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红色经典诗歌

红色经典诗歌

红色经典诗歌

红色经典诗歌范文第1篇

一、让学生读起来

诵读是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唐朝韩愈曾说:“手披目视,口诵其言,心惟其义。”可见他也是把诵读作为训学的规则之一。在诵读中可采取教师范读、学生单独朗读、齐读相结合的方法,来提高学生读诗的兴趣。读诗时,要求学生首先注意停顿,掌握好节奏,以读出诗歌的韵味。诗歌的节奏是依据汉语的特点建立的,由“顿”来体现的:四言诗每句两顿,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五言每句三顿,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七言每句四顿,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其次在读诗的过程中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在脑海中再现诗中描绘的景,在心中体会诗中抒发的情。除了上述的诵读方法,还可以配乐朗读。汉字本身就平仄错落、富有音韵,若配乐朗读,就锦上添花了。背景音乐可依据诗歌的感情特点而定。如在学习白居易的《琵琶行》时配以古曲《阳春白雪》,乐曲时而低吟、时而激越,在抒情上和诗歌有异曲同工之处。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想象―幻想―童话―创造,这便是儿童所走过的发展自己精神力量的道路。音乐的旋律在儿童心上唤器鲜明的画像。这种旋律是认识理智的创造力的一种不可比拟的角度。”可见这样处理有助于对诗歌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二、让学生唱起来

把音乐引进教室,除了作为背景音乐配以朗读,还可以直接来唱。因为中国上古时代诗歌、音乐、舞蹈原是三位一体的,诗歌和音乐有一种难解难分的特殊关系,音乐美应是诗歌艺术的重要因素。在古典诗歌的教学中,利用歌曲和诗歌都可和乐而唱的特点,让学生诗、歌共赏,可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并能把诗歌的情感内化为自我的审美情感。李白的《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事多烦忧”和黄安的歌曲《新鸳鸯蝴蝶梦》中的“昨日像那东流水,离我远去不可留,今日乱我心多烦忧”有相似之处,可让学生在唱中背诗,在唱中体会诗和歌的异同,从而体会诗歌的意蕴之美。一些广为流传的诗歌有古今不同的演唱版本,例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在学习时,可先让同学听完不同的两种版本,然后让他们就自己喜欢哪一种诠释的方式进行讨论。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能准确地把握原词的内涵和艺术风格。

三、让学生“画”出来

中国古典诗歌讲究“立象尽意”,“象”即客观物象,“意”即主观感情,意思是诗人将感情注入客观景、物,而不直接地表述。所以就有了“诗是无形画,画时无声诗”的说法。诗人在创造绘画美时,往往通过色彩来描绘大千世界的音容笑貌,使诗的形象具有绘画的可观性和直观感。像白居易的《忆江南》:“日出红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像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像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都是通过色彩丰富审美形象,强化艺术效果。因此我们在古代诗歌教学中可采取将诗歌中用语言文字表现的色彩转变为真实可感的颜色的方法,让学生先大胆地用色彩画出他心中的景物特征,然后比较诗中的色和画中的色的差异(这种差异包括色彩本身,也包括这种色彩在表现作者的主观感情时的作用)。比较中学生在把握诗歌的物象特征的基础上不难发现诗歌中的摹虚和绘画中的写实的异同,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红色经典诗歌范文第2篇

关键词:歌词;意象;借鉴;创造

中图分类号:J6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4-51-3

流行歌曲以其优美的歌声、动人的旋律,赢得了广大听众的喜爱,尤其是那些词曲兼美的新歌诗体、中国风歌曲的许多经典歌词,继承了诗歌创作的艺术经验,讲究词的意境、韵味,追求一首好词须是一首适于入乐好诗的标准,表现出词人学修古典诗词,有着相当深厚的功底。

意象是词人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相结合而形成的艺术形象,是外在事物经词人主体心灵改造而创作的产物。正如黑格尔所说:“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而心灵的东西也是借感性化而显现出来的。”这就是美学中所说的,“艺术的本体不是情感,而是意象,意象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中心范畴。”流行歌曲的歌词正是在形式、内容、主题、题目(标题)情感等方面对古典诗词审美意象予以借鉴与创造。

一、歌词内容上对古诗词意象的借鉴与创造

大陆歌坛岭南派领军人物陈小奇词曲的“涛声依旧三部曲”(《涛声依旧》毛宁演唱、《白云深处》廖百威演唱、《巴山夜雨》李进演唱)问世以后,便产生了很好的反响,其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歌词内容中审美意象的借鉴与创造。

《涛声依旧》:“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无助的我,已经疏远了那份情感,许多年以后却发觉又回到你面前。流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久违的你,一定保存着那张笑脸,多年以后能不能接受彼此的改变。”这是作者通过唐代张籍的诗《枫桥夜泊》,而改写的一首流行歌曲,词中的“渔火、枫桥、钟声、月、乌、涛声、客船”等意象,是借鉴《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意象加工创作而成,其恰到好处地融入了古典诗词的精神意蕴,表达了现代人委婉含蓄的美好情感。

《巴山夜雨》:“什么时候才是我的归期,反反复复的询问却无法回答你,远方是一个梦,明天是一个迷,我只知道远方没有巴山的雨,借着烛光把你的脸捧起……推不开的西窗,涨不满的秋池,剪不断的全都是你柔情万缕。”其中的“巴山、雨、西窗、烛、秋池”等意象,是借鉴唐代李商隐的诗《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中的意象加工创作而成,其意象组接仿佛电影蒙太奇,让我们透过这无声的画面,不仅感受到了“有声”的情感诉说,同时也感受到了人类生命有的、丰富的、充满生机的内心世界,婉约优雅生动感人。

