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课段考总结

网课段考总结

网课段考总结

网课段考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基础;设计理念;教学手段;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34-8256-02

1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特点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通信及其专业等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它的任务是介绍现行的、较成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为学生进一步学习“PHP程序设计”、“网络安全”等后续课程,培养学生成为网络工程师打下基础。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常用的网络安装、调试、及使用方法,具备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随着技术的更新和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我们对本课程设计理念、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传统教学现状分析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自身特点也非常明显,它是一门理论与实操紧密联系的课程。要想更好的掌握网络基础知识,就需要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丰富的实践教学环节来巩固和加深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但目前很多学校对课程的设计仍然以理论知识为主,轻视实践动手能力,与企业合作偏少,难以适应高职人才的需求;而且在大多学校仍然仅仅采用课堂讲授的教学手段,学生在课后不能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动手练习;对于学生的考核仅仅以期末成绩来衡量,对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难以全面的了解。因此,我们对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进行改革,改革课程设计理念,增强企业的参与和资源的利用,改革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

3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改革

3.1 课程设计理念改革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与企业共建人才标准、课程体系和实训环境,模拟出真实的工作情境。探索校企专家结合、工学一体的教学模式,以我院内“双师型”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为主导,通过产学合作,提出反应企业的典型工作实践的学习领域工作任务,构建工学结合的模块化专业课程提下,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学到知识,形成技能,并在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总提高自己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多种教学手段:去企业参加期末实训、实训室维护、参加各级技能大赛、顶岗实习;教师参加各种培训,最终结出丰硕的成果,如图1所示。

按照企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能力以及考证的基础知识点来进行课程开发。通过参考考证所需知识点,再根据信息化网络系统的企业行业专家总结出来的典型工作任务,从而确定本课程的具体任务。

3.2 教学手段改革

针对高职层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就业岗位要求,总结多年教学成果和经验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深化,主要的教学手段有:

3.2.1 “教学做考”一体化教学手段

基于岗位和职业素质的需求,本课程以网络的基本必需理论知识为基础,以网络的实际应用为主线,采用“任务驱动,以工促学”方式引导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实施的过程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在实训室设置真实学习情景,学生完成实训项目,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进行“教学做考”一体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从实训项目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其基本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3.2.2 “开放式双证”教学手段

我院把本课程作为实践性为主的课程,本着开放式教学的思路将专业课程与外部资源结合,我们将大量的企业真实案例和项目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将适合本课程的实际任务和大量的实践项目提炼出来,并与网络行业领先者思科网络学院的课程充分融合。同时考虑基于岗位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融合职业资格认证和专业技术认证体系,大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在课程理念设计、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安排上,为学生获得职业培训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提供途径。

3.2.3 “现场教学”教学手段

我们充分利用我院校园网规模大、应用丰富、不断建设的特点,在日常教学和实训教学中联系校园网实际环境进行现场教学,并在一些课程和实训项目教学中亲自体验校园网的管理和分析拓朴结构, 管理策略以及直接读取校园网的运行数据。 学生不仅能亲身感受真实的网络环境,还能在感受真实工作环境中提前体验工作氛围,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吸收部分学生参与课外兴趣活动小组,由学院网络中心技术人员和教师带领参与学院校园网的建设、运行、管理和维护工作,在实战中巩固知识、强化技能、积累经验,为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毕业学生中已有一些在高校及大型单位担任网络管理员岗位甚至技术领导岗位。

3.3 考核方式的改革

对于该课程最终成绩的认定,根据本课程自身的特点,在理论考核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技能和实践能力的锻炼,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采用”期末考试+项目考核+平时考核“三部分结合的综合考核方式。期末考试为期末闭卷笔试和实践操作考核;项目考核包括项目完成情况、组织情况以及具体实施情况;平时考核由学生的实验报告,上课考勤及上课回答问题确定。三部分成绩的组成比例为:50%、30%、20%。

4 结束语

针对计算机网络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切入点,通过对课程设计理念、教学手段以及考核方式的改革,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邱罡,王玉磊.网络安全课程教学研究与探讨[J].科技资讯,2012(8).

