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图书馆普法工作计划

图书馆普法工作计划

图书馆普法工作计划

图书馆普法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美国

图书馆 创新 转型

[分类号]G259.3/.7

2010年5月8―18日,在中国科学院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组织总分馆及全院部分研究所图书馆员组成10人考察团,利用国家科学图书馆学科化服务高级培训班的机会,赴美国7个主要的图书情报机构实地考察调研美国图书情报服务的最新进展与变化。这些机构包括斯坦福大学图书馆、加州数字图书馆(CDL)、联机图书馆中心(OCLC)、耶鲁大学图书馆、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国会图书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图书馆。考察团成员亲身感受到了代表国际图书馆界先进水平的美国主要研究性图书情报机构近些年来的发展变化,所接收的信息量巨大,受到的启发颇深,引发的思考良多。

1 主要收获

1.1 图书馆有比较清晰的战略规划和发展思路

国外主要的研究型图书馆,均十分重视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制订,并通过实施持续的战略规划,不断明确发展思路,推进图书馆的发展,保持图书馆在大学或所属机构中的地位和长远影响力。战略规划有短期的,有中长期的,并且定期进行修订。战略规划成为指导图书馆今后改革与发展的指南。

国会图书馆于1998年底就建立了一个数字化未来小组,担负着把电子资源和技术与图书馆主要服务和业务整合到一起的职责。其目标不是成为一个国家数字图书馆,而是成为一个完全拥有并整合过的数字化资源,同时对自身进行改造的国家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数字化未来发展计划所倡导的目标就是确保全体各阶层的公民能够可靠地、方便地检索到数字化资源。为此,国会图书馆还建立了一个国家数字化战略顾问委员会,推出了由其牵头的美国国家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和保存计划(NDIIPP)。

国会图书馆制订的2008―2013财政年度战略规划,在资源建设、用户服务、推广应用、组织协同以及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各自的发展战略目标和实施策略。该战略规划定位清楚,目标明确,措施具体,前瞻性强,堪称图书馆战略规划的经典和模板。国会图书馆希望未来在以下两方面处于领导地位:①确保知识和信息的获取;②促进国会及其成员对图书馆资源的创新性使用。

斯坦福大学图书馆新的工程分馆(SEQ2图书馆)规模不大,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个专业图书馆,不拘泥传统,很有创新性和前瞻性。它提出的愿景是成为信息协同实验室(Information Collaboratmy),在理念和建设模式上超越了传统图书馆的认识,对研究性图书馆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耶鲁大学图书馆的战略规划强调基于耶鲁大学动态的、不断发展的教育使命。随着新的研究领域的不断开拓,这些新领域对图书馆收藏和图书馆员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耶鲁大学图书馆规划将永远是一个正在进行的工作,最近更新的战略规划于2009年7月提出。规划确定了图书馆在未来的五年里将致力于三个目标领域,此目标领域将集中在有益于图书馆及其用户的产出成果上。

耶鲁大学医学院图书馆2009―2012年战略计划提出了图书馆今后发展的目标和行动,特别强调五大目标:提供对医学图书馆馆藏和服务的广泛利用;建立和维护世界级的馆藏;开展馆外的推广活动;提供激发创造力、生产力、沟通及协作能力的激发智力的环境;树立员工终身学习和教育的文化。五大目标清晰明确,不仅强调资源、服务和环境,还强调融为一体的组织文化,这对于保障其他目标的实现是十分重要的。

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2010―2013年战略规划,强调通过深入合作、消除重复工作和实现规模效率来寻求系统性改革,并强调资源收集和专业化知识对广泛的学术群体的独特价值,也将通过实行强有力的领导来致力于具有影响力的变革。这些领域包括信息政策、学术研究的开放获取、知识产权、教学中的技术创新、网络内容的收集管理以及全球资源的持续访问。该规划为图书馆制订今后若干年的发展蓝图提供了重要参考。很多方面也许是今天的图书馆所不大关注的,但一定是图书馆未来发展的重要选择。

战略规划不仅仅是战略构想,其运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对制订什么样的战略规划具有重要的影响力。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图书馆(JHU)利用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card)、用户需求调查等方法,制订了图书馆发展战略,并每年审订。用户需求调研的途径包括:通过每个院系的图书馆员,设计并进行服务调查,通过师生咨询委员会,通过BBS、Facebook、Twitter等。

1.2 图书馆有非常健全的业务体系和运行机制

无论什么类型和规模的图书馆,都有自身的业务体系和运行机制。在技术发展迅猛的形势下,图书馆更要加强业务体系的建设,重视运行机制的建设。变革旧的业务体系,建立健全新的业务体系和可靠的运行机制,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美国图书馆始终遵循因应而变的策略,保持业务体系的动态变化和稳定发展。

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在有关的政策别重视图书馆馆藏发展,如馆藏加工工作、长期保存问题,对资源的发现、获取、传递和服务等问题考虑得特别细密和坚实,重视这些基础服务在数字环境下的扎实发展。其他各图书馆均将资源建设与管理作为图书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给予高度重视。

资源揭示问题随着资源数量和类型的增多而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关键。斯坦福大学图书馆建有功能强大的集成化图书馆目录检索系统,海量的图书馆资源通过其集成化的图书馆资源检索系统的组织和揭示,使用户可以极其简易、快捷地查询到相关文献。目前斯坦福大学图书馆的在线目录系统已经由原来的Socrates系统升级到新版的Search Work系统。该系统的特点是集成性、易用性、互通性,功能十分强大,是斯坦福大学图书馆近期的工作亮点。其技术的先进性、资源的开放性、功能的广泛性、界面的友好性、利用的方便性,与传统OPAC的呆板、单一形象完全不同,给用户带来了与时代同步的全新的利用图书馆的体验。

在数字化网络化的环境下,图书馆场所和空间的重要性似乎受到质疑。创新物理图书馆功能,发挥场所和空间的作用,已成为国外大学图书馆关注的热点问题。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图书馆强调,尽管越来越多

的虚拟研究和学术环境带来了快速的变化,图书馆作为场所仍然至关重要。图书馆是从事学术和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国外大学图书馆的实践证明,图书馆不能没有物理空间,图书馆场所的作用仍将是不可替代的。当然,需要结合新的信息环境和用户变化了的需求,改革和创新物理空间的功能。

图书馆的人员管理和发展也需要建立科学合理、具有激励作用的岗位聘任制度。与许多其他图书馆一样,耶鲁大学图书馆有一个等级式岗位聘任制度,同时也是晋升审查制度,用以奖励在岗位或专业领域取得成绩的员工,为非管理岗位的员工提供了一个晋升的机会。等级式岗位聘任制度设置5个馆员级别。

国外图书馆的运作非常重视民主管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Welch医学图书馆通过设置各种委员会进行讨论,这些委员会一般都是定期开会,委员会的成员一般是来自各个部门的代表。设置主席和当选主席,一般任期两年。当选主席是下一届的主席。这些委员会讨论各种相关的业务工作,并就某些问题(不仅仅是业务工作,包括图书馆的管理、教育、评估等)形成建议方案,委员会每次讨论的记录在会后在内网上。

无疑,所有的图书馆都在经历从传统图书馆到新型图书馆的转型中。在此过程中,图书馆经历着着全方位的变革。斯坦福大学图书馆工程新馆的物理馆舍面积大幅下降,大部分馆藏纸本资源转移到辅助书库,印本书刊资源数量急剧下降,而网络资源、电子资源大幅增加。学科馆员也由原来的2名增加到4名。新馆正在实施的新技术包括电子通报板、电子阅读器(亚马逊Kin-dles和索尼阅读器)、滚动显示板、触摸屏信息终端、RFID与自助式的借还书系统、手机参考咨询(测试)等。

1.3 十分突出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与服务模式

美国各图书馆将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作为图书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图书馆的一切工作和全部使命就是保证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的服务。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图书馆将“用户第一”(etlstomer is always the first)作为图书馆服务的最高准则。许多图书馆都通过实实在在的目标与措施将用户为本落实到每一个过程和细节。

各馆的服务内容与方式体现了各自的需求特点。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系统提供一般问讯服务、研究和情报服务、数据库服务、图书馆利用指导、残疾人服务、缩微复制和照相服务、打字服务、计算设施提供等。斯坦福大学工程图书馆服务包括:知识管理服务、信息素质教育、参考咨询服务、课程服务、流通服务、文献传递服务、学习空间的管理、技术服务。

