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酒店管理技巧

酒店管理技巧范文精选

酒店管理技巧

酒店管理技巧范文第1篇

一、从就业岗位群的视角探究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形成持续发展的酒店就业岗位群

从就业岗位群的视角不断探究,依据行业长期的发展情况,调查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有助于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酒店就业岗位群,满足日益增多的酒店专业人才需求。对于高职院校毕业学生而言,为承担酒店专业的管理任务,必须在酒店从基层服务做起再逐步的开始接触初级管理、中级管理到高级管理。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展开研究可为酒店提供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扩大就业岗位群,从而促进社会酒店行业水准的不断提升。目前较多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更侧重于星级大酒店中,而对于社会中较为普遍的餐饮酒店的就业岗位群人才研究缺少有效的研究,因此研究从就业岗位群的角度展开探究既可以扩展高职学生的就业渠道,还可以为社会中的酒店机构引入更多优秀的专业技能人才,促进酒店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二)促进高职院校专业课改革,满足人才培养需求

培养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促使高职院校改革以往专业课程体系,综合考虑到社会、酒店的需求从而培养出优秀的社会人才。在以酒店管理为人才需求的标准依据下,需要加强塑造满足酒店服务岗位和中基层管理能力的人才,依据在日后酒店管理中必须掌握的能力为基础对应的优化课程结构内容。开放式的教学体系,以专业、职业的标准体现教学的完整性、有效性,以完整、健全的教学理论体系帮助学生转换为实际的行动力,形成新时代特色性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在全面的课程体系下结合学校内外的实习训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具备职业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社会中的不断成长。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的不合理

高职院校在专业的人才培养下才能按照计划合理配置资源、安排课程内容、划分实践项目等,培养出综合性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但是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在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由于受到教师素质和资金的影响,多数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计都是在学校教研室里制订的,而没有真正深入酒店行业内部进行专业调研,对于人才方案的定位不够准确,课程设计不够合理。有的过于注重课本理论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进度,忽视了学生所必须掌握的岗位技巧的学习,使学生进入酒店行业后不能得到工作单位的认可。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不仅是一门需要重点学习的理论课程,也是一门对实践要求很高的学科,而人才培养方案的偏离极大制约了酒店管理专业技巧实践的培养。同时若过于强调实践的技巧性而忽视了理论的培养,很容易让学生成为简单的执行者,而无法在系统全面的理论支撑下不断创新、优化,以自身的思维考虑管理的发展和提升。

(二)学生缺乏准确的职业定位,发展缓慢

在准确的职业定位下学生可拥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和动力,从而快速成长为符合酒店需求的高级管理人才。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会接触到较多机会,在清楚定位后才能扎实成长,形成一个连续的过程,从最基本的酒店基层服务工作稳扎稳打到管理职位才能获取更多成功。但是一些学生在接触酒店基层工作后,便难以忍受酒店工作的繁重和辛苦,无法扎实的在工作岗位中成长,职业定位不够明确,想一跃升为管理层但又缺乏必须的能力,从而放弃酒店里行业的工作。笔者对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做过就业调查,了解到一些学生反映在校期间利用周末去酒店兼职小时工和大三到酒店顶岗实习时,从事的多数是一些基础的餐厅或客房的最基层的打杂工作,让学生对酒店的工作失去信心,所以毕业后不愿意再进酒店工作。教学中有一些学生则在认知到酒店工作的特点后,更加明确了只有不断的付出才能获取成长赢取晋升的机会,在人才培养中也正是如此,若一开始定位到较高层次的管理者很难满足实际需求,故应当正确定位切忌好高骛远避免由于定位过高制约了人才的培养。因此只有端正态度,准确定位职业规划才能逐步的成长、发展为优秀合格的管理人才。

