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冰雪文化论文

冰雪文化论文范文精选

冰雪文化论文

冰雪文化论文范文第1篇

1.1研究对象

本文以哈尔滨体育学院校园冰雪体育文化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哈尔滨体育学院校园冰雪体育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精神文化等四大方面。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通过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智乐思等期刊网站进行相关资料检索,并在黑龙江省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获取大量有效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1.2.2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要求,制定《关于哈尔滨体育学院校园冰雪体育文化建设情况调查问卷表》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初稿经2轮专家评议、修改,对问卷进行了归类排列与增删,使该问卷具有满意的结构效度。在正式调查前对2个专业60人做了初测,并按等级换算成分数,1周后进行了复测,由两次所得数据求得信度系数r=0.91,p<0.01水平,具有较高信度。向哈尔滨体育学院不同年级不同系别的在校生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94份,回收率98.5%,其中有效问卷370份,有效回收率94%。

1.2.3座谈访问法

访问哈尔滨体育学院学生处等相关领导和社会体育学专家教授,了解哈尔滨体育学院悠久的冰雪办学历史、学院冰雪体育教学现状以及有关哈尔滨体育学院校园冰雪体育文化建设的相关问题。

1.2.4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9.0数据统计分析软件对调查问卷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校园冰雪体育物质文化

冰雪体育物质文化,主要包括校园的地理环境,冰雪体育场地器材的结构配备及质量,冰雪体育服装用品等,是高校冰雪体育文化的基础,也是客观物质保障。

2.1.1冰雪体育场馆设施完备,但使用率低

目前,哈尔滨体育学院冰雪体育场馆建有大学生滑冰馆、冬季室外临时滑冰场(每年12月-期末)、帽儿山滑雪场。大学生滑冰馆作为承担2009年世界大冬会冰上运动项目的场馆之一,其科学的设计理念和完备的配套设施受到了国际大体联专家的高度评价。1999年至今,学院投入近亿元资金,在帽儿山镇先后建立的高山滑雪场和滑雪教学训练基地是目前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功能齐全、管理现代的一所现代化综合滑雪场,在教学、科研、训练和竞赛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每年12月至第二学期末的室外临时滑冰场承担着大量教学工作。冬季,室外临时滑冰场的使用率较高,但高使用率多来自本院教学课程安排的硬性需要。除每天课程、训练用途外学生自主使用率小。未能在推广学院冰雪校园体育文化中发挥充分的作用。帽儿山滑雪场的使用率受季节影响较大,冬季使用率高,但是高使用率多来自专业学生完成课程内容。对于学院主体非冰雪专业学生来说,参与雪上运动的情况很不理想。调查显示,很多学生只是知道学校有帽儿山滑雪场,并未亲身享受到学校冰雪资源的优势。因此,帽儿山滑雪场在哈尔滨体育学院的校园冰雪体育文化建设中起到的作用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大学生滑冰馆因其场地维护费用较高,再加上冬季室外临时滑冰场的设立分担了大部分训练和课程任务。固大学生滑冰馆只承担少部分训练教学任务,少部分比赛任务,以及夏季学院冰雪运动专业学生教学、训练及比赛等。除课程安排之外,大学生滑冰馆的自主使用率几乎为零。

2.1.2冰雪体育器材购置全面,但使用与运动本身背离

对哈尔滨体育学院冰雪体育器材及用品的调查主要是常用器材用品的调查,如冰刀鞋、滑雪服等。滑冰是哈尔滨体育学院学生的必修课程,学院统一发放冰刀鞋。在体育用品方面,学生总体购买滑雪服装的人数较多,但在这些购买人数中因运动需要购买的人数相对较少,购买动机大多数在于日常穿着保暖,这归因于学院的气候等因素,与热爱冰雪运动相背离。

2.2校园冰雪体育行为文化

2.2.1冰雪教学资源丰厚,但教学效果欠佳

哈尔滨体育学院一直倾力于冰雪体育的教学研究。在冰雪教学、训练、科研活动中做了大胆的尝试与改革,在首创“冰陆双周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又开创了“雪陆双周期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训练效果,运动成绩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培育了许多优秀的冰雪项目运动员,其中不乏顶尖级世界竞技运动员。在对学院冰雪课程教学情况的调查中显示有85%的学生认为学院老师授课很好很易接受;13%的学生认为老师授课一般;剩下的少数学生认为老师授课很差,难接受,从这项结果中得知,在实际教学中学院学生认可老师的授课水平。但在对另一问题的调查中却得到差强人意的结果:在学院的冰雪教学中只有少数学生(16%)能够通过学习后达到理想水平(成绩在85分以上);大部分同学(64%)处于只能在冰面立稳、做短距离滑动的状态且动作多有扭曲变形(成绩在60-85分);仍然存在一部分学生(20%)无法通过检测考试(60分以下)。体现出冰雪教学资源丰富与教学效果欠佳相矛盾的现象。