国会图书馆的服务特点:资源数量巨大,类型繁多;细分用户,为每一类用户提供适合的入口和途径;检索方式多样,并且在每种检索方式下都说明可检索的资源种类、内容等,方便用户选择;注重资源内容的揭示与传播:资源以用户易懂的主题名称进行组织,在首页上突出一些热点资源,全方位向用户展示、传播馆藏,特别是那些非纸质的资源;为残疾人提供服务,体现了普遍均等的理念;在服务中,推与拉结合,用户可以定制内容,馆员也可以将资源推荐给用户;注重版权,成立版权办公室,在资源(特别是图片)和网页的某些位置都有版权声明。

美国高校图书馆普遍重视为学生和教师提供研究学习空间,可以是个人的学习小间,也可以是面向小组的讨论室。斯坦福大学格林图书馆及分馆为教师、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研究、教学、会议空间。格林图书馆的学习空间分成博士论文研究室、教师研究室和研究包厢等类型。法学院图书馆向本院师生提供会议室,须提前一天预定。法学院图书馆的参考休息室提供作者阅读和讨论其作品的场所,大约一个季度一次,由法学类图书作者与读者见面座谈。耶鲁大学医学图书馆设有特色自修室。耶鲁法学院图书馆的四楼和五楼还专门为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单独开辟了一个约三平方米的工作间,门牌上标有学位名称、姓名和国籍,但只能保留一年,主要是方便学生撰写博士论文。

美国图书馆的服务不仅仅表现在其提供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上。美国图书馆员对用户的高度信任带来了图书馆与用户之间和谐默契的关系,图书馆具有亲切感,具有吸引力,为用户创造了一种宽松、自由、宾至如归的环境与氛围。

1.4 学科馆员在图书馆服务转型中的影响越来越大

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制度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环境下,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担负着新的使命和重大的责任。学科馆员成为推动图书馆服务转型的核心力量。学科馆员不仅数量多、层次高,而且在服务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很强调与教学科研过程结合的嵌入性。

耶鲁大学图书馆列有167个学科,由155名学科馆员负责。每个学科馆员既要负责有关学科文献的预订、购买、检索、咨询,又要负责学科课题,承接学科项目。耶鲁大学学科馆员参加校内外相关学科学术研讨会是其日常工作职责的一部分。

耶鲁大学医学院图书馆的“个人图书馆员”(Per-sonal Librarian,简称PL)很有特点。PL项目是1996年提出的设想,想以此与医学中心的学生取得联系。PL项目为每一名新录取学生配备一名图书馆员,此图书馆员与此新生在耶鲁的整个学习生涯中保持联系。一般是每个PL每年负责10―20个新生,这样这些学生4年的学习过程中,每个PL要负责80―100个左右的学生。PL提供如同单一联络点的图书馆服务,是一切与图书馆事物相关的“中间人”,甚至可以提供不是特定的图书馆的事情的服务。如果PL不知道答案,他们会尽力找出谁可以解决用户的问题。PL全年将多次与用户联系,让用户了解新的和令人激动的资源,或在图书馆为用户服务。

其他各馆学科馆员的名称不同,所承担的责任也各有差别。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图书馆则设立信息专员(Informationist)岗位。他们的观点是,图书馆作为科研基础,应该向用户呈现新的维度,将图书馆员作为信息资源融入到临床、研究和教学队伍中。Welch医学图书馆的信息专员服务主要包括三大方面:信息需求评估,协助和参与各种服务,与教职工在临床、研究和教育的深度项目上进行协同和服务。Welch医学图书馆lO名临床与公共健康图书馆员角色由院系联络员(Liaison)转变成院系的嵌入式信息专员(Embed-ded-Informationist)。嵌入式信息专员服务模式由一系列个性化信息服务组成:在用户所在的科研、教学和临床医疗的地点提供服务,随时随地与用户合作,将图书馆员嵌入用户工作流程,更快地回答用户的问题,更有效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努力成为用户在科研上和医疗团队中的信息专家。

斯坦福大学图书馆设置了近40名学科馆员提供研究咨询服务。这些学科馆员并不集中在一个部门,而是隶属于“馆藏与服务部”下面的各个资源组(分馆)。学科馆员的一个很重要的工作是馆藏资源建设。馆藏资源建设(特别是网络信息资源)是学科馆员开

展服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学科馆员参与馆藏资源建设要求学科馆员对相关学科的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深入研究、评估、比较,而熟悉学科信息资源是学科馆员开展工作的基本功。学科馆员的另一个重要工作是帮助用户高效、正确地使用信息资源。

斯坦福大学工程图书馆学科馆员的重要任务角色是学科编辑和主题导航。他们作为“频道编辑”要创造定制化的知识环境,包括学科门户、信息工具包和专业化的联机馆藏和服务。为了帮助研究人员及时了解学科最新进展,学科门户必须是高度专业化的,并持续更新。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越来越需要建立基于主题和学科的知识环境,向用户推送内容,提供FAQ作为基本的参考服务,编制图书馆辅导材料。他们将是成功的“频道编辑”,与各学科的教师和相关领域的信息产品提供者都保持密切联系。

斯坦福大学十分重视Web2.0式的学科化服务。图书馆的咨询参考中心、SearchWorks项目组、法学院Crown Law图书馆、商学院Jackson图书馆等都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微博、Facebook网站,充分运用Web2.0手段向用户介绍图书馆馆藏和电子资源、图书馆服务,介绍图书馆的活动。Branner地球科学图书馆还在著名的Delicious网摘系统(社会书签系统)上开设账户提供信息服务。法学图书馆五位图书馆员联合创建了一个学科化服务的博客“法律研究plus”。

1.5 十分重视最新技术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超乎寻常,也给图书馆的服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与国内相比,国外图书馆对新的技术跟踪非常敏感,对新技术的应用非常及时,对新的技术形成快速的反应能力,而且能有效地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能力。技术的应用似乎没有时滞,应用的领域是全方位的,并且更加注重应用的效果,技术的应用与图书馆的业务工作结合得非常紧密。

在美国的很多大学,电子资源不仅可以通过网络获取,而且可以通过移动设施利用。耶鲁大学图书馆的电子图书从2005年的475000本已经增加到2009年的超过100万本。目前,耶鲁大学的电子图书有84%可以通过Apple iPod Touch或iPhone正常进行阅读,使用Sony Reader、iRex iLiad和Amazon Kindle 2.0的读者可以正常使用24%的电子图书资源。耶鲁大学图书馆将努力扩展使用移动设备的信息环境,增强图书馆对移动设备接入获取学术资源的支持。

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对新技术的应用十分敏感,有多个部门的工作都与技术的应用有关,提供与技术相关的服务,如数字化研究与学术服务、新媒体教育与研究服务、版权咨询服务、数字社会科学服务、学术交流计划、电子数据服务和分析软件、创新服务工具或系统。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还十分重视利用新技术和服务嵌入到科研和教学、学习信息环境中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如网络浏览器(LibX、搜索插件、Zetero)、课程管理系统以及社会网络环境(Faeebook、Twitter),使社会网络环境能够通过网站和目录进行信息共享(RSS、Add This、APIs)。

一些Web2.0的技术方法和服务方式在美国大学图书馆十分普及。斯坦福大学图书馆的很多服务部门都开设了BLOG、Faeebook、Twitter、社会网摘等账户,利用RSS聚合、Alert订阅等Web2.0手段开展图书馆服务。工程图书馆已推出电子阅读器(如Kindles和Sony-Reader)的借阅,同时还在探索手机信息咨询服务,新馆所有图书都安装RFID并实现读者自助借还书。

1.6 重视图书馆组织结构调整与文化重构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大学图书馆就尝试全面的质量管理与业务重组等管理方法,对图书馆内部业务部门进行组织调整、机构改革,期望能够运用最优化的管理方法重新设计图书馆的运作程序,实现图书馆内部业务部门的组织重组,从传统图书馆转型为新型图书馆。例如,耶鲁大学图书馆将采访、编目、期刊等合并成为加工服务部,使图书馆的业务流程更加合理,更好地适应新的信息环境变化的需要。

斯坦福大学图书馆的全称是“斯坦福大学图书馆和学术信息资源”(Stanford University Libraries&Aca-demic Information Resources,简称SULAIR)。SULAIR包括大学图书馆系统、学术计算系统、Highwire出版社和斯坦福大学出版社。SULAIR是全美高校中唯一的集传统与数字图书馆服务、学术计算服务支持、大学传统和网络出版服务于一体的机构。这样一种改革似乎预示着图书馆、信息资源、计算资源、出版功能的整合,顺应的是学术交流流程一体化的发展要求。

