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汉语教学工作计划

汉语教学工作计划

汉语教学工作计划

汉语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预科汉语;现状;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1

引言

随着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工业经济的发展,对该地区人才培养的速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使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更高质量的学习专业知识,与其它同学进行交流学习,全国各大职业院校都实行了预科汉语教学。我国目前正进行教育改革,这对预科汉语教学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希望预科汉语教学能够抓住此次机遇,勇于接受挑战,为我国的教育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一、高职院校预科汉语教学现状

高等院校预科汉语教学得到了各界人士的一直认可,认为这是我国全民一起发展的一个重大举措。目前其教学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职业教育不明显。职业院校注重的应该是职业教学,但是目前预科汉语教学却大都采用了一般高校的教育模式,只是要求有所降低。完全背离了职业院校的宗旨。职业院校应该以活动、项目为主导,大大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

2.评价体系单一。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成果还是老师的教学成绩都是通过学生的HSK\MHK的过级率来体现,对学生在其他科目的学习重视度不够,这就忽略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这会造成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降低,不利于学生自我能力的提高。

3.预科教师缺乏与学生专业相关的职业培训。预科汉语老师一般只是叫学生学习汉语文化知识,但是对学生的专业知其甚微。这会造成学生学习汉语文化与专业知识相脱节,会造成教学上的效率下降,效果不佳。

二、高职院校预科汉语教学呈现的主要问题

1.重经验,轻研究。在教学问题中,大家往往更倾向于选取那个出版社,是谁出版的教材,而不是汉语本身。教学老师也往往在历年的教学过程中只是着重讲解自己认为或者大多老师认为的重点,年复一年,却没有想到国家在发展,教育在发展,难道知识不应该与时俱进嘛。

2.重知识传授,轻汉语实践。汉语教学过程中,往往除了汉语阅读,还有汉语实践和练习。但是老师在上课时往往更注重汉语阅读,占用实践和练习的课时。对于陌生的难懂的词语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讲解,怕学生不懂。学生虽然掌握了意思,但是却不知道该用在何时何地,这种教学无实际意义。

3.老师缺少培训机会。对于汉语教学这种基础课程,老师的工作量大,没有额外的时间进行培训学习,这就会造成学术上的止步不前。对于教学上的新技术,新理念不能及时的获知,这不利于教学的推进与改革。

4.重计划,轻实施。学校的教育计划确定后,但是在老师教学过程中往往没有计划,虽然要求老师要有备课本,安排其他老师旁听。但是这些在教学过程中并不能成为监督计划实施的重要手段。因此这必将造成教学质量不明显。

三、提高高职院校预科汉语教学效率的策略

1.突出语用功能

突出语用功能要从根源做起。在教育计划制定时应该突出语用功能的使用。不仅要列出教育目标,还要将目标的实现落实在每位老师的身上。制定严谨的课程安排,与监督教学计划实施的策略方法,还要制定科学的测试方法。不再重视学习过程中字、词的意思和用法,而是转向对句子及文章的理解。总之从教学大纲的计划到学生的学以致用的整个过程制定详细的计划,其宗旨目标就是使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使他们在工作时能更轻松的完成任务。

2.汉语课程必须考虑语言实践的灵活多样

自从有预科汉语教育以来,其课程基本上没有改变过。主要是词语,字听写,错别字的查找,这往往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利用新理念,新方法给汉语课程注入新的血液。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课程多设置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提高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与写作能力,使学生在课上真正自愿的学到汉语知识。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少一些教学,多一些引导和指导。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学到能够使用的汉语知识。

3.制定课堂教学具体目标完成实施细则

目标的实现往往需要长的时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由于客观原因或者主观原因,往往使目标的实现产生很大的变数,所以我们要把目标实现的每一步都要走好,要走好的前提,就是要有一个详细的实施细则,只要在目标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细则来做,无论时间多长,我相信目标总有一天能够实现。在预科汉语教学过程中,我觉得老师首先应该知道自己给学生上课,是想达到一个怎样的目的,其目的无非就是让这些学生走入社会时能更好的工作,能为国家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教学过程与目的联系起来,这样才会使教学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教师专业培训改革

汉语老师一般都是文科生,正所谓术业有专攻,教一些文科学生可能可以将专业知识穿去,如果是理工科生,可能就做不到。这就要求学校能够对老师进行定期的培训,学习一些理工科知识,比如计算机等,这样在教学过程中也能够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汉语教学中,帮助学生解决一些专业性问题。

四、结语

随着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预科汉语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其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问题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总之,其教育方式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有自己的教育计划,跳出一般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发展自己的教学特色,我相信高等院校的预科汉语教学肯定能取得令国人满意的教学成果,为我国经济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吴钢.现代教育评价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邬湘涛.新时期卫生职业教育预科汉语教学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09,(8).