2.2.2冰雪体育广告与宣传数量少、内容枯燥

体育广告与宣传在校园体育文化的开展过程中起到很好的催化作用。哈尔滨体育学院对冰雪运动项目的宣传(包括校内以及校外的宣传)数量较少、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在校内的宣传主要以标语、墙体海报等形式,在全院范围出现的冰雪体育标语及墙体广告共20处,在校外的宣传微乎其微:仅在校园网站首页、校园简介、学生录取通知书等处对其冰雪运动项目做了一定宣传,并无其他强有力的广告宣传投资。

2.3校园冰雪体育制度文化

体育制度文化层面指对大学体育起规范作用的各种学校体育法规和条例,学校制定有关体育规章制度及各项体育运动的裁判规则等,此外还包括大学校园内的体育部(课部)、体育协会、运动队、体育俱乐部等各种体育组织。

2.3.1冰雪体育制度建设不够完备

哈尔滨体育学院冰雪体育制度建设不够完备主要表现在学院内缺乏学生占主动地位的冰雪体育俱乐部、冰雪体育协会建设。这也是学院学生自主参加冰雪运动人数较少的一个关键因素,校园内冰雪体育俱乐部或冰雪体育协会的建设可以很好的增加冰雪体育的参与意识,是学院冰雪体育文化传播的重要桥梁。哈尔滨体育学院冰雪体育制度的建设主要为教学服务。学院设有冰雪运动系,是完成冰雪教学、科研、训练的一个教学系。另外学院于2012年设立冬季奥林匹克学院,学院设有冰雪运动文史馆。

2.3.2学生对冰雪体育制度了解甚少

学生对冰雪体育制度的了解模糊。问卷调查显示,仅极少数学生对冰雪项目的裁判规则了解熟悉,绝大多数学生对冰雪项目的了解仅停留在知道冰雪项目名称的层次上。对于世界公认的各种冰雪运动项目的组织联合会等的了解也很薄弱。在问及是否会关注冬奥会时,将近一半的学生表示不会关注。在问及“是否参观了解我院冰雪运动文史馆”时,很少学生给出积极答案。而对于学院新成立的冬季奥林匹克学院也只是极少数同学关注。

2.4校园冰雪体育精神文化

2.4.1冰雪体育意识较强、冰雪体育精神积极

哈尔滨体育学院冰雪特色办学历史悠久,学院学生对冰雪体育的了解相对较多。学院每个学生都必修滑冰课程,学生对冰雪运动的认知更加真切全面。另外,体育精神存在共性,所以冰雪体育精神也体现在顽强拼搏、公平竞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精神上。总的来说哈尔滨体育学院学生冰雪体育意识较强、冰雪体育精神表现积极。

2.4.2冰雪体育自主参与意识薄弱

调查显示,除课堂练习时间外,学院学生课后自主参加冰雪体育运动的人数较少,这也是学院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同时,学院各冰雪体育场馆设施使用率低的情况也能反映出自主使用学校冰雪体育资源的学生数量少。学院学生参与冰雪体育意识薄弱反映出目前哈尔滨体育学院校园冰雪体育文化建设出现了薄弱环节。冰雪体育参与意识与学院校园冰雪体育文化建设相辅相成,没有浓郁的体育文化渲染就减少了冰雪体育参与热情,较少的冰雪体育参与也不利于校园冰雪文化建设。

3高校校园冰雪体育文化建设路径

哈尔滨体育学院校园冰雪体育文化建设因其本有的冰雪体育基础,校园冰雪体育文化建设全面,表现在冰雪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完备,冰雪体育教学资源丰厚,冰雪体育相关制度建设有一定的基础,冰雪体育精神积极。同时调查也体现出校园冰雪体育文化在哈尔滨体育学院的建设过程之中逐渐变得麻木和不以为意的一面,从而出现冰雪体育设施场馆使用率低下,冰雪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高校体育文化是体育精神文化、体育制度文化、体育物质文化所构成的完整体系,其中体育精神文化是中心,体育制度文化是保障,体育物质文化是基础。体育行为文化是重要的实施手段,四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推动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可以基于这四个方面建设高校校园冰雪体育文化。

