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治安管理

治安管理

治安管理

治安管理范文第1篇

近几年来,我校安全工作虽然取得一些进展安全隐患得到了一定的控制,安全教育得到了一定的加强学校安全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新气象。但是,我们也应当清楚地看到学校安全工作拭目以待形势仍然相当严峻,面临的问题不少,我们要树立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健全安全制度落实安全措施,杜绝发生事故,是一条基本的指导思想,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我校今年安全工作必须加强以下几点:

一、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在加强学校日常管理中安全是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和保证,没有这个保证,其他工作都无丛谈起,所以要摸排查职工家属情况及周边环境,消除安全隐患,以职工签定安全目标责任书,突出预防为主的主题,抓好消防安全工作,防范防火期消防安全工作宣传教育学生不带火、不玩火、有火情立即报告、不要自告奋勇以免危险教师吸烟要注意烟火,家火一起预防。

发宣传单形式,杜绝拉石头车从校门口行驶给学生讲交通安全方面知识,利用学校声响器材给学生进行交通安全的宣传教育,主要由团队负责,开会形式由班任负责,以免发生意外事故。从新调整组织机构及值班值宿工作,组织机构要上墙,值宿人员必须遵守时间,不得擅自离岗开学初进行一次电路安全大检查,修好一切照设施,并做好记录保证无故章运行。

二、要建章立制,要严肃纪律,完善规章制度明确岗位,明确责任做到有法必依,有章必循,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做到学校安全

工作人人有责,上岗换岗必须请点物品,管理好各环节的灯、火、门、窗等,如不按章操做,出现问题、事故违章者负全部责任,值班值宿人员必须遵守时间,按时上岗,不得擅自离岗,不得在校喝酒、、勤勤恳恳做好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校领导及有关部门并保护好现场。事后做好记录,督促漏岗视情节轻重罚款至止处分。

三、要抓好落实,必须扎扎实实地落实各种安全制度和安全措施,落实在日常工作当中。

落实每个人的责任,明确责任,一所学校的安全工作好坏,关键在学校教职工有没没责任心,能不能想呵护自己的子女一样关注每个学生的安全和健康成长,所以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加强安全教育、法制课进行教育、止扯学生玩耍中出现危险动作和体育课各种危险动作,加强对学生的安全知识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护、自救能力防自气、出洪、停电等,这是学校牟在职工作,应常抓不懈做到实效。落实好毕业生的纪律思想心理工作,主要有班主任负责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四、加强学校周环境治理,配合派出所综治办开展周边环境治理工作确保学校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和教育教学秩序。

安全工作应成为社会,学校家庭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社会系统工程,按照群防九治的工作方针,建立安全防范体系进一步优化广大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做好节假日期间学校安全防范工作要认真做好校内安全管理工作,建立领导带班制专人值班制度,出现问题、及时解决,杜绝事故发生。超级秘书网

五、开展反“xx”活动

治安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校园;治安安全;管理体系

一、高校治安管理体系的概念

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础性与系统性工程。①高等院校作为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培养高级知识人才的学府,其治安工作的效果已经被社会各界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学术界通说理论认为,高校的治安管理体系,是以治安防控体系为基础,涵盖组织指挥系统、接处警系统、师生群防群治、校内外各部门联动配合的立体化体系。②其中,作为管理体系中的基础与核心,高校治安防控体系是指高校安保部门从维护校园及周边安定需要出发,发挥自身职能作用,科学整合现有保卫力量和社会资源,把防范、管理、控制、服务等多种措施有机结合,形成统一指挥、互相配合、信息共享、协调运转的体系,形成覆盖校园及周边治安管理的系统性工程。③

二、构建高校治安管理体系的目的与意义

随着教学与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和拓展,高校的办学规模逐年扩大、招生方式、招生层次与对象呈现多元化发展。开放型大学的建设理念,使各类配套服务设施入住校园,导致校内各类人员的数量剧增,人员成分随之复杂化。高校的发展建设呈现出各项生机勃勃的新景象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威胁校园公共财产、教职员工生命与财产安全的不稳定因素。④能否还校园师生一个安宁、单纯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不仅是高校保卫部门的基本职责,也是学校各部门、政府与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热点。高校治安管理体系建设是维护高校安全稳定、快速反应的有效举措,能全面了解校内的治安动态,迅速控制校内的突发事件。⑤以往的治安防控存在单一性、滞后性、被动性等诸多弊端,面对新问题时难免会力有不逮。常规程序往往是在发案后,由保卫部门组织保卫干部进行调查走访、摸底排队等寻求线索,容易贻误战机。治安管理体系,是通过连接指挥中心、接处警、防控、联动等各系统要素,在案发前的数据采集与信息预警上取得先机,其次在案件发生后的短时间内集成线索。治安管理体系的另一大优势在于通过多系统的联动,第一时间发现校园内各类治安隐患,将其消灭于萌芽状态,避免形成治安、刑事事件。探索研究高校治安管理体系建设,能为构建学校党委行政领导下,综合组织协调全校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提供理念指导与实践参考。⑥科学合理的高校治安管理体系,有利于贯彻落实各级党政负责人对高校治安的把控与监督,保障治安管理体系能够在校党委领导下,各级单位形成通力合作的良好局面。