[4]张岩.高职英语教学互动教学法创新应用策略[J].辽宁高职学报,2009,(5).

汉语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名:张媛媛

性别:

出生年月:1987.02月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学校:××师范大学

学历:本科

专业:汉语言文学

联系方式:13564589

电子邮件:an*********@163.com

求职意向及自我评价

求职意向:语文教师

自我评价:我在校期间学习认真做事认真办事计划性强,具有团队合作及创新精神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极强,能吃苦耐劳思想积极虚心好学自信乐观大方直爽为人随和待人真诚懂得换位思考,对于环境有很好的适应力对待学生能做到一视同仁。

教育经历

2007.9~至今

××××大学

辅修金融

2006.9~至今

××××大学

主修汉语言文学

2003.9~2006.6

江苏省××中学

所获奖励

2006~2007学年获××××大学“二等”奖学金

2007~2008学年获××××大学“三等”奖学金

2008.12

××××大学书法大赛

一等奖

仅1人参赛选手共250人

工作经历

2008年7月—

2008年12月

东方语林汉语学习中心

对外汉语教师

主要工作:负责教授该中心2名韩国学员的汉语,编制教学计划,针对不同汉语水平的学员研究出中英互补、语境设定、肢体语言相结合的独特汉语教学方法。指导的2名韩国学员分别通过了HSK9级和HSK3级考试。

2007年7月—

2007年8月

杭州日报社

实习记者

主要工作:负责杭州日报民生版面新闻的选题策划、采访、组稿、编辑及撰写。通过电话、上门拜访等多种沟通方式采访不同职业阶层的新闻人物。采访过包括企业家、在读大学生、交通警察、普通市民、修鞋匠等20多个新闻人物并汇编相关采访稿。独立采编、发表的新闻稿共计6篇,累计达8000多字。(可附作品)

实践经历

2007年9月~2008年6月

××××大学校学生会

组织部副部长

主要工作:负责组织、执行学校的各类主题活动策划,开展大学团学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开办团学干部培训班、组织团学讲座,参与的学生人数超过600人。制定学生会干部考评表,并负责学生会干部工作的绩效考评。

2007年7月~2007年8月

2007年世界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志愿者

主要工作:使用中、英2种语言向游客销售印有Q版姚明、刘翔形象的T恤一周内个人累计销售29件T恤,所在销售小组累计售出86件,个人销售量位列所在销售小组第1名。

2006年9月~2009年6月

××××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基地班学习委员

主要工作:成功策划、组织3次班级所有同学参与的大型户外活动。

个人技能

英语:大学英语六级(CET-6)

汉语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少数民族 汉语教学 问题 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7-0012-01

为了推进西部地区的发展,国家需要更多双语人才,首先让高素质的高校学生掌握汉语,从而影响更多的人学习汉语。在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设置汉语课程是提高整体文化素质的一项战略举措,高校学生要具备汉语听、说、读、写的能力,以便为家乡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本文分析了高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了相关策略。

1 高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国家一再强调要推进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教学,但是一些少数民族高校对汉语教学的重视度还是不够,往往表现在有教学计划表,但是没有落实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高校在编制汉语教学计划表时,存在考虑不周、条件不符、语言水平不足的一些问题,如一位汉语水平较差的教师被安排教授较难的汉语课程、没有考虑学生的汉语水平而盲目地给学生安排难度较大的课程,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而且挫伤了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高校在每学期放假时就已经制定了下学期的汉语教学计划表,但是由于在教学过程中的缺乏监督,许多汉语教学课程仍然采用少数语言教学,甚至有的课程还没有汉语教材,不利于学生学习汉语。

1.2 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一些少数民族教师使用汉语教学对他们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有的教师汉语水平不过关,表达能力差,使用汉语教学存在很大的难度。有些教师虽然较精通汉语,但是在语言表达、教学内容的表述、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方面仍存在用词不准确、发音不标准、词语混淆使用的情况,甚至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板书中有错别字、无法回答学生的问题等,直接影响了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在学生汉语考试后,虽然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下降,但是教师没有深入分析下降的原因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仍然使用原来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阻碍了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

