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习型家庭事迹材料

学习型家庭事迹材料

学习型家庭事迹材料

学习型家庭事迹材料范文第1篇

1998年,在中学当了十年教师的我通过公选,被组织上分配到桃源县牯牛山乡任妇联主席。牯牛山乡是桃源县

最偏僻、条件最艰苦的乡镇之一,尽管心里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但是到牯牛山后所见到的现实状况,还是让我感到暗暗吃惊:这里到处是连绵的大山,乡政府机关就坐落在一片崇山峻岭之中。入夜,不远的山岭上不时传出阵阵猛兽的嚎叫,令人毛骨悚然。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有的村民竟一辈子没到过县城,有的没见过百元面值的钞票,更没有见过汽车、电视。

看到这种情况,我心里感到既难过、又着急。特别是我身为乡妇联主席,全乡近3000名妇女的代言人,看到姐妹们成天无所事事,心里更不是滋味。通过调查走访,我了解到这里之所以贫穷落后,客观上是连绵的群山阻断了他们致富的道路,更主要的还是这里的群众知识贫乏、信息闭塞,他们找不到出路,也看不到自己的落后。后来,我进一步了解到,这里的群众大部分都是女同志当家,我想,如果能调动妇女的积极性,让她们学知识、学文化,不就可以带动若干个家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进而带动全乡的科技文化知识的普及吗?不就可以帮助他们用知识改变命运,用科技摆脱愚昧与贫穷吗?就在这时,县妇联发出号召,要求各乡镇创办一所示范性的女子科技学校,对广大妇女进行政策法规及科技实用技术的培训。上级的号召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我决心借上级的东风,把牯牛山女子科技学校办起来。然而,万事开头难!作为一名乡镇的妇联主席,其实就是一个普通的办事员,一无权,二无经费。场地、经费、师资、生源,样样都是摆在我面前的拦路虎。听说我要办什么女子科技学校,支持我的人有,说风凉话的人更多:有的说我想出风头;有的说黄毛丫头不知天高地厚,三天的热情,折腾几天就会烟消云散的,等等。面对种种困难和议论,我没有打退堂鼓。没有专用的教室,我就借用政府的会议室、学校的教室。没有教材,我就自己动手刻钢板油印。没有老师,我就请乡政府的干部职工、请朋友帮忙。一切都是白手起家,一切都是因陋就简。为了动员姐妹们来上课,我在广播里进行动员,利用群众赶集到墟场上宣传,让群众知道即将开办的女子科技学校要学的内容,承诺不收分文费用。在乡里当投递员的丈夫也成了我的义务宣传员,到村里挨家挨户的进行发动。我还自己掏钱买来了笔记本、毛和一些资料。2002年初,牯牛山女子科技学校终于挂牌成立了!开学那天,政府会议室里挤满了前来听课的群众,县妇联的领导也到场给我们鼓劲道贺。望着热闹的会场,看到自己的忙碌有了一个好的开端,心里真是百感交集!学校开课了,困难也接踵而来。由于没有固定的场地,学校不得不一次次的搬家。政府开会时,我就把课堂搬到学校。学校开课了,我就把课堂搬到离政府不远的冷家溪村村部。碰上村里有事,就把学校搬到比较宽敞的农民家的堂屋里。前前后后搬了七八次家。有人开玩笑说牯牛山女子科技学校快成抗日战争时打游击的“抗大”了。师资力量也是一个问题。由于没有经费,不可能聘请专职教师。女子科技学校的教师都是无偿兼职。除了我自己带头上课,就请本乡的干部职工帮忙。当地集镇上有一个搞家电维修的师傅,爱好电脑,自然就成了我聘请的电脑教师。由于受传统观念和季节的影响,有的学员上了一两次课后,就不参加学习了。为了让更多的姐妹们到女子科技学校学习,我与丈夫一有空就到群众家里家访,宣传学校开办的意义、宣传学科学文化知识的好处。女子科技学校的名声越来越响,参加学习的人也越来越多。最令我感动的是八十岁的杨老太太,家离乡政府四、五里路,每逢学校开课的日子,她都早早地来到学校,大家打趣地问她:“杨大妈,您老想学点啥呀?”她总是笑着说:“年纪大了,也学不进去了,就当帮黄主任带个头!”每听到这句话,我的心里就热乎乎的。学校要吸引农村群众,在内容安排上就必须结合群众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年初,我们就上新品种、新技术课。到了八月份,就上油菜育苗、移栽及免深耕技术课。农忙时上广播课,农闲时上政策法律课。课程种类繁多,有思想政治、畜牧防疫、电脑网络、音乐欣赏、家庭教育、生殖保健、优生优育、婚姻家庭等等。只要是群众需要的、健康向上的,我们都上,包括交谊舞、太极拳等活动课。为了让学员听得懂,学得进,我们尽量把所学的内容变成群众明白易懂的语言,教师讲课也尽量做到深入浅出、通俗直观、富有趣味性。请大家看这是我们自己油印的教材(示意)。我给大家念一段其中的“十劝君”:

一劝诸君莫,自古害处多;

习以为常成癖好,从此以后惹灾祸。

二劝诸君莫,场上是非多;

输钱只为赢钱起,得好下场有几个?

罗光明是牯牛山集镇上家电

维修师傅,也是我们学校的义务家电老师和电脑教师。由于他没有上课的经验,第一次上电脑课后,学员普遍反映尽是理论,听不懂。什么“windows”、?ffice”,群众听到耳朵里就是“温狗屎”、“会饿死”。我和罗光明交换意见后,第二次上课时,他把电脑搬到教室,从键盘等实物讲起,一步一步告诉群众如何用,学员普遍反映好多

了。学校条件虽然简陋,但我还是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我选了五位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又热心公益的人组成了班委会,在反复征求干部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学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规定学员上课要按时到校,上课认真听讲,保持课堂安静,尽可能记笔记,课后要认真思考,勇于实践;要求老师要认真备课,写好讲稿,注重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并运用通俗的语言、生动的事例上好每堂课,尽可能让学员学得轻松,学得实用。为了激发学员的积极性,检验学习效果。去年底,女子科技学校进行了知识竞赛。这是一次不是考试的考试,竞赛活动引来了四方八邻。台下是熙熙攘攘的观众,台上是精心备战的选手,有时为了一道题、一个答案,双方选手和台下的支持者都争得面红耳赤。台上台下都在共同唱一出学科技知识,用科技致富的大戏!在对知识竞赛优胜者进行奖励的同时,还针对全年学习的情况,设立了优秀学员奖、全勤奖、五好家庭、“双学双比”女能手以及老年人参与奖等。几乎人人有奖,户户有纪念品,纪念品上还用油漆喷了学校的名字。虽然奖品和纪念品本身价值不高,但大家对这份沉甸甸的荣誉都倍感珍惜。

我和全家都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女子科技学校的工作中。多才多艺的丈夫不仅帮我动员群众,还经常给群众上课。有时学校因故改变时间和学习地点,丈夫就是学校的义务通讯员,到村里挨家挨户的去通知。有的群众带着小孩来听课,影响课堂秩序。8岁多的儿子就成了我的助手。儿子领着村里来的孩子们在外面做游戏、看电视,好让大人们安心听课。我自己既当校长,又当老师,还当学校勤杂工。烧开水,刻钢板,油印资料,什么活儿都干。我知道,要做好一件事,就会有付出,有牺牲。有的学员听了农村种植养植课后,提出想外出参观学习。为了让学员取到真经,我给要参观的各个点逐一电话联系,以便做好准备。原桃源氮肥厂内有一个个体食用菌厂办得不错,由于电话联系不上,我让丈夫特意往返120多公里,实地考察联系后才定下来。外出参观那天,我与丈夫租了一辆中巴车,凌晨三点就起床,一个一个接学员。直到晚上九点,才把学员又挨个送回家里。那天,我们一行包括14个姐妹,还有2名男学员,行程六百余里,纵贯桃源南北,参观了热市的黄姜苗木,枫树的万头猪场、养牛示范基地、车湖垸的大棚蔬菜、漳江的黑豚养殖、花卉盆景、食用菌种植等种养基地。尽管忙碌了一整天,但看到每个学员都学有所获,心里便觉得很值得。

学习型家庭事迹材料范文第2篇

一、书籍滋养精神

1、书籍报刊成为家庭的重要财富。该家庭有较为丰富的藏书,约有5000余册,多为文学书籍、教育书籍,并有部分电子书籍。丈夫金礼斌是宁海报社副总编辑,妻子葛震宇是小学中学高级教师,县名教师,儿子金毅十四年级学生。阅读专业著作、书报成为家庭必修课,一有空闲就人手一册,家庭中总是弥漫着浓浓的书香气。

2、经典作品成为精神的重要来源。该家庭的阅读有较高的品位,特别崇尚经典阅读,特别是文学经典与教育经典。孩子在小学阶段已经阅读了数十种中外文学经典原著,并写读书心得。他们的理念是:人类文化的精华就积淀在经典作品之中,阅读经典就是与大师对话,就是与崇高为伍。

