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语文教师教育论文

小学语文教师教育论文

小学语文教师教育论文

小学语文教师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小学体育课是学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课程,它不仅要将技术技能传授给学生,还要让他们掌握方法,通过正确的身心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发展人际关系,开发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掌握对美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对于小学体育教师,如何在40分钟内有效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认知,技能,情感等目标,语言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因此,新课标下提升体育教师的语言艺术,更好的为教学服务是很有必要的。

那么,体育教学中,教师如何运用语言的艺术来引导、启迪、激励、评价学生呢?

一、组识语言要有规范性

小学生上体育课的特点是活泼,好动,对老师的话言听计,但同时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理解能力较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提醒学生该做什么,反对什么;练习中应当怎么做,不应当怎么做;什么活动在先,什么活动在后,有什么要求等等。这些必须借助语言形态清楚地表达出来,做到界限分明,使学生明白无误地遵循和执行。例如,在训练队列对形的时候,体育教师必须清楚地提示学生按照“四列横队”或者“四列纵队”站的站法,并配以正确的手势。在上课过程中,运用规范的组织语言,不仅能让学生明确老师口令的目的,做到“令行禁止”,更能在上课过程中合理运用时间,起到过程流畅,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动作阐述要有准确性

语言的准确是体育教学过程最基本的要求。体育教学中要准确的运用语言,讲述动作要领,阐述动作概念,准确地把握中心,突出重点,强调要点,对于小学生而言,准确、优美的示范动作能够形成他们脑子里完整的动作影像,那么清晰、准确的表达,就能够对这个影像作出合理的诠释,从而形成正确而清晰的运动表象。例如,在教授篮球原地运球时,手型的动作方法是:五指自然分开,手指触球,手心空出,教师再配合正确的示范动作,学生就会在脑中形成运球时的正确手型,改正以往用手掌拍球的毛病了。

三、启发性语言启迪学生思考

启发性语言能启迪学生的思考,激起他们学习的动机和兴趣,使学生主体处于积极自觉的学习心理状态。体育课中很多练习重复性强,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枯燥,所以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大。当学生自身没有学习的内在要求时,教师要善于通过启发性的讲解激起学生的学习需要,当学生有了潜在的学习需要时,教师就应因势利导地把潜在的学习动机转变为活动状态的动机,使之成为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力。教师在启发时,往往设置“问题”情景,采用提问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而不应一口气把话说尽。通过教师的提问,为学生开创了宽阔的思维空间,极大地吸引着学生,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启发性语言,改变了学生的被动接受角色地位,让他们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四、激励性语言更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心理体验:当我们受到肯定、鼓励和夸奖时,心里觉得很舒坦,增强了信心;但受到否定、批评时,情绪便会沮丧、低落,失去了信心。在体育教学中,采用肯定、鼓励的教学方式,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肯定、赞赏的口吻来鼓励学生,会在学生心灵深处激发他们的成功感和自信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在评价学生的动作质量时,用“很好”、“不错”、“真棒”、“好极了”等肯定或赞许的语言,就会对学生产生鼓舞的效果,树立学生的信心。相反,如果教师用漫不经心或轻视的语言,就会刺伤学生的自尊,使之产生抵触情绪,甚至精神消沉,进而对体育课产生反感甚至厌恶的心理,因而失去学习的动力。

五、幽默性语言能营造学习氛围

小学语文教师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新课程 小学语文教学 教学改革

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对教师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科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进行改革,才能培养在教学方面具有高素质的小学语文教师,才能适应小学语文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需要。

一、新课程对小学语文教师素质的要求

教师的高素质是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关键,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树立先进教育理念

教师的教育理念不仅会影响其教学行为,而且对其个人的学习和成长有重大影响。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该树立符合时展的教育理念,并且把先进教育理念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学生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成长、发展的过程。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不仅是积累知识,而且包括能力的发展、人格的健全。这就要求教师全面更新课程观、教学观、评价观、学生观,引导学生认知语文知识,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实现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2.建构多元知识结构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课程内容具有综合性和广泛性。一个成功的小学语文教师,除了要具备语文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具备非常宽广和全面的知识修养,广泛学习与儿童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力求实现自身的知识结构对儿童生活的全面覆盖,这样才能游刃有余地进行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3.具有自主创新意识