(三)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教师只具备理论知识教育的能力,缺乏实践教育能力,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教师需要具有一定实践操作能力和酒店管理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但很遗憾的是我们很多职业学校的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虽然理论水平比较过硬,但没有进入酒店行业的工作经验,更没有掌握实践操作的技能。另外很多学校没有重视教师的职业技能培训,对教师进入企业实践和体验没有出台相关的政策给予支持和保障,仍然是以课时量来衡量和考核教师的工作量与收入分配,加上教师还有其他大量的科研任务和行政事务性工作,使教师很难真正走出校园,进入酒店行业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合作不够深入,成效不高

高职院校本身资源是有限的,仅靠院校自身的教育资源和实力很难完成专业的酒店管理人才培养,因此应当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有效的资源实施人才培养计划,而企业便是校外优质的教育资源。高职院校在与酒店行业展开有效的合作下,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顶岗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结合校园学习到的知识获取更快的成长,也可在实习的过程中清楚了解酒店的工作流程和顾客需求。同样,企业使用实习生的期间既可以节省一定的人力成本,还可以帮助企业储备必要的人才。但是在学生实习期间,应当合理安排学生实习的内容并给予有效的指导才能帮助学生成长,一些学院合作不够深入,细节制定不够完善,完全放权给了酒店企业,导致学生在实习期间仅从事单一的服务工作,实习成效不高,难以全面锻炼综合素质,无法完成预期的实习目标。

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策略

(一)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内容,平衡理论和实践教学差距

在酒店行业快速发展的前提下,高职院校也应当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内容实现教育的与时俱进。突出专业课程的重要性,去除不具备实用性的部分理论内容,依据酒店行业的需求添加新的课程,将国内外酒店发展和成功管理经验案例应用到高职院校课程安排中,将实践提升到理论的高度,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层面,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其次应当循序渐进安排课程内容,对应实际岗位能力发展的需求可以将课程内容划分为综合素质、专业技能、扩展能力三部分,形成科学、完整的课程体系,帮助学生逐步的掌握酒店知识和技能;此外,应当平衡理论和实践教学之间的差距,在讲述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学生实践技能的培训,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共同进步,例如可以在理论课程上引入典型或者当地的酒店管理模式让学生在理论分析的同时展开实际规划,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笔者在教学中采用让学生分组到当地酒店进行参观考查,然后形成PPT的酒店介绍,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以小组汇报的方式介绍给大家,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理论知识转变为主动寻找和探究的实践过程,不但提升了学生的理论分析和实践能力,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PPT制作的能力,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准确定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在准确定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基础上,能促进教师、学生树立全新的理念,从而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性人才。高职院校在结合先进的教育体验下对应酒店实际需求,从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转向能力、职业素养方面增强对学生的教育。特别是针对目前学生就业率低的问题加以综合考虑,依据社会需求培养大量中端岗位的酒店管理人才,避免定位过高影响学生的就业视野。此外应当提升学生对于职业的正确认知,培养学生较高的职业素养,塑造具备高尚职业道德、良好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的人才,从而让学生在日后复杂的工作岗位中端正心态,不断成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站在行业发展的领先角度贯穿新的教学思想,注重与实际相关的课程培训,通过有效的知识讲述增强学生的行业适应性,尤其应当不断锻炼学生的动手和专业技巧从而提升学生在工作中的综合素质。

(三)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质量

教师是高职院校教育任务完成的重要组成,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突破也在于师资队伍的建设,因此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满足现代人才培养需求。首先应当建立双型教师队伍团队,教师在具备高理论水平的同时具有酒店实践动手能力,例如可以鼓励在职的教师到酒店实施锻炼,通过实际的调研和管理提升教师对现代化酒店行业的了解程度,增强实践技能,当然这需要学校领导重视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出台相关教师下企业的支持政策,以保障教师的利益;其次拓宽教师引进渠道,不应当仅仅聘用科班出身的理论知识较强的教师,还应当从酒店企业中诚邀具备较高实践技巧和职称的管理人才,在具备扎实理论课程知识基础上还具备丰富的酒店管理经验,从而提升教学的质量。

