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堂主体教学

课堂主体教学

课堂主体教学

课堂主体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主体性”教学;教学创新;原因;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4-0120-02

主体性是人类作为社会活动主体的本质属性,它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基本本质特征。作一个教师,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改革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是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

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如果仅仅对学生进行单一、死板的课堂教学,“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难免会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束缚。教师应摒弃“填鸭”式单向的信息传递,创造“主体性”课堂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在实践中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1.创新课堂教学势在必行

1.1 “主体性”的课堂教学手段是时展的必然要求。“主体性”的课堂教学手段是在有限的课堂中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从而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总书记曾指出:“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当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创新教育已为人们所认同。这也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无法回避的严峻课题。

1.2 学生是学习的内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内因,教师工作的效果主要通过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来反映的,如果教师教了,而学生不学,我想再好的教师,再好的教学条件,都只是学习方面的“摆设”。因此,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教师有效进行教学的一个主要因素。

1.3 “我说你听”的传统传统教学效果不佳。在当前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数学课教学面临严峻的挑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赏常听到有的数学教师发出这样的感叹:“这个问题,我讲了几遍,几十遍,甚大至几百遍了,学生还是理解不透。”究其原因,这与教师的“讲”大有关系。尽管新课程改革已进行了多年,但据我了解还是有许多农村及乡村结合部的数学教师,还是在用传统的讲叙法上课。一堂课里,基本上都是老师边写边讲解,必要时插入一两个例子加以解释,学生能做的事也就是听,考起试来成绩遭透了,学生只会死背公式定理,理解、判断、推理能力极差,根本不会灵活运用,甚至连一些基础的知识,换一种说法就答不上来。可见如此的教学方式既达不到应试教育的目的,更达不到素质教育的目标。

怎样让“枯燥”的数学课“鲜活”起来?怎样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怎样激发学生好学、勤学、巧学的积极心态?这就必须突破原有的“我说你听”的教学观念,尽快创造“主体性”课堂教学。

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旧观念,解放思想,把课堂主体的位子还给学生,这才符合时展的要求,才能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2.当好导演,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

2.1 “情境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体现了他们需要多方面的滋润,他们要动、要唱、要跳。遗憾的是,当前他们所处的学习、生活环境与成才特点产生了十分突出的矛盾。升学率的攀比、分数的重压,终日把他们紧紧束缚在课桌上;单一、陈旧的教学方法又常使他们感到学习如同嚼蜡。而“情境游戏”开展却可以使枯燥、呆板的教学内容从纸面上站起来,给学生以亲切感和新鲜感,使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而由教师的单纯讲授变成师生双方的配合表演,则又能增加教学的主动性和直观性。

如我在讲《概率》一章内容时就特别设置这么一个情节:由一个学生扮演成街边的小青年,摆着一个抽奖小摊。当中有各种有奖或没奖的小球都放在一个纸箱中。当这个学生刚进教室时,全班同学都哄了起来,就连平时一上数学课打瞌睡的学生也兴奋起来。开始我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算中奖的概率,与商家给出的中奖情况比较是否一致,得出结论后,让大家判断商家在此过程中是否有欺诈行为。尽管这只是一节课当中的一个小插曲,但经历过这个小游戏以后一整堂课大家都保持了极高的热情和求知欲望。这也是我们数学教师想要的东西。

2.2 实话实说。数学的特点就是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特别是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学生们尤为感兴趣。如果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仅讲一些陈旧的、不在我们身边的事例,肯定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因而要不断选用一些新素材补充进教学内容。