1.3 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

一些少数民族学生长期生活在少数民族地区,使用汉语的情况较少,他们认为学习汉语没有什么用处,在汉语学习方面的积极性并不高。部分学生在汉语课堂上不认真听教师讲解、对于教师的提问也不积极思考回答,甚至对于教师布置的课外汉语交流作业也置之不理,在高校毕业后,汉语水平基本没有提高。有的学生因为汉语基础较差,在课堂上赶不上教师的讲课速度,从而产生了厌学的心理。

2 少数名族汉语教学优化措施

首先,学校要深刻认识汉语教学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需要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对受教育者也提出了更高的生存要求,为了能更好的为社会做贡献,我们必须学习汉语、掌握汉语,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先进技术、才能与更多的人交流、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技术水平。其次,学校要加大汉语学习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学生和教师认识到学习汉语的重要性。学校可以定期的举行汉语方面的专题讲座,向学生传授汉语知识,也可以每周在宣传栏张贴一些汉语小故事、小笑话,让学生把学习汉语作为一种日常习惯。最后,在高校制定汉语教学计划表时,要先了解学生及教师的汉语水平,根据教师及学生的掌握程度来安排不同的汉语课程,学校领导要每周定时地检查汉语计划表的落实情况,加大不认真授课教师的处罚力度。

2.2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首先要转变思想,深刻意识到汉语教学的重要性及自己工作的重要性,要本着认真负责、兢兢业业的态度工作。汉语授课教师要不断完善丰富自己的汉语水平及教学水平,在空余时间多看一些汉语方面的书籍,加强自己对汉语的理解,对于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另外要多W习一些汉语教学的方法,改变自己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不同的教学内容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定期参加学校组织的汉语教学培训,对于自己欠缺的知识,要认真做好笔记,并在课下进行完善。

2.3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要让学生意识到汉语是就业的一种需求,把被迫的学习转变为一种主动的学习。随着国家改革了高校毕业生毕业分配的制度,采用了用人单位和就业人员双向选择的方法,对于不会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以此增加学生与教师的压力,增强学生学习汉语的动力。教师在课堂中要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卡片教学、课堂竞赛、专题讨论等,在学生在欢快的课堂气氛中掌握汉语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也可以举办一些汉语方面的比赛,如成语比赛、谚语比赛、作文比赛、双语演讲比赛等,让学生在比赛过程中互相切磋、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对于比赛成绩优秀的学生给予物质上的奖励,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及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

3 结语

本文先分析了高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对汉语教学的重视度不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偏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并针对性的提出优化的措施(提高学校对汉语教学的重视度、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尹桂丽.功能视域下的新疆高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研究[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4,(5):99-102.

[2] 陆琳.浅谈新疆高校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现代汉语教学[J].现代职业教育,2015,(25):26-27.

汉语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汉语言文学专业被誉为文科的万能专业,是传统中文系中最常设的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可以从事社会人文领域的很多工作。因为它具有众多的优势,例如人文基础实力雄厚、就业范围相对广泛、社会各行业对其需求程度比较稳定,等等。但是就目前状况来看,汉语言文学专业因为就业受到限制,已成为高考冷门专业之一。究其原因,在社会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我国的教育文化事业也在飞速向前发展,这都直接影响着人们传统的教育挂念以及人才战略观念的改变。而且,随着随着学科门类的增多,工作单位对专业性要求越来越强,高校专业细化的程度也在增加,但是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却一直以人文素养为主,缺乏应用性,这给汉语言文学的学生就业带来不小的冲击,原来的基础性优势变成了劣势。是汉语言文学在现代社会中褪去了光环,举步维艰。

二、汉语言文学面临的就业困境

1.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偏向知识性,缺少实用性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传统的人文类学科,它承载着展现人文精神风貌的历史重任,汉语言文学的主要内容是对中外优秀文化及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学习,其核心是关心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意义和价值,即是对人类、国家、民族、集体、个人与自身的一种认知和社会责任,其主要作用还在于发扬和提高全体国民的整体语言能力和文化素质。由此可知,汉语言文学专业培育出的毕业生主要就职于人文的相关工作,其培养学生的特点在于对专业人文素质的培育比较重视。

