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课交流材料

网课交流材料范文精选

网课交流材料

网课交流材料范文第1篇

利用一切工具进行教学活动皆以提高效率为前提。利用网络先进的技术改变师生的交流方式上课,要注意适度使用:一方面现阶段使用这种交流的技术尚有一定的局限性;另一方面,课堂教学所具有的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直接交流,较之教师完全通过现代化媒体教学,学生通过媒体学习这种间接的交流方式,在许多方面仍然有其优越性。

要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求。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陈至立

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使学生变被动型学习为投入型学习(engagedlearning),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和接受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在教育中应用技术的根本目标是促进教学形态由被动型向投入型转移。——《用教育技术支持教育改革》——1993年美国教育部

一、什么是网络?

网络的实质是资源共享、是零距离,是一种全新的交流方式,一种新型的工具。

二、当前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教育科学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课堂教学逐渐暴露出许多弱点,比如,因材施教的原则,在班级集体教学活动的前提下难以实施;以语言讲述为主的表达方式,使得某些教学信息的传输与接收遇到困难;教学效率需要进一步提高;怎样更有效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等。

三、什么是网络教学?

随着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日臻成熟,现代教育技术已悄然向第三阶段——网络教学(web-basedinstruction)过渡,网络教学是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学活动中,学生利用计算机的交互功能,首先在局域网(如校园网)与教师、其他学生进行交流,若教学资源不能满足要求,则可进入internet网,以寻求更多的资源或信息。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网络教学先进的教学理念预示着它强大的生命力。

①网络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中心地位;

②网络教学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

③网络教学把媒体从原来作为教师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

④网络教学真正落实了因人施教的教学原则。

四、谈谈已知的几种网络课模式:

(1)利用网络丰富的信息资源上课

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收集相关材料,制作成网页;课上教师交待课堂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任务的理解掌握情况,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自主探索、寻求、交流问题的答案或解决的办法;然后教师给出问题的答案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上课方式充分使得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向知识的探索者的转变;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重点解决自己尚未掌握的知识,从而避免了以往课堂上已经掌握了知识的学生无事可干或者尚未掌握前一部分知识的学生又无所适从的被动局面。网络课最善于解决目前班级授课制之中的分层次教学问题、个性化教学问题。网络教学允许一部分同学先行一步,使得学生因材施学成为可能,教学效率必将得到大幅度提高。这正是班级授课制前提下,网络教学的最强生命力之所在。

由此也可以看出,上好一堂网络课最重要的是教师对各层面学生应有更深的了解,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个层面的学生学习网络课教案。切忌将所有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简单的、一古脑儿地堆在网上,然后说同学们你们去学吧。认为只要学生找到了答案便是解决了问题完成了任务。学生看到的信息便是学生自己的信息了吗?学生需要多少时间理解消化所看到的信息?学生通过何种方式理解掌握信息?很明显看到了不代表理解了、掌握了,否则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大堆教科书,还需要各科教师吗?一些网络课的组织者为了告知同行们:学生在本堂网络教学课中理解了、掌握了,课前花大量时间让学生看材料、帮学生分析材料。结果是可以想象:课堂交流气氛特热烈,所有学生的问题看上去解决了、任务也都完成了。殊不知,这些问题是这堂课上解决的吗?这些任务是在本堂课上完成的吗?其实本堂课仅仅进行了一个集体汇报,而作为课最重要的部分:引导各层面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被无情的抛弃了。这里只注意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重要性,却忽略了教师主导作用。这样的教学与牧羊人人放羊没什么两样。提高教学效率只能成为一个美好的愿望。

怎样更有效的引导各层面学生理解掌握知识一直是教育者研究的最重要的课题。在常规的教学活动中要研究,在网络教学中更不容回避。忽视了这个过程不是教育方法的进步而是教育方法的倒退。