如我在讲《二元一次方程》一章中“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实际应用”时就举了这么个实际例子:正在进行的CBA总决赛中广东宏远队在本赛季(2011~~2012)常规赛中进行了32场比赛,其中每胜一场2分,负一场1分,赛完32场比赛他们一共得了59分,问他们胜了多少场,负多少场?当问题一呈现给大家,全班同学兴趣来了,特别是一些爱运动的同学,马上七嘴八舌讨论起来。(本赛季的CBA比赛被认为是CBA17年历史最为精彩的一季,观众的关注率非常之高)当然从中我向大家介绍了些篮球明星,这时大家的求知欲更浓了。如果在数学课堂中,我们老师在设置例题时,用来自生活,来自学生身边事例,他们会感到亲切,也易于学生接受。这样的数学课能使学生由被动学生学习转向主动参与。

2.3 “舞台空间”――展现自我增风采。初中的课堂仅有短短的40分钟,因此在课堂上尽量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多写多练教师不要“越俎代庖”占用学生过多的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如: 在复习《二元一次方程》一章内容时,我就这样设计:全班分八队,四队为一个大组把学生带到运动场,相距有30m的两处各有四块黑板,分别写上不同的《二元一次方程》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同时起跑,到达终点时完成相关题目后方可结束,本组全体成员的累积时间为本组竞赛的成绩,这样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予意识,考察了学生的适应掌握程度,同时能增强了同学间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

我记得特级教师魏书生先生认为:“大脑处于竞赛状态时的效率要比无竞赛时效率高得多,即使对毫无直接兴趣的智力活动,学生因渴望竞赛取胜而产生的间接兴趣,也会使他们忘记事情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去。”魏书生不但倡导竞争教学这一理念,而且在他的课堂教学中积极贯彻这一理念取得了很大成功。

当然“主体性”课堂教学要求老师有扎实的知识功底和宽广的知识面。为此我们老师必须在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工作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方面改变自己和完善自己,真真正正地做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参考文献:

课堂主体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学主体;自主;创新;合作式学习;师生关系

英语作为当今社会被广泛应用的一门外语,被人们所接受。在英语教学中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英语知识。以往的英语教学,采用“一言堂”的模式,机械地将教与学分开,只听见教师在课堂说,以自己为主导,让学生围着自己的思想转,显然是一家之言。处于从属、被动地位的学生只会被动地去学。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不得而知,更谈不上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了。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让课堂教学活起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样才能设计高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知识面最大化,彰显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角色。那么,重视学生的教学主体的角色,通过何种有效的课堂教学实现呢?

一、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自主、创新、合作式学习的学习方式

对知识的学习主要由学习者的主观愿望决定,知识不是教出来的,是学出来的。学生选择的学习方式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教师要从三方面指导学生的学习。

首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被动学习是靠教师的指令,单纯接受教师的授业解惑,有依赖性,离开了教师的指挥棒,就不知从何下手,怎样学习。自主学习是在教师教的基础之上,使学生发挥主动性,在学习中学会思考、探索、分析,是有思想的学习。在英语教学中培养自学能力非常重要。教师要指导学生的学习步骤、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让自主学习有方向标。

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所谓“习惯”,是“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并变成需要的行动方式”。比如:在预习时,教师给学生几个知识点、问题,让学生能围绕中心找出自己疑惑之处,标注出来,或做好笔记,在上课时讨论、释疑。学生能有效利用课堂时间,紧跟老师的思路;让学生坚持每天听、朗读,学生自己要备有录音磁带,抽空就听,要熟读全部课文,并做到背诵重要语句和段落,坚持不懈,才能提高听力、口语水平。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的语音材料,也可以在课上举行朗读比赛等活动,增强他们坚持下去的动力;养成扩大英语阅读范围的习惯。加大阅读量,增加课外阅读,广泛涉猎社会政治、自然科技、史地文学等读物,延伸信息量,开阔思路;英语学习中,多练笔有利于英语写作。按照课文练习中的写作要求,勤于多练,不要怕写不对句子,懒于练笔。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在写作上妙笔生花了。利用工具书,自己排疑解难,教会学生使用英汉词典,扫除自主学习的障碍。