汉语言文学是基础性的学科,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应用,不注重直接创造出可进行计算的经济收益,也就决定了它不像会计学、计算机、医学类专业那样具有较强的专业针对性与现实的应用性,因此难毕业生难以直接找到与专业相吻合的工作。目前,在社会不断进步,就业形势逐渐严峻的情况下,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开始考虑就业情况,教育的实用性逐渐成为高校教育的追求目标。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育来讲,进行适当变革是很有必要的,在坚持人文传统的同时,更要积极与社会需要接轨。

2.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的职业定位模糊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系统是在20世纪中叶形成的,由于时代的限制性,汉语言文学的内容只是知识传播下的衍生品,只让学生接受,而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了很多工作所需要的基础性知识,在那个时代是可以被广泛接受的。但是就目前来说,各类型专业人才层出不穷,科技的进步也使用人单位对专业的要求比较严格,掌握基础性知识成了所有毕业生都具备的条件,而对于只掌握了基本知识的汉语言文学的学生来说,这已然没有了竞争优势。

汉语言专业的学生貌似有很多工作可以做,比如:语文教育、文案策划、秘书等,却对这些工作都没有专业性,而这些职位在很多高校都已经存在着专业的课程和专业的人才,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这种模糊的定位就会成为就业的一大阻碍。

三、如何进行就业创新教育

1.改变教学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

在当代社会,讲求效率、注重目的性已经是人们习惯的思维方式。培养传统的人文素养,不可能直接创造利益和价值,所以汉语言文学专业要想生存并发展下去就必须进行教学观念和教学目标的彻底改革。当代各部门各行业之间的融合渗透越来越多,单纯的汉语言文字工作者根本不能满足行业用人的需求。顺应时代和就业的需求,汉语言文学专业应该把自己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到应用型综合人才上。在培养目标定位的时候,要进行深入研究。根据不同行业人才规格的需求,对专业进行分流,形成基础加重点的特色培养模式。

2.改变教学内容,增加毕业生就业优势

汉语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本文以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就业市场为切入点,分析了当前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困境。提出了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改革取向,即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应设定以能力为核心的教学计划,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创新实践性教育模式,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以满足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充分就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门研究汉语言文学现象和文学发展规律的学科,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历史悠久,地位突出,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启蒙民众思想、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任。多年来学科发展比较成熟,专业基础扎实,师资力量雄厚,课程建设颇具特色,教学科研成果丰硕,培养的毕业生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行政管理部门、各层次中文教学及新闻传媒等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在看到专业辉煌过去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正视目前部分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尴尬。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领域及能力需求

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深化,社会分工日渐精细,新的职业岗位对相关职业人群提出了更高的能力需求,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由于不能满足新的职业岗位提出的能力需求,因而就业遇到了很大困难。面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当前的尴尬处境,地方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应该积极关注学生就业市场变化,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寻求应用型专业发展之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是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方向的上佳选择。

目前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就职领域主要有以下三个方向:中小学语文教师;媒体从业人员;企事业管理人员(包括企事业单位行政助理、文秘;文案策划人员;政府公务员)。

1.中小学语文教师。近十年来,国家对教育行业的投入不断加大,而民间资金对教育的投入也在迅猛增长,教师待遇比前50年(建国以来)有大幅提高。薪酬方面,在一般城市,教师收入水平已经处于该城市收入水平的中上层。在大中城市,教师的收人水平许多已超过普通白领,其中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发达城市更高,一些名牌中小学及私立学校,教师月收入更是超过5000元,有的甚至上万。而近两年来,就业压力大,就业困难,成为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共同难题。

中小学教师收入不菲,且就业稳定,成为现在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去向。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许多都需要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深入教学第一线。但是,实际工作中,暴露出的一些能力缺陷和不足,阻碍了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成为“资深语文教师”的梦想。

汉语言专业毕业生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存在以下几项能力缺陷:(1)缺乏口才。教师承担教学任务,需要良好的口才。但是由于在高校没有对此进行专业训练,许多毕业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不强,教学内容交代不清,教学重点不突出,完成教学任务,达不到教学目的。(2)文才有限。部分汉语言专业毕业生写作水平不高,文不达意,对文法、语法、结构等更是不甚了解。(3)教育心理学应用能力不强。作为教师,把握中小学生的心理,熟练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语文教育,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是一种基本技能。但是现实中,新毕业的大学生在教学第一线工作时,教育心理学应用能力的缺失却成为他们迅速成长为合格教师的短板。(4)教材教法知识的缺乏。因材施教,提倡的是教学方法的探究。但是由于近年从事教师行业的部分大学生没有接触过教材教法知识及课程,教学方法单一僵化,提不起学生兴趣,影响教学效果。