3.1高校校园冰雪体育精神文化建设

3.1.1增强大学生冰雪体育意识

高校校园冰雪体育精神文化建设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冰雪体育意识。冰雪体育意识是指人们对冰雪体育的认识、看法和参与意识。冰雪运动因具有鲜明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导致人们对其进行全面的认识产生了一定局限性。在我国东北地区冬季时间长,冰雪资源丰厚,冰雪体育运动有一定的历史,冰雪体育氛围浓郁。因此地处东北地区的高校要善于将外在的物化优势内化成学生的意识层面,使学生在意识上重视喜爱冰雪体育运动,以学生为主体,建立坚强庞大的冰雪意识体系。这样冰雪体育文化的建设就有了强大的精神支撑,为冰雪体育文化的建设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3.1.2弘扬冰雪体育文化精神

体育精神具有一定的共性,冰雪体育也具有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公平竞争等精神。另外冰雪运动因其运动环境的特殊性,冰雪体育精神显现出更加鲜明的自身独特性:抗冰寒的顽强意志力、特殊环境下团队合作力、挑战大自然的冒险精神以及对人类自身运动极限的挑战精神。冰雪运动独具魅力,冰雪体育精神受用终身。建设高校校园冰雪体育文化,要大力弘扬冰雪体育精神,吸引更多的热血青年参与进来,体味冰雪运动无限的乐趣,培养冰雪体育意志,贯彻终身体育理念。

3.2高校校园冰雪体育物质文化建设

高校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层是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基础,是高校体育文化中可感觉到的具有一定感染力的层面。一所高校的体育场馆及内部的器械布置,体育建筑的风格,学校所处的地域构成了校园体育物质文化。高校校园体育物质文化是实现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反映着高校的校园体育文化,同时也体现出高校的办学特色。

3.2.1加大经费投入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场馆设施不足,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应对不了庞大的学生数量。高校校园体育场馆建设的丰富性是推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高校校园冰雪体育文化的建设首要的就是加大冰雪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的经费投入,冰雪体育场馆设施的丰富性可以满足高校校园师生求新求异的运动需求,与此同时众多的冰雪体育参与也推动了校园冰雪体育文化建设,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也得到了很大的充实。冰雪体育对场馆设施的要求较高,如果没有足够的经费投入,学校也可以采用与社会冰雪体育资源合作的方式,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建设高校校园的冰雪体育文化。

3.2.2提高场馆设施的利用率

高校冰雪体育场馆设施的使用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最大限度地为广大师生服务,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冰雪体育场馆的建设与学生相背离。学校相关部门应注重并在校园内推行利于冰雪体育发展的有力政策,鼓励师生享用学校冰雪体育资源。例如学校可以推行凭本校的学生证等,免费或低收费使用学校冰雪体育场馆设施或与社会合作的冰雪体育资源,让学生能身受冰雪,心系冰雪,推动高校校园冰雪体育文化建设。

3.3高校校园冰雪体育行为文化建设

3.3.1开展冰雪体育教学

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有待创新,冰雪体育的流行为高校体育课程带来了新的突破。高校开展冰雪体育课程能够满足当代大学生对新兴体育项目的猎奇,同时激发对体育的热情,重拾体育乐趣,回归体育世界。高校施行全国招生,学校应该充分考虑地域因素,注重冰雪体育课程设置、授课方式手段以及考核标准的合理性,避免考核标准不当破坏学生对冰雪体育的热衷。3.3.2举办冰雪体育文化节活动传统的校园体育活动以学校运动会为主,学校运动会有其不可避免的弊端所在:竞技性浓郁,参与学生人数少,比赛项目没有创新性。举办冰雪体育文化节,学生的参与性更强,冰雪体育运动项目新颖,充分展现体育的趣味性。另外,学校范围的活动可以加强学校整体性、融合性,使学校融为一体,加强学校凝聚力。充分体现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3.3.3加强冰雪体育宣传工作

