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乡村科技论文

乡村科技论文

乡村科技论文

乡村科技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乡村媒介;传播学;农业科技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23-04-02

1 乡村传播学研究的发展历程

20世纪50至60年代,传播学发展有效推动了乡村社会的发展。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均有相类似的研究行为出现。传播初期,相关的研究对象重点围绕村民个体和村落整体来进行。中国近代社会的历史背景亦抹不去乡村传播研究的痕迹。从民国时期的大西北开发运动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从乡村传播视角来看,运动的目的均以改造乡村社会及村民素质为基本出发点,采用自上而下、由外至内的运动模式,以知识与理念,促进中国乡村社会的全面发展[1]。就当今社会发展趋势而言,乡村传播学在迈向成熟之际,也将参与式理念引入到行动研究上。在摒弃以往传统的传播理念的过程中,更注重了乡村社会的发展。就我国而言,乡村传播学发展的成果带动了农技推广机制的变革,然而,要大刀阔斧地变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尚需要解决原创性理论和实证调研工作相对缺乏的问题。

2 乡村传播学理论滞后的原因

在传统、经典的传播学理论中,乡村社会总是人们较易忽略的部分。在城市中,传播媒介较为发达,具备一定的知识需求和场域环境,而在乡村中,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纵观历史不难看出,从事传播实践及相关理论研究的机构和技术人员多集中于城市,这就决定了现代传播学不仅在地域上倾向于城市,在研究对象上,城市谱系中一些相关内容也占得了先机。据悉,知识谱系诞生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权利体系。可见,乡村环境因现代化程度的滞后,严重缺乏了知识谱系形成所需要的资源和现实基础。

3 乡村传播学研究的若干理论思考

现阶段,随着乡村社会结构转型和经济发展,大众传媒呈现独特的发展态势,这与传媒在城市中的发展状况有所区别。城市传媒发展的产物有广播、电视、网络和报刊亭等,而乡村大众传播媒介与之相差甚远。由乡村社会特殊的农耕文化、民风民俗和生活方式所决定的独特性,使农民在接受大众传播媒介过程中表现出令人始料未及的行为,比如漠视、抛弃、迎合或意见分歧,这是用现代传播学理论难以阐明和解释的,这也正是乡村传播研究中最为关键的结点所在。目前,有关乡村传播的研究尚处于从城市视角观察的初级阶段,其传播内容通常较为复杂,不仅包括信息本身,还牵涉历史、文化、政治和经济等领域的传承问题。此外,在纵向研究的同时,还应对横向内容多一些关注,力争在动态转型中准确描述现代乡村传播系统的衍生过程。显而易见,这种研究模式多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乡村传播系统中即将面临的问题,然后再将问题逐一分割,在不同学科背景下加以深入、系统研究,中国乡村社会的全貌即可呈现。

对于乡村传播系统的有效掌握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了解农民,进而对乡村社会的真正写照有正确的认知,随后,我们才有资格、有意义去探讨乡村社会如何向工业化、城市化转型及形态变迁等问题,而这也正是研究乡村传播系统的关键所在。

4 大众媒介在农村科技传播中的现实作用

通过培训、信息提供等非强制手段来帮助农民改进生产技能、发展农业生产以及提高农村生活质量,我们称之为农村科技传播。而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是我们对农村科技传播中大众媒介的现实要求。首先,大众媒介可起“桥梁作用”,链接组织与个体农民,通过对惠农政策生动形象的解读来使农民更好地把握政策,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提供政策指引和思想保障。其次,媒介可为农民提供实用的科技信息,进而影响农村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对信息要素的把握,有利于在市场环境下掌握主动权,农民从电视上汲取新技术和操作方法,进而尝试使用多元化的致富技术,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开创了科技兴农、消除农村陋习邪气的好局面。此外,农民科学素养和意识的提升也依赖于媒介。媒介向农村传播信息不仅传递知识体系,也是技术层面和思维方式上的转变。在知识匮乏和思维禁锢的农村大背景下,摈弃传统观念和陈旧技术,接受使用新技术、新方法需要媒介的大力宣传。

