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酒店管理系统论文

酒店管理系统论文

酒店管理系统论文

酒店管理系统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酒店信息系统 课程内容 过程性知识 工作任务

[作者简介]胡毅勤(1964- ),女,广西桂林人,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酒店管理与旅游教育。(广西 桂林 541004)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5-0149-02

一、引言

“酒店信息管理”是各旅游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开设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其目的是借助相关管理软件,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实现酒店现代管理功能的科学管理技能。然而实践证明,在输送到酒店的众多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中,其计算机应用技能并不能很好地满足酒店方面的业务工作需要,“酒店信息管理”课程的内容滞后于酒店行业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课程内容的针对性不强是主要原因。笔者以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进行酒店管理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为契机,开展了对“酒店信息管理”课程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活动。

二、“酒店信息管理”课程存在的问题

我校是较早开设“酒店信息管理”课程的学校之一,与其他同类院校一样,原来开设的“酒店信息管理”课程中,其内容的理论性、陈述性知识多,实际操作技能偏少,涵盖内容较广,涉及酒店业信息化、酒店电子商务、酒店智能技术、酒店信息系统等;课程内容虽包含酒店信息系统部分,但往往从计算机专业学科的角度进行解读和讲授,而非从利用酒店信息系统软件开展酒店服务工作的角度设计和讲解。这样的课程内容与酒店的工作实际联系性不强,难以符合酒店各部门、各岗位对酒店信息系统操作能力的需求。由于课程开设较早,作为“酒店信息管理”课程辅助教学的系统软件已经使用了较长年限。仍然采用十多年前国内软件公司推出的酒店信息系统,显然跟不上酒店行业发展的步伐。

三、课程整体设计思路

1.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观。一般来说,选择课程内容有两种取向:一是涉及事实、概念、原理等由专业学科构成的陈述性知识,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二是涉及社会生活经验、学习者经验、策略等由实践情景构成的过程性知识,解决“怎么做”“怎么做得更好”的问题。“酒店信息管理”课程作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开设的职业技能课程之一,更需要重视课程内容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要以工作岗位任务为课程开发的内容,传授酒店工作的过程性知识,解决“怎么利用酒店信息系统软件完成酒店服务及管理工作”的问题,才能满足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计算机应用技能方面的就业能力需要,才是培养酒店职业人才的主要途径。对课程内容的设计除了应有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的主导思想外,还需要解决对课程内容的序化和取舍问题。即在内容取舍上从学生毕业后主要担任的职业角色的社会需要角度出发,选取与之匹配并有价值的课程内容;在内容序化上以工作过程为参照,整合陈述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使典型的工作顺序符合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心理顺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课程培养目标的修订。课程的培养目标决定课程内容设计的基本方向。鉴于“酒店信息管理”课程内容存在的问题,需要对原有的课程培养目标进行调整。于是,我校整合酒店管理专业带头人、酒店行业专家、任课老师等各方力量,以酒店工作任务为导向,在充分研究酒店客人的活动、酒店需要的基础上,将其转化为课程目标,再进一步转化为课程内容。

按照我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总体培养目标,本专业是要培养具有酒店行业相应岗位必备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酒店业务操作能力,能从事酒店一线服务和基层督导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落实到本课程,则应该是面向酒店一线服务,培养学生的酒店信息系统软件的应用操作能力。因此,我们将课程目标修订为:在了解酒店信息系统基本原理、功能以及相关计算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让学生掌握酒店信息系统的操作方法,能熟练运用酒店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完成对客服务和解决酒店实际工作问题。

3.教学辅助软件的选择。在辅助课程教学的酒店信息系统软件选择上,考虑到目前国内高星级酒店、外资酒店、国际集团酒店较多采用Fidelio系统或集团系列版本Opera系统,同时我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及就业基本面向高星级、国际集团酒店的情况,选择Fidelio系统用于辅助教学,更能使学生所学的酒店信息系统知识技能与实际酒店工作无缝对接。