(四)深化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合作,增强实习效果

高职院校和企业合作所建设的实习基地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实习效果,因此应当深化与企业的合作,促使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增强知识的感悟、提升实践操作的能力。高职院校应当综合考虑周边的酒店企业情况展开合作,分阶段的输送学生到酒店实习基地进行参观,让学生了解酒店运作的流程,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还可让学生短期实习从而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在合作实习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当合理安排实习的时间,既要考虑到合作企业的人力需求状况,也要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接受程度,在妥善安排后与企业签订相关协议。此外还要明确在合作的过程中双方的责任,学校应当派遣指导教师下到学生实习的企业,定期与企业和实习生进行沟通,检验学生实习的效果。同时酒店应当保证学生工作环境和学习条件的合理性,以确保学生在企业能够顺利完成实习任务。

四、结语

酒店管理技巧范文第2篇

1.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目前从年龄结构上看,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青年教师比例较大,他们年轻有朝气,积极肯干,科研能力强,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但是他们缺乏企业工作经历,缺乏对口专业实践的经验;从职称结构上看,高级职称偏少,中初级职称较多,基础学科的教师相对过剩,专业技术的师资缺口较大,缺少一大批理论知识丰富,实践技能较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尤其是缺乏学科带头人,制约了整个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专业团队的发展。

2.兼职教师队伍质量不稳定

不少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采取外聘的方式,从酒店聘请专业人员授课,一方面是为了弥补专业教师的人员缺口,另一方面是为了达到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目的。这类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丰富的工作经验,生动真实的案例,深受学生的欢迎。但酒店工作的性质与特点使得兼职教师队伍不能保持其稳定性,经常因为工作繁忙出现调课或请假的现象,有时只能请其他人员代课,教学质量会受到影响。加上有些兼职教师虽有工作经验,但缺乏教学能力和课堂管理技巧,不能有效地控制课堂秩序,无法保障教学效果。

二、加强酒店管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1.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

对于每位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都应把酒店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融入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尤其要把实践教学能力放在首位。学校应组成专家组,请校内专家评价教师的理论授课能力,请酒店行业专家考核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并给出相应的反馈意见,修正其不足。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减少部分专业教师的理论教学课时量,鼓励他们到企业顶岗锻炼,或者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以期达到参与实践管理、积累实践经验,提高专业技能水平的目的。

2.拓宽教师引进渠道

把好教师引进的关口,从多个渠道引进和充实教师队伍。酒店专业的教学特点决定了学校在引进教师时不仅要考虑其学历,更要注重他的实际酒店工作经验及实践能力,吸收那些既能上好专业实践课,同时也能胜任专业理论课教学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加入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师队伍。另外,可以有计划地从高星级酒店引进一部分具有高职称和高技能的管理人才,他们既熟悉酒店行业的发展情况和运行模式,又具备指导实践教学的能力,完全能够成为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教学力量。

3.加强兼职教师的管理

酒店管理技巧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产教融合;协同创新;酒店管理;人才培养

引言

产教融合是近年来社会热点话题之一,特别是同志在报告中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深化产教融合,逐步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探索和创新应用型本科院校与企业的产教融合协同培养模式,也是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的必经之路,更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必然过程。

一、酒店管理专业传统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单一的理论培养模式过渡为“学校+企业”联动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校内完成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后进入对口的实习企业完成实践任务学习,熟悉工作环境,了解工作流程,掌握工作技巧,形成“课上理论+课下实践”的教学模式,然而这种培养模式存在一些问题。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模式问题