(2)利用网络先进的技术上课

网络课上教师将部分课堂任务用bbs或电子邮件,同学们用bbs或在线聊天进行课堂交流,学生用bbs或电子邮件的形式交课堂作业。

网络有先进的bbs、在线聊天等实时交流技术,它为各个使用者提供了一个平等交流的机会。网络教学使交互式学习成为可能,为他们创设一种相互交流、信息共享、合作学习的环境。网络教学使师生之间在教学中以一种交互的方式呈现信息,学生在网络中不仅接受,同时也在表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情况调整教学。学生可以与教师发生交互作用,向其提出问题,请求指导,并且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之间也可发生这种交互作用,从而有利于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进行协同式学习。这种交互式的教学加强了师生间和学生间的交流,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利用一切工具进行教学活动皆以提高效率为前提。利用网络先进的技术改变师生的交流方式上课,要注意适度使用:

一方面现阶段使用这种交流的技术尚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是师生利用这种工具表达思想的技能相差很大。我们不能排除有些同学有很好的观点,但通过这种方式表达时束手束脚,反而影响课堂效率的现象存在;其次利用这工具所能表达的内容本身也有很大的局限。社会课的问题讨论多以文字为主,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交流。但是它无法准确表达学生的情绪(学生的情绪一般可以通过音量、语速、语调来表达);在自然科学课程问题的讨论中有许多问题是通过公式、符号、过程来表达的,现阶段交流平台(bbs、在线聊天等)解决这个问题显得力不从心。

网课交流材料范文第2篇

1.环境保护(高中化学第六章第四节)

2.陆地水(高中地理第四单元第三节)

<教学课时>

1.化学、地理课堂教学各2课。

2.利用课外科技活动或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进行调查活动,安排8课。

3.对调查所得信息进行交流,设计实验并进行事实,取得数据,安排8课时。

4.完成调查报告,安排8课时。

5.成果展示准备工作,安排4-6课时。

6.论文答辩、成果展示,安排4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我国水资的分布和利用的现状,培养学生获取、筛选、重组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节水意义的讨论,《水和生命》公益广告图标的设计,使学生对水与生存、水与发展产生深刻的印象,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3.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实验的设计和实践能力。

<环境教育渗透要点>以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为出发点,根据报载关于节水的相关文章,调查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水资源的保护、水资源的利用的情况,并从定量的角度说明平时节水的重大意义。

<教学方法>

1.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2.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一般不超过3人),探究性自主学习,通过调查研究,写出调查报告,设计《水与生命》公益广告图标,交流辩论,实验设计及操作,写出小论文。

3.陈列成果专栏,进行科学宣传。

{教学媒体}

1.文书材料:课本、查阅图书资料、报刊杂志等。

2.电子材料:电子读物(视听软件)、利用互联网上网查询等。

3.调查材料:走访老师和专家、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等。

4.实验材料:实验室动手实验等。

<教学设计与过程>

1.提出问题

某报纸的评论员文章称:缺水是世界上很多国家面临的问题。我国也是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而且缺水现象还将越来越严重。缺水使国民经济的发展受到制约,也使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受到影响。

文章在分析了我国缺水的自然的和人为的各种因素,告诫人们保护水源,合理地利用水,科学地利用水,树立节约水的观念,养成节约水的习惯。

文章举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例子以警示世人:若一个水龙头关不严,每秒钟漏一滴水,那么每年将有38t水白白地流失。

根据上述报导,请通过调查研究,从政治、经济、人文、科技诸方面,尤其从化学学科的角度,就我国的缺水的状况、根源及其对策发表您的看法,写出体裁不限的书面报告,设计《水和生命》公益广告图标,并自行设计实验来证实水龙头漏水每年浪费水38t的真实性。

2.要求学生在两周内完成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的内容是:

(1)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我国是缺水国家吗?节水的意义何在?