《白云深处》:“坐在路口对着夕阳西下,白云深处没有你的家,你说你喜欢这枫林景色,其实这霜叶也不是当年的二月花……等车的你走不出你心中的那幅画,卷起这片秋色才能找到你的春和夏。”其中的“白云、枫林、霜叶、二月花、车”等意象,是借鉴唐代杜牧的诗《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意象,经主体心灵改造创作、融会贯通而铸成了如诗如画的境界,使笔下之景悦人耳目,所言之情沁人心脾,别具一格,独树一帜。

此外,他创作的《烟花三月》《朝云暮雨》(均为吴涤清演唱),《大浪淘沙》(毛宁演唱)同样是借鉴古诗词中的意象加工创作而成。这些具有民族文化内涵和东方韵味的意象,和谐有序地构成了一幅幅优美静谧的图画,寄托了词人委婉含蓄的美好情感,给人以穿越古今的时空感和审美愉悦,由此形成了陈小奇独特的陈氏风格,为流行歌词古典风格创作的典范。

其实,古典诗词对流行歌词创作的影响源远流长,它一头连着《诗经》《楚辞》《乐府》《唐诗》《宋词》《元曲》一头又接上了当代世界的风云变幻,人们的社会生活及情感世界的多姿多彩。

例如:台湾著名女词人琼瑶为电视剧《在水一方》创作的主题歌:“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方向,却见依稀仿佛,她在水的中央”其中的“绿草、白雾、佳人、水”等意象,则是借鉴了《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中“蒹葭、白露、水”的意象加工、改造、融会、贯通,使其诗画合璧,清丽委婉,含蓄生动,真切感人,表达了词人对美好爱情的追求与向往。

另外,电视剧《还珠格格》插曲《当》的歌词:

“当山峰没有棱角的时候,当河水不再流……我还是不能和你分手。”中的“山、水”等意象,则是借鉴《汉乐府》中《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中的意象加工创作而成,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生死不离,感天动地的热烈与奔放,真可谓千古绝唱。

另外她的《庭院深深》《几度夕阳红》《梅花三弄》《一帘幽梦》《青青河边草》《鸳鸯锦》《烟雨蒙蒙》等歌词,同样是借鉴了古典诗词的意象加工创作的歌词,其不仅丰富了歌曲的情感的内涵,还使之更具有复杂性和立体感,收到了意蕴深刻、隽永的感人效果,形成了独特的琼瑶风格。

陈涛的《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千般怜爱万种柔情相思成灰,心碎的时候秋声格外让人悲,天若不尽人意我愿生死相随。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大江上下残照斜阳万木低垂,情深的时候哪种离别不伤悲,这次痴心赴水何时何地相会,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红尘外柔情内有没有断肠的泪。”是从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中的“孔雀”意象借鉴而来,继承了《楚辞》的浪漫主义风格,诠释并演绎了古今如刘兰芝“自挂东南枝”,焦仲卿“举身赴清池”般生死相依相随的千古绝唱。还有他为电视剧《金粉世家》创作的歌曲《暗香》:“当花瓣离开花朵,暗香残留。”是借鉴北宋・林逋的《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中“暗香”的意象加工创作而成。南宋著名词人姜夔的两首著名的自度曲咏梅,即以《暗香》《疏影》两个新颖的意象为调名,鲜明又微妙地表现出梅花的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闲静的气质风韵。可见,古典诗词意象的传承、熔铸、借鉴与创新,古往今来,一脉相承,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他的另一首《雁衔泥》(眉佳唱):“金陵的美人横吹笛,引来了燕子衔春泥。燕子双双筑柳堤,柳荫深处传来浅笑低语。江南的春雨润如玉,往来不湿行人衣。”精巧别致,似乎借鉴了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中“雨”的意象,极富初春温润如碧的画面感和朦胧美,仿佛一幅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淡绿山水画,可谓思维独到,匠心独运。

张藜为电视剧《夜深沉》创作的主题歌《未了情》:“虽有灵犀一点通,却落得劳燕纷飞各西东”中的“灵犀”意象,则出自李商隐的《无题》“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诗句,再现了恋人无可奈何的离愁别绪。

阎肃为电视剧《戊戌风云》创作的主题歌《昨夜东风》(那英演唱)“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回首月明中……上下求索空缱绻,伫望九洲曙色红”则完全借鉴了唐李煜的《虞美人》“小楼、东风,故国、月明”等意象,表达了词人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

以上词人对古典诗词意象的借鉴与创造,极具跳跃性和时空感。恰是舞蹈的流风回雪,其间的句式、节奏的变化、人称的转换、时空的交织等等,都为当代流行歌曲创作提供了光辉的典范。

二、歌词主题、题目(标题)对古诗词意象的借鉴与创造

有些流行歌词的主题、题目(标题)直接借鉴了古典诗词中的意象,与其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如:刘海波演唱的《人面桃花》中的“桃花”意象,出自唐・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徐小凤演唱的《别亦难》,则是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原词再现。AGAIN乐队演唱的《烽火扬州路》,陈明演唱的《回首灯火阑珊处有你》,唐朝乐队演唱的《梦回唐朝》、《月梦》等歌词的主题,都是借鉴了古典诗词的意象,完美地诠释了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传承与创造的密切关系。

在当代流行歌曲不断传承古典诗词的过程中,我们惊异地发现,邓丽君的专辑《淡淡幽情》中收录了多首唐宋名家的经典作品,包括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虞美人》;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柳永的《雨霖铃》;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秦少游的《桃源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聂胜琼的《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朱淑真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等,由台湾著名作曲家古月、刘家昌、翁清溪、陈扬等谱曲,邓丽君演唱,真可谓词曲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尤其是邓丽君婉约清丽的演唱,使这张专辑成为流传至今的精品,极大地提升了流行歌曲的文化层次和品位。

