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艺术组读书活动总结

艺术组读书活动总结

艺术组读书活动总结

艺术组读书活动总结范文第1篇

托芙・杨松绘本会

本报讯(记者 王智)日前,由科学出版社龙门书局与芬兰驻华大使馆联合举办的奇幻大师“托芙・杨松绘本新书会暨中芬两国学生向四川芬芳春雷小学捐书仪式”在科学出版集团总部隆重举行。芬兰驻华大使郭安琪先生及其夫人、科学出版集团总经理林鹏、科学出版社少儿分社社长冯晓等领导和有关代表出席了本次会。

据了解,托芙・杨松1914年出生于芬兰首都赫尔辛基,集画家、小说家和连环画家于一身,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童话作家之一。此次科学出版社龙门书局少儿分社独家引进了托芙・杨松的绘本系列,包括《然后,会发生什么呢?》《谁来安慰牛蒂》和《危险的旅程》三本。获知托芙・杨松的绘本在中国出版的消息后,几位中国留学生会同他们的芬兰同学,捐款购买了《谁来安慰牛蒂》一书赠送给在“5・12”大地震中受灾的孩子们,希望他们像书中主人公那样战胜困难、重树信心。这件小事感动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芬兰馆主委会,主委会联合芬兰企业向四川芬芳春雷小学捐赠了有关图书。

在会上,科学出版集团总经理林鹏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合作加强中芬两国在文化、出版、科研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共享优秀文化成果,引进国外优秀的出版精品一直是科学出版集团的目标之一,今后将一如既往地推进这项工作。 12615

全球第一中文图书门户

“番薯网”隆重上线

本报讯(记者 孟凡)今后,广大爱书、读书的朋友不必在网上东奔西跑了。近日,全球第一中文图书门户番薯网上线并对外,这个集搜书、看书、选书、买书、比价等功能于一体的全新网站,将满足读者对图书的所有需求。

番薯网是一个为用户提供集书的搜索、多平台阅读、互动分享、个性出版、购买为一体的网络服务平台,是最大最全的中文图书门户。番薯网覆盖国内主流图书网站的图书资源种类,囊括近180万种已出版图书供搜索。它与全国500多家出版社、4万多家书店有机关联,并提供40万种图书的在线试读以及购买。在番薯网,通过比价功能,读者可以发现最便宜的纸质书、最划算的的书店、最便宜的网上书城,未来还将推出“身边的书店”等个性化功能。

方正集团高级副总裁方中华表示,经过近7年的不懈努力,方正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数字出版技术提供商和内容运营商。此次,方正与中搜凭借各自领域的优势,共同打造番薯网这一公众平台,将为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为出版行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12647

“沿西路军路线骑行”

车友对话活动举办

本报讯 (记者 王巍)近日,搜狐读书频道携手陕西人民出版社在北京图书大厦举办了“沿西路军路线骑行”车友对话活动。活动邀请《西路军》作者冯亚光和“沿西路军路线骑行”车友3569(网名)、蒋超等嘉宾到场与广大读者见面。

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一支叫做西路军的军队,写下了惨烈而悲壮的一页。就在这段历史还未引起足够多专业研究人员关注的时候,搜狐读书频道却在网上意外发现两位年轻人以单车自助骑行的形式重走了当年西路军的路线。恰逢其时,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西路军・河西浴血》《西路军・生死档案》和《西路军・天山风云》,两位网友参考书中所绘地图,自发骑行,亲历西路军路线并采访当地民众。

此次活动是为了解答关注西路军历史的读者的疑问,同时也是为了满足读者渴望了解两位年轻人沿西路军路线骑行过程中对西路军的发现与感受,通过作者冯亚光与“沿西路军路线骑行”车友的对话,让读者全面了解《西路军》的创作出版情况和“沿西路军路线骑行”车友的骑行过程。活动期间嘉宾与现场读者进行了互动,并向热心读者赠书,最后还举行了图书签售活动。12625

“新浪中国好书榜”正式推出

本报讯(记者 李漓)日前,首批由网站民选评出的“新浪中国好书榜”正式在新浪网读书频道上线。“新浪中国好书榜”是由新浪网友大众书评团与专家评委共同参与评价、推荐的排行榜,选书原则只有一个:好书为尊!本次推举的好书榜为2009年上半年排行榜,分为1个总榜和文学、财经、亲子和人气4个分榜。