应用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延续着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的授课方式和内容,在学科教学上混淆了应用型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方式与培养目标。如果应用型本科院校仍采取高职高专院校的课程设置,其结果将会导致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无法发挥学科优势,造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与高职高专毕业生同等能力水平的假象,易造成学生对现实与理想间矛盾的心理落差。应用型本科院校通常要求学生在大学前三个年级完成酒店管理相关理论的学习,在大学第四年级进行专业实习,理论学习占主导地位,而实践训练和社会实习所用时间却寥寥无几。这种教学安排无法使学生对酒店工作得到充分认知,很难使学生全身心进入工作状态,无法切身感受到酒店工作的深度和强度。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一线教师多数为“学院派”,多数仅熟悉理论内容,缺乏一线酒店管理和运营工作经验,教学内容过于单一且缺乏创新性,无法做到理论与实际结合,导致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

(二)实习酒店培养策略问题

校外实习酒店一般安排本科院校学生从基层实习生开始做起,逐步了解并熟悉酒店各项业务,掌握酒店服务要领。但是,在有限的实习时间内学生从事重复单一的工作,例如长期在客房、餐饮、前厅等部门内从事高强度劳动,轮岗机会较少,并不能获得更多实践机会,缺乏对酒店管理和酒店运营的认知和了解。实习酒店对本科院校学生重视程度不足。酒店培训体系中的岗前培训多数强调酒店服务基本内容和酒店特色、酒店文化等内容上,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可在较短时间内便可熟练掌握和精通,但酒店运营管理能力培训等培训内容,实习酒店却只针对管理培训生等酒店储备干部或新晋骨干人员开放。同时实习酒店的管理人员的素质和学历水平不高,本科院校学生对酒店管理人员的管理方式易产生分歧,长此以往将削弱学生的工作积极性和心理预期,加重心理落差,这与本科层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真正意义相悖。

二、酒店管理专业产教融合协同培养模式创新的内在要求

创新型产教融合协同培养模式实际上是在原有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应用型本科院校与大型酒店进行战略合作与对接,为对接酒店培养定向人才。该模式有助于酒店产业与酒店管理专业完善双方合作体系,促成校企双方全方位融合,探索教育教学新的发展思路,实现酒店产业与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教育的相辅相成,实现共同发展,打造符合新时展需求的教学模式。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培养模式强调“协同”与“创新”两大基本要求,即应用型本科院校制定创新型培养方案,体现学科专业性和创新性,培养具备针对性的专业酒店管理人才,以达到降低酒店培训成本、简化酒店培训过程、推动酒店和学科联合发展的最终目标;合作酒店深化实践教学内容,增加实习实践机会,通过现场教学帮助学生将所学用到实处,使其切身参与酒店管理和运营过程,汲取工作经验,掌握工作技巧,在学生毕业后可顺利进入酒店工作,提升学生成材率。

三、酒店管理专业产教融合协同培养模式创新的策略

(一)合理设计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

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完善酒店管理专业学科建设,根据对接酒店对人才的要求,建设特色酒店管理专业,以培养职业能力为重点,突出应用型本科层次人才工作的专业性,提升本科毕业生专业素质;保证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能有效契合学生酒店管理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突显学科专业特点,切实满足酒店业发展所需。在课程内容设置上,本科院校应压缩酒店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时长,放宽实践教学课程的课时设置,同时保证授课内容具备时效性,根据酒店业发展和管理要求的变化实时更新课程内容。酒店企业要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岗位,更多地要扮演校外导师的角色,并积极与合作院校进行商讨,敲定校外前置基础课程学习和后置能力课程学习的设置和安排。在实习前置课程学习中,校外合作酒店需将实习所需的基本技能学习和训练等内容植入到前置课程学习中,缩短前期基础业务培训时间,将训练重点放在后期的职业能力培训内容之中。实习后置课程学习侧重于实习学生的酒店运营管理能力、文化创新意识等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全局性思维和管理者思维,时刻关注整个酒店行业发展动态。