四、课程教学内容的构建

1.对酒店工作任务的分析。酒店一线的对客服务业务流程涉及客人住店前的销售预订、客人的入住接待、客人住店期间的食宿娱各项服务、客人结账退房离店等;业务流程中运用酒店信息系统完成各项服务的岗位主要有销售预订员、前台接待员、餐饮娱乐部门服务(收银)员、客房中心文员、前台收银员,他们完成预订、登记入住、住店期间各类对客服务、住宿餐饮娱乐消费、结账离店退房,以及房态管理、客人档案资料维护管理等主要工作任务(如下表)。

可见酒店一线的典型工作任务包含在预订―入住―在店服务―收银与结账的流程和环节中,而在酒店的对客服务中,对散客的服务项目及规范要求最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并能作为对其他类型客人服务操作的基础。因此针对散客、业务流程和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将其转化为学习任务,符合以酒店实践情景的过程性知识进行课程设计的要求。

2.对信息系统软件功能的取舍。不同的酒店信息系统软件所包含的功能不尽相同,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对课程内容的选择取舍。由于本课程所采用的系统多被高星级、外资、国际集团酒店使用,系统为全英文显示,在功能上甚至包括多国货币结算、佣金计算、积分管理、应收账管理等内容。复杂繁多的功能和对英文水平的要求,对于一门学时只有34小时的课程、基础知识和外语水平都有限的高职高专学生来说,不可能囊括系统的全部内容,必须要取舍。本着对课程内容选择的取向重点应该放在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活动、而非教学材料或辅助材料所呈现的内容的原则,从学生将来主要从事的岗位工作考虑,舍去与酒店一线服务与基层督导关系略远的内容,紧紧围绕典型工作任务选择系统功能,注重实用性、针对性,不贪多求全,也不支离破碎。

3.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确定及序化。在对酒店一线工作岗位、业务流程、工作任务分析和对系统软件功能选择的基础上,将酒店业务转化为学习情景,并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及优化整合,形成基础知识、客户资料管理与维护、预订、入住与在店、账务管理、客房管理六大模块的课程学习任务。

设计第一模块介绍酒店信息系统概况和Fidelio系统的功能结构,使学生对酒店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和所学系统的功能有基本的了解,既为课程作一些理论基础铺垫,又为学生的酒店信息系统操作能力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设计第二模块讲授各岗位都需了解掌握、并且贯穿对客服务全流程的客户资料维护管理内容,以便在主要业务流程中使用。

设计第三模块面向销售预订、前台岗位的预订业务内容,以达到熟练利用系统功能完成个人预订服务要求。

设计第四模块面向前台接待岗位的接待入住和在店服务业务内容,要求熟练掌握本业务环节的各项服务和房态管理技能。

设计第五模块主要面向前台收银岗位的各项账务管理内容,以达到前台收银岗位相关账务处理能力的要求;并以相同账务处理知识,兼顾餐饮、娱乐部门收银(或服务)岗位技能。

设计第六模块面向客房中心岗位的房务管理业务内容,以胜任客房中心岗位能力的要求。

在六大模块中,三、四、五模块作为重点部分,依照客人预订―入住接待―在店服务―收银结账程序形成过程性知识的主线贯穿全过程;一、二模块作为基础理论铺垫;第六模块作为系统的辅助管理功能,覆盖酒店客房业务。

4.对实践操作课程比例的调整。作为职业技能课程,“酒店信息管理”课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在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设计、调整、序化之外,在学时安排上还需加大学生实际操作练习的比例,将重点落于实际应用操作能力的训练上,强化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对于陈述性理论知识则以“必需”“够用”为原则进行讲解,并尽可能融入技能训练的过程中,以实现课程的培养目标。

五、结束语

基于工作任务对“酒店信息管理”课程内容进行改革探索研究,是持续性的研究课题,需要我们关注行业发展的动向和趋势,及时并有针对性地革新课程内容。同时,对“酒店信息管理”课程内容的改革只是本课程教学改革系统中的一个环节,要切实达到课程的培养目标,还需要在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蔡平.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研究[J].旅游论坛,2011(8).

[2]蔡平.基于国际合作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24).