5 大众媒介在农业科技传播过程中的制约因素

(1)需求程度的匮乏。据悉,农民对非农实用技术,如家电和汽车维修、房屋装修以及烹饪等行业兴趣明显高于农业。农民之所以对农缺乏热情,主要源于大多数青壮年劳力都想外出务工,在接受传统农业科技信息方面表现被动、积极性不高;(2)传播方式的缺陷。报刊等印刷媒介略显专业且缺乏亲和力,让农民望而却步,而广播、电视等媒介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尽管生动形象、易于理解,但在传播过程中具有动态性和瞬间性,往往不便于捕捉和记忆;(3)居于从属地位。受到农村经济和传统思想的制约,人际和组织传播在乡村环境中占主导地位,而大众媒介通常作为政府机构或涉农企业的宣传工具,并未充分发挥公益性科普知识传播的功能,因此处于从属地位;(4)传播内容缺乏针对性[2]。尽管传播媒介数量渐趋增加,但所传播的信息内容却相应减少。媒体在运作过程中通常与农村实际生产状况相脱节,在地域相符性、时段适宜性方面均难以贴合农民的习惯。一些管理上的疏漏使虚假信息充斥其中,更加限制和阻碍了媒体与农民之间的有效沟通,不利于农业科技的传播。

参考文献

乡村科技论文范文第2篇

新场乡2004年度宣传思想暨精神文明建设工 作 总 结 今年,我乡宣传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县委宣传部的工作安排和部署,认真开展各项工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宣传思想工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引导和激励全乡人民围绕乡党委、政府确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而团结奋斗。努力开创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一年来,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现汇报如下: 一、抓领导,健全完善工作机制 乡党委始终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振兴乡村经济、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的关键工程来抓,认真落实好“第一责任人”职责。首先及时调整充实了精神文明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由党委副书记任组长,党委宣传委员为副组长,乡直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二是层层签订精神文明工作目标责任制。年初,乡党委将精神文明建设年度工作目标任务细化量化,分解落实到村、到乡直各单位,与各村、各单位层层签订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责任书,做到精神文明建设同经济建设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三是建立了定期研究部署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制度。今年共召开党委会4次,研究制定了《新场乡宣传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实施意见》等,保证了整个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四是实行乡党政领导挂村指导精神文明建设制度。全乡5个村都有一名副科级以上领导负责指导该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二、抓教育,提高党员群众思想素质 乡党委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常抓不懈。一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以政策理论、法律法规、科技知识为重点,不断加强干部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乡党委中心学习组制定学习计划,坚持每月一次专题讨论学习,每季度召开一次研究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思想工作的专题会议。一年来,中心组围绕8个专题组织学习讨论,中心组成员撰写心得体会文章20多篇,精读精学理论文章和有关文件30多篇,记读书笔记4万字以上。乡党委还抽调9名乡干部组成政策理论、农业科技、法律法规等三个宣讲组,不定期地赴各村进行宣讲,目前止,共宣讲23场次,参加党员群众10000多人次。二是结合村级换届、“云岭先锋”工程、“百场演出”等载体组织广大农村党员学习政策理论、法律法规、科技知识。三是广泛开展群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部分农民群众政策观念淡薄,“三爱”意识不强的实际,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针对部分群众封建迷信、陈规陋习死灰复燃,加强唯物论、无神论教育和科普知识的宣传,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针对部分农民群众法制观念不强的实际,切实开展“四五”普法宣传活动。同时,乡党委还充分利用乡农技学校,采取宣讲、办班培训等措施,加大对农民群众的科技培训力度。全年累计举办科技培训班14期,参加群众12000多人次。通过学习教育,干部群众思想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学科技、用科技蔚然成风,村风民风有了明显好转。 三、抓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 在抓宣传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乡党委始终注重载体创新,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 一是广泛开展“百佳创建”活动。乡党委根据县委 “百佳创建”活动的有关要求和本乡实际,制定了《新场乡“百佳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在学校、机关、农村通过师德师风教育、“云岭先锋”工程、产业结构调整、计划生育、扫盲工作等载体开展广泛的“十佳教师”、“十佳致富女能手”、“十佳公务员”、“十佳人民代表”、“十佳村支部书记”等创建活动。现已完成推荐上报评选工作。据统计参加“百佳创建”活动的人数达3000多人,目前,全乡增先创优气氛浓烈,大家的精神面貌越来越好,业务工作越干越好。 二是积极开展“百场演出”活动。乡党委在总结去年“百场演出”活动经验后,今年早计划早安排,在5月份就抽出4名文艺骨干到县文体局学习文艺表演。随后,组建了舞蹈、小品、歌曲三个表演小组,选择节目,精心排练。8月底开始进村演出,9月中旬全面完成演出。共计演出7场次,参演节目12个,参演人数达200余人,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观看群众10000余人,真正让群众在寓教娱乐中受到了教育,很好地宣传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群众满意,百姓称赞。 三是认真组织开展“百名妇女宣传”活动。乡党委在全乡抽出7名妇女同志与县妇女宣传队组成新场乡妇女农村工作宣传组,经过认真培训后,在全乡5个村向广大群众宣传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农业科技、法律法规等知识,帮助农村妇女寻找致富门路,破除“男尊女卑”封建思想,树立妇女也能创业,也能大业的思想。全年共计宣传9场次。深受广大农村妇女的欢迎。 四是积极开展农村“八个一”工程建设。今年乡党委在去年“八个一”工程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投入,在全乡5个村117个村民小组广泛开展“八个一”工程建设。目前,已在石垭、大马、漆树村建成“八个一”工程示范点5个。全乡已有75个村民小组参与了“八个一”工程创建,参创农户2500多户,参创率达65%。有效地促进了全乡村容村貌的改善。 五是争取各方支持开展“沿河美化”工程建设。今年初,乡党委确定在我乡辖区洛泽河沿岸200米范围内实施美化工程,粉刷房屋,种植绿化树。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乡党委与扶贫办、林业局等单位联系,争取支持。目前,已在沿河两岸种植了300多棵黄角树,投入资金5000元粉刷房屋,设置两个垃圾堆放点,加大卫生、交通的监管力度。有效的改善了沿河两岸的环境。 四、抓典型,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一是抓了乡精神文明综合示范点工作。今年初,乡党委确定大马村龙湾、寨子两社为乡精神文明综合示范点。为了抓好典型,发挥示范作用,乡党委实行示范社建设目标责任制,抽调1名副科级干部,4名一般干部挂村包社,明确工作目标;在示范点建设上,把示范点文化建设、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作为重点,集中人力、物力全力攻坚;乡党委先后筹资5000元,为示范社农户免费提供砖、水泥、石灰等建筑材料修厨改厕、粉刷房屋,无偿提供绿化树苗260余棵。