耶鲁大学强调树立对员工终身学习和教育的文化,认为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其工作的各个方面取得成功以及图书馆自身要满足其所有目标,终生学习和教育文化是必不可少的。在此学习文化中,所有工作人员技能和经验都可以与他人分享。在可能的情况下,学习目标的实现既要明确又要可衡量。

许多变化正在影响着研究型图书馆及其在提供信息服务中的角色,一些职员所发挥的作用也随之发生改变。这不只是图书馆员需要掌握新技术的简单问题,而是需要图书馆员对新职位进行重新定义和认知。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认为,组织的文化必须通过培养对职位性质和工作方式变化的高度敏感性,以此适应业务环境的快速发展。为了继续实现组织目标,需要支持和鼓励员工不断更新他们的技术。工作空间必须从结构、技术和人体工程学角度进行设计,以支持各个领域有效地服务和工作。

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在2010―2013年战略规划中,提出在经济环境许可的前提下,增加员工培训和发展的经费,将资金集中在有利于组织未来成功的培训活动上,鼓励员工获取适合他们的工作职责和事业发展的培训机会等。

1.7 图书馆联盟的作用正变得日渐突出

图书馆联盟是各个独立的图书馆或图书馆系统的一种组织形式,通常旨在资源共享。联盟成员可限于某一地区、图书馆的类型或学科专长。在信息资源迅速增加、经费资源有减无增的形势下,图书馆需要更多地利用网络,利用图书馆联盟,拓展自己的资源范围,延伸服务领域。在今天的国外图书馆,联盟已经成为图书馆的一种生存方式和发展模式。在美国,图书馆的联盟有多种多样。其中加州数字图书馆和联机图书馆中心,是两种重要的但性质不同的图书馆联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加州大学有10个校园图书馆(100余个图书室),加州大学数字图书馆(Califomia Digital Library,简称CDL)是加州大学的第11个图书馆(虚拟数字图书馆),建立于1997年。它致力于利用正在改变着数字信息访问和出版方式的新兴技术,通过与加州大学图书馆和其他伙伴进行合作,逐渐汇聚成了世界上最大

的研究型数字图书馆之一。它改变了教师、学生和研究人员的发现和获取信息的方式。其使命是支持加州大学的学术事业并扩大学校的公共服务体系。

CDL负责为加州大学10个图书馆及其服务的社区提供全球学术资源的整合及有效利用的支持,功能包括提供对持久、通用、高质的电子资源的创建、采集、整理、改编、注释、展示和长期管理。此外,CDL还为科研、教育、学习提供在线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工具,使加州大学各图书馆能够有效地共享其资源及获取更多的数字信息。CDL注重其特色服务项目,强调其数字馆藏的管理与发展、学术出版模式的创新及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CDL提供的服务主要是在促进在学术和教育出版,内容收集、整合和网站建立,电子资源的保存这三个领域中有效地使用CDL功能。

OCLC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组织联盟,是一非营利性组织,由成员单位组成图书馆服务和研究。它始终遵循着“扩充获取世界信息的途径,以向图书馆和用户提供服务来减低获取信息的费用”的理念实现自身发展。它从最初的俄亥俄54个图书馆发展到72000个,涉及国家达171个,语言和方言数超过470种,拥有178954122条书目信息。

OCLC在以下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图书馆工作标准化,实现图书馆资源的无缝链接,资源共享,网络服务,图书馆联盟服务。

最新发展计划即指OCLC在需求牵引下实时出台的最新规划。21世纪以来,OCLC的最新发展计划主要有以几个方面的内容:

全球信息网络规划。通过汇集数据数字通信和信息技术,在数字文献集合和存储服务方面帮助图书馆成为数字信息的提供者。

OCLC的研究活动计划。成立研究机构,从知识获取、需求发现、技术研究等多方面进行立项研究,有效支撑OCLC不断创新发展。

Open World Cat先导计划。先导计划的宗旨是通过商业性的网络搜索引擎在网上将图书馆的记录公诸于世,使图书馆吸引更多的“眼球”,最终发展为基于Web的全球网络信息资源。

OCLC全世界博硕士论文发展规划。2006年OCLC凭借WorldCat数据库中庞大丰富的高质量硕博士论文资源,将WorldCat数据库中所有硕博士论文和以OCLC成员馆编目的论文为基础的出版物进行整合,开发成“WorldCat硕博士论文数据库”。

云计算图书馆建设规划。2009年4月23日,OCLC宣布即将推出基于WorldCat书目数据的“Web级协作型图书馆管理服务”,被公认为是一项云计算服务,其目标是取代各类型图书馆的集成管理系统。

此外,OCLC还发起WorldCat Mobile项目,把各个图书馆的馆藏变成移动设备上可见资源,它允许用户通过掌上电脑(PDA)或智能手机向附近的图书馆发送Web请求,然后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搜索并利用图书馆资源。

无论是CDL,还是OCLC,都是集成成员馆的力量和优势,充分地利用现代技术成果,解决一个图书馆自身能力而无法解决的问题,为各个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基础,也使得各个图书馆可以更加专注于个性化的服务,充分地适应用户的特定需求。借助于联盟,图书馆将能够更有效地抓住发展的机遇,更大地拓展发展的空间,节省成本,资源共享,在竞争中获得发展的主动权。

1.8 图书馆通过创新探索谋求自身的发展

在变化的时代,需要创新的思维和不断探索与改革。改革没有既定的模式,没有各种束缚,唯有用户的需要和改进服务的需要。不适应,则消亡(adapt ordie),是同样适应于图书馆的一条法则。图书馆的创新探索需要结合本馆的实际。

在今天和未来的年代,资源的形态将完成一个重大的转型。约翰霍普金斯大学Welch医学图书馆通过订购各种与医学相关的数据库为用户提供信息资源,该馆有一个行动计划,其中比较核心的内容就是减少印本的订购,增加电子资源,提供优质服务。其目标是到2012年,基本不再订购印本;到2015年,馆藏将全部实现电子化。

斯坦福大学图书馆未来的削减订购策略包括:咨询学校教学科研人员,确定最优先级的信息资源;取消印本书刊的复本订购;尽可能将印本或“印本+网络版”的订购模式转变为“online only”模式;执行费用绩效分析,取消使用成本高的出版物,按需获取文章;减少图书和其他非刊类支出;继续执行有利于学校的合作协议;监测和影响学术出版的未来趋势。

斯坦福大学工程图书馆将建立一个应用软件图书馆,包括从产品发现到产品可视化工具,用以支持所有相关工程领域的教学活动。斯坦福商学院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一款小软件FastJack。它是一款浏览器插件,通过这个插件集成了多种实用的功能,读者可以直达图书馆的相关服务。

斯坦福医学院图书馆网站专门辟出“支持作者”服务栏目,为师生的论文写作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包括:文献传递、NIH出版政策解读、期刊投稿指南、写作课程、元分析支持、Endnote支持、版权咨询。期刊投稿指南列出了超过3 500种期刊的投稿说明。

2 思考与建议

美国7个图书情报机构考察活动,给了笔者很多的思考,也促使笔者更深层次地反思和分析国内图书馆所存在的问题,积极地探寻我国研究型图书馆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2.1 持续加强图书馆的发展定位与战略规划和设计

战略规划是保障一个机构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面向“十二五”,更需要清晰而系统的图书馆发展规划。通过规划,明确图书馆的定位和发展方向。要充分地认识到,今天的“图书馆”只是一个名称而已,图书馆应集成平台、工具、系统、内容、服务、环境等多种功能,以数字化、网络为基本发展策略,以“用户第一”作为基本的服务理念,体现“用户在哪里,服务就在哪里”的服务模式的变化。

2.2 进一步加强以用户和服务为中心的业务布局与结构调整

图书馆要尽快适应从传统图书馆到新型图书馆的转型,就需要推进图书馆的业务布局和结构的调整,推进制度和模式的创新,采用有分工的、专业化的、有效的、可持续的模式和机制,建立职责任务明确、分工协同合作的服务团队,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需求。要继续增加一线服务的投入和力量,保持一支能力超强的一线服务队伍,并提供在资源配置、技术支持、能力培训等方面的有效支持。

