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制造业成本核算

制造业成本核算

制造业成本核算

制造业成本核算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制造业 成本核算 成本管理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2-129-02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关系

成本核算是对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也是成本控制结果的事后反映,还可以为制定产品价格提供依据。

成本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成本管理一般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考核职能。

成本核算与管理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成本的控制工作,同时也对企业的成本决策和经营决策产生重大影响。成本核算管理过程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耗费如实反映、加强控制的过程,也是更好地实施管理,进行成本信息反馈的过程,因此,成本核算与管理对企业成本计划的实施、成本水平的控制和目标成本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加强成本核算对于提高成本管理水平的重要性

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一定的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以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成本核算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预测、计划、分析、考核和改进等控制工作,同时也对企业的成本决策和经营决策的正确与否产生重大影响,具体表现为:

一是关系到成本管理能否实现成本计划分析的准确性和成本计划的严肃性。成本核算过程,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耗费如实反映的过程,成本核算在控制成本,实现目标成本上有很大的主导作用,这有利于实行企业成本计划。因此,成本核算对企业成本计划的实施、成本水平的控制和目标成本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是关系到成本管理能否揭示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成本核算直接面向的对象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可以被看做是企业在实施成本管理中的成本信息反馈过程。通过科学合理的归集方式,反映出企业在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方面的成本费用发生情况,从而为企业管理人员客观评价成本管理在这些方面取得的成绩或存在的问题提供有力的依据。

三是关系到成本管理能否为生产经营决策、预测成本和利润提供客观依据。成本在核算过程中,它能很清晰地反馈成本管理运行中的成本信息,这对企业成本和利润的预测等诸多重要控制工作有直接关系;同时,有效的成本和利润预测又为企业进行科学的生产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二、当前我国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缺乏完善的财务制度

一是企业管理层对成本核算的认识以及重视度不够。在不少企业中,管理人员对成本核算知识相对缺乏,并简单地认为,成本核算只是一个工具,对其监督职能就更不重视,成本核算业务就由相关的会计账务人员负责。而且,有的企业,为了能够降低企业成本,使其利润最大化,精简会计机构的设置。如此,造成企业在成本核算业务上缺乏人员,这样加重了会计人员的任务,相关的会计人员在处理成本核算业务时,就易于造成在成本核算的资料中出现混乱与错误,直接导致了不良后果。

二是财务人员的素质不一。在企业中,很多财务人员具备相当专业的财务知识,可是,由于各种原因,他们在业务处理上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严重缺乏,在更新核算成本的手段与方式上不能根据实际较快调整,并缺乏在成本比较中认真分析的意识。对月底的结转账务只是单纯的操作,没有实质性地提出促进企业科学发展的财务建议。同时,由于一些财务人员在职业道德感上不是很强,所以,对企业的经营情况也不能根据相关的账务信息做出真实的总结。

三是缺少成本核算的监督。在不少企业中,关于成本的核算上缺乏监督标准,例如在企业运作中,一旦在材料采购、材料领取、材料分配和废料回收以及成品的质量等方面的成本核算中出现问题,而又缺少成本核算的监督标准,就不能及时发现和找出根本原因,进行相应的处理。

(二)成本管理责任不明

一是缺少专门的成本管理机构。没有专门的成本管理机构,导致责任成本的意识始终无法养成。在一些生产企业,管理者思想上还没有完全转化为市场经济意识,认为只有提高产品数量才是企业增加财富的基本条件,特别是在市场销路畅通、产品供不应求时更是强化了这种观点。毫无疑问,增加产量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增值机会,可以减少产品单位成本中的固定费用,但是未建立专门的成本管理机构,比如成本责任中心,缺乏自下而上的日常成本控制手段则为成本管理工作埋下隐患,出现产量增加成本升高的情r。

二是责任成本控制的主体不明确。成本管理包括制定成本预算、日常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及成本考核,制造业企业制定成本预算的基本思路一般是以销定产,根据各年的数据统计采用的增量预算的方法,制定产品成本的各项指标,日常核算成本项目按预算指标进行控制,量化各项指标,这种量化指标下达到相关车间,车间再进一步下达到班组,班组再把各项相关的消耗指标落实到车间人员,这种方式在落实到人员时比较困难,因为在实际发生消耗数据时不是按照与操作者及相关的行为活动联系的紧密程度进行分配,所以指标的下达也不尽合理,往往使操作者硬性接受,不能达到很好的控制目的,成本的分析及考核也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三)成本核算理念和方式方法落后