(2)我国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情况,发表自己的看法。

(3)我国各地采取的保护水源和节水措施。

3.交流获取信息的方法、手段和信息的具体内容,各自表述看法,并组织学生进行受控的适度的讨论。

网课交流材料范文第3篇

1高中政治综合探究课常态化对策

(1)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的认知程度。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我们的很多教师在新课改6年的时间中都没有认识到新课改的核心是什么,按照自己的一贯风格、思想、一成不变、信心十足。传统思想政治课堂强调知识本位,强调“灌输”教学和“接受”学习,教师照本宣科一灌倒底,学生昏昏欲睡神游四方,课堂忽视学生主体,缺少欢乐,缺少思想交锋,课堂乏味、沉闷、枯燥。很多教师认为我把知识给学生了,我的任务完成了。新课改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活起来”,这种理念是对传统教学的冲击和创新,符合国家高中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我们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也可以发现端倪,上海、广东、江苏等地区都出现了综合探究题,我们的教师一定要从思想上重视起来,上好每一节综合探究课,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合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有效整合资源,采用灵活多变的课堂模式。一节好的综合探究课需要教师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通过研究与实践,大致归纳了四种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了校外和校内资源。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每位课题组成员都对高中政治综合探究课有了新的认识,教师都精心设计了活动方案,形成了优秀的活动案例。其中,刘妍老师作为班主任还进行了一个创新,就是把政治综合探究课与主题班会课结合起来,在高二20班开展了“模拟联合国”主题班会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学生通过上政治综合探究课,首先在思想上提高了认识,渐渐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在考试中的重要地位。其次,学生通过政治综合研究课,拓展了自己的课外知识,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现在,综合探究课已经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课,它可以与主题班会课、综合实践课相结合,对我们的教学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下面,以一节课为例进行分析:本单元的综合探究是依据课程标准——思想政治3第二部分“提示与建议”中的“学习型社会的特点”而设计的,旨在帮助学生感悟学习的重要性,体会学习将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了解学习型社会的特点,理解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懂得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是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懂得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认识建立学习型社会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教材内容及分析]①本综合探究设计的相关理论依据(1)文化对经济、政治有重大影响和作用(2)文化对人的重大影响和作用(3)文化竞争力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4)文化具有多样性(5)文化具有继承性(6)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②探究重点(1)从众多的职业、获得知识的方式等角度,感悟“会学”比“学会”更重要,理解文化传承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功能。(2)从人们接受教育方式、场所等方面的变化中,感悟学习型社会的特点。(3)从课堂的延伸、学习者范围的扩大、学习方式的变化中,感受学习型社会的建立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4)在“课外活动设计”中,学生围绕我与学习型社会收集整理材料,为课堂交流或主题班会作好准备。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较多践行、体验的机会。③阅读材料解析“学习成就事业,知识创造未来”这一部分提供了“职业新变化”、“知识是什么”两则资料及两幅图片。第一则材料和图片介绍了职业的拓展和新变化,说明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对社会进步、个人发展以及丰富人们的生活有重要作用。第二则材料和图片告诉我们,知识不只是贮藏在头脑中的死知识,而是获得知识的方法和能力。“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这一部分提供了三则资料及多幅图片。第一组资料及一组图片告诉我们,人们接受教育的途径已远远超出了传统学校教育的范围,逐步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第二组资料“活到老,学到老”和图片强调人需要终身学习。第三组材料和图片主要说明网络拓展了人们学习的空间,扩大了学习的交互性。④思考题提示问题1:古训“学海无涯”和“学无止境”在今天有什么新的意义?要点提示:第一,新知识不断出现,需要人们不断学习,第二,知识创新在不断进行,知识创新也是没有止境的,第三,知识在不断扩展,需要人们不断提高学习和运用能力。问题2:对于文化的传承来说,相对于学校教育的主要功能,学习型社会教育的功能有什么拓展吗?要点提示:第一,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推动建立“学习型社会”已成为我国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目标。第二,随着科技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人类知识总量激增,必须改变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变革文化传承方式,促进社会的学习资源、文化资源、教育资源有机整合。第三,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总之,建立学习型社会,就是要使每个人都能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才智得到充分展示,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问题3:根据上述材料,我们能否归纳出学习型社会的特点?要点提示:从三则材料可以归纳出教材上的三个特点。问题4:综合上述思考,让我们共同着眼于文化传播、继承、交融、创新,探究建立学习型社会对于文化传承有什么意义。要点提示:这个问题比较复杂,要求从文化的传播、继承、交融、创新等不同的角度探讨建立学习型社会对于文化传承的意义。其实,就是要求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的全部内容进行一次重新整理和综合概括。[探究过程和探究策略]本单元综合探究可分三个阶段完成。

