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习实践活动交流材料

学习实践活动交流材料

学习实践活动交流材料

学习实践活动交流材料范文第1篇

根据中央和省委部署,我市严格按照“注重务实创新”的要求,积极创新各阶段“自选动作”,确保整个学习实践活动突出实践特色、突出*特色,务求取得实效。主要做法和设想是:

一、推行“543特色菜单”,深入学习调研。“5”,就是编读五本教材。在组织学好中央和省委指定必读文件和书籍的基础上,结合本市实际,编撰并组织学习《学习实践活动指引手册》、《科学发展观辅导读本》、《<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导读》、《调研成果汇编》和《建言献策汇编》等5本辅导读本。“4”,就是采取四种方式开展学习。一是集中学习。以各级党校为阵地,集中对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一次专题培训。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施《纲要》以及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等内容,特别是重点学书记在全国“两会”广东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3月10日、17日,*市委已分两期把全市800多名县处级领导干部安排到市委党校进行了集中培训。二是领导辅导。建立各地各单位领导联系点制度,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联系一个基层党组织,到联系点作一次专题辅导。市党政领导干部带头讲课,在两期处级培训班上,5名党政领导分别为学员进行专题辅导。三是专家讲课。在中心组集体学习会上邀请一些海外著名人士、侨领和专家学者作报告,并通过电视、网络等形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四是媒体论谈。以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络等为载体,开设“科学发展大家谈”、“纵论科学发展观,谋划赢在新起点”、“科学发展话*”等专栏,加强党员干部之间的互动学习。“3”,就是深化调研,出台三大方案。即出台《*市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市区一体化改革实施方案》、《*市惠民实施方案》等三大改革方案,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推动全市科学发展、破解发展难题的“及时雨”,确保学习调研阶段既出思想成果,又出实践成果。《*市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将着力围绕“科学发展、先行先试”这一核心,在多个方面对全市体制机制进行深化改革。《*市区一体化改革实施方案》将推动在蓬江、江海、新会三区一体化上有新进展。《*市惠民实施方案》,重点在促进增收、就业、社会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明确学习实践活动期间和今年内要解决的具体惠民项目,使人民群众切实得到实惠。

二、运用“三面镜”进行体检,深入分析查找问题。把查找问题贯穿活动全过程,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从学习调研阶段开始,就围绕“问计于民、问计于侨”活动,用好“三面镜”,为全市发展和自己进行一次全面“健康体检”,找准问题、剖析原因、明确方向,为形成高质量的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奠定基础。第一面镜子就是用好“望远镜”。树立长远眼光,以科学发展观为标准,查找差距,看看本地本单位发展思路、工作目标、具体措施是否符合科学发展。积极发挥侨乡优势,以国际视野和世界眼光,通过广泛“问计于侨”,向广大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学习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做法,思考*推进科学发展方面不适应的地方,查找差距,吸收先进经验和做法,高标准谋划全市科学发展措施。第二面镜子就是用好“放大镜”。始终看到别人的长处,自觉寻找标杆,查找本地本单位推进科学发展的差距。重点通过走出去的方法,广泛学习全国先进地区,以及本省兄弟市推进科学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对照标兵找差距。以标兵为师,算清落后帐,进一步明确推进科学发展的突破口。近日,市委已组织相关部门到河源市考察学习“双转移”经验,以进一步完善我市“山海合作”机制(即我市沿海发达地区与山区欠发达地区之间区域经济协作),加快产业转移园区建设。近期,我市还将组织人员到周边先进地区交流座谈,加强区域协调发展合作,推动《纲要》实施。第三面镜子就是用好“显微镜”。善于剖析自己、检查自己,找准找齐自身存在问题。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通过“问计于民”,广泛听取群众对个人的意见和建议。从群众反映本地本单位中存在的问题,来分析查找个人思想、工作、作风存在的问题;从群众反映党员干部队伍普遍存在的问题,来对照检查自己存在的问题,找出存在问题的思想根源,做到防微杜渐、防患未然。

