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导师制育人工作

小学导师制育人工作

小学导师制育人工作

小学导师制育人工作范文第1篇

二、我国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主要模式

在我国,长期以来本科生主要实行班主任或辅导员制,由专兼职的辅导员或班主任队伍负责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日常管理。教学部门和学工部门各行其是,缺乏合作;专业教师虽然会关注学生,但在教学之外主动教育管理意识不强,过分依赖辅导员,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有鉴于此,建立适合我国高校教育实情的导师制迫在眉睫。目前,我国高校针对各自的情况,采取了不同的导师制实施模式,主要有:“导师+辅导员”模式。导师主要指导学生的学业;辅导员则负责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处理日常具体事务。其不足之处是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德育不能有效的结合。“导师+班主任+辅导员”模式。低年级采取班主任+辅导员,班主任由专职辅导员或普通教师担任,主要负责导学;高年级采取导师+辅导员,导师由本专业有导师资格的教师担任,主要负责导研。效果针对性强,但连贯性差,不利于大学生完成自主学习规划,存在局限性。“导师+辅导员+导师助理”模式。在高年级中选拔优秀学生担任导师助理,协助导师指导低年级学生。优点是同学之间更容易沟通,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对导师的工作给予很大的补充,需要注意的是导师助理的选拔要格外严格。[2]

三、小学教育专业复合型导师制的探索

(一)复合型导师制实施的基础天津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从当代小学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突出小学教育专业特色,大胆探索小学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和育人模式,培养基础知识水平高、教师实践技能水平高、教育研究和创新能力水平高的小学师资。经过长期的摸索与实践,学院学生工作部门与教学工作部门紧密合作,建立了以高等教育和小学教学实际需求为支点,以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层次教育教学为中心,以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为基础,以党建、团建工作做保障,以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作支持,全面提高专业建设质量和水平的工作思路,不断探索符合小学教育专业特色的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模式。众所周知,小学教育专业具有师范性和实践性,正因如此,在导师制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采取了“教学导师+实践导师+辅导员+导师助理”的复合型导师制,以期达到使大学生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和因材施教的效果,全方位、立体打造适合新形势下社会需求的小学教师队伍,快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二)复合型导师制中导师的定位

教学导师应该具备从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素养,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熟悉教育规律和学生心理,能够胜任对大学生导学、导研工作。是将以往的班主任与导师两项工作有机结合,教学导师不仅对学生的学业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向学生介绍学校的教学体制,帮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逐步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帮助学生制定自主学习规划,同时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将社会主义价值体系融入教育之中。实践导师是在学院建设“四方协作模式”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孕育产生的。我们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工作按市、区教研室、教研组和优秀小学学科教师教研网络进行重组,由市、区教研室推荐,经学校审核批准,聘请市、区优秀教研员、小学教师担任实践导师。实践导师参与制定实践教学计划,协调安排实践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见习、实习及观摩各级各类教研活动,使大学生历经四年的教学实践,在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听课与评课、说课与讲课等方面均得到有针对性的指导与训练。辅导员一般由有教育学背景的年轻教师担任,是负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力量,工作范围涉及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和工作等各个环节。辅导员的工作不单单是思想政治教育,还要在日常管理和服务中紧密围绕专业特色,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学习有机地结合,使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实践教学环节,进而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地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导师助理一般是在高年级学生党员或者优秀学生干部中选拔产生,按新生的班级,每班配备一至两名。由于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性特点,教学计划中开设有“教师成长与专业发展”、“德育与班队工作”以及“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等相关课程,导师助理可以有效地帮助新生在入学伊始就能较快地适应大学生活;协助建立班级学生干部组织;及时反馈新生所遇到的问题;帮助新生熟悉、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明确学习目标和制定学习计划。多年实践证明,由于导师助理的身份是学生、接触新生的时间长,所以在指导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复合型导师制实施的效果

几年来,通过对小学教育专业复合型导师制的探索,导师们在课堂内外利用各种教学场所和教育机会,尝试跨领域指导学生,优势互补,逐步形成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学生活动与实践教学、专业理论知识教学与教学实践技能培养等的有机结合。教学导师更加深入地参与到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中,增强了师生间的了解,师生关系更加密切,教师启发和指导学生的机会也随之增加,可以更加方便、及时地对话和交流,创设了一种“教”、“学”互动的宽松的育人环境,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激发专业兴趣、拓宽知识领域,同时也激励了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促进了教学工作,使教书育人真正落到了实处。实践导师的设立优化了高校与基础教育的合作,打通了与小学教师培养及小学教育教学研究相关的单位之间的关系,在高校与小学之间搭建起桥梁。目前学院已与天津市28所小学携手建立了实践基地,聘请了18位优秀教研员和小学教师担任实践导师,在推动学院实践教学建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这不仅使高校教师接触到小学一线的教研信息,利于更新小学教育专业教学内容,而且使来自基础教育的实践导师通过与高校教师的接触,提升了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实践教学指导水平;在校大学生也通过实践导师的指导,接触到最前沿的、最有效的教育教学研究经验,提高了个人学习和反思的水平,为成为既有教育理论又有小学教育实践经验的教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的同时,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学习紧密结合,更加贴近专业特色,工作中心是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在学生工作中大胆尝试学生活动作为隐性课程的显性化,进行社团课程化建设,把德育一体化落到实处。导师助理在整个导师制的实施过程中起到了最及时的补充作用,由于同学之间接触不受身份、时间和地点的约束,导师助理的指导往往更贴近学生实际,深受学生欢迎。同时导师助理本身也将知识向能力转化,学以致用。