1第一阶段。课前收集与整理

1.1全部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分成若干小组,组员多少自定,组长自定。

1.2提出探究主题(1)教育在文化传承中起怎样的作用?(2)为什么要建立学习型社会?(3)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是什么?(4)建立学习型社会的条件有哪些?(5)建立学习型社会的目的何在?(6)怎样做到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7)学习型社会有哪些特点?

1.3分工合作,各小组围绕主题通过书籍报刊剪辑、图书资料查询、电脑网上下载以及做一些社会调查等方式,搜集课本内外与建设学习型社会有关的信息资料。这一过程由小组长安排。

1.4按问题对材料进行认真分析和筛选,通过归类整理,形成可交流的材料(文本式、图片说明式或多媒体展示件),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能系统阐述所要表达的观点。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探究精神,体验研究性学习的乐趣,发现自己的潜能,增强自信心。

2第二阶段。课堂展示与交流

2.1各小组在上课前找好座位,同组的组员坐在一起,为讨论创设有利的环境。

2.2播放有关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视频资料,全班统一观看。

2.3结合录像内容,各小组代表或组长上台展示和汇报本组探究成果,小组其他成员可以作补充。

2.4对小组阐述不清的问题或存在歧义的问题进行共同讨论探究,全班学生可自由发言。

2.5总结性陈词。这一阶段很容易出现这样一些情况,例如:学生的发言讨论的拓展偏离了教学目标,如果学生对此话题很感兴趣,积极发言,就可能出现时间不够的问题;反之,则可能会出现“冷场”情况,导致时间过多等等。教师对以上情况要有充分思想准备,对教学过程和内容进行相应调整。整个交流过程采取赏识性教学,给学生更多的鼓励,帮助他们扫除心理障碍,打开话匣,勇于表现自己。

3第三阶段。课后感悟与收获

3.1让学生以“走向学习型社会”为题,将在收集与整理、展示与交流两个环节中获得的体验和感悟,以心得体会的形式写一篇小论文。

3.2办一期专栏或黑板报,将优秀小论文作集中展示与交流。进行理论总结,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让科学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增强学生的自信。

网课交流材料范文第4篇

一、扎实有效开展教学、教研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常规管理工作

(1)努力激活、培养教师日常学习习惯

总结教师假期学习工作。补订教学刊物,保证每组两本,加强本学期教师业务学习,教学笔记字数至少10000字,上不封顶,骨干教师利用博客和空间加强网上学习和反思教育教学实践,自主浏览学习网上的教育资源。大部分中青年教师能做到经常浏览教育类报纸的电子版;经常去教育网站淘宝;经常去教育论坛交流;经常去名师博客取经,进一步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2)不断调整阶段教研,不同层次不同平台历练教师

本学期教研分五个阶段,每一阶段工作重点既有侧重又有兼容。

第一阶段:注重听取常态课,发现捕捉教学常态问题,积累问题针对性开展教研。

第二阶段:教研组活动汇报课,注重解决小主题研究问题,检验教学效果。

第三阶段:手拉手教研活动研讨,先组内研讨——送教下乡——回校反思,写出送教随笔。

第四阶段:深入作各学科研究课,分级别参加学区、县、市级评优。

第五阶段:各年级制定复习计划,深入研究复习课,领导下组具体督导期末工作。

具体过程:

分阶段召开了全体教研组长会,包组、包学科班领导深入到每一个教研组具体指导教研工作,备课、讲课、听课、研讨、反思、实践,各项工作都落到了实处。每位领导听课至少80节,最多达到160节。骨干教师做到广泛涉猎教育教学网站的文章,潜心研读名家专著,并通过网络经常与同行们、专家们交流教育教学的有关问题、探讨课改中面临的种种困惑、分析教学中的成败得失,通过与同行和专家的交流、探讨、分析,挖掘自己的教学潜能,并把自已的学习心得、教学经验以及对教育教学的领悟及时进行整理,上传到学校教研论坛网站,总结和反思教学过程和效果,并经常利用教研活动时间或网上教研形式,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沙龙活动,

分三个阶段检查了所有学科教案及学生作业,客观评价、诊断,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

注重教学成绩过程性评价,从单元检测至期中考试,次次严格把关,认真分析存在问题,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侧重五六级,加强检测重在分析重在提高成绩的研究。

2、校本培训

(1)各主抓领导分别就主管学科多次作了理论培训。

(2)举行了学区骨干教师大讲堂活动。13位教师作课,并进行了理论讲座,所有听课教师交流了评课材料。扎实、有效的骨干教师大讲讲堂活动为我校教师专业成长搭建了有益的平台,将更好地促进我校教研活动的开展。

(3)分别对七个课题成员进行研究过程培训和开题、结题培训。

3、校际间教研活动。

(1)五次走出去作课研讨,分别到*,*,*中心小学、*中心小学活动。共22节课,涉及四大学科。此活动的开展,将更好地推动手拉手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达到了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共同进步的目的。

两位英语教师一位数学教师参加县进修学校组织的到*学区、榆树林子学区的送课下乡活动,并结合教学实践作专题研讨。

(2)请进来研讨活动

*小学、*小学、*学区*中心小学、**小学主抓学科的领导及该校相关学科教师来我校参加校际间英语学科、毕业班教学的教研活动,实现了教学相长。

4、教学评优活动:此活动历时近一个半月,五学科教师分别参加了学区、县组织的教学评优活动,县内四学科科获得了特等奖,市内分获一二三等奖。

5、教科研活动

组织校课题组全体成员进行了培训。针对各级课题管理的材料如何组档所涉及到13个问题进行了详细解读,对课题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讨。现市级课题、县级课题已结题上报。省课题正在结题过程之中。四项2008年立项市级课题正在开题,现阶段是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阶段。

6、围绕教学开展的课外活动

(1)开展全校性读书活动。

班级创建了博客,学校雏鹰电视台进行了读书成果展示。五年级组创办了《初荷》小报,学校分二个周检查了读书活动成果汇报。并做出了调研总结,有力推进师生读书活动的开展。全校评出220名读书之星,进行调查问卷,通过课堂检测活动,成果评选活动评出全校“十佳读书之星”。

(2)举行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全校艺术节作品及节目评选、学前儿童综合水平抽测活动。

(3)课外活动小组成立。成立了管乐队,鼓乐队、书法、绘画艺术小组。

7、提供反思平台,积累教学经验。

整理教师教学随笔,学区骨干大讲堂,手拉手活动材料,结集校刊《教苑》40本,不断积累教学经验,7篇文章在学区《观点》上交流。

8、教学领导与毕业班教师倾心扑在毕业班教育教学工作。

学校从宏观考虑,制定提升细则及奖励政策。组织六年级五次综合测试,并对成绩情况分析出多方原因,提出改进工作策略。每项工作有督促、有检查,定期量化,增强教师的竞争意识。毕业班工作做到了环环紧扣,不失控。每位领导具体分工负责六年级科学,同上早晚自习,确保小考取得优秀成绩。