(二)深化校企良性的互动合作机制

创新型产教融合协同培养模式是校企合作的深化,是推进“协同育人”的教育合作新思路,是探索企业介入教学的新模式,是发展产教融合的新路径。酒店管理专业教部分师多缺乏在一线酒店行业工作和管理经验,仅仅从书本和自身顾客体验对酒店业相关理论进行解读和传授,这无法满足实际就业需求。因此积极深化产教融合思路,一定要从就业市场和酒店业发展实践出发,避免教条主义,影响学生职场发展。就酒店而言,应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方式介入酒店管理专业教育。第一,合作酒店积极参与应用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根据校企双方资源,制定专业化培养方案,保证“理论+实践”全培养过程。第二,酒店核心运行部门的管理人员要作为校外导师或第二导师,定时定期进入校园并走上讲台,面向在校师生传授酒店运营管理的职业技能,结合工作实际,为在校师生答疑解惑。第三,合作酒店承接酒店管理专业教师短期职业培训工作,允许专职教师在短期内参与酒店运用管理,了解酒店的文化、特色,掌握酒店运营管理流程,切身体会酒店一线工作内容和强度。就学校而言,要注重与酒店企业进行战略对接和合作,为酒店业定向输出高素质人才。第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可根据合作酒店所需人才要求,为其定向培养专业酒店管理储备人员,做到定制化和特色化教育理念,保证酒店人力资源的充盈性,有助于酒店降低员工培训成本。第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对酒店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理论培训,如酒店总裁班、酒店高管培训课等,涉及酒店运营管理、服务理念等酒店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并对实际工作中问题提出理论建议和解决方案。

(三)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认知和定位

酒店管理专业教师要明确学生未来发展方向和职业定位,区分本科院校专业课程设置与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课程设置的差异性,着重培养学生酒店管理能力,以及酒店宣传、酒店活动策划、酒店员工培训等专业能力,突出学生个人职业素养,发挥学生个性优势。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心理和行为,充分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市场环境,保持学生正确的认识观价值观,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后不迷茫、不失落,充分体现自我价值,得到行业认同和他人尊重。酒店对实习生的培养规划以及酒店人性化管理,有助于学生充分发挥其才能和专业能力,促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学到更为实用的酒店管理技能和知识。酒店明确应用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定位,专才专用,发挥本科层次人才专业水平,提升工作体验与认同度,注重本科学生群体的价值培养和心理疏导,树立其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引导正确的职业方向。

四、结语

酒店管理专业创新型产教融合协同培养模式依托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与合作酒店双方战略对接与合。从而深化校企合作广度和深度,实现产教双赢。该模式以人才需求为导向,同时该模式要求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杜绝表面合作,做到全方位系统化的校企战略合作,从而加快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步伐,促使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水平提高,为社会源源不断地提供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龚琳,芦惠,李想.基于产教融合的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问题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1):171-175,199.

酒店管理技巧范文第4篇

1.专业就业前景乐观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专科类高职院校都开设有酒店管理专业,这为酒店业培养了大量的服务和管理人才。酒店管理专业专科生毕业后大部分都在各地的星级酒店、高级会所及旅游相关行业就业,主要从事的工作是餐饮服务、酒店接待、酒店安保、客房服务、会议接待、人力资源管理及营销策划等。由于我国的旅游业在近年来得到了很大发展,因此酒店业也为社会各界所看好,各类酒店的入住率正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这使得酒店业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加,酒店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可谓十分乐观。

2.职业技能普遍不足

职业技能指的是学生从事工作的技术与能力,其又可以分为显性技能和隐性技能两类,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其职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够顺利就业。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酒店管理专业专科生在职业技能方面普遍不足,大多数学生都对现代酒店及酒店市场的运作不太熟悉,离现代酒店企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只能够在酒店从事一些比较基础的技术含量较低的服务性工作,如当酒店服务员、保安、保洁、客服等等,而从事酒店的经营管理、市场调研、技术指导等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的较少。