3、谈书论文成为家庭生活的常态。该家庭倡导读书与生活的统一,读书与生活的自然状态,书籍成为家中桌上的永恒话题,“奇文共赏”、“疑义相析”“民风了解”成为家庭生活的一种乐趣。

二、网络连接世界

1、徜徉信息世界,善于在搜集与整合中进行学习。该家庭自1998年购买电脑上网之后,一直善于利用信息资源进行学习,善于搜集信息,整合信息,利用因特网增长知识、扩大视野、拓宽胸襟。为了满足学习需要,2002年又添置了一台。网络成为了该家庭不可或缺的学习资源。

2、参与论坛讨论,善于在对话与互动中开展学习。金礼斌在报社担任副总编辑的任务,分管宁海新闻网的工作,从新闻网的开通、策划、到逐渐走向成熟都离不开他的创意和努力。这期间金礼斌同志为了更多地了解网络世界,学习网络知识,常常是在电脑前一座就是一夜,废寝忘食、夜不知寐就是他最好的写照,所以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他掌握了大量的网络知识,使电脑车彻头彻尾的成为家庭的重要组成成员。该家庭的其他成员也都参与到网络天地中来,参与一些健康论坛的讨论,如童声教育网、宁海教研网等等,并在其中发表学习心得或一些研究文章。网络成了该家庭获取知识和发表言论的重要天地。

三、写作促进发展

学习型家庭事迹材料范文第3篇

为贯彻落实国家人口计生委、教育部等七部门倡导的“关爱女孩行动”,进一步把我县“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推向深入,创新公益品牌,构建和谐社会,人口计生局、县教育局、团县委、县妇联决定联合开展“自强女孩”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主办单位及评委会

由人口计生局、县教育局、团县委、县妇联主办并组成评委会。

二、活动时间

每年5月至6月下旬。

三、活动项目

1.评选“自强女孩”

2.举办“自强女孩”颁奖仪式

四、活动内容

(一)评选“自强女孩”

1、所推荐的女孩,其家庭必须是计划生育女儿户(独女户或双女户)中的初、高中在校女生。

2、家庭贫困或个人、家庭正面临重大实际困难。

3、勇于克服困难,乐观上进,刻苦努力,自强自立,品德高尚,关心帮助他人,恪尽孝道,学习成绩优秀。

(二)评选程序

1、宣传发动阶段。参加本次评选活动的单位,要通过电视台、网站等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广泛宣传“自强女孩”评选的标准及意义,在全县营造关心贫困计生家庭,关爱女孩成长的浓郁舆论氛围。

2、初评阶段。本次评选活动初评阶段由县教育局科组织开展,全县各中学认真配合,要按照班级推荐、校级核实、全校公示的程序,每个中学推荐评选1-2名候选人报县教育局科。教育局按照“自强女孩”评选标准,认真梳理候选人典型事迹,最终确定20-30名候选人,5月25日前将候选人名单及事迹材料电子版转交县人口计生局。

3、乡级审查阶段。县人口计生局将汇总后的候选人名单发到各乡镇、办事处计生办,由计生办负责对候选人评选资格及家庭收入情况进行核查,6月下旬,各乡镇、办事处计生办将核查情况报县人口计生局宣传站。

4、县级评选、表彰阶段。县评委会邀请电视台为“自强女孩”活动深入开展营造舆论声势,深入挖掘先进典型事迹。同时将“自强女孩”候选人照片及事迹传至长城网进行公示,接受群众评议、投票。县评委会根据推荐材料组织评审,并综合网上投票情况,最终评选出10名“自强女孩”。县评委会与县电视合制作宣传片,在电视台专题栏目和长城网等媒体广泛宣传“自强女孩”先进事迹,宣扬她们身处逆境、自强不息的先进典型,在全县营造关爱女孩的良好舆论氛围。

五、推荐材料要求

推荐材料包括“自强女孩”推荐表、1000字以内事迹材料各一份,同时加盖学校公章。

六、奖励资助办法

六月下旬组委会对评选出的“自强女孩”,联合授予“自强女孩”称号,并举行颁奖仪式,颁发荣誉证书,给予不低于1000元奖励资助。从年开始,“自强女孩”评选活动将坚持每年评选一次,通过树立“自强女孩”先进典型,展示当代女孩的时代风采和精神面貌,引导全社会都来关注女孩成长、关爱女孩健康,为女孩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七、工作要求

