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红色旅游文化

红色旅游文化范文精选

红色旅游文化

红色旅游文化范文第1篇

关键词:红色旅游文化;和谐社会;意义作用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新型主题性旅游形式,近年来在神州大地逐渐兴起,并正在成为人们参观旅游的热点,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新生事物。那么,它在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什么样的作用和意义呢?笔者通过对长征征途转战时间最长的贵州省,革命圣地延安、井冈山、南昌和新四军浙东纵队四明山革命老区等地的考察,从中感悟到:红色旅游文化,在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政治(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文化、经济多重意义和纽带、动力、培育作用。

一、政治(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文化、经济意义

(一)政治(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意义

红色之旅,在当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中,是一部重温光荣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重走胜利之路的革命史诗。她有助于人们感受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有助于人们理解在中国革命伟大征途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和西柏坡精神。挖掘红色旅游文化,就是弘扬革命精神,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奋斗足迹深深地铭刻在华夏沃土上,深深地铭刻在民众心坎里,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进一步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和信念。在当前人们出游定位中,绝大多数游客把体验长征文化、革命圣地文化、老区文化作为首地筛选目标,这充分说明红色旅游文化深得民心。如宁波市鄞州区龙观乡“五龙潭”风景区革命史迹陈列室建成后,在开展革命传统教育,进行党员先进性教育中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许多年轻党员和党员干部认为,原来总觉得政治(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教育都是一些虚的东西,现在看来,通过身边的红色旅游景点游览,确实让人感到既摸得着又身临其境,很有教育意义。实践证明,寓教于红色旅游,是人们自我接受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切实有效的举措,在当今创建和谐社会中具有深刻的政治(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内涵。

(二)文化意义

红色之旅是中国革命史、中华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文化传统的生动体现。中国革命斗争遗留的各种纪念物,不但具有政治(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意义,也具有丰富的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内涵和人文价值。红色旅游的过程,既是观光赏景的过程,也是学习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的过程。笔者曾在几年前以文化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者的身份到达过贵州省,这里不仅是一个红军长征途中转战时间最长的省份,而且是一个具有中国革命转折意义的省份。遵义会议、“四渡赤水”等重大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事件遗迹比比皆是。从考察中了解到,贵州省在1930年4月至1936年4月的六年间,红七军、红八军、红三军、红一方面军、红二六军团、红九军先后在这里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足迹遍及67个县,建立了滇黔桂、黔东、黔北和黔西北革命根据地,有1万多各族群众参加了红军。这些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有的在课本上和有关资料中有所了解,但大多数是鲜为人知的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通过游览大量的革命文物和遗址,如遵义会议会址、红军总政治(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部旧址、娄山关战斗遗址、乌江渡口、四渡赤水等,让人真正体会到了长征文化精神。这些革命文物和遗址、会址,构成了贵州不可多得的红军长征文化旅游资源,为贵州进一步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开展红色旅游文化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文化。红军的革命史迹,使贵州美丽的山河倍添光彩。

通过红色旅游文化,了解革命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知识,挖掘革命精神内涵,赋以新的时代特色,培育新的时代精神,推动了广大公民思想道德的升华,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效途径。

(三)经济意义

通过对红色旅游景点考察发现大多数革命遗址地位于尚欠发达的革命老区。红色旅游把政治(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优势有效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形成革命老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一项无污染、可持续发展的扶贫工程、富民工程。红色旅游既是政治(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创新、文化创新,也是经济创新。红色旅游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社会效益同经济效益的结合,实现精神文化财富向经济财富的转化,推动老区人民脱贫致富,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良性循环之路。比如革命圣地井冈山,原是一个不毛之地,通过红色旅游文化的开发,旅游收入占该市年经济总量60%以上,老百姓大部分收入也来源于旅游三产,生活水平大大改善。近年来不但摘除了贫困帽子,而且经济、社会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高速公路、机场、居民住宅、新城区等全面建设,井冈山市将成为高山中的花园城市。又如地处四明山革命老区宁波市鄞州区龙观乡的五龙潭风景区革命史迹陈列室建成后,不但游客量增加,旅游收入成倍增长,而且知名度也逐步提高,通过短短三年时间的建设,一跃成为国家4A级风景区。

红色旅游是具有政治(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文化、经济多重意义的一项带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新创造,她的持续健康发展,成为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成为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方式,成为发展老区经济、造福老区人民的重要产业。二、纽带、动力、培育作用

