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前教育工作要点

学前教育工作要点

学前教育工作要点

学前教育工作要点范文第1篇

一、工作思路

2020年,全县学前教育工作坚持“抓规范、补短板、提内涵、办特色”的工作思路,在全面落实“补短板、提内涵”的基础上,实施“薄弱园保规范、普通园提质量、优质园创特色”的分类管理模式,提高整体办园层次,全面提升保教水平。

二、目标任务

优化学前教育资源,改善办园条件,丰富幼儿游戏活动空间及材料;健全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核定幼儿园办园成本,提高幼儿园运行能力;加强队伍建设,规范用工管理,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深化内涵建设,着力提高乡镇中心园保教质量,规范村园办园行为,引导优质园初步形成特色教育框架;进一步提升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率,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8%。

三、主要措施

(一)强化园务管理,规范办园行为

1.加强常规监督检查。依据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实施方案和幼儿园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指标,坚持落实随机抽查、常规检查和年度检查制度,加大“小学化”现象的督促检查、考核奖惩和问责机制,促进常规工作规范有序。加强县直幼儿园招生行为监督,严格控制幼儿园班额。

2.加强学校附属园管理。规范学校附属园办园属性,强化学校对附属园安全、卫生、保教常规等方面的统筹管理职责,实现学校与附属园一体化管理,规范附属园办园行为。开展学校附属园办园行为达标评估检查活动,完成4所附属园验收。

3.进一步规范保教常规。实行“四表”上报制,“四表”包括:幼儿园一日活动作息表(分季节)、户外活动安排表(含特殊天气)、功能室安排表、班级周计划表(含特殊天气),加大课程设置与实施监管力度,规范保教常规。

4.更新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做好全县入园率、出生人口、教师队伍、幼儿学籍等数据统计工作。

四、加强质量提升建设,提高保教质量

1.推进薄弱项目整改活动。继续加强“户外活动”和“区域活动”业务指导,组织全县幼儿园室内外体育活动推进会、各级示范园区域活动设计评选活动,健全户外和室内体育活动框架,补齐保教短板。

2.搭建业务交流平台。组织全县幼儿园保教工作交流研讨会,围绕保育工作、幼儿习惯和能力培养、园本教研和园本培训、家园共育等专题,交流幼儿园亮点做法,寻求常规工作新思路、新举措,促进保教质量有新提升。

3.注重幼儿习惯和能力培养。坚持养成、启智、健心的幼儿素质教育三大着力点,引导幼儿园健全幼儿习惯培养长效机制,丰富培养途径和方法,使之内化为自觉行为。指导幼儿园打造活动文化,利用主题日、节庆日、园内竞赛等多彩活动,为幼儿搭建锻炼展示的平台,提高幼儿综合素质。推进幼儿阅读,丰富阅读主题,提高阅读区域利用率,打造阅读系列活动,培养幼儿阅读习惯。组织全县第三届大班幼儿讲故事比赛。

4.建立常态化的家长工作机制。引领幼儿园拓宽家园共育途径,定期开展家长会、家长开放日、主题宣传月、家长学校、家长助教等活动,争取家长意见,加强家园沟通,普及科学育儿知识,提高教育合力。坚持开展新生入园招生、入户宣传和家长培训等,做好家幼衔接,提高9月份农村学前三年入园率。

五、注重内涵建设,扩大优质资源

1.完善学前教育教研体系。深入开展“片区联动”教研,发挥优质园的专业引领和实践指导作用,结合现场教研和线上教研,形成办园理念、教育资源、教科研成果等共享共建机制,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实施片区教研安排及主题活动方案上报制度、活动展示制度,监督指导片区活动,提高教研效率。指导幼儿园创新园本教研方式,发挥教研共同体的作用,形成常态化、主题化的教研机制。

2、加强农村(民办)幼儿园建设。制定新一轮结对帮扶方案,采取年度帮扶目标责任制捆绑制考核,实现精准帮扶,使薄弱园办园行为达到合格水平。开展乡镇中心园和民办园间互派交流、互检互学活动,搭建园所间横向交流平台,提高农村园和民办园管理水平。

3.推进优质园特色教育创建工作。引导幼儿园以科研课题为引领,打造特色鲜明的教育环境,加强教师相关理论和技能培训,探索实施特色教育课程,促进优质园向特色办园发展。

六、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1.规范幼儿园用工管理。制定出台《公办幼儿园外聘教师管理指导意见》,加强外聘教师资格准入,落实幼师持证上岗制度,监督幼儿园用工行为,保障幼儿园教师合法权益。

学前教育工作要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 政治思想教育 难点 应对策略

当前,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世界的整体进步,我国也进入了社会的转型期,在这期间,社会各个方面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这样的情况,给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影响,使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具有了一定的多变性和复杂性。因此,必须要加强对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研究。

一、对于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中的难点问题的分析

当前,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社会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样的情况也使的高校的学生产生了一些变化,例如:高校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强,理想与目标趋于功利化等。这些特点使高校教师在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时,遇到了很多新的问题,下面就对当前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及其成因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当前高校的学生整体的素质较差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正处在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并且这一时期将会保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转型期,社会各个方面之间的矛盾也变得更加的突出。这些情况都对当前高校学生的思想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当前高校的学生大都具有思想信仰迷茫的情况,即不知道为何而学,更不知道如何学以致用。此外,不能够及时的采取有效办法排解来自社会、学业等方面的压力,也加重了学生的心理问题。这样的情况使学生变得极为脆弱,经受不起打击,稍微受点刺激就会做出很极端的事情。