2.3 积极改进图书馆的基础业务设施建设

在调整战略迎接新信息环境挑战、加大新信息技术应用的同时,仍然需要高度重视和夯实图书馆服务的基础,并且用新的技术和手段提升基础服务工作水平,使之成为用户和图书馆员开展服务的重要工具和基础。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馆藏或特色馆藏,加强资源共建、共享,加强对馆藏评价的研究,提供学科导航服务。

2.4 加强信息技术与图书馆业务的融合

图书馆员的服务需要与信息技术部门的发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图书馆员的服务不能简单建立在手工服务的基础上,尤其在知识服务日渐成为学科服务的趋势的背景下,图书馆服务需要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提升服务的效率和水平,将图书馆员从血汗劳动中解脱出来。我们在新技术的推动方面,速度不够快,幅度不够大,效果不够明显。加强技术应用的效果导向,技术应用与一线需求、一线人员有机绑定、密切协同。保持一支活跃的、持续跟踪技术变化、随时维护技术的专业技术队伍是十分重要的。

2.5 加强图书馆统筹协调与协同的能力

要积极借鉴CDL和OCLC的经验,认真研究、分析CDL和OCLC的联盟模式,构建云计算图书馆框架下的知识发现、知识重组、知识服务与知识导航环境。为此,需要认真地研讨与分析各种问题,在机制、体制、组织模式、顶层设计、实施方案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与设计。特别需要重视研究项目、所开发的产品或工具在深度和实用性、符合性、易用性等方面更加贴近科研一线的需求,同时建立相应的规范、标准及方法体系,保证研究成果和技术成果得到有效、广泛的利用。

图书馆普法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信息化;发展历程;信息检索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1)35-0000-0c

1 数字图书馆信息化的意义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的类别及形式逐渐繁多,越来越多的信息需要存储和传播,普通的图书馆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这种信息发展的需求。随着各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管理思想、管理技术的渐成熟,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思想逐渐浮出水面,被人们所重视。数字图书馆是一个数字化的信息存储系统,这个数字仓储中各种形式存储着大量的信息,图书馆用户可以足不出户,随时随地的通过互联网访问数字图书馆,对自己所需的信息进行检索和筛选,并且以简单的方式保存下来,加以利用,便于携带和再次存储。数字图书馆相对于普通图书馆,一方面继承了普通图书馆的基本管理模式,对各种有用信息进行收集、组织和存储,并且向用户提供查询、借阅等服务;另一方面又是普通图书馆的扩充和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数字图书馆具有传统图书馆不可及的优势。数字图书馆的虚拟化和网络化,给用户带来非常体验,使信息的传播更为广泛和迅捷。

最为众所周知的,可能是中国数字图书馆。它是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充分利用国家图书馆丰富的储存资源,利用全国各省地区的文化组织和中国数字图书馆服务网络,借助自己在信息化技术和管理方面的经验,为各类图书馆、档案馆,和政府机关、高等教育学校、社会团体商业机构、社会公众等机构组织提供专业、系统、主动的技术支持和数字内容服务。早在2001年6月,该网站就已经拥有6000万页,即约20万册数字化图书,共涉及到经济、文学、计算机技术、历史、医药卫生、工业、农业、军事、法律等22多个学科。

2 数字图书馆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数字图书馆在我国的发展到目前为止也只经历了短短的十几年,却取得了显著地成效。1996年在北京召开了地62届国际图联大会,数字图书馆的概念正式提出,也是此次会议的讨论专题,同期,清华大学和IBM公司联手向外界展示了“IBM数字图书馆方案”。这是中国数字图书馆信息化的开端,是后续工作大力展开的起点。次年7月,由文化部向国家纪委立项、国家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等图书馆参与的“中国试验型数字式图书馆项目”正式启动,这表示我国的数字图书馆工程的实施正式开始。到了98年,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在科技部的鼓励和协助下得到迅速发展,我国863计划智能计算机系统主题专家组参与进来,稳抓时机,设立数字图书馆建设重点项目――“中国数字图书馆示范工程”,国内很多的企事业单位都积极加入。

同年10月,文化部与国家图书馆,规划实施了由“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承担主要责任的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标志着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到了第二年初,项目组就完成了系统原型的开发,并且成功调试运行。三月份成立了国家图书馆文献数字化中心,据统计,中心每年扫描的数字图书高达3000万页以上,另外部分省、市的相关项目也正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

为了使我国的数字图书馆信息化规范化,让项目工作人员有据可循,文化部在2000年底,召开了“中国数字年图书馆工程资源建设”工作会议,对当前我国的数字图书馆发展情况做了分析和探讨,最终制定了《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一期规划(2000――2005年)》,使数字图书馆信息化工作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全国各大高校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也普遍展开,例如北京大学于1999年9月成立“北京大学数字图书馆研究所”,发挥北京大学的整体优势,构建了一个国内水平领先,与国际接轨的数字信息服务环境。

3 数字图书馆信息化的整理工作

3.1 整体规划问题

数字图书馆信息化项目需要投入丰富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我们要在这个过程当中避免各项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所以在实施这样的项目之前需要进行严密的整体规划,因为数字图书馆信息化涉及到很多的学科和行业,所以在规划的过程当中也需要这些行业的参与,尽量做到全面、客观。学会借鉴国内外相关的成功经验,做到规划上有准备、提前预防,不打没有准备的战争。考虑到相关法律法规、各项政策安排、技术水平等等条件,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总体规划。然后针对这个总体规划,再进行精细管理,对每一个宏观概念进行解析,分步实施。在这样的一个图书馆信息化工程当中,没有哪一个机构可以独立完成的,它涵盖着各行各业的协作互助,例如:出版机构、硬件供应商、综合实施商、软件开发商、数据库维护方等等机构。所以工程的责任方应该明确这一点,做好与各方面的沟通和交流。大家明确自己的分工,抓住工作重点,做到分工合理、责任明确。

3.2 信息资源的组织

“十五”建设以来,我国的数字图书馆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信息网络基础建设位居世界前列,其中通讯网络规模为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信息网络的覆盖已经大范围的伸展开来。关于数字图书馆信息化工作,被很多人误解为把图书馆原有的纸质版的图书、文献全部数字化就可以了,然而这是一种非常片面和局限的观念。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包含了各行业信息的信息资源仓库,这些信息具有统一的获取、存储、检索标准,可以在共同的网络平台上运用,具有强大的交互性和流动性,实现信息的增值。

信息资源是数字图书馆信息化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展开信息化、数字化服务的重要前提。数字图书馆信息化的资源包括原有馆藏信息的数字化、外部数字信息的购买和网络信息资源的挖掘等方面。原有馆藏信息的数字化需要借助大规模的数字录入工作,这是一个长期的精细的工作,需要严格的实施标准和监督工作。购买外部的数字信息资源是一个可靠性高、简便易行的方式,但是其成本高昂,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国内较为成熟的相关系统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覆盖理、工、农、医药、文史、政治、法律、教育和信息科学等;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收录中央级及地方级重要报纸五百多种;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数据库,收起收录就达到五万余篇;万方数据,具有科技信息子系统、商务信息子系统和数字化期刊子系统,是国内具有相当实力的数字检索系统。国外的有:OCLC是世界上最大的提供网络文献信息服务和研究的机构,以推动更多的人检索世界范围内的信息,实现资源共享并减少费用为主要目的;DIALOG系统,是世界上规模较大、适用范围骄傲光的综合性商业联机信息检索系统,在全世界120多个国家有两万多个用户,虽然于1998年被英国的M.A.I.D购并,但仍沿用原名,从事科技和商务数据库联机查询服务。

3.3 信息化整理工作的项目管理

3.3.1 信息技术的实施

技术是依托于技术人才而实施的,数字图书馆信息化所需的人才是兼有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网络、系统开发知识和精通一门外国语言的复合型人才。在数字图书馆信息化的服务当中,担任信息系统管理者、系统专家的角色,对信息系统的开发生命周期具有全面的了解,从需求分析到系统的开发,从安装测试到交付使用,还有后期的用户培训,都要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

数据库服务是数字图书馆信息化开展非常重要保障,目前使用较为流行的数据库有FoxPro数据库、Sybase数据库和DB2数据库等。FoxPro数据库最初由美国Fox公司1988年推出,具有窗口、按纽、列表框和文本框等控件,提高了系统的开发能力。Sybase数据库是一种大型数据库系统,统具有完美的触发器、存储过程和存储规则以及完整性定义,支持优化查询,具有较好的数据安全性。在我国大中型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DB2数据库是IBM公司研制的一种关系型数据库系统,主要应用于大型应用系统,拥有完备的查询优化器和很好的网络支持能力。