总榜入选10本图书,张爱玲遗作《小团圆》、龙应台新书《亲爱的安德烈》、梁文道作品《常识》位居总榜前三位。据悉,总榜入围图书共计30本,由新浪网友大众书评团与新浪读书编辑部选出,最终10本上榜图书则由止庵、黄集伟、刘苏里、吴晓波、潘采夫5名专家评委联合投票选定。《一句顶一万句》《萧条经济学的回归和2008年经济危机》《青蛙和蟾蜍》分获文学好书榜、财经好书榜、亲子好书榜的第一名。

值得一提的是,好书榜的三个分榜首次实行了独立制榜人制度,文学好书榜、财经好书榜、亲子好书榜分别由文学评论家李敬泽、财经书评人苏小和、童书推广人阿甲独立制作完成。推出好书,引导阅读,是总榜评委与独立制榜人共同遵循的价值标准。

“新浪中国好书榜”高调打出口号:中国最具民意的图书榜,这一点凸显了好书榜的网络背景。新浪读书频道组建了上万人的大众书评团,书评团通过点击投票初选图书,并对入围图书进行投票,而最终榜单由专家评委会投票表决,保证了上榜图书的品质。

另据悉,“新浪中国好书榜”7月榜已于8月上旬推出。12723

“农家书屋”点亮

2009上海图书交易会

本报讯(记者 丰色)据上海出版社经营管理协会秘书处消息,作为上海书展一项重要活动的2009上海书展“图书交易会”于2009年8月10日至12日在上海市委党校举行。本次图书交易会除看样订货、馆配现采两大主题以外,新增的农家书屋项目成为本次交易会的一大亮点。

据了解,本次图书交易会旨在“立足上海、面向华东、服务全国”,为全国出版社之间、出版社和书店、出版社与图书馆等用书单位之间加强交流、增进友谊、了解信息、畅通交易而搭建平台,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鲜明的特色。首先是上下游参与规模强大,保证了供销的活跃。本次图书交易会参展阵容强大,参展单位近百家。其次是交易会的供销活跃,渠道通畅。上海新华传媒连锁公司组织了本市10多家馆配商邀请华东地区公共图书馆、院校图书馆采购人员现场订购。而第三点,也是本次交易会最突出的一点是新增的农家书屋项目。围绕这一项目,现场举办了“农家书屋”夏季论坛等各项活动。12765

上海交大社

活动精彩备战上海书展

本报讯(记者 王艳)在即将举办的上海书展上,“巍巍交大,百年书香”的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不仅紧锣密鼓、隆重推出百种精品新书,而且厉兵秣马、精心策划了8项活动,将科学文化的深刻内涵融入轻松欢快的读书氛围中,力求用精品为上海书展添彩。活动主题包括:传递时代信息,推进社会发展;传播科学文化,关注绿色环保;传扬奉献精神,贵在为人师表;传授学习方法,增强求职能力;传承中西文化,读史游览享乐等。其中,上海交大社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的大众读物会令广大读者耳目一新。

今年4月在全国书博会上,上海交大社推出了一套“周末读史”丛书(包括美国史、英国史、法国史、意大利史和印度史),受到社会广大读者的欢迎。在上海书展上,上海交大社将推出“周末读史”丛书的姐妹篇――“周末读城”丛书,共有《周末去罗马》《带你去巴黎》等8种,并将于书展期间举办“周末读城”丛书新闻会。 12867

新书快递

“良心”系列图书

本报讯 日前,中国铁道出版社隆重推出了“良心”系列图书――《企业良心》《职业良心》和《公民良心》。三本书通过震撼人心、动人心魂的案例,展现了近年来发生的与人们生活休戚相关的企业良心事件、职业道德事件、公民素质事件,同时通过深刻清晰、具体切实的理念与方法,诠释了如何发掘企业源动力、个人成长与幸福的源泉。