四、完善复合型导师制的思考与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在本科生中实施导师制尚处摸索阶段,小学教育专业在复合型导师制的建设和探索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些陈旧的教学理念制约了导师制的顺利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根本是要落实因材施教这一教育原则,由导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究、勇于创新的教学环境。而大多数教师的教学理念是以课本为基础的“灌输式”教学,虽在课后有答疑,但课堂教学中缺少启发,学生对如何“学会学习”比较盲然,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导师的定位虽然相对明确,但交叉环节的有效衔接有待改善。如教学导师在进行理论指导时如何更贴近基础教育教学一线;实践导师如何更具体地了解大学课程体系;辅导员对专业的了解如何深入;导师在指导学生教学与实践过程中如何有效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等等。导师资源相对匮乏。一方面,师生比例失衡是国内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且高校教师的教学科研任务繁重,再承担本科生导师工作则精力不足。另一方面,实践导师来自基础教育领域,高校与基础教育在教、学、研等环节没有形成有效的结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往往是“个人行为”,难成规模。此外,辅导员具有双重身份后,如何管理,也是一个有待探索的问题。导师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由于导师在复合型导师制中的工作定位不同,绩效评价标准很难统一。此外工作量与激励措施模糊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导师工作的积极性。[3]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本科生导师制作为教学管理制度,其是否能有效实施,不能单独依靠导师的个人行为,而是要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系统管理。进一步完善小学教育专业复合型导师制,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强化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的转变是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前提,强化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就是要把我国高等教育的重心由“教”转移到“导”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学生的学习与实践。同时国家要加速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为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提供良好的环境。

其次,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推进高校特别是师范类高校与基础教育的有机衔接,促进高校与基础教育在教学、科研、实践等领域资源共享、紧密结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体制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

小学导师制育人工作范文第2篇

一、充分认识实施“德育导师制”的重要意义

(一)实施“德育导师制”是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

建设的需要。学校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教书育人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充分认识实施“德育导师制”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必须改变仅仅依靠班主任、德育教师为主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片面认识和现状,让所有教师都承担起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以“德育导师制”为载体,建立一支全员参与的德育队伍,使德育与智育有机结合,真正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二)实施“德育导师制”是中小学德育创新的重要抓手。“德

育导师制”是新形势、新任务下的一种德育制度创新,强调以德育回归生活、关注学生生命成长为理念,通过构建学校教学与德育一体化的管理机制,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加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学生的知识建构与道德成长同步发展,真正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二、明确“德育导师制”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三)实施“德育导师制”的指导思想。实施“德育导师制”

必须坚持以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意见》,针对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改变教育观念,探索适应时代和学生发展需求的德育方式。从班主任负责制转变为导师群体负责制,从教师灌输说教转变为师生平等对话,开展以沟通、理解、帮助为特征的个别教育,进一步有效推进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四)实施“德育导师制”的工作原则。德育导师在工作中必

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发展性原则。德育导师的工作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指向,在全面了解受导学生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协商确定符合学生实际的发展目标。二是个性化原则。德育导师要善于发现、研究受导学生的情感、智能、兴趣爱好等个性特点,开展个别化的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三是人本化原则。导师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真诚关爱受导学生,努力成为受导学生的良师益友。四是渐进性原则。导师要根据受导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道德水平和认知基础,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逐步提高受导学生的道德修养与学习能力。五是保密性原则。德育导师在施导过程中,要尊重施导学生的个人隐私,不随意泄漏、评价受导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三、明确导师的素质要求、主要职责

(五)德育导师的素质。德育导师应当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高尚的师德修养,学识广博、身心健康,具备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能力。

(六)德育导师的职责。按照对学生“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力辅导”的要求,德育导师的主要职责是:⑴关注受导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上的细节表现,帮助、指导受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2)关心受导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受导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指导。(3)关心受导学生的学业进步及个性特长发展,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4)指导受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引导受导学生参加积极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5)经常与受导学生家长及其它科任教师沟通,全面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方面表现。

四、加强“德育导师制”的组织建设和管理

(七)建立实施“德育导师制”的组织机构。各级教育行政和教科研部门要加强对学校“德育导师制”工作的指导,学校要建立实施“德育导师制”的组织,可根据本校实际,由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实施或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并确定分管领导和职能处室具体落实这项工作。

(八)完善“德育导师制”的制度建设。在实施“德育导师制”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导师聘任制度、受导学生档案制度、定期谈心与交流制度、定期家校联络制度、定期例会制度等,使导师的工作和管理有章可循,逐步规范。

(九)建立德育导师的选聘和培训机制。德育导师的选聘应当根据自主、公开的原则,由教师自愿报名,学校初步确定;征求学生意向,师生双向选择;学校适当协调,颁发聘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定期组织导师进行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举办德育导师工作研讨等活动,不断提高德育导师的育人能力和工作水平。

(十)建立德育导师的考核和奖励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根据德育导师的工作职责,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和办法,通过德育导师自评互评、班主任评价、学科教师评价、学生及家长评价等多种形式,采取定性与定量、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方法,对德育导师的工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和考核。德育导师每年的考核成绩作为年度评先、评优、评职等重要条件。对优秀德育导师要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表彰,宣传、推广他们的先进经验,提升德育导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五、正确处理实施“德育导师制”的若干关系

(十一)正确处理德育导师与教学的关系。实施“德育导师制”的目的是为了纠正长期以来“教书”与“育人”彼此脱离的现象,通过“德育导师制”,真正落实教书和育人的有机结合。因此,德育导师既要关注受导学生的思想状况,也要指导他们学会学习,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小学导师制育人工作范文第3篇

