少比例,教育学科的校长也寥寥无几。一般来讲,具有自然学科背景校长的科学理性思维会影响到他们对高等教育管理的认识,并且使他们在领导大学的过程中呈现出“科学”样式。杜维明教授认为大学校长的学术背景有可能影响到大学社会批判功能的强弱,因为人文学的精髓之一就在于其“独具的批判精神”[2]。当然本文也并非认为师范大学的校长就一定是教育家,因为我国高等教育起步较晚,发展也不如理工科专业那般迅猛。正如丁学良先生所说,“……不一定是教育学毕业的,但他必须在高教领域有相当的从业或管理经验、对教育事业真的很敬业”[3]。我国大学校长的遴选范围非常有限,如果能把优秀的具有教育学和人文社会学科背景的群体纳入到大学校长的遴选范围之内,就可以使更多优秀人才有机会成为大学的领导者。

(二)受教育各阶段的学科多样性

美国师范类大学校长在本科、硕士、博士各阶段所学的专业更具多样化,本文30位美国大学校长中,本、硕、博所学学科完全不同的校长有6位(20%),其中两个学习阶段所学学科不同的校长有12位(60%),本、硕、博所学学科基本一致的校长有12位(40%)。对我国校长受教育各阶段所学专业的分析发现,30位校长中,受教育各阶段所学学科专业不同的仅有2位(7%),而学科专业相同的校长共计28位(93%)。这一比例凸显出我国师范大学校长不仅整体学科背景集中,而且校长的专业背景单一化。我们无法否认有这样一些校长,虽然只有一个学科专业的学位但知识面非常宽广。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如果将大学校长作为一个群体来看,学科背景多元化程度总是与开明程度呈正相关,有利于校长本人开阔眼界、开明思想,使其具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三)就读大学与任职大学之间的“亲缘关系”

在我国,研究结果表明14位(47%)校长曾毕业于所任职的大学,将近一半校长与曾接受教育的大学有着较为密切的“亲缘关系”。而30所美国大学校长中仅有一位校长毕业于自己所任职的大学(陶森大学的Maravene S. Loeschke校长),其余29位校长的任职大学与所接受教育的大学没有任何关联性。很多学者认为,工作和求学都在同一个大学圈子,视野会变得狭隘,思维趋于定式,因此,在引领大学发展的过程中难以超越本校的历史传统,无法制定出适合大学发展的蓝图,从而阻碍大学的长远发展。

当然,并非中美师范类大学校长的教育背景全然不同,通过数据对比发现,两国校长的相似之处表现在所获最后学历层次都很高,美国30位校长士校长有29位,比例高达96.7%,中国博士校长也有26位,占86.7%。中美两国博士大学校长的高比例并非巧合,这说明博士学历是成为大学校长的基本标准。

二、中美大学校长职前工作背景对比分析

工作背景是指在担任校长职务之前从事工作的情况。主要涉及担任校长之前从事什么样类型的工作?校长职前就职地是单一还是多样化更有利于校长对大学的领导?高校中的职业经历还是教育系统以外的职业经历更容易获得校长一职?本文通过对中美师范大学校长的职前工作背景分析发现,两国既存在共性,又有所不同。

(一)职前就职岗位

中美大学校长的前一个就职岗位存在共性之处,美国30位校长中,职前担任大学副校长或教务长的有15位(50%),其次是校长或首席执行官,有11位(37%)。我国30位校长中,职前工作岗位为大学副校长(副书记)的比例也最大,有21位(70%),略高于美国。这一共性特点有力地说明,在高等教育系统,通向大学校长的职业路径基本为平稳的向上纵向,需要逐级向上晋升,而跳跃型的职业路径极为少见。

(二)职业流动性

对中美大学校长任职大学与职前工作单位的关联性研究表明,美国大学校长的职业流动非常频繁,30位校长中有23位校长(77%)的前一个就职单位并不是目前所任职的大学,这充分表明美国大学校长来源的多样性,“近亲繁殖”现象不严重。相比较而言,我国师范大学校长来自于本学校内部的比例很高,有20位(66.7%)。这一现象不得不使我们警惕,一个大学校长总是固守于一个地方,维护着这个大学的传统,我们很难想象他会提出具有改革精神的治校理念和办学思想。蔡元培先生早就说过“囊括大典、网罗众家”,这样才无愧于大学的称号。