《企业良心》从“基业的长青,在于企业对正当价值的坚守”出发,分析认为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中国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经营者的观念和心智。《职业良心》认为在僧多粥少的大环境下,个人就业压力增大,创业机会减少,只有确立人性向善的普世价值观、行为准则,个人才有出路。《公民良心》使读者安静下来,反求诸己,修心、开智、悟道,领悟事务发展之道,感悟人生成功真谛,实现心智实质性的飞跃,进而实现事业和人生的真正成功和圆满。王智12861

《求医不如求食――常见病预防调养食谱1000例》

本报讯 近日,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推出的《求医不如求食――常见病预防调养食谱1000例》一书已经与广大读者见面。防病治病、养生保健应从餐桌上开始,本书教会读者从日常生活中注意科学饮食。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食疗方案,使药膳从宫廷走向民间、走向大众,有利于提高读者的生活质量。

针对现代人的多发病症及常见不适,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食疗方案,在自家的一片小天地,就算足不出户,也同样能够享受美食盛宴,通过一日三餐简单有效地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本书不仅为读者收录了一部分有针对性的药膳食疗方,还提供了各种常见病的食疗方案,准备了各种疾病的最佳饮食预防方案。本书中介绍的食谱多由常见食材组成,以便读者选购和烹调。本书还设有疾病的自测卡片、推荐和禁忌食材、推荐药膳、专家解答等各种小栏目。孟凡12753

《0-100饮食智慧》

本报讯 近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推出了《0-100饮食智慧》一书,本书将教会我们如何在一日三餐中做个捍卫健康的聪明人。

中国人素来就有善吃会吃的美誉,但是这并不能掩盖中国人在吃上存在的偏见与误区。用舌头吃饭的中国人讲究美食与营养结合,但现代科学研究发现,中国居民的饮食习惯中仍然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没有规律的一日三餐,使营养吃进肚,有害物质也被请了进来。饮食结构的不合理和不断向上攀升的慢性疾病发生率已经成为威胁国民健康的突出问题。《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版》正是中国营养学会针对中国居民的体质特点和饮食结构提出的。而这本《0-100饮食智慧》则可视作《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普及版。本书用通俗的语言,细致地为您解读了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饮食知识。 丰色12658

《艺术传播原理》

艺术组读书活动总结范文第2篇

一、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把经典诵读纳入教育教学计划,让国学经典更好地引领学生健康成长,让学生通过诵读经典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人文素养。组织学生每天坚持阅读半小时国学经典,每学期组织开展一次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活动。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责任感、使命感。

二、扎实推进戏曲进校园工作

传承戏曲文化精粹,充分挖掘本地戏曲资源,因校制宜、重点突破。从培养中小学生对戏曲兴趣爱好入手,普及戏曲基本知识,欣赏和学唱经典曲目唱段,逐步形成戏曲普及传承与学校美育教育相融合、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衔接的戏曲传承和发展的新机制。开设戏曲课程,把戏曲艺术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内容;组织戏曲知识讲座,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更好地发挥戏曲艺术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主流价值追求、涵养学生道德品质、提升学生审美素养、培育校园特色文化中的独特作用。

三、持续开展书法教育进校园活动

按照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分年级段开足开齐软、硬笔书法课程,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使广大师生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陶冶性情,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把书法教学与写字课、美术课紧密结合,组建书法兴趣小组,开展书法比赛,形成良好的书法教学氛围;邀请本地书法家进校园对学生进行书法知识辅导讲解,组织开展“书法艺术周”“师生书法大赛”等主题教育,激发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兴趣爱好,培养一批具有书法特长的学生。

艺术组读书活动总结范文第3篇

一、把孝“写美”,彰显孝德育人的艺术性

1.校史文化环境。“三风一训”文化宣传栏,涵盖学校整体的办学理念构架;校训文化艺术长廊,包括崇孝、励志、笃学、求真、至善五个主题;校史文化长廊,分学校历程、历任校长、校徽校歌、荏苒时光、今日新颜等八个篇章;荣誉墙,全面展示学校办学成果。2.孝德文化环境。立足“古代二十四孝故事”,建设孝心文化长廊;整合学校孝德行为规范和贴画校本课程,建孝德文化艺术走廊;以说孝、学孝、行孝、弘孝为内容,建孝德文化长廊;以“教学生六年,想孩子一生”为主题,建教师风采栏。3.书香文化环境。建书香文化艺术走廊,展示“一诗一画”主题贴画作品;建书香诵读长廊,推荐背诵80篇优秀诗文;建书香阅读长廊,推荐学生课外读物;建书训文化长廊,宣传读书的格言警句。4.少先队文化环境。建设榜样少年宣传橱窗,榜样之行宣传栏,榜样评比栏,安全、礼仪知识长廊,红领巾风采走廊,少先队文化走廊等。5.班级文化环境。每个班级设有特色班牌、荣誉台、文化展台、班级风采栏、少先队展台、图书角、班训、读书格言。