[3]左菊,孙泽文.课程内容选择:取向、依据及其环节[J].教育与职业,2012(12).

[4]袁江.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

酒店管理系统论文范文第2篇

随着酒店行业的迅速发展和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给酒店管理专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各地高职酒店管理课程体系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从力度上看,改革力度不断加大,从水平上看,课程体系水平不断提升,从课程结构上看,课程体系结构不断优化。酒店管理课程教学更加系统化,许多高职院根据本身特点制定校本教材,实训材料和相应的习题、案例及解答。但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也应有清楚的认识。如,课程体系设计的总体水平偏低,远远滞后于酒店行业发展,课程设计不够合理,专业化程度不高,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等现状。

第一,课程体系仍沿袭本科院校,设计并未真正实现与行业接轨。如今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标志,尤其是以高操作性著称的酒店管理专业,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声称自己的课程体系是与企业合作的改革模式。而实际上目前,中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依旧沿袭了本科院校的传统分类,即可分为公共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这样的课程体系应用在高职酒店管理这种学制短、实践性强的专业中,显然不合理。加之对人才需求调研不够深入,课程设置普遍存在着盲目性和脱离实际的倾向。有的课程设计时,虽考虑到与企业合作,但合作水平较低,学校与企业分工不合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校受教育理论、资金投入和师资队伍等因素的影响,课程体系设计思路和理念无法跟上酒店业快速发展的步伐。缺乏企业的有效的参与、先进的实训设备和实训教师,也使酒店管理课程体系设计无法真正实现与行业接轨。这种现象的结果是产生了无法实现企业与学校的双向沟通,课程全系实施效果无从反馈,制约了课程建设的协调发展,课程设置过于片面,目标定位过于空泛,没有认真考虑市场实际需求,目标调整跟不上时代步伐等问题。如近两三年,星级酒店的住宿业的发展,客房急需大量人才,而大多数酒店仍将前厅和餐饮作为课程体系设置的重要内容。

第二,课程设置不够细致,传统课程多,创新课程少,缺乏专业特色。由于历史和学科体系分类等原因,酒店管理属于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没有独立的学科分类。因此,课程设计中夹杂着大量管理类、会计类等课程。具体说来,现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大致包括以下几类。英语类:大学英语、酒店英语;会计类:酒店会计,酒店财务管理;礼仪类:中外礼仪、社交礼仪;管理类:现代宾馆管理、市场营销和管理学等。专业课类:餐饮运行与管理、前厅运行与管理、客房管理与服务、康乐管理与服务、会展管理与服务。其他:普通话的训练,食品营养与卫生、形体训练、计算机文化与应用、酒店心理学、酒店法规等。这些课程割裂了酒店管理专业的主干内容,忽视一些岗位需要,缺乏专业特色。有些学校酒店管理专业未从旅游专业彻底分离出来,课程设置与旅游专业课程有很多雷同,如许多学校将导游业务、旅行社管理等导游类课程加入酒店管理课程体系,严重影响了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整体效果。

基于涉外酒店对酒店管理人才英语要求不断提高,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都开设了酒店英语课程。但酒店英语没有真正成为职业技能课,无法满足酒店行业对英语的需求。在酒店英语教学中,教师只是断章取义加强学生酒店岗位服务情境的英语语言教学,而忽视了对酒店文化的渗透、中高层管理人员英语应用能力及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通常只注重课文,忽视了练习和实际情况的模拟,只重口语,忽视听力。酒店英语翻译课程在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中未曾见到。同时,由于国家尚未出台全国统一的酒店英语资格认证等因素制约,致使酒店英语课程缺乏系统建设,没有形成从初级到高级的学习体系。