(二)来自网络文化的影响

当前,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和和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的一种日常生活用品。高校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这一虚拟环境获得更大的自由发展的空间,同时还能够更快的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网络上存在着大量的虚假、反动的信息。这些信息,能够对自制力较差、鉴别能力较低的大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使他们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政治信仰发生动摇,甚至会对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产生抵触情绪。此外,因为网络的特点和法律的不健全,也使得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出现了很大的空白,增加了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难度。

(三)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不到位也是制约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工作方法并没有跟时代一同进步,教育的方式和途径仍旧单一,科学技术含量较低;教育的内容也十分成就,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情况;此外,很多教师和领导仍旧不能够正确的认识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这些问题,也是当前阻碍思想政治工作落实的重要因素。

二、应对高校政治思想教育难点的策略

(一)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与其他教育工作一样,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工作对象是人,实施工作的主体也是人,教育的目的也是通过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使学生能够掌握某一技术或者树立某一思想。当前,对于处在社会转型期的高校学生来讲,其眼界更为宽广,头脑也更加的灵活。针对这样的情况,在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时,就必须要全面的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学生实际情况的研究,只有以此为基础开展有针对性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才能够克服思政工作中学生素质较差这一难点问题,才能够保证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质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和政治信仰。

(二)要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抵制不良网络文化的影响

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文化势必会对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这样的情况仅凭高校一己之力是难以改变的,因此要想抵制网络上不良文化对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产生的不良影响,就必须要强化校园文化的建设,利用校园文化来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提高对文化的辨别能力,自觉地抵制糟粕文化。在这方面,学校要经常性的举行各类文化活动,例如电影赏析会、读书交流会等,此外,学校还可以创办校刊,通过校刊向学生们介绍学校的好人好事、推荐优秀的文化。通过这些措施,能够让学生接触更多的优秀的文化,抵制网络上不良文化的影响,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有助于更好地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三)加快教育方法的改革,提高教育队伍的素质

要想更好地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就必须要加快教育方法的改革,不断的提高教育队伍的素质。首先,必须要加强对教育队伍的培养,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使其能够自觉地投入到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之中。其次,在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时,要将刚性教育和柔性教育结合起来,减少理论教育的比例,增加实践教育,力求通过理论教育来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来强化对理论的理解。第三,要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做到学校教育为主,家庭教育为辅,学校教育做不到的地方交给家庭教育去做,家庭教育做不到的地方学校教育来做。第四,要确保教师能够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加强对学生的关怀,使学生能够认可教师,使教师能够走入到学生之中,和学生建立起朋友型的师生关系;要及时的掌握学生的实际困难,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最后,教师必须要加强对当前社会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或载体来开展政治思想教育,才能够使学生主动的接受政治思想教育。

结束语:

对于高校的学生来讲,其是我国发展的基础、未来的希望,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之下,高校必须要在全面的掌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难点问题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来的强化政治思想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满足社会要求的人才,才能够保证我国的繁荣和昌盛。

参考文献:

[1]余贞,袁园,章莹.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难点及对策探析[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学前教育工作要点范文第3篇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北京市教育规划纲要,依据《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学前教育督导评估暂行办法》和《北京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等文件要求和北京市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实际需要,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建立和完善了学前教育督导和监测制度,正式启动学前教育专项督导工作。

2012年5月,北京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北京市教委,依据《北京市区县学前教育工作督导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对东城区学前教育工作进行了专项督导试点。试点工作的主要任务:一是在实践中验证督导思想、内容、方法设计的可行性和实效性;二是试点先行,为全市各区县学前教育督导工作的顺利开展开好头,起好步。督导组主要通过深入东城区听取汇报、召开区政府相关部门、教委相关科室、不同类型幼儿园园长代表参加的三个不同层次的座谈会、实地考察街道和不同类型的幼儿园、个别访谈、问卷调查、查看文档资料等方法,全面了解东城区学前教育工作发展情况。结合《北京市东城区学前教育发展状况监测统计表》和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工作满意度入户调查的数据资料,对东城区学前教育工作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撰写专项督导反馈报告,最终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反馈给东城区政府,圆满完成了试点工作任务,取得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有效地服务和促进了东城区学前教育的发展

督导室对东城区学前教育的督导工作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实效。

一是帮助东城区全面总结了学前教育建设和发展的主要成绩和经验,在服务发展上有实效。首先,区政府将“缓解入园难问题”列入政府折子工程和实事项目,并将落实学前教育发展职责的情况列入相关部门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及年度考核范围,转变管理理念,强化过程管理,保障学前教育发展。第二,区政府在园所建设、资源配置上立足调动各方面力量的积极性,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第三,东城区在学前教育发展上注重提高保教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监管体系、学前教育教研指导网络体系,家长对学前教育工作满意度逐年上升。

二是帮助东城区客观分析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在建言献策上有实效。针对园所建设还不能完全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求,建议区政府要进一步发挥主导作用,加强资源配置与需求的前瞻性研究,加大资源整合力度,调动各方力量,积极推进园所建设年度目标任务的落实,有效缓解“入园难”问题;针对有些类型幼儿园的办园条件相对薄弱等方面情况,建议区政府继续深化经费投入机制的研究,进一步加大对街道幼儿园经费投入的力度,促进各级各类幼儿园的协调发展;针对《行动计划》落实过程中出现的园所建设未能全面完成预期目标任务的情况,建议区政府要加强《行动计划》落实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及时调整、完善,保障《行动计划》有效落实。