乡村科技论文范文第3篇

一、抓领导,健全完善工作机制

乡党委始终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振兴乡村经济、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的关键工程来抓,认真落实好“第一责任人”职责。首先及时调整充实了精神文明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由党委副书记任组长,党委宣传委员为副组长,乡直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二是层层签订精神文明工作目标责任制。年初,乡党委将精神文明建设年度工作目标任务细化量化,分解落实到村、到乡直各单位,与各村、各单位层层签订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责任书,做到精神文明建设同经济建设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三是建立了定期研究部署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制度。今年共召开党委会4次,研究制定了《新场乡宣传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实施意见》等,保证了整个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四是实行乡党政领导挂村指导精神文明建设制度。全乡5个村都有一名副科级以上领导负责指导该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二、抓教育,提高党员群众思想素质

乡党委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常抓不懈。一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以政策理论、法律法规、科技知识为重点,不断加强干部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乡党委中心学习组制定学习计划,坚持每月一次专题讨论学习,每季度召开一次研究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思想工作的专题会议。一年来,中心组围绕8个专题组织学习讨论,中心组成员撰写心得体会文章20多篇,精读精学理论文章和有关文件30多篇,记读书笔记4万字以上。乡党委还抽调9名乡干部组成政策理论、农业科技、法律法规等三个宣讲组,不定期地赴各村进行宣讲,目前止,共宣讲23场次,参加党员群众10000多人次。二是结合村级换届、“云岭先锋”工程、“百场演出”等载体组织广大农村党员学习政策理论、法律法规、科技知识。三是广泛开展群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部分农民群众政策观念淡薄,“三爱”意识不强的实际,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针对部分群众封建迷信、陈规陋习死灰复燃,加强唯物论、无神论教育和科普知识的宣传,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针对部分农民群众法制观念不强的实际,切实开展“四五”普法宣传活动。同时,乡党委还充分利用乡农技学校,采取宣讲、办班培训等措施,加大对农民群众的科技培训力度。全年累计举办科技培训班14期,参加群众12000多人次。通过学习教育,干部群众思想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学科技、用科技蔚然成风,村风民风有了明显好转。