【关键词】德育导师制 内涵 特点 价值研究

如今青少年成长的环境更加复杂,但许多任课教师对这种客观上环境的变化不加以重视,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仍然“只管教,不管导”,没有将“教书”与“育人”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得目前中小学的德育工作陷入了一定的困境。在这样的背景下,德育导师制应运而生。

一、中小学德育导师制的内涵

德育导师制是在促进每一个学生和谐健康成长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通过导师与迫切需要关心指导的学生建立一定的联系,及时进行个别指导的德育模式。按照“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原则上每位教师都应成为学生的德育导师。这种制度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互动的“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通过学习辅导、生活指导、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以整体性和一贯性原则,建立导师工作记录袋,建立受导学生成长档案袋,记录师生活动的全过程,以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育人模式。具体来说,其内涵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德育导师制的工作性质

德育导师制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以生为本”的理念出发,尊重差异,要求全体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从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素质、道德品质等方面来关心帮助学生,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和全面的发展。

比如,班上有的学生平日学习很努力、学习态度各方面也都很好,但是心理素质方面的薄弱导致这些学生在考试中不能正常地发挥出水平。对这样的学生德育导师就要有效地从心理素质方面来帮助他们,以提升其心理素质,提升综合素养。

2.德育导师制的工作内容

担任德育导师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德育导师要根据自己对学生全面了解的整体情况,结合师生双方的个性、兴趣、特长、爱好,尊重师生双方的意愿,对受导学生的思想品行、学习方法、心理成长、生活情感、特长培养等方面予以关注与培育。

比如针对一些学生在数学方面的浓厚兴趣,让数学教师担任这些学生的德育导师,这样有助于发扬学生的长处和优势,也有助于有着共同爱好的师生走到一起,缩短师生心灵距离,更好地实施德育导师制。

3.德育导师制的工作原则

德育导师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遵循因材施教、尊重差异、全面贯彻的育人原则,最终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育人模式。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各个德育小组都为学生建立了德育档案,将导师与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与安排,学校的德育工作人员定期监督并展开指导。

二、中小学德育导师制的特点

1.发展优先,综合提升

德育导师的工作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指向,在全面了解受导学生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协商确定符合学生的发展目标。德育导师要亲力亲为全面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应跟学生的家长保持联络,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家庭教育、性格等方面的情况,再为每一个学生量身定制发展目标,其中要注意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2.个性引导,明确目标

德育导师要善于发现、研究受导学生的情感、智能、兴趣爱好等个性特点,开展个别化的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尊重个性的同时,也要明晰具体目标,对其进行全面的引入和指导。

3.人性发展,关怀为本

德育导师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真诚关爱受导学生,努力成为受导学生的良师益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实施德育工作的最佳前提。传统的德育工作带着太多生硬、死板的正面宣传,学生听了会厌倦,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而德育导师制是一种灵活的德育引导方式,从“以生为本”的理念出发,真正做到关怀学生、关注学生健康成长。

4.尊重学生,渐进导向

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所以德育导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并且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时间来陪伴学生的成长,为学生建立具体的德育工作发展档案,采用渐进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发展。

5.保密原则,师生共进

德育导师在施导过程中,要尊重受导学生的个人隐私。在传统的德育工作中,有些德育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往往采用直接甚至粗暴的办法,这样不仅伤及了学生的自尊心,也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在推行德育导师制的过程中,要求教师不随意泄漏、评价受导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这是师生形成亦师亦友关系的重要保障。在师生共进的和谐关系中,教师与学生才能共同发展,即教师能够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工作策略,学生能够不断取得进步。

三、中小学德育导师制的价值研究

通过“德育导师制”课题的研究以及两年多来德育导师制的实践,我们发现中小学德育导师制的价值有以下几个方面。

1.挖掘资源优势

中小学在推行德育导师制的过程中,为满足学生希望得到教师帮助的需要,选择一批教学水平高、乐于奉献、在师生中有较高威信的教师,或能贴近学生、与学生没有代沟的年轻教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这样的选拔充分挖掘了学校的资源优势,也让一些教师除去日常教学活动之外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让师生有了更多互相接触的机会。

2.培养多面人才

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德育工作基本上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或者是学校负责德育工作者的事。推行德育导师制以后,德育工作已经不仅仅是某个或者几个教师的事情,而是所有一线教师的事情,改变了以往任课教师“只管教、不管导”的状况,形成了学校“全员育人”的局面。而且不少教师有着自己某些方面的优势,这些优势满足了某些学生个性化的需求,所以在推行德育导师制的过程中,在导师和学生之间实行双向选择,这为培养学生成为多面人才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改变传统教学

传统的教学施教过程注重对学生文化知识的传递,而推行德育导师制以后,让师生将教学的目光从单一的瞄准日常文化课的教学,转向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4.创新育人模式

德育导师制是一种创新的育人模式。结合目前中小学的德育工作具体形势,德育导师制把需要更多关心的学生的思想教育任务分解给德育导师,让更多的教师关心、指导学生的思想、生活、心理健康和学习,形成了既管又导、整体推进的学生思想工作新模式。

5.改革评价模式

德育导师制倡导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思想上、心理上的细微变化,并始终能以学生的朋友、顾问这样的身份,陪伴学生的成长。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善于改变评价观念。传统的教学评价都是以分数、等级、名次为主,创新的评价模式则要求教师从人性化、人文化的角度出发,对学生的评价采用全面的评价模式,并结合学生自评、家长评价、小组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全方位鼓励学生积极进步。