一是成本核算参与成本管理意识不强。成本会计核算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成本会计人员仍然停留在报账型会计上,没有树立参与成本管理的思想。一些企业闭关自守,不学习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不与同行业进行交流,成本核算方法上落后、成本信息滞后,根本达不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管理要求,进而也对成本管理产生不利影响。

二是成本核算方法简单陈旧。企业成本会计的前提与基础就是正确的成本核算方法。当前的现实情况是,现在的中小企业,对分批法采用很少,只有少部分企业采用,而大多数还是喜欢使用分步法或者品种法来计算成本。而目前,新的生产发展趋势是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模式,以此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但是,目前,在我国企业很少有使用分批法来计算成本,这反映了广泛的企业生产管理方式未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成本核算方法,忽视了消费者的个性需求,大大降低了市场竞争力,也造成了成本核算的不准确。

三、通过成本核算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制度

一是提高管理层对成本核算重要性的认识。企业领导在把经济效益作为企业管理首要目标的同时,必须树立全员成本管理意识,使所有部门、车间重视生产成本、人人关心成本,发挥每个职工的主观能动性。企业应将成本的控制意识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深入到每个职工思想深处,在企业内部形成职工民主和自主的管理意识,从而实现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创造尽可能多的价值。

二是着力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成本核算和管理工作是一项内容丰富、涉及面广、非常具体、繁琐且极为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如今在这经济迅猛发展、社会快速进步的时代,高素质的财会人员是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要着力培养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等。做到既要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做出正确的会计行为,也要提升文化层次,对会计改革和新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能够全面理解和准确应用,更要提升专业素质,对一些事项作出正确的职业判断和选择,确保会计信息质量。

三是加强成本核算的监督。企业主要负责人应该重视成本核算的监管以及指示,使成本管理的相关责任能够全面落实。负责监督的人员要切实根据国家的财经政策、会计法规和单位的内部制度,利用各方面信息,对成本核算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等方面的监督,促进成本核算的准确和规范,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二)明确成本管理责任

一是设立专门的成本管理机构。为了解决当今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防止成本核算混乱局面的出现,建立责任成本制度是有效的方法之一。责任成本制度是在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组织系统中确定成本责任层次,建立责任成本中心,按责任成本指标控制成本耗费,传递、考核、报告成本信息,从而把经济责任落实到各部门、各层组织和执行人。按照经营决策所规定的目标,进行事前指标分解、事中行为控制和事后成效考核的一种内部经济责任制度。其原则上是使干与管一致,成本管理与经济责任密切挂钩,弥补传统成本核算的缺点,做到权责分明,有效地控制成本。

二是在生产车间推行成本责任制。可以考虑在制造业企业实行责任会计制度。实践证明,责任会计制度能够满足成本管理需要,其基本工作内容包括设置责任中心、编制责任预算、实施责任监控和进行业绩考核评价。它的基本类型有成本中心、利润中心、投资中心,其主要特点是分权管理,逐级授权,层层负责。它强调激发人的内在积极性,明确权责范围,使各生产部门始终保持与企业整体目标一致。在车间实施责任会计,推行责任成本制度是实施成本管理行之有效的手段。

(三)采用科学的成本计算方法

一是提高成本核算参与成本管理的意识。成本核算是企业加强成本管理的重要方面。制造业企业应该全面纠正错误认识成本核算工作的观念,使正确的成本管理意识得到树立,确保企业在实际发展中的成本意识得到增强,根据企业战略方案、发展目标的需求,对成本核算进行确定,使成本管理参与相关工作的作用能够全面发挥,保证企业日常管理、经营决策对成本信息的需求得到M足。

二是创新成本核算的方法。企业可以根据成本核算工作具备的相关模块知识,构建实际的核算类型,根据生产产品存在的差别,数据形式均以制造费用分配表、工资分配表、原材料分配表等进行呈现,这样的方式能够使成本核算工作有着科学合理、清晰明了的环节,确保经营发展工作中财务数据能够满足充足可信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孙立道.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中的现实问题及完善对策[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77-78