网课段考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内蒙古地区大学英语 网络多媒体分级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行动研究理念的西部高校大学外语教师职业发展研究”(2013B127);内蒙古工业大学教改项目“大学英语高级视听说拓展课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2011045);内蒙古工业大学科学研究项目“大学英语教师话语研究”(SK201211)的主要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096-02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大学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地位日益突显。进入21世纪以来,教育界越来越关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背景下教育的发展和变革” [1]。 将现代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对教学模式的改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理念的更新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在信息技术、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着以下突出的问题:课程设置不合理, 仍然把单纯的语言技能教学放在首位,英语课堂人数通常达到了80人以上,教学效果及质量难以达到新一轮教育部的教学培养目标的要求,即通过大学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2];教学手段僵化,仍然沿用单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严重制约了语言教学的效果,大部分高校没有全面铺开网络多媒体教学和自主学习模式;由于西部高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或不发达的地区,学生英语水平层次不齐,听说能力薄弱,自主学习能力较低。基于存在的这些问题,本研究实践探讨了基于网络多媒体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模式,侧重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这对推动西部地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基于网络多媒体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设计

1.1改革目标

本研究以内蒙古工业大学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为例。2011年,内蒙古工业大学在以往分级教学改革成果上,进一步展开多媒体网络分级教学改革模式,具体改革目标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手段,完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和手段,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与质量,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和较高的综合文化素养,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培养高素质人才。

1.2改革内容

1.2.1实施多媒体网络分层次分课型教学模式

根据英语水平不同,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在全校大学英语课堂中提出了“读写+听说+网络”(2+1+1)三位一体的多媒体网络分层次分课型教学模式:在第一阶段开设视听说、读写译和网络自主学习课程;在第二阶段开设实用英语写作、英美文化、高级英语听力等专业课程;在第三阶段开设中西方文化比较、英美国家概况等多媒体知识拓展课程。层次分级与课程内容设置,见表1。

表1多媒体网络分层次分课型大学英语课程设置

1.2.2逐渐完善网络课程的建设

自改革以来,内蒙古工业大学投入使用了交互型网络实验室中心2间,总计168座。另有数字媒体资源中心一间,语音室2间。目前大学英语课程实现了所有学生网络自主学习。多功能网络教室36学时/周,为学生提供语言能力操练的环境,自主学习人数近2600人,平均使用率达85%。学生可以随时进入自主学习状态,完成学习任务。学生真正体验到以“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为主,“交互式学习”为辅的学习乐趣。

1.2.3完善第二课堂建设

将第二课堂建设纳入教学管理范畴,使之制度化、体系化、规范化。增加、改善科大英语广播电台的播出栏目和播出内容。每周五晚上举办“英语角”活动, 活动主要以辩论、主题讨论、自由交流等形式展开。每学期具有高级职称以上的教师为学生进行每周一次的“教授助你成才”讲座。每年举行“学风杯”英语演讲比赛。每年6月份举行为期两周的校园“英语节”活动,包括英文歌曲大赛,话剧表演等,为学生提供英语学习及交流的平台。

1.2.4应用教育技术辅助教学(CALL: Computer?鄄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全面推行计算机网络英语考试和英语口语考试。教师通过计算机辅助测试(12级CAT测试)系统可以掌握学生自主学习进度。这些测试形式充分反映了课堂教学的实际,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对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反拨效应,突出能力测评, 适应发展的需要,使之切实向能力考试方向转变。

1.2.5实行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评价机制

多样化的形成性评估手段强调统一部署和个性化教学相结合,从根本上起到了对学生的督促作用,强化听说能力的培养,使其更加注重日常学习的积累及表现,也使教师拥有更多自,从而为调整教学方法及手段提供了依据[3]。具体方法为:终结性评估即期末卷面成绩占总评成绩的40%,卷面题型主要参照国家四、六级考试题型,能够真实有效地检测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所取得的成绩并能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形成性评估即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60%。具体分值为:口语成绩占总评成绩的10%,学生每节听说课以及口语测试的表现是口语成绩评定的主要依据;根据统一要求,教师批改学生书面作业每学期不得少于5次,占总评成绩的10%(翻译或作文,作文数不得少于3次);月考(卷面形式)主要测试听力或写作能力,占总评成绩的20%;读写和听说课堂表现各5分,占总评成绩的10%(依据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和回答问题的准确程度赋予分值);网络自主学习成绩占总评成绩的10%,以自主学习进度、完成情况、课程达标等指标评价网络自主学习成绩。