三、古诗词意象及语言形式的模仿与套用

中华文化古今一脉相承,很多流行歌词的意象在写作形式上,仍不可避免地借鉴、套用或模仿了古诗词的语言形式与风格,使其既有古诗词的意境、韵味,又具有现代人的家国情怀。

例如:金庸的《射雕英雄传》主题歌《铁血丹心》:“依稀往梦似曾见,心内波澜现。抛开世事断愁怨,相伴到天边。逐草四方,沙漠苍茫,哪惧雪霜扑面……应知爱意似流水,斩不断,理还乱。身经百劫也在心间,恩义两难断。”其间的情事际遇,内心感受的细致描摹,与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中“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另外卢国沾的《万里长城永不倒》:“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江山秀丽,叠彩峰岭,问我国家哪像染病?”词中浓浓的民族情怀与历史评判遥相呼应、恰到好处,成为诸多词家所景仰的典范。

在众多的词曲作家中,小虫的词作颇具元曲词风,如《情关》(陈淑桦演唱):“我本有心,我本有情。奈何没有了天,爱恨在泪中间,聚散转眼成烟,秋风落叶愁满楼,儿女情长谁捉弄,这次孤行没人相送,看来只有挥挥衣袖,飘啊飘啊飘的风,吹的是谁的痛。”歌词的“秋风、落叶”等意象,在表现形式上,借鉴、套用并模仿了元曲的语言形式与风格。

他的《葬心》(黄莺莺演唱):“蝴蝶儿飞去,心亦不在。凄清长夜谁来拭泪满腮?是贪点儿依赖,贪一点儿爱,旧缘该了难了,换满心哀。怎受的住,这头猜,那边怪,人言汇成愁海,辛酸难挨。天给的苦,给的灾,都不怪。千不该,万不该,芳华怕孤单,林花儿谢了,连心也埋。他日春燕归来,身何在。”既借鉴了李煜词《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中的“林花”意象,又与元曲语言风格、精神意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词中的“蝴蝶”意象,早已成了流行歌曲创作中常用常新的经典艺术形象。

新加坡著名词曲作家梁文福的《一程山水一程歌》清丽脱俗,魅力独具,为古诗词意象及语言形式的模仿与套用的典范。

“是我将愁耽成醉醒作睡,还是愁与我的心共已累。非我赋诗诗赋我,非我饮酒酒饮我。何时鞋声经已沾上苍苔冷,世上何物最易催少年老,半是心中积霜半是人影杳。非我离月月离我,非我思乡乡思我,归得昔日桥边红药不识人。究竟是我走过路,还是路正走着我,风过西窗客渡舟船无觅处。是我经过春与秋,还是春秋经过我,年年一川新草遥看却似旧。夜深孤灯照不悔,回首青江尽是泪,风情拍肩怕见明月减清辉。一程山水一程歌,一笛疏雨寒吹,梦在叶叶声声尽处轻轻和。”仿佛有辛弃疾词《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的意境。词中的抒情主人公不知道,在快乐逍遥中,青春已逝,留下的是无尽的感伤和深深的嗟叹,流年似水,行板如歌,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让人不禁又想起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感慨,以及辛弃疾《摸鱼儿》的“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中抒发的无限的感伤情怀,好似眼前展开了一幅韵味悠长的中国古典诗词画卷。画卷中的“桥边红药”仿佛出现了宋・姜夔《扬州慢》中的“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中的“红药”意象;而“一川新草遥看却似旧”中的“新草”意象,既有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幻象,又有宋・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意境,令人浮想联翩,沉醉不已。

其次,词中“诗、酒、月、乡、路、春、秋”等大量意象的叠加,隐晦曲折地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内心郁结、伤感的复杂情怀,抒发了人人心中有,但只有词人才能言说的,给人以心灵上的震憾和情感上的共鸣。

再次,歌曲的旋律恬淡、悠远、起伏、跌宕,抒发了惜春、悲秋的淡淡忧伤。特别是伴奏乐器钢琴的衬托,将力度与古诗词意象结合,加之大陆女歌手任天鸣哀而不伤的诠释,更增添了歌曲深邃醇厚的精神意韵。除去古诗词意象及形式的模仿与借鉴外,这首词在写作手法上,也从古典诗词中汲取了诸多的营养,如比兴手法(“心中积霜”)的运用,谐音双关(如“青江”即“情江”),运用叠字叠词(“月月、年年、叶叶、声声、轻轻”)所构成的意象叠现,注重歌词的韵律感与意境美等例子不胜枚举。

以上从流行歌词内容上对古诗词意象的借鉴与创造;歌词主题、题目(标题)对古诗词意象的借鉴与创造;古诗词意象及语言形式的模仿与套用等方面,阐述了古典美学的中心范畴意象在当代流行歌曲中的借鉴、熔铸与创造,阐明了艺术的本体不是情感而是意象的理论,表明了流行歌曲是伴随着历史的进程,时代的进步而发展变化的,既承袭传统又不断地发展创新。它一头连着《诗经》《楚辞》《乐府》《唐诗》《宋词》《元曲》一头又接上了当今世界的风云变幻,它既承载了当今社会的各种思潮又彰显了人们社会生活及情感世界的丰富多彩,璀璨多姿,它就像一条源远流长的河流,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生生不息,更行更远,愈久弥香。

参考文献:

1 林庚,冯沅君,中国历代诗歌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2 王昆吾,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M],北京:中华书局,1996