新课程具有高度的创造性,注重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作为创新教育的实施者,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才能在教育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教师创新意识的强弱和创新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创新教育的成败,也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成败。教师要具有自主参与意识,善于创新,并将其渗透于语文教育教学各个领域、各个环节。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只有小学教师具备创新意识、较高的教育研究能力,才能在实践中探究并创造性地加以解决。

4.形成课程文化意识

新课程要求教师认识到“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为一种动态的、发展的过程,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教师要深刻理解小学语文课程对儿童发展的多元意义,能根据具体的社会环境、学生情况、教育条件等,选择、利用、开发相应的课程内容与资源,在教学实际中不断增强课程资源意识,提高课程开发能力,做课程的研究者和开发者。

二、小学语文教学实效不佳的主要原因

小学语文教学建设与实施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的效果,也深刻影响到他们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进程。小学语文教学实效不佳的原因如下。

1.重理论,轻实践。

小学教师专业素质更多地体现在其拥有的实践性知识上,丰富的实践性知识是小学教师最重要的专业支撑。现行的小学语文教学过于强调学科体系的逻辑性,理论知识的学术性,注重规律原则的教学,偏重学术的阐释。这种线性单向的封闭理论体系,远离了丰富的教学实践,不能及时吸纳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最新成果。同时,由于教育实践知识的缺失,学生很难将显性教育知识转化为缄默教育知识。

2.重传授,轻反思。

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基本取向依然是强调专业知识培养的“理智取向”。今天教师教育的基本取向已经由“理智取向”转向了关注教师个人知识的“实践―反思取向”和关注教师成长文化背景的“生态取向”。现行的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主要是一种单向的知识传授型教学,偏重教学技能训练,实习主要是感受性、模仿性的实践,忽视了反思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生长点,反思习惯的养成是其专业能力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和动力。

三、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方法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存在着诸多问题,并严重影响了教师教育的有效性,进而影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此,我们以理论性与实践性、开放性与创造性、研究性与发展性为基本准则,将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实践与研究活动等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方式方法上的改革。

1.联系小学语文教学实际,课程从封闭走向开放。

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不应以固有的、封闭的理论形态而存在,而应在丰富的、动态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不断生成。教师必须有前瞻的意识和眼光,具有鉴别选择的能力,不断吸纳新思想、新知识、新方法。我们应构建一个动态开放的教学体系,用这个动态发展的体系来保持与时俱进的品格。我们采取的措施有:组织师生定期走访教育实习基地校,深入小学课堂了解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情况;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对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有较为深入、全面的了解,并对相关教育现象进行讨论和思考。

2.评析教学案例,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和体验。

结合理论知识的学习,将小学语文教学有关实例引入小学语文教学论课堂,通过直观感受学习间接经验.加强理论同实际的联系。案例教学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体验。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是内化了的知识,是有着真实背景的知识。它能被用到类似教学实践情境中去解决相关的教学问题,加强学生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直观体验和认识。同时,案例本身具有的生动性也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兴趣,教法的改变彻底改变了学法。

3.完善实践体系,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小学教师不是以其所教学科为专业,而是把“教育行为与教育活动”视为其专业表现的领域。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知识的核心成分。理论运用于实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为了解决教育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的问题,教师应加强对教育情景的体验和感悟,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教育能力和对教育行为的反思能力,以使学生构建自己的教育理论体系。小学语文教学要加强实践课程的开发,并通过实践中的反思、建构与生成,促进职前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并获得持续的发展动力。

小学语文教师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教育是提高我国整个民族素质和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发展全民族教育的基础。而加强儿童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建设,是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前提。

关键词:小学  英语矫饰   专业素质

目前,我国小学开设英语课程已基本普及,而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教学水平的高低,因此小学英语教师任重道远,不可小觑。基于小学阶段英语教育及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指从事小学英语学科教学的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方面素养的总和。本文所探讨的专业素质主要指英语专业知识、英语教学相关的理论素养、英语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四个要素。

一、 英语专业知识

扎实系统的专业学科知识是构成教师向学生“授业” 的基本内容。英语是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对于从事未来小学英语教学的教师来说,掌握系统的英语专业知识是适应未来英语教学的保障。英语专业知识一般指英语语言、文学、文化方面的内容,还包括准确而流利的英语语音语调,一定的贴近儿童生活的词汇量,牢固的语法修辞及文体方面的知识以及本国与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社会制度、政治结构、价值观念等领域的文化知识。掌握这些专业知识是小学英语教师首先要具备的专业素养。