三、高校治安管理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校园周边环境复杂

各大高校周边往往可见各类餐饮、娱乐等经营场所,这些场所在经营范围上良莠不齐,违法经营状况堪忧,外来务工人员较多,导致治安防控工作难度大。商贩在校门口的街道上随意摆摊设点,占据车辆与行人通道,摊贩与城管、校园管理人员、师生之间经常会引发各种矛盾纠纷。为争取经济效益,送外卖的车辆争分夺秒,横冲直撞,不仅影响学校出入口的管理秩序,也严重威胁着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部分校园周边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公交线路较少,当运政部门缺乏监督检查时,就会导致无营运资质的人员与车辆,即“黑车”“黑司机”聚集,若错过地铁、公交、班车等公共交通工具的时间,部分师生往往被迫选择这类危险性极高、安全隐患极大的交通方式,搭乘此类车辆遭到伤害、侵犯的案件已有报道。

(二)校园内环境复杂

在办学层次与培养方式在历经几次教育改革后,我国的大学教育已从以往的全日制培养学生过度到在职研究生、社会培训班等多种教学形式协同发展,高校内的学生在层次、年龄、社会经验上差距很大,平时相处难免发生各类矛盾,辅导员与教师有时也难以有效管理。大学校园除了常规的教学、科研设施,还遍布运动场、超市、书店、宾馆等生活服务机构,这些营业性机构除了服务校内师生外,由于较为低廉的价格备受社会人员青睐,导致高峰时段校内人员的数量剧增,成份复杂,缺乏执法权的高校保卫部门根本无法进行管理。⑦

(三)师生缺乏安全意识

校园环境相对单纯封闭,绝大部分师生对严峻的治安形势没有清醒认识,尽管高校保卫部门不间断进行宣传教育,但师生缺乏防范意识的现象严重。时常出现门窗不关,贵重物品保管不善的丢失行为,流入校内的社会闲散人员对师生诈骗常常容易得手,甚至发生盗窃、抢劫等人身与财产的侵犯类伤害案件。

四、构建高校治安管理体系的措施

(一)以原有的治安防控体系为主体,通过吸纳组织指挥系统、校园接处警系统、校园治安信息共享平台等要素构建立体治安管理体系,形成快速反应,统一指挥

在第一时间了解当前治安事件,按照“预警—处置—善后”的程序,通过有效信息的指引,在快速联动的基础上作出合理处置,用科学合理的治安管理体系去规避校园内的治安风险。

(二)加强校外各部门联通

高校保卫部门没有执法权,必须依靠政府的支持,联合公安、城管、工商等有执法权限的部门共同构筑保障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的治安管理体系,例如:公安部门对校园及周边的治安情况进行整治,检查登记校内外营业场所的经营范围与租住人员,排查并解决隐患,建立治安管理档案,对校园内外的重点人口与特种行业进行把控;城管部门加强对校门口附近道路上流动摊位的清理力度,引导流动商贩按时、按点经营,不占用行人与机动车道,减少交通事故隐患;由于校园周边各类餐饮、娱乐场所情况较为复杂,工商部门应在商铺提交申请、审核等环节做好监督记录,及时对可能的违法经营行为下达整改通知,对发现的治安隐患要及时上报公安与消防机关处理。

(三)校内部门间的相互联动

保卫处是高校保卫的直接责任单位,在构建高校治安管理体系中,处于主人翁地位。除了吸纳更多优秀人才进入保卫管理岗位,及时更新各种器材设施外,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做好校园治安管理体系工作的核心保障,通过自上而下层层抓落实,相互协调,对完成情况较好的部门予以嘉奖,对未达目标的部门予以督促,强力支持卫处的工作。针对校内教职员工法治意识和安全意识淡薄的问题,高校应落实安全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三进措施,将安全教育列入教学计划,以必修课学分的方式固定下来,形成“以安全知识教育为基础,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教育为核心,以法纪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要求”的教育内容,建立“以课堂为主要渠道,以各种宣传阵地为载体,以丰富的活动为重要支撑”的方法体系。必须重点抓好新生群体的安全教育工作,让其在入学时就绷紧治安防范的神经。通过日常的教学计划、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开展认知校园治安活动等方式,对校内师生进行有关的普法和安全防范教育,帮助其认清社会的治安现状,提高自身保护意识与能力。⑧

(四)加强高校治安管理体系的“三防一体化”建设

人防层面:首先要加大校园内各出入口、校内办公楼、实验室等重点部位的安保力度,执勤队员每小时向指挥中心汇报情况,通过对讲系统将校园内突况第一时间上报,便于当班领导及时有效的做出处理决策。每天进出校园的人员和车流量较大,要做好外来车辆及人员的登记与查问,将危险与隐患最大限度的阻挡在校门之外,并在案件易发区域设立治安执勤岗,保障打击力度与速度的同时,对妄图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犯罪分子进行震慑。物防层面:校内基础设施应定期维修更新,按相关标准要求设置警示标志和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止发生坠落、踩踏等安全事故。各重点部位的负责单位要经常性不定期抽查,及时加固门窗、防盗设施等,划分区域将责任落实到个人,配合保卫部门做好日常的安全检查,将治安隐患及时上报处理。技防层面: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天眼工程、楼宇对讲、电子报警、面部识别报警系统等高科技产品已经越来越普遍的应用于高校保卫工作中,极大的增强了高校保卫的力度。在技防的完善建设中,要特别注意校园内道路岔口、主要关节点、案件高发区域的布控点位与布控密度,实现明暗结合,跟踪抓拍。切实帮助视频监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可疑人员并进行锁定,便于在预警机制上占得先机。