二、综合评价教师学生,分项进行奖励

1、评选优秀教研组

2、评选优秀听课笔记、业务学习笔记、优秀教学设计、网上学习博客空间。

3、评选教学成绩优秀、优胜班级。

网课交流材料范文第5篇

生源高考分数较低、基础较薄弱是独立学院不容回避的现实,但是这不表明独立学院的学生不具备进步和发展的能力,因材施教、依据其性格特征开展特色教学往往可以使其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从而为市场提供具备现代能力、思路活跃的一线应用型人才。交际英语课程可以此为出发点和目标,开展教学改革,立项钻研,打造品牌。交际英语课程首先需要在教学环节中更为有效地吸收利用交际教学法,实现课堂教学学生主导、教师从旁的交互性。交际交际教学法由英国语言教育专家JeremyHarmer提出,该理论源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习得语言的规律同样适合课堂语言教学的论断,JeremyHarmer认为语言学习者的成功大多取决于高频度的接触目标语言,尽管有时不能完全听懂语或使用该语言,在接触的过程中为了交流而产生兴趣学习该语言,并且在合适的机会使用语言,语言学习的动机和契机可以成为一种流畅的自发行为,JeremyHarmer基于此提出了适合语言教学的ESA理论,即Engage(输入及参与),Study(学习及钻研),Acti-vate(激发与运用)。在交际英语课程课堂组织中,教师可依据ESA理论有效组织教学,巧妙构思课堂活动。在新生入学的初始阶段即在课堂教学中加大英语投入的强度,为了保证不挫伤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投入方法上尽心尽力,如课堂上输入学生较容易理解的日常生活、校园生活话题,通过游戏、音频视频展示、讨论、辩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对语言材料的兴趣。将情景教学作为交际英语课程课堂教学的常态,活化教材内容为现实生活境遇,利用教学辅助手段创设情景,将抽象的语言概念与现实生活切实结合,尽量实现教学和语言知识的直观性和真实感,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体验感知,在逼真的情境中触景生情,主动地探寻求索语言知识领域。当然,教师要切实做好情景教学的统筹规划,力求课堂活动可行性、目标性、趣味性的统一,只用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能动,积极参与活动,真正成为课堂主导,越来越多的应用语言,从而实现语言教学的目标。有效的情景教学是ESA理论中学习与运用的桥梁,课堂上的情景预设取材于生活,其强大的感染力能够形成巨大的张力,触发学生在课堂外生活中使用英语,语言习得用作日常交际,学生的语言应变能力和交际能力得以开发,知识转化为生产力。