三、抓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在抓宣传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乡党委始终注重载体创新,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一是广泛开展“百佳创建”活动。乡党委根据县委“百佳创建”活动的有关要求和本乡实际,制定了《新场乡“百佳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在学校、机关、农村通过师德师风教育、“云岭先锋”工程、产业结构调整、计划生育、扫盲工作等载体开展广泛的“十佳教师”、“十佳致富女能手”、“十佳公务员”、“十佳人民代表”、“十佳村支部书记”等创建活动。现已完成推荐上报评选工作。据统计参加“百佳创建”活动的人数达3000多人,目前,全乡增先创优气氛浓烈,大家的精神面貌越来越好,业务工作越干越好。二是积极开展“百场演出”活动。乡党委在总结去年“百场演出”活动经验后,今年早计划早安排,在5月份就抽出4名文艺骨干到县文体局学习文艺表演。随后,组建了舞蹈、小品、歌曲三个表演小组,选择节目,精心排练。8月底开始进村演出,9月中旬全面完成演出。共计演出7场次,参演节目12个,参演人数达200余人,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观看群众10000余人,真正让群众在寓教娱乐中受到了教育,很好地宣传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群众满意,百姓称赞。三是认真组织开展“百名妇女宣传”活动。乡党委在全乡抽出7名妇女同志与县妇女宣传队组成新场乡妇女农村工作宣传组,经过认真培训后,在全乡5个村向广大群众宣传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农业科技、法律法规等知识,帮助农村妇女寻找致富门路,破除“男尊女卑”封建思想,树立妇女也能创业,也能大业的思想。全年共计宣传9场次。深受广大农村妇女的欢迎。四是积极开展农村“八个一”工程建设。今年乡党委在去年“八个一”工程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投入,在全乡5个村117个村民小组广泛开展“八个一”工程建设。目前,已在石垭、大马、漆树村建成“八个一”工程示范点5个。全乡已有75个村民小组参与了“八个一”工程创建,参创农户2500多户,参创率达65%。有效地促进了全乡村容村貌的改善。五是争取各方支持开展“沿河美化”工程建设。今年初,乡党委确定在我乡辖区洛泽河沿岸200米范围内实施美化工程,粉刷房屋,种植绿化树。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乡党委与扶贫办、林业局等单位联系,争取支持。目前,已在沿河两岸种植了300多棵黄角树,投入资金5000元粉刷房屋,设置两个垃圾堆放点,加大卫生、交通的监管力度。有效的改善了沿河两岸的环境。

四、抓典型,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一是抓了乡精神文明综合示范点工作。今年初,乡党委确定大马村龙湾、寨子两社为乡精神文明综合示范点。为了抓好典型,发挥示范作用,乡党委实行示范社建设目标责任制,抽调1名副科级干部,4名一般干部挂村包社,明确工作目标;在示范点建设上,把示范点文化建设、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作为重点,集中人力、物力全力攻坚;乡党委先后筹资5000元,为示范社农户免费提供砖、水泥、石灰等建筑材料修厨改厕、粉刷房屋,无偿提供绿化树苗260余棵。目前,二个示范社共新建改建装修房屋25户。新建厕所9个,改造整治院坝1200平方米。二是抓致富能人、科技带头人、优秀教师的培养,全乡涌现出了谢明翠、周晓芳、齐文学、伍顺敏等10余个先进典型,受到了乡党委、政府的表彰奖励。三是现身说法,乡党委先后组织了先进事迹典型报告会2场,请先进典型现身说法,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推动了全乡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

五、抓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一是抓对内宣传。加大对广播、专栏和黑板报的利用,坚持用广播、专栏和黑板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农业科技知识等。全年共计广播40余次,书写标语200余条,出专栏15期,黑板报60余期。

二是对外宣传。乡党委在6月份,按工作性质划分为党建组、精神文明组、农村经济工作组,把任务分解到人头;对超额完成任务的给予奖励,对没有完成规定任务的给予处罚;全年县级以上报刊杂志、广播电视采用稿件46件。