五、结语

治安管理范文第3篇

一、组织领导

为进一步加强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路街道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街道综治办、、华出所、工商所、劳务所、城管监察分队、人口办等职能部门领导参加的大中型企业治安管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配合区推进办,负责督促协调、情况信息、检查考核等日常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街道综治办。

二、工作内容

1、开展对大中型企业基础排摸;2、建立大中型企业治安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3、做好大中型企业周边地区图像监控设施建设;4、大中型企业周边突出治安问题综合整治;5、来沪人员管理;6、不安定因素的预防处置。

三、工作职责

1、对大中型企业基础排摸工作由分局治安支队提供各类数据交地区派出所,由所在地派出所统一汇总后交街道综治办备案。

2、每季度大中型企业治安管理工作联席会议,由街道综治办牵头,分局治安支队、地区派出所负责通报一季度治安情况。并对下一步防范工作提出建议,其它职能部门对各自工作需要各单位配合或者大中型企业需要政府部门协调解决的实际困难予以沟通和解答。

3、有关大中型企业图像监控设施建设,由各单位在自报基础上,分局治安支队、地区派出所进行汇总,统一报街道综治办备案,原则上厂区内图像监控设施建设经费由各企业负担,对于厂区外周边地区治安复杂道路、部位图像监控建设规划,由街道综治办提出方案,按照街道财政实际情况,追加建设资金,增加监控探头。

4、对大中型企业周边突出治安问题整治工作,由街道综治办牵头,地区派出所负责治安问题整治方案,会同有关职能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力争大中型企业周边“三无场所”(无证废品收购站点、无证劳务中介、无证发廊)取缔率达到90%。

5、加强对来沪人员管理,街道人口办对各单位来沪人员总人数1000人以上为重点,组织社区综合协管员每月一次集中进大中型企业开展人口信息采集登记、临时居住证办理等工作,为方便企业员工办证,对有办公条件的大中型企业集中设立居住证办证受理点,力争大中型企业外来员工信息采集率、办证率达到90%以上。同时,按照区人口办的要求,街道人口办负责对开发区内大中型企业来沪人员开展人口信息采集登记、临时居住证等发证工作。

6、不安定因素的预防处置工作,主要由分局治安支队、地区派出所、企业保卫处(科)建立企业内部不安定因素排摸机制,通过每季度联系会议对辖区内大中型企业不安定因素开展分析研判,研究制定措施,积极稳妥处置已发生的不安定因素,确保不形成热点问题。

四、工作措施

分局治安支队和地区派出所:负责配合处置大中型企业不安定因素,维护地区社会稳定和企业正常办公秩序;根据不同类型大中型企业的防范工作要求,由治安支队、各派出所落实分类管理,督促各大中型企业拨出专门款项,完善相关内部保卫机构,加强企业内部以“四防”为主的安全防范建设,健全各项安全保卫制度,提升企业自身防范能力;组织力量对发生在企业内部的案件开展侦破案件工作;加强大中型企业周边的治安防范工作和对废旧行业等易销赃场所的管理。

综治办:负责此项工作的牵头协调等工作,确保大中型企业治安管理工作有序推进。

人口办:负责来沪人员信息采集、发证登记等相关工作,力争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城管部门:负责加强对中大型企业周边乱设摊、黑广告等行为的取缔整治工作。

工商部门:负责加强对中大型企业周边无证废品收购(站)点等行业场所的取缔处罚工作。

劳务所:负责加强对大中型企业规范用工的监督管理工作。

安全办:负责加强对大中型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工作。

五、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统一思想

大中型企业治安管理工作是本地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单位要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建设“平安”,服务经济发展的高度出发,进一步提高对此项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切实发挥专门工作班子组织协调作用,落实推进各项工作措施。

2、以块为主,密切协作

各单位要充分发挥本部门职能作用,做好相互间的协作配合和资源共享,切实形成治安管理工作合力。要以加强大中型企业治安管理工作为契机,根据辖区内大中型企业治安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落实必要的资金和人员,加强技防、人防建设,努力使辖区内大中型企业治安管理工作水平再上新台阶。

治安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航道整治工程 安全管理 重点环节 防范措施

落实航道整治工程,首先要加大安全检查的力度,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以航道整治工程安全管理的内在规律为依据,紧抓安全防范的要点环节,落实于技术以及管理两个方面。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航道的重要性日渐突出,如何加强航道整治工程的安全管理,提高航道的运航能力,是相关从业人员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航道整治工程安全管理的特点分析

较之常见的土木建筑工程,航道整治工程既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也有着自身的突出特点。航道整治工程安全管理的主要特点大致上可概括为如下几点:

航道整治工程的施工战线非常长,导致施工队伍与施工人员处于分散的状态,难以实现封闭施工,受外在因素的影响较大。

航道整治工程的安全管理一般都是水上作业以及临水作业,陆上施工作业较少,因而非常容易受到水的影响,如果是雨季或者是潮汐来临,水对航道整治工程安全管理的影响更为明显。

航道整治工程的施工环境比较复杂,通车与通航对航道整治工程的安全管理影响较大,再加上施工作业的规模大,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

航道整治工程安全管理的要点与防范措施分析

1、航道工程

航道工程作为整治施工安全管理的重点环节,其整治的质量以及安全管理的水平与航道的通航能力有着莫大的关系,具体为土方工程、护岸工程、疏浚工程三个方面:

1.1土方工程

关于土方工程,我们可将其划分为拓宽航道与开挖护岸基坑两个施工环节。在实际的施工过程当中,其安全隐患多为边坡塌方,随着开挖的深度的增加,边坡塌方的风险系数也会随着升高。鉴于此,在整治施工的过程当中,首先要科学设计开挖边坡,加大防范边坡坍塌的力度,其次在开挖之时,重点考虑运输车辆的荷载以及施工现场的土质两大影响因素。建议采用“分层开挖”的施工方法,将整个开挖施工过程划分为两层,第一层的开挖范围是河道常水位,一般不宜超过河道的常水位,第二层的开挖范围是设计标高位置。对于深度>5.0m的基坑开挖施工,在开挖的过程当中,除了践行“分层开挖” 施工方法之外,还需要在上、下层界面预留平台,以防止出现边坡塌方。

1.2护岸工程

护岸工程施工常见的安全问题是基坑坍方,这是由护岸基础埋置位置较深而引起的,对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影响船舶航行。对于护岸工程的安全管理措施,可概括为如下几点:①以现场的土质以及实际开挖深度为依据,科学设计开挖边坡,遵循经济性与安全性的双重原则。②在现场为粉砂土等密实度较差的土质,且地下水位过高的情况下,建议采用轻型井点降水技术。正式开挖之前首先进行降水作业,降水时间视地表水位高低而定,将出水量显著减少的时间当做基坑开挖的施工时间。③针对拓宽航道整治工程而言,应对基坑临河侧地面高程进行合理的降低,有助于防止出现坍塌的安全事故,可作堆放施工材料的用处,便于施工。如图1所示。

图1 护岸工程拓宽航道整治

1.3疏浚工程

疏浚工程是的核心要求是不断航施工,其安全管理机制体现在施工安全以及船舶航行安全两方面,应高度重视如下几点工作:①施工之前,完善相关的手续,办全必要的凭证,海事部门作出航行警告,布设警示标志于所施工的航道周围。②针对施工方案进行全面的优化,建议采用“分条顺岸”的疏浚方式,以航道的中间为起点,逐渐向两岸推进施工。在进行同一航段多条挖泥船施工的时候,必须要将全部的挖泥船安排在同一侧施工。③以本航道的实际规模为依据,正确选用施工的船型,针对具有限制性的航道,建议采用抓斗式挖泥船进行施工(如图二所示),而对于湖区航道,则建议采用绞吸式挖泥船进行施工。④施工船型选定之后,对其进行全面的查验,查验的主要内容包括:救生设施、信号灯设施、施工许可证、消防设施等。同时检查全部参与施工的人员的工作证件,绝不允许无证上岗。

2、航道桥梁

航道的桥梁工程的特点可总结为三点:一是跨径大,二是桥梁高,三是埋置深。鉴于此,在进行航道整治的施工过程当中,必须要高度重视支架施工、便桥施工、主墩施工等施工环节,落实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

2.1支架施工

航道桥梁过程既是技术问题,也是安全管理的要点,若主跨支架存在安全隐患,其后果不堪设想。对于航道桥梁工程支架施工而言,其安全管理的要点在于如下方面:①航道桥梁工程施工容易受到通航的制约,所以在施工的过程当中必须要保证通航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基于保护支架免受船舶撞击损害的目的,建议设置防撞墩,防撞墩的材质与规格为Φ460的钢管桩。打桩施工时,必须要保证深入土体,连接各钢管桩,以提高其抗撞击的性能。②如果需要搭设临时性钢桁架梁支架,必须要精确计算出临时墩的单桩承载能力,计算公式为:施工荷载+钢梁恒载+桥梁结构恒载。此外,还需要对钢桁架梁的刚度、韧度、强度等进行全面的检验与分析。③建议将拓宽部分原有地面当做支架的支承面,以节约土地资源,并对地基的实际承载能力进行精密的计算。同时对地面与地基进行硬化处理,在满堂式支架的架设方面,必须要计算出布设密度以及刚度、韧度、强度等,并且在完成满堂式支架架设之后,需要施加堆载预压。

2.2便桥施工

航道桥梁工程通常选在原桥位进行重建,因此必须要在其附近进行便桥施工。便桥施工安全管理的要点在于如下:①为保证桥下的通航,需要进行通航净空,同时加设桥墩保护桩。②以公路等级荷载为标准进行便桥设计,确保安全耐用。③鉴于旧路跟便道的连接位置非常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因此必须要设置安全标志,以起到警示的作用。④严格把控便桥弯道曲率半径、引道纵坡等,合理确定旧路跟便桥引道的施工安全管理技术标准。

航道整治工程当中便桥施工安全防范的重点环节在于主墩施工、围堰施工、吊装施工等方面,监理方与施工方均需要高度重视,层层把关,全面落实相关的安全管理方法措施。针对上述的重点管理环节,必须要以具体针对性的技术方案与管理方案为后盾,在多次论证的基础上加以实践,以期最大限度保证航道整治工程顺利进行,防止出现安全事故。对于技术方案的论证环节,其具体的流程为方案制定(项目部)――方案初审(承包企业)――方案复审(监理单位)――专家会审――批准实施。

2.3主墩施工

如果主墩施工是在陆地上,并且基坑的开挖总深度>5.0m,在边坡的设计与安全管理方面尤其需要注意。若航道整治工程施工现场的土质不理想,难以满足大范围开挖的实际要求,建议采用基坑围护措施加以保护,围护的材质包括有钢板桩、混凝土桩、木桩三类,以现场的土质情况为标准,合理选择基坑围护桩的类型。一般而言,如果现场的土质不算太差的情况下,可采用木桩围护,而对于密实度严重不足的土质,则建议采用稳定性更强的钢板桩围护以及混凝土桩围护。