第三,课程体系设计中,理论与实践课程设计不合理。目前高职院酒店管理培养模式主要有:“订单式”模式、“2+1”模式、“学工交替”模式、“全方位合作教育”模式、“实训―科研―就业”一体化教育模式、“双定生”模式、“工学结合,校企双向介入”模式、“结合地方经济全面合作”模式和以“企业为主”合作办学模式等[1]。依据这些模式进行的课程体系设计,虽加入了大量的实践教学比例,但与理论课分配并不合理。以2+1模式为例,此模式意味着在校学习两年后,进入企业实习一年。学生在校两年课程,学习理论时对实践根本不了解,没有实践背景和经验,学习理论的目的性、针对性、动机性不强,而且知行脱节,前学后忘,亦不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酒店实际工作环境中进行练习操作。在一年中的实习中,虽有实践,但理论知识的不足又使得学生在企业的发展受限。种种短板皆由课程体系设计过于死板,理论学习和实习时间不够灵活,片面强调按计划设置造成。

此外,课程设置重复较多,追求面面俱到。必修课多,选修课程少,难以形成学生根据自身发展特点选择爱好和职业发展方向。课程结构失衡,课程设置不切合实际,公共课与专业课结合不紧密,较少针对酒店行业所需设计课程。许多课程名称花俏,但课程内空大同小异,课程性质混淆,理论与实践课未能有效分开,理论知识更新慢,实践操作标准化不强。实用的、有针对性的和考验学生综合分析应用课程少,实践课教学模式不规范,内容随意性,理论与实践不同步,实践内容重复的现象也屡有发生。

酒店管理系统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酒店 信息化 掌上酒店 方案

据有关管理部门统计,目前大部分酒店已经开始使用信息化管理平台,但对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应用只是停留在邮件的发送、财务的管理、人力资源的管理、进销存管理等相对比较基础的阶段,而且这些应用集中体现在酒店的内部管理上。在酒店基础工作做好的情况下,酒店盈利与否关键在于酒店的客户多少,从这点出发不难发现,对于酒店的客户的开发以及维护显得尤为重要。在通讯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把信息化的技术运用到酒店客户的开发和维护上,是酒店新的信息化发展关键问题所在,在此基础之上我们提出了“掌上酒店”管理的概念。

一、掌上酒店的概念及特点

掌上酒店,简单来说就是酒店的客户管理系统。它的核心是一个叫mcrm的系统,mcrm的系统是一种基于erp系统结合移动电话的短信平台而实现手机用户作为erp系统终端并接受跟踪管理的综合性平台,该平台的终端就是我们经常使用的最普遍的通讯工具—手机。掌上酒店系统的应用目的是为了及时了解客户需求,对客户做到人性化服务,从而提高酒店经营效率,增加效益。掌上酒店管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及时收集客户反馈的信息,为下一步的饭菜质量以及服务提供第一手资料。

2.对客户做到人性化、个性化、智能化的分类管理,满足不同需求客户的需要。

3.系统的终端是手机,无需酒店出资购买特定的设备,减少酒店开支。

二、掌上酒店管理的应用

1.客户资料管理。客户资料管理主要表现在酒店现有客户的管理,在mcrm系统中对客户资料的管理包括:新增客户管理,需要沟通客户资料管理,客户调查管理,跟进客户时间安排管理等。这些模块在掌上酒店管理中均以表格的形式存在,做为酒店客户部的人员只要用手机登陆,即可对表格中的内容予以下载,然后指定出每日的客户跟进以及维护计划。

2.客户满意度信息的反馈以及客户定向需求的下载。我们知道不管是酒店还是其他的服务行业,抓住回头客户是他们最重要的工作,目前随着酒店业竞争的加剧,酒店之间客源的争夺越来越激烈,如何让客户回头是酒店客户管理部门所最关注的问题,这样就意味着酒店以什么样的特色值得客户再次光临, 总结 起来也无非是:饭菜质量以及服务做的是否到位,我们从客户最关注的话题出发,在掌上酒店管理中设立客户反馈模块,也就是让客户给酒店提出好的建议,说好的建议,其实是要客户说出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以便酒店及时改进。同时采用好的建议有奖采纳的具体模式,使系统得到广泛应用以及使获取的反馈信息达到最大化和最优化。