3.3.2 界面设计

系统界面是用户和系统进行交流的媒介,向用户介绍该信息化系统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和信息,是唯一与用户沟通的桥梁,所以其设计质量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效果。良好的用户界面设计要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是界面友好、便于使用,结合人类的感官的自然特征和使用习性,把界面设计得简单自然,对于熟练使用电脑系统的用户,还可以使用快捷键操作;其次是要运用导航,给用户一个宏观的指导,让用户快速找到入口,进行下一步更为具体的操作。最后是要实现标准化,标准的、通用的系统使用规则,符合大众的使用习惯,易于用户接受。

3.4 用户的引导教育

目前大部分的数字图书馆系统,知识普遍应用于科研教育机构,对于很多的普通用户来讲,很少使用到这些先进的信息系统。当然与用户本身的知识水平有关,另一方面也是我们的系统工作人员对于用户的引导和教育,要避免数字图书馆信息化的建设与用户的脱节和浪费。具体来讲,要形成详细的系统使用技术文档,还有工具书和检索刊物的使用,帮助用户建立起自己的信息储备系统;另外需要安排具有较高业务水平的服务人员来对用户进行指导协助,提供人性化服务。

4 结束语

数字图书馆信息化的整理工作对于提高国民素质,加强国家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相关的各行各业共同努力,实现图书、文献信息检索的高度数字化和信息化。

参考文献:

[1] 孟晓青.数字化图书馆与图书馆学的研究[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3).

图书馆普法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香港 高校图书馆 残障读者服务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家政策和社会文明的推进,普通高校录取残障学生的数量在逐年增加。据《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在“十二五”(2011-2015年)期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当年录取残疾人数量分别为7150、7229、7538、7864和8508名。目前,在发达国家或地区高校图书馆中,无障碍服务已形成一种理念和普遍共识。而在我国内地,高校图书馆残障读者服务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还十分欠缺。根据调查,在网站设计方面,内地很少有高校图书馆设“残障读者服务”或“无障碍服务”相关栏目;在服务内容方面,也很难找到有关高校图书馆对残障读者服务的具体政策或措施;在研究文献方面,笔者用“高校图书馆+残疾”和“高校图书馆+残障”为主题在中国知网和维普数据库进行检索,检出的文献也寥寥无几。基于此,在充分调研国内外高校图书馆残障读者服务现状的基础上,以该服务发展较成熟的香港“教资会”资助下的8所高校图书馆为调研对象,发现其亮点和经验,以为内地高校图书馆残障读者服务提供参考和借鉴。

2.香港高校图书馆残障读者服务现状

2016年3月8日至31日,笔者对“教资会”资助下的8所高校图书馆残障读者服务现状展开调研,具体对象为:香港大学图书馆、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香港理工大学图书馆、香港城市大学图书馆、香港浸会大学图书馆、香港岭南大学图书馆、香港教育学院图书馆。

2.1无障碍网页设计

无障碍网页是指特别针对残疾人士的需要,使用者纵使能力不一,也能轻易使用网页所提供的咨询和服务,其主要原则不在于网站是否“能让人搜寻得到”,而在于网站是否为所有人而设计,不论这些人是谁或他们通过什么途径上网。香港政府特别重视本地企业和机构的无障碍网页设计,为此,自2013年起,政府咨询科技总监办公室携手平等机会委员会合办一年一度的“无障碍网页嘉许计划”,旨在表扬企业及机构在其网站及流动应用程式采用无障碍设计。香港“教资会”资助下的8所高校图书馆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无障碍网页设计,如香港大学图书馆、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及香港城市大学图书馆使用较大字体和高对比度色谱来设计网站,提供让使用者放大字体的功能,从而方便残疾人士浏览与阅读;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网页设计符合万维网联盟(W3C)网页易读性倡议(WAI)第一阶段的指导方针;香港岭南大学图书馆尽力确保网站设计符合W3C《无障碍网页内容指引》(WCAG)2AA级别标准。更值得一提的是,香港大学图书馆和香港理工大学图书馆分别获得了2015年“无障碍网页嘉许计划”的金奖和银奖,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香港理工大学图书馆和香港大学图书馆获得了2016年“无障碍网页嘉许计划”金奖,岭南大学图书馆获得了2016年“无障碍网页嘉许计划”银奖,值得其他高校图书馆学习。

2.2网站残障读者服务导航

网站残障读者服务导航即方便残障读者快速地查找与浏览与自己相关的服务内容,又有利于残障读者服务的可持续性和良性发展。“教资会”资助下的8所高校图书馆网站均设有残障读者服务导航,点击进去可查看详细的有关服务设施及内容的介绍,只是具体设置位置和叫法有所不同(见表1)。

2.3残障读者无障碍设施建设

完善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是高校图书馆残障读者服务的基础和保障。在香港,残障读者无障碍设施建设主要包括相关基础设施和辅助阅读设施及软件建设。

2.3.1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无障碍通道及出入门、无障碍电梯、无障碍洗手间、可调节高度桌椅及助行车建设等。“教资会”资助下的8所高校图书馆针对残障读者均进行了内容丰富的基础设施建设,以从根本上把残障读者服务工作落到实处(见表2)。

2.3.2辅助阅读设施及软件建设

辅助阅读设施及软件建设主要包括盲文显示器、读屏软件、字符辨识软件、文本放大器材、翻书机及扬声器建设等。“教资会”资助下的8所高校图书馆同样非常重视残障读者辅助阅读设施及软件建设,以使残障读者在图书馆有较佳体验(表3)。

2.4残障读者额外援助

使其馆藏、资源和服务适用于所有用户是香港高校图书馆的宗旨和原则。为推动这一原则,香港高校图书馆致力于为有特殊需求的用户提供额外援助以促进他们对图书馆的访问和使用(如帮其查找信息、检索资料、访问图书馆和使用图书馆设施等),努力在提供平等C会的基础上创造一个无障碍的环境,以体现社会的公平及高校图书馆对残障读者的人文关怀。详情请参见表4。

3香港高校图书馆残障读者服务启示

3.1政府积极推广和保障无障碍网页设计

香港高校及图书馆网页普遍采用无障碍设计,以促进关爱共融和谐校园建设,这与香港政府积极推广和保障不无关系。自1999年起,香港特区政府就制定无障碍网页指引及良好作业模式,并向各局及部门《政府网页发放资料指引》,要求各级政府网站须采用无障碍设计,以便特殊需要人士浏览及使用网站资讯和内容。2012年3月特区政府发出最新版指引,要求无障碍网页须根据W3C《无障碍网页内容指引》2.0版AA级别的标准进行设计,采取与国际上其他先进经济体系普遍一致的做法。除指引外,政府资讯科技总监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还制作了《网页开发及维护技术说明》和《无障碍网页手册》实用指南等资料供网站开发人员和管理员参考,并提供无障碍网页成功准则的示例,以便深入理解无障碍网页的基本要求。同时,办公室还进行无障碍网页运动,如通过举办一系列活动,透过宣传、知识灌输和科技资源等来提高采用无障碍网页设计及其认知,推广公共及私营机构采用无障碍网页设计。另自2013年起,办公室携手平等机会委员会合办一年一度的“无障碍网页嘉许计划”,以进一步推动更多企业和机构在其网站采用无障碍设计。除上述措施外,香港法律也积极保障无障碍网页设计,如《残疾歧视条例》(香港法例第487章)订明机构须确保他们的服务可供所有人(不论残疾与否)使用,这项原则亦适用于网站提供的资讯和服务。而在内地,据调查,目前采用无障碍设计的网站还非常有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和谐社会建设目标下,内地政府应认真学习香港经验,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倡导、推广、宣传、保障和奖励网页的无障碍设计,以促进教育公平和文明社会发展。

3.2所属高校普遍重视残障人士服务工作

(1)香港高校普遍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平等机会以充分参与大学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致力于支持残疾和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克服障碍获得成功的大学教育,致力于倡导一个学生无障碍的大学社区。

(2)香港高校普遍采用无障碍网页设计,并且多次获得“无障碍网页嘉许计划”表彰与奖励,如2016年“无障碍网页嘉许计划”: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获得最喜爱网站称号,香港中文大学还获得最易用网站称号,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岭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教育学院获得三年卓越表现奖,香港理工大学获得金奖及香港浸会大学获得银奖等。