三是促进东城区建立边查边改,以评促建、以评促发展的工作机制,在加强薄弱环节上有实效。在落实《行动计划》过程中,东城区建立了由区政府办牵头、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体,其他相关部门(街道办事处)相互配合,教育督导部门发挥督促、协调、指导和服务作用的自查、自评的工作机制,充分调动了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促进学前教育建设和发展的合力,有效推动东城区学前教育的建设和发展。

通过试点,探索积累了适应学前教育的督导策略和方法

在市区两级政府制定并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过程中,开展学前教育专项督导,跟踪督导区县政府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在这种过程性督导中,我们探索积累了适应学前教育的督导策略和方法:注重督前沟通,形成市区两级督导思想、理念共识,为区县自查、自评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服务;注重发挥区县主体作用,着眼于调动区县在自评和督评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督导过程中调研,着力在帮助区县总结发现经验,提出有效建议;注重督后及时交流反馈,着力在与区县平等合作,深入研讨,共同谋划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准确定位,牢固树立为促进区县学前教育的建设和发展服务的教育督导宗旨,把服务发展和合作督导的理念贯彻于督导工作始终。督导对象定位为各区县政府,督导形式定位为专项督导。在设计专项督导的指导思想时,突出以引导区县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加快发展学前教育为出发点,以督促、指导区县政府全面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职责和任务为重点,着力关注发展学前教育布局规划的有效实施,着力关注学前教育“入园难”问题的有效缓解,着力关注学前教育发展体制、机制的建立与落实。在专项督导过程中,探索运用发展性督导评价思想、合作性督导评价模式,突出区县政府在专项督导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双方的平等合作,共同研究、分析、寻找区县学前教育新的发展点,为促进区县政府加快学前教育建设和发展提供有效的服务。

二是科学监测,把握学前教育发展状况。在学前教育专项督导过程中,我们制发了《关于做好北京市区县学前教育发展状况监测统计工作的通知》(京教督【2012】3号)和《北京市区县学前教育发展状况监测统计表》(京统函(【2012】73号),通过建立学前教育发展状况年度监测台帐,持续统计分析体现学前教育发展状况的相关数据、信息,跟踪监测学前教育发展状况,为学前教育决策提供有效支撑信息。同时,运用好社会评价机制,通过北京市区县教育工作满意度入户调查,增设学前教育工作的调查指标,及时掌握社会对学前教育发展状况的反馈信息,在区县学前教育专项督导过程中,充分运用各区县学前教育满意度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全面把握学前教育发展状况。

三是聚焦重点,准确把握学前教育专项督导的内容和导向。在设计专项督导内容时,突出学前教育外延式发展的基本要求,兼顾内涵发展的重点要求。专项督导内容涉及组织领导、园所建设、经费投入、队伍建设、规范管理和发展水平六大方面,并细化为32个二级指标。突出重点,结构简明清晰,整个指标体系力求突出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重点工作要求,督促、指导区县政府有效落实三年行动计划。在专项督导过程中,重点关注以下五个方面的导向:①北京市制定的学前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在区县的落实情况;②区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阶段性目标任务完成情况;③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的扩大和发展的情况;④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建设和教育资源综合利用的情况;⑤来京务工人员子女入园、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无证幼儿园的分类治理和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培养培训等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情况。

四是着力建设,突出学前教育督导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完善学前教育督导工作。组建了以线联平主任为组长,关国珍副主任为执行组长,由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综合处专兼职督学、市教委相关处室负责人、市教科院早期教育研究所研究人员、特约教育督导员和市人大、市教育学会、市教科院、北师大有关专家组成的专业化督导队伍。注重在督导调研、督导文件和工具的研制、专项督导过程中,充分发挥团队的智慧,更新督导理念,创新督导方法,提升督导能力,促进督导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同时,通过督导试点来检验、完善《北京市区县学前教育工作专项督导的通知》和《北京市区县学前教育工作督导评价指标体系(试行)》是否科学合理、导向正确;检验测评工具是否科学合理、操作性强;检验评价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实效性强,不断完善学前教育督导工作。

督导与调研相结合,几个需要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第一,需要加强学前教育的法制建设,依法保障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需要尽快从国家层面建立健全学前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修订《北京市学前教育条例》,通过立法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健全和完善学前教育管理和经费投入的体制与长效机制,为社会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稳定非教育部门举办的幼儿园,依法保障学前教育资源不再流失。

第二,需要市区两级政府进一步加强资源配置与需求的前瞻性研究。需要市区两级政府共同努力,系统做好适龄儿童人口现状调查和未来变化预测,尤其是外来适龄儿童人口数量和分布的现状和变化预测;进一步充分发挥市区两级政府主导作用,加大资源整合力度,调动各方力量,破解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难点问题,积极推进园所建设年度目标任务的落实;在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过程中,关注解决办园条件的不均衡问题,促进区域、城乡、园所之间的均衡发展。

第三,需要市区两级政府继续加强《行动计划》落实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及时调整、完善,保障《行动计划》有效落实。

链接 区县学前教育动态

东城区:构建“覆盖全区、布局均衡、优质多样、特色鲜明”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

东城区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适龄人口分布、变化趋势,以扩大学前教育规模,缓解“入园难”问题为切入点,努力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公办园为基础、公办民办并举,各类型园所协调发展的办园格局;积极构建“覆盖全区、布局均衡、优质多样、特色鲜明”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

该区2011年设立1个亿学前教育专项资金,用于统筹各类型园所发展与建设。根据园所布局制定整体规划,对2011年度7所新建改扩建幼儿园的基建工程、设备购置、人员配备及招生工作进行统筹协调、同步推进。增加新生学位700个左右。同时,通过内部挖潜扩大学位300个左右,总计增加学位近1000个。2012年,正在继续推进5所改扩建幼儿园建设。