其次,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同志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国民素质教育的核心。现在的教学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学习负担重,教学实行题海战术,以考试成绩为目标。学生作业繁重,复习资料多,考试频繁,业余时间被补习班占用。学生没有机会发挥对数学的好奇心,探究数学的兴趣。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朱棣文指出:“中国学生学习很刻苦,书面成绩很好,但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明显不足,这是与美国学生的主要差距。”他指出了教学中的弊端。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要加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同于汉语的多变性,英语教材词汇比较单一和固定,增加了记忆的难度,教师可采用形式多样的教法,让学生改变机械记忆的模式。可通过比较法、类比法、归纳法等,让学生的思维呈层次感。在课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情境教学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让单调的内容生动化。如可在课堂上运用道具讲学,让学生用英语互相问候等。课堂上运用设疑质问,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让学生大胆地去想问题,发挥联想和想象力,让学生参与到教与学的互动中,让学生积极展现所学的知识。

再次,引导学生在合作式学习中共同进步。合作学习是学生互助形式的学习。通过分组共同学习来实现学习目的,将心理学的合作原理应用于教学之中,合作学习在我国的英语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有团队合作精神和正确的竞争思想,通过集体的协调互助,让学生看到自身学习的不足之处,吸取他人的优点。将个体思维融入到整体,多样的思维中,丰富了知识,完善了学习达到了资源共享,比老师单纯在课堂反复强调某个知识点更有效。心理学认为,学习取决于智商(记忆、思维等)和情商(情感、兴趣、性格等)的共同作用,有很高的情商才能更好地发挥智商。学生在互助学习中,要积极、乐观、活跃,养成发言的习惯,积极阐述自己的见解。一定要自信,克服消极自卑的心理,融入到集体中。合作学习能调节课堂严肃的气氛,在热闹的讨论声中放松了学生的思维,间接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素养

课堂主体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学;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01-0099-03

近几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步伐加快,力度加大,体育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也引起了体育界学者、体育教师的广泛关注。当大家对学生普遍不喜欢或厌恶体育课感到震惊,对学生走出校门后远离体育而感到痛心疾首,井反省体育教学失误之时,纷纷提出了改善体育课教学的对策和建议,如顺应素质教育的展开,对愉快教学、成功教学的引入等等都体现了体育界人士在此方面所做的努力。尽管如此,其效果却不甚理想,原因在于多数体育教师的教学观方面,在深层次上并没有发生根本性转变。主要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根深蒂固,表现在体育课堂中是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师的角度出发,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为主要任务,在教学中,教师只要把握教材,按照教案执行就能进入规范。整个过程容易被教师所接受,并且深刻地体现在体育教师的日常行为之中。这种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忽略了学生的需求,要改变这种状况,只有改变教师和学生的观念,从以教师为主体转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师生关系,将体育教学由学生被动地学到主动地学,进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可能让体育课堂教学焕发勃勃生机。

1 主体性教学与体育主体性教学

主体性教育思想认为,教育是一种主体性相当强的实践活动,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是通过促进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来展开的,而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过程就是人的主体性素质的不断培养和展现的过程,因而教育过程也就是一种对受教育主体素质的培育过程。教育活动中教师、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客观地要求体现出人的主体性。

体育主体性教学是一种现代体育教学形式,其突出特点是“主体参与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运动认知特点和教材特点,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井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创设良好的条件,在教师提出问题或启发之下,突出学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以获得最理想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的主体与对象合二为一,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自身体育学习过程的自我意识的形成,促进了人的个性的发展。因为主体性教学遵循的是从他控到自控、从单维到多维、从不自觉到自觉、从缓慢提高到自我监控的飞跃的过程。所以说,体育主体性教学实际上又是学生自我监控的学习过程。