(3)香港高校普遍建有残障人士服务政策、服务中心或相关服务部门等,如香港大学的“SEN支持”、香港中文大学的残疾服务协调委员会和残疾学生支援服务政策、香港岭南大学的平等机会委员会等,都明确规定高校残障人士享有的权利和学校提供的具体支持和支援等,确保残障人士在学校学习生活中有较佳体验。

总之,香港高校一系列人性化和平等机会政策,确保了残障学生在高校享有的尊严和权力。因此,在“全纳教育”大背景下,内地高校应积极借鉴香港高校经验,把残障学生工作列入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平等机会委员会”等相关部门,给残障学生以特殊关注和支援,并指导和鼓励所属部门如图书馆等努力创造条件为残障学生提供平等机会和良好服务,致力于为残障学生提供一个无障碍的环境和服务,以提升人文关怀和在校满意度。

3.3图书馆网站设置残障读者服务导航

其既能反映图书馆对残障读者的重视和体现图书馆“以人为本”的宗旨,又能帮助残障读者快速地查找和浏览与其相关的服务与内容。在香港,图书馆残障读者服务不仅仅体现在口头上,更体现在服务的实际行动与做法上,如表1所示,“教资会”资助下的8所高校图书馆都在其网站设置有残障读者服务导航,并且除香港大学图书馆外,导航位置都设置在网站主页“服务(Services)”或“设施(Facilities)”栏目醒目位置下,残障读者很方便地就可以查阅到与之相关的内容。而在我国内地,高校图书馆网站设置残障读者服务导航的很少,甚至可以说寥寥无几。据笔者调查,在112所“211工程”高校图书馆中,在网站设置残障读者服务导航的只有暨南大学图书馆一所,且服务内容较为单一。如:暨南大学图书馆在主页“服务”栏目下设置“无障碍服务”导航,指出图书馆本着“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专门为身体残疾或行动不便者在出入图书馆时提供无障碍服务,需要者可拨打服务电话,图书馆将及时派保安专门为残障读者提供从一楼进入电梯的服务,以消除上多级台阶的不便与烦恼。由此可见,虽然近年来我国内地普通高校每年录取残障学生的数量在逐年增加,内地高校图书馆服务发展水平在逐步提高,但残障读者服务仍未引起图书馆的足够关注和重视,甚至还处于较为落后的水平,这就需要相关领导、学者、专家及网站设计人员多方努力,共同致力于推动高校图书馆残障读者服务的发展和促进教育公平的落实。

3.4完善残障读者相关无障碍设施建设

由表2可知,“教资会”资助下的8所高校图书馆拥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无论是在基础设施还是辅助阅读设施建设方面表现出的完善性和先进性,都非常值得其他高校图书馆学习。如在基础设施方面,其首先进行了无障碍通道和出入口设计,如盲人引路径、加阔闸口、轮椅通道入口和升降平台等;其次,进行了无障碍电梯建设,如电梯配盲文标记及多语种语音消音器等;再次,进行了无障碍洗手间建设,如设无障碍厕所或厕所摊位,并设相应的栏杆、扶手、洗手台等;最后,进行了其他方便残障读者利用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建设,如助行车、可调节高度桌椅和对讲机建设等。在辅助阅读设施方面,8所高校图书馆大多都建有特殊设备室,室内配备安装有各种硬件和软件的特别个人电脑,如盲文显示器、读屏软件、屏幕放大软件、光学字符辨识软件等,除此之外,还进行了翻书机及放大器材等辅助阅读设备建设,以最大程度地方便残障读者利用图书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香港高校图书馆这一系列完备及全面的设施建设措施不仅为残障读者走进图书馆提供了方便,还为残障读者利用并爱上图书馆提供了可能。因此,内地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学习香港高校图书馆经验,在对旧图书馆进行改造或新馆建设时充分融入无障碍理念设计,首先进行无障碍通道、出入口、电梯及洗手间建设,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特殊设备及软件室建设,为各类残障读者利用图书馆提供可能,真正体现新时代图书馆“以人为本”的宗旨。

图书馆普法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的兴起,尤其是进入21世纪,更是一日千里,深刻地改变着当代社会的经济生活和世界的面貌。图书馆作为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文化教育重要场所,是当今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带着现代信息技术气息步入了21世纪。正如印度著名图书馆学家阮岗纳赞在“图书馆五定律”中指出那样,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的有机体,―个图书馆要持续发展,必须要考虑对社会经济发展和未来社会科技发展的适应性,应随着新技术、新潮流而随时调整。馆员作为图书馆发展的主体,也必须有新的思维,新的思考模式。特别是当今社会随着网络化的到来,读者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加之咨询服务业、书店等行业以及图书馆同行间的激烈竞争,公共图书馆怎样提高读者服务质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笔者认为唯有加强图书馆的继续教育,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进而提高服务质量,才会营造出图书馆、读者和馆员三赢的局面。

一、目前公共图书馆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继续教育重要性被公共图书馆普遍认可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令图书馆管理层感到棘手的问题又接踵而来,具体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个人行为多,单位规划少。近几年,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图书馆社会地位不高、生活待遇低,馆员专业思想不稳等原因,加之社会竞争的日起激烈,人才竞争压力增大,促使在职人员前瞻性地进行自我培养;而图书馆又由于经费矛盾,对全员培训、人才分层培养上缺乏全面的规划和设想。

2.受教育者功利思想重,事业持续发展的思考少。在目前图书馆界继续教育者,多为追求高一级职务或职称,如近两年员工热衷的计算机、外语培训,还有某些学历教育带有很浓的功利思想,易产生形式主义、走过场,甚至弄虚作假。而对于图书馆事业发展出发,各种与业务有关的研讨会、讲座、培训班的选派教育,馆员则表现不够积极主动,讲求条件,以自己利益取舍单位的安排。

3.追求学历和热门技能的多,钻研业务的少。由于个人从自我设计出发,什么爱学学什么,什么好学(容易)学什么,什么热门学什么,出现了许多追求高学历的现象,在这种指导思想驱使下,职工对专业技术的钻研自然而然让位于学历补偿教育。

4.继续教育内容学科知识多,人格塑造的少。无论是图书馆还是教育单位以及接受教育者本人,当前对继续教育内容多为学科知识,强调知识增新与拓展,多偏重为计算机、外语、图书馆等学科知识,而忽视了馆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人格素质的塑造少,很少安排学习内容,直接影响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读者需求得不到满足,其负面影响会造成读者不满情绪,有损图书馆的品牌。

5.非图书馆学专业员工接受教育多,图书馆学专业员工接受继续教育的少。无论是图书馆还是馆员目前都认同的观点――接受继续教育是非图书馆专业员工入职教育必须做的,而忽视了学科知识的老化现象,据有关资料统计,人们在实际工作中直接使用的知识,只有10%来自大学教育,90%来自工作后的继续教育。近十年来图书馆机读记录出现,计算机网络知识的普及应用,可以说十年的图书馆学专业毕业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可用的已不多,因此图书馆专业毕业的馆员的教育不但不能削弱,而且还要加强。

6.短期应考多,终生学习的意识不强。目前继续教育为拿文凭、拿职称,短期行为多,大多数员工,缺乏一种终身教育的意识。

7.参与人数多,但效果不大。目前图书馆参加继续教育人数不少,而得的效益参差不齐,主要原因在于国家有关部门及各图书馆未制定继续教育的政策与考核条框,并且无明确的目标以及对参加继续教育取得显著成绩的馆员无奖励措施,未纳入职称、职务引证的考核内容,从而无法激励馆员参加继续教育的兴趣。

二、营造图书馆、读者与馆员三赢局面

1.确定图书馆继续教育的内存与方式。实践性是图书馆职业的最为显著的持点,内容总的要求应该是,以更新为主、实用为主,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切实做到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学什么,要采取及时学习战略,即采用边干边学,干中学和边学边干,学中干的方法。而对于继续教育的分式,由于在职人员的年龄、文化程度、工作性质等不同府遵循堤活性和多样性。笔者认为确定图书馆继续教育的内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读者服务角度的思考。一个图书馆的办馆效益和品牌形象体现,其终极是图书馆的服务。读者虽然不是我们的上帝,顾客不一定永远是对的,但图书馆的服务一定要从读者的眼光“设身处地”。在当今网络很发达、计算机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读者的需求更为多元化。作为图书馆与馆员,必须了解读者需要什么,期望馆员能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读者所期待的馆员应该具备哪些知识技能?来确定本馆继续教育的内容,这种根据读者需求确定的馆员的学习和培训内容,针对性会更强。