三、“对症下药,一症一方”,抓好整改落实。在整改落实阶段,我市要求各活动单位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为标准,对查找出来的问题“对症下药,一症一方”,分门别类地提出整改意见,把整改思路和措施具体化、目标化、责任化。建立整改工作台帐,明确抓落实的部门、领导和办结时间,确保整改落实工作领导有力、责任到位。建立整改问题销号制度,对存在的问题解决一个,销号一个,实行每周或每月一销,不解决不销号。建立公开督办制度,将整改工作台帐通过党务公开栏、政务公开栏、新闻媒体、网站等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实施现场督办制度,推行“一线工作法”,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召开市四套领导班子重点项目现场办公会,现场解决问题。同时,结合实际,深化落实省的主题实践活动,开展“共克时艰党旗红,发挥表率五争先”活动(即“三促进一保持”争先、实施《纲要》争先、解决突出问题争先、转变作风争先、推动工作落实争先)。针对全市抢抓实施《纲要》机遇的实际,增加“实施《纲要》争先”,进一步细化工作要求。确保以“五争先”为载体在党员干部中掀起抓整改落实的高潮,使学习实践活动取得扎实成效,为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学习实践活动交流材料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思品;学生实践活动;实施策略

开展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实践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实践活动的实施形式一般有以下几种:搜集资料式活动、情感体验式活动、主题探究式活动、互动交流式活动、社会实践式活动。笔者结合广东版课标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中的学生实践活动,谈谈这些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

一、搜集资料式活动实施策略

搜集资料式活动的方式比较多,主要有观察搜集,阅读搜集,视听搜集,问卷调查,实地采访等活动形式。

(一)观察搜集实施策略

观察搜集是让学生有目的地在观察活动中搜集有关德育资料。如广东版课标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中学”对新学校、新班级、新同学的观察;第三单元“学会交往”对教师工作状况的观察等等。

观察搜集实施策略主要有三点:1.有目的地观察。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主要目的。2.边观察边思考。在观察的时候开动脑筋,要逐步学会透过现象看到本质。3.边观察边积累。观察的时候还要做必要的观察资料积累工作。不仅要用脑记,有时还要用笔记,甚至可用录音录象设备“记”。

(二)阅读搜集实施策略

阅读搜集是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书籍报刊等纸质文本时搜集德育资料。如为学习广东版课标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学会学习”,可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注意搜集记录“科学学习方法”方面的资料。

阅读搜集的主要策略是:1.教师提前布置、严格督促。2.学生认真阅读、加强积累。3.上课时加强检查、督促运用。

(三)视听搜集实施策略

视听搜集是指要求学生在收看电视、收听广播、上网学习时搜集德育资料。教育学生养成收看收听时政新闻、上网查阅资料时及时记下有价值的事实和观点等德育资料的良好习惯。

视听搜集的主要策略是:1.教师严格要求。2.学生重视搜集。3.重视资料运用。要求学生将所积累的资料活用到思想品德学习和考试之中。

(四)问卷调查实施策略

问卷调查是运用设计的问卷,利用书面方式回答问题,向被调查者收集信息的活动。如学习广东版课标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上中学了”、第二单元“认识自我”、第四单元“学会学习”的“学习目的”和“学习习惯现状”等都可以开展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的主要策略是:1.设计问题明确。2.提问明白通俗。3.问卷精心设计。尽量采用复合型问卷,确保搜集的资料更全面。

(五)实地采访实施策略

实地采访是指采访者深入到被调查的地点,通过与事件当事人进行直接对话问讯等方式搜集信息的活动。

二、情感体验式活动实施策略

情感体验式活动又可以分为激发兴趣、角色扮演、情境剧场、心灵体验、主题活动等具体活动形式。

(一)激发兴趣活动实施策略

激发兴趣活动主要策略是:1.兴趣紧绕主题。兴趣活动与学习的主题紧密联系。2.加强情感体验。在活动过程中进行情感体验。

(二)角色扮演活动实施策略

“角色扮演是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来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方法”,是适应思想品德课程学习的需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的体会和观察,担任一定的角色并在班级表演,在表演中领会道德知识,培养道德情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活动。