加强学校内的广告宣传,包括横幅、标语、墙体画、雕塑等,丰富校园内冰雪宣传的宣传形式和内容,使冰雪运动萦绕整个校园。可以举行新生入学以“学校特色”为主题的演讲,介绍学校的冰雪特色、办学理念等等。让他们入学第一刻的心就深深烙上冰雪特色。校外宣传也很重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学校特色的广告宣传,学校的网站等可以适当增加冰雪特色的宣传部分,重点凸显冰雪特色。在社会上做适当的宣传一方面可以增加学校的知名度,另一方面适当开放学校的冰雪体育场馆设施也可以增加经济效益。

3.4高校校园冰雪体育制度文化建设

高校校园冰雪体育制度文化主要包含冰雪体育法令法规、冰雪体育规章制度、冰雪项目运动规则及裁判规则,另外,还包括冰雪体育俱乐部、冰雪体育运动队等体育组织。冰雪体育制度的建设伴随于冰雪体育运动的整个过程之中,要严格按照冰雪体育运动的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管理建设自己的校园冰雪体育文化。

3.4.1冰雪体育运动队建设

高校成绩优异的冰雪体育运动队可以成为高校冰雪体育文化的核心,也是高校创建办学特色的一条有效途径。可从当今在中国熟知度较高、训练基础较好的冰雪体育项目着手,例如短道速滑、花样滑冰等,建设一支成绩优异的冰雪体育运动队代表学校参加各大赛事,可以增强学生的学校荣誉感,从而建立起学校独具特色的校园冰雪体育文化,增加同类学校竞争筹码。另外在冰雪体育运动项目中冰球、冰壶类运动项目以团队形式比赛,可以仿照学校篮球队等团体项目的成熟建设经验,打造学校冰球队等,构建学校校园冰雪体育文化。

3.4.2鼓励成立冰雪体育俱乐部

冰雪文化论文范文第2篇

1.1一般资料抽取2011年9月至2013年11月在本院已经确诊的100例糖尿病患者,100例患者全部符合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年龄27~82岁,平均56.3岁。其中1型糖尿病11例,2型糖尿病86例,其他类型3例。

1.2方法分别对10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空腹血糖、血清三酰甘油以及糖耐受试验检测。

1.2.1空腹血浆葡萄糖检测患者在进行临床空腹血糖检查之前的10h当中禁止食用任何食物,在检测当天早晨大约7点抽取患者静脉血液2mL,采用临床氧化酶方法。所有患者全部进行3次检测。空腹血糖在7.0mmol/L以上为阳性。

1.2.2糖耐受试验患者在采取糖耐受试验之前72h,患者可以正常饮食、一旦患者进食相对较少,则需要每天摄入150~300g碳水化合物。糖耐受试验前一天晚上10点左右禁止饮食,试验当天早晨大约7点抽取患者静脉血液2mL,对血浆葡萄糖进行测定,此为空腹血糖。临床试验之前患者停止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及胰岛素。将75g葡萄糖溶于300mL水中,使患者在3min当中全部喝完。之后在患者喝完糖水以后的30min、1h、2h以及3h各抽取静脉血液2mL给予临床血糖检测。另外,还要对患者尿液进行收集,进行尿糖定性试验。通常情况之下,患者在服用糖水以后30min至1h血糖浓度会明显上升,2h以后血糖浓度会降低到空腹水平,一旦服用糖水以后2h没有降低到空腹水平,同时尿糖呈现阳性,则能够判定糖耐受能力相对较低,并且根据患者血糖的浓度测定结果,绘制出耐糖曲线。

1.2.3血清三酰甘油测定患者在血清三酰甘油检测之前12h当中禁止饮食,保持空腹,并且在临床检查之前不要饮酒、吸烟,不可以大幅度运动,不能自主改变以往睡眠以及饮食习惯。患者静坐10min以后抽取5mL血液2份,在采集血液以后2h内将血清进行分离,4h以内给予测定。三酰甘油正常范围是0.21~1.76mmol/L。

2结果

患者平均空腹血糖为(8.7±5.3)mmol/L,平均2h糖耐受试验值为(12.4±6.3)mmol/L,平均血清三酰甘油水平为(2.19±1.21)mmol/L,所有患者3项指标的水平均高于正常参考值。