2、整合教材内容,创新评估体系

交际英语课程依托交际英语课程核心课程1-4册,共32个主题单元,话题贴近生活关注社会,程度循序渐进,内容取材于国内外新闻稿、百科全书、专著等多处来源,其汇编理念非常先进,内容真实可靠,语言形式丰富且规范,适合贯彻交际教学法,十分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然而由于各高校课时安排不同,加上独立学院学生的较薄弱基础,该教材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内容容量过多,在有限的周课时内无法完成全部内容的授课和操练,教师因此需要内化交际教学法的基本原则,始终贯彻以培养学生语言的交际能力为终极目标,不过分依赖教材,敢于创新,对单元内容删减以突出重点,分配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操练语言、应用语言,与此同时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教师在对教材的处理上需具备首创精神,对教材内容甄别选择,重新整合,使教材资料与课堂活动相得益彰。总的来说,教师要把握重点,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讲解和示范重点内容。一般重点和重点内容的辅助练习可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内化知识,培养其自主学习的习惯养成。语言从根本上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的。因此,教师需要在语言教学中与时俱进,根据社会生活实际不断升级教材资料,删除过时材料,增补贴近生活的、更容易引起学生共鸣的新语言材料,从而达到吸引学生参与思考、讨论进而活用语言的教学目标。创新完善评估体系应该作为交际英语课程品牌建设的又一特色环节。从时间段上划分,评估可以分为前测、阶段性测试、终测。前测可在新生入学之初完成,测试内容可采纳传统的英语测试方式,即英语词汇、语法、阅读理解、听力、翻译的综合测试,测试难度应根据本年度生源的英语入学平均分为基准有意识的选择略低于、高于、或者等同于当年高考英语难度。除此之外还应考虑新生的英语语音记载,选择难度较低的英文短文作为朗读材料,记载学生的英语语音原貌。前测的目的在于摸清新生的英语基础,前测成绩同时可以作为基准以观测学生的进步程度,不同年级学生的前测成绩的纵向比较也可将成为测量本课程效果的重要依据;阶段性测试并非传统的学年期末考试,而是教师根据课程安排随时随地进行的测试,测试目标更多的在于观测和记录,并非考查和监督。测试的形式可以是试卷,也可以口头,可以是个别测试,也可以是配对甚至是群组。测试的内容可以是以单元话题,也可以是单元话题的延伸。阶段性测试的意义在于教师不断的刺激学生的语言学习和运用,将语言输入不间断的活化,专业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高;终测是本课程历时两年学习的最终评价,是针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提高程度的评判。终测内容应该囊括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各个方面,此外需突出考查学生运用英语解释社会现象,发表个人见解的能力,将学生语言使用的准确程度、流畅程度、理解深度作为考查观测点,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给出立体的、描述性的评价。终测应采取系列考试,将传统的试卷考查、听力考查、口语考查、情景对话、小组展示有机的结合起来,除试卷考查外,所有的考试话题设定都应该是开放性而非规定性的,教师提供宏观话题后应该巧妙的撤回到配角、观察员和记录员的角色,让学生充分发挥其能动性,在与教师、搭档、以及其他组员的互动中展示其利用语言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总之,交际课程评估体系要在考试内容和形式上体现出该课程的交际性,教师在测试内容的选择上要充分提供让学生参与的空间,实现测试、测试者、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3、建设多媒体网络实现资源共享

教育部提出精品课需要具备示范性和引导性的作用。因此,利用现代化技术铺设多媒体网络成为精品课建设的必要环节。多媒体网络总体上包括课堂多媒体应用和精品课网站建设两部分。课堂多媒体应用主要依赖计算机设备,教师的教案设计从传统的教学目的、手段、环节、活动、作业等的安排上拓展为电子课件设计,课件应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一般和特殊心理,包括动机、愿望与需求。课件设计应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导向,综合交叉使用音频、视频、图片辅助材料,依据学习——刺激——反映的思维图式调动学生的多维感官,结合情景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语言习惯的形成。根据交际英语课程核心课程教材的线索,教师在该课程建设过程中应搜集有关中西方历史地理、风土人情、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科学技术各方面的材料,以完成内容丰富、与时俱进的课件设计作为教材和课堂活动的有效补充。材料的搜集和课件同时可作为网站资源,教学团队商讨决议材料的实用度、适用度、幅度、长度,筛选精品设立为衔接内容模块,供学生观看和下载,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该模块可建设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料库和语料库。在精品课网站上开设学生空间,邀请学生上传与教学内容主题相关的材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该模块建设必将对学生思学好问习惯养成大有裨益,也为学生研究性学习拓宽方向。网站建设的另一重头戏是课堂录像,创新教学环节的以保障知识有效传播是精品课建设的首要出发点,交际英语课程贯彻交际法教学理念,课堂以学生主导、教师从旁的交互性原则以及课堂活动的可行性、目的性和趣味性的三性统一都体现出该课程有别于且优于传统的英语教学实践,课堂录像模块课作为教学成果展示的平台,使其卓越性得以分享,同时也为同行评价和教学反思提供资源。除此之外,精品课网站设立展示模块,教师科研成果和学生活动成果,形成教师教学启发科研、科研推进教学的传统以及学生学以致用的传统。该传统的形成从实践上重视外语学习的情感、个性以及学习环境等因素,使个人潜能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本质上切合交际法教学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从而提升该课程的总体效果。

4、加强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