小学导师制育人工作范文第4篇

一、基础教育工作

(一)“普九”工作巩固提高。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2017年全县共投入公用经费5517万元,免教科书730.6万元,享受“一补”资金281万元。“三保”政策进一步落实,编制内教师工资都能按时足额发放。投入资金1096万元,安排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项目5个,新建面积13955平方米。

止目前,我县的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初中阶段儿童入学率101.9%,7—15周岁残疾儿童入学率100%,15周岁完成率100%,15周岁文盲率0%,17周岁完成率100%,初中辍学率1.7%,小学辍学率0%。

(二)幼儿教育蓬勃发展。目前我县有幼儿园56所,入园儿童8671人,其中乡镇政府所在地幼儿园入园率90%。有学前班270班,入班儿童9844人。我县已建成省级示范幼儿园1所,市级示范幼儿园2所,乡镇中心幼儿园17所,各类幼儿办学点22个,幼儿教育初步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相结合的多种办学模式并进的发展格局。

(三)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建立了师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师德教育工作网络;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对在活动中表现出色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2、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对高中教师进行了新课程远程教育培训工作,并成立了高中新课程培训领导小组和汝南县高中新课程学习中心。进行了初中班主任培训和小学教师班主任培训;并进行了小学教师新课程培训。3、加强了教师的学历教育和高学历教育,鼓励在职教师参加全国成人高招、自学考试等学历深造考试。4、配合省、市教育局进行了骨干教师培训,共培训省级骨干教师20人,市级骨干教师26人;我县有8人被评选为部级骨干教师,30人被评为省级骨干教师,50人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

(四)以新课改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教学改革。一是强化领导。县、乡、校层层设岗,营造“抓质量、提质量、上质量”的舆论氛围,全员树立以质量生存、靠质量取胜、谋质量发展的观念。二是明确目标。从小学“两率”(及格率、优秀率)、初中“三率一分”(年辍学率、中招录取报到率、中招优秀率、中招平均分),普通高考上线人数到教师素质提升等各项指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三是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充分挖掘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用先进教育理念引领新的教学模式。四是组织开展初中、小学学科竞赛活动。乡镇组织初赛,县里组织决赛,并表彰奖励优胜者及辅导教师。五是建立立体式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在原有评价的基础上,县局对初中,乡对所辖小学分别实施质量评估和质量监控。六是强化对教育质量的督导和考评,实行教育质量考核一票否决制。

(五)体育、卫生、安全工作常抓不懈。下发了《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工作意见》,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切实开足、开齐并上好体育课,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下发了《汝南县教育体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明确了责任,分解了任务,建立了晨检制度,建立健全了信息报告制度和应急处置机制;下发了《学校重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关于在全县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专项活动通知》等文件,召开了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专题会、预防校园暴力安全工作会,加强了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组织开展了全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作大检查、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及少年儿童安全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和全县学校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全县幼儿园用车专项整治、全县学校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等活动,有效地预防了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

二、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工作

职业教育工作。多方协调,争取政策和资金,统筹县域职业教育资源,调整职业学校布局,将马乡职业高中(汝南县第一职业中专)、老君庙高中、县卫校、县农机校、农广校、中华会计函授学校及其它公办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资源整合,与投资人唐峰商讨(此项目正在洽谈中)在工业集居区新建一所占地面积300亩、拥有120班规模的职教中心。

民办教育工作。一是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校车管理制度,规范了校车管理。二是加强民办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积极组织民办学校校长参加市局组织的校长培训班,并积极开展民办学校教研教改活动,努力探索课改新路子,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三是加强民办学校的设置、审批及年审工作。严格按照规定的设置审批程序及各级各类民办学校的设置标准审批学校,分五个检查组对全县的各级各类培训机构及民办学校进行了排查,取缔了没有办学资格的学校。

同时,通过多方努力与江苏泗洪县投资人签订了汝南县清华园学校投资办学合同,投资资金8000万元,分三年时间,分三期兴建一所规模为156个教学班的现代化示范学校,2012年8月31日前完成学校规划的全部工作。与江苏泗阳县投资人签订了汝南二高办学合同,将实验中学用于汝南二高的搬迁。在现有基础上用二年时间分二期扩建一所90个教学班、在校生5400人规模的全日制、寄宿制普通高级中学。2011年8月31日前完成学校规划的全部工程。

三、常规工作

(一)抓班子带队伍。一是局党组成员实行周汇报制度,党组成员每周五必须在局办公会上汇报本周工作的督导和落实情况。二是落实政务公开制度,提高机关工作效率,要求各股室把每周工作内容公开,写在公示栏上,实行开门办公,并在局办公会上汇报每周的工作落实情况,有效地提高了机关工作效率。三是落实校长吃住在校制度,与学生同吃同住。各校长必须安装固定电话,随时检查在岗情况,现在各中心校、各中学办公电话已安装完毕,汇报工作尽量使用电话汇报;教体局下乡督导,到校必查校长的听课记录和业务活动开展记录,听取校长各项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工作抓的不实的校长到局办公会上作表态发言。四是实行校长竞争上岗。为进一步优化校长队伍,实现校长聘用优中选优,2月上旬和下旬,教体局分别组织进行了小学校长竞争上岗面试工作。面试工作本着对党组织负责、对应试者负责,坚持平等竞争、客观公正、科学准确的原则,公平、公正地测试应试者的能力、素质。面试内容包括演讲和答辩,采取结构化面试的形式进行,主要测试应试者专业知识水平、组织领导能力、政策理论水平、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领导气质等。农村小学校长竞争上岗职位共34个,其中中心小学校长职位16个,普通小学校长职位18个。参加报名126人,其中竞聘中心小学校长报名57人,49人参加面试;竞聘普通小学校长报名69人,65人参加面试。整个面试工作程序规范,要求严格,纪律良好,圆满完成了小学校长竞争上岗面试工作。