红色经典诗歌范文第3篇

关键词:流行歌曲 古典诗词 传承 意象 意境

古典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瑰宝,无论是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凝练的语言形式、还是委婉含蓄的表情达意、意味悠远的艺术境界都是值得我们反复回味的。而随着历史的积淀,古典诗词以其冼练的语言、丰富的情感,越来越成为人们情感表达的载体,而进入流行歌曲歌词创作的领域,使得古典诗词以一种清新并且优美的方式被流行歌曲加以传颂和传承。

众所周知,苏轼的《水调歌头》在现代被直接翻唱为《但愿人长久》,而李煜的《虞美人》也被大家广为传唱,我认为这是对古典佳句作出的最好的现代版的诠释。直接将现成诗词配乐,将歌词发挥得淋漓尽致,深受大众的喜爱并广为流传,远远胜出了单纯词的表现功能,这也恰好说明了古典诗词对流行歌曲的积极影响。这两首都是流行歌曲对古典诗词的直接套用的典型。除此之外,有的流行歌曲并不是对古典诗词全文诗句的直接挪用,而是截取其中的标题或名句以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如刘海波的《人面桃花》;李清照的《声声慢》等。

流行歌曲对古典诗词的直接传承,将诗词以音乐的形式继续流传人间,使得古典诗词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了时空的跳跃性,能够经久不衰。然而,流行歌曲对古典诗词的传承不仅具有直接性还有间接性,主要是指流行歌曲并不是直接套用古典诗词中的原句原词,而是将古典诗词中的某些突出的意境、意象、韵律及优美的辞藻化用到流行歌曲中,使得它们能够广为流传。

而流行歌曲对古典诗词的间接传承性体现得最明显、最突出的就要属方文山所写的歌词了。他的作品亦诗亦词,亦词亦诗,将唯美的古典情韵、浓郁的民族气息与现代潮流元素完美融合,既承传了古典诗词的意象、意境、形式与语言,又用现代的创作技巧与思维对其进行了完美转化,给人以特殊的审美享受。

一.对古朴唯美的意象的巧妙化用

古典风尚与潮流元素巧妙的融合,是方文山歌词的最重要特色。而古典化的意象,使得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弥漫着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选取古诗词中有特殊含义的事物为意象。如周杰伦唱的《娘子》中的歌词:

娘子依旧每日折一枝杨柳/你在那里,在小村外的溪边默默等着我/

你在那里,在小村外的溪边默默等着我/……/景色入秋漫天黄沙掠过/塞北的客栈人多,牧草有没有,我马儿有些瘦/塞北的客栈人多,牧草有没有,我马儿有些瘦/相思寄红豆,无能为力的在人海中漂泊,心伤透

这首歌词,以现代语言塑造了一个痴痴等待、静静守望心上人的古代女子。在词的第一句就使用了古典诗词中的常用意象——“杨柳”,而早在《三辅黄图》中就有记载:“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送别”①这就证明了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而在古典诗词中,“柳”是渲染离愁别绪不可或缺的“道具”。这首歌词中借“杨柳”来暗示离别,真正地将古典的浪漫情怀融入了现代的歌词写作,使人感觉迎面扑来的是一股穿越时空的风,在唯美的爱情中更流露出羁旅、迁逐、游子的情怀。而这样的例子在方文山的歌词中比比皆是。如古诗词中代表相思的“红豆”:“相思寄红豆,无能为力地在人海中漂泊,心伤透”。(《娘子》);意味着比翼齐飞的蝴蝶:“蝴蝶自在飞,花也布满天,一朵一朵因你而香”(《星晴》);等等。

2.灵活运用古典诗词中的经典语句为意象。

早在唐宋,歌词领域就已经存在截取前人成句,或间接化用前人成句入词的先例。贺铸尝自云:“吾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常奔命不暇。”②与他同时期的周邦彦亦是如此,所谓“下字运意,皆有法度,往往自唐宋诸贤诗句中来”。③古人还有“夺胎换骨”之说,这也是一种创作方法。“‘夺胎换骨’出于惠洪《冷斋夜话》:‘山谷云:诗意无穷而人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无穷之意,虽渊明、少陵不得工也。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所谓‘夺胎换骨’,就是用新的文字词汇重写前人诗意,以前人诗歌内容作为创作材料。”

而这种“笔端驱使古人”的词学风尚和“夺胎换骨”的手法,在方文山的词中,得到了恰如其分的运用。再以《娘子》为例,“塞北的客栈人多,牧草有没有,我马儿有些瘦”,“瘦马”的意象将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进行了巧妙的“夺胎换骨”;“天涯尽头满脸风霜落寞,近乡情怯的我,相思寄红豆”,则化用了宋之问的《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切,不敢问来人。”

在另一首作品《发如雪》中,“纵然青史已经成灰,我爱不灭。繁华如三千东流水,我只取一瓢,爱了解,只恋你化身的蝶”化用了“任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的著名诗句;“你发如雪,凄美了离别,我焚香感动了谁?”化用了李白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凝结成“发如雪”的意象;“邀明月,让回忆皎洁,爱在月光下完美”,化用了李白《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和苏轼《少年游》中的“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用“邀明月”这一意象渲染了凄美意境。

二.对意境的“生命律动”的独特把握

红色经典诗歌范文第4篇

摘要和歌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在拟物与拟人的修辞技法运用上,人的“物化”与物的“人化”相得益彰,既表现出自然界的微妙也表现出作者细腻的感受。《小仓百人一首》中展现植物形象的作品,既有华丽优雅的大和美景,也有缠绵悱恻的火热恋情。通过对和歌作品中植物形象的分析,本文力图从不同角度展现日本人细腻优美的审美观念。