角色扮演活动的主要策略是:1.正确认识角色。扮演者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扮演的角色。2.扮演须带感情。带着感情参与角色扮演。3.扮演进入角色。不能像开玩笑似的的嘻嘻哈哈,则否表演活动有害无益。

(三)情境剧场活动实施策略

情境剧场活动就是将思想品德教学活动设计为一个类似戏剧表演活动,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表演,在参与表演和观看表演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德育活动。

情境剧场活动的主要策略是:1.通过语言、音乐、图像等手段营造虚拟情境。2.正确理解和表演剧中角色。3.通过表演情境剧达成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

(四)心灵体验活动实施策略

心灵是“指精神、思想等内心世界” 心灵体验活动就是设计有利于学生体验精神、思想等内心世界的活动,使其在活动中获得心灵体验、情感体验,领会思想观念、提升思想素养的德育活动。

心灵体验活动的主要策略是:1.明确活动目标。2.精心创设活动。3.活动深度体验。督促学生在心灵体验活动进行深度体验。

(五)德育主题活动实施策略

德育主题活动是指德育工作者依据社会需要和本班学生成长需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思想品德形成规律,有主题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活动。

德育主题活动的主要策略是:1.确定德育活动主题。2.设计主题活动形式。3.指导主题活动过程。4.反馈主题活动实效。

三、主题探究式活动实施策略

主题探究式活动可分为自主独立探究和小组合作探究两种形式。

(一)自主独立探究活动实施策略

(二)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实施策略

四、互动交流式活动实施策略

互动交流式活动是指导学生在学校交流、社会交流、家庭交流活动中培养思想道德品质的德育活动形式。学校交流又可分为生生互动交流(同桌互动交流、小组互动交流、全班互动交流)和师生互动交流两种形式。

互动交流式活动的主要策略是:1.培养交流共享的意识。2.指导互动交流的方法。3.创设互动交流的环境。4.明确互动交流的主题。

五、社会实践式活动实施策略

社会实践式活动是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以公益劳动等为载体,以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精神为目标的德育活动。

社会实践式活动的主要策略是:1.确定活动目的。2.搞好宣传动员。3.制定实施方案。4.精心组织活动。5.做好活动总结。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实验稿)》.2003年

[2]广东省教学教材研究室,广东省出版集团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义务教育课标实验版《思想品德》.(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7

学习实践活动交流材料范文第3篇

“启动——互动——行动”的“互动式”。

模式解读:

“启动——互动——行动”的 “互动式”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是以训练学生思维为核心,以教师启动为前提,学生自学为基础,小组合作为主体,小组交流为保障,实践创造为目标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它体现“主动互动活动创造”的教学理念,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和合作探究等形式的多维互动来实现教学目标。在此模式中,“互动”合作的形式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小组互动合作、全班互动合作活动等。在模式构建中,我们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模式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包含着“主体实践”和“主体认识”两个层面,形成模式各环节操作的内部结构。“主体实践”与“主体认识”的反复循环提高了课题研究的力度,挖掘了课题研究的深度,使模式形成了鲜明的特征。其操作如下:

启动:

1. 激发兴趣

教学中,知识客体和现实客体对主体的吸引力越强,教学活动中主体反应就越强烈。这一环节包含着主体实践与主体认识两个层面。①主体实践方面,要做好“呈现问题”的工作,引发学生注意,教会学生观察,通过“呈现问题”,将呈现的内容(图片、文字、物体等)转化为主体的“知识客体”和“现实客体”,使即将展开的教与学的活动更加流畅、和谐。实施策略:重视教师主导作用,根据初中学生认知特点,设计呈现的内容及目标。力求提供直观的、接近生活实际的、幽默的引人入胜的材料,以缩小主体与知识客体的距离,激发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以最佳状态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可根据学习目标和要求阅读教材,然后去思考问题,探求知识。成功的课前“热身”就好像音乐会的前奏,目的在于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这种“热身”包括:介绍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社会、历史、人文、自然背景,特别是与我国不同的英美等西方国家的历史地理和风俗习惯资料;教师也可以借助标题讨论、图片评说和生活体验等方法导入,以此激活与学生相关的知识网络,使学生产生阅读欲望。②主体认识方面,要做好“求知导向”工作,激励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实施策略:重视引导主体根据呈现内容展开思维,同时激发情绪迁移,使教学环节一环紧扣一环。

2. 恰当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和课文相关的电影、歌曲、谚语、故事、图片、简笔画等方式来导入课文,这些做法都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前提条件。

互动:

3. 创设情境

这一环节是指学生在逼真的情景中,有意识、有目的地观察,通过感觉器官作用于知识客体或现实客体,使学生清晰地认识理解表象,产生言语交际的一种向往之情。教学中,通过知识客体或现实客体对感觉器官的刺激,大脑对表象产生能动的反映。这一环节同样包含了主体实践和主体认识两个层面。①主体实践方面,要让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充分观察、细心体验,即“感性接触”,它包括情景创设方法、手段、目的、意义。实施策略:教师必须设计好文字材料、声像材料、直观教具等,力求体现知识性、趣味性、可操作性,激发学生调动多种感官,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参与感性接触活动。②主体认识方面,让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在感性接触的同时,通过大脑对表象的能动的反映,使主体对表象产生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实施策略:让主体在起初或模拟情景中理解和交流所传递的信息和语言材料,激发、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在课堂教学中设法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交际活动情景,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能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活动,调动学习英语的欲望,激发他们运用英语进行表达和交往。这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了创新学习方式的喜悦,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快,为下一步进行交流合作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4. 合作交流

交流是讨论学习个体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合作学习、生生互动来达到难点的破解。同桌学习(pair work)、小组学习(group work)、自由学习(free talk)提供给每一位学生大量的发言机会,面对面地进行思想交流,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大大调动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进而达到思维的拓展,能力的升华。

行动:

5. 激情导出

学习实践活动交流材料范文第4篇

【关键词】表达与交流 文化 目标 内容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3-0066-02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在学科教育中,语文课程有文化熏陶的作用,是课程文化的重要体现。从文化的视角看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其中“表达与交流”类教材在课程目标、教材功能、内容设置方面具有丰富的课程文化特征。

一 “表达与交流”的目标文化

语言表达是个性化、创造性的思维实践活动,“表达与交流”教材旨在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写作的方法和能力、把握口语表达的知识和技能,培养良好的写作和口语交际素养。

“表达与交流”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高中生的言语行为素养,引导学生学习掌握作文写作与口语交际的基本知识,写作中能灵活运用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口语交际中能恰当得体地进行表达,做到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方,善于倾听,敏捷应对。在写作与口语交际联系和实践中提高语文综合素质,培养个人独特的思想感情和心理世界,形成个性化的思维和文化精神。正如朱自清在谈及语文作文教学目标时所说:“写作是基本的训练,是生活技术的训练——说是做人的训练也无不可。”

文化素养在“表达与交流”的教学中有重要地位,作文和口语交际教学应是真实而有效的,能在个人文化素养方面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表达与交流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立人”的基础上“立文”“立言”,引导学生在文化的氛围中感受文化、表现自我、传承文化,并结合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培养具有实际写作与交际能力的健全人才。

二 “表达与交流”的功能文化

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语文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在教育中引导学生提高自身人文素养,培养个性化的言语能力。