此外,如果整治过程施工现场的地下水位比较高,并且存在非常严重的渗水现象,必须要在基坑附近进行井点降水作业,如果其下卧层是流砂土,降水作业的时间应当适当延长。而如果主墩施工是在水中,围堰方式的选择方面显得格外重要,其选择的标准包括三点:一是平均水深,二是桥位段通航尺度,三是河床的土质。目前,我国内河航道在整治施工的过程当中,多事采用双排圆木桩围堰,当河道水位较深,桥位段通航尺度较大,且河床土质不理想的情况下,建议采用钢套筒围堰进行施工(如图2所示),以增强其整体的稳定性能。

图2 钢套筒围堰示意图

结语

安全管理无小事,在进行航道整治工程施工的过程当中,应当在明确航道整治工程安全管理特点的基础上,从航道工程与航道桥梁两方面着手,管理措施与技术手段双管齐下,贯彻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安全制度,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制度,以期全面提高我国航道整治安全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朱晓辉. 浅析航道整治工程的安全管理要点及防范对策[J]. 企业技术开发,2014,30:148-149.

[2]朱元章,田栋,冷乐飞. 长江航道整治工程安全管理综述[J]. 水运工程,2014,11:120-122.

[3]吕永祥. 荆江航道整治工程安全生产管控一体化技术方案[J]. 水运工程,2014,05:127-131.

[4]吴骏. 航道整治工程安全管理重点环节和安全防范措施[J]. 科技传播,2011,24:48-49.

[5]张俊锋. 长江航道整治工程变更管理探讨[J].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2,03:11-13.