关键词:百人一首 和歌 植物

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

在日本古典文学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题材。《古今集》时代歌人对自然表现出比较自觉的关心,不是客观描写自然,而是将主观投入自然。自然被歌人们融于日常生活,渗透于日本民族的审美意识。植物遂成为文化的一部分,体现着日本民族特色。经统计, 《小仓百人一首》中共出现植物15种,分别为红叶(5首),花(7首),苇(3首),稻(2首),松(2首),草木(2首),若菜(1首),原(1首),首原(1首),(1首),さしも草(1首),藻(1首),浅茅(1首),真木(1首),さねかづら(1首)。

在自然观方面,东西方存在很大差异:西方文化由于受古希腊和希伯来文化的影响,强调人对自然的征服与主宰。在自然面前表现出人类的优越感和崇高感,属于典型牧场型文化;而东方文化在“天人合一”等古老思想的影响下,对自然怀有深切的亲近感。西方艺术本质是通过人本身再现人的主观活动,即为拟人主义;而东方艺术主要是通过自然去表现人的内心情感,自然本身就是一种语言、暗示和象征,即为拟物主义。

一 植物的叙景功能

和歌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有两种表现方式:一种以自然为主,直接描摹景物,貌其本荣,得其物理,讲求人对自然的被动感受,掩主体于客体之内,寓情语于景语之中;另一种是同拟物主义相反的拟人主义,人在自然场景里不再甘于幕后的寂寞,不再力图逃遁自我或舍弃主体,讲求人的“物化”,并将物的“人化”,人的喜怒哀乐、嗜好情欲、风趣诙谐甚至世态人情巧妙地注入自然,使读者从自然画面中明显地感受到人的呼吸与律动,形成“有我之境”。

1 红叶

公元794年,日本迁都平安京后,贵族文人远离大自然的怀抱,成了寂寞空虚的“城里人”,他们笔下的自然多为庭园山水或者凭空虚构,作歌的动机也往往是为了在宫廷歌合上取胜,进而达到政治上的目的。和歌从广阔的自然生活走进了贵族的文艺沙龙,视野变得十分狭窄。同时,由于贵族文化的日益成熟,和歌创作技巧变得更加成熟而丰富,“绿词”“绿语”作为高度的语言技巧被广泛使用,万叶时代雄浑纯朴的歌风渐渐消失,出现了一种优美纤细,含蓄优雅的新风格。如:“もみじ”原指树叶入秋后变成红色(红叶)或黄色(黄叶),现代日语中特指“枫”。

あらし吹く み室の山の もみぢばは

田の川の 锦なりけり (第69・能因法师)

歌意:飒飒飘红叶,秋风三室山。清波成锦绣,斑斓成龙田。

本歌从仰视、俯视两个角度,将三室山和龙田川两处景色融为一体,构成一幅色彩斑斓、光艳照人的大和红叶图。日语中“红叶”的本意是变色的草木叶,黄色等枯叶色也是主色调之一,歌中的“锦”也不仅仅是红色的。从本歌意境来看,三室山的深秋色彩斑斓、绚丽多彩。另外,王朝时代的人们追求华美风格,欣赏色彩绚丽的景物,大自然中的红叶被人们看作是典型的代表,将红叶隐喻成锦缎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三室山这一称呼中带有神圣的含义,以山上红叶为素材勾勒出的神圣之美,在人们心目中也就更加不一般。与歌中华美的意境相反,本歌在修辞技巧上并无非凡之处,用的是最常见的主谓结构,叙述简洁、朴实无华,朴素的修辞烘托出作者奇妙的灵感,使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在对诗歌意境的品味上。

2 花

《古今集》春部(上・下)共收录和歌134首,其中咏樱花的和歌就有70多首。除了“春”部之外,“贺”、“恋”、“哀伤”等部也多有咏花歌。汉诗中的理趣可谓是真正的说理之趣,哲理之趣。而《古今集 》中的理趣主要是推理之趣,机智之趣,或者说是理智化的风趣,带有浓厚的思辨和想象色彩。作者不是以对客观景物诗意感受的深刻见长,而是以观察和思考的敏锐、机警取胜。

もろともにあはれと思へ山樱花よりほかに知る人もなし(第66・前大僧正行尊)

歌意:山樱幽处见,彼此倍相亲。世上无知己,唯花解我心。

大僧正行尊在晚春四月进入大峰灵山修行。樱花一般在三四月份盛开,此时的人世间樱花早已凋落,可是山里的樱花开得正盛。本歌与白居易在庐山香炉峰大林寺所作《大林寺桃花》一诗有异曲同工之妙。“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山里山外的这种强烈反差,映射出诗人(歌人)内心与尘世变化的强烈反差。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的意境深邃,富有情趣。

晓牧(1990)对《古今集 》中出现的咏花歌做了统计,排在前五位的是:花(无特定对象)、樱花、梅花、女郎花(败酱草)、菊花。而《小仓百人一首》中的咏菊歌(29)和咏梅歌(35)都只有一首。

心当てに 折らばや折らむ 初霜の

おきまどはせる 白菊の花 (第29・凡河内躬恒 )

歌意:欲采白菊朵,今朝初降霜。霜花不可辨,满眼正迷茫。

深秋时节,第一次下霜的清晨,作者想到庭院中采摘白菊,可是白菊与白霜浑然一体,分不清是霜还是花。《古今集》时代,推崇夸张的诗风,主张咏物诗要将形象与观念结合起来,本歌体现出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将白菊比作白霜并非本歌的专利,白居易的《重阳席上赋白菊》中就曾写到“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玩白菊》中也有“家家菊黄尽,梁国独如霜”。王国维(《人间词话》)认为: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既有生动逼真的现实生活景象,又体现出一种审美观照和审美情趣,即为和歌的理趣之道。