3.双语水平偏低

现如今,双语水平已经成为了当代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参与就业竞争的必备条件之一。然而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大部分酒店管理专业专科生的双语水平都偏低,这大大阻碍了其在酒店相关行业的就业,例如有些学生因为普通话不标准而被前台岗位所排斥,有些学生则因为英语不好而无法在高星级的酒店内工作,只能够在一些级别较低的酒店内从事技术含量低的工作,职业发展前途受到了极大限制。

4.跳槽率较高

据调查显示,酒店业的人才流失率位居我国榜首,即使是高星级酒店,其人才流失率也达到了30%以上。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大部分酒店管理专业专科生毕业后只能够在酒店内从事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服务性工作,而这类工作普遍待遇较差、薪资较低、升值空间较小,从事这类工作的人也往往社会地位较低,经常遭到他人歧视,所以少有学生会长期从事这类工作,大部分都是干了一段时间后就跳槽离职,甚至有些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从一开始就不愿意从事这类工作,宁肯选择与自己所学专业不对口的工作,这对酒店业的发展来说是极其不利的。

二、酒店管理专业专科生就业力提升的思路

1.重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现代酒店业需要的是高综合素质水平的人才,所以高校在培养酒店管理专业专科生之时也应当要重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具体来说,学校应当要在教给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意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使学生具备诚实守信、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爱岗敬业的精神,具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其次,学校应当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抓紧职业技能考试这一块,不断提升学生的业务素质,以使其在就业竞争中更具资本。

2.加强对学生双语水平的培养

当今时代,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社会对人才双语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双语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职业发展。尤其是对于酒店业的相关工作来说,其对双语水平的要求更高,无论是酒店的大堂接待、高级康乐、营销人员还是会议主持、外事接待等等,都必须要能够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和流利的英语,这是从事这些行业的基础。因此,当今高校在培养酒店管理专业专科生之时,必须要加强对学生双语水平的培养,令学生熟练掌握酒店专业英语的基本特征、规律及使用技巧,竭力打造双语型人才,以满足现代酒店业的需求,提升酒店管理专业专科生的就业力。

3.建立“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

目前我国的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大部分都是这样训练学生的:教师在餐饮实训室指导学生怎样摆台、拼盘、倒酒、叠餐巾等,在前台客房实训室指导学生怎样接待客人、入住登记、整理床铺等,在茶艺实训室教给学生怎样烹茶、倒茶等。然而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若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就必须要尽快建立“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训练。具体来说,高校应当要积极与酒店企业合作,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实训基地,给予学生更多的到酒店当中进行实习实践的机会,与酒店之间实现人力资源的共享。

三、结语

酒店管理技巧范文第5篇

关键词:酒店前厅 服务质量 策略分析

一、前厅部在现代酒店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前厅部是酒店一切经营活动的中心。

前厅是酒店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顾客从踏入酒店到离开酒店都避免不了前厅服务,因此,前厅是连接客人与酒店之间的桥梁。通过前厅服务人员的介绍,能够让客人更加准确、清晰的了解酒店中适合自己的客房,为客人完成接待、登记、入住到退房等一系列服务,在客人享受优质服务的同时,能够提升对酒店服务质量的认可,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2.前厅部代表了酒店的第一印象。

前厅是客人对酒店的第一印象,客人从咨询到最后退房都是与前厅的服务人员进行沟通,因此,前厅服务人员代表了酒店形象,必须强化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及服务质量,提高酒店在顾客心中的形象。

3.前厅部是酒店管理机构的参谋和助手。

前厅作为酒店客房的销售中心,服务人员通过每天记录和整理顾客入住登记数据,这些数据作为酒店的销售记录,通过分析能够了解酒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能够为酒店管理者提供有效的信息,以便掌握酒店的运营情况,促进酒店更好发展。