语言是实用的交际工具,提高表达与交流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和个性化,为学生将来的职业奠定基础。从学生成长的角度看,培养表达与交流的综合素养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从语文教学角度看,表达与交流能力的提升将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文化的交流开拓更广的空间。正如倪文锦教授所说“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一个正常人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脱离语言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人类的思维成果也正是依靠语言的帮助而得以巩固和发展的。”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表达与交流”教材的编写突出了文化育人的重要功能,对实际教学和文化传承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 “表达与交流”的内容文化

高中必修教材中“表达与交流”内容以主题为单位,内容设置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潜能,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内容贴近生活,形式丰富多样,体现人文关怀。

写作教材的编写突出实践性,每个主题包括话题探讨、写法借鉴和写作练习三个部分。话题材料贴近生活,启发性强,写法分析浅显易懂,操作性强,练习题主题鲜明,兴趣性强。教材的选编体现了教材辅助学习的多种功能,在学生的写作学习和训练中以更真实、更有效的形式和结构促进学生的学习。口语交际教材内容分为指导与探究、实践与交流两个部分,教材内容以丰富的知识和实例为主,以网络知识作为补充,拓展学生的认识。该部分教材体现出活动性,在交流训练题目中,突出交际活动的要点和要求,隐含着交际对象的关系构建。

写作与口语交际作为两个部分编排在教材中,两者有密切的联系,相互融通,共同构成表达与交流教学内容的整体,其内容可分成选文系统、训练系统和指导系统。选文来源于阅读教材中的部分文章、古今中外经典的文章,有中学生的作文实例及网络中的作文素材。训练系统的内容丰富多彩,要求适度,多为材料作文。指导系统由作文实例和分析材料组成,供学习者分析参考。教材的内容系统符合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地位。

“表达与交流”类教材在内容上体现着人文性、时代性、真实性、趣味性和实践性。教材的选编符合高中语文教学实际,有利于教师创造性使用语文教材,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言语生命成长,有益于语文教学中文化素养的积淀和形成。

四 “表达与交流”的教学建议

根据教学目标要求,“表达与交流”教材的使用应从学生学情出发,培养、呵护学生的表达兴趣和习惯,提高学生书面表达和口语交际中的文化素养,建立健全其人格精神。

写作和口语交际是实践的学习活动,教学中应灵活运用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参与写作和交际实践活动,在其中培养表达兴趣、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同时,写作和交际教学应注意联系生活、回归生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真实体验生活和人生,关心社会和自然,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真实表达自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写作和交流习惯,以积极的态度促进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和生命,鼓励学生真实、自然地表达。

表达与交流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和创造性的言语活动。作文和口语交际教学可提供多样的训练供学生选择,选用多元的评价方式,肯定学生个性发展,培养个性和创造性的语言表达习惯。同时,可指导学生从丰富的图书、报刊、网络、音像资源中发现信息,促进自己写作与交流能力的提高,在信息时代合理使用信息资源。

从文化视角关注语文新教材,可以发现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中“表达与交流”部分的教材具有显著的文化特征。教学中应注重课程文化的建设,利用新教材的文化特征促进高中生表达能力的提高,促进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变革和语文课程改革的前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

[2]任桂平.文化视野中的语文课程[D].华东师范大学,2006

[3]郑金洲.教育文化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朱自清.朱自清论语文教育:论教本与写作[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85:21

学习实践活动交流材料范文第5篇

英语教学主体意识教学策略英语现已成为国际事务中的通用语言。学会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成为人们的生活需要。不论是社会生活还是英语教学,都越来越重视英语学习的实用性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多年来,笔者在具体的英语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掘,现在总结如下。