[2] 张文莉.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7):11-12

制造业成本核算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制造企业;成本核算;管理问题

一、成本核算对制造业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1.准确的成本核算有助于市场合理报价,赢取市场份额要想在客户对产品进行咨询时能够给出一个科学合理的价格,这不仅仅要求销售人员对产品的结构要非常的熟悉,而且还必须要有产品的成本历史数据。笔者所在的企业产品以轨道交通接触网配件为主,在对客户提供报价时,销售人员都会结合市场实际情况来给出合理的报价,由此才能更加充分的体现出销售人员的专业素养,从而提高客户对企业以及产品的信用度,最终有效的赢得更加多的市场份额。2.有效的成本核算及信息化有助于提升成本管理,降低存货资金占用通过在成本核算过程中使用信息化技术,能够有利于把生产计划单进行电子化,通过这种形式能够对生产过程中每笔订单需要的钢板数量、管子以及配件的数量都能有一定的预测,由此能够有效的对库存进行有效的控制,并且避免随意采购或者下错单的情况出现。此外还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对库存进行科学的消化,由此来对资金占用的成本进行降低。3.清晰的成本核算有助于降低产品成本在成本核算的过程当中,为了能够清楚的对生产成本进行计算,必须要采用科学合理的计算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对生产出来的产品成本数据进行汇总,得出一个时期内产品的平均成本,分析成本构成各要素的合理性并进行调整,得出产品基准成本。如实际生产中产品成本较大幅度高于基准成本,分析原因,并对症下药,采取一定的方法,例如对生产工艺进行改进或加强制度管理等,从而可以合理节约生产成本,达到降低产品成本的作用。

二、ERP系统环境下,制造业成本管理的特点

1.通过ERP系统,企业的信息可以实现高度共享ERP成本管理系统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成本管理方式中存在的沟通不畅,信息共享不足以及缺少信任的诸多问题,通过该系统充分实现了诸多部门在同一平台上的一个源头,并且共享一套数据信息,,并且有效的实现了各个部门例如采购、生产还是在财务、销售等诸多部门在整个生产活动以及成本管理流程中都能够有效的实现各尽其职。此外在成本计算中ERP系统包括了很多基础数据,而且不同的数据在不同的物料清单以及物料的主文件和工作中心等相关文件上进行了分别的存储,而成本计算的是否科学合理与这些数据的精确性以及及时性都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2.通过ERP系统,企业的资源得到合理精细化的配置通过高度的信息共享功能,ERP系统充分实现了依据预设的计划指标,而且每个部门的任务信息也都能够通过ERP系统进行有效的生成,并且更好的帮助各个部门对各项工作进行有效的安排,从而实现采购、物资以及库存等资源得到更加科学的优化和配置。此外ERP系统还有效的实现了自生产成本发生开始到生产的整个过程中的同步进行,而且信息的共享也为成本的精细化管理奠定了更加可靠的保障,使制造企业的内部资源能够得到更加精细、合理的配置,更加利于制造企业的成本管理。