二、把孝“写正”,完善孝德育人的系统性

1.编写系列教材。以贴画艺术教育为内容,相继开发“贴中显智慧”低、中、高年级三册校本教材。以“润德无声”为主题,汇编三册孝德文化读本。成功拍摄三册学生孝德行为养成教育系列视频教材。完成三册孝德行为养成指南编印工作。每学期出版、发行两至三期《梅山朝旭》校刊。汇编《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孝德文化集锦和文化手册。2.创建特色载体。以孝德为主题,改版升级校园网站。在福建省教育厅网站上创建“南平市东山小学学科带头人工作室”。以贴画艺术为载体,开展书香贴画、孝行贴画等主题贴画和亲子贴画艺术创作活动。嫁接地域文化,把孝德文化与延平南词、战胜鼓、十番音乐等地方艺术结合起来,让孝文化以表演形式呈现舞台;把孝德文化与延平民间故事、儿歌、童谣结合起来,让孝文化以文学内涵走进学生的视野。3.开设孝德讲堂。学校有孝德大讲堂,每月邀请专家进校,面向学生、家长、教师开展孝德、育儿、教学等方面的知识讲座。每个中队开设孝德小讲堂活动,利用少先队活动课前15分钟时间讲身边的孝敬、励志、友爱等主题故事。开辟每天下午进校20分钟的红领巾广播站播报栏,包括新闻之窗、孝德故事、好书推荐、名篇赏析、快乐分享等。在每周一升旗仪式上,开展国旗下讲话活动,每周不同演讲主题,由各中队优秀少先队员演讲,或邀请校外辅导员、综治副校长等演讲。4.开展经典诵读。创编学校孝德行为规范,包括孝敬篇、感恩篇、自律篇、治学篇和处世篇,被称为现代版的《弟子规》。把孝德行为规范制作成音乐诵读作品,融入古代礼仪,配上体操动作,编排孝德行为规范室外和室内两套操,把育德、健体、诵读和音乐教育四者有机结合。制订《东山小学学生课外阅读和积累实施方案》,认真实施,定期考核,真正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习惯。鼓励学生利用课间时间,背诵书香诵读长廊、书香艺术走廊上的诗词,让诗的背诵游戏成为校园里亮丽的一道风景线。5.组织孝行实践。成立孝敬日,布置师生完成孝敬作业。成立由优秀教师、学生、家长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定期深入校园、社区开展服务活动。从孝德志愿者队伍中选取优秀学生,组建36名学生规模的校园小小讲解员队伍,随时为领导、来宾和同学们讲解校园文化。结合节日开展“庆三八”、“迎六一”、运动会、书籍捐赠、书法比赛、主题队会等活动。成立11个红领巾社团,每个社团每周开设一节专业辅导课。6.深化孝育研讨。以“孝”为主题,以“真”为线索,提炼系统的办学体系,努力实现“办孩子喜爱、家长向往、教师自豪、社会满意的学校!”孝德架桥,着眼于个体,依托中队,携手家庭,联合社区,实现“三位一体”合力育人网络体系。结合例会微训、教研组活动,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把孝德文化融入学科教学中,促进课程资源的再生成,拓展课程外延,丰富课程内涵。成立家长委员会、亲子俱乐部,用好一学期两次家长会时间,定期对家长进行科学育儿知识培训,开展“孝德育儿”经验交流会。