(一)维系和谐社会纽带作用

红色旅游是激励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理想信念、维系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我国有13亿人口,56个民族,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必须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否则,就难以有效整合各种各样的利益诉求和价值观念,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意志,实现社会的稳定、有序、和谐。在主流意识形态不断发展的同时,社会生活多样、多元、多变的特征日益凸显,各种思想观念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激荡。用什么样的形式去贯穿呢?虽然方式多种多样,但红色旅游文化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纽带,不可或缺地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红色旅游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载体。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进程中实现社会和谐,在社会和谐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谐社会离不开实践体会,而红色旅游文化正是创建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红色旅游文化和谐的程度反映和影响着社会和谐的程度。特别是人们向往自然、对社会认知程度的不断发展,红色旅游文化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在某种程度上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至关重要。

(二)构建和谐社会精神动力作用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的社会。社会活力首先表现为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离不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实践告诉我们,越是深化改革,越是扩大开放,越需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这样,才能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红色旅游文化是创造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是鼓舞人们奋发进取的精神旗帜。中华民族在辉煌灿烂的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进程中,培育和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升华了这一民族精神。把弘扬民族精神贯穿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过程,不断增强公民对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增强全国人民的爱国意识、团结意识和发展意识,增强全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正是红色旅游文化所创建的目的。充分挖掘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利用革命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室)、遗址等教育基地发展“红色旅游”,是深入宣传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文化,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奋斗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宣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引导和激励人们同心同德地创造幸福和谐的美好生活的需要。

红色旅游文化是当代中国人民时代精神的集中写照,是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推进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创造性事业,只有大力弘扬时代精神,才能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考验。让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创造源泉充分涌流。

(三)培育文明道德作用

红色旅游文化是培育社会主义文明道德风尚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无论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无论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还是维护社会安定团结,都要求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开展红色旅游文化,既是培育文明社会风尚,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育合格主体,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实践的过程。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青少年健康成长是社会进步、家庭和睦的重要因素。根据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和规律,红色旅游文化正是抓好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革命遗迹、革命文物实地参观,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思想文化环境。

红色旅游文化不仅是建设和谐城市、和谐村镇、和谐社区、和谐单位的重要载体,深化拓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实际内涵,而且是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活动,不断拓展领域、充实内容的文化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是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对于社会和谐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润滑”作用。渊源于中华传统文化、植根于当代伟大实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红色旅游文化,是激励各族人民建设和谐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用红色旅游文化创导和谐社会良好文化,不可不说是当前一大举措。

继承与创新是红色旅游文化的精髓。从博大精深的中国革命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从丰富多彩的革命传统文化中吸收营养,丰富精神文化产品的内容、风格、样式和品种,是红色旅游文化走出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之路。

红色旅游文化是整合各种文化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她适应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在某种意义上说,把红色旅游文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创造良好文化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

总之,在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遗迹中感悟革命传统文化,在青山绿水中体验红色之旅,使革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是红色旅游文化活动的宗旨,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宝贵精神财富。