2.媒体从业人员。由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出现了大量的各种类型的网站,编辑职位的需求大量增加。同时,将近三分之一的编辑写作职位都来自各类媒体包括报纸、书籍出版商、期刊杂志等。但是现在的媒体从业人员除应具有文章编辑能力以外,又有了新的要求和提高。首先要求有较强的独立采访能力。新闻事件每天层出不穷,这要求媒体工作者要有深入采访能力,在拥有大量事实的基础上,完成受到读者欢迎的新闻报道。

其次,选题策划能力。现在的媒体追求的是采编及制作一体。以前各人负责一块的模式已经被淘汰。从选题开始,采访、稿源组织、内外部联系、统稿、版面设计等都要求同一个人必须了解和全程参与。第三,熟练运用现代网络通讯手段获取信息的能力。知识大爆炸,来源于网络的迅猛发展。媒体从业人员从网上获取信息成为一种最基本的生存手段和联系方式。不会网络和不懂新媒体技术信息和咨询,就无法在现代媒体生存。

3.企事业单位行政管理人员。作为一个传统就职方向,利用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面广的优势,可在激烈竞争的企事业行政管理人员职位应聘中取得先机。首先,应加强应用文和公文写作能力。

由于多年来,汉语言文学专业一直偏重于文学和语言教育,对公文写作能力有所忽视。现实中,一些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新大学生却无力承担本部门的公文写作任务。其次,应加强沟通能力和公关礼仪知识的培训。由于行政管理是一个对内对外联系协调的工作,强调与人沟通交流,及接人待物能力。沟通能力和公关知识,都可以在大学校园里打下良好基础。第三,要提高行政管理能力。企事业单位各项日程安排、人员的任命授权、各种规章制度建立和执行,都涉及到行政管理能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可在行政管理学基础知识作一提前探索,奠定适应未来岗位和职业规划的基础。

另外,文案策划、文化创意、市场营销、客户服务等也是不错的岗位选择,学生可以通过相关的培训课程及修课程来弥补知识结构的不足。

二、专业改革的设想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就职空间十分广阔,但岗位能力需求较高。为了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改革必须最大限度地体现其应用性的特点。

1.设定以能力为核心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即人才培养方案,包含培养目标、培养要求、课程设置、实践实习等要素,是一个专业发展的整体架构。明确专业教学计划的核心对专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培养目标是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它反映了高校对这个专业的认识与理解,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常常被述为“本专业培养具备一定的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能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的汉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这种培养目标培养的是学术型、科研型人才,忽视或淡化了对学生将来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据此目标培养的学生已不能适应现实岗位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时新之求,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遭遇尴尬和冷遇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根据学生就业时的能力需求,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必须构建一个以能力为核心的培养目标,而非以知识体系为中心的培养目标。这种以能力为中心的培养目标各高校表述不一,但应包含两个关键要素:高素质、应用型。高素质是基础,包含了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等方面的内容,其基本内涵是实现高等教育的树人目标,尤其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来说,高素质不仅意味着自身人格的养成,而且因为将来出去从事的是社会人文类工作,这种素质还要求他具有像种子一样的推广传播功能,把已经内化为他的人格构建的现代人文精神传播实施到社会中去。“应用型”是提高,即是“立于一定的知识体系,以实际的操作技能来展示其能力水平。”-1]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就是在掌握基本的汉语言文学知识的基础上,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中展示其教学能力,采访编辑能力、谈判沟通能力等。

课程设置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具体方案。地方高校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设置不外乎两个系列:语言系列和文学系列。语言系列的课程主要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外语言学史等,文学系列的课程主要有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马列文论等。这种传统的课程设置典型地体现了学术型、科研型的培养目标,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尤其是专业基础课的设置,保证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文味”,也是学生应用能力形成的基础,我们在进行课程设置改革时,必须保证这些主干课程足够的学时。有些学校提出削减或整合这些课程,这种杀鸡取卵做法不足取。但这些专业课又不能沿袭原来的教法,语言类课程不能过分注重语法知识的系统传授与语言理论体系的构建,而应着重培养学生分析具体语言现象的应用能力,文学类课程不能只注重文学史的传授,而应着手培养学生分析作品的能力。在保证“文味”的大平台之上,我们应花大力气去思考如何设置“应用性”更强的专业选修课,即“小模块”的课程。传统的汉语言专业的选修课设置多是基础课的延伸,具体的课程开设则视师资力量而定,各校不一。