三、把孝“写实”,实现孝德育人的广泛性

艺术组读书活动总结范文第4篇

所谓社会主义文艺传播的最优化,或者叫社会主义文艺理想职能的实现,就是指通过文艺传播使文艺的潜在价值得到充分实现,从而使其在提高人的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核心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审美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方面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社会主义文艺传播的最优化有赖于社会主义文艺的生产者、传播者、接受者各自的最优化以及他们的优化组合。文艺传播最优化的实现的首要前提是文艺家能否为文艺传播体提供精美的传播对象———优秀的文艺作品,也就是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致,具有高度的思想性、高度的艺术性和高度的观赏性相统一的艺术精品。没有这一点,文艺传播的最优化就成了一句空话。其次,文艺传播的最优化,最终是在文艺接受者那里实现的。只有具有高度的思想觉悟,高尚的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和高度艺术修养的接受者,才能使文艺作品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第三,文艺传播的最优化当然离不开文艺传媒自身的最优化,这正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因此,文艺传播的最优化应该是文艺活动的全过程,即文艺生产———文艺传播———文艺接受的最优化。而文艺生产和文艺接受不在此文讨论之列。以上讲的是就文艺传播的最优化有赖于文艺活动本身三个环节或因素的最优化及其组合。但是,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它还有另一个方面,即文艺传播又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大系统中进行的。因此,文艺传播的最优化,也有赖于整个社会为其提供理想的社会条件,以一定的社会机制作保证。

一、建立与国情和广大人民群众审美需求相适应的文艺传播网络体系

要按照合理布局、优化结构、突出重点,广泛参与的要求,加强全国各类各级文艺传播网络建设。其中主要包括有以下文艺传播系统。

第一,图书、报刊出版发行系统要繁荣发展我国的图书报刊的出版发行事业,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一方面要努力多出图书报刊,出好图书报刊,要尽力扩大图书报刊的数量品种,努力提高图书的质量;另一方面是进一步扩大发行,疏通流通渠道,能够最快最广地把图书报刊送到读者手里。我们党和政府一贯重视这方面的工作。1951年12月21日,政务院就作出了《关于建立全国报纸书刊发行网的决定》,指出:“认真动员与组织国家的和社会的发行力量,迅速深入地发行有利于人民的报纸书刊,是目前急需进行的一项重大工作。”为此还作出了具体决定。1983年6月6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又作出“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它总结了我国解放后几十年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出版发行工作的经验教训,分析了出版发行系统的形势任务,阐明了出版发行工作的性质和指导方针,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我国出版发行工作的各种措施。在《决定》第四部分“改变印刷,发行落后的现状”中,为了“改革图书发行体制,增加图书发行能力”,《决定》强调指出:“要改革新华书店的经营管理体制,同时要发展集体和个人的发行网点,逐步形成以新华书店为骨干的,多种流通渠道,多种经营形式,多种购销形式,减少流通环节的图书发行网”,图书的出版发行工作十分重要。出版是基础,发行是关键。发行是流通环节,它一头连着出版,促进出版,促进生产,另一头连着读者,服务读者,服务消费。“流通流通,一通百通”,是说得有道理的。

第二,是广播电视网络的建设在我国革命文艺传播媒体发展史上,图书报刊的历史最悠久,电影次之,广播再次之,电视则在最后。我党领导的广播事业和电视事业分别从1940年12月底和1958年9月2日诞生到现在,总共才只有58年和40年的历史。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虽然起步晚,历史短,条件差,十年浩劫又使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停滞不前,但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广播特别是电视事业得到飞速发展,现已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并逐步具有世界水平的广播电视传播系统。1983年2月全国第十一次广播电视会议提出了全面改革电视的任务,内容包括:①在宣传方针上,以新闻改革为突破口,带动文艺类,知识教育类,服务类等各类节目的改革;②在事业建设方针上,实行以中央和省为重点的中央、省、地、县四级办广播电视,混合覆盖;③在技术改革上,尽可能采取先进技术,积极扩大节目制作能力,利用卫星传播;④实行体制改革,加强队伍建设。此次会议后,一方面是广播电视文艺节目更加丰富多彩,其别是广播剧、电视剧的播映,大大丰富了广大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重要的一方面是掀起四级办广播电视网的新高潮。四级办广播电视,混合覆盖,就是以中央和省级电视台为建设重点,凡有条件的地(市)县也可办广播台电视台。地(市)、县广播电视台除了必须转播中央和省台的节目外,还可播映自办节目,覆盖本地、市。这样,就使广大群众,特别是边远地区和农村群众,能更快、更好、更多地收听收看到广播电视节目。到1997年底,全国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78.7%和84.5%以上,全国电视观众达11亿之巨,已经初步形成了我国较为完备的广播电视传播系统和覆盖网。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增加,我国的广播电视传播网络将更加扩大,人口覆盖率将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技术将更加先进,制作播映技术更加精良,电视节目更加绚丽多姿。