红色旅游文化范文第2篇

一、沂蒙精神文化资源的内涵与时代价值

沂蒙精神根植于沂蒙优秀传统文化,诞生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并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不断发展和完善,产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和人物,连同沂蒙人民在战斗和建设中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共同构成了沂蒙精神的丰厚文化资源。《意见》中提到传承与弘扬红色文化,要把红色文化与精神资源作为坚定忠实的理想信念和精神信仰,加强党性修养,围绕红色革命创作出一系列文艺作品,将红色经典故事加入中小学教材当中,加强红色文化的教育和传播发展。近年来,临沂市高度重视沂蒙红色旅游的发展,研究制定了《临沂市红色旅游总体规划》,依托当地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明确了“旅游经济强市、红色旅游名市”的发展目标,坚持沂蒙精神和红色文化的弘扬传承,走具有沂蒙特色的红色旅游发展道路,从而推动临沂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沂蒙红色文化资源既具有红色文化的典型性,又有鲜明的沂蒙地域特征,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呈现出新的内容,其主题主要包括四类:第一,英雄人物。如革命英雄、红嫂、劳动人民形象等,包括战斗在沂蒙地区的革命领导人、沂蒙红嫂明德英、沂蒙母亲王换于、沂蒙六姐妹、国际友人汉斯·希伯等。第二,革命事迹。如著名战斗战役、拥军支前、劳动建设等,包括孟良崮战役、大青山突围、渊子崖保卫战、女子火线桥、陈毅担架队、百万民工支前、当代愚公厉家寨、艰苦创业九间棚等。第三,经典作品。如知名文艺作品,包括脍炙人口的《沂蒙山小调》《跟着共产党走》《谁不说俺家乡好》,革命战争时期沂蒙解放区以及新中国成立后沂蒙题材的美术作品,电影《红日》,戏剧《红云岗》,芭蕾舞剧《沂蒙颂》,大型电视剧《沂蒙》等。第四,乡土文化。包括沂蒙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优秀传统文化,如民间乐舞、民间曲艺、民间手工艺等体现沂蒙淳朴风土的题材。这些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从各个方面反映了沂蒙地区的革命斗争历史和风土人情,体现了“民族性→革命性→开拓性”这一思想特征发展路线,是沂蒙精神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构成了沂蒙红色旅游产业的根基。新时代的到来为沂蒙精神注入了新的内涵,同时,沂蒙精神的传播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如传播形式与渠道的更新迭代,受众的自我意识更加突出,价值的多元选择更加鲜明等。因此,激发老区振兴发展内生动力,发掘具有时代精神的代表性文化资源,充分考虑受众的特点,遵守艺术传播的规律,积极塑造新的典型,给原来的模型赋予新时代的内涵和精神,结合当地历史文化传统和具有亲和力特色的民俗风情,全面提升区域内红色旅游产品的文化品质和外部氛围,营造健康好客的沂蒙红色旅游环境。

二、以沂蒙精神为核心的旅游品牌塑造

2016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其中指出中央支持老区建设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优先支持老区创建旅游景区。沂蒙精神文化资源包含着革命历史、革命精神、和人民的革命情怀,以沂蒙精神为核心,整合多方力量,利用地域优势,将其更有效地融入红色旅游产业,推动沂蒙精神的传播和地方经济发展,应注重以下几方面策略:第一,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塑造沂蒙红色品牌。沂蒙革命历史是一座红色文化的宝藏,尚有许多不为人所知的人物和事迹有待挖掘整理;同时,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苦奋斗中,涌现出一批批优秀人物,创造了新的历史,这些都是沂蒙精神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挖掘典型人物的典型事迹,运用多种方式讲好红色故事,在普及推广的基础上,鼓励精品的产出,确立整体形象,形成品牌核心优势,才能使红色旅游的内容更加丰富,常看常新。红色旅游品牌作为沂蒙地区发展的公共产品,其品牌的塑造应以政府为主体进行整合优化,加大宣传力度,使区域内各景点、旅游企业等主体深化合作,针对景区内的红色文化资源,使用简练的文字,把该地的资源优势形象化地表达出来,利用广告进行传播,打动旅游者,加深旅游者的记忆,刻画出生动而富有魅力的旅游地形象。此外,沂蒙精神文化资源也包括沂蒙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掘优秀传统文化,将红色旅游与自然生态、历史文化等各类资源融合发展,加强旅游业与农业、文化产业的联系,实现功能互补,力争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和典型特征的代表作品,促进有规模、有影响力的沂蒙红色旅游产业品牌的形成。第二,丰富现有旅游形式,创新沂蒙红色品牌。建设红色旅游品牌,最重要的就是有创新意识,有源源不断的创新力,才能推出市场欢迎的红色旅游产品和旅游项目,提升沂蒙红色旅游的影响力。推动红色旅游持续发展,建设红色旅游发展示范区,有效运用各类媒体通过新闻报道、广告等方式推广沂蒙红色旅游。传承是文化赖以生存的方式,创新则为其注入不竭活力,以创新意识开发运用沂蒙精神文化资源,推出受到市场欢迎的产品和项目,是提升沂蒙红色旅游品牌的影响力的重要手段。沂蒙旅游持续加强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不同区域旅游合作,重点打造经典景区和精品路线,加强旅游品牌创设,着力开发红色旅游产品,建设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节庆活动。目前,沂蒙红色旅游主要以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和观光型游览为主,一些景点景区还停留在遗址参观、简单的图片和物品的展示阶段,缺乏与消费者的互动。应积极学习其他景区的创新理念,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和参与感,打造歌舞剧会演、红色影展、手工艺品展等一系列文化艺术活动,并通过建立沂蒙数字博物馆的方式展示文物和藏品,打造线上线下双重旅游路线,以新颖的方式吸引消费者,丰富游览形式,持续扩大沂蒙红色旅游品牌的影响力,促进沂蒙红色旅游发展。第三,运用多种宣传手段,推广沂蒙红色品牌。品牌推广是品牌培育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品牌能否真正做大做强。沂蒙精神文化资源中有众多具有影响力的经典形象,如“沂蒙六姐妹”“红嫂”等,通过整合多种宣传资源,围绕沂蒙山区的红色经典、英雄人物事迹等开展灵活多样的宣传手段,如举办沂蒙红色旅游大会、公益性论坛讲座等主题活动,建立沂蒙红色旅游电子地图,创造旅游和文化合二为一的信息平台等,全面发挥各种传统与现代媒体的宣传作用,力求最大限度地推广沂蒙红色品牌的影响力。