一、科学地选择和运用教学辅助材料

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单纯地依靠一本教材进行教学活动是难以想象的,它必须辅以一定的教辅材料。教辅材料是课堂英语教学的有效补充与强力延伸,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各个阶段,也是以后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运用英语的基础材料,它包括各级各类的同步练习与强化指导,也包括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外文书籍,甚至包括网络环境下的电子阅读,可以说,课外教辅读物的选择,某种程度上甚至决定着我们英语教学的质量。笔者以为,我们教师在为学生进行教辅材料选择的时候,应当考虑到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如果过于高过学生的水平,那么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压力,销蚀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同时,如果所选材料过于低于学生水平,那么也难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其次,教师在为学生选择教辅材料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考虑到当前学生的热情点与时代特征,譬如,当前学子十分热衷网络内容,热衷于手机上网,这时我们在选择教辅材料的时候就可以或者通过网络进行调查,或者直接从网络上推荐给学生。一方面,这样迎合了学生的口味;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学生在选择材料的时候过于盲目,良莠难辨,鱼龙混珠,影响学生的练习效果,浪费学生宝贵时间的情况发生。

二、选择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英语课堂教学

根据笔者的经验,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教学至少有这样几个方面的好处: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声、光、画,把教材内容活化为形象生动的实际生活情景,把教材内容激活起来,还原为活生生的交际现实,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交际中领会、接收教材提供的信息,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在现实生活中观察和参与外语交际的感觉,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预制板和教学过程中画面的迅速切换,教师能够比较顺畅地调出曾经做过的练习题,随时与当前的练习题目进行比较,大大提高了单位时间内呈现的教学材料的信息量,利于教师在有限时间内增大课堂教学的知识容量;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在多媒体课件中选择播放一些英语原声影视等音像材料,营造一个较为逼真的目的语教学环境,使得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当中提升自己的语感,提升自己对于英语由衷而自然的感受力;在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教学时,因省却了板书时间等原因,教师有较充裕的时间观察学生,与学生进行交流,直接指导、训练,有助于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有利于教师随时了解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接受情况,便于随时根据课堂生成资源调整授课思路与步骤,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提升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是学生学习情绪的主导者,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首先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情绪要饱满,对上课充满信心,带着轻松自信的情绪走进课堂,以良好的情绪影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充满信心,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多看学生优点。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区域,他们在具体的发音过程当中一定会存在着良多地域特征,当学生出现发音、拼读等错误时,教师应当多引导他们、鼓励他们,使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加信心,为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创设良好的氛围和条件。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课堂教学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行为的重要场所之一,教师应当尽力使英语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教师可从采用多种教法入手,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创设情境教学法,将传统教学媒体(如语言、教材、板书、实物、挂图、模型等)与现代教学媒体(如电视、录像、录音、计算机等)相结合,强化学生的视听感觉,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引发兴趣,激发求知欲。

四、注重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主体能力

在立体的、长期的外语类校园文化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金秋外语节、模拟联合国、英语辩论赛、各类外语演讲比赛、各类外语学习交流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使全校范围内的外语类特色活动已趋于连续性和规范化。这些影响范围广、参与性强的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展示学生外语水平和才能的舞台,使学生在实践中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检验自己的外语水平,调动学生的学习外语的主观能动性,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外语口语表达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学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也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外语学习和交流的环境,对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推进素质拓展计划,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加强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构建,扩大活动的受益面

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英语教学的本质就在于其知识运用的实践性与交际性。在我们国家的日常生活环境中,相对来说还是缺乏具体的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环境与语境的,为了切实将学生的英语能力落在实处,我们就要多多地为学生创建一种实践性极强的学习环境,笔者以为,加强校企结合是一项不错的教学选择。从我们教学活动的终端来说,我们终究还是要将学生融入到社会中去,任其遨游的,提前让他们在企业中进行锻炼,一方面,可以切实提升他们在英语方面的水;另一方面,也为他们提前适应社会现实奠定了基础,达到了知识与能力间的高效交融。

总之,从传统意义上说,英语课堂上要注重知识传授的情况。我们必须要走向新时代背景下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扬,注重学生交际能力与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这是时展的必然,也是英语教育焕发生命光彩的必须。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必须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个体差异,采取种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与手段,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意识,为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综合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