(三)校长来源

本文对大学校长来源方面的考察发现,两国大学校长的来源都较为单一,均来自高等教育系统,美国这一比例高达100%,我国师范大学校长的来源也呈现出单一化趋势。这一现象反映出了大学是一个特殊的组织,要想融入这个组织并成为领导者,就必须有相关的经历和背景。

表2 中美各30所师范类大学校长职前工作背景比较

三、美国大学校长职前背景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是高等教育强国,拥有世界上近1/3的大学。在大学校长遴选标准方面的经验值得我国合理借鉴。在对中美大学校长职前背景对比分析时发现,我国校长的职业背景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本文对我国大学校长遴选标准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一)增加社会学科、人文学科背景校长的比例

我国现任师范大学校长的学科背景十分单一,具有自然科学背景的校长占77%,而具有人文和社会学科背景的校长仅有两位。美国大学校长的职业背景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具有社会学科和人文学科背景的校长能够为大学注入新的教育思想和多样化的治校理念。具有教育学科背景的校长能够深刻理解大学的办学规律,从而能够引导大学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因此本文建议,在遴选大学校长时,重视校长候选人的学科背景,给予具有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教育背景校长候选人同等的机会,使他们在校长这一职业生涯中崭露头角,使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在领导大学的过程中得以实现。

(二)提高大学校长受教育的层次水平

本文搜集的30所中国师范大学校长的样本显示,大学校长受教育水平较高,获得博士学位的校长比例高达87%,但与美国大学校长所受教育背景相比较,我国师范大学校长第一学历有待提升。本研究建议在选拔校长时,将更多受教育水平高、具有国外受教育经历的人选列入校长候选人,缩小我国师范大学校长与其他重点大学校长之间的差距。

(三)增加校长在不同类型大学之间的流动性

本文考察的30所中国师范大学校长中有20位来自于本学校内部,这足以表明我国大学校长“近亲繁殖”现象严重。目前,我国师范大学正在向以培养教师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发展,增加校长的职业流动性,能够促进各类型大学之间的互动与学习。因此,相关管理部门应从类型层次较高的重点大学甄选师范大学校长,为我国师范大学注入新鲜血液。

(四)将具有丰富管理经验、懂得高等教育规律等能力纳入选拔校长的考察因素

领导能力、管理经验、能够深刻理解教育规律等能力是一个人的“软实力”,这种“软实力”很难衡量,但可以在以往的工作经历中得以体现。因此,上级主管部门可以通过候选人的长期教学经历、行政管理经历及其他教育机构行政官员经历等因素甄选出具有领导能力和管理经验的大学校长。

注释:

①本文将截至2012年3月份正在任职的60位大学校长作为研究对象。30所中国师范大学有: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

②美国师范类大学是指其前身为师范学院,目前仍以培养中小学教师为主的综合性大学。30所美国师范类大学有:Alabama Agricultural and Mechanical University,Bridgewater State University,East Tennessee tateUniversity,Eastern Illinois University,Eastern Michigan University,Emporia State University,Framingham State University,Indiana State Unive-rsity,Lewis-Clark State College,Longwood Univer-sity,Minnesota State University,Montclair State University,Northeastern Illinois University,Nor-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Northwestern State Un-iversity,Radford University,Rowan University,SanDiego State University,Illinois State University,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Slippery Rock Univers-ity,The University of Memphis,Towson University,

Truman State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University of Northern Iowa,Western IllinoisUniversity,Western Michigan University,CentralWashington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

参考文献:

[1][美]迈克尔・D.科恩,[美]詹姆・G.马奇;郝瑜主译.大学校长及其领导艺术:美国大学校长研究[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7.

学前教育就业前景范文第3篇

学前教育是儿童教育的开始,合理的学前教育可以让儿童未来的发展有一个良好的开始。职高学学前教育专业很适合女生,学前教育既是对新生一代的教育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具有社会公益事业的性质,是父母安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去,促进社会和谐。就业前景:主要到托幼机构从事保教和研究工作的教师、学前教育行政人员以及其他有关机构的教学、研究的工作。

2、临床医学专业

临床医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专业。它致力于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所以临床医学是适合女生最有前途职高专业之一。

就业前景:随着高等医学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医学院校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数量和质量大大提高,所以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相当不错了。

3、设计类专业

这个专业学起来可不容易,要求学生要有发散的思维和源源不断的灵感,而女生通常细心慎密,在创作上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再加上学校对思维方面的培养,女孩子是很适合设计类专业的。

学前教育就业前景范文第4篇

摘 要: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阶段向“大众化教育”阶段的转变,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在逐年地增长,给就业市场带来巨

>>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研究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 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探讨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高等教育大众化视野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观研究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心理探析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浅谈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观的误区及引导 高等教育大众化视野下的高校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探讨 议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 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与路径支撑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模式初探 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下女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论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精英教育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择业观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4]陆士桢,孟登迎.人文精神与意义探寻[M].中国科学出版社,2005.8.