(一)严肃工作纪律和程序,严禁弄虚作假

人口计生部门要严格审核女孩所在的家庭是否为计划生育女儿户;教育部门要审核女孩在校的学习成绩情况及德才表现;妇联、团委负责监督,确保本次活动公平公正。各相关单位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评选条件开展工作,严肃工作纪律。对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严肃处理。

学习型家庭事迹材料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以提高师生的精神文明素养为目的,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核心,以规范师生的行为重点,以“推荐身边好人,比学高尚品行”为主题,广泛发动全校师生推荐身边好人,学习身边好人,在全校形成追求高尚道德品行的社会风尚,提高全体师生思想道德素质。

二、参选范围和标准条件

1、参选范围:全校学生和全体教职工。凡一贯模范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具有感人道德事迹、群众赞誉、社会形象好的个人均可参选。

2、标准条件:分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五种类型,具体标准如下:

(1)助人为乐类:长期主动无私地帮助他人,坚持帮助无血缘关系的老幼病弱、鳏寡孤独以及其他困难群众;对遭遇不幸或遭受灾害者奉献爱心,努力帮助排忧解难;积极参加捐资助学、扶残助残、公共服务、志愿服务等社会公益活动,赢得群众高度赞誉。

(2)见义勇为类:未成年人要“见义智为”;教职工在公民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挺身而出,设法进行保护和援救;勇于同正在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义务协助追捕犯罪嫌疑人或提供重要线索,为侦破特大案件作出贡献;在抢险救灾中,奋力排除险情,保护国家、集体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社会上产生重大影响。

(3)诚实守信类:具有强烈的诚信意识,在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中,坚持诚信为本、操守为重,严格自律、履行承诺;从事教学和服务工作坚持优质规范,享有高度信誉;在人际交往中,真诚待人,实心做事,即使遇到困难,仍坚持信守承诺。

(4)敬业奉献类: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在提高服务质量、劳动效率等方面贡献突出;干一行、爱一行,长期在艰苦条件下尽职尽责、默默奉献;恪守职业规范,办事公道、服务优质,赢得群众广泛好评。

(5)孝老爱亲类:模范践行家庭美德,孝敬父母,长期悉心照料体弱病残的老人,使他们享受人生幸福;关爱子女,夫妻和睦,兄弟姐妹团结友爱,家庭生活温馨和谐;在家人亲属有伤病、残疾等困难情况下,做到不离不弃,守护相助,患难与共,事迹感人,群众颂扬。

三、方法步骤

推荐评选活动坚持师生为主体原则,使推荐评选过程成为师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

1.宣传发动。制定下发活动方案,通过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橱窗等阵地和手段,广泛宣传评选活动的重要意义、目的要求、标准条件等,发动广大师生积极参与,营造浓厚社会舆论氛围。

2.基层推荐。各科室、各年级组要广泛组织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通过召开民主推荐会,采取书面推荐、口头推荐等形式,积极发动师生发现推举身边好人好事。以年级和行政后勤为单位,各推荐1—3名候选人(每个类型只能推荐1人),推荐身边好人需填写推荐表,并附1000字的好人事迹材料(用纪实性语言,不要空话套话,一律用第三人称),提供2寸标准照片及生活照片(有电子版)。每季度第一个月5日前将事迹材料及照片发至邮箱:。

3.公示投票。身边好人候选人将在校内进行公示,接受师生评议、监督。

4.综合审定。学校成立身边好人评选组。每季度最后一个月评选组根据候选人的事迹材料,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进行无记名投票,评选“一中身边好人”3-5名并予以表彰。

5.向上推荐。在学校评选的基础上,对事迹典型的师生向县文明委推荐,参加更高级别的好人评选。

四、表彰奖励

凡被评为学校好人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五、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好人评选活动对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提高师生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各科室、各年级组要引起高度重视,要将评选活动作为提升师生文明素质的重要载体,抓实抓细。对填报人的报名表、事迹材料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先进人物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典型性。

学习型家庭事迹材料范文第5篇

研究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既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也是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从历史学科来讲,历史教材、历史文物、历史遗址遗迹、历史题材的影视资料、蕴涵着丰富历史内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等,都属于历史课程的资源。这些课程资源,按空间分布,既有校内的,又有校外的,同时它们开发利用的途径也是多元化的。