(二)狠抓校园管理,创建优美环境。以学校校园管理为突破口,狠抓了校园文化建设,此项工作的开展取得了明显成效。领导干部和教师的关系正在贴近,校长的责任心正在加强,广大师生的信心正在提升,教师的工作热情正在高涨,我们的校园更加整洁,学生学习氛围更为浓厚,务实重干的风气正在形成,教育形象正在改变。

(三)狠抓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是教育工作的核心,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狠抓了教学管理。此项工作的开展,有效地推进了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逐步规范。各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健全,教学工作计划周全;校长们担任主科教学,以教学领导教学;校长工作更扎实,措施更有力;教师的备课质量逐步提高;过程性检测训练更加扎实有效;校际交流日益活跃;教研机构制度基本完善,校本教研全面开展;青年教师培养措施得力。教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课堂教学有明显成效,教学质量也相应提高。

(四)精简超编人员,充实一线力量。完成了大王、舍屯和张岗中心校的撤并工作;实现了中心校人员分流,把39名中心校的教师骨干充实到了教学第一线,充实了一线教师队伍,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五)构建交流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成立了汝南县高中教科研领导小组和汝南县高中学科中心教研组。构建了我县高中教育交流平台,依托学科中心教研组优势,统一组织我县高中开展教学交流和沟通,形成了全县高中教育工作一盘棋,实现了高中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六)整合农村小学,优化教育资源。在反复调查的基础上,2017年年底计划撤销一批生源少、规模小、办学效益低的小学52所。使教育资源流向集中,有利于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整体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七)建立教育网络,提高办公效率。建立了教育系统办公网络,出台了汝南县教育系统电子公文管理办法,各类规范性文件按照规范格式制成电子文档在汝南县教体局网上进行传输,不再印发纸质文件。充分利用了网络平台,提高了教育系统办公自动化水平,减少了公文运转环节和成本,切实提高了办公效率。

(八)建立规章制度,规范学校管理。为加强人事管理,制定《病退教师管理办法》和《教师聘任管理办法》;为改变校园环境,制定了《中小学校园管理办法》;为加强对校长的管理,制定了《小学校长管理办法》和《初中校长管理办法》;为加强教学管理,制定了《中小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规定》、《教学评估细则》和《学校管理评估细则》;为创建窗口学校,制定了《示范性初中创建标准》;为加强平安建设,制定了《中小学校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这些制度经过酝酿讨论、征求意见,成熟后已经下发。各单位根据自身情况加强制度建设,真正建立了强化学校内部管理的长效机制。

(九)加强教师队伍建设。1、加强教师队伍管理。继续推行教师聘用制度,实行聘用管理。聘用期满后重新续聘,签订长期合同教师按合同管理。对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实行绩效管理,体现优劳优酬。2、建立高中教师正常补充、人员流动机制。用2—3年的时间,把不适应高中教学的教师调整到初中任教;把不适应初中教学的教师调整到小学任教。从县外高中在职教师中招聘39名35岁左右的骨干教师,充实到我县高中教师队伍。县里解决编制和工资,津贴、补贴和安家费由学校负责解决。3、招聘初中、小学教师,充实教师队伍。2017年预计招聘初中教师58名,其中音乐教师、美术教师各5名。农村小学教师162名,其中体育教师、音乐教师、美术教师和英语教师各17名,语数教师94名。今后两年招聘小学教师数额根据每年因形成的空岗而定,体、音、美、英语专任教师不低于招聘总额的30%。4、加强高中教研队伍建设。为加强对高中的教学研究、教改实验、教研活动、教学评估等方面的指导,招聘补充7名高中教研员,同时面向全县公开选拔两名教研室副主任。

四、加强班子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

一是抓学习。局党组根据上级统一部署,以创建学习型班子、学习型股室、学习型个人为重要手段,加强领导,科学安排,精心组织,分专题、有步骤地安排学习。形成了以继续教育、职业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学习型机关创建体系,研究制定了创建学习型机关的远景规划和本年度学习培训计划,并认真实施,在机关全体干部中初步形成了人人讲学习、人人参与学习的良好局面。通过专题讲座、报告会、集体学习等多种形式,全局上下党员干部的政策水平和理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二是抓作风。根据县委、县政府狠刹“公款吃喝风、干部走读风、打牌风、推诿扯皮风”四风的部署,在全县教育系统深入开展了狠刹“四风”的专项活动。解决了领导班子在思想、组织、作风及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提高了政治觉悟和政治素质,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大大增强,管理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教体局党组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党组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涉及人员调动、职务的任免、重大资金的开支、校舍建设项目、评先晋级、发展党员等事项,都要召开局长办公会或局党组会集体讨论决定。

三是抓廉政。局党组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摆在全局的重要日程,根据局领导班子成员的分工,健全和完善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组织领导和责任分工,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力度,具体做到四个到位:

1、组织领导到位。根据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求,建立了以局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其它领导班子为成员的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局党组定期研究党风廉政建设现状,专题分析在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为全局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奠定了扎实的思想基础。

2、分工落实到位。根据责任分工,局党组成员在抓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上,对党风廉政建设负主要责任,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为切实抓好责任制的落实奠定了组织保证。

3、考核监督到位。一年来,全局上下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与全局的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做到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