3 水稻

夕されば 门田の稻叶 おとづれて

芦のまろやに 秋风ぞ吹く (第71・大纳言经信)

歌意:暮色门前降,满田何朦胧。摇摇鸣稻叶,芦舍临秋风。

这首和歌是作者住在京都西郊山庄期间外出时的作品,触景生情,即兴而成。落日余晖,稻叶轻响,秋风清凉,为读者带来了视觉、听觉和触觉上的享受,这在当时是一种新奇的写景手法。水稻是日本农业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和歌中是秋的季语。除了经信这首反映稻田秋色的田园歌之外,天智天皇也在其“悯农歌”(《百人一首》第1首)中表现了农民收获水稻时的艰辛。作为开篇之作,它主要表现了天皇以九五之尊在田边结庐而居,因茅屋不堪重露,其衣袖被打湿。这表明统治阶级已经认识到农业的重要性。另外,定家将天智天皇与持统天皇父女之作开篇,以后鸟羽院和顺德院父子之作收尾,其良苦用心可见一斑。

二 植物的抒情功能

1 表达爱情

《百人一首》中恋歌有43首,占全书的近半篇幅。歌人为情而生,为歌而死,对恋的领悟,更有独到之处。《百人一首》编入了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状态下的恋情,如忍恋、痴恋、悲恋、苦恋、热恋和空恋等,甚至还收录有男性歌人假托女性创作的闺怨歌。经统计,《百人一首》中利用植物形象表现爱情的和歌共有7首,分别为19(苇),25(さねかづら),39(浅茅,原),51(さしも草)58(原),88(苇),97(藻)。

君がため 春の野に出でて 若菜つむ

わが衣手に 雪はふりつつ (第15・光孝天皇)

歌意:原上采春芽,只为献君尝。犹见白双袖,飘飘大雪扬。

为了你,我冒着纷纷的春雪,到原野上采摘春芽,我宽大的衣袖上,落满了雪花。万叶时代晚期,赠送礼物时附上一首和歌表达心意成为一种习俗。如此写来给人亲切之感。对比《诗经・周南・关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之……”。作者以丰富而圆满的想象来填充眼前无可排遣的相思,“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光孝天皇的歌,外向、直率、热烈,具有万叶歌风,这在《百人一首》43首恋歌中是不多见的。歌中白色的春雪和绿色的嫩芽形成鲜明对比,给人明快亲切之感。

2 感物伤怀

古代歌人偏爱凄清无常的表达,究其原因有二:首先是人生无常等佛家思想的影响大,但似乎对奈良文学并无很大影响,直到古今时代佛教无常意识才逐渐渗透于和歌创作。如第9首小野小町的作品就利用了樱花的绚丽易逝来感叹自己青春易逝,韶华难留的情感;其次,摄关政治下,众多贵族为免受政治迫害,只能寄情于飞花落叶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前途渺茫的不安之感。如第34首藤原兴风的作品中,歌人利用播磨国长寿松的葱郁,喟叹自己衰老残年孤独寂寞,以及自己一生的坎坷与沉浮,这种表现手法也是独具一格:

八重 しげれる宿の さびしきに

人こそ见えね 秋は来にけり (第47・惠庆法师)

歌意:野草千丛茂,幽深庭院荒。年年人不见,寂寞又秋光。

草,俗称拉拉秧、拉拉藤,一年生或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本歌中指的是野外杂草。“の门”和“の宿”指庭院里长满杂草,指代家境贫寒、衰败、荒废。秋天又到了,当年穷奢极欲的豪华园林已经变得满目凄凉。杂草枯荣,花开花落,事过境迁,繁华不再。歌人在枯草森森之中,悟出了“人世无常、盛者必衰”的哲理。

3 表达友情

受到汉学思想的影响,《万叶集》时代的人们对梅花的执着胜过了对樱花的爱慕。如没有特别说明,在《万叶集》中的“花”即梅花,在《古今集》中的“花”即樱花。

人はいさ 心も知らず ふるさとは

花ぞ昔の 香にひける (第35・纪贯之)

歌意:悠悠羁旅客,问君可曾知。故里桃花发,幽香似旧识

你看这盛开的梅花依然幽香如故,犹如我那不忘旧年相识的心。表示自己虽然疏于问候,却不曾忘记故交。受汉唐诗人的影响,日本的歌人们也创作了大量的咏梅歌,以《日本咏物诗》(1776)为例,全书收录133首咏花歌,其中梅花歌29首,牡丹45首,菊花13首,樱花6首。本歌中,纪贯之以梅花的“幽香”来比喻作者与客舍主人的友谊深厚。除此之外,《古今集》中还出现了梅花与衣袖、月色、黄莺组合描写梅香的手法,可谓是和歌的独到之处。另外,第16首原行平的作品中,还出现了用因幡国的松涛声象征亲友对自己的牵挂之情的用法。

综上所述,植物在《小仓百人一首》的和歌中无论是不是表现的主题,都起到了重要的背景或抒情功能。由于思维观念和时代背景的差异,我们不难看出汉诗与和歌的明显差异。百位歌人,百首作品,篇篇都是精华。读懂和歌,能使我们看到古代歌人们追求的至善至美的艺术创作,进而更好地体会到和歌的艺术魅力。

注:本文系黄冈师范学院科学研究项目(09CB077)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ブリタニカ国际大百科事典》,シャ一プ制の电子辞书,2000年版。