总之,通过上述抓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效的促进了我乡经济工作和各项工作的发展。目前,全乡完成计划生育结扎手术239例、放环手术172例、独生子女办证98对;完成玉米良种推广15600斤、稻谷良种推广7620斤、兑现良种补贴款58000元;劳务输出2000余人,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欣欣向荣。回顾一年来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我们虽然做了一定的工作,但是离群众和上级领导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不够,运用理论研究和解决当前农村问题、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尚有欠缺;抓群众思想教育效果不够明显,方式方法不够灵活;部分群众集体主义思想意识淡薄,积极性不高;精神文明示范点总体水平低,辐射带动能力还不够强;创建活动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显得力不从心等。

六、2007年宣传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打算

2007年乡党委打算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教育,深化理论学习。继续坚持以乡党委中心组学习为龙头,重点抓好六项教育(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教育、农村政策教育、农业实用科技教育、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健康文明新风教育)。通过抓学习教育,使全乡乡村干部自觉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全乡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二是广泛宣传,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以“干群团结”为载体,以办实事、办好事为重点,强化乡领导包村、乡村干部包社抓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

三是增加投入,夯实物质基础。不断增加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挤出一部分资金,大力扶持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保证精神文明建设投入逐年增大。

乡村科技论文范文第4篇

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我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人教育工作,结合我乡实际,把农村成人教育工作列入各村校年度考评中。各部门及时调整各部门,各村校成人教育领导班子和乡村文技校专兼职教师,进一步加强了我乡成人教育的领导机构。做到了各部门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并做到了各村校每月一汇报。

二、充分发挥宣传舆论工具,大力宣传成人教育

农村成人教育对象复杂,农民对成人教育的认识往往不足,要使成人教育深入千家万户,引导他们改变观念,就必须从技术上给以支持,经济上给予扶助,要用活生生的事例使他们看得见,感受的到。如何引导他们积极投入到“学技术,用技术”之中,乡党委、政府和各部门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发挥宣传舆论工具的作用,采用出墙报,书写标语,印发各种宣传材料和适合农村需要的技术信息资料,还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推广各种新技术,新品种,同时还建立示范户,用实例让农民朋友感受到“学技术,用技术”的好处,从而提高他们讲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三、整合教育资源,举办各种培训班,提高办学效益

要使农村成人教育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的效果,我乡文技校和乡各部门,各村校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优势,充分利用宣传栏、广播电视网络、播放农村实用技术录相,印发各种科技宣传材料,做到了有针对性地组织农民学习先进的种养技术和农副产品加工技术。根据“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把农民需要的技术及时传授给农民。一年来,我乡、村文技校举办了:沼气池建造技术、农产品加工、返季节蔬菜种植、烤烟烘烤技术、六月红芋子栽培等培训班达10多期,参训人数达500多人次。

同时我们还充分发挥示范文技校的作用,抓住黄龙村的高山气候的地理优势,引进了萝卜、丝瓜、苦瓜等返季节蔬菜的种植。既解决了当地富余劳动力的出路,又增加了当农民的收入。

四、加强自身建设,做好材料的整理归档

在做好成人教育宣传工作和举办各种培训班的同时,我们还加强自身的政治业务素质的建设,组织乡村文技校教师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研究新时期农村成人教育工作的特点,积极探索发展农村成人教育的新思路,新举措。同时及收集各类办班资料图片等,并及时做好了归档工作。

乡村科技论文范文第5篇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为了使小学生的科学学习具有广阔的智力背景,科学教育不能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必须利用与开发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而且要从小学生原有的经验出发,选择便于儿童体验和理解的内容作为教学资源,帮助学生进行科学探索。基于农村特殊的情况,对小学科学进行农村特色教学资源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

在理论上,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可以提供基础。在实践上,一线教师的文献中提及了很多方面,确信了实践的可能,而且主要说明了目前农村特色教学资源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利用度低以及一系列存在的问题。本论文在此基础上,进行文献的梳理以及实地调研,以锦州地区为例进行农村特色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利用研究。