2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

课堂教学作为基本教学方式在我国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和到粉碎“”,学校恢复教学时一直沿用前苏联凯洛夫的教学理论:上课时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传统的教学方式包括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考试评价;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权威,忽略了学生的主体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教材为中心,学生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一步一步地教,学生亦步亦趋地学。尤其是体育课原为发展少儿爱好运动的天性,却也被“填鸭式”的教学分解的支离破碎,体育学习开始异化,直到学生的好动天性殆尽,开始厌恶体育课,以至远离体育。

弘扬人的主体性是时展的主旋律,现代社会为人的主体性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又对人的主体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人才的生产成为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前提条件,“本世纪末,世界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是学校师生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的积极参与促进充分发展的能力上”。在此背景下,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

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中国的教育改革探索一条由教法改革到学法改革,再到教学整体改革的道路。一些成功的改革证明:教学改革不仅需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更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入90年代,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呈现出两大特点:其一,立足于素质教育,其二,强调改革的整体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便指出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可以说,90年代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增强人的主体性。

目前全国推行的基础教育改革中,采用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中提出的体育课程中有四个理念,其中一条便是――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3 对教师与学生地位关系的认识

如前所述,传统体育教学的弊端是过于强调教师主导的作用,而忽略学生的主体性需求。教育界对这个问题有着长期深入的认识过程,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关系的一些研究结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其教学模式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李枝军等人认为:体育教学过程是由体育教师、学生和教学影响(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三个因素构成。根据“主体”与“客体”的定义,可以认为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者”,即主体,又是教学活动的“对象”,即客体。体育教师的主体性,指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施教地位,发挥主导作用;其客体性,指体育教师在施教的同时又是学生认识和作用的对象。而学生的客体,指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是教师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其主体性,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张伟l‘‘等人认为:学生是具有独立性、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发展性的主体。体育教学中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在注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以学生主体地位为归宿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以教师主导作用为条件和根本的主体地位。

可以看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强调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进而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的同时,注重教学情境、协作等环境因素,学生和教师的关系是主体者与主导者的关系,而李枝军等人认为教师占主导地位而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两者的影响是相辅相成的。总而言之,这三种观点有一个共同点,都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当作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即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地位,维护学生的尊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主体性体育教学,这是相对于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客体性体育

教学而言,主体性体育教学是指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把教师当作教学的带动者;让学生主动、合作的学习体育适应和运动技能。主体性体育教学是现在科学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产物,它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维护了学生的学习权利,尊重学生的人格,注重因材施教,注重个体的差异,从而使学生积极、愉快的参与体育学习,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长足的发展。当然,提出主体性体育教学并不否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而是指体育教师作用的发挥更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使体育教师“输出”与学生“输入”渠道更为通畅、有效。主体性体育教学概念提出的意义在于其对师生关系的理解超越了主客体对立的思想模式,倡导一种在过程中彼此敝开、共同创造的新型师生关系,这种以民主为基础、以对话为纽带的师生关系,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

4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实现主体性教学

4.1 设立科学的主体性体育教学目标 体育教学目标,就是指体育教学所要达到的标准,是体育教师期望学生取得的进步。科学的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前提。传统的体育教学目标建立在对学生片面认识的基础上,即学生是教师加工的产品,只有作为接受主体性的要求,没有形成主体性的独立性、创造性。因此,无法把学生培养成真正的独立的主体。2001年《课标》中明确指出体育课堂的学习领域的目标是“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这是国家体育教育领域中的发展。这是作为主体性教学期望学生作为统一的有机体在认知领域、情意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发生相应的变化,由于

4.2 树立正确的学生主体观 学生主体观是指将学生看作是体育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学生把外部的知识信息、动作技能主动纳入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中并把这个过程当作学生的积极体验和个性发展的过程。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必要条件,但其作用必须加以诱导、启发等方式当作学生主体性生长的适宜条件,使学生的内部结构得以优化。同时,由于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性,体育教师要在尊重学生独立性的基础上对学生实行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因此,树立学生的主体观就是要变学生被动学为主动学,变学生单向接受为多维学习,变传统教学方法“灌”“压”“管”为“启”“引””导”。