[5]毕景艳,应三潮.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新途径――自我效能培养,中国人才,2007.11.

[6]蒋洁.青年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与思考,中国青年研究,2007.7.

学前教育就业前景范文第5篇

关键词:景颇族载瓦支;营盘小学;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7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5-0247-03

一、营盘小学概况

景颇族是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是一个跨境而居的民族。载瓦是景颇族的一个支系,人口约占景颇族总人口的55%,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营盘村是景颇族载瓦支比较集中的村寨,位于云南省德宏州潞西市遮放坝西南部的西山乡,全村人口共有2973人,其中景颇族载瓦支占95%以上,村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载瓦语,村寨中仍然保持着浓厚的载瓦传统文化。

全村设有一所完小――营盘小学,地处半山半坝区,距交通主干道约1.5公里,由于山路狭窄崎岖,路面多为土路,晴通雨堵,交通较为不便,上山只能通过步行或小型的车辆通过。从1956年建校到现在,学校教育教学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建校初期,由于交通极为不便,环境闭塞,在当年校长―赵发昌的带领下,于1966年搬迁至坝子(半山半坝区)――现在的校址,在政府部门的帮助下,先后建盖了土木结构、瓦顶的两幢教学楼。“”期间由于取消了当地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倾斜政策,学生低学业成就现象严重。直到1978年,民族政策得到恢复落实,学校经重新的整顿,虽然师资得到增强,教学质量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基于载瓦学校教育起步晚、基础薄弱,再加上“”的影响,教育水平与当时经济发展对教育要求拉开了很大的距离,入学率低、巩固率低、合格率低、升学率低等四低现象严重。

二、制约景颇族载瓦支基础教育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自然地理环境闭塞

营盘村地处半山区,地理位置闭塞,境内群众居住村落分散,路面多为土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多为摩托车,遇到雨天,路面泥泞难行。现在由于集中办学而撤并校点,离家远的学生(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学生)只能选择寄宿,而学校寄宿的条件并不完备,学生生活没有保障。封闭落后的自然环境一方面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累及教育;另一方面,封闭环境下遗留的一些落后的思想观念和生产方式仍然影响着当地的发展。诸如积累意识的淡漠,“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严重阻碍了当地教育的发展。

(二)地方财政对教育投入严重不足,且家庭贫困

地方教育的经费投入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当地教育经费的90%来自县、乡。据笔者访谈了解到,西山乡全乡财政总收入大部分都用于支付本乡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本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微乎其微。此外,由于直过区在发展进程中的特殊历史被后来的人们所忽视使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受到影响,与外面的世界距离越拉越大。②

通过调查还发现,与大部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学校相似,营盘小学的基础设施基本完备,但诸如电脑、投影仪等先进的教学辅助仪器以及乐器、球类等教学用具仍然缺乏,条件远远不能满足当地教学的要求。

此外,营盘村载瓦农户家庭经济贫困,营盘村属少数民族“直过区”,③家庭仍是最基本的生产单位,农业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低,产业结构单一,绝大部分以传统农业为主的群众生活仍是“靠山吃山”。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出行难、用电难、喝水难、看电视难仍然是村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学校每年都会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因家庭贫困而无法支付学校的费用而辍学。在访谈中,校长石勒干告诉笔者,他本人也资助了四名学生继续读书,同时他也积极的寻求政府的帮扶,希望能给当地贫困失学的孩子带来希望,保证他们能够顺利的小学毕业。因此可见,西山乡财政拮据,教育经费短缺,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政府和家庭都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权利,人才培养渠道资源有限,导致当地基础教育发展滞后。