第三,是电影生产发行放映系统的建立目前我国电影生产制作基地已遍布全国主要地区,发行系统已建有中央、省、地、县四级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电影放映单位已扩大到城乡各个角落。同时,电影制片厂家也可自行批发拷贝,中央电视台又开办了电影频道,通过电视传播优秀影片,从而扩大电视影片的发行播映,加强了电影与电视的结合。此外,我国近年还通过举办电影节、电视节等形式,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影视艺术的研讨、展播与国际国内交流,促进我国影视艺术走向世界。今后,电影业应努力提高影片质量,加快发行体制改革,努力扩大发行和场馆建设,把更多更好的影片输送给广大观众。

第四,加强公益性文艺传播设施系统的建设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纪念馆、书画院、文化馆(站)、俱乐部、游艺场等,特别是要有计划地建设国家艺术博物馆,国家大剧院等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重点文艺传播机构项目,要把有限的资金更多地用于重要的文艺传播机构和直接为群众服务的文艺传播设施建设上。文艺传播设施的基本建设应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在城市建设中,配套搞好公益文艺传播设施。大中城市应重点建设好图书馆、博物馆等;县、乡应主要建设好综合性的文化馆、文化站。对上述公益性的非盈利性的文艺传播设施建设,应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要保证建设资金足额到位,并随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长。同时引导社会资金和外资的投入,并鼓励社会力量对上述公益性文艺性传播设施系统建设的捐助。#p#分页标题#e#

第五,加强各类各级艺术表演团体及其排练演出服务设施和艺术院校系统的建设这是我国整个文艺传播总系统中的重要子系统之一。对一些代表国家水平和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品种,代表国家水平的艺术表演团体和艺术院校,高水平的地方特色剧目等,政府要本着少而精的原则,加大扶植力度,对其排练,演出,教学等必需的场馆设施的建设,国家应给予足够的经费保证;其次,要实施一定的优惠的文化经济政策,在贷款、价格、税务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同时,国家应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对国家重点交响乐团、芭蕾舞团、歌剧团、京剧团及其他民族艺术表演团体和艺术院校的捐赠,以支持其发展;而对大多数一般性和地方性艺术表演团体,则引导其利用市场机制,激发其自身活力,以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此外,要加快各类各级艺术人才的培养基地的建设。一个人的艺术青春是短暂的,要适应艺术人才新陈代谢快和广大群众艺术修养日益提高的要求。

第六,建立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群众文艺传播系统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要深入持久地开展文明家庭、文明单位和军民共建,警民共建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群众性文化、卫生、体育和科学普及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设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人民群众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伟大创造,自始至终体现了群众的自觉参与意识和创造新生活的精神风貌。1981年初以来开展的“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焕发了全国人民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热情,使广大城乡的环境面貌和人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这一活动还得到了邓小平同志的肯定和鼓励,他说:“我们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时,一定要坚持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坚持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实践的重要载体,提高了党政领导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自觉性,保证了各项任务的落实。这是载体,是途径,具体实在,操作性强,看得见,摸得着,符合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关于精神文明建设“要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从具体事情抓起”的要求。几年以来,在我国开展的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校园、文明家庭活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及其他艺术团体赴基层的慰问演出活动,多种民间艺术活动;经常广泛开展的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等等,都不同程度地成为革命文化和健康有益的文艺传播载体,促进了文艺传播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结合。