3讨论

糖尿病属于内分泌代谢性紊乱疾病,是由于患者的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者是胰岛素作用障碍,造成血液当中的葡萄糖浓度过高,从而发生尿糖症状,并且会导致患者机体的蛋白质代谢以及脂肪紊乱,会使肾脏、心血管、眼部以及神经系统受到损害,使患者出现功能障碍,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衰竭、酮症酸中毒或者神经和血管等相关慢性并发症。糖耐量减低患者的转归有以下3种情况:第一,是转变为真正的糖尿病;第二,是保持不变;第三,恢复到正常水平。相关临床报道表明,如果对糖耐量低减没有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大约有15%糖耐量低减患者会成为真正的糖尿病患者,所以,糖耐量低减人群是发生糖尿病最主要的群体。如果对其采取相对应的防治措施,例如,改变以往的饮食习惯、坚持有氧运动以及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能够使发生糖尿病的概率明显降低。血清三酰甘油为血脂关键的组成部分,其一般保持动态的平衡,其正常值在0.21~1.76mmol/L,然而血清三酰甘油会随着性别、年龄、生活习惯以及饮食结构等相关原因出现非常大范围的上下波动,尤其是体质量严重超标的中年和老年人群。其合成有2种方式,第一,在肝脏以及脂肪组织当中合成,第二,经过小肠黏膜从食物当中吸收合成。血清三酰甘油升高检测结果为升高,则表明患者存在糖尿病的可能性,必须要深入进行准确诊断。糖尿病通常包括以下4种类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以及其他相关类型的糖尿病。其中,2型糖尿病所占的总体比例最高。对于糖尿病的临床检验方法有很多种,本文采用糖耐受试验、空腹血浆葡萄糖检测以及血清三酰甘油测定来为糖尿病的临床诊断提供相关参考,以上几种临床生化指标还具有临床操作简便、迅速以及费用低廉等相关优势。值得注意的是,生物化学指标异常并不能完全表明接受检测者就一定患有糖尿病,必须要通过进一步的准确诊断来给予确诊。

冰雪文化论文范文第3篇

造林质量不高,是导致森林病虫害频发的主要原因。目前,在林木的培育和管理方面,工作没有落到实处,对于造林的质量较为忽视,仅从造林的数量上完成任务,导致劣质林的出现。造林后期,对于林木的管理和养护工作没有做到位,一旦发生病虫害,影响范围将非常广。将本应该运用到病虫害防治的经费用到了事后的救灾工作,没有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森林病虫害的预防机制。没有从生态学的观点出发,森林的自身调控功能逐渐减弱,由于化学农药的长期和大量的使用,使得有害生物逐渐产生了抗性,同时还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很多物种濒临灭绝,打破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农药施作方法不恰当,清除病虫害的速度较慢,不能够将害虫一次性彻底的清除,导致病虫害残留,很容易再次引发虫灾。害虫的适应能力和抗药性逐渐提高,对于抗虫的品种和特性,有待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2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法

2.1生物防治

2.1.1天敌昆虫的利用

比如可以对赤眼蜂进行利用,对松毛虫进行防治;还可以利用管氏肿腿蜂对天牛等害虫进行防治;也可以利用茧蜂对舞毒蛾进行防治。除上述之外,还可以利用啮小蜂对舟蛾、白蛾等进行防治。另外,如螳螂、瓢虫等都可以对一些常见的害虫进行捕食。

2.1.2微生物治虫运用

微生物是一种防治害虫的有效方法,通过运用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可以很好的杀灭害虫。以苏云金杆菌为例,它就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杀虫剂。一般的化学农药,都会在某种程度上对人畜造成影响和伤害,长期使用还会污染环境,而使用苏云金杆菌作为杀虫剂就不会有这类问题的出现。目前较为常用的杀虫剂主要有乳悬剂、水悬剂、乳剂和粉剂等等。除此之外,病毒也是防治森林病虫害的有效措施。其优点有很多,如对于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很少会发生丧失活性的问题。同时致病性也很强,害虫很难产生抗性。在环境保护方面也有其优势,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不会影响人畜的健康。

2.1.3鸟类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将鸟类运用到病虫害的防治可谓由来已久,是一种传统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当前,在防治病虫害的众多方法中,鸟类病虫害防治仍属于主要的方法,这是由其经济性和环保型决定的。鸟类本身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并且可以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森林中的益鸟,如杜鹃、啄木鸟等,可以大面积的捕食森林害虫,尤其是对于害虫密度较高的情况,采用鸟类防治的方法,能够收到十分明显的效果。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森林会受到环境因素的限制,鸟类的数量较少,这就需要采取方法招引鸟类,做好鸟类巢穴的设置工作。