2.实施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实践成效

2.1教学理念进一步更新

课题组倡导并努力体验“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实现了课堂教学与多媒体、网络、现代信息技术交互活动相结合的复合式教学手段,注重发挥了课堂教学重情感交流和师生互动的长处,又充分利用了丰富的网络资源优势,便于学生进行听说自主学习。

2.2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在全校教学督导专家组随机听课中,大学英语教师总体印象优;学生对大学英语任课教师评教结果优良,受到学校教务管理部门以及学校教学质量督导专家组的一致好评。课题组成立以来,有2位教师获得“自治区教学名师”称号;2位教师获内蒙古教育厅颁发的优秀课题成果二等奖;1位教师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NECCS)指导教师特等奖;1位教师获首届“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技艺大赛内蒙古赛区一等奖、全国总决赛三等奖;1位教师首届“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指导教师三等奖。

2.3学生语言应用能力明显提高

实施教改后学生在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通过率升高。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内蒙古工业大学“学风杯”英语口语比赛以及英语节、英语角等系列活动,取得很好的成绩。教改以来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3名、一等奖13名、二等奖44名、三等奖203名。学生的实际英语应用能力得到了大幅的提高,尤其是学生的听说能力。

2.4网络自主学习能力加强

课题组积极实践信息化教学“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核心思想。学生在网络教室学习环境下,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学习培养方法与实施措施具体表现为学生可通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手段将枯燥、被动的语言学习变得生动有趣的主动学习;网络+辅导的自主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主体, 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随之提高;通过作业检查及教学网络平台的监督体系等形式对学生学习进度情况实施监控,确保学生的学习时间及效率。

3.存在不足与建议

尽管网络自主性学习具有强大的网络平台和丰富的网络信息库资源的支持,但学生能在多大程度上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主要不是取决于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而是取决于学习者的学习内驱力的强弱及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水平。因此,网络自主学习应在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优越性的同时,着重培养人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和协调好新的“人机关系”,让物质的优越性于人的主观能动性能更好地结合,使网络自主学习真正成为网络“自足”学习。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对各种网络学习策略的探讨不够成熟,也未能做到详尽的细化和具体的回归分析;其次,本研究样本偏小,学生只局限于内蒙古工业大学,其他院校的学生并未涉及;再次,调查没有考虑诸如兴趣、焦虑等情感因素对网络学习策略的影响,也未进行测试对象年级变化的跟踪调查。建议进一步调查研究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学习者的学习内驱力的强弱及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水平的关系;

2)“人机关系”在网络自主学习中起什么样的作用;

3)网络自主学习如何能够真正成为网络“自足”学习。

针对西部地区普通高校教学所面临的问题,课题组实施的基于网络多媒体的分层次教学改革已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果。不同层次的班级选用难易不同程度的教材,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坚持输入、摄入、输出全面兼顾、平衡发展的原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和“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读写+听说+网络”(2+1+1)的教学模式既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语言输入,又合理发挥了教师在课堂中不可替代的组织、管理和监督等重要作用。迄今为止,教学改革覆盖面广、受益学生人数多。此教学模式可以带动西部地区更多的兄弟院校,对新形势下西部地区普通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尧学. 关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的总体思路[J]. 外语界, 2008,(5): 2.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 北京:清华出版社,2007.

网课段考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网页设计》;教学方法;研究

1研究的背景

《网页设计》课程是计算机类相关专业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点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与Photoshop、Flash等图像、动画课程具有紧密关系,是动态网页制作的重要基础。在传统教学的学习之初很受学生欢迎,觉得学习直观、简单、容易,但是真正动手操作起来又会出现很多问题没法解决,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导致最后教学效果打了折扣。近几年来,为了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各高校对该课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上。首先是“教”的内容:结合自身的人才培养方案,对教学内容做了适当的调整,以“实用”、“够用”为目的,强化了Dreamweaver操作应用;其次“教”的方法,以项目驱动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工程的思想和实践动手能力。但是在此过程中很容易忽视网页设计本身的特点:创造性、现实性、实效性。同时也忽视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体的地位。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可能只会机械的去照做,没有思考,吸收,脱离了设计的工具,或者原有的设计模式可能无从下手,那就更谈不上网页的设计了。可以在“教”的基础上做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多去“想”。因此,本研究力图结合我院独特的教学条件,课时设置以及学生基础和学习特点探索三段式教学模式下的网页设计课程研究。