(三)语言障碍,双语教学名存实亡

通过笔者的调查和访谈,山区景颇族载瓦支学生入学前基本不通汉语,笔者认为语言障碍是导致学生成绩不佳的首要因素。目前,景颇族载瓦支聚居地区学校双语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认识欠统一。目前,景颇族载瓦支的干部、群众对载汉双语教学实施的必要性的认识欠统一,导致双语教学在实施中的盲目性和无序性。(2)管理不完善。目前,德宏州教育部门对载汉双语教学缺乏一套科学的课程管理机制,载汉双语教学模式和管理呈现无序状态,教学质量难以保证。(3)教材不适用。载瓦文教材中很多内容都与现实脱节且普遍性不高,与新课改教材的差距更大,缺乏相应的课外辅助读物。(4)经费无保障。近几年来,载汉双语教学的推广使用经费随着有关部门对民族语文工作支持力度的变化,经费来源不稳定。(5)师资不合格。目前载汉双语师资培训薄弱,双语教师待遇较低、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上述语言障碍问题及目前载汉双语教育的落后成为影响载瓦支学生学业成就提高的首要因素。

(四)基层地方政府的关注不足,扶持政策一波三折

基层地方政府对山区少数民族学校的关注,是抑制当地学校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载汉双语教学的扶持政策经历了一波三折的过程。首先,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繁荣发展期,当时在云南省语委、德宏州教育局、潞西市教育局等各级领导的带领下进行的载汉双语试验,不仅在资金投入、教师配置等方面取得优势,而且还得到了学生评价政策的支持,比如《开设民族语文课的小学毕业生升学考加试民族语文,并以30%计入总分》和《对当地少数民族学生在本州招生、招干考试中加试民族语文》,因此载汉双语教学取得突破性进展,学生的成绩普遍提高,基础教育成效可喜;以该校为例,在未实行双语文教学的1987年,毕业考的成绩(平均分)语文是6.9分,数学是11分,实行载汉双语教学的1992年,语文是70.4分,数学是71分,合格率100%,升学率达95.2%,名列全县前茅。④其次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到二十一世纪初的衰落期。载瓦支学校教育逐年滑坡。比如:2005年,从西山乡整体状况来看,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不理想,语文平均分不高于51分,及格率低于42%,数学的平均分都不高于40分,及格率20%以下。营盘小学当年春季学期期末毕业班考试成绩(平均分)语文是41.19分,数学是31.3分,⑤由此统计可见,当地基础教育的成效已经严重滞后于普通城市的教育发展水平。再次,2006年后到现在的复兴期。2006下半年,德宏州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少数民族聚居区小学“双语双文”教学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了加强“双语双文”教学工作的具体措施,明确指出:一是按照新课改标准编译出版“双语双文”教材,少数民族聚居区小学从2006年9月起推行使用新课改“双语双文”教材;二是研究并建立与新课改相适应的“双语双文”教学课程体系;三是加强“双语双文”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培训力度,将“双语双文”作为德宏师专师范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对经考核合格的学生,由州政府给予一次性1000元的奖金奖励,对长期从事“双语双文”教学并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各地也应给予一定的奖励或津贴补助;四是研究制定“双语双文”教学新的评价体系,“双语双文”教学纳入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和学校对教师的考核内容;五是加强对“双语双文”教学工作的领导,在师资安排、经费投入等方面给予特殊照顾和支持。之后,州教科所于2010年11月1―4日,在营盘小学举行了2010年全州载汉双语教学“好课”评选活动。并从2012年开始组织开展州双语教师培训会,全州各语种(傣语、景颇语、载瓦语)教师共计290余人参加培训。由此开始,载汉双语教学进入复兴期。

总之,目前,由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领导对实施载汉双语教学的认识不能统一,政策执行力度不够,导致双语教学在实施中的盲目性和无序性,给载瓦支学基础教育的发展带来阻碍。

(五)部分传统文化对载瓦学校教育的影响

部分传统文化对载瓦学校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景颇族有史以来就具有饮酒的传统,酒文化已经渗透到景颇族生活的各个领域,嚼烟草也是景颇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习惯,随着境外的文化渗透,传统文化在社会变迁中“变异”。目前,在营盘村时常可以看到男人精神上颓废,嗜酒成性,吸毒问题严重,社区中蔓延着不思进取、整体无所事事的风气,在村中无论有文化的人还是没文化的人,都可能沾染上,这些不良的社会风气严重影响了家长和学生求学意志,导致低学业成就。(2)载瓦村寨有早婚的传统,早婚的直接后果就是早育,载瓦青年在该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阶段过早的承担起了成人的责任,不仅不能给下一代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早育易造成人口身体素质低下和智力障碍,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就。