治安管理范文第5篇

(一)转变观念,推进制度创新1.改革警务体制。2010年11月,郑州市启动了公安管理模式改革,将全市原来的124个派出所、公安分局整合为29个派出所,撤销分局建制,并在此基础上对市区治安区域重新进行网格化布局,郑州市公安机关的指挥层级由过去的“市公安局———公安分局———派出所”三级模式变为“市公安局———派出所”两级模式。公安分局的撤销,既精简了机关,又使警力真正下沉到了基层。改革后,基层一线警力在全市总警力中所占比例大幅度提高(由改革前的23%提高到了66%),社区民警也增加到了900多人,而且社区民警不参加派出所的日常值班,常态工作时间在社区,派出所90%以上的警力必须直接上一线执法执勤,以增强对社会治安的动态管控能力。改革以后,郑州市公安局已经将四环以内所有区域纳入巡逻范围,110指挥中心拥有对街面警力的最高指挥权,实现扁平化指挥[1],这样就提高了公安机关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工作效率,标志着沿用了60多年的公安管理模式成为历史。2.推进制度创新。第一,创新防控工作制度。郑州市公安局以2010年警务机制改革为契机,不断推进警务制度创新,实现了治安防控从传统到现代,从被动到主动,从打防并举、以打为先到打防并举、重在预防的转变,极大提高了警务工作效率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目前,郑州市公安局逐步构建了“以110指挥中心为中枢,刑警控点、交巡警控线、派出所控片分工协作、整体联动的防控网络”体系,建立并完善了警务工作时间制度。市内各派出所根据防控工作实际需要,实行两班制、三班制以及弹性工作制等,确保24小时有人值班。第二,构建综合协调制度。作为人流、物流、信息流高度集中的大城市,其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组织难、协调难,单靠公安机关单打独斗是不可能搞好的。为此,2011年以来,市公安局综合运用经济、政治、法律和行政等各种方法和手段,大力整合系统自身资源、广泛挖掘社会资源,推行共管齐抓、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工作制度。2011年,郑州市公安局就研发了可以随时查询全市各区、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的刑事、治安案件发案情况的社会治安状况评价系统。该评价系统以综合治理考核为抓手,将以前仅属于公安机关的社会治安防范责任分解到各区、街道办事处等社会治安责任单位。第三,完善考核奖惩制度。一是强化队伍管理,把好“入口关”和“出口关”。郑州市公安局非常重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队伍建设,从各级各类治安防控队员的招聘、培训、演练,到编写材,都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人员负责。二是创新奖惩机制,落实待遇、赏罚分明。郑州市公安局根据专职防控队员的工作年限、专业技能和日常表现等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了级别待遇管理办法。对工作中成绩突出的集体和个人进行物质、精神奖励,并在提拔、重用时予以优先考虑。对防范不力、工作落后的集体和个人实行诫勉谈话和严格兑现倒查责任追究,充分调动和激发了群防群治组织和队员的工作积极性。三是健全管理办法制度、规范考核评价标准。2011年上半年以来,市公安局制定了详细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组织建设规划,对群防群治组织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包安全”的“三定一包”的管理办法,对群防群治组织和队员的任务、职责及工作程序、工作规则进行了明确,规范了运作管理。同时,还制定了配套的考核办法,明确考核范围、指标、方式方法等,定期对群防群治组织进行检查、考核和评比。(二)整合资源,优化防控力量1.坚持公安机关为主导,整合警力资源。一是盘活内部存量警力资源。郑州市公安局为构建完备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立足于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调配和使用各专业警种的工作联系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真正实现了公安工作由传统的各警种“各自为战”向多警种“合成作战”工作模式的转变。在这一制度模式下,治安、刑警、巡警、交警、派出所等各方面的警力既分工明确又紧密协作,基本建成了“治安警控点、交警巡警控线、派出所控面”,“点、线、面”互相策应、布局均衡的防控网络,把公安机关打与防、管与治几方面的工作紧密结合了起来,极大提高了警务运作机制的立体化、科学化、系统化水平。二是抓好区域协作联防工作。市公安局针对当前治安形势复杂,犯罪流窜性大、跳跃性强的特点,不断完善区域警务协作机制,构建了与周边及其他地区警务资源共享、互通情报、互助协作的警务合作新格局。这样,既拓展了对外联络渠道,密切了与周边地区的警务协作,也使情报信息、先进经验得到了及时的交流和分享。这对不同区域内警方联手及时、有效打击流窜犯罪和跨地区有组织犯罪团伙犯罪活动,真正实现社会治安管理工作由过去条块分割、静态封闭型向联动、协作动态开放型的转变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提高了公安机关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的效率和维护社会稳定、保障老百姓安居乐业的能力。2.坚持群众路线,开发壮大社会群防资源。第一,充分开发利用民力资源。“警力总有限、民力终无穷”。郑州市委、市政府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构建中坚持走群众路线,向社会“借力”,注意发挥民间力量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2011年,由市政府出资,市公安局负责组织实施,招聘了一批安保力量充实社区治安巡防队伍,城区近1000名专职巡防队员全部进驻各社区,他们在民警的带领和指挥下,按照“四班三运转”的模式在各自辖区开展24小时不间断巡逻。同时,注意不断加强专、兼职和义务群防力量建设,逐步将为人公道正派、社会责任感强的部分出租车、公交车、客运车辆司机、售票员、交通协管员、保洁员,以及工作业务范围大的送奶工、送报工、送水工、煤气搬运工等发展成为治安信息员。在居民住宅小区等场所,则发动群众开展邻里守望、联巡联防等群防群治工作。第二,实行网格化管理,大力兴建社区警务室。郑州市公安局在全市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科学划分网格,搭建三级管理构架:由派出所、街道办事处组成一级网格,社区警务室、社区居委会组成二级网格,楼院、街区、内部单位等组成基础网格单元。同时,选择在条件较好、管理规范的社区治保室、单位内部保卫值班室等社会安保场所,按照公安派出所办公楼外观风格和装饰标准,改建成统一标识的警务室,要求警务室硬件建设做到“四个统一”(统一命名、统一外观、统一民警工作簿册、统一台账)和“六有”(有办公桌椅、有通信工具、有交通工具、有巡逻器材、有档案柜、有台账)。