2三段式教学

在高校教学过程中,课堂是老师和学生交流的主要场所,因材施教显得尤为重要。我在结合学生本身的实际情况,探讨新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模式,让学计与制作理论教学中案例与问题的研究和探讨。“三段式教学法”:1段:案例引入,提出问题;2段:学生自主学习,尝试解决问题;3段:归纳总结,引申提高。理论教学中我主要引入个人博客网站为例,这个例子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和自身情况,通过给学生展示类似的网站,让学生了解网站的主题和显示内容的关系,提出网页、网站和站点等概念,然后通过演示建立网站的流程,学生掌握整个网站开发的过程;通过了解这些流程后,再分别从页面的结构、布局和风格。对学生提问让学生勇于说出自己见过的个人博客的形式和风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去思考,哪种结构比较好,或者更适合自己;接着就是如何展示自己的信息,如文字、图片、多媒体等,而这些问题他们可以先去观察事例网站,让学生讨论讲解问题,加深对问题的理解,然后我再总结讲解知识点并扩充,特别是CSS的应用,这些都可以在学生自己理解总结后举一反三。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将知识点尽量设计在问题中,让学生去思考讨论,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当然学生在课堂练习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尽量不要用Dreamweaver开发工具,这样对HTML标记符理解记忆有很大的帮助。实践教学中以学生为主,给出与学生生活比较贴近、实用性较强的几个主题,如电商网站,然后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可以以寝室为单位,可以自由组合,5个人一个组完成一个主题,主题可以自选,小组分工合作,根据所选题目,结合实际情况,确定网站的风格和格局,使用Dreamweaver开发工具进行设计。这样具备了理论学习HTML标记符的基础上再去使用开发工具,熟练程度上就有了大大的提高,并且也不会像传统的机械的上机。

3结语

整个教学方法的研究除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方法外,在考核的形式上也做了一定的研究,弱化期末卷面的考核,加强实践教学的考核力度。通过实现过程中网站的设计实现,给出综合的评定。这样也调动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积极性。改革理论课程教学模式,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模式,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构建一个项目合作式实践教学模式,让学生们都能够参与实训,并从中获益。加强实践创新环节,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此次教学改革已经运用于计算机应用及网络专业教学之中,在整个应用过程中,与学生的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等也是整个改革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直接影响到改革实施的力度。

参考文献:

[1]刘玉红,蒲娟.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案例课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2]李敏.网页设计与制作案例教程(第3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3]柳珺.高职网页制作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10).

[4]李小美.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大众科技,2012(03).

网课段考总结范文第4篇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大多数高校的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和计算思维。很多学生高中阶段也学习了信息技术课程,但从内容上来看,两门课有一定程度的重合,导致教学资源浪费,这也是部分高校大力压缩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时的主要原因之一;从培养目标上看,现行大学计算机基础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存在一定差别,两门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同。在此背景下,很多高校采用网络助学平?_教学模式,大班公选课学生用2/3的课时使用网络助学平台完成学习内容,1/3课时接受教师面授。在此模式下,如何充分利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成果,按照大学专业需求来改变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适应教育总体环境的变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1]。

2 翻转课堂模式应用

翻转课堂(fliped class model)是当前备受教育界关注的教学模式[2],它将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翻转过来,从先教后学翻转为先学后教,从以教师为中心翻转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对课堂主导、设计、主动构建、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老师引导学习者参与完成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

在网络助学平台下,学生在课前利用教学视频学习,可暂停并反复观看视频增强学习效果,获取传达陈述性知识,最大程度地解放课堂时间。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一起交流与讨论,集中完成答疑解惑。

翻转课堂模式适合小班化教学,如何将翻转模式应用于大班教学,是另外一个关键问题。根据实践,我们探索出了“大班浅层翻转”模式来应用于网络助学平台下大合班、短课时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