在扩大园所数量的同时,东城区积极探索名园办分园、小幼衔接园、品牌输出园及托管街道园的四元模式,开拓多种形式办园新途径,最大限度地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同时,充分调动各类园所的积极性,稳定非教育部门办园数量,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2011年相继开展了市立园年度综合质量评价、单位园自主发展评价及民办园年度考核工作,促进各类型园所均衡发展;市级立项课题《幼小衔接一体化教育模式的实践研究》在部分小学和幼儿园中稳步推进;召开6次园本教研工作现场会和园本课程实践研讨会,深化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强化教育特色,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全面提升保教质量;深入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区教委与计生委合作,建构“跨部门联动、多资源整合”早教进社区的新模式。

搭建有利于人才成长的高位平台。选派干部赴东北师范大学参加首批部级园长培训、赴新疆支教;开展市区两级幼儿教师“半日评优”活动及市级骨干教师现场教学展示交流活动。开展不同层级干部教师的专业培训及研修活动。

丰台区:多措并举,创新机制,

破解幼儿入园难题

第一,加大统筹力度,增加园所数量。根据统计,2011-2013年,丰台区年均达到入园年龄的本市户籍幼儿有8700名左右。区内每年可提供学位约1.2万余个,户籍儿童入园率基本能达到95%。但因外来人口因素,每年尚有部分学位缺口。为满足适龄幼儿入园需求,区政府力争未来三年新增25所幼儿园。主要做法:一是新建一批幼儿园。新建小区配套园原则上举办公办幼儿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鼓励各街道建设1所街道中心园,各乡镇建设1-2所乡镇中心园,力争全区公办园数量达到70%以上。二是改建一批幼儿园。在学前儿童密集地区,通过合并改造学校或改造学校闲置教室,开办优质幼儿园分园或小学附属幼儿园,缓解特殊地区入园难问题。三是鼓励建设一批优质民办幼儿园,落实北京市有关“小规模办园”政策。2011年以来,共审批3所民办园、3所小规模办园,4所民办幼儿园正在受理审核,积极破解入园难问题。2011年就新增了15所幼儿园。

第二,开展内部挖潜,扩大园所容量。全区现有各级各类独立幼儿园125所,其中公办园84所占67.2%,民办园41所占30.8%。在园幼儿3万多名,本市户籍幼儿占69.3%。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在籍人口、城区外迁人口和流动人口不断增加,入园压力较大。丰台区坚持整合优化资源,挖掘潜力增加学位,努力解决入园问题:一是采取一园多址方式,通过优质园举办分园,增加园所学位数量,如丰台一幼从一园三址发展到一园五址;二是采取小学办附属园方式,增设了丰台一小远洋分校、王佐学校、南宫中心小学等6所附属学校幼儿园,盘活闲置教育资源;三是通过扩大班级容量,在遵循幼儿教育规律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班级幼儿人数,扩大183个班级学位数量,满足幼儿入园需求。

第三,健全评价体系,提高总体质量。一是建立保教质量评价监管体系、学前教育指导网络体系,形成学前教育发展服务体系,推动园所优质、健康发展。二是加强质量管理。加强园所视导、管理,以考核、验收、培训、评比为手段,不断提高保育、教育质量。三是开展优质园创建。鼓励争创优质园,指导4-5所幼儿园所争创市级示范园,培育一级一类幼儿园15所,一级一类幼儿园比例突破50%,大力提高办园质量。四是建立奖励机制,扶持部门园、街乡园、企业园、民办园上级上类,逐步提高全区园所整体质量,实现区域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石景山区:改革创新,精细管理,

开辟区域特色发展之路

建立“高校—区域—幼儿园”合作模式。2010年区教委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共建“石景山区绿色教育发展实验区”,借力高校资源,发挥教育行政部门作用,组建“领导小组—专家团队—核心小组—行动小组”研究机构,33所幼儿园成为绿色教育项目实验园,形成“高校—区域—幼儿园”合作共建模式。在7位北师大学前教育专家引领下,形成5大领域学科研究共同体,通过调研现状、制定方案、组织培训、指导实践等途径,初步形成绿色活动课程框架,促成“品牌园引领—全区域跟进”的发展态势。

以精细化管理提升办园质量。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注重精细化的过程管理,不断提升办园质量,编写《石景山区幼儿园科学管理手册》。一是运用目标管理手段,引领园所建立明晰的目标体系,制定系统的长、中、短期工作计划。二是将管理智慧融入制度建设,要求幼儿园在建立17项重点制度外,结合自身实际形成促进自主发展的制度体系。三是注重常规管理的精细化,提高园长检查工作效益,实施5级24项档案管理。各园所加强过程性管理与指导,园长检查工作目的明确、分析深入、建议可行,以幼儿一日生活质量折射管理细节;发挥档案资料信息资源作用,提高收集、分类、目录建立等各环节的科学性,为教育教学提供服务。

大兴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保障

一是依法保障幼儿园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根据《新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从2011年起,由区财政每学年投入约1800万元承担了公办园合同工的基本工资、保险费用和工资补助,实现了合同工工资及待遇问题的突破,为公办幼儿园、特别是农村幼儿园的发展解决了根本问题。严格落实幼儿园岗位设置工作、大兴区非义务教育单位绩效工资实施方案和大兴区非义务教育单位绩效考核工作,将教师的创新实践和工作成效纳入教师职务晋升、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逐步形成以师德为核心、绩效贡献和能力水平为导向的教师考评机制,促进了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更好发展。