(2)从图书馆角度的思考。继续教育内容确定,对于图书馆来说,首先必须了解本馆读者需求、馆员专业技术的现状和影响图书馆服务质量的主导因素,制定继续教育的课程培训计划,缺什么补什么,并要求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在日常图书馆工作中,我们发现许多馆,每年对继续教育内容既毫无计划,又没有超前性。每每影响图书馆服务质量的主要因素是职业道德问题,常成为图书馆继续教育忽视的内容。

(3)从馆员角度的思考。馆员的素质是影响图书馆服务最重要的因素,馆员无论对继续教育抱什么目的,作为一名在职图书馆员工,必须要胜任自己的岗位,在岗位上要有良好的表现,继续教育内容首先对自己职业生涯要有个人计划,从提高自己专业发展能力着手。根据自己知识结构、工作岗位,来确定是参加专业知识更新,还是学历教育,对于新入行的馆员以本馆为基础在职实践也是馆员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

2.图书馆继续教育的内容

(1)职业道德的教育。一个馆员职业道德的状况与职业道德的修养程度,直接关系到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图书馆的形象,图书馆职业道德的核心思想是读者至上、服务第一、文明礼貌、全心全意为读者提供知识信息服务。

(2)图书馆学专业知识的教育:分为理论与实践两个环节的教育。对老馆员来说,主要是补充更新知识。如分类法修订后培训、计算机编研讲习班,必须要有一定专业基础的馆员参与;对新馆员,特别是非图书馆专业的馆员要进行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培训。

参考文献:

[1]张智松.关于图书馆员继续教育工作的

思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4,(6).

[2]沈敏虹. 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现状与对

策[C]//公共文化服务与图书馆实践的

图书馆普法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摘要:文章结合无锡市图书馆工作实际,对该馆古籍保护工作现状进行分析,从硬件设施、普查申报、开发利用等方面阐述古籍保护的策略,并就加大投入力度、建立人才队伍、扩大宣传展示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中图分类号:G25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4)08-0005-03

自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启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以来,江苏省政府随即出台了《江苏省古籍保护实施方案》,为全省古籍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实施目标,古籍保护工作迎来了繁荣发展的良好际遇[1]。无锡市图书馆以此为契机,在无锡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馆藏资源优势,加大古籍保护力度,取得丰硕成果。2009年,无锡市图书馆被授予“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和“江苏省重点古籍保护单位”的称号。2011年,无锡市图书馆被评为江苏省“十一五”古籍保护工作先进单位。

1无锡市图书馆馆藏古籍现状

无锡市图书馆自1915年创建以来,已经走过近一百载春秋,形成了馆藏纸质图书165万册(件)的规模,其中古籍藏量十分可观,拥有元、明、清直至民国等各朝代古籍近40万册,包括由无锡爱国实业家荣德生先生遗命捐赠的12万余册,含其私人藏书5万余册及其所创大公图书馆藏书7万余册;善本古籍共2万余册,其中元天历刻本《范文正公集》、清代徐志定的磁版印本《周易说略》等,被古籍版本专家鉴定为珍本,并收入《中国善本书总目》,堪称镇馆之宝。明万历刻本《见罗先生书》、明崇祯刻本《寻乐编》、明嘉靖刻本《战国人才言行录》、明天启刻本《真儒一脉》以及清康熙刻本《真定奏疏》等均为海内孤本。明万历刻本《历代二十一传》《姑苏名贤小纪》、清康熙刻本《学箕初稿》等也都是国内仅有的两部珍本之一;地方志1万余册,居全国同级图书馆地方志收藏之首;地方文献2万余册,其中家谱近8,000册,基本涵盖无锡各大姓氏,名人家谱众多,在全国同级图书馆中名列榜首。

2无锡市图书馆古籍保护策略与措施

2.1高度重视古籍保护工作,不断完善硬件设施

多年来,无锡市图书馆充分认识古籍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此项工作一直是该馆常抓不懈的首要任务。无锡市图书馆制定并完善各种业务管理规章制度,包括《无锡市图书馆古籍书库管理人员日常工作规范》《无锡市图书馆古籍书库管理制度》《无锡市图书馆善本书库管理细则》等,为古籍保护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对古籍库房条件进行改善,增加了空调系统、温湿度控制系统、火灾自动监控灭火系统等专门设备、设施,有效保障了古籍保存环境。2009年以来,无锡市图书馆经多方努力,争取到省市两级财政古籍保护专项经费,先后投入60多万元更新古籍书橱,投入300多万元改造古籍书库、添置存储磁盘阵列、扫描仪等设备,使得该馆古籍保护工作的硬件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2.2推进普查申报工作,夯实古籍保护工作基础

做好古籍普查工作,是保护我国优秀文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公共图书馆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无锡市图书馆以全国古籍普查为契机,推动古籍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2010年,无锡市图书馆成立古籍普查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制订详细方案,常年开展古籍普查定级工作。利用江苏省古籍普查平台,严格按照国家文化部颁布的《古籍普查规范》等一系列行业标准的要求开展工作,填写项目完整,数据准确无误。截至2012年年底,共完成古籍普查2,000部。同时,无锡市图书馆还积极参与珍贵古籍申报。2008~2012年,先后参加四批部级、三批省级珍贵古籍名录的申报,分别有103部古籍入选部级珍贵古籍名录、195部古籍省级珍贵古籍名录,其中首批48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更是位于全国同级图书馆之冠,引起业内的高度关注。为及时展现普查成果,无锡市图书馆依照全国、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的部署,参与《中华古籍总目・江苏卷》的编纂工作。选派业务骨干担纲编目,采用查验原书等方式,保证编纂成果的准确性、真实性。

2.3加强开发利用,开拓古籍保护新途径

2.3.1根据本馆实际情况,完善古籍文献体系。开展古籍整理研究,从搜集、编目、校勘到课题服务,都离不开古籍工具书。无锡市图书馆专门购入《四库全书》系列、《丛书集成》系列、《古今图书集成》《四部丛刊》《中华大藏经》《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道藏》《宛委别藏》《故宫珍本丛刊》《北京图书馆馆藏珍本丛刊》《原国立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丛书》等大型新版古籍工具书、参考书,既满足了读者的文献需求,有效保护了古籍原件,也充实了古籍文献资源。

2.3.2对馆藏古籍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出版反映馆藏特色的专题书籍。无锡市图书馆拥有丰富的特色馆藏,地方文献、地方志、家谱等具有历史研究价值的专题收藏更成为其中亮点。自2003年起,无锡市图书馆不断挖掘特色馆藏优势资源,加快对历史文献的研究整理、开发和利用步伐。无锡地区历来兴修家谱的风气极盛,家谱收藏数量蔚为可观。2004年,无锡市图书馆依托自身资源,结合读者需求,整理出版了《无锡图书馆馆藏家谱目录・名人家谱提要》,该书共计整理编目馆藏家谱281种,592部,其中旧藏家谱约42种,677部。无锡市图书馆陆续整理出版了《无锡望族与名人传记》《无锡名人室名别号索引》《锡山先哲丛刊》《惠山记・惠山记续编》《梁溪古园――无锡古典园林史料辑录》《寄畅园法帖》《荣德生遗命捐赠无锡图书馆馆藏国家珍贵古籍选刊》《民国时期无锡年鉴资料选编》。2010年,无锡市图书馆还专门制订《无锡市图书馆藏古籍珍本丛刊》出版规划,精选《比璞山房罪言》《朱子节要》《华氏传芳集》等入选珍贵古籍名录的古籍陆续影印出版。这些反映馆藏特色的专题书籍,彰显了地方文献的价值,为读者进行研究提供了便利。作为对珍贵古籍进行再生性保护的成果,对全国古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2]。

曾媛: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研究曾媛: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研究2.3.3自建古籍数据库,加快古籍数字化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对古籍进行数字化,是有效保护古籍的途径之一。随着图书馆数字化进程的推进,图书馆应加大古籍数字化资源采集力度,开发大量数字化产品,形成独具特色的古籍文献书目数据库和古籍全文数据库,有效解决古籍保护和利用的矛盾,切实发挥古籍的文化传承功能[3]。自2005年起,无锡市图书馆陆续建设《无锡家谱知见目录》《民国报刊索引题录》《无锡市图书馆馆藏吴氏家谱目录》《无锡市图书馆馆藏地方文献目录》《无锡图书馆馆藏家谱目录》等古籍书目数据库。读者只需登陆无锡市图书馆网站,即可对书名、著者、类别以及关键词进行查询,大大提高了古籍资源的利用效率。2011年,无锡市图书馆启动“无锡市图书馆古籍全文数据库”建设,可向馆内读者提供检索、图文对照浏览、全文检索等阅读服务。