4、处理信访案件到位。认真处理来信来访,共查处市、县、局批件40起,全部结案,全县教育系统呈现出稳定发展的良好状态。

小学导师制育人工作范文第5篇

工作成效

1、深入贯彻党的*精神。

今年以来,我县组织教育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广泛宣传党的*会议精神,在教育系统开展“三个一”宣传活动(一次座谈会、一次讲座、一次调研),成立了教育资源配置和整合调研工作领导小组,在县委、县政府的指导下做好全县发展教育课题调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征求不同阶层的意见,形成《将乐县教育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一文,县教育局班子成员深入教育第一线,加强与教师的思想沟通,指导、帮助学校解决实际问题,推进教育行政部门转变职能和管理创新,推进效能建设和政(校)务公开。

2、深化农村中小学寄宿生食宿改善工程。

上半年,我局认真抓好农村中小学寄宿生食宿改善工程的落实工作,结合“省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的实施,继续改造和完善农村学校食堂、澡房等有关寄宿生生活的配套设施,着手解决农村劳动技能培训基地问题。县委、县政府拨出专款12万元,购买2224床优质军用被,免费发放给全县农村中小学寄宿生;出台《关于统一农村中小学寄宿生自理餐收费标准进一步规范“食宿改善工程”财务管理的通知》、《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小学生劳动技能培训基地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中小学寄宿生食宿改善工程相关财务管理制度的通知》等文件,从六月份起实施农村中小学寄宿生食宿改善工程的学校统一收取自理餐费5餐每周每生10元。

3、狠抓控辍保学工作。我局积极采取措施加强中小学控辍工作,上半年,全县初中入学率达98.82%,小学入学率达99.98%。

4、扎实做好“留守学生”的关爱工作。各校设立“留守学生”注册处,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及时记录他们家庭、心理和诚信等情况,把关爱“留守学生”作为学校的常规工作来抓。5月28日,三明市召开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成员会暨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经验交流表彰会,我局代表将乐县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5、5月12日四川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后,我县迅速组织广大师生开展“一方有难,八方支持”活动,截止到6月中旬,全县教育系统向灾区捐款达45万元。同时,针对我县部分农村中小学发生流感疫情和各地发生手足口病,我县及时启动预案,认真做好预防春季流行性传染病和手足口病(肠道病毒EV71感染性病症)工作。班子成员组织人员深入学校和部分行政村调查疫情,及时召开了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会,采取措施做好预防工作,使我县校园流感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

6、完成对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工作。从20*年春季学期开始,免除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免除标准为中学生每年生均320元,小学生每年生均240元,惠及学生6868人,上半年,共计减免资金184.6万元。

7、认真贯彻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和城区义务教育阶段低保户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免除学杂费以及对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工作。20*年春季开始,免费提供国家课程及地方课程的教科书(标准为:中学生每年生均156元,小学生每年生均71元),惠及学生9098人,投入资金88.96万元。

8、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4月18日,县委县政府对有关乡镇颁发20*-20*年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改项目责任状。

目前,已完成的项目有安仁中心校实验楼、大源中心校学生宿舍食堂餐厅、黄潭中心小学学生宿舍楼;高唐小学学生宿舍、万安中心校学生宿舍食堂餐厅正在进行主体施工;二中学生食堂餐厅、安仁中心校学生食堂餐厅已开工,进入基础施工;白莲中学学生食堂已完成图纸送审,即将组织工程招投标;白莲中心校教学综合楼、光明中心校食堂餐厅已完成图纸设计,正进行图纸送审工作。

9、完成将乐一中校园规划及图书馆建设方案工作。做好将乐一中校园规划及图书馆规划,新建4000平方米将一中图书馆。规划费用预算14万元,图书馆预算造价400万元,前期及附属工程约80万元,共需投入资金500万元。目前,已请三明境景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进行设计,设计已基本完成,现已提交县里研究。将乐一中70周年校庆准备工作已制定出具体实施方案,逐步进入实施阶段。

10、实施农村中小学图书配置工作。目前,已完成各校图书配置数量统计及图书援助签约工作,首期县级配套资金已筹措到位。6月底第一批援助图书将配置到位。

11、顺利通过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验收组的检查验收。3月15日,省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验收组到我县验收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实施情况,验收组到高唐、黄潭、水南等乡镇学校实地查看了全县37个办学点的光盘播放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室及卫星接收室等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安装使用情况,肯定了我县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实施工作。

12、完成将乐一中高一提前批新生招考工作。1*名符合条件的初三应届优秀初中毕业生被将乐一中录取。同时,完成全县初中毕业生体育考试。

13、4月18日下午,县委、县政府在县玉华宾馆召开全县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大会,县委副书记、县教育工委书记李永标,县政府副县长王亚珍,各乡镇分管教育领导和县委教育工委、教育局和全县校级以上领导150多人参加会议。

14、认真做好教育工作自评和迎接市级复查工作。组织全县中小学校长、教导主任、局机关干部学习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意见的通知》(闽政办〔2006〕15号)和《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年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的通知》(闽政教督〔20*〕11号)文件,学习新修订的《福建省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标准和计分方法》,准确把握评估标准内容。已完成20*年全县教育自评报告和基础数据统计报表。

主要措施:

一、贯彻党的*精神,学习宣传《义务教育法》

1、我局把贯彻党的*会议精神和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作为“五五”普法的重点,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进程,作为学校当前重要工作抓紧抓实。20*年开学初,我局组织全县中小学校长、政教处主任、民办幼儿园负责人及局机关全体干部,再次开展《义务教育法》的培训会。春季开学初,全县中小学校组织广大教师广泛宣传*会议精神,在教育系统开展“三个一”宣传活动。通过学习宣传,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不断提高,在全社会形成学法、知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2、统一思想,树立服务学校的意识。全面实施《福建省“十一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和《将乐县“十一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上半年,我县成立教育资源配置和整合调研工作领导小组,在县委、县政府的指导下做好教育课题调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征求不同阶层的意见,形成了《全县教育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一文,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加强与第一线教师的思想沟通帮助学校解决实际问题,推进教育行政部门转变职能和管理创新,积极推进效能建设和政(校)务公开。

二、狠抓控辍保学工作,落实“两免一补”政策

1、狠抓控辍保学工作。面对今年春季我县中小学生辍学情况较严重的情况,我局积极采取措施加强中小学控辍工作。一是及时做好《将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控辍工作意见的通知》(将政办[20*]4号)转发工作,促进各乡镇各司其责,抓好“控辍保学”工作。二是成立“控辍保学”工作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县教育局机关干部分片分组到各中小学,协助学校这项工作。三是抓住时机做好大力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乡镇广大教师利用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过春节的时机,深入到他们家中进行家访。四是做好新生交接手续。各校将春季就读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组织起来,将学生送到职业学校,做好学生思想稳定及相关的交接工作。

2、抓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两免一补”工作。上半年,我县今年继续落实对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困难学生的“两免一补”政策。已完成对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工作。从20*年春季学期开始,免除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免除标准为中学生每年生均320元,小学生每年生均240元,惠及学生6868人,共计减免资金184.6万元。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和对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工作。20*年春季开始,免费提供国家课程及地方课程的教科书(标准为:中学生每年生均156元,小学生每年生均71元),惠及学生9098人,投入资金88.96万元。

三、推进均衡发展,深化“食宿改善工程”

结合中央、省、市资助家庭贫困学生的各项政策,健全完善资助家庭贫困生就学制度,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农村中小学寄宿生食宿改善工程。上半年,县委、县政府拨出专款12万元,购买2224床优质军用被,免费发放给全县农村中小学寄宿生。出台《关于统一农村中小学寄宿生自理餐收费标准进一步规范“食宿改善工程”财务管理的通知》、《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小学生劳动技能培训基地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中小学寄宿生食宿改善工程相关财务管理制度的通知》等文件,从六月份起实施农村中小学寄宿生食宿改善工程的学校统一收取自理餐费5餐每周每生10元。截止到6月底,县财政已投入26.6万元用于农村中小学寄宿生食宿改善工程,落实劳动技能培训基地160亩。同时,加大对劳动基地的管理。4月,黄小晶省长一行在县委书记黄建平、县长林共妙陪同下到将乐三中视察我县农村中小学寄宿生食宿改善工程实施情况。4月29日,省教育厅召开全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工作网络视频会议,我局赵世锋同志就将乐县农村中小学寄宿生食宿改善工程工作作典型发言。5月27日,全县农村中小学寄宿生食宿改善工程劳动基地管理现场会在南口中心校举行,县教育工委书记李永标到会,全县16所实施农村中小学寄宿生食宿改善工程的中小学校长和生管教师40多人参加会议,县农业局植保站、农技站技术员专门为到会人员举办讲座。

四、推进危房改造工作,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1、进一步加快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建设步伐,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宿舍建设工程。继续实施20*—20*年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投入资金949万元,消除危房面积6*4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11430平方米。要配好生管人员,加强寄宿制学校的建设,按照规定标准建设校舍、学生宿舍、食堂、厕所等设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目前,已完成的项目有安仁中心校实验楼、大源中心校学生宿舍食堂餐厅、黄潭中心小学学生宿舍楼;高唐小学学生宿舍、万安中心校学生宿舍食堂餐厅正在进行主体施工;二中学生食堂餐厅、安仁中心校学生食堂餐厅已开工,进入基础施工;白莲中学学生食堂已完成图纸送审,即将组织工程招投标;白莲中心校教学综合楼、光明中心校食堂餐厅已完成图纸设计,正进行图纸送审工作。基本完成全县农村中小学“两证”办理工作,明晰产权,合理利用学校现有教育资源。

2、各校充分利用学校、社会等公共资源,主动与当地政府联系,广集思路,采取长期使用、借用、租赁等不同方式,逐步解决好农村教师轮转住房问题。

五、强化安全意识,狠抓责任落实

1、与全县各中小学校签定《20*年将乐县校园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20*年将乐县学校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20*年将乐县学校消防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

2、建立安全保卫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由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负责,将安全保卫工作列入各有关处室的目标考核内容,并进行严格考核,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将安全教育工作作为对教职员工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度。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

3、不断完善学校安全保卫工作规章制度。建立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对涉及学校安全保卫的各项工作,建立起有章可循,违章必究,反应迅速,及时处理的工作机制。

4、强化学校的门卫管理工作。要求各校门卫要严把校门关,对非本校人员入校(园)必须先登记后入校(园),拒绝闲杂人进入学校和幼儿园。

5、重新聘请公安派出所所长担任学校治安、法制副校长,对50人以上的幼儿园选派法制辅导员。

6、狠抓学校综治工作的落实。我局从机构健全、责任落实、措施有力、成效明显四个方面对各校的综治工作进行综合考评,并列入年度量化考评文件中,考评分占年度考评总评分的21%。