二是采用幼师与非幼师相结合的方法补充师资。2011年共招聘了152名幼儿教师(其中学前教育专业56人);2012年共招聘了129名幼儿教师(其中学前教育专业48人)。同时,该区根据公办园实际情况,制定幼儿园合同工招聘标准及流程,2011年和2012年分别完成全区900名和990余名公办园合同工的招聘,及时充实我区公办园保教队伍。

三是不断创新幼儿教师队伍补充与建设机制。该区在招聘指标向幼儿园大幅倾斜的基础上,2011年,与北京汇佳职业学院签订三年幼教师资培养协议,每年定向培养40名幼儿教师,为本区幼儿园输送专业化教师。

昌平区:典型引路,

促进学前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昌平区紧紧围绕提高教育质量这条主线,按照“打造昌平教育品牌,创建一流城市教育”的要求,不断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辐射力度,促进整体办园水平提升。

一是参加市级示范园评选和上级工作。教工幼儿园、机关幼儿园、工业幼儿园先后以优异的成绩成为北京市示范幼儿园。2009至2011年,政法大学幼儿园等9所幼儿园先后被评为北京市一级一类幼儿园。加强镇中心园管理,已有91%的镇中心园纳入级类管理,提高了农村学前教育质量。

二是开展“昌平区示范幼儿园”评选活动。北海昌房等16所幼儿园先后被认定为昌平区示范幼儿园。

学前教育工作要点范文第4篇

一、以教育试验引领教育理念的更新

2010年国务院下发通知,决定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提出了试点工作三条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重大现实问题。二是坚持统筹谋划,确保改革协调有序推进。三是坚持因地制宜,鼓励各地大胆试验。

张掖市在实施13项教育改革项目中,制定了符合上述原则并结合实际的五项原则和改革路线图。这无疑会改变过去以统一认识、统一部署、同步推进为主要特征的教育改革观念,启示和引导各级领导和教育工作者,能够更自觉地从多元的视角观察、思考、处理教育问题,培养和树立新的教育改革意识:通过试验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努力解决深层次矛盾的意识;加强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推进教育改革出发点的意识;调动地方、学校和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增强教育事业改革发增内在动力的意识………等。从而使改革更切合当地(校)的实际、更符合教育发展规律、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以教育试验推进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

《张掖市教育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充分吸纳了2011年全市教育工作大调研的成果,梳理出了全市和各县区(学校)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和难点问题,在反复征求基层意见的基础上,筛选确定了13项改革试验项目,提出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工作要求,为试验工作的开展制定了基本框架和改革路径。方案提出的“坚持专家引领,提升试点项目工作效能”,“积极创造条件,培养本土专家,使试点工作自然地成为本土专家涌现和成长的过程”,“坚持政府主导,发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凝聚改革共识、汇聚改革力量、集聚改革思路……”等理念,为县区(学校)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积极开展试验拓展了思路,搭建了宽阔的平台。《临泽县素质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确定,力争通过四年时间的改革,形成校园核心价值引导体系,校园核心质量评价体系,教育质量提升管理体系,学校、社会、家庭共同育人“四大”体系,完成十四项具体任务的总体目标。精心选取课改基础较好、资源优势明显、特色亮点突出、办学水平在同等校园项领先的23个学校先行试点,着力突破32项素质教育综合改革重难点项目,扎实推进全县素质教育综合改革工作稳步实施。《甘州区学前教育办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以省级示范性幼儿园——第一幼儿园和省级一类幼儿园——第三幼儿园和第四幼儿园为改革研究基地,分别成立幼儿教育管理咨询中心,托管部分乡镇新建幼儿园,力争用三年的时间使新办幼儿园达到优良教育水准,明显缩小全区幼儿教育发展差距。山丹县提出,建立中小学校长培训与任免挂钩、教师培训与绩效考核挂钩、与职称聘评挂钩新机制。张掖市特殊教育学校确定,依托本校和市特教中心,构建全市筛查、指导、培训、咨询、辅导一体化的特殊教育随班就读支持系统。肃南县、高台县、民乐县以及张掖中学、张掖市幼儿园等学校(园)的改革项目都明显体现了,以项目引领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改革取向。

三、以教育试验破解教育改革发展难题

张掖市教育改革试点内容包括,素质教育4项、教育均衡发展3项、推进学前教育2项、师资培训1项、现代学校制度建设1项、学校特色培育1项、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创新1项。涉及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民族教育,直面张掖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和难点问题。如,素质教育深入推进缺乏后劲,学生能力素质提高制约因素多;城市学前教育资源不足,城乡差距明显;教师素质与构建高效课堂模式不相适应;学校缺乏办学活力,特色优势不明显的;现行办学体制和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不相适应;职业教育规模化发展困难重重等诸多问题。张掖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是这些问题,难点是这些问题,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也在这些方面。深化张掖教育改革,就是要紧紧抓住这些问题,盯住目标不动摇、把住关键不松劲、破解矛盾不放手,循序渐进地解决问题,持之以恒地推进改革,坚定不移地促进发展。

四、以教育试验加快师资队伍专业成长

有专家说,任何教育改革必须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基本条件,教育改革试点项目的实施,为所有参与其中的教育工作者搭建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的平台,解决了他们参与改革探索缺乏目标、缺乏指导、缺乏氛围和缺乏动力的困惑,使他们可以“面对真问题,展开真行动,获得真发展”。13项改革试点项目,无论“构建中小学高效课堂模式试点”,还是“区域均衡一体化办学试点”;无论“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试点”,还是“工学结合、合作办学模式创新试点”……等等,都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只有调动全市一万多名教师的积极性,才能汇成张掖教育势不可挡的改革大潮。