4.3 诱发学生的学习心向 我们在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时,应该认识到学生首先是情感、兴趣的主体,然后才是掌握知识的主体。要诱发学生的学习心向,要引导学生对体育保持强烈的兴趣和持久的参与动机,要使学生产生体育学习的责任感,还要使其产生上体育课的满足感。前几年提出的体育成功教学、体育自主教学的出发点莫过如此。

以往造成体育教学局面被动的主要原因是体育教师没有或忽视正确引导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你不愿学,我要你学”,这种强制灌输关系,没有考虑学生的感受,是否“乐于接受”与“能够接受”。学生缺乏对体育“愿学、想学”的动机,久而久之,部分学生开始厌恶体育课,在压抑活泼好动的天性的同时,也在疏远着体育教师。

其实热爱学习是人的天性,爱好运动也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学习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理应能为广大学生所接受。我们启发学生的学习心向,首先要加强学生的目的性教育,从现实角度出发,让他们懂得教学环境,使学生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需求,如降低难度要求的运动比赛,设置具体活泼的教学情境等。

课堂主体教学范文第4篇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数学课本中内容的讲解和教师本位,忽视了教学的关键是学生学的效果如何,导致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将自己的主体性发挥出来。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展现出来,让学习和课堂充满乐趣,并且让学生原来错误的学习模式得以合理、正确的转换。

一、转换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如何学

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换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之前都是在课堂中考虑怎样把课本中的知识点教授给学生,而没有考虑学生是否能够接受这种方式。如讲课之前,会对一个新知点考虑“先引出什么内容,再引出什么内容以及最后怎么结合起来讲给学生”,教师要把这种以教师教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转换为以学生怎么学为中心。以学生怎样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老师教授的知识内容中有自己的思考方法、理解方式以及对未知新鲜事物的不断探究,学生在课堂中不是完全依照老师的教学模式,而是主动学习,主动设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思想转换具有关键地位。只有教师意识到这种模式教学的意义所在并正确地转换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性才能显现出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教师教与学生学结合起来的课堂模式,才有存在的意义。同样,学生在之后的新知识学习中就不会只依靠教师怎么讲,思路只局限在教师的教学顺序上,他们知道在遇到新的问题时怎么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这样也就充分展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例如教师在设计对学生来说较为复杂的数学四则运算教学时,会考虑之前学习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以及单独的计算方法,因此会在课堂中先把有关的学习内容拿出来做铺垫,再讲解四则运算的方法。而转变课堂模式之后,教师要考虑学生如果碰到这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时怎么思考,会有什么样的问题出现。可以在讲课之前先举一个四则运算例子,让学生自己思考,探索解题方法,最后教师再当堂进行错误纠正,正确引导学生。这样的课堂设计就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时的主体性,重视了学生如何学,学生在之后的数学学习中也会更多地考虑结合学过的知识探究新知识并灵活运用,更快、更有效率地掌握数学知识。

二、根据学习效果,选择合适学习法

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总结,在讲课过程中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而学生作为学生中的一个整体又是有所区别的,不同的学生在新知识上的学习效果会因教师的上课方式的不同而产生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择取最优办法才是可取的。

例如老师在一堂课授课中采取了合作学习的方法,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学生通过小组之间互相合作的方式学习新知识,并在小组之间进行理解探讨。通过小组成员探讨,教师就新知识提出问题,让每组成员说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路,并让组间成员进行判断分析。