三、制造企业成本核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成本核算人员综合能力有待提高目前很多制造企业中成本核算人员的综合素质都不是很高,所以导致工程效率非常低。此外因为成本核算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不是很高,所以在企业的生产管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按照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成本计算方法的情况出现。再有就是核算人员对核算的流程不是非常清楚,所以也会使得成本核算出现不准确的情况,而且再加上容易受到上级领导的指使,所以会出现人为调节成本问题,最终导致成本核算信息出现失真的情况。2.成本核算基础工作准备不充分(1)成本的三要素①因为在制造企业中的生产过程中,其不管是原材料的种类还是产品的数量都是非常的多,如果监管不严的话经常会出现材料物资计量、收发以及领退和盘点制度等经常会出现不健全以及执行不到位,同时对于物资的出入库的数量也都没有进行精确的计算,再加上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最终导致材料成本核算出现很多的问题。②通常制造企业都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因此其人工成本是非常高的,而且当前很多制造企业其工作形式大多都是采用的固定工资形式,所以使得成本核算时,人工成本不能精确到产品当中去,而且对于提高工人的积极性也没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因此对企业的长远利益也是很不利的。而科学的人工成本核算方式则是以财务核算年度单做人工成本的统计年度,并且以财务和专业的统计核算数据作为基础对其进行核算,再加上由工资核算统计部门对其独立的进行统计和结算。而且这个过程中,人工成本的统计结果与财务核算以及其他专业的核算结果必须要确保一致。③制造费用没有进行合理的摊销。目前,多数企业对制造费用没有按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摊,而是作为当期费用处理或笼统的分摊至当期销售成本中。所以怎么样对制造费用进行有效的摊销对产品成本核算的精确性影响很大。(2)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对施工工艺流程以及生产工序控制不严格在制造企业中,尤其是轨道交通接触网的产品中,其配件是非常多的,而且生产的数量也是非常大,时间也比较紧迫,因此从产品的设计直至出产品,每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因为每个环节都是紧密相连的,所以一旦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出现很严重的损耗和浪费,因此对生产工艺流程以及施工工艺进行严格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很多企业却没有关注到这一点,所以导致产品质量经常会出现问题。3.制造企业成本核算得不到相关部门重视在成本核算管理过程中,不管是“算”还是“管理”方面都没有进行很好的衔接,而且实际的工作中也没有做好有徐的监督和管理。但是在轨道交通接触网的配件生产中,其产品的数量是非常大的,但是单个成本却相对比较低,而且再加上很多部门对成本核算并没有足够的重视,所以导致“算”、“管理”两面在衔接上不够密切。例如,对于物资采购中,采购部门并没有严格按照实际生产的消耗来进行采购,所以很多时候经常会造成很大的库存或者物资短缺的情况出现,此外在实际的生产中,生产部门也没有严格按照具体的生产消耗来进行领料,所以在成本核算中,不能严格按照实际工序的损耗来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如此不仅对实际的生产过程产生很多不良的影响,而且也出现了很多的浪费,再有就是在实际的销售过程中,销售部门在产品定价时大多忽视了产品的成本核算,而依据市场行情来定价。4.ERP系统应用成熟度还不足在ERP系统中,其要求部门以及人员、施工流程以及单据都必须要以其为基础才能进行。在制造企业中,很多企业都是找外部软件公司来开发ERP系统,但是因为外部企业对本企业的具体情况不是非常了解,所以制定的系统很难和企业的生产组织管理相契合,因此导致实际的生产运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问题。所以制造企业设计ERP系统中,必须要选择成熟的,通用性以及功能比较强大的系统,而且要保障总账和ERP系统充分实现一体化,从而有效的保障通过模块生成凭证后再有效的传递到总账,从而确保总账和系统有效的保持。

四、提高制造企业成本核算管理的策略

1.针对ERP系统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在制造企业中,传统的成本管理制度都是比较简单的,ERP系统则必须要具有一套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以及精细化的业务管理流程,这样可以避免因为人为原因对系统产生不良的干扰。所以要想有效的确保ERP系统得以顺利有效的开展,就必须要制定与之想配套的成本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促使ERP系统为制造企业的长远发展做出更具价值的贡献。2.使用科学的成本核算及管理方式通常情况下,制造企业成本核算的方法包括分批发、定额法以及分步法和种类法四种,而且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所以在实际的成本核算过程中,制造企业要选择与其实际情况相符合的核算方法。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成本核算方法时,制造企业必须要充分考虑企业的总体发展目标,同时还要对成本核算的内容进行不断的丰富,由此更好的提高成本核算的精确性。所以制造企业只有不断的条成本核算以及管理方式内容的完整性,才能有效的提高成本核算的精确性以及核算的质量和效率。3.给予成本核算工作的重视成本核算工作对制造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最为直接关系,所以企业管理人员必须要把成本核算的贯穿到企业运行的每个流程和环节中,并且不断的给员工贯穿成本核算的重要性思想。此外要制定完善的成本核算管理制度,并且严格按照制度进行贯彻执行,并且在法律的基础之上来给企业员工贯穿正确的成本核算概念和意识。4.严格遵守企业制度要充分确保成本核算与管理的顺利开展,就必须要严格的度成本核算和管理制度予以认真有效的落实,同时还要建立严格的监督制度,督促工作人员对核算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此外就是要实施责任制,确保责任落实到个人,一旦发现审核人员在实际的成本审核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必须要严格依据规章制度予以严格的惩罚。5.加强ERP关键操作人员的继续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工作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也直接影响着ERP系统是否能够得以顺利的开展并发挥积极的作用,所以制造企业必须要不断的提高成本核算人员的综合素质,还有计算机的培训工作,由此从整体上不断的提高核算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从而为ERP系统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结语

综上所述,完善企业成本核算体系,要提高企业业务管理水平,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大数据处理功能,提高职工综合素质能力。由此才能提高企业成本核算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方蓓蓓.作业成本法在T企业成本核算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大学,2016.

[2]李倩.湖南某汽车弹簧制造企业成本核算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14.

[3]关连珠.论中小制造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加强[J].现代商业,2015,(9):193-194.