对农村特色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利用研究,一方面可以增进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和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小学科学课的学习,农村学生可以加强对家乡的理性认识和感性体验。不因乡村的落后而自卑,反以家乡的独特自然和人文景观为傲。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并以所学的科学知识为农业生产生活助力,形成农村服务的意识。在精神上实现乡土文化的回归。

二、研究概况

由于不同的国情,农村特色教学资源是中国特色的问题。国外与此相关的研究主要是关于乡土教学资源的。基于此,关于农村特色教学资源国外研究现状主要从乡土资源着手,国内部分依旧是介绍关于农村特色教学资源的研究

1.国外研究现状

1859年,斯宾塞提出了“科学知识最有价值”这一观点,并明确指出,科学不仅对于智力发展具有其他学科难以取代的价值,而且在品德和思想上有著无法比拟的教育意义。

自从美国课程专家 R.W. Tyler 在《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中明确提出“课程资源”的概念以来,国外关于课程资源的研究日趋细致、成熟与完善。与此同时,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也在各学科的教学实践中受到充分重视,并且得以较快发展。在整合资源上,美国走在前端。美国政府通过成立以科技领域杰出工作者为主导的民间联盟和发动民间企业赞助,为科学教育提供大量资金支持。

同时,乡土教学资源作为教学资源的一个分支,国外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国外的乡土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最初源于西方近代教育思想,卢梭在十七世纪后半期即主张地理教学须从一般儿童所日常目击与接触的乡土出发。卢梭的“自然生活教育”是一种关注于回归自然的乡村教育,儿童的生活就是教育,教育应当与儿童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1920年,德国教育部提出“一切学校都应变为乡土学校”,通令“基础学校四年的课程都要以乡土教育为中心”,明确了乡土教学资源的重要性。在日本明治时期,已经开始重视乡土教育了。日本将乡土教育包含于小学历史、地理、理科、修身等课程中,每所学校都设有“乡土室”,还有“乡土展览”及“乡土调查”等。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美国在利用博物馆―学校和学校―商业两种模式利用乡土教学资源,这对于解决校内教学资源的短缺问题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世界上的一些发达国家也很重视乡土教育。由此可知,乡土资源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资源,乡土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日益受到关注。

而我国对于教学资源的研究起步相对比较晚。 在新课程改革方案中,《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为了使小学生的科学学习具有广阔的智力背景,科学教育不能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必须利用与开发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 2006年,国务院颁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中也强调了要“整合校外科学教育资源,建立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学校科学课程相衔接的有效机制。”由此可见,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得到了重视。关于课程资源的研究随着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越来越深入,而教学资源也随之被研究。教学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学资源是指教学人员、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教学时空等相互作用形成的主客观条件的总和。狭义的教学资源是指以客观条件为主要载体的支持教学活动的因素,如教学活动场所、教学时间、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在本研究中采用的是其狭义上的概念。

借助CNKI搜索引擎,在2000-2016的16年间,以“教学资源”为关键词,发表的文献有4343篇,其硕士论文246篇,其他文献4097篇。同时,关于教学资源的研究也在逐年递增(见折线图)。

通过文献梳理,得知以上这些关于教学资源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多媒体、数字化以及网络资源,地区也集中于城市,学科集中于语文、历史、美术、音乐、地理等。以“小学科学”、“教学资源”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时,仅有13篇相关文献。由此可知关于教学资源的研究鲜有农村地区的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农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而小学科学的科学知识恰巧大部分都存在于大自然中。虽然不同地区的农村,自然资源存在差异,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但对于小学科学的学习而言,却是相当有益的。既可以让学生通过科学教育了解家乡,提升家乡自豪感和归属感,同时也打破目前我国农村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匮乏的僵局。我们应当挖掘农村学生世界中原本就具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弥补他们身处农村的一些劣势。因此,笔者认为对于农村特色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利用研究是很有价值的。

关于农村特色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利用研究,目前主要体现在一线教师的期刊论文中。而且研究维度主要呈现于三个方面:丰富自然资源的利用、农业生产生活资源的利用、独特的人文历史资源的利用。

(1)丰富自然资源的利用

农村学校有着特殊而丰富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可以促进小学科学的教学。比如丰富的自然资源,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大环境,自然中蕴藏着大量的科学教学资源。小到一草一木,大达到宇宙空间,都是科学课可以利用的自然资源。