教师向学生传播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训练。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有过硬的英语语音、词汇、语法、语义、语用等专业知识,较高的听、说、读、写、译的水平,以适应教学的要求。同时学习外语起始年龄早最主要的优势是在语音方面可以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儿童语言模仿能力强,有较好的语音能力,但准确的语音、语调只能通过模仿准确的发音而获得。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语音纯正、语调活泼、优美。因为孩子一旦模仿了不合格教师的语音,错误的语音、语调一旦形成,纠正起来要比从头学难得多。为了不给中学,以及今后的英语教学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小学英语教师的英语语音技能尤为重要,小学英语教师一定要过语音关。

二、理论素养  就理论素养而言,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具有现代外语学习理论、外语教育心理学、课程理论等相关学科的知识。

(一)外语学习理论  小学英语教学要科学化,要符合外语教学规律。外语教学本身有其特殊性。教师要了解影响外语听力理解的因素,采取适当的听力策略;了解外语词汇教学的最佳途径;了解外语语法教学的适宜方式;了解外语教学中目的语文化的导入以及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的重要性等等。因此教师要了解最新的外语习得理论,对外语教学的特殊性有清醒的认识。小学英语教师还应了解语言教学中的流派,了解一些教学法,如直接法、听说法、情景教学法、交际法、全身发应法、整体语言教学法、等产生的背景及其长处与不足。

(二)教育心理学  教育具有科学性,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离不开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理论的指导,特别是素质教育更需要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心理学理论的指导。小学英语教育的重点应是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学习英语的机会,打下较好的基础,这包括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正确学习方法的掌握。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是学习者的情感控制。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和引导有益的英语学习动机。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对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各种类型的学生都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并提高学生素质。

小学英语教育要适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征。儿童的大脑没有固化,短时记忆能力强,有一定的归纳推理能力。自我意识不强,活泼、好动,勇于表现,学习主动性强,因此,小学英语教学必须从枯燥的语言知识的讲解和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中解脱出来, 要通过适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 如英语歌谣、英语故事、角色扮演、英语短剧、英语游戏等, 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语用环境, 使学生在愉快和自信的情绪中, 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这些就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熟悉教学规律及原则, 才能使英语教学达到最优化。

(三)课程理论  了解课程方面知识是未来小学英语教师必备的素养。因为小学课程是基础中的基础,身心各方面都处于发展过程中的儿童远远没有定型。掌握课程理论对组织和引导学生学习英语有极大的作用。

三、教学能力

教学技能是评价教师的核心技能。儿童英语教学技能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儿童英语教师的基本功,如教师的英语专业水平、教态、教学语言、板书设计、绘制简笔画、演唱英文歌曲、讲英语故事、表演英语短剧、教案设计等等;另一方面是儿童英语专业教学技能,即如何再英语字母、语音、词汇、句型、情景等教学内容上发挥教师的基本功,展开形式多样、活泼新颖的教学活动,培养儿童听、说、读的能力,同时激发儿童学习英语的兴趣。

儿童英语教学技能包括:英语字母教学技能,英语语音教学技能,英语词汇教学技能,英语听力教学技能,英语口语教学技能,英语游戏教学技能,英语歌曲、歌谣教学技能,英语故事教学技能,儿童英语教师备课技能,课堂教学管理技能。

四、教研能力

由于教育活动是极具个性的实践活动,所以,小学英语教师除了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外,还应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是现代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是教师专业化持续发展的关键。小学英语教师的教研能力是指教师针对存在的问题和收集到的小学英语教育事实材料,依据一定的理论,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归纳、综合、比较研究,从而解决存在的问题,揭示小学英语教育教学的本质和规律。

儿童英语教学科研的目的和意义在于:

(一)有助于实施素质教育,转变教育观念

(二)有助于优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三)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以上所讨论的是小学英语教师应具备的四项专业素质。要做一个优秀的小学英语教师, 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使小学英语教学收到理想的效果,为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现代的教育不再需要只有某种专业知识的教书匠式的教师,而需要既有专业知识,又有教育理论和教育能力以及教研能力的教育家似的教师。

参考文献

1. 张志远.《儿童英语教学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2000年8月第1版

2. 李延安  荆戈  马跃.《教育学》.山东电子音像出版社. 2001年6月第1版

3. 刘焱.《学前教育原理》.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

4. 刘金花.《儿童发展心里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

小学语文教师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一)对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现代汉语知识掌握和学习情况调查