三、以沂蒙精神为核心的旅游传播媒介创新

红色旅游文化范文第3篇

关键词:“5W”;红色文化旅游;传播;云浮市

近年来,红色文化旅游成为我国的一大旅游热象,据文化和旅游部的统计,2020年全年在受到疫情影响的情况下我国的红色文化旅游出游人数依然超过了1亿人次。另据统计在整个的“十三五”期间,我国红色旅游出游人数保持了稳定增长,在全国旅游市场中维持在了11%以上的市场份额。

1云浮市红色文化旅游概况

红色旅游主要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发展红色旅游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红色旅游具有不可比拟的教育宣传功能,可以担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使命,可以保护文化遗产,还是一条将精神财富转化为社会财富,推动和促进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道路。云浮拥有丰富的红色物质文化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有邓发故居、蔡廷锴故居、三罗民众抗日指挥部和郁南县418起义旧址等;有为了纪念革命烈士而修建的陵园、公墓和纪念馆等;有一些像罗定长岗坡渡槽等具有历史意义的红色遗址;还有罗定市梁家庄园(广东省立文理学院旧址)、黄公祠(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办学旧址)等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此外,云浮还拥有禅宗文化、南江文化和石艺文化等精神文化资源。近年来,云浮市大力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取得一定成绩,但是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形式比较单一,多为橱窗展示、静态观光,景区规划不合理,配套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不利于旅游资源的开发、产业规模的扩张和景区整体形象的提升。因此,对红色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整合,挖掘景区新内涵,开辟发展新模式,提升服务亲体验,已成为红色文化旅游传播的现实课题。

2“5W”传播模式

“5W”传播模式是1948年由美国政治学家,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的哈罗德·拉斯韦尔在其发表的《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首次提出的。“5W”指的是传播过程中的五个基本构成要素,分别为:传播主体(who)、传播媒介(inwhichchannel)、传播内容(what)、传播对象(towhom)和传播效果(withwhateffect)。传播主体(who),在传播过程中承担着信息的收集、加工和传递的任务。这个传播主体既可以是单个的人,也可以是集体或专门的机构。传播媒介(inwhichchannel),是信息传递所必须经过的中介或借助的物质载体。它可以是诸如信件、电话等人与人之间的媒介,可以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也可以是公众号、小程序、抖音等新兴媒介。传播内容(what),是指传播的内容,它是由一组有意义的符号组成的信息组合,这里的符号包括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传播对象(towhom),就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传播过程的最终对象和目的地。包括报刊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视的观众等,是整个传播过程要素中数量最为庞大的群体。传播效果(withwhateffect),是信息到达受众后在其认知、情感、行为各层面所引起的反应。它是检验传播活动是否成功的重要尺度。传播学的“5W”模式是环环相扣、密不可分的。如果传播主体具有能力准确地展示和讲解,传播的内容丰富有趣,传播的渠道和方式能够让大众轻松愉快地接受,那么传播对象也就是受众者就愿意接触、接受和理解传播对象,这样,传播的效果就容易实现。当然,在传播的过程中,受众并不只是信息的接受者,他们往往还会对传播者传播的内容进行反馈。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反馈来得更及时和简便,通过反馈,传播者可以更好地丰富传播内容、改进传播方式,提升传播效果。