制造业成本核算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方法优化

一、物流成本的构成

物流成本指产品在空间移动或时间推移中耗用的各种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针对企业物流成本的要素构成,各国有不同界定,因而各个国家物流成本核算公式有很大的差异。

1.美国物流成本核算公式

经过多年的实践发展,美国在物流核算成本进程中得到不断的改善,核算公式为:

物流成本=运输过程成本费用+存货持有期间成本费用+物流行管成本费用

运输过程成本费用由陆(公路、铁路、管道、货运)海(水路)空(航空)产生的相关费用构成。

存货持有期间成本费用主要由融资发生的显性的利息性支出和资金被占用发生的隐性的机会成本、保险和税费开支、软硬件折旧摊销费、仓库及运输设备的折旧、存货贬值损失以及仓储租赁费等构成。

物流行管成本费用主要由销售策划、财务及行政管理人员产生的管理费用、订单运行中的信息技术成本费用构成。

2.日本物流成本核算公式

物流成本=运营运送费+商品保管费+物流管理费

运送费即包含企业内部运营中的运送费,也包括外部运营产生的运送费。内部运送包括装卸搬运等费用,外部运送包含公路、铁路、航运、航空等。

保管费=库存余额×库存费用比率

库存余额包括原材料、产成品、流通产品的余额

物流管理费=产出额×物流管理费用比例

产出额包括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产出额

3.我国物流成本核算公式

2007年我国在借鉴发达国家的基础上编制了比较标准的《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文件中明确界定了物流成本的构成要素,产品在包装、存储、搬运装卸、流通转让、加工装配、信息、管理等流转过程中耗用的人力、物力、才力,另外还把与存货、应收账款有关的资金占用成本、物品损耗成本、保险税收费用考虑在内。

通过以上分析,国内外理论界在研究物流成本核算时,从空间上和时间上都有考虑在内,核算范围远远超过现行大部分企业财务体系会计科目范围,财务体系中往往把一些隐性的物流成本忽略,如产品在存放时占用的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一些物流成本的隐蔽性对企业的成本分析和管理带来很大不便。

二、制造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由于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渗透于各项经营活动中,与一般专业物流企业相比,物流成本占有的比重较低,而且不容易独立表现。现阶段制造企业对物流成本核算上普遍存在方法不精的问题。当前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比较明确反映显性物流费用,而对于隐性的物流费用往往忽略。制造企业在设置物流成本核算科目时考虑不够周全,物流成本的归集和分配方法欠妥,最后报告反映出的物流成本信息往往不够充分,主要表现在:

1.物流成本核算不全面

制造型物流企业生产经营中通常只关注了生产和销售两个环节,经常忽略供、产、销、回收、废弃等环节之间发生的物流费,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会计核算时仅仅把呈现在外部的运输物流费用纳入核算内容,而隐藏在生产经营内部的物流费用并没用考虑在内,导致了经营中物流成本核算的不全面。

2.物流成本核算标准不统一

部分制造企业在物流成本核算时考虑到了隐性成本的存在性,但在界定核算内容和范围时并不明确,每个经营环节的成本比重并不能明确清晰明见,一定程度对具体核算实施时的方法和工具手段形成制约,每个环节中物流成本的比例通常是一个范围,很难有一个较准确的数据确认值,即使有数据考量,数据来源的精确性也需进一步确认。

3.物流成本信息失真

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通常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活动过程,生产制造商品会产生一些多而繁杂的采购费、运输费、装载费、包装费、仓储费等费用开支,这些费用中往往有些隐性的物流成本隐藏在其中很难加以区分。再加上商品在流通中如果出现资源浪费显现,还依靠传统的分配方法,把产品的数量作为一基数,统计反映出的结果往往会使耗费资源与产品生产呈反性相关,信息数据的失真严重影响结果的有效性。

4.会计科目缺乏针对物流成本的一级科目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没有明确规定一级会计科目中包含物流成本的核算内容,企业在核算时只能将物流成本设置在相关联的科目下,在一定程度上这部分物流成本费用很容易和其他类似科目相混淆,分配标准达不到明确客观,相应数据的主观性色彩较严重。在后期统计物流成本时,呈现复杂的同时也难以做到有效性和客观性。