二、建立稳定有效和形式多样的文艺传播反馈系统和科学高效的工作机制

我国的文艺传播都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经常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接受广大人民的监督和批评,建立稳定有效的文艺传播的反馈系统,是保证传播最优化的重要措施。早在1951年12月21日《政务院关于建立全国报纸书刊发行网的决定》中就对报刊图书出版发行系统的反馈机制作出了明确规定,“发行工作是与广大人民有密切联系的群众工作。发行工作者必须运用一切方法,如召开座谈会、出版读者通讯、组织读书会和读报组,举办报刊图片展览会,设立读者意见箱,来团结读者积极分子,进一步加强与读者的联系,向读者作政治宣传,介绍优良的报纸和书刊,发行系统在推进读报读书的运动中,并应收集读者的意见,了解读者的需要,经常反映给各新闻出版机构,使新闻出版工作能与读者的实际需要相结合。”①以上是解放初期针对当时的传播媒介主要是图书报刊发行系统来谈的,其基本精神到今天对所有的文艺播体都适用。各文艺播体系统都应根据自己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群众来信来访,民意测验,观众调查,采访座谈,观众信箱,观众热线,空中之友,建设通讯员队伍等形式,建立能充分广泛深入地反映广大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的反馈系统,以作为自己科学决策、改进工作、服务人民的重要参考。为了实现社会主义文艺传播最优化,建立起党委统一领导,主要领导亲自抓,各部分分工负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则是最重要的领导和组织保证。

三、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的文艺传播队伍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要求,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宣传思想文化教育队伍,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迫切需要。”同志在视察《人民日报》社的讲话中突出强调了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说:“新闻事业能不能办好,关键在于有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新闻队伍。”文艺传播部门也是如此。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文艺传播队伍,是实现文艺传播最优化的迫切需要和组织保证。政治强是从事文艺传播工作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条件。政治强,对文艺传播工作者来说,除了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这些基本要求外,就是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并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分辨社会生活中重大原则问题的是非界限。同志指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文艺传播工作者也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如果自己没有灵魂,怎么能塑造人民大众的灵魂呢?业务精,难就难在“精”字上,一个文艺传播工作者,要有良好的语言文字修养,还要精通和掌握本行专业知识和技能,要博览群书,政治、哲学、经济、法律、历史、地理、心理学、美学、艺术史等都要尽可能懂得多一些,还要掌握与文艺传播有关的高新技术,这都是文艺传播者的基本功,只有这样,才能熟练高效地完成文艺传播任务。作风正,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正确思想路线,在工作中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坚持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统一,克服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和等不正之风。

四、建立文艺传播体系与社会运行机制和谐共振的关系

文艺传播的最优化不仅依赖于文艺活动内部的文艺生产、文艺传播与文艺消费三者之间的优化组合,更依赖于整个社会为其提供理想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条件。文艺传播作为整个社会的上层建筑的重要部门,它能给予巨大反作用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推动或阻碍社会经济或政治的发展。但是,文艺传播的发展又受到一定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总体水平的制约。因此,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必须注意使文艺传播事业与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相互适应,使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p#分页标题#e#

首先,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是实现文艺传播最优化的物质技术基础。文艺传播作为满足人民大众群众文化生活需求的重要途径,其发展规模水平和运行状况必然受到物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新时期以来,我国的文艺呈现出初步繁荣的景象,人民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其直接原因当然是由于我国影视业、图书报刊出版业等的繁荣发展,但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国家可以拿出更多的资金和运用先进技术来发展和武装文艺传播事业。据统计,从1981年到1995年,全国宣传文化的基本建设和事业费,总投放累计达451亿元,年均递增16%;广播影视总投入累计615亿元,年均增长近24%。中央还设立了专项经费,支持文艺传播业的发展;设立了“万里边境文化长廊”补助费,支持边境地区文化建设;增加对重点图书馆的图书购置;“八五”期间中央财政共拨款4.2亿元,用于广播电视的卫星租费,安排1.4亿多元专款用于更新广播电视发射设备。至于国家通过制订优惠的文化经济政策,如贷款、价格、税收等文艺传播系统所得到的资金也相当多。此外,通过市场经济引入资金和社会损助的资金也有大幅度的增长。由此可见,国家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科技的进步对文艺传播的发展和文艺传播职能的最优化的巨大影响与制约。