由于现代汉语知识在小学语文中应用非常广泛,本课题组还特意对小学语文教师现代汉语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调查,以便为国培项目的课程设置提供参考依据。课题组成员对现任100名小学语文教师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及结果如下:

(1)您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吗?A.不知道B.知道,但没有研读C.知道,并认真研读过有91人选择答案B,只有6人选择答案C。

(2)动词、形容词能够作主语吗?A.不能B.能C.能,但词性变为名词有76人选择答案C,14人选择答案B。

(3)请您根据《汉语拼音方案》中音节的拼写规则给“我们到张家界游玩,那里瑰丽而神奇的景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注音。在做这个题目时,大多数被调查对象均询问了课题组成员《汉语拼音方案》中音节的拼写规则,最后只有16人的答案完全正确。

(1)题主要是了解小学语文教师是否关注国家层面的语言文字政策,

(2)题主要是了解小学语文教师是否经常学习现代汉语知识,及时更新;

(3)题主要了解小学语文教师是否能够规范使用拼音规则。从上面的调查可以看出,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没有与时俱进,及时更新现代汉语知识,有待于进一步培训,提高语言素养。同时,课题组对高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学习现代汉语情况的调查,学生反映:一是现代汉语学习内容较为抽象,难懂难学;二是现代汉语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实用性不强;三是现代汉语理论性强,学习起来比较枯燥。

(二)对部分高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使用现代汉语教材的调查

课题组对开设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10所高校开展现代汉语教材的使用情况调查,10所高校均没有专用教材,使用的是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相同的教材。

(三)对部分高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任课教师的调查

课题组对开设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10所高校开展了现代汉语教师情况的调查,结果如下:一类是中文系语言学教研室教师兼教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课程,这类教师大多是语言学专业研究生毕业,但比例不大;二类是非语言学专业教师教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比例较大。高校设置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主要任务是培养热爱教育事业、基础知识宽厚、专业知识扎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较高、具有实施素质教育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及管理能力的高素质小学教师。但从目前的调查来看,尽管现代汉语课程是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但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还较为薄弱,其应有的作用还没有发挥出来。

二、造成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薄弱的原因

(一)高校不够重视现代汉语课程

大多数高校在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均把现代汉语课程列入了必修的基础课程。但是,进入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依然是教育学、教材教法等,课时分配和师资力量优先保证这些核心课程,而现代汉语基本上边缘化了。甚至有管理者认为,现代汉语是我们汉族人的母语,学生能说能写,开不开设关系不很大。这样一种状况必然导致现代汉语课程资源配置较弱,如大多数高校的现代汉语课程是2个学分;只要是学中文的老师,都能教现代汉语。学分少,师资力量配置弱,必然会削弱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实际上,现代汉语作为高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对学生提高语言素养和小学教育教学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内容大多是拼音、识字、辨析词语、写作等,用到最多的知识依然是现代汉语里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知识,作为一名高素质的小学教师,应该拥有扎实的语言学知识,要知道,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应该先要有一桶水啊,试想想,如果小学语文教师自己都不会按笔顺规则书写汉字、弄不懂主谓宾等,怎么能够来教学生写汉字、压缩或扩展句子呢?所以,高校应该高度重视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在培养方案中将之纳入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并积极做好相关评价工作,致力于提高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的语言素养和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

(二)学生不够重视语言理论知识的学习

中小学一般淡化现代汉语知识教学。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要引导学生认识语言文字在社会沟通、信息交流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学习现代汉语和文言文的基础知识,练习对语言材料进行分析和归纳,梳理有关语言文字结构和运用的规则,提高理性认识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尽管新课标语言文字运用要求较为明确,但由于现代汉语知识理论性强,内容多,在教学中不好操作,所以在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中小学语文教师更重视人文性熏陶,基本上淡化语言教学,或者说,需要运用语言文字方面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语文教师也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教用来解决问题的语言文字知识,譬如,“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在数学方面有了较大提高。”这是一个缺少主语的病句,中小学教师可能联系句子谈一谈主语的特征等内容,但一般不会详细地讲解句法成分系统,学生所获得的语言理论知识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教师觉得教语言知识比较麻烦,中小学对语言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也较为简单,大多数学生也不会很重视,更不会用他们宝贵的学习时间来钻研语言理论知识了。这可能导致一种后果,尽管学生在进入大学前系统学习了语文,但由于没有系统学习现代汉语理论知识,现代汉语基本理论知识比较缺乏,学生一般不能准确地运用现代汉语理论知识来分析语言,就出现了这种情况:在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新生的问卷调查中,需要应用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时,没有一个学生能准确地回答出来。也就是说,中小学淡化现代汉语理论知识教学,只是注重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学生缺乏语言理论的指导,学习现代汉语的兴趣就大打折扣。进入大学后,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虽然觉得现代汉语知识很重要,但因为现代汉语是母语,学生能读能写,凭经验和语感能发现和解决部分语言文字运用问题,觉得完全能够应付小学语文教学,所以没有必要再深入学习现代汉语理论了,加之现代汉语理论比较抽象、枯燥,学校对现代汉语考核评价方式也比较单一,很多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不大。