2.2物理防治

2.2.1人工捕杀

人工捕杀适用于容易捕捉的害虫,并且通常来说害虫个体相对较大,一旦发生虫害,可以采取人工捕捉的方式,发动群众的力量,并以其他的方法作为有益补充。人工捕杀具有较强的经济性,并且收效较快。

2.2.2隔离法

有些害虫传播和扩散的速度非常快,如果不采取措施,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造成大面积的森林受到病虫的侵害。这时可以采取隔离法,即建立无寄主隔离带,其宽度和长度是一定的,在被保护地和病虫害发生地之间形成防护,从而有效防止病虫害的扩散。

2.2.3诱杀法

害虫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如某些趋性特征,在进行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对害虫实行捕杀。这种方法较为经济,效率高,运用起来十分方便。信息素可以有效的干扰昆虫雌雄间的交配通信,并且具有多种优点,如无公害、专一性等,目前作为森林病虫害防治必不可少的手段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2.3化学防治化学防治

在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森林生态系统需要保持其平衡性,然而有些情况下,会出现昆虫种群迅速增加的现象,即大面积的病虫害的发生,这时化学防治的方法作为一种极为有效的措施,就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使用化学防治的方法必须考虑到农药的安全性问题,涉及到很多因素,如对天敌、水生生物、人畜以及土壤中的有益生物造成的影响,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还有化学药剂毒性残留的问题。此外,由于长期使用农药,致使病虫抗性的增强,能够大面积、低成本、快速、安全、无毒的消灭病虫和草害的农药已经十分少见。

2.4林业防治

林业防治是指在一系列林业生产活动中,结合森林保护的要求,开展各项必要的经营活动,来创造林木生长的良好条件和抑制害虫大量发生的环境,从而保证林木健康生长的一类防治法。做好育苗工作,做好圃地选择、种前处理、种子等繁殖材料的选择和处理。进行适当轮作,适时进行苗木抚育、圃地管理工作,严格苗木出圃检疫制度。

3农药防治新技术

3.1农药制剂的发展

缓释剂有着十分显著的优点:可以使高毒产品低毒化。避免或减轻高毒农药品种在使用过程中对人、畜及有益生物的急性中毒和伤害,也可以减轻或避免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可以使农药减少在环境中的光解、水解、生物降解、挥发、流失等,使用药量大大减少,而持效期大大延长;由于药剂释放量和时间可以得到控制,因而药剂的功能得到提高,使其更能按照人们的需要发挥作用。

3.2农药使用的新技术

3.2.1低容量喷雾技术

低容量喷雾技术是指喷药液量在每亩3.33~13.33L(约3.33kg~13.33kg)的喷雾施药新技术。通常手动喷雾器或高压机动喷雾器所喷药液量每亩都在40kg以上,称为高容量喷雾。其用水量大,消耗能量大,用工多,效率低,农药的有效利用率低,药效和安全性都受到影响。低容量喷雾技术是通过喷头技术的改进,提高喷雾器的雾化能力,使雾滴变细,增加覆盖面积,降低喷药液量。

3.2.2超低容量喷雾技术

是指喷药液量在每亩0.33L(约0.33kg)以下的喷雾新技术。

3.2.3静电喷粉技术

粉剂的粉粒细度愈细愈有利于药效的发挥。但是粉粒越细漂移越严重,药剂的利用率降低,造成环境污染。

4结束语

冰雪文化论文范文第4篇

对焦虑恐惧、悲观失望、怀疑和自我封闭者,首先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其了解病情,通过积极暗示、鼓励支持性语言取得患者的信任,诱导其宣泄出忧郁自闭的原因,满足其心理需求;有针对性进行疾病知识的宣教,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水平。利用典型病例的成功之路启发、引导,以消除顾虑,克服病人角色形为缺如或强化现象,减轻恐癌心理负担。

二、争取社会系统支持

对改变信仰,寻求精神寄托者,应掌握其产生的根源及表现形式,及时争取家属、亲友、同事等社会系统的默契配合。对文化层次低、搞迷信活动的患者,应向其说明危害性,并坚决制止。初中以上文化水平者因盲目信仰宗教,整天处于虚幻状态,对这类患者可循序渐进诱导,开展适当形式的娱乐活动,使之注意力情感转移,以杜绝其寻求不良的寄托心理。

三、缓解外因刺激法

对四例有自杀倾向的患者,深入了解引起自杀倾向的外部原因,争取家属和社会系统的配合,根据患者的性格特征从不同角度说服教育患者以提高对挫折的应激能力,同时密切观察其情绪变化,加强防范措施,杜绝意外发生。