[2] 《谷山茂等新订国语总览》(第二版),京都书房,2001年版。

[3] 刘德润:《小仓百人一首:日本古典和歌赏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年版。

[4] 潘小多:《和歌汉译中形式的选择与信息的增减――以〈百人一首〉为例》,《日语学习与研究》,2009年第4期。

[5] 武德庆:《日本古典诗集〈小仓百人一首〉的意韵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6] 潘小多:《风霜雨露凝结的诗文――论“百人一首”中的气象诗句》,《日语学习与研究》,2007年第3期。

[7] 铁军:《“百人一首”的山情结》,《日语学习与研究》,2007年第1期。

[8] 刘利国:《中日“日暮诗”的意象分析――〈唐诗三百首〉与〈新古今和歌集〉之比较》,《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第6期。

[9] 刘汉璞,沈阳:《和歌集“百人一首”译介(1-9)》,《日语知识》,1997年第12期。

[10] 李濯凡:《〈小仓百人一首〉中的咏春歌》,《日语学习与研究》,1995年第1期。

红色经典诗歌范文第5篇

建党节朗诵活动策划方案范文一一、活动宗旨

为隆重纪念党的90周年华诞,热情讴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团结引导广大青年了解党、热爱党、心向党,根据常州市开展纪念建党90周年主题教育活动相关文件精神,特决定组织开展常州市新北区新桥实验小学“星星鸟少年宫”红色经典诵读大赛。

二、组织机构

组长:钱丽美

副组长:张辉、韩燕清、汪尧华

成员:任丽芳、陈俊、杨立颖、郭玉娟、高锋、黄益芬、顾俐

三、活动安排

(一)“星星鸟少年宫”辅导教师“红色经典”书法展示活动

1、作品要求:

篇目自选,围绕歌颂祖国和中国共产党为主题,以古诗词和我校学生创作的儿童诗为主要内容。

2、作品形式:

钢笔书法以下发的书法纸为格式(可以结合自己的书写风格自选);粉笔字以小黑板为呈现形式。具体风格不限。

3、展示时间:

粉笔字统一于5月23日送至博雅楼二楼;钢笔字于5月23日送至美术室2万英华老师处,统一布置后放至问源楼一楼展示。

(二)“星星鸟少年宫”辅导教师“红色经典”诵读活动

1、作品要求:

各类弘扬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赞颂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诗歌、散文等;可以是自创作品,也可以是他人原著作品。

2、朗诵形式不限。

3、参赛选手服装尽可能体现朗诵作品的意境,可增加相应艺术背景、音乐、道具、舞蹈等各种烘托形式。

4、时间要求:参赛节目时间控制在5分钟。

5、比赛时间:5月20日下午4:30——5:30

(三)“星星鸟少年宫”师生颂党“红色经典”文娱汇演

结合“学校第五届诗歌文化节诗歌闭幕式”,“星星鸟少年宫”举行师生颂党“红色经典”文娱汇演。

具体见“学校第五届诗歌文化节诗歌闭幕式”活动方案。

(四)“星星鸟少年宫”“童心向党”——“唱支歌儿给党听”歌咏活动

围绕中共常州市委宣传部等5部门文件《关于开展“童心向党”——“唱支歌儿给党听”歌咏活动的通知》(常文明办[20XX]15号)精神,组织“星星鸟少年宫”合唱队参加常州市“童心向党”——“唱支歌儿给党听”歌咏活动。

(五)“星星鸟少年宫”“童心向党”——“红色经典”读书活动

第一阶段(6月1日——6月10日)

以献给六一儿童节的一份礼物,向全体学生推荐红色经典书目,具体数目:

第二阶段(6月11——6月25日)

1、与常州市新华书店联系,组织“红色经典”送书上门活动,组织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目;

2、组织各班语文老师指导学生阅读,并将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力争使红色经典走进学生的生活。

第三阶段(6月26——9月20日)

组织“星星鸟少年宫”“童心向党”——“红色经典”读书心得评比活动,活动设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组分别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具体见《“童心向党”——“红色经典”读书心得评比活动方案》。

建党节朗诵活动策划方案范文二一、活动主题:

主题:欢庆建党90周年。

本次活动旨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深化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丰富广大干部群众文化生活,提升文化品位,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在推进科学发展的实践中走前列、当先行,开拓奋进、建功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参赛对象:参加对象:镇机关工作人员、村(居)干部、企业单位人员

三、比赛安排:

1、比赛时间:6月底。

2、评委:区政治处领导1名,镇工青妇负责人。

3、现场观众:区政治处领导1名,镇党政班子成员,镇机关总支各分支书记,镇机关党员代表,全体大学生村官。

4、朗诵形式:可单人朗诵,也可多人合诵,配乐朗诵。

5、时间要求:朗诵控制在3-8分钟。

6、奖项设置: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若干名。

四、比赛形式:

以镇机关工作人员、村(居)干部、企业单位人员为参赛对象,分别进行组队,片长为领队,村(居)大学生按东南西北四片分区,按片组队。村(居)每片选派2个节目,小学、中学、医院各1个,企业2-3个,镇机关1-2个,参赛人员名单请于6月25日前报组织办。

五、评分标准:

比赛采用10分制,评委现场打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最低分,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取平均分。

1、诗歌内容:

诗歌作品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符合要求范围,感染力强;(1.0分)

原创作品加创作分。(0.5分)

2、仪表仪态:

衣着得体,与作品内容相协调;(0.5分)

精神饱满,姿态自然大方;(0.5分)

表演能与朗诵融为一体;(0.5分)

能通过表情的变化反映作品的内涵。(0.5分)

3、精神面貌:

精神饱满、昂扬,充分展示建设人的活力与朝气。(1分)

4、创新:

表演者使用的诠释方式与众不同,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1分)

朗诵形式富有创意,适当配乐,或以其他富有创意形式朗诵(1分)