3.客户人性化管理。我们知道,对于任何的行业来说,客户就是上帝,酒店业不例外。但是做为酒店来说,如何做到客户的人性化管理呢,有的酒店采用根据客户到酒店消费情况,以及消费次数,给客户一定的奖励,或者是打折,或者是赠送特色菜等。这些都是从物质上维护老客户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的缺点在于,客户来酒店消费,多了肯定要照顾,慢慢的成为 自然 ,感觉不到酒店额外的“照顾”的成分,而且送菜当时吃过,时间一长也就忘记了。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在掌上酒店管理系统中增设客户资料详细管理的模块,对客户的身份、家庭住址、年龄、以及客户的生日等(这些客户资料要绝对保密)做到详细记录。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要记录客户的生日呢?这正是我们掌上酒店管理的优势所在,系统在实行客户管理时,又有给客户发送祝福短信的功能,酒店不妨在客户生日的前一天给客户发送短信,代表酒店祝客户生日快乐,如果在客户过生日的当天去酒店消费,酒店可以送给客户一个大的生日蛋糕,换位思考一下,倘若收到短信的是您,您是不是会带着您的家人去该酒店消费呢?答案是肯定的,当然客户并不是冲着蛋糕去的,而是看重的酒店的服务。这就是掌上酒店客户人性化管理的优势所在。

此外,掌上酒店管理还可以实现酒店内部的交流与沟通,接收通知等,以及酒店的日程安排,掌上酒店管理系统的使用,使酒店业不需要再配备专门的通讯员去下发通知,mcrm系统既保证了通知的准确性,又可以实现通知的及时性,还可以用系统的短信群发功能对酒店做必要的宣传。

三、掌上酒店管理成功模式方案

1.软件系统。掌上酒店mcrm系统, windows xp/2000,sql server,电脑主系统控制。

2.硬件平台。只要是能上网的手机都可以用,手机嵌入运行java,手机wap。

3. 网络 连接。互联网,主要是移动的gprs。

4.方案成本。系统成本根据模块选用数量约5-8万元。

分析:掌上酒店管理,避开了繁杂的硬件设施的安装,解决了必要办公设施携带不方便的的难题。一个系统,把整个酒店所有员工的手机联在一起,通过手机wap和客户及时沟通交流,实现数据的共享与收集。通过对回收数据统计分析,为酒店 科学 决策提供帮助。

掌上酒店管理还可以根据酒店的需求进行量身定做,可以实现mcrm管理系统与酒店的财务、人力、采购等管理系统的对接。而且还具备管理软件的权限管理,在完善安全的系统下,还可以提供7×24小时工作服务。真正实现随时随地交流,时时刻刻沟通的效果。

四、结束语

掌上酒店管理,是通过终端客户数据的获取,再从中提取一系列与市场及其营销管理相关的数据,并以这些信息为基础而建立起基本的信息平台,从而实现科学的客户服务、渠道监管及整个酒店的市场控制与管理,做好客户沟通、交流、服务的同时,为 企业 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掌上酒店管理系统的优势已被越来越多的从事酒店事业的人们所关注,它定能书写酒店管理行业的新篇章。

参考 文献 :

酒店管理系统论文范文第4篇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变革《2010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显示:“到2010年末,全国共有高等旅游院校及开设旅游系(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总数1968所,在校学生为108.64万人”。公报同时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纳入星级饭店统计管理系统的星级饭店共计13991家,其中三星级以上酒店(含三星级)共计7931家”。从上述统计数字可以得出,酒店业对人才需求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供应,理论上呈现“供求两旺”现象。但行业调查表明:旅游酒店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在人才需求方面“成交量”并不高,或表现为短期“成交”后,大学生离职率比较高。在此背景下,研究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如何进行变革以适应酒店业对高职酒店专业大学生的需求,显得尤为必要。

一、高职院校应打造品牌化院校、品牌化酒店管理专业

职业院校的办学目的是为企事业单位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只有符合人才市场需求,享有较高的就业率和市场占有知名度,才能实现国家办学目的,才能培育院校品牌、建设品牌专业。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要面向市场,研究酒店业人力资源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和用人标准,实行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去“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人才)。这样,酒店管理专业“生产的产品”才能适销对路,培养的人才才能适应酒店企业和社会的需求。一句话,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要在保持院校特征的情况下,引入企业化管理的一些方式方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职业院校就像是生产应用型“人才产品”的企业,酒店管理专业应是企业的一个车间,是在市场化、企业化运作模式的指导下、培养人才产品的生产线。