(三)教材编写相对滞后给现代汉语教学带来消极影响

部分高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使用的现代汉语教材与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教材相同。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和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相同,所以在课程设置、专业要求上不尽相同。现代汉语课程虽然是两个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但教学目标、课时分配以及学生对现代汉语知识掌握的要求不一样,如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现代汉语一般是5-8个学分,而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一般是2个学分,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高素质的中文人才,而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培养高素质的小学教师等,培养目标、要求决定教学内容,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与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应该不一样。如果两者使用的现代汉语教材相同,就可能会出现“削足适履”的现象,必然给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教学带来消极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

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教学主要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知识传授按照全、满、深、透的标准实施;教学手段通常是“一本教材、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授课,那些生动活泼、充满生活气息的语言很难进入课堂。大学生正处于风华正茂年代,思想非常活跃,求新求异思维占主导地位,呆板、枯燥的课堂肯定对他们没有一点吸引力,如果学生事先没有了解现代汉语作为一门基础课在专业学习中重要性,就不会积极主动地钻研语言学理论知识了。现代汉语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精选教学内容,积极做好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工作,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现代汉语的兴趣。

三、解决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教学现状的途径和方法

学好现代汉语,对于提高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语言素养和语文教学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到语言理论对小学教师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作用,全面加强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主要措施有:

(一)加强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课程的建设

一是高校可将现代汉语课程列入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在资源配置中向之倾斜。二是适当提高现代汉语在课程体系中学分比例,可提高到3-4个学分,确保现代汉语课程有较为充足的课时。三是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增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环节,即组织学生到小学语文课堂中听课,了解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运用现代汉语中语音、词汇、语法、文字、修辞知识来进行教学的,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有针对性地学习现代汉语知识。四是鼓励现代汉语教师进行教改教研工作,推进精品课程建设,探索出适合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的教学模式。

(二)加强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要提高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质量,必须组建一支专业、敬业的现代汉语教学队伍,这样才能提高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水平。所以现代汉语师资队伍建设,首要的任务就是使现代汉语师资队伍专业化,所谓专业化,就是说任教现代汉语的教师最好是从事语言学研究的老师,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其次是做好现代汉语教师的培训工作,培训内容包括现代汉语教师到小学课堂跟班听课,参加小学语文教改教研活动,参加相关语言培训班的学习等,加强与小学教育教学的对接。再次,鼓励现代汉语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精选教学内容,把生活中生动活泼的语言例子引进到课堂中来,建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

(三)加强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教材的编写工作

小学语文教师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执行主持简介:胡根林,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共同目标。2001年,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我国提出了完善教师教育体系,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决定。其基本措施有:1.完善以现有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高等学校共同参与、培养培训相衔接的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2.以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职业道德和教育教学水平为重点,紧密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健全教师培训制度,加强培训基地建设。

上述举措实际上涵盖了职前的培养和职后的进修培训。从目前教师教育研究的状况来看,职前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至今,已有集美大学、江苏大学、宁波大学等一批综合性大学以及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等一批高师院校陆续设立专门的教师教育学院,包括上海师范大学在内的一批师范院校也已经开设了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师教育’必修科目”。①当然,这些尝试和研究成果还仅限于“教师教育”学科建设的探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也处于研讨状态,具体实施到语文学科“教师教育”层面估计还有待时日。魏本亚老师对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理性的思考,他的《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性思考》从三个逐渐累进的层面分析了语文教师专业成长之路,提出了一些很有见地的解决方案。从操作层面讲,作为比较有影响的语文教师团体――青语会和其他一些民间语文教育、教学研究机构实质上已经担当起了一定的语文教师教育的责任。