3 “大班浅层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大班浅层翻转”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学设计。课前应明确学生学习目标,采用可计量、可考核的评价指标来进行明确的绩效评价,督促学生完成课前网络助学平台学习环节课时。根据本课程网络助学为主、大合班、面授短课时的特点,课堂教学设计以“答疑解惑式”和“项目训练式”为主,课后采用项目实践和项目作业互评手段巩固学习成果。课程考核侧重学习过程性评价,评价数据来自于网络平台使用日志数据和学生项目中的作业互评。图1为课程组织过程。

3.1 课前学习目标及绩效评价

1)学习目标。

本部分学习目标为:掌握样式的使用、使用大纲视图来查看并组织文档、创建索引和目录、图表的交叉引用、节的概念、页眉页脚、域、脚注尾注题注、Pdf文档生成等知识点。图2为该部分长文档排版知识点结构图,帮助学生建立立体化学习目标。

2)绩效评价。

课前观看网络助学平台视频45分钟,完成讨论区思考题35分钟。此项考核通过网络助学平台导出数据进行打分,融入学习过程性评价,从而督促学生完成课前学习目标。

3)视频防挂机。

一直以来存在一种现象,一旦一门课以网络助学平台课的形式出现,该课就沦为被放弃的对象,学生一边开着电脑挂着助学平台账号,放着视频,一边玩着手机做着其他事情。为了防止无监督环境下学生挂机去干其他事情,网站设计为视频播放每5分钟暂停一次,技术上督促学生专心看视频。学生看好视频后在班级QQ群或微信群发送“已看完”字样,通过同伴榜样督促班级其他同学尽快完成视频学习。

3.2 课堂教学设计

学生通过课前的网络助学平台视频技术进行直接教学的浅层学习[4]获取主要知识点后,在课堂上开展基于答疑解惑、项目训练等互动形式的深度学习。

1)答疑解惑式课堂阶段。

本阶段突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培养,其基本流程与关键特征为:学生通过课前阶段网上助学平台视频资源自主学习,回答讨论区思考题检测课前学习目标;通过线上交流,老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在课堂上老师针对共性问题(样式、节、域)进行问题分析、回顾知识点、课堂研讨、协助问题解决、答疑解惑,促进学生对知识拓展深化。

2)项目训练式课堂阶段。

本阶段突出实践应用能力、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培养,其基本流程与关键特征为:明确项目(毕业论文长文档排版)、任务布置、效果演示(现成案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项目任务分解(根据知识点梳理,形成子任务);项目分步实践合作完成任务;随堂测试、实时检测;结果分析、总结评价。

3.3 课后任务

课后,学生根据网络助学平台讨论区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引导完成知识拓展,根据拓展思考完成拓展项目的实践,然后将项目提交给小组进行互评,给出互评成绩。此过程为了增加客观公正性,由教师进行互评过程审核,最后计入学习过程评价成绩。

4 学习过程评价

根据大学计算机基础内容与知识结构特征,本课程采用“无纸化网络考试形式”,通过二级办公自动化考试平台测试以及机器自动阅卷获取课程考试成绩。总评成绩则由考试成绩(占 60%)和学习过程评价成绩(占40%)组成。因此,如何对学生的无监督网上助学平台学习过程进行合理的评价至关重要。

课前明确学生学习目标,采用可计量、可考核的评价指标进行明确的绩效评价,有助于督促学生完成课前网络助学平台学习环节课时;结合教学经验,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步骤完成情况来确定学习过程评价因子。这些评价因子主要包括反映学习态度的在线学习时间、教学视频观看时间、课件下载情况,还有反映学习过程的互动教学中公告阅读量、讨论参与度、答疑次数、文件下载次数、师生交流参与度、项目作业成绩等[3]。

这些学习过程数据随着网络助学平台的使用,记录在网站的日志文件中。日志的记录数据大多以学生浏览各模块的时间或者参与讨论的次数为单位;教师任务完成评价和项目作业互评成绩则保存在数据库里。在学期结束时要及时导出这些评价指标数据并保存在样本数据库中。这些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互动样本数据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过程绩效,可利用模糊理论建立数学模型将其定量化分析,进而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见图3。

5 结 语

网课段考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字:一体化;层次式;双轨案例式教学;Java体系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一、大学中的专业体系课程群面临的教学问题