如我校开设的诗经研究、三国演义研究、红楼梦研究、鲁迅研究、张爱玲研究等等。这种选修课设置的依据是教师资源而非学生就业。这些选修课的设置脱离了社会需求,对于学生将来的就业并无多少实际的帮助,因此,在实际的开设过程中越来越受到学生的冷落,有的因为选修人数太少而无法开出。那么设置什么样的选修课才能满足社会和学生的需求呢?根据前文对学生就业领域的调查,当前专业选修课设置应该分为三小模块,即中小学语文教师模块、新闻传播模块,企业文员模块。中小学语文教师模块可以开设语文学科教学论、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艺术研究、中学古诗文教学、中学现代诗文教学、中学作文教学、教师口语、班主任管理等教育类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执教能力。新闻传播模块可以开设新闻采访学、播音主持、新闻摄影、网络编辑等课程,旨在提高学生新闻从业能力。企业文员模块可以开设秘书实务、应用文写作、谈判与沟通、办公自动化、公关礼仪等课程,为学生今后从事企业文化宣传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2.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迫在眉捷。教学计划的具体实施在教师。地方高校教师个人的发展方向应该适应学校的教学定位和专业定位。当前,许多地方高校致力于应用型大学的建设,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也正在寻求新的“应用型”发展方向。应用型学校和应用型专业需求的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当前,地方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大多是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高学历学术型青年教师,他们从名牌高校到地方高校,缺乏与所授应用型课程相应的实践经历,对社会于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知之不详。部分专业教师在专业方向的认识狭隘保守,生怕一旦离开自己原有专业就找不到个人发展方向。这种保守的认识和实践经历的缺失,导致他们不愿也不能胜任实践性课程教学。针对当前“跨学科专业或专业方向师资紧缺”、“基础文科师资有余,应用文科师资不足”、“纯学术研究者有余,研究社会现实问题者不足”的诸多师资矛盾,地方高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上可以采取“送出去”和“请进来”两种做法。“送出去”,即把现有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师资源进行整合,分为“基础文科教师”和“应用文科教师”两类,把“应用文科教师”送到“基层”即著名中学、新闻机构、企事业单位进行“岗位体验”,使他们熟悉上述岗位的能力需求,提高他们从事专业实践课的教学能力。“请进来”,即聘请新闻媒体的资深记者编辑、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教坛新星、政府部门办公室主任、企业高级文员到高校做兼职教师,他们丰富的岗位实践经验一定会给教学工作注入新鲜血液。这样既可以解决实训师资紧缺的问题,又可以密切校方与实习单位的关系,为学生岗位实习创造有利条件。

3.创新实践性教学模式,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能力为核心的教学计划的重点体现在实践课的设置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而地方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批发式”讲授,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只有理论体系,缺乏实践能力的构成。目前,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安排大致如下:国防教育、劳动课、毕业论文写作、教学实习(师范性质)、教学见习等。在这几门实践课中,国防教育、劳动课是通用实践课,旨在强化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劳动意识,毕业论文写作多为研究纯学术的问题,旨在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教学见习时间太短,学生只能走马观花,有的甚至连实习单位都没找到,根本谈不上能力的提高,只有教学实习可以在一定程序上提高学生的执教能力。但教学实习目前也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多数学校采取学生自找单位,分散实习的方式,实习前召开实习动员会,发放实习材料,实习结束后,召开实结会,对决定实习质量的实习过程却缺乏有效的监控。这种质量不高的实习又如何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呢?根据学生目前的就职领域,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加强实践教学,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其一,加强仿真性和真性实习基地建设。仿真性即岗位模拟,真实性即岗位介人。岗位模拟和岗位介入是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岗位模拟需要建立相关的实验室。当前一些高校已经建立了文科综合实验室。实践证明,这种作法效果良好。在实验室中可以开展电子政务、网络编辑、应用文写作、秘书实务等课程教学。岗位介入则必须建立相关的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基地的建设往往面临诸多困难。一方面,囿于工作性质、工作场所的限制,许多单位不愿接受毕业生的实习;另一方面学校本身受限于教学统一安排,学生众多等因素,也很难集中安排实习。但各校可以结合实践教师的聘用,充分利用学校所在地的教育、政府、企业、新闻媒体等社会资源,与地方上述单位建立稳固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从而建立稳定的校外教学实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