李玉芳提出可利用的自然资源作为教学内容, 如家乡的地形、农作物、水域、池塘,及家畜家禽的饲养, 生物病虫害防治等,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观察。周兵指出大自然蕴含着各式各样的飞禽走兽、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瞬息万变的天气变化等丰富的科学学习资源。所以,教师应让学生在自然中探究、寻觅、,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激发科学学习的兴趣。犹元云,、伍刚认为农村孩子司空见惯的虫鱼鸟兽、花草树木、岩石土壤等鲜活的素材,以及电闪雷鸣等自然环境现象的利用,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激发学习兴趣。龙周艳提出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有关“生命世界”的内容占了很大比重,,对于农村孩子来说,这部分知识大多存在于与日常的生活当中,如家禽的饲养、花草的种植等,因此,利用学生生活中的这些资源充实科学教学,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章美琴指出农存村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本身就是一种科学教学资源,如植被、水文、气候、地形等都可以为科学教学所用,这些资源存在于与学生的生活中,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许兰,、李洁认为农村物种丰富可以为生命世界的而教学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农村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可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生活和活动中探究新知,明白事理。

在农村,多种多样的动植物资源以及独有的自然环境,为学生学习科学搭建了最为合适的平台。教师、学生、家长、学校以及农村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为这个平台提供支持。

(2)农村生产生活资料的利用

农村地处偏僻区域,农村的生产生活也是独具特色。如农用工具和器械,、农作物,、农业养殖基地,、种植园等。

谢艳娟指出可以将教学活动和科技活动、生产劳动同时进行,安排课外实践课,组织学生到蔬菜种植基地、水产养殖基地、果园等地进行观察学习。陈秋虎认为利用农用工具和器械进行科学教学,收效甚好,因为学生非常熟悉自己家中的农用工具和器械,不仅可以观察,还可以实际使用,可以收达到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的效果。刘志岗指出学生熟悉农业生产,可以把科学课堂知识和学生的劳动经验相结合,体会科学知识的神奇。王巧艳认为科学教材大都贴近城市生活,不利于农村学生理解,教师可以联系农村学生生活的实际,进行教学资源的替换,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

农村的生产生活资料非常丰富。农民家里的农用工具,如锄头等;农村的采摘园、养殖场等,都是学生熟悉的事物。可以帮助学生基于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农村的其他特有资源进行科学学习。

农村的采摘园、养殖场等,都师学生熟悉的事物。可以帮助学生基于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农村的其他特有资源进行科学学习。

(3)独特的人力资源的利用

农村中存在大批的技术人员和养殖能手等,他们是农村中的科技领头羊。王军指出农村中关于现代农业技术的内容,如大棚种养殖技术、地区特色农业技术都可以作为教学资源进行利用。花的种植、品类知识等,抓住时机,多参加多彩的农业科技活动。何夫其、金华认为农村有经验丰富的种植和养殖业能手和农业技术人员,可以聘请他们作为学校校外科学指导老师,与校内科学教师一起制定活动计划,定期进行校外科学活动课程的学习。陈栋提出利用好农村的农业科技、新农村建设中的先进科技以及农村发明家这些资源,可以消除学生对科技的陌生感,拓宽科学学习的视野。宋庆军指出要发挥农村的人力资源优势,种植、养殖的行家里手恰好补了科学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遗憾。陈久辉也认为可以组织合学生参观农业技术推广站,、农业样板实验基地,聘请村农技员做农业科技知识讲座。

基于农村特殊的现实状况,行家里手是学生学习科学的有力支持,农业科技人员有着丰富的实践知识,可以弥补小学科学教师课堂教学的不足,也可以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科学学习密切联系,体会身处农村的优势。

三、研究小结

通过文献梳理得知,关于农村特色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利用研究并未足够深入。首先,关于教学资源的研究主要师在2000年之后开始的。2000前年后年课程资源的研究形成一股热潮,随之而来对教学资源的研究不断深入,且研究的文献逐年增多。但关于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研究并不是很多,进而关于农村特色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更是少之又少。

其次,目前停留在一线教师的浅层研究上,而且梳理得不成体系。主要是就自然资源、农业生产生活资源以及农村独特的人力资源三大块进行阐释。,并没有深入的研究,也并没有全面地付诸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