在目前大学的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拥有着像Java这样:课程科目多、学习周期长、知识量大、体系范围广的体系课程群。这些课程群一般由十多门包含基础、过渡及应用,既独立又联系的课程组成,在长达四年的学习期间,作为初学者的学生对这类课程群学习最容易产生各课程之间的知识联系和学习方向把握不清,课程间学习脱节,知识遗忘严重的问题。作为教师也由于不同的教学方法、案例使用、教学风格及考核内容也容易造成各课程间知识衔接少、教学进度把握困难,课程教学合力性差、专业总体目标实现难以实现的问题。

二、案例化教学在专业体系课程群教学所需体现的新原则

分析原因我们发现,传统案例教学法研究的重点是课程及章节内容的引入,分析和实现,它主要关注课程的点而非面。而类似Java的体系课程群则更需要关注课程与课程间知识的衔接和过渡,章节目标到课程目标到专业总体目标的推进和实现。这就要求课程的案例教学必须站在整个Java专业体系目标的高度,从全局的角度出发,紧扣课程内在联系,在案例式教学方法设计时采用以下新原则:

1、一体化原则要求案例设计必须面向整个专业体系总体目标,案例内容涵盖专业课程群中的每一个课程及其绝大多数章节知识内容。各课程专业教师必须在一个总体案例的框架下来分析设计各自的课程内容、引入案例、考核内容及目标。

2、层次化原则要求案例应根据课程根据内容层次化和知识发展特点进行层次化分析与设计。例如总体教学案例框架中的数据库管理和SQL语句部分应该由《数据库设计原理》来承担,项目案例中的网页设计部分由《网页编程基础》来承担。而程序课程中的结构化编程、面向对象编程、MVC模式等体系思想和知识,又需要将案例在不同课程、不同阶段中做递进式的层次化目标和内容设计。

3、双轨型原则要求案例必须配以大任务量的一体化层次式同步项目实践课题。课题可以由教师开题小组进行拟定,每个学生各不相同。在不同的课程中,项目课题的层次化阶段目标及其任务需以案例在课程的层次化设计内容相匹配,以便学生通过课题任务实现知识再现和实践巩固,也提供了教师对于学生课程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及教学质量评估依据。

三、对Java课程群的一体化层次式的双轨案例教学模式及内容设计

1、以Java的WEB方向为例。基于一体化原则,按据Java体系最终培养目标设计出基于JavaWeb技术的酒店客房和机票查询订购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总体案例作为整个课程群案例的实现目标和内容主干。

2、将总案例根据层次化原则,基于不同课程实施层次化的阶段性案例分解,如Java程序设计阶段,课程《Java程序设计基础》实现系统利用数组、函数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数据库设计原理》实现系统的数据库设计与管理,以及数据操作的SQL准备;在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和数据库编程阶段,课程《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现系统基于三层架构,JDBC技术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网页编程基础》实现酒系统的简单静态HTML页面设计;在Java网站编程技术基础阶段,课程《网页重构技术》,实现系统HTML网页的复杂CSS+DIV的页面美化设计,课程《网页脚本技术》,实现系统网页中的脚本处理,课程《JSP编程技术》实现系统基于JSP+ JavaBean+ Servlet+EL、JSTL技术的MVC模式JSP网站设计和改版、过程;在Java企业级应用进阶阶段,课程《SSH框架技术应用》实现系统运用敏捷开发、架构和模式基于SSH框架技术的改版,课程《ExtJS界面应用技术》完成酒系统的后台管理,掌握B/S系统后台的设计和开发,学习ExtJS技术的应用。

通过以上的一体化层次案例,我将所有的Java专业体系课程以先整体、后部分的方式进行了任务化分解和串接,使各个课程的目标明确、任务分配合理、课程间教学结构紧密。使学生对Java体系知识的产生兴趣和动力,给予了自主学习方向,让学生在漫长的Java课程学习期间始终以该案例作为主线进行知识的不断推进、再线和巩固,极大提高体系知识学习质量,也为类似的专业体系教学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案例式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孙阳 基于案例的网络工程课程群实训教学体系建设 《价值工程》 2011 年 第 30 卷 第 8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