社区警务室负责整个社区的治安秩序,坚持24小时值班,接受群众报警求助,社区民警以及派出所专职巡防队员在每日巡逻执勤时对社区警务室相关工作进行检查,所有单位内部安保人员免费接受派出所培训,并接受派出所的统一指挥与调度,第一时间掌握社情民意、第一时间研判上报各种信息、第一时间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处置,变被动应对为主动防范、变事后处置为源头防范,防患于未然。这样,就搭建了以派出所为主导、以社区警务室为依托、以治保力量为骨干、以治安积极分子为触角的治安防控网。较为完善的社会治安防控网络的建成,进一步增强了社会治安防控能力。3.规范保安服务,稳步发展保安力量。目前,郑州保安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由郑州市公安局下属的郑州市保安服务公司培训出的正规保安,第二类是单位自招的、衣着与正规保安类似的内保人员,第三类是一些物业公司从劳务市场上招聘来的保安人员。第二类和第三类都是非正规保安。大量非正规保安的进入,给保安市场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非正规保安未在公安机关备案,未经正规培训就上岗,涉及这些人的负面报道屡见不鲜,影响了整个保安队伍的形象和声誉,同时也威胁到社会的安全和稳定。从2002年开始,郑州市就依据《河南省社会保安服务管理办法》,由市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市公安局牵头,市房地产管理局、文化局、工商局、体育局联合行动,清理整顿保安服务公司。对经省公安厅批准组建的保安服务公司(分公司)重新进行审核、登记、备案。从2007年开始,市公安局充分组织正规保安力量参与各项打击防范活动。同时,与保安公司及相应单位签订责任状,充分利用社会保安力量对保安责任区内部进行安全防范,消除各类事故隐患和不安全因素。(三)更新手段,借力高新科技1.构建和完善“天网工程”。据相关资料统计,2009年,郑州市共建有视频监控平台6168个,安装可视探头76164个,全市重要街道、重要路口、重点单位、90%的城镇居民楼院、94%的行政村、84%的农户院落落实了技防措施[2]。2011年,郑州市委、市政府在已有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全年要在全城区主要街道安装1800个以上高清监控探头,要求各单位在所有出入口至少安装2个能覆盖该出入口左右两边50米范围的高清监控摄像头,达到行业、场所、街面、社区全覆盖,以完善郑州市的“天网工程”。同时,郑州市以电子视频监控、GPS卫星定位和防劫报警三大高科技系统为依托,以警用地理信息平台为辅助,以PGIS基础平台为保障,以相互连通的“网格”防控为基础,着力构建25个高清电子卡口的中间包围圈,15个高清电子卡口的包围圈,构建智能高效的调度指挥体系和人、机互动的围、堵、截机制。2.大力加强公安机关自身信息化建设。信息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是新形势下提升公安机关战斗力的“倍增器”,构建以信息为主导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国际警务发展的必然趋势。郑州市公安局审时度势,不断加强警务信息化建设,在充分利用公安资源库和社会资源库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治安信息系统,开展治安业务基础信息采集大会战,明确和规范各所、队、室日常信息的采集、上报、传递、录入内容和时限,实行“三级”动态跟踪管理机制。2012年1至8月,郑州市公安系统共录入特种行业旅馆类信息7200余条,特种行业其他类信息6000余条,娱乐场所信息800多条,旅客信息1200余万条,提供查询服务1200多次,系统对比报警600余次。在从2011年5月份开始的全国性清网行动中,郑州警方已追回1000多名逃犯,市公安局为此荣立集体一等功。自2012年以来,郑州警方共侦破各类案件12491起,打击处理违法犯罪嫌疑人12752人。截至2012年年初,郑州市公安机关共抓获网上逃犯1435人,其中公安部B级通缉逃犯1人,命案逃犯9人,杀人逃犯4人,降网率达68%;综合考核成绩居河南省第四,降网率暂居中部六省省会城市第一,列全国36个大城市第二[3]。(四)改革机制,狠抓措施落实1.健全组织保障机制。郑州市综治部门根据“上下联动、各司其职、权责明确、赏罚有据”的原则,将全市治安防控工作实效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第一责任人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按月考评,并将考评结果向相关组织管理部门通报,推行奖优罚劣的激励、惩罚机制,实行严格的责任倒查和追责制。这些措施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相关责任单位第一责任人参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积极性,极大地推进了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设工作。2.健全管理机制。第一,健全治安行政管理机制。近年来,郑州市公安局加强了对特种行业、娱乐场所、危险物品的管理,并不断健全相关监督检查制度、规范监督检查行为、落实监督检查责任,从根本上纠正了以前的“重发证、轻管理,重罚款、轻整顿”的错误倾向,成效显著。第二,健全人口管理机制。根据市人民政府的《加强流动人口与出租房屋服务管理的意见》,加强了对全市范围内流动人口、企事业单位、出租屋等方面的管理,实行以证、以房、以业管人的“三以”管理服务模式。同时,在不断完善实有人口信息的基础上,对重点人口实行分类分级、动态监管,基本上做到了对所有人口“心中有数”。3.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建立和健全从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乡、镇(街道办事处)———社区等系统至市公安局———派出所———各专业警种(社区警务室)系统的联动协调、快速、高效的层级响应机制,明确各层级指挥处置权限、处置程序、处置方法、基本要求,以确保紧急情况下运转协调、快速反应、处置有力。4.健全矛盾纠纷调处机制。郑州市公安局根据本市交通发达,人流、物流、信息流大等特点建立了社会维稳工作评估机制,根据不同情况区别确定不同风险等级,实行分级管理,并以“公安大接访”为契机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为此,在每个社区警务室、社区设立了专门的矛盾、纠纷调解室,确保一个矛盾、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并实行案件回访制度。例如,郑州市金水区派出所规定:辖区内发生的案件,社区民警3天内必须上门进行案件回访,查找防范漏洞,并强化落实防范措施,对回访中群众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意见,及时研究整改措施,反馈结果。群众不满意的,治安管理服务大队领导上门回访;仍不满意的,派出所分管领导以及大队领导要上门回访,直至群众满意为止,确保矛盾不发酵、不出社区。