张掖市提出“到2015年,培养一支由名师30名、学科带头人100名、骨干教师400名、教学能手500名、教学新秀1000名组成的梯级名优教师队伍”的目标,13项改革试点项目就是最有效的试验场、最有力的助推器。

五、以教育试验促进整体教育水平提高

学前教育工作要点范文第5篇

今天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学前教育工作现场推进会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书签署仪式,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全国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全省学前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分析我市学前教育发展状况,部署落实发展学前教育的政策措施,加快实现高质量普及学前教育的目标,同时,也利用这个机会举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书签署仪式。前面,我们实地参观了县中心幼儿园、县实验幼儿园,市政府与各县(市、区))签署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书》,县政府、区教体局从不同角度就当地学前教育工作发了言,我听了很受启发;刚才,同志代表市教育局作了报告,我都同意。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教育工作的目标就是要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城乡教育的协调发展,努力构建现代化、均衡化的教育体系。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对巩固提高“普九”质量,发展各类教育,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我觉得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发展学前教育是国家、省统一部署的一项工作任务。前年,国务院就召开了全国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全面部署推进学前教育工作。去年,省政府出台了《省发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我省学前教育工作发展目标和任务;市政府也召开了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制定了《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和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工程等教育现代化九大重点工程实施方案,按照抓重点(四省边际职教培训中心、素质教育)、补弱点(学前教育)、攻难点(民办教育)、创亮点(职业教育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路,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所以说,发展学前教育工作是上级政府部署的一项工作任务。

(二)发展学前教育是促进我市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没有学前教育的高质量普及,就谈不上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更谈不上实现教育现代化。但就当前的教育格局来说,学前教育是我市教育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一方面,我市学前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全市学前教育阶段学生人数占基础教育学生总数的26.4%,而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仅占基础教育总投入的1.44%;另一方面是城乡差距十分明显,尤其是农村地区学前教育水平较低,有些地方仍存在上幼儿园难、上幼儿园贵的问题,群众意见很大。可以说,学前教育是我市教育工作中最明显的“短腿”。

(三)发展学前教育是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础。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终身教育体系的开端,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期。这不仅是中外教育家历来已久的共识,也是当前全社会的共识。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婴幼儿从出生至5岁,是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是获得某种行为习惯、语言、技能、知识的关键期。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说过:“幼稚教育实为人生之基础,凡人生所需之、重要的习惯、趋向、态度多半可以在5岁前培养成功”;“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职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这些至理名言已经被现代科学,特别是被现代脑科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所证明。我们也有句老话:“3岁看到老”,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因此,学前教育,事关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四)发展学前教育是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的第一阶段,直接涉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我市有8万余名学龄前儿童,学前教育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子女的早期培养也越来越重视,对办好学前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前教育已成为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的新诉求,成为事关千家万户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同时,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人口流动带来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大幅度增加,学前教育需求出现了新的变化。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都寄托着几代人的期盼,每一个家庭都希望孩子享有公平的机会,接受科学的学前教育。因此,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五)发展学前教育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近年来,在“两会”召开期间,广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于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呼声十分强烈,每年都有议案、提案和建议,这也引起了市领导的高度关注。去年5月份,市人大新一届班子成立后即专门视察学前教育工作,并就如何加快学前教育发展提出了视察意见;为贯彻市人大视察意见,6月,我带队到、江山两地进行调研,总结两地发展学前教育的好经验、好做法;8月,时任市长尚清同志又亲自带领相关部门开展学前教育专题调研,就市区公办幼儿园规划建设、学前教育相关政策措施制订等提出明确要求。

二、查找差距,正确把握我市学前教育发展形势

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学前教育,把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各类教育同部署、同推进。从2003年开始,市政府连续9年将幼儿教育列入县(市、区)政府工作目标考核体系。2004、2005年市政府先后两次召开全市学前教育工作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学前教育工作,出台了《关于明确乡镇政府教育职能加快发展农村教育的若干意见》,推动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加快农村幼儿教育发展。但与其他基础教育相比,学前教育目前仍然是比较薄弱的环节,特别是与全省其他地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一是公办幼儿园数量偏少。学前教育体系仍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公办幼儿园和公办身份的教师比例偏低。截止2011年底,全市共有公办幼儿园112所,仅占幼儿园总数的12.6%,而全省公办幼儿园占比达到21.4%,丽水市规划“十二五”公办园要达到50%;全市拥有公办身份的幼儿教师554名,仅占幼儿教师总数的9.6%,而全省有公办身份的教师占比为12.4%,丽水为14.5%。公办幼儿园资源严重短缺,导致“入公办园难”问题突出。

二是学前教育保教质量不高。一方面,等级幼儿园数量偏少,全市等级幼儿园占比为29.6%,而全省等级幼儿园占比为42.2%,相当数量的幼儿园管理比较粗放,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小学化”和“放养式”的倾向比较严重,入“优质园难”现象普遍存在。另一方面,幼儿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专业素养不高,且队伍不稳定,编制、待遇等问题亟待解决,全市5749名幼儿专任教师中,持有教师资格证或上岗证的只有2516名,占比为44%,而全省比例是57.5%,丽水是49.71%;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教师为2371名,占比为41%,全省比例为54.6%,丽水为58%。