二、酒店管理专业应建设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与普通高校教师相比,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技术应用和实践能力要求更强,基本操作技能水平要求更高。专业实践能力是职业院校教师的重要能力之一,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和难点。职业院校的教师不但应具备深厚的行业理论知识,更应具有多年的行业从业经历和实际操作能力。因此,院系方面要切实做好“双师型”教师的建设、培养和转化工作。专业课教师必须具有多年酒店管理专业从业经历,青年教师必须长时间内到企业任职,真正参与企业运转工作,从而培养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在职业教育较为发达的德国,对教师的要求是必须具有在业界担任5年以上的中层领导的经验。这一点应为我国职业教育所借鉴。

三、酒店管理专业应建立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

酒店管理专业应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设计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以“工作过程导向、工作任务引领、课程结构模块”为课程设计理念,形成以职业活动——工作岗位——工作内容——工作任务为总体构架的“完整的工作过程”模块化课程体系。对于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计来说,应建立基于酒店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而建立该课程体系的关键便是根据酒店典型工作任务而编写的教材。其设计理念为:工作过程系统化、典型工作任务牵引化、课程架构情景化、模块化。当然,教材体系的建设不单单是院系自己的事情,需要院校、行业、酒店三方都积极参与配合完成。

四、酒店管理专业应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必须实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情景化。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把工作的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是实现工学结合这一职业教育特征的最佳途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课程的设置门类是通过典型任务的分析而确定的,而典型工作任务是通过行业调研、酒店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得来的。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对院校、对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教师的职业能力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比如:教师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的起到作用与课程的掌控、理实一体化教学课程中学习情景的设计以及如何在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等等。

五、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应构建具有企业特色的校园文化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要真正实现毕业与就业的“无缝连接”,除了要在专业技能的掌握方面与企业实现“零距离”,更重要的还应在毕业生的价值观念方面与酒店企业实现“零距离”。职业院校必须走具有企业特色的校园文化之路,把现代企业文化中的价值观念、思想作风、思维方式、奋斗精神、职业素养等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来。院系应努力建立具有行业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增加以敬业、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企业文化教育。通过学生着酒店工装、学酒店员工手册、按酒店运作要求规范学生行为等方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酒店先进的企业文化。

六、酒店管理专业应改革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

酒店专业应按照相关的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建立起适合职业教育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构建学校、行业、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多方参与的职业教育评价模式。这就要求酒店管理专业在学生平时考核环节引入:与企业管理制度接轨的平时操行考核、必要的理论知识考核、实训技能考核、行业从业资格考核、企业顶岗实习考核、毕业论文考核六个考核模块。我国的旅游、酒店管理行业已具有完备的行业技能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目前,不少院校实行的“课证融通”的评价体系,就是在这方面进行的有益探索。