艺术组读书活动总结范文第5篇

一、城乡结合学校艺术教育资源现状分析

1 硬件建设逐步达标。音乐、美术器材的配置是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顺利实施艺术教育的物质基础。笔者所在地区是国家百强县之一,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地方政府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城乡结合部学校教育条件今非昔比,艺术教育设施设备日趋完善。主要表现在:多媒体、钢琴、电子琴的教学器材一应俱全,音乐、美术、书法等专用教室宽敞明亮,各种艺术设备每学期都有所添置。社会各界捐资助学,争取到的投资用于改善艺术教育的装备,也为艺术教育创造物质基础。

2 艺术教育得到社会认可。以前,不少农村学校把音乐课、美术课看成是可开可不开的“杂课”。即使在课程表上体现了规定的音乐课时量和美术课时量,结果却移作他用,形同虚设。现在,在上级教育部门的强力督导下,农村学校也能够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而处于城市边缘的城乡结合学校,受城市文明的影响更明显,艺术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越来越被家长重视,社会、家长对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给予支持与合作的积极态度。

3 教师资源依然不足。艺术教育师资不足仍是学校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我校来说,27个教学班,专业的音美教师一共才四名,她们每周的平均课时数20节,体力精力严重透支。其他音美教师全部是领导干部兼职,不但专业水平不高,教学时间都不能保障。因为处于城区,我校这种情况还是好的,城区外的农村小学教师中,科班出身的艺术教师更是少得可怜,专职任教音美课成了一种奢侈。所以,艺术教师的缺乏依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城乡结合小学艺术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

1 教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正如上述分析,专业、专门的艺术课程教师是最为紧缺的资源。但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开拓思维,注意挖掘,就会发现艺术课程师资还是非常丰富的。例如城乡结合部学校招生范围广而杂,家长中不乏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可以定期请学生家长到校配合学校进行艺术教育,把这些民间艺术融入到我们的艺术课堂。我们还可以安排部分有一定的音乐、美术、舞蹈、手工、书法等艺术方面特长的教师,通过学习和培训,把他们充实到艺术课程教育的兼课师资队伍中去。另外,我们还可以联合社会上的力量进行艺术教育,我校就与本地财经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合作,让有艺术特长大学生到我校任辅导教师,从办学质量高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聘请艺术教师对我校的艺术社团进行指导。

2 校园环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众所周知,艺术包括三大功能:审美功能、教育功能和认识功能。借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这一广阔的第二课堂,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特有功能,促使校园文化建设与艺术教育相辅相成。

我校就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强化环境育人意识,营造和优化和谐发展的育人环境。近年来,我校一直在创建书香校园,为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书香的熏陶和感染,我们在每个楼道上安装了精美的“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卡”,这些推荐卡是来自名师“窦桂梅的推荐阅读书目”。阅读书目卡让学校每一个橱窗,每一面墙壁,每一间教室,都散发出和谐温馨的人文气息,洋溢着浓浓的书香。“班级读书角”就像一个个缤纷的舞台:“本周阅读之星”展示了班级读书明星、“花香伴书香”温馨如家园、“快乐读吧”犹如带我们进入了读书的快乐之旅、“书虫的村落”名字响亮有趣,体现了学生读书的热情、家长的墨宝“书香润少年”苍劲有力,书香伴着墨香,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氛围。再加上校园中鸟语花香、绿树成荫,构成了校园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之美,充分发挥了文化环境课程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功能,使学生时时置身于美的氛围中,产生对美的自觉的追求。

3 活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学校生活是学生和教师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学校的种种活动中,蕴藏着多种艺术教育资源。艺术课程的学习与学校各种活动相结合,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我校每年一次的春季运动会上,都会举行隆重的开幕式。鼓号队铿锵有力的演奏,花束队、彩旗队赏心悦目的队形表演,各班的代表队整齐而富有创意的展示,都充分体现了艺术教育成果。“庆六一”文艺汇演中,朗诵、舞蹈、歌伴舞等丰富多彩的表演,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的载体,艺术教师都可以因此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引导学生观察、建立独特的视角,组织学生用喜欢的艺术形式,进行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活动,形成良好的学校艺术氛围。学校活动与艺术课程联系在一起,不仅使学校活动产生更多的愉悦性,同时使学校活动一举两得――锻炼和发挥学生的艺术才能,深化学校活动的目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