(六)教学科研机构不健全,管理不完善

教学研究机构是教学活动能够适应学生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有力保证。目前,在德宏州有教育科学研究所民族教育研究室和潞西市教育科研中心虽从2006年下半年设专人负责研究景颇族载瓦支学校教育的发展问题,但人数有限,据调查仅为1人,机构人力资源的缺乏严重限制了载瓦支学校教研活动的开展。

(七)师资不足

景颇族载瓦支聚居地区学校师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师资力量薄弱。目前,学校中教师“多面手”现象普遍,教学水平低导致当地多年无人考上师范学校,教师来源的形势严峻。(2)师资素质差距巨大。目前“骨干”教师都被抽调在乡中心校任教或者借调到州里参与调研,留下的一线教师教学经验普遍偏低,且此现象长期存在。(3)教师缺乏培训。由于载瓦支学校教育教学研究机构人员设置长期不足,导致教师培训难以开展。师资不足且总体水平偏低是导致载瓦支学生低学业成就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方面,省教育厅从2003年开始组织双语教师进行培训,一般一个地区(一般以县为单位)一个语种只选派2-3名教师到省里进行培训,数量有限,收效甚微;另一方面,课改以来,德宏州本地区开展的双语教师培训从2012年9月才开始举办,起步较晚。

(八)市场发育不足,就业困难

目前载瓦传统社区仍然存在一些落后的传统思想,缺乏商业观念,家庭仍是最基本的生产单位,产业结构单一,没有现代化工业和服务业,私家商业也非常少,就业市场发育不足。由于教育质量低下,学校培养的学生大部分不但不能满足外界工业社会的需要,而在社区内部,就业渠道狭窄,造成载瓦学生的就业困难,使学生和家长产生了“学习无用论”的想法,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导致了低学业成就。

三、结语

笔者认为营盘村还是一个典型的载瓦支传统社区,仍然带有浓厚景颇族传统文化色彩的社区文化生态,具有景颇族载瓦支聚居地区的共性。面对目前的现状,我们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做到在保留和传递主流文化的同时发扬本民族文化,不仅要使景颇族载瓦支学生达到现代工业化社会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回报和社会地位,而且要使景颇族载瓦支学生能够满足变迁中的传统社区对发展该社区不断提出的新要求。

笔者认为一方面要开展载汉双语教学,为减少载瓦学生在入学前的语言障碍问题;另一方面要加强教材本土化知识的建设,要有适合于社区文化发展的教育内容,为解决载瓦支群众的生计及发展当地的社区经济服务;此外,还要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使课程的设置兼具现代科学特色和地方文化特色,促使景颇族载瓦支学生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的同时增强对地方知识、民族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爱乡情,从而为地方的发展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注 释:

①本文所指的载汉双语教学是特指以景颇族载瓦支语言文字为主要互通手段的教学方式,即“载汉双语文”教学。

②尹鸿伟.云南边疆“直接过渡区”调查[J].新西部,2006(5):33.

③德宏州民族“直过区”是指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对德宏边疆还处在原始社会末期或已经进入阶级社会,但阶级分化不明显、土地占有不集中、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以景颇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山区、对属于半部落、半封建社会的景颇、傈僳、德昂等族和部分阿昌、傣、汉等族居住的约12万人,采取特殊的“直接过渡”方式,既不进行,以“团结、生产、进步”为长期的工作方针,使其直接的但却是逐步的过渡到社会主义,实现历史性跨越。

④云南省德宏州民族语文指导工作委员会.德宏州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文件资料选编―1.内部资料.75.

⑤何璇.景颇族新创载瓦文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状况及存在问题调查研究报告[R].北京: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研究中心,2007.

参考文献:

〔1〕云南省德宏州民族语文指导工作委员会.德宏州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文件资料选编―1.内部资料.75.

〔2〕尹鸿伟.云南边疆“直接过渡区”调查[J].新西部,2006(5):33.

〔3〕滕星.西方少数民族学生学业成就归因理论综述[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4,22(2):58~63.

〔4〕滕星,杨红.西方低学业成就归因理论的本土化阐释――山区拉祜族教育人类学田野工作[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4,26(3):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