三是学前教育发展不平衡。县域之间、城乡之间、园际之间发展不平衡,在师资力量、办学水平和保教质量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如县学前教育规范化建设和江山市民办学前教育走在全市前列;全市城区等级园的比例为68.3%,农村等级园的比例仅为22.7%;等级幼儿园虽然仅占幼儿园总数29.6%,但拥有教师资格证或上岗证的教师数量占同类教师总数的76.7%。特别是农村幼儿园的办学条件、布局调整、标准化建设等相对滞后,多数农村幼儿园依然存在“一班一师”的现象。

四是学前教育发展体制机制不清晰。适应公共服务要求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机制尚未建立,财政投入偏低,管理体制、办园体制、投入机制需进一步理顺,城镇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使用政策尚未健全落实,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市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群众的反映也十分强烈。

三、抢抓机遇,全力推动我市学前教育加快发展

2011年4月,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把学前教育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九大工程之一,着力推进幼儿园标准化建设,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12月,市政府又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市区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与管理的意见》,三个政策的出台为下步加快幼儿园建设步伐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同时也为我市学前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为此,各地、各部门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落实各项改革发展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建设,加快完善学前教育布局体系

今年是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关键之年,各县(市、区)政府要认真对照目标任务,查漏补缺、加快进程、狠抓落实,全力推进各项工作,力争用三年时间,构建起政府主导、多元并举、优质协调、充满活力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为适龄幼儿提供高质量的学前教育。

一要优化布局结构。各地要把学前教育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按照人口发展预测和人口流动趋势,科学编制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规划及建设计划,合理配置幼儿教育资源。在城镇改造和城市居住区开发建设时,要重视居民小区配套托幼机构的建设和管理,建设好与居住人口相适应的配套幼儿园。公建配套幼儿园的用地应以教育用地划拨等形式予以安排,配套幼儿园要与居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在农村,要规划好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建设,积极建设等级幼儿园,要把幼儿园列入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项目,进行统一规划,优先建设。

二要加大财政投入。各级政府要将学前教育投入列入各级财政预算,新增财政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市财政每年安排学前教育专项经费,重点用于支持市区幼儿园建设、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扶持、困难家庭子女入园减免补助和幼儿教师培训等。各县(市、区)政府也要设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用于推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乡镇(街道)应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比例的学前教育经费,力争逐年增长。

三要鼓励社会办园。要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特别是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通过保证合理用地、减免税费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办园。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民办幼儿园在审批登记、分类定级、评估指导、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具有同等地位,在教师资格认定、培训、社会保障、职称评定、评奖评优等方面,享有公办幼儿园教师的同等待遇。

(二)抓质量,着力提高学前教育保教水平

发展学前教育要坚持质量第一,防止单纯追求规模,一哄而上,忽视内涵建设的倾向,使广大适龄儿童都能真正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一是把好入口关。举办幼儿园必须经教育部门审批,取得办园许可证,并根据办园性质分别由机构编制或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对拒绝申办相关手续或不符合基本办园标准又不及时整改擅自招生的,要依法予以处理,责令停办。要按照分级负责、分等评估、动态管理的原则,根据幼儿园等级评定办法,做好幼儿园等级评定工作。教育部门每年对各等级幼儿园的办园行为和保教质量进行抽查和督导,并将督查情况向社会公示,接受家长和社会监督。对未取得办园许可证的现有幼儿园,要严格按照幼儿园办学的规范要求进行整治改造,仍无法达到办园标准要求的予以取缔。

二是把好质量关。各类幼儿园必须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认真贯彻实施《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指导纲要》,积极推进幼儿园教育改革,大力实施适合幼儿的素质教育,保护和培育孩子的创造性、求知欲,寓教于生活、游戏中,防止幼教小教化、放任化倾向。加强学前教育的保教研究和科学研究,开展对学前教育的督导,建立健全科学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努力使孩子通过接受学前教育,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公办幼儿园要发挥示范和骨干作用,帮助民办幼儿园特别是薄弱幼儿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是把好安全关。要高度重视幼儿园安全问题,教育、公安、交通、消防、卫生等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切实加强全覆盖的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坚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要强化幼儿师生安全防范意识、防护能力的培养,健全法制完善幼儿园安全应急预案;要加强对幼儿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努力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三)抓师资,强化学前教育人才支撑

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富有活力,适应我市学前教育发展需要的幼儿教师队伍,是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重要保障。

一要扩大总量。要根据公办幼儿园办园规模,按照有关标准核定教师编制,适当增加公办幼儿园教师数量,以有效满足保育教育的需要。民办幼儿园也要按标准配足教职工,确保公办园和民办园协调发展。

二要加强培训培养。要健全幼儿园教师培养体系,统筹学前教育师资培养计划,将幼儿园教师在职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师教育范畴,有计划、分层次对幼儿园教师实施培训;鼓励幼儿园教师积极参加进修学习,取得高一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学历,使幼儿教师中大部分具有教师资格证书。要建立政策导向机制,吸引优秀毕业生从事学前教育事业。要加强名园长、名教师、省特级教师的培养,开展骨干教师等评选工作,推动教师素质整体提升。

三要完善管理。建立幼儿园教师资格准入和注册登记管理制度,依据《教师资格条例》有关规定,实行幼儿园园长和教师持证上岗制度,对未取得教师资格证书或上岗证的教师,要限期取得任职资格。同时要加强幼儿园教师注册登记工作,为其业务培训、专业发展、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评优评先、落实“五险一金”以及有序流动等提供制度保障。

(四)抓责任,进一步理顺学前教育管理体制

要坚持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地位,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各有关部门分工合作的管理体制。