[评议论文]魏本亚《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性思考》,原载《中学语文教学》2009年第11期。

[论文提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专业发展的路上究竟该怎么走?究竟能够走多远?这是新课程改革过程中语文教师时刻关注的热点话题。魏本亚先生认为有三个累进发展的层面:一、知语文:奠定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二、好语文:拓展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空间;三、乐语文:享受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成果。

魏先生认为语文教师在“知语文这个层面”上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

1.专业知识。专业知识具体说就是语文学科知识,语文老师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学科知识?这些学科知识由谁来传授?如何证明这些知识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起到了作用?这些问题,魏先生通过严华银老师的发展个案进行了简单叙述。笔者以为,这个问题有深入思考的必要。目前中小学语文教师大多数来自师范院校中文系。而各院校中文系的课程设置、教材选择、课时计划并不相同甚至截然不同,也就是说,新语文教师的语文学科知识原本就有差异。而最令人不安的是,目前尚没有统一的标准,规定哪些语文学科知识是做为一名中小学语文教师所必须具备的。严华银老师的成功离不开他对读书的渴望,但他读了哪些书?这些书的意义与价值何在?或者,是否可以把严华银读过的书进行一些分类统计与推荐?就目前而言,教师阅读的选择也大抵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大多数人的判断,并没有学理上的探究。所以,在中小学“重构”语文基本知识的时候,不要忘记了将来实施这一行动的中文系师范生的语文基本知识的重构!因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校的‘文件课程’到教师诠释产生的‘理想课程’再转化为课堂中实施的‘运行课程’,教师都是课程转化与教学实践的主体。”②

2.专业能力。魏先生认为,专业能力是指语文教师从事语文教育的学科能力。从先生的具体阐释来看,这些能力大致属于学科教学知识(PCK),学科教学知识(PCK)现在一般有如下认同:PCK的定位正在“学科知识”与“一般教育知识”之间的交叉之处,而其核心内涵在于将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可学的形式。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一些教师的个人学科知识很扎实,教学态度也认真,但教学效果却不好。进入这些教师的课堂,我们就会发现,他们无法把自己的知识转化成学生能够理解的知识。这些老师常被取笑为“茶壶里煮饺子”,时间稍长,一旦形成固定的程序和印象,这些教师就往往会成为教学中的失败者。所以,学科知识如何转化成学生容易理解的知识是师范生和在职教师都要认真考虑的问题,也是当前语文学科教学研究应认真关注的课题。魏先生认为,这些能力不是从书本上学来的,而是从实践中学得或习得的。所谓学得,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向同伴学习获得;所谓习得是指语文教师自己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历练、不断总结逐渐形成,魏先生认为“名师工作室”是这种能力获得的一种办法。但这种工作室只能惠及极少数崭露头角的优秀语文教师,而绝大多数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如何实施,尚有待进一步研究。如果能建立一个统一的语文教师成长平台,整合各家力量,形成有系统、有序列的培训,一定能获得广大教师的认同。以信息资源为支持的教师培训模式可能更加合适,如果能建成一个学习网站――高文教授倡导的学习者对学习者的互动模式(learner to learner)。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是信息提供者与信息享用者的双重身份集于一身的学习者,那么语文教师的培训资源将大大丰富。同时,后文提到的民间语文教育研究组织的建立也是一种可考虑的方法。目前,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的研究团队在对语文学科教学知识(PCK)的研究方面已经有了一些成果,我们期待这项研究能尽快在实践中起到指导作用。

3.专业情意。专业情意是指从事语文教育的情感态度。语文教师对语文教育的态度存有很大的差异,有一生至爱语文教育的教师;有将语文教育作为维持生计的教师;也有不得已而误将语文教育当职业的教师。笔者在中学语文教学一线工作了十八年,这十八年间中有刚工作时的踌躇满志,有三五年后的彷徨,有十年时的清醒与开朗……在与同事们的交流中,虽然怨言牢骚不少,但不想好好教学的毕竟是少之又少。社会、学校、家庭的各种压力往往会使教育者们感到一种说不出的疲惫――就是所谓的职业倦怠。名师成功的乐趣我们无法感受,名师成功后的利益我们也不会拥有。因此,对成功的名师需要褒扬,而对广大一线语文教师的情感也有认真研究的必要。

[评议论文]陈军的《“全国青语会”时代功能的初步分析》(原载《中学语文教学》2009年第4期。)