一、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校内课程资源

1.要充分利用好教科书这一重要的教学资源

历史教科书是历史教学的主要依据。提倡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并不是意味着可以将教科书束之高阁;相反,教科书直到现在仍然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不过,教师要根据自身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出个性化的风格和特点,而不是生搬硬套地教教材。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其核心课程资源的作用。例如,的诗词以其高亢的韵律、磅礴的气势、严谨的格律征服了无数中国人,其中的每一首似乎都浓缩了中国革命的一段历程,简直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史,是中国革命的发展史。在学习这段历史时,充分利用教材上的这些诗歌进行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教育,就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重视历史教师这一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人文学科,它要求历史教师具有专业的学科知识和广博的背景知识。因此,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范围和程度。但仅仅依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一两次集中培训是很难达到目的的,所以必须通过教师自身的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如果历史教师能在学生面前展示一种通晓古今中外,博识天文地理的人格魅力,就会对学生学习历史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历史新课程是专题式教学,需要教师恰当地处理基础知识和专题教学的关系。这体现了教师的专业水准和对每一专题教学的驾驭能力,尤其反映了教师对古今中外知识的联系能力和综合知识水平。在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要始终把教师队伍的建设放在首位,通过对教师这一重要课程资源的开发,带动其他课程资源的优化发展。

3.重视学生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看似与学生没有多大联系,但是只要教师注意到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学生家庭的社会性特点,就可以开发出许多令人惊异的课程资源。例如,“以文成公主入藏等故事为题材,编演历史剧”,因为资料有限,很难想象学生能把这个活动办成什么样。当老师把活动要求、目的、时间安排布置给学生后,学生对活动的热情和创造性即刻表现了出来,分头找资料,分工协作,几天时间上万字的剧本初稿就交到了老师手上。学生也是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努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并为其提供问题思考、课程建构和社会实践的机会,使其在参与、探究并向学习目标前进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

4.要充分开发与利用网络教学资源

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图书馆、学生手中的相关书籍、网络来接触一些历史读物,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从中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应用于课堂,并促进学生之间、班级之间资料的交流和共享。在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信息技术和多媒体的运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堂上尽可能地使用多媒体课件,发挥其信息丰富、生动形象的特点,向学生们介绍一些好的网站。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了丰富的历史学习资源,也鼓励学生们参与进来。

二、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应根据中学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发展的具体需要,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校外各种丰富的历史课程资源,让学生了解身边的历史,增强他们的历史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

1.开发与利用好家庭课程资源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学生学习经验的获得首先来自于家庭,家庭对教育具有特殊的重要的价值,家庭课程资源是我们不能忽视的宝贵的课程资源。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家庭也是历史学习的一种资源,家谱、不同时代的照片、图片、实物,以及长辈对往事的回忆和记录,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有助于学生的历史学习。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经历,学生通过照片、实物以及家长和亲属的讲述等,有利于了解家庭的历史和社会的变迁。充分利用家庭资源,可以增强学生对历史的体验和感悟。

2.尽可能利用好各类乡土文物古迹资源

所谓乡土文物古迹资源,主要是指当地保留下来的具有浓厚乡土气息和地域文化特点的人文古迹部分。在历史教育中,兼具历史和现实双重影响力的乡土课程资源是天然的传承历史的最佳媒体。它既是古代的遗留,依旧散发着历史的气息,同时又是存在于学生身边的可以眼观手触的现实,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历史资源,学生可以从心理上首先与其沟通,形成接纳,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历史感悟大有裨益。历史教师在课程目标的制定和课程实施中,应该注重对周围的乡土史资料进行开发,使学生对于历史的感受不仅仅只来源于书本。学生在对乡土古迹资源进行考察、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可以直观地感知历史,从而使历史教育摆脱从间接经验到间接经验的局限,进入与学生的生活和发展相关联的世界。

3.积极开发社会课程资源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相对封闭独立,总以为天下能教学生的只有教师。其实,社会各界人士中有相当数量的入不仅有特殊技能或才能,而且懂教育,关心教育,也愿意为学生的成长有所付出。例如,抗美援朝战争随着时间流逝,国际关系不断调整,这场战争在学生心目中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如果请一位抗美援朝的老战士,给学生作一场报告,回答学生的问题,效果一定比按照教材内容讲解更能吸引学生,效果改变的原因就是借用了社会资源。“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企改革”等内容,只要联系这些社会资源,原本在教室里比较枯燥乏味的课堂就可以延伸到田间地头、农舍工厂,学生在社会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社会课程资源在改变学生学习生活的同时,还会引来更多的人关心教育,奉献教育。

总之,作为一项崭新的实践活动,历史教师亟需加强与同行之间的相互合作,广开思路,发掘校内外的更加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的课程资源,从而更好地发挥它们的作用。课程资源并不匮乏,缺乏的是善于发现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