六、加强师德师风教育,促进进素质提高

1、继续在全县教育系统中开展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天职教育,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品质教育,为人师表、行为世范的行为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三项教育”活动,组织广大教师学习《教师法律法规和政策读本》和《学校管理手册》有关文件精神,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推进政治坚定,业务精良,品德高尚,行为规范的良好的师风形成,实现“学生爱戴的老师,社会敬重的校长,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教育目的。在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重视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对学校班主任、辅导员等德育工作者进行师德教育专题培训。建立和完善新教师岗前师德教育制度。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格认定和新教师聘用制度,把思想政治素质、思想道德品质作为必备条件和重要考察内容。建立师德考评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聘任、派出进修和评优奖励等的重要依据。建立师德问题报告制度和舆论监督的有效机制。将师德建设列入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

2、依法管理教师队伍,完善教师队伍管理机制。结合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将教师队伍建设列入县人才战略发展规划。围绕加快培养骨干教师的步伐;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进一步深化中小学用人制度;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和校长的管理制度。依据将乐县人民政府《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精神,我局依法履行对教师队伍的管理职能,依法履行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聘、职称评聘、培养培训、调配交流和考核等管理职能。

3、科学核定教职工编制。严格按照《福建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实施意见》的有关规定,结合山区教育教学点分散的实际,科学核定教职工编制数。目前全县共有教职工1986人,中小学专任教师1935人,教师数量基本满足本县教育事业发展需要。上半年均在春、秋季开学期间做好离岗离职教职工的清理工作。清理离岗待处理教师3名,严肃了工作纪律,规范对教师队伍的管理。

4、推进教师职称改革工作。在全县学校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打破职称评聘“终身制”,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逐步提高中小学专任教师中高级职务比例,并向边远乡镇学校倾斜。目前全县小学专任教师具有中级职务比例达26.9%;初中专任教师具有中级职务比例达27.1%、高级职务比例达9.8%。同时,中高级职数比例向重点中学倾斜。县一中高级职数的比例由16.1%提高到25%,中级职数比例由38.9%提高到45%;水南中学高级职数比例达20%,中级职数达38%;职业中专中级职数比例达38%,高级职数比例达10%。

七、加强继续教育管理,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1、扎实抓好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依托省、市、县各级培训机构,结合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形势与任务,及时选派中小学校长参加任职资格培训和提高培训。20*年上半年,共选派5位中小学校长参加省、市级校长任职岗位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校级干部的理论素质和管理水平,为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目前,全县小学校长大专以上学历达80%,初中校长本科及以上学历达45%,高(完)中校长本科及以上学历达83%,在职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率达100%,中小学在职校长全部取得岗位提高培训合格证。

2、坚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结合农村学校教育实际,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科学制定全年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计划,依托各级进修学校和本县电大工作站,积极鼓励广大中小学教师参加自考、函授、网络、电大等形式的学历提高学习。目前小学专任教师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达57%;初中专任教师具本科及以上学历达30%;高中、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具本科及以上学历分别达81%、60.9%;幼儿园教师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达85%。中小学专任教师参加省市级骨干教师培训达17.4%,中小学专任教师100%接受信息技术培训,同时,认真把好教师“入口”关,各类学校在岗教师全部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新聘教师资格比率达100%。4月,县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召开全县初中科会议,及时传达省、市20*年中考学科会议精神,全县各校参训教师达150多人。

3、扎实开展校际“结对子”活动。科学制定校际“结对子”活动方案,继续在全县所有学校之间开展校际“结对子、促交流、相推进、共发展”活动,加强对“结对子”教师的管理。上半年对全县124名“结对子”的教师进行专项考评。全面扩大交流面,逐步建立和健全优质学校挂钩扶持薄弱学校和城镇中小学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服务期制度,促进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共同提高。

八、纠治并举,抓好治理教育收费工作

一是建立规范的局际联席会议工作制度,定期做好学校收费检查和指导工作。20*年上半年教育局先后4次组织局际联席会议领导小组成员分4个检查组对全县中小学收费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对不按规定收费的学校要求限期整改,并进行跟踪检查。二是开学前专门召开校长、总务主任、财务人员会议,集中培训收费方面知识,进行收费教育,落实教育收费的“八个严禁”。三是落实收费公示制度,抓住开学初教育收费的敏感时期,通过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和电脑网络、墙报专栏等宣传阵地,加大教育收费和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宣传教育,通过教育信息网站、有线电视、《教育简讯》、《致家长的一封信》、校务公开栏、收费公示牌等宣传方式广泛宣传报道收费政策达100期次。四是强化责任意识,严格实行责任追究。教育局与各校层层签定责任状,进一步落实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工作。据统计,全县学校与班主任、教师签定治理教育收费责任状达1500份。五是进一步规范学校预算外资金管理。按照《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文件精神,学校预算外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设立专用帐户,专款专用,确保了教育经费的正常使用。

九、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提高服务教育水平

一是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继续落实政务公示制、首问责任制、否定报备制、服务承诺制、投诉举报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上下班电脑签到制,明确各岗位工作责任和义务,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二是加强教育宣传工作。重视信息上报工作,上半年以来已向省、市教育网发送信息达30多条,向县里发送信息80多条。同时,加强对教育网站的管理,及时反映全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果、情况,拓展信息渠道,努力实现办公现代化目标。三是狠抓各项工作的督查落实。由教育督导室负责对上级及本局的工作部署进行督查督办,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认真做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答复工作,上半年,共答复人大政协建议、提案16件。认真做好接待、处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维护社会稳定。认真抓好计生、卫生、安全保卫工作。积极抓好挂点村扶贫奔小康工作,多次派车派人出资,协助抓好挂点村生产、计生等工作。认真做好普通、成人高等学校、自学考试、高中会考、初中升学考试等的组织报名、考场设置、考试管理及工作。同时积极筹措资金安装各股室空调等设施,进一步改善了局机关的办公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