三、优化制造型物流成本费用的核算方法

1.会计科目优化设计

在分析各国物流成本的构成及制造企业物流成本费用核算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本文在原有成本核算体系的框架下,对制造企业成本核算科目做适当优化,一级科目在原有科目的基础上添加物流成本与费用两个科目,物流成本的构成要素主要为与物流作业活动相关性较大的费用支出,如物流作业活动过程中的产品包装费、流通运输费、仓储费用、修理加工、物料耗损、税收费用等;物流费用的构成要素是指无法直接分配到物流作业活动的日常经营开支,例通讯流量费、运输设备维护保养费、软件硬件的折旧摊销费等;物流信息员和管理员的差旅费用、办公材料费、参会费用等;资金周转中的机会成本和时间成本等。物流成本的下级设计了直接与辅助物流成本明细科目,在每个二级科目的下级再设置产品包装费、流通运输费、仓储费用、修理加工、物料耗损、税收费用等三级明细科目。物流费用科目下设计资金机会成本费用、物流管理费用以及其他三个二级明细科目,再根据每个二级科目的范围设计三级科目。

2.会计核算步骤优化设置

针对已经产生的显性物流成本,物流账务的核算步骤应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分别核算。第一步,物流成本的归集,把与物流功能作业活动中消耗的相关性大的费用支出直接计入物流成本中,借方记入“物流成本-直接物流成本”。把与物流作业功能相关性较小的耗费以及一些非物流活动过程中产生的耗费计入间接物流成本,这类费用发生时,借记“物流成本-间接物流成本”贷记“相关科目”。第二步,费用分配。归集完物流成本,按照对应标准把费用分配到不同的产品上,计入到产品的成本。类似于机会成本的隐性物流成本不能在企业报表中直接呈现,需要在物流管理决策中将其考虑在内。这部分内容应该根据存货统计资料进行计算物流费用,例如存货或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成本,应该把事物对象乘以一定时期公允性的银行商业贷款利率或银行基准利率,存货或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机会成本应该用事物对象乘以一定时期内公允性的证券投资报酬率,将这类费用直接计入物流费用,在利润表充当当期损益,归费用类核算。制造型企业与物流企业一样,制定物流成本报表,把物流费用在报表中列报,把物流费用的总额度和明细发生额度共同反映出来。

3.物流成本信息报告统计

为加强物流成本的管控,制造企业在出具物流成本信息报告的同时应在原有财务报表的基础上添加物流成本费用报表,物流成本费用报表的构成要素构成包括物流费用核算项目、核算范围、收支方式。此外,制造企业还应设立物流成本支付明细,利润材料耗用、人力加工耗费、物流设备维护费用、管理信息人员的一般以及特殊经费等细分项目产生的开支。在统计中应该注意,物流成本支付明细表中的汇总物流成本费用应等同于物流成本报表中最后列明的物流成本的合计数。

四、总结

物流成本核算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物流成本管理,为管理者的经营决策提供支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鉴于我国制造企业在物流成本核算中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对企业物流成本的核算方法进行了优化,提出了包括物流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核算的账户设置和账务处理、物流成本信息报告在内的改进方案,指出了解决生产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存在问题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漆立.第三方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系统的设计[D].西南财经大学,2013.

[2]梁伟静.基于统计与会计结合的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方法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

制造业成本核算范文第4篇

1.1行业价值链分析

行业价值链分析是指对制造业从最初原材料的采购到产成品到达顾客整个过程进行分析.明确企业在整个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将企业的价值活动与企业上游供应商和下游顾客联系起来,通过前向和后向整合,扩大企业竞争优势.制造业行业价值链分析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首先,明确企业在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寻找行业价值链环节,确定成本优势;其次,识别行业价值链上的价值活动,对价值活动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掌握供应商、客户价值活动与企业各价值活动之间的关系;最后,对企业所处行业价值链中核心环节进行分析,确定企业在行业价值链中的竞争优势.

1.2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

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首先要识别竞争对手价值链,明确竞争对手的内部价值活动,然后调查、分析和模拟竞争对手价值链,测算竞争对手的成本.在对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过程中,企业要重点分析本企业的产品与竞争对手的产品之间的差异,寻求产生差异的原因,制定相应策略,获得竞争优势.

2作业成本法作为制造业价值链成本核算工具

作业是成本价值链的基础,成本价值链上每一项价值活动都由若干作业组成,成本价值链是价值链成本核算的对象,企业的产品由投入到产出的过程,是由一系列作业构成作业链的过程,企业每完成一项作业,就有一定价值量的产出转移到下一个作业,作业的转移伴随着价值的转移,因此,利用作业成本法对企业各作业活动进行成本核算,就是对企业内部价值活动进行成本核算,也就是说在制造业价值链成本核算过程中,作业成本法能够作为价值链成本核算工具,为成本价值链分析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成本数据信息[2].