四、排解和优化情绪法

患者对化疗的态度是影响生存质量最大的因素,因此,唤起患者的信心是关键。针对不同文化层次对疾病认识的不同,在化疗前详细解释化疗的必要性和可能发生的副反应、化疗进展情况,给予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因化疗副反应严重而拒绝治疗者,除诱导疏通外,还需要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避免不良刺激,使之舒适、顺利的渡过强化治疗期。超级秘书网

冰雪文化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通过分析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的发展现状及优势,为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市场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建议,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现状问题对策

冰雪体育旅游成为我国北方冬季最为流行的旅游项目之一,不仅增进了国民的身心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还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吉林省是中国冰雪运动的主要基地,吉林省积极实施政府主导发展旅游业战略。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加快培育和建设,旅游产业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全省旅游业呈现快速发展势头。特别是2007年长春成功举办了第六届亚冬会,有力地推动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并带动了相关冰雪体育产业的发展。拉动了体育消费,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了吉林省地方经济的发展。

一、体育旅游及冰雪旅游

体育旅游是体育与旅游相结合的健身方式。体育旅游从广义上可概括为旅游者在旅游中所从事的各种身心娱乐、身体锻炼、体育竞赛、体育康复及体育文化交流活动等与旅游地、体育旅游企业及社会之间关系的总和。是指旅游者以参与或观赏体育活动为重要目的的旅游活动,是体育和旅游的结合。分为以探险、趣味、健身为主的参与性旅游和以观赏体育比赛、娱乐为主的观赏性旅游。冰雪旅游是指人们在冰雪环境中进行的综合旅游活动,是短期体验冰雪文化的一种休闲方式。主要是冰雪健身运动及欣赏、冰雪艺术欣赏、冰雪文化娱乐、冰雪民俗活动等。冰雪体育旅游已成为体育旅游的一个新亮点,是体育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的开展现状及优势

吉林作为生态旅游名省、东北亚核心地区,位于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带,积雪期长、雪质好、温度适宜,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使其冰雪资源非常丰富,不仅适用于冰雪运动竞技,更适合冰雪体育旅游娱乐活动,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全国也是极少见的。更有着长白山、松花江、松花湖、雾凇等名胜及许多重要的历史、人文景观,是旅游度假的理想之地,每年各地举办的各种以冰雪娱乐为主题的冰雪节都接待大量国内外游客,特别是2007年吉林省成功举办了第六届亚洲冬季运动,这期间吉林省接待旅游者人数超过600万人次。同比增长15.4%:旅游收入达45亿元,同比增长25%,约占全省旅游业总收入的16%,冰雪旅游给吉林省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同时对吉林省的冰雪体育旅游发展、场馆设施建设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全面提升了吉林省冰雪旅游形象和冰雪旅游产业水平,提升了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的规模和档次。

目前,吉林省具有22个一定规模的滑雪场,集中分布在长春、吉林、延吉、通化这几个城市,其中有11个滑雪场集中在长春、吉林两地。这些滑雪场不仅供专业运动员训练使用。也对旅游观光的游人开放。吉林市北大湖滑雪场、松花湖滑雪场,长春净月潭滑雪场、长春莲花山滑雪场、吉林省滑冰馆、吉林省速滑馆、长春市五环体育馆等一批场馆是我国目前综合条件设施最好的冰雪运动场馆。长白山高山冰雪训练基地也是我国唯一的高山冰雪运动训练基地。此外吉林省还有一些以娱乐或培训项目为主的滑雪场,距离城市较近。有的就在市内,交通便利,功能完备。非常适宜发展滑雪旅游。而群众性的冰雪娱乐场地则遍布全省各地,以娱乐为主的冰雪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茶、丰富多彩。吉林省现在正在对现有的几个大型雪场进行投资扩建,建设高标准的配套实施,增强接待能力,一定会有力地促进吉林省的冰雪体育旅游发展。

三、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冰雪旅游市场的发展变化,全国开展冰雪旅游的已有20多个城市,竞争逐渐进入白热化阶段。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的现状不容乐观,要深入研究,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才能保证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缺乏名牌战略意识,知名度较低