酒店管理系统论文范文第5篇

实践教学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重要手段。我院在酒店管理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中,构建了以“四个一”为支撑,多层次多环节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培养具有酒店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酒店及相关行业从事经营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1)多层次多层次就是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步,与能力培育同步,按照社会需求,将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能力培养目标分为多个层次,由低到高呈金字塔形,将能力培养分为:1)基本能力;2)专业技术能力;3)经营管理能力;4)社会适应能力;5)创新能力,五个层次,如图1所示。“基本能力”主要涉及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基本能力训练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性认识,掌握所学课程的基础理论,同时对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而言,良好的外语听说能力不可或缺,这一能力与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密切相关。基本能力实践内容所涵盖的课程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统计学、英语听说、商务英语、酒店英语。“专业技术能力”主要涉及酒店服务管理的能力。专业技术能力训练培养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了解酒店的运行规律,熟悉酒店环境,增强学生对酒店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对所学课程的基础理论有比较深入的理解。所涵盖的课程有:前厅与客房管理、餐饮管理、酒店管理概论、组织行为学。“经营管理能力”主要涉及酒店经营管理的能力。经营管理能力训练承接专业技术能力训练,进行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培养经营管理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管理理论,更容易地参与到实践教学中来。主要涵盖的课程:酒店督导、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酒店公共关系、酒店管理信息系统。“社会适应能力”主要涉及综合设计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训练旨在培养学生对多门课程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体现思维方式、知识应用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训练内容主要依托酒店的真实案例,仿真进行管理操作,主要涵盖的课程:酒店开业筹备、酒店运营实务、酒店运营效益评估、酒店立项可行性研究、毕业论文设计[3]。“创新能力”主要涉及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训练以课题研究小组为组织形式,以科研实践为主题,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科研课题,较系统地掌握从文献查阅、选题、研究方案设计与实现、论文撰写、报告与答辩、结题等全过程的各个环节,感受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得到独立科研能力的锻炼,主要涵盖的课程:立项课题研究和毕业设计。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一体化课程结构设计,如图2所示。(2)多环节为保证课程计划的全面落实,我院构建了“实训—实验—实习—毕业设计”多环节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训”将通过基本技能实训、专业技能实训和综合技能实训,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实验”是学生通过在实验室内模拟酒店经营管理的实践条件与实践环境,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模拟条件与模拟环境下的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与经营管理能力;“实习”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最关键环节,整个教学过程含教学与科研两种因素,是对已有知识的应用、探求问题的解决和寻求新知识的过程。通过建立和完善校内外综合实训和实习基地,有计划地将教师已完成的企业横向课题根据教学需要转化成为综合性、创新性的实践项目,或为学生提供企业现实环境中的真实项目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路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毕业论文”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有着重要意义[4]。

2实践教学体系以“四个一”为支撑

(1)一个全方位的实践环境全方位的实践环境是酒店管理专业实施实践教育必不可少的硬性条件,其主要包括校内实验设施设备和校外实习基地两部分。建设好校内实践环境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主要有:1)利用现有的基础实验室和酒店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模拟前厅、客房、餐厅管理实训;2)运用多媒体条件开展案例、双语、情景教学;3)在校内实习基地(学校招待所)开展酒店各部门服务技能模拟实训。校外实践环境是建设实践教学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有:1)与本土高星级酒店建立合作关系,发展其成为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基地;2)与全球知名酒店与集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发展其成为毕业实习基地。全方位的实践环境建设可以保证不同阶段实施实践教学的需要,帮助学生逐步地了解酒店,熟悉酒店工作流程,将学过的专业理论转化为实践,知识转化为能力。(2)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学者型”与“实践型”兼备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应同等对待。针对现有的问题可通过两种方式加以解决:一方面在内部形成培训制度,或通过系统培训,或通过派出教师去实习基地中挂职实践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聘请掌握岗位核心能力的酒店管理人员参与实践教学,或随堂上课或进行专题讲座,发挥他们懂业务、掌握专业前沿发展动态的优势,以保证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3)一个创新的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和政府、企业举办的各类演讲比赛、服务技能大赛等,并为其提供便利;鼓励学生考取相关旅游职业资格;高年级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可适当参加一些科研工作。(4)一套实践成绩评定方式对学生实践成绩考核应采用自我考评、教师考评、酒店考评、实习作业多层面的评定方式,主要以学生实践表现为依据来确定实践课的成绩,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实践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考试与教学过程的阶段考查(作业、实践、项目训练、随堂测验)相结合,并确定阶段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重点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实践成绩的考核评定主要有两个方面:1)平时成绩。每次实践记单次成绩,是对该次实践的态度、技能、报告以及到课情况的综合评价,单次成绩汇总后作为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0%。2)期末成绩。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课程或项目的设计报告,考查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方面所占成绩比重为50%,对于有创新的学生,成绩从优。毕业实习时,在完善对学生考核制度的同时,对指导教师和辅导员也应有相应的考核和必要的奖惩。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