5、朗诵技巧:

感情饱满真挚,表达自然;(0.5分)

朗诵熟练,声音洪亮,能够脱稿;(0.5分)

吐字清晰,普通话标准,正确把握作品节奏,韵律明显;(1分)

能正确把握作品内涵,声请并茂,朗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能与观众产生共鸣;(1分)

很好地把握时间,控制在8分钟之内。(0.5分)

六、活动进度安排:

1、6月上旬:发送活动通知及比赛内容,镇及各村(居)、企事业单位选拔选手组队准备参加比赛。

2、6月中旬:各参赛队作赛前准备。

3、6月下旬:现场竞赛。

七、具体工作人员(待定)

主持人1名、计分员1名、座位安排及会场服务若干名

八、活动准备

1、奖品

2、演讲结束后及时书写荣誉证书

3、准备签到册

4、座位安排及会场服务

建党节朗诵活动策划方案范文三为隆重纪念党的92华诞,深情回顾党的奋斗历史,热情讴歌党的光辉业绩,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教师、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激发青少年历史责任感,从而更加坚定党的领导。特举办本次诗歌朗诵比赛。

一、活动主题:追忆我党,辉煌九二

二、活动目的:通过本次诗词朗诵会,我们将为为喜爱朗诵艺术的同学搭建一个展示自我风采的平台,培养他们接触朗诵艺术、学习实践,提高朗诵技巧和能力,积极引导他们以正确的价值观诠释、演绎他们朗诵的作品,培养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提高朗诵气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活动宗旨:活跃校园文化,服务师生生活

四、活动对象:政史系全体师生

五、活动时间:待定

六、活动地点:图五

七、前期准备工作:

1、利用宣传栏进行海报宣传

2、打印活动宣传单、召开班长会议,向各个班级积极宣传本次活动,鼓动大家踊跃参与。

3、申请活动场地、音响设备

4、各部门做好人力物力资源的分配5、布置场地,安排座位

6、邀请嘉宾领导

7、安排礼仪、主持人、计时员与后勤

八、活动流程本次大赛分为两个环节:初赛——决赛(初赛、决赛分别由各班级和系负责组织)

(一)初赛

1、时间:待定

2、方式:班级自行组织选拔

3、评分细则:参考决赛评分细则

4、具体要求

1)、各班必须做好通知、动员工作,尽量鼓动班上每一名同学都参与其中。

2)、班委负责安排相关事宜,并要求在选拔赛开展前至少一天通知系三大机构负责人。

3)、选拨赛必须在系干部的监督下进行。

4)、每班选拨一支队伍参加决赛。

5)、选拔晋级过程必须保证公平公正。

5、注意事项:

1)、班级对此必须高度重视,将此事提升到重要高度来对待,切忌马虎、敷衍了事。

2)、同学们的赛前准备时间为一周左右。

(二)决赛

1、时间:待定

2、地点:图五

3、评委:待定

4、比赛环节:自我介绍——自备篇目朗诵

5、比赛流程:

1)主持人致开场白;

2)主持人介绍到场领导、评委老师和嘉宾;

3)领导致辞;

4)正式比赛,选手按抽签顺序依次进行比赛;

5)选手朗诵完毕后评委对其表现进行评分;

6)比赛结束后,文艺汇演

7)统计结果,公布结果,进行颁奖

6、具体要求:

1)系干部负责安排相关事宜,做好通知工作。

2)保证比赛过程的公平、公正、公开。

7、注意事项:

1)、决赛比赛顺序在比赛前一天在办公室抽签决定,各班派一名代表前往抽取。

2)、正式比赛时选手必须提前20分钟到场,到指定区域就坐。

3)、若演讲需要配音乐,应提前将音频材料于抽签时交于工作人员,并做好详细标明。

九、参赛要求:1、朗诵时间为5~10分钟

2、朗诵内容必须积极健康,必须紧扣主题

3、朗诵作品必须突出“传统经典和红色经典”,即须紧紧围绕党和祖国

4、以班为单位自由组队,队伍人数不限(可一人或多人);如果一个班有多支队伍的话则先在班内进行初赛选出一支队伍。

十、奖项设置:设一等奖x名,二等奖x名,三等奖x名,优胜奖若干。

十一、初步分工:

1、宣传部负责海报宣传、幕布设计

2、文艺部负责安排文艺演出

3、勤工助学部负责会场的座位安排

4、记者站负责通讯稿,做好对外宣传工作

5、权益劳卫部负责安排人手清理赛后会场

6、纪检部、组织部负责签到

7、其它未具体安排工作的部门则负责维持会场秩序及协助其它部门开展工作

十二、经费预算(共计:135元)

气球:15元矿泉水:20元

其他不可计费(100元)

邀请函、节目单、宣传单、海报、颜料、荣誉证书等

十三、评分细则(100分):

(A)印象分(20%)

1、仪表端庄,衣着整洁

2、表情自然,动作大方得体

(B)朗诵内容分(20%)

1、主题鲜明

2、突出“传统经典和红色经典”

(C)朗诵技巧分(50%)

1、口齿清晰,普通话标准

2、表达流畅、生动,饱含感情

3、感染力强,整体效果良好

4、节奏把握准确,能准确表现诗歌的内涵

(D)时间掌握(10%)朗诵时间5~10分钟,超过或不足酌情扣分。

(E)评委待定(注意:评委对每一位参赛选手进行打分,分别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将评委有效分相加除以有效分评委数,即为选手所得分。)

十四、其他注意事项

1、参赛选手必须遵守相关规定,按时参加开会、抽签、比赛。

2、选手参赛必须使用普通话,倡导脱稿朗诵,并富有感情色彩及丰富的肢体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