虽然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在国内外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市场并没有得到充分开发,缺乏塑造吉林冰雪旅游名牌的整体战略意识,没有树立吉林省冰雪旅游的整体形象,现有的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冰雪旅游项目显得单调。从人力、财力的投入和宣传力度上还不够,尽管吉林省自然环境优于黑龙江省,但冰雪旅游的知名度明显低于黑龙江省。还没有像哈尔滨的冰灯、冰雕这样在国内外游客中耳熟能详的知名品牌。

(二)尚未形成冰雪体育旅游产业链。基础设施不完善

目前,吉林省除2-3个大型滑雪场软硬件条件优良外,其它的雪场相配套的交通、住宿、饮食等基础设施相差甚远。成规模的冰雪娱乐公园也仅限于长春、吉林两市。很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冰雪体育旅游专业知识、服务质量工作无法满足越来越多的游客的需求,从而影响了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三)缺乏统一的科学管理

冰雪旅游近年已被吉林省列为重点发展支持的一个行业,并已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发展速度快。但还缺乏冰雪旅游从开发、建设以及管理等方面的总体规划。特别是无序开发、私建小雪场,必要的基础配套设施也无法跟上,专业人才有相对较少,加上管理者在指导思想、经营意识和法制观念上还存在着不同和一些偏差,相互排挤、无序竞争,各自为政,仅仅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呈现出散乱的状态,损害了吉林冰雪旅游的整体形象。

四、促进吉林省发展冰雪体育旅游的对策

(一)政府要加强对冰雪体育旅游的科学规划和管理

冰雪体育旅游的开发必须要以政府为主导,科学规划和规范管理开发与建设冰雪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以防因重复性建设而造成的对资源浪费和破坏。在政策上给予支持,财政上给予扶持,积极鼓励社会投资,也可以引入企业、外资的投资,多渠道融资开发冰雪体育旅游市场,加大冰雪旅游的建设投入,并在相关配套设施、相关产业方面进行宏观调控,逐步调整和改善产业结构,达到规模化、集团化,这样有利于形成冰雪体育旅游的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的竞争力,实现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旅游企业应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积极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针对广大游客对冰雪体育旅游的需求,做出可行性发展规划,促进企业自身的提高和发展。

(二)打造吉林冰雪体育旅游产业

吉林是我们国家生态试点省,旅游资源丰富,发展冰雪旅游促进了吉林省与国内、国际间的经济贸易合作,可以有效带动交通、通信、餐饮、服务、旅游产品等相关行业的开发。随着人们收入提高、生活需求多样化,必然会改善消费结构,发展旅游拉动内需,是拉动当前和长远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最具有潜力的经济增长点。

(三)加强宣传,打造名牌,提高知名度

吉林省的冰雪体育旅游的自然条件及硬件设施并不比黑龙江省差,但从冬季旅游人数、收入来看却远远比不上黑龙江省。主要就是宣传力度差,没有精品、名牌产品。导致在国内外的游客中的知名度较低。

1要加强宣传力度。吉林省各地每年都要举行一些冰雪节活动,像中国吉林国际雾凇冰雪旅游节、中国长春冰雪旅游节暨净月潭瓦萨国际滑雪节、中国,吉林查干湖冰雪捕鱼旅游节、中国长白山国际冰雪文化旅游节等活动是国内著名的大型冰雪活动,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2007年长春又成功举办了亚冬会,形成以竞技滑雪与旅游滑雪相辅相成的和谐体系。这些都是宣传吉林冰雪体育旅游的好机会,以此树立吉林省作为我国滑雪旅游胜地的形象,提升吉林省在全国冰雪旅游行业的地位。

2树立品牌意识,打造精品。要利用中国四大景观之一的“吉林雾凇”、长白山等省内人文和自然名胜的效应,开发独具魅力的冰雪旅游精品热线、打造特色鲜明的冰雪旅游品牌,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滑雪旅游者的需要。才能做大、做强吉林冰雪旅游市场,增强吸引力,真正把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推动相关冰雪产业链建设,把吉林冰雪体育旅游推向全国乃至世界。

3开发冰雪旅游纪念品。开发富有吉林特色的冰雪旅游产品和新颖别致的纪念品不仅可以增加旅游收入,也是宣传吉林冰雪旅游的直接形象“广告”。

(四)加强冰雪体育旅游场馆的合理开发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条件下统一规划。合理开发,整合现有资源,面对不同消费者,形成各自特色。达到人们冬季体育运动娱乐健身的目的,满足人们对冬季体育娱乐的高品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