[原文提要]青语会的功能与影响:一、思想团队:是促进教师个体激活创造潜能的组织化平台;二、专题实践:促进青年教师尽快确立专业发展的行军路线;三、痴迷母语:促进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化生命体验的内隐逻辑。

陈军先生的这篇文章也许算不上是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但其对青语会历史的梳理,让我们一起回顾了青语会这些年来走过的历程。文章论述了自1995年全国青语会成立后,这个组织对语文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也说明了青语会在帮助青年教师成长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它构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思想团队,这个团队的独特意义就在于实现对青年教师的集体培养功能。可以说,青语会是语文教师教育的一个自发的民间组织,这个组织中许多骨干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始终得益于著名导师的无私关爱。这些成功者的成长之路告诉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原本就有被培养、被教育的需求。只是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没有去做或者说是没有意识到有做的必要,于是青年教师的这种自发的诉求由青语会这个民间组织很好地完成了。这也为我们今后的语文教师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教育行政部门做不好或者是没办法做好的事,可以考虑成立一些民间的学术组织,由他们去组织实行,政府则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这有利于教师在学术自由的气氛中有个性的发展。

文章还认为,青语会骨干的实践留下了宝贵的实践范式和启迪。那就是,教学实践过程是一个常态过程,要改革这个常态必须用常态的方法,抱着常态的期待。常态的特性就是稳定性,而要形成稳定,就要坚持反复实验,反复探索。因此,教学改革的最大需求不仅是策略和智慧,从一定意义上讲更是坚韧与反复。这也告诉我们,在今后的语文教师教育过程中,不要指望通过一两次培训,听几场报告就能解决问题,我们需要的是引领他们如何在实践中取得进步,指导他们在实践中探索方法,任何急功近利的做法对培训的效果都是无益的,对教师也不会有实质性的帮助。这尤其值得学校的校长们借鉴,校长应当有足够的耐心,也应当给青年教师尝试的机会,因为一两次的失败,对青年教师而言,也是一次“教育”!

语文教师的科研能力是对老师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一个教师发表了多少论文,承担什么级别的课题等,这些当然是教师科研水平乃至个人素质的反映。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一线教师真正富有价值的科研往往是朴实而又单一的。正如本文所言,这些骨干教师的成功得益于“小处着手,大处着眼”,即眼界要高,操作要从细小的实处入手。比如:板书怎么设计?导入怎么进行?问题怎样深入?作业怎样批改?……这些最为常见的问题恰恰是磨练青年教师基本功的地方。青年教师骨干发表的作品大多是作品赏析短文和咬文嚼字的说明性短论,尤其是语修逻文方面的知识短文特别引人关注。这些骨干的成功这也给我们当今一线语文教师的语文教育科研指明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方向。但是,在当前的语文学术界往往有一些倾向,那就是过分倚重逻辑推理,期望“通过概念演绎系统建立理论命题”。不是说这种方法没有价值,而是这种推论在现实中的有效性是颇值得怀疑的,至于有些学者推导出这样的结论:“小学生学习一个字的最终目标是会写会用,它的部首、笔画、声母、韵母、义项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不必要的”;“字”“词”“句”“篇”“语”“修”“逻”“文”是老师们对教学实践中所教知识的一种经验性的总结,以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的知识为中心的“知识操练”式的训练肯定不是训练回归所需要的。”④窃以为这种论点是没有结合当前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实情,也违背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最基本的语文知识要求,对语文教师的科研与实践活动是一种误导。语文基本知识,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在当前不是多了,而是被忽视得太多了。笔者在一所中学负责教学管理工作,曾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有两位青年语文教师课上得很精彩,工作态度也很认真,但是教学效果却还不如课堂比较平庸的同伴。仔细分析解剖,我们发现他们在作业批改、试卷评析、作业收缴等细节上不够规范。对他们进行指导与培训之后,他们很快就成了学校的骨干教师。这些细节,包括前文所述的板书、导入等,笔者以为都是一种教师的“教学管理知识”和技能。在教师继续教育中是一个看似微小但成效会很大的课题。

――――――――

注释:

①陈永明、王健:《“教师教育”学科建立之思考》《教育研究》,2009年第1期。

②钟启泉:《教师教育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版第29页。

③李伟胜:《学科教学知识(PCK)的核心因素及其对教师教育的启示》,《教师教育研究》,2009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