3制造业价值链成本核算系统

3.1内部价值链成本核算

产品制造过程的成本核算是内部价值链成本核算主要内容,是制造业价值链成本核算的重点.第一,确认与计量企业经营过程中投入的经济资源,对投入的经济资源进行分析、整合.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获得整体的最优.第二,识别企业内部各项价值活动所消耗的主要作业.找出各项作业之间的联系,确定增值作业和不增值作业,消除或改进不增值作业.第三,选择成本动因,依据成本动因设置企业作业成本库.合理科学的选择成本动因,就是选择各作业成本中心的分配标准,提高作业成本分配的准确性.成本动因的选择,一方面要通过作业对资源的消耗来选择资源动因;另一方面通过产品对作业的消耗来选择作业动因.第四,计算成本动因分配率.用成本库制造费用除以成本库成本动因数,即可得出成本动因分配率.成本库的制造费用包括该作业耗费的资源成本和其他作业产出的耗费成本两部分.

3.2外部价值链成本核算

实务操作中企业要想获得竞争对手的成本数据是相当困难的,所以很难对竞争企业进行具体的成本计算,所以外部价值链成本核算主要包括上游供应商成本核算和下游顾客成本核算两部分内容.

3.2.1上游供应商成本核算.上游供应商成本核算是指对上游供应商进行价值链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作业成本法计算不同供应商的总成本.通过对不同供应商总成本进行比较分析,寻找可以降低成本的机会.供应商总成本是指企业为了购买原材料而形成的成本,其基本内容包括原材料的购买价格、基本作业成本和额外作业成本三部分.基本作业成本是指企业支付材料款以及订购、运输、检查材料等活动而产生的成本;额外作业成本是指由供应商自身缺陷所引起的企业成本的增加.首先,选定材料供应商,明确各供应商提供的材料价格;其次,确定企业对各供应商所发生的作业,对每个供应商分别计算出基本作业的作业成本动因率和作业成本动因数量;再次,根据经验分析各供应商在一系列行为中的表现,确定供应商可能引起的企业额外作业的系列行为,并对其进行定量化计算,对每个供应商分别计算出额外作业的成本动因率和成本动因数量;最后,计算各供应商总成本,企业最佳选择的对象为总成本最低的供应商.

制造业成本核算范文第5篇

(一)核算目标的对象不清晰

机械制造加工业进行成本核算,主要针对的是产品生产销售过程中产生的固定费用,而企业所需的成本核算要为未来发展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管理层需要借助对市场变化情况的具体分析对机械制造加工成本进行决策,所以,必须对成本核算的目标及对象进行明确。实际的运营过程中,机械制造加工业并未严格按照成本核算的要求进行核算管理。机械制造加工企业多元化经营和生产,但通过对成本核算的简化,对不同产品进行统一的成本核算,导致其核算目标不够清晰,没有突出重点问题。细节上看,企业的成本差异暴露无遗,如不及时对其进行处理和控制,就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对此,机械制造加工行业应重视核算目标不清晰这一重要漏洞,否则加工成本的准确性就会出现严重问题。

(二)成本核算管理标准不科学

核算标准的科学合理是促使机械制造加工企业经济效益有效提升的重要保障,这就要求必须对成本预算标准及执行标准进行明确划分与合理分配,建立合理的成本核算管理标准,才能促使机械制造加工企业成本核算工作的有效开展。我国尚且缺乏统一的成本核算标准,多数企业笼统分类核算对象并进行成本核算,未形成统一的核算标准,且无法分出制造费用中的明晰项,最终导致成本核算出现差异。另外,机械制造加工企业成本核算工作的严谨性与程序性很强,但部分工作人员为了谋取私利使成本核算职能逐渐弱化,造成了核算管理的漏洞与误差,最终的成本核算也缺乏准确性,对企业发展规划及策略决定产生严重影响。