譬如教师出一道应用题,“在某学校组织的志愿者活动中共有50人参与,并且女生人数是男生的2/3,问:女生有多少人?”教师给学生一段时间,让学生进行组间交流,找出不同的解题法。学生会提出不同的解法:第一种是涉及分数的解题思路,把整体人数简化为单位1,那么女生的人数就是整体的2/(3+2),列出式子50×2/(3+2)=20(人);第二种是涉及乘法的方法,把女生人数当作一倍的量,则男生就是女生的3/2倍,列出式子50÷(1+3/2)=20(人);第三种涉及按比例计算,志愿者总人数为50,将女生是男生的2/3转换为男女比例为3:2,列出式子,50×2/5=20(人)。根据学生想到的解题方法,教师可以明了学生对所学过内容的运用程度和熟练程度,并且总结出这种学习方法的效果来决定是否适合学生,是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相同的,探究式学习就是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要把自己的地位与学生持平,融入学生的群体中去,让学生与老师能够共同沟通交流,与学生共同探讨学习中的问题和想法,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教师总结出学生学习效果最好、学习效率最高的方法,既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出来,也让学生的学习效果大大提高。

三、正确进行评价,激发学生上进心

学生在学校学习中会有大大小小的压力,遇到各种问题,从而产生厌倦、恐惧等心理。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时更要注重这些问题,对于学不进去的学生来说,数学是无聊枯燥、难以理解的,在教学过程中应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给予合适的、正确的评价。教师在教学中和与学生的相处中要多发现和总结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依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对应的鼓励和指导。对于那些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不能置之不理、放任自流,要多与学生交流,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并对学生取得的小进步积极鼓励,让学生能够更加有自信心和上进心。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多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以此来发现自己和他人的优、缺点,从而学习他人的优点并且改正自身缺点。帮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再次探究,让学生能够更加熟练地运用学过的知识。

课堂主体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9-0073-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9.046

初中数学实际课堂教学就是教与学统一的一个过程,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笔者就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创设生动教学课堂的策略进行具体阐述。

一、尊重学生课堂学习的自,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能力

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数学实际水平,并结合初中学生周围生活常见的实物和实例,创设良好的问题课堂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中。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才能够真正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反之,如果学生对数学课堂学习缺乏兴趣,被动参与到学习中,则会严重影响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知识点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初步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概念,正确区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师便可以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图形的剪拼,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自。这样有利于将抽象的几何知识点转变成为学生容易接受的形式,这对培养学生的图形空间观念、几何直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尊重学生课堂教学中的选择权,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意识

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尽量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尊重学生课堂教学中的选择权。这样不但有利于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逐渐具备敏锐的选择眼光,而且有利于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和信任,从而更加主动投身于课堂学习中,有效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学习“分式”的知识点时,为了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掌握分式的概念、分式与整式之间的区别,教师便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了一个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充分利用分式教学前的空余时间制作三张卡片,并且在每张卡片上分别写上一个简单的整式。其中,所写的简单的整式必须既有单项式,又有多项式;在课堂正式教学中,教师便可以指导学生选择一组自己喜欢的卡片,每组包括两张,将其上面的整式分别放在分子和分母上,然后根据学生所写出的式子提出问题,从而将学生合理引入到“分式”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对分式课堂教学兴趣正浓时,教师便可以紧接着问学生“分式的意义”;最后,教师要求学生选出一组自己感兴趣的数式,并求出这些分式的值。这样有利于学生在自主选择的过程中感受到分式的乐趣,以便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数学学习的信心。

三、深入钻研数学教材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导学案

教材是容纳知识的重要媒介,也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重要工具。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立足于教材内容,深入进行钻研和分析,并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制定科学合理的导学案,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内容中所涉及的重难点知识。这样不但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也有利于创造生动的数学教学课堂。

例如,在学习“平行线”时,教师便应该在课堂教学之前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包括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平行两种,体会平行公理及推论,然后再根据该节内容的知识技能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导学案,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为创造生动课堂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

由于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成长环境和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为了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生动教学课,便需要教师全面了解各个学生的兴趣和水平,再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从而最大限度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五、结论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扮演引导者的身份,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最大限度提升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曾永红.以学生为主体优化初中数学教学[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5(32):288.

[2] 霍小平.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构建数学生本课堂[J].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2015(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