一是地方负责。县级政府负责实施本行政区域学前教育的规划、布局调整,统筹管理和扶持城乡各类学前教育机构。乡镇政府承担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责任,负责举办乡镇中心幼儿园,每个乡镇都要办好一所中心幼儿园,这不仅可以为农村孩子提供相对优质的学前教育,更重要的是依托乡镇中心幼儿园建立农村幼教管理指导网络,规范和带动当地农村学前教育工作,使农村学前教育步入健康、有序、安全的发展轨道。

二是部门协作。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履行主管学前教育的职责,并整合利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监督管理和科学管理。机构编制部门要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发改部门要把学前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支持幼儿园建设发展。财政部门要加大投入,制定支持学前教育的优惠政策。规划、住建、国土部门要落实城镇居住区和新农村配套幼儿园的规划、用地。人力社保部门要制定幼儿园教职工的人事(劳动)、工资待遇、社会保障和技术职称(职务)评聘政策。价格、财政、教育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加强幼儿园收费管理。综治、公安部门要加强对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的监督指导,整治、净化周边环境。卫生部门要监督指导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民政、工商、质检、安监、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加强对幼儿园的指导和管理。妇联、残联等单位要积极开展对家庭教育、残疾儿童早期教育的宣传指导。

四、加强组织领导,把学前教育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我市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已经明确,下一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真正把学前教育作为自己职责范畴,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前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根据实际和工作重点,建立必要的考核制度,实行目标管理,强化责任落实。同时,要建立政府主管领导负责、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与的学前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各有关部门要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着力解决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稳定健康发展。

二是加强宣传引导。各级宣传、教育部门和广大新闻媒体,要切实加大对学前教育工作的宣传力度,近期要重点宣传解读我市新出台的学前教育三个文件,突出学前教育事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各地推进学前教育工作的先进典型和做法经验、优秀幼儿教师和幼儿园长的先进事迹,增强全社会尊重幼儿教师、维护幼儿教师权益的意识。要通过舆论宣传,引导全社会关心支持学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营造有利于提升学前教育质量和水平的社会环境。

三是加强政策扶持。近年来,不少县(市、区)已出台了学前教育相关政策举措,要在原有工作基础上,积极研究制定或完善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要充分利用财政补助资金的导向和杠杆作用,在体现普惠性的同时,加大对农村和民办幼儿园的倾斜支持力度,推动各类幼儿园的共同发展。要着眼于长远,在当地中小学教师编制内,统筹安排增加幼儿园的教师编制。要不断完善收费管理制度,公办幼儿园实行政府定价,公有民办幼儿园实行政府指导价,民办幼儿园可自行提出收费标准,报价格主管部门备案后执行。

五、认真落实责任书要求,确保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如期实现

去年7月,省政府与教育部签署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11月,省教育厅与全省11个市签署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要求到2012年底,我市全部县(市、区)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并通过省政府认定。为落实上级有关精神,今天市政府也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书,这是我市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满足人民教育诉求的客观要求。“十一五”期间,各县(市、区)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作了很多的创新和努力,在全省率先组织实施了农村学校“四改工程”、“一校两区,名校托管”、“义务教育区域发展共同体”等一系列工作举措,对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但是,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全市义务教育发展仍然不够均衡。除区域教育水平差距仍比较大外,城乡之间在教育软件建设,尤其是教师配备上,差异仍比较明显;在不少地方,城镇学校间办学水平差异也很大;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和残疾青少年教育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均衡是维护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们任重而道远。要拿出魄力、拿出勇气、拿出行动,提振精神,改革创新,克难攻坚,不断推动义务教育朝着均衡化方向发展,与全省同步实现目标。希望各县(市、区)政府进行深入研究,逐条落实责任书要求,确保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如期实现。

六、加强学生接送车安全管理,确保一方平安

学生接送车的安全管理是社会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中小学、幼儿园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虽然近年我市学生接送车工作总体平稳、安全、有序,但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不少安全隐患,如部分学生接送车车况较差、标识不全;运力不足造成超载、并车、乘坐黑车现象比较普遍;学生接送车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和台账不规范、不健全;学校、学生和家长的交通意识不强;驾驶员责任心不强等等。去年11月市政府已经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幼儿)接送车安全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衢政办发〔2011〕129号),近日还将组织相关部门对各地学生接送车安全工作进行一次专项检查。希望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源头遏制、过程监管”的方针,各司职责,齐抓共管,切实做好学生接送车安全管理工作,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推动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和谐发展。这里我再提几点要求: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切实加强对学生接送车管理工作的领导,由政府牵头定期召开公安、交通、教育、安监等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逐片、逐校研究解决学生接送车管理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当前,要深入研究国务院《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有关条文,按照省委赵洪祝书记“校车安全工作要走在全国前列”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做好贯彻实施的前期准备,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学习借鉴外地好的经验和做法,配合家长选择、设计学生上下学的交通路线和交通方式,尽早提出加强改进学生接送工作的思路和举措。同时,要按照教育部和省政府领导提出要妥善处理中小学布局调整与就近入学的关系,坚持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低年级学生就近入学并举的要求,认真审视因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撤并过快带来的新的“上学难”问题,合理设置布局学校幼儿园资源,尽量缩短学生上下学时长,方便学生就近入学。

二要落实经费保障。各地要根据实际,落实学生接送车专项经费补助。对营运企业购买标准的学生接送车、对参与学生接送车运营的乡间中巴车应实行财政补助。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与学生接送车线路密切相关的道路建设资金,应优先予以安排。使符合标准的公路能通到每所学校,使乡间中巴车延伸到学校,把学生就安送回家中。同时,各地要高度重视加强学校门口道路交通标识标线的设置工作,有条件的学校可设置公交停车位置,希望这块经费各地要舍得投入,相关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推动学生接送车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