2.4积极开展社会宣传,多途径、多方展示保护成果

2.4.1策划展览、咨询活动,向公众普及古籍保护知识。近年来,无锡市图书馆推出“无锡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书展”、“无锡市图书馆馆藏精品展”等特色展览,图文并茂地展现无锡地区丰厚资源和古籍保护的丰硕成果,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在历届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期间推出古籍版本鉴定、古籍保护知识宣传等活动,增强公众的古籍保护意识,努力营造全社会都来关心古籍保护工作的良好氛围。

2.4.2立足课题服务,推动古籍资源文献传播。近年来,无锡市图书馆通过专题服务这一独特的形式,将古籍保护工作的成果服务于当代社会。自2010年以来,无锡市图书馆借助无锡日报社主办的《江南晚报》这一平台,在“我俚无锡”栏目定期推出无锡地方历史文化专题系列报道。围绕市民感兴趣的课题,对与历史遗存、拓片、无锡名人著作等相关的地方特色馆藏资源进行全方位搜集、整理和考证,推出《高攀龙和他的水居》《一块碑、一座桥、一位名家――〈丰乐桥颂〉残拓片解谜记》《一只竹炉引发的故事》《一代“批鳞”忠臣》《跟着拓片〈梅园记〉细说梅园景点背后的故事》等。精彩的主题、丰富的史料、生动的讲述,为读者奉上一道“文化大餐”,在展现无锡历史风貌、弘扬人文传统等方面起到推动作用,引发读者的热切关注。

2.4.3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扩大古籍保护工作的社会影响。2006~2012年,无锡市图书馆参与了由无锡市委宣传部组织牵头、凤凰出版社出版的综合性乡邦文献集《无锡文库》的编纂工作。《无锡文库》是无锡城市历史文化的总集,主要收录无锡地区历史上重要的文献史料、家族谱牒、名人年谱,以及无锡籍人士重要的学术著作、诗文别集,总规模100册。为使文库成为荟萃众家之长的版本精品,无锡市图书馆提供馆藏底本180多种,承担文献整理、提要编写、版本甄选、课题服务、底本扫描等工作,并抢救、保存了一批散落在外的珍贵文献。

谱牒文献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2007年,无锡市图书馆依托近8,000册馆藏谱牒文献、专业人才资源以及强大的组织功能,吸收广大无锡地区谱牒文化方面的专家学者以及社会活动家,广泛联系无锡及周边地区的谱牒、祠堂、姓氏等相关方面的学术研究机构和社会团体,发起成立了无锡市谱牒文化研究会,举办普及谱牒知识的展览,出版谱牒知识研究简报《无锡谱牒研究》,致力于完善包括无锡地区全部姓氏的《无锡地区家族联合目录》,为无锡及周边地区家谱文化的交流、研究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无锡市图书馆也因此成为地区性的谱牒文化资源和研究中心以及传播先进文化、共享文化资源的基地。

3无锡市图书馆进一步做好古籍保护工作的建议

3.1成立无锡地区古籍保护中心,为古籍保护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古籍保护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单凭图书馆一己之力是收效甚微的。因此,必须以市级政府为主导,成立专门的市级古籍保护工作管理与协调机构。为了适应古籍保护工作的需要,无锡市图书馆已向无锡市政府申请增加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人员编制、经费投入,以及成立“无锡地区古籍保护中心”。今后,在“无锡地区古籍保护中心”挂牌成立的基础上,亟须政府给予人员编制、经费投入等方面的政策性支持,在确保自身正常运转的情况下,推进古籍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无锡市图书馆将发挥市级中心的引领作用,承担起资源统筹、业务指导、人才培养等多重职能。

3.2长效推进古籍普查、定级及申报工作

古籍普查是古籍保护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可为进一步开展古籍保护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无锡市图书馆馆藏十分丰富,其中不乏有善本,今后,应进一步加大古籍普查工作力度,要对现存古籍的品种、数量、级别等次、破损情况和保护环境进行调查、鉴定和记录,全面、准确地掌握无锡市图书馆古籍的数量、价值、保存状况等基本情况,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开展古籍普查工作。不仅要全面掌握图书馆古籍收藏情况,还要面向科研机构、私人藏书、社会流散做普查登记。对登记的古籍进行详细清点和编目整理,依据有关标准进行定级,并做好登记、定级、著录,积极开展部级、省级珍贵古籍名录申报工作。同时,向社会开展广泛宣传,积极对民间个人收藏以及私人藏书机构的线索进行寻访,动员私人藏书者积极配合古籍普查工作,提供藏书数据及信息,从而确保古籍普查工作的调查数据更加完整。

3.3加强培训工作,建立古籍专业型人才队伍

古籍保护专业人才匮乏是目前全国文献保护工作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无锡市图书馆也不例外。无锡市图书馆入藏的古籍近40万册,其中需要修复的有2万册之多,因此,古籍修复型人才的培养刻不容缓,应加大此类人才的培训力度,推行规范的修复工作。古籍保护是一项专业性很强、涉及学科广泛而又复杂细致的工作,古籍保护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宽阔的学科知识面。以古籍整理为例,古籍文献里会出现很多异体字,如果没有文字学、目录学、版本学、校雠学、历史文化等相关知识储备,在整理过程中一旦遇到问题就难以解决。需要加强对古籍知识型人才的培养[4]。今后应实行更加多样化的培训,在充实古籍保护力量的基础上,鼓励古籍保护专业人员利用图书馆的有利条件,加强对古代汉语、古文字学、版本学等古籍保护相关内容的学习,增加参加由国家图书馆、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举办的专题培训人员的名额,组织外出观摩,拓宽视野,积极与相关单位进行业务学习和交流,学习古籍保护工作的成功经验;邀请古籍专家走进图书馆,就古籍编目、古籍普查申报、古籍修复等专业问题解答疑问,并通过现场演示等形式,进行培训指导,或让有经验的单位进行委培,以及开展远程培训等。只有加快古籍专业型人才队伍建设,才能对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持续、深入的推进起到有力的支撑。

3.4扩大宣传和展示力度,引导读者充分利用古籍资源

为进一步宣传古籍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唤起公众的古籍保护意识,应继续加强宣传报道,深化公共图书馆文化教育功能,通过媒体、讲座、展览、读者沙龙、研讨会等形式宣传古籍知识,促进古籍利用和文化传播[5]。策划一些观赏性强、别具特色的专题文献展览,有助于提高读者对古籍的阅读兴趣。图书馆可举办“馆藏碑刻拓本艺术精品展”,以揭示特色古籍专藏为出发点,最大限度地利用馆藏碑刻拓本资源,精选包括《三希堂法帖》《寄畅园法帖》在内的碑刻拓本珍品,根据各个历史时期碑刻发展史进行展示,既展现各个历史时期中国书法碑刻的发展与演变,又展示历朝书法刻拓收藏源流。在展览展出过程中,图书馆通过向参观者发放由图书馆编制的展览提要目录,展示专题文献研究的成果,同时,随时解答参观者的提问,开展主动性咨询服务,宣传、普及古籍知识;参观者则通过对实物的观摩,从各自不同的视角和需求审视每一件展品,充分感受我国源远流长的碑刻艺术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优秀文化。此外,还可开办“中国典籍与文化”系列讲座、古籍修复特色沙龙等活动,激发公众对古籍的兴趣,调动公众参与古籍保护的积极性。

搜集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是公共图书馆的基本职能,而中华古籍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需要倾注更多的心血。2013年2月,文化部的《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了“推动《古籍保护条例》的制定实施”的目标,相信这一举措将为我国的古籍保护工作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撑。无锡市图书馆应适应古籍工作形势的不断发展,紧紧抓住近年来无锡市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公共图书馆建设支持力度的大好时机,巩固古籍保护工作已有成果,解决古籍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无锡市图书馆古籍保护事业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7- 03-02 .

[2]刘家真,程万高.古籍保护与开发的策略与建议[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9(5):15-20.

[3]王桂红.浅谈公共图书馆古籍的保护与利用[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5):90-91.

[4]张京生,尹光华.略论宁夏地区古籍普查与古籍保护工作的开展[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10):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