二、前厅部在现代酒店的运营中还存在的问题

1.人员流动性型大,人才大量流失。

目前,在我国现代酒店行业基层人员流动性较大,主要是由于一线员工工作强度及难度大,晋升空间狭小,待遇差等原因,据数据统计分析,酒店前厅部门的人员流动性最大。对企业来讲,培养一名优秀的前厅服务人员需要4-5个月的时间,员工才能够满足上岗要求,但是人才大量流失增加了酒店的招聘及培训成本。同时,前厅部门面临的突发状况较多,新员工缺乏应对经验,很容易影响酒店的服务质量,使酒店的形象大打折扣。

2.前厅部人员的素质和形象有待进一步提高。

前厅服务人员承担的客房销售的重任,如何在顾客咨询时介绍出酒店的特色并向顾客推荐适合的客房,完成销售任务,使顾客满意是前厅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前厅服务人员的工作内容包括为顾客预定客房,接待顾客,合理的安排顾客的住宿房间,还有价钱的控制和协商。但很多前厅服务人员缺乏对酒店特色的了解,没有灵活的应对能力,缺乏相应的销售技巧,服务意识薄弱,这些都会造成顾客对酒店管理及服务质量的不满,从而造成客户流失。

3.酒店中前厅部和其他部门的合作不够密切。

团队合作是企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酒店属于服务型行业,要维持酒店的正常运营必须加强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前厅是一个灵活性和机动性较高的部门,要随时解答顾客的咨询,因此,必须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密切配合,随时了解客房情况,并根据顾客需求给予相应的解答。但一些前厅人员由于缺乏与其他部门的密切配合,造成信息了解不全面,不能及时解答顾客问题,造成服务质量下降,影响酒店形象。

三、针对前厅部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提高员工待遇,提高关心程度。

由于前厅部门人员的工资待遇与劳动强度不成正比,大部分前厅服务人员在工作一段时间后感觉自己没有发展空间,使得人才流失。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前厅人员对酒店经济效益的重要作用,加大对前厅部门人员的重视,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创造广阔的发展平台,提升员工工作的信心同时,管理人员强化员工的团队意识,让员工感觉到酒店有家的氛围,在工作中充分尊重每一位员工的劳动成果,维护员工的个人利益,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从而形成科学的管理环境,有助于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促进酒店快速发展。

2.增加前厅员工的培训力度。

对于前厅员工来说,他们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顾客的满意程度,因此,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很重要。为了提高员工的素质与形象,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第一,要让员工时刻保持微笑,因为一个人的微笑可以影响到另一个人,从而可以给顾客带来美好的感受。第二,让员工学习销售技巧。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培养员工换位思考的意识,让员工在了解顾客的需求时,可以用最简练的话语达到顾客的满意,从而提高酒店的整体服务质量与服务形象。第三,在选择前厅员工时要以相貌和气质为主。

3.加强前厅部门与其他部门的交流与合作。

前厅部门作为酒店的核心部门要先与客房部门做好沟通与协调,在顾客入住客房前要对客房的清扫进度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可以让顾客在办完手续后可以直接进入到客房。前厅部门还要与前台员工做好沟通与联系,一旦顾客有需求,前厅部门要及时向前台员工转告,从而提高顾客入住酒店的效率。不仅如此,前厅部门还需要与酒店的销售部、人事部等做好沟通,及时掌握酒店的情况,只有这样才可以为顾客提供更加优质与便捷的服务。

4.改进服务态度,提升服务人员专业化水平。

优质的服务是每一位前厅服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管理人员要加强员工的日常培训,提升服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培训包括两方面:身体和行为。首先,加强身体方面的专业化,包括服饰、头饰等外在元素,应要求前厅人员统一着装配饰,加强整体的协调感,给顾客专业化的形象。其次,制定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强化员工的服务意识与责任意识,用制度规范员工行为。同时,建立科学的奖惩制度,对于阶段性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对于表现较差的员工给予相应的惩罚,促进员工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最后,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经常会有外国宾客入住,酒店要提升整体形象及服务质量,应在招聘时选拔一些具有英语口语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加强酒店的国际化服务,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黄旭.酒店企业服务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商贸,2011(23):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