(三)成本核算方法不科学

成本核算方法直接决定了成本核算的最终结果,大多数机械制造加工企业所运用的核算方法本身就存在问题,影响成本核算结果出现偏差。例如对产品的生产费用进行计算时,将其分配到直接与间接费用当中,而成本分工的明细化及专业化日益突出,在生产组织管理过程中,多数企业需要与其他企业共同对零件进行购买,受生产模式的影响,简单的对生产成本费用进行计算是不可行的,同时产品成本分摊也不能简单化。所以,计算分摊核算时,需要依据原始票据进行成本核算。而企业生产过程中,与其他企业合作购买的原材料所需的原始依据并不完备,这样一来,就会出现产品完工前的真空期。在没有完整发票的情况下,企业对材料的采购及加工费用进行成本核算就变得十分困难。同时虚高利润现象的出现严重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直接影响着企业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二、机械制造加工业成本核算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建立信息管理平台

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对ERP系进行建立,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提供管理平台,便于企业决策层及员工对决策运行手段的运用。对ERP现代化信息管理平台进行建立,进一步整合企业采购、经营、生产、物流等系统数据,对信息交流进行加强,以促使决策力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如变更合同时,采购部门获知变更信息及时,对采购计划进行更改,使库存积压物资的利用更为合理;生产部门对生产工艺进行变更,使排产工序得以进一步优化;财务部门对资金进行合理安排,避免了资金占用等严重问题的发生。此外,及时进行成本管控,对实际成本与预算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措施解决不合理现象与管理漏洞。如下发排产工序后,车间对生产人员的工作量进行安排,一些简单产品安排在大设备上进行生产,就会出现工时成本偏离预算的漏洞和问题。此时管理人员依据ERP系统及时发现这一问题,并积极作出制止行为可有效促使生产及管理成本的降低。

(二)进一步确定成本核算的对象

机械制造加工业成本核算管理工作比较复杂,由于核算方法的不合理,机械制造加工企业进行成本核算工作时,往往以一刀切的方式进行工作管理,忽略了不同核算对象的固有差异,这就影响了成本核算的精确行,机械制造加工业的成本水平也就得不到准确衡量,容易出现成本核算偏低、偏高的问题,严重影响机械制造加工企业的发展与壮大。企业进行成本核算工作时,必须对不同核算对象之间的固有差异进行明确,如明确制造成本与人工成本产生的不同差异,在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对具体的对象进行成本核算,以符合对象的原则对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法进行制定,并进一步促使核算管理的加强,针对不同的核算对象运用不同的核算方法进行成本核算管理。这样一来,特定核算对象都匹配有对应的成本核算方法,且每一种核算方法都能对特定的核算对象进行准确衡量。从而有利于成本核算的精细化管理,使机械制造加工企业的发展更为稳定。

(三)成本核算标准的建立与完善

机械制造加工企业在生产和运用过程中,产生的各项成本的性质各异、种类繁多,针对不同性质和类别的成本核算项目,必须确保运用统一的核算标准或依据进行成本核算,这样各项成本的核算依据标准才能准确衡量不同项目的成本费用。对此,成本核算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必须对健全的成本核算制度及标准进行建立,同时确保核算标准的简便性与合理性。其中,核算标准的合理性是指每项成本核算的标准能够充当核算标尺成为相应成本对象的核算依据,其标准对相应成本对象的度量必须科学及合理;如每小时支付的平均工资可以被当作为人工成本的核算标准。核算标准的简便性是指所制定及运用的成本核算标准必须简单易懂;如成本核算标准比较繁杂,就会给成本核算工作带来许多麻烦,不利于核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进行成本核算标准的建立过程中,必须确保标准的简便与合理,这样核算人员在才容易理解和执行。

(四)合理运用成本计算方法

成本核算通过成本计算进行工作处理,其计算方法的正确与否决定着成本核算结果的准确与科学。所以,企业应当对科学合理的成本计算方法进行选择,实事求是的开展成本核算管理工作。如将企业外包成本分摊成产品的人工费用是不合理的,运用这种计算方法进行成本核算容易影响机械制造加工行业成本核算的准确性。要科学合理的进行成本核算,就必须将外包成本归于生产所产生的成本费用,而不能作为人工费用进行核算。又如以支出原始凭证作为成本计算的重要依据,而机械制造加工企业又无法及时获得已支出的原始凭证,已支出却未获得原始凭证的情况下,这些支出往往不会被纳入成本进行计算,这就违背了成本核算的客观与严谨,致使成本计算出现错误和遗漏,导致账面成本偏低,影响企业高估利润。对此,企业在成本核算工作中,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及时将已经产生的支出纳入到成本中进行计算,从而不断提升成本核算的有效性与准确性。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