二、构建和完善郑州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若干思考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可否认,当前郑州市仍然存在一些影响和制约全市治安防控建设与发展的困难和问题。例如,治安防控工作机制滞后于治安形势的发展、警力不足、群防群治组织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治安防控信息化水平不高、群众的自我防范意识相对薄弱等等。这些问题要得到有效解决,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公安机关自身观念的转变和工作模式的改革。要真正从传统的“以打为主、等案上门”转变到“以预防为主、主动出击”的工作模式上来,把至少90%的警力充实基层、摆上路面。(二)建立社会治安防控专门组织机构,加大建设力度从郑州市近几年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实践来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与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可以说是两码事。目前,郑州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由政法委下设的综治委组织、领导。实践证明,这种领导和管理体制不适应当前的形势需要,笔者建议设立专门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组织领导机构,并将此机构置于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之下,厘清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的关系,以利于及时解决防控体系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同时,为了加强对各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防控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应当进一步完善目前已有的协作通报制度、联席会议制度等。(三)进一步建立分工协作、齐抓共管、权责明确的防控工作运行机制党委和政府要从政策和制度的制定、措施的落实执行、执行的结果考评等环节和方面真正负起领导和监督的责任来。全市所有国家机关社会组织、人民团体以及相关单位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负其责,必须绝对服从领导,自觉、主动接受公安机关的业务指导和专业培训,转变观念,真抓实干,做到全市“一盘棋”,做好社会治安防控工作。各级宣传部门和媒体要开足马力,加大宣传力度,大力营造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舆论氛围;政法委以及各级综治部门要真正负起责任来,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的大局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和优势;作为建设主力的公安机关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制定出科学的“施工方案”,配套好相关措施,做好其他单位的防控体系建设指导工作;政府财政部门要根据防控体系建设的实际需要编制好预算,努力做好经费保障工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协助做好招聘人员的有关管理和待遇落实工作;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在防控体系重点工程(如卡点建设、巡防岗亭、社区警务室建设)的选址、规划、用地等方面予以充分保障;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等部门要配合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办公室做好防控体系建设的考核、评比、奖惩工作,并将结果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通报。党委和政府等组织、领导机关要进一步健全奖励和责任追究制度。对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卓有成效、治安形势好,或者治安形势因防控工作积极而明显好转的相关地区、单位、组织进行表彰,并对治安相关责任人、主要负责人给予表彰、奖励;反之,对重视不够、管理能力低下甚至的单位和个人,如果造成后果,就要严肃追究责任,实行“一票否决”,决不搞“下不为例”。(四)进一步整合警力资源存量,构建复合型、动态型的警察队伍目前,警力紧张、警力资源不足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国家财力有限、短期内尚无法解决警力紧张问题的形势下,公安机关必须挖掘内部潜力,进一步整合、盘活现有警力资源存量,构建复合型、动态型警察队伍。第一,完善交巡警制度。应进一步整合在街面上巡逻的巡警与值勤的交警的力量,在“多能”、“多责”上做文章,大力加强复合型警务建设。对交巡警,应同时赋予双方交通管理权和治安处置权。交巡警可以考虑根据每天不同时段的具体情况,实行机动、灵活的勤务、警务方式:交通高峰时站点,交通平峰时巡线,有警则处警,无警就巡防。这样虽然工作量加大了,但可以真正实现“一警多能,一警多责”的目标。实行交巡警制度,其优点是能把以前双方职责割裂的管“点”与管“线”有机结合,使交通管理与治安管理协调起来。第二,进一步完善治安警、刑警工作机制,构建动态型警务。除安排值班人员外,其余民警有警接警、无警巡逻,让警察在街面上动起来,提高街面见警率,而不是在家坐等案子。这样就盘活了既有警力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警力不足的局面。(五)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构建社会化治安防控体系工作格局社会治安形势、公安机关队伍的现状表明,要想实现社会治安的根本好转,实现对治安形势的有效管控,党委和政府除了要积极发挥公安机关主导作用之外,还应当进一步挖掘、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有效地参与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的大局上来。要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部署下,按照“党政主导、公安主力、法人负责、社会参与”的原则,积极动员社会各单位、团体、组织大力参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可以考虑将各单位的内保力量经过统一培训和规范以后,置于所属辖区公安机关的统一管理之下,听从调度、服从指挥。可以考虑把出没于大街小巷的出租车、公交车以及社会客运车辆等营运车辆的司机、售票人员等发动起来,发挥他们这个群体社会接触面广、情况熟悉、流动性大、社会责任感相对较强、安全需求大的优势,使他们成为公安机关的义务巡逻员和流动观察哨,参与治安防范[4]。在充分开发社会资源共同进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同时,要加大各单位社会力量防控人员的技术装备配置工作力度,确保他们在维护社会治安中的自身安全。同时,要制定相关政策,使对于相关人员在参与治安防控工作中所发生的意外和不测的补偿有据可依,不使他们流血又流泪。(六)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天网工程”社会治安防控工作千头万绪,点多面广,任务繁重。要实现对社会面的全时空、全覆盖、无缝隙管控,就必须进一步向科技借力,利用现代最新科技这一“警力倍增器”来助推防范建设工作。要着眼于信息化警务实战,促使运用科技手段办案、以信息化手段管理社会成为全体民警的自觉行为,不断提高全警信息化应用水平,进而提高公安机关的整体战斗力。其中最重要的抓手之一就是进一步完善“天网工程”。完善该工程要求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出资安装最新式的高清监控探头,淘汰原有落后设备,并安排专门人员负责24小时不间断盯网。要进一步改造和升级各单位内部防控网,使它在保证监控好本单位内部治安秩序的基础上,也能监控到单位周边的大致情况。政府要加大在公园、广场、车站、街道、商务中心等重要公共区域方面的技防投入力度,在淘汰落后监控设备的基础上安装全方位、高清的监控探头,在全市区范围内争取做到不留监控死角,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监控网络系统建设,尽可能将政府、社会力量各自出资建设的各种视频监控系统全部联网,实现无缝对接,并整合维护、维修力量,安排专人定期、及时进行维护、维修、更新与升级[5],以及提供技术和业务指导。(七)进一步做专、做实社区警务,夯实社会治安防控基层基础对于社会治安来说,公安基层基础工作不牢,必然会使社会秩序混乱、治安环境恶化。郑州市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必须进一步加大社区警务建设力度,进一步做专、做实社区警务工作,夯实社会治安防控基层基础,彻底改变目前社区警务工作基本流于形式的状况,真正像郑州市公安局金水区派出所那样把社区警务室建成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前沿窗口”。针对老百姓对社区警务“不了解、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的“四不”现实情况,政府部门和公安机关要加大宣传工作力度,从事社区警务的民警要像金水区派出所社区民警赵守在、刘亚可、周玲玲等同志那样,以自己良好的形象、亲民务实的作风、扎实而又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人民对社区警务工作的了解、理解、支持和配合。在郑州市城区,要进一步完善专职社区民警制度,所有社区民警都应参与派出所的考勤、值班与重大活动的保卫工作,每周一般应不少于4天,在社区(警务室)工作(45岁以上的社区民警上班期间全部在社区工作),每天在社区工作不少于6小时,接待群众不少于2小时。在广大乡村,有必要参照先进地区的经验,进一步改革完善中心警务室和路卡“室卡合一”的中心警务室警务模式。中心警务室专职民警和专职辅警的配备组成、值勤守卡模式要因地制宜、便于工作开展和方便群众。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