3用“5W”传播模式分析云浮市红色文化旅游传播存在的问题

3.1传播主体单一,缺乏专业人才

传播者是传播活动的起点,也是传播活动的中心之一。在红色文化旅游传播过程中,这个传播者可能是政府,可能是企业,可能是社会团体,当然也可能是个人。不论是从红色文化旅游景区开发的经济效益出发还是社会效益来看,传播者都应该是多元化最好。目前,云浮市的红色文化旅游传播主要是由政府主导与实施。受制于投入资金限制与专业人才缺乏等客观因素,红色旅游景区开发有限,活动形式单一,不能吸引受众者,有效发挥资源优势。云浮目前大多数的红色旅游景区只是在挖掘红色资源的基础上简单地开发,缺乏配套与对应的可以让游客参与的活动设计。一些红色旅游景区在开放的过程中甚至都没有专业的讲解,或者只是简单地一些党史事件或党史人物相关的时间、地点和人物简介,缺乏鲜活的故事和历史意义的反映,不能充分反映其红色文化内涵,更谈不上开发与设计传播活动。

3.2传播媒介形式化,缺乏维护与运营

传播媒介是传播过程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传播行为得以实现的物质手段。随着科技的进步,传播媒介除了传统的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媒介和新兴的网络传播媒介以外又出现了以手机为视听终端的第五媒介,这种新兴的传播媒介由于传播迅速、到达率高、费用低廉、使用方便等诸多特点,受到了众多企业的欢迎。云浮地区的一些开发相对好的红色旅游景区如长岗坡等也及时地跟上形势开通推出了自己的网站、微信小程序、公众号或“抖音”短视频等,但这些景区基本上止步于开通,缺乏或根本没有后期的维护与运营。很多在线功能没有或使用受限,宣传内容不能及时更新,甚至一些重大的通知或信息都不会放到平台或账号进行公布,更不用说建立传播主体与受众者的互动了。久而久之这些传播媒介就变成了僵尸媒介,关注人数和粉丝量上不去,宣传推广效果也就无法达到。更何况受条件所限,很多近年来云浮地区新建的或者开发有限的红色文化旅游景区连开通都没有做到。没有有效的宣传与推广,景区开发也就很有限了。

3.3传播内容同质化,包含信息量少

传播内容是传播活动的中心。是传播者通过传播媒介向受众者传递出来的信息,包括特定内容和传播方式两部分。红色文化旅游传播有其特定的意义和内容,在保证其教育宣传和精神培育的前提下,保护文化遗产、推动经济发展的功能也要实现,这样才能走向良性和长久的发展。所以传播内容要不断挖掘与更新,及时调整与改进。云浮地区的红色旅游景区运用各种传播媒体展现和反映的内容信息量非常少,大多局限于景区的简单介绍,展现景区的特征吸引游客的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创意,严重趋于同质化,而且内容更新也慢;其次一些与旅游配套相关的产品与服务宣传也跟不上,影响游客对景区的印象与选择。

3.4传播对象未细化,缺乏市场管理

传播对象指的是传播信息的接受者,也可称之为受众者,它在传播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红色文化旅游传播的受众者范围广泛,有以家庭团队为单位的旅游观光客、有党建或爱国教育的集体参观者,也有以研学为目的的学生等。传播对象能够决定一个传播内容、一个传播媒介,甚至传播主体的生存前景。对其研究主要围绕传播对象的特点、传播对象的行为动机、传播对象的价值及其社会意义等。针对不同的来访对象应该根据其游览目的设计和规划参观活动,这样才能提供更好的服务,通过传播对象扩散影响,吸引更多的游客才是景区发展的王道。云浮地区的红色旅游景区目前对新媒体的使用频率并不高,传播主要还是依靠传统的平面、电视等媒体和一些党建活动及研学旅游等进行宣传。因此,其传播对象大多为学生和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周边群众。在景区服务与发展规划方面,云浮地区的红色旅游景区大多数没有细化参观者,面对所有游客沿用的都是传统式的参观讲解等模式,不利于景区的长期深远发展,本地游客数量有限,要想扩大影响,更好地传播景区的红色文化精神,必须要引入市场管理机制,细分游客,因地制宜地对景区管理进行设计与规划。

3.5传播效果不突出,影响不够明显

所谓传播效果的研究是指传播主体发出的信息经传播媒介传至受众而引起受众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的变化。具体来讲,通过传播可以使个人更加方便快捷地了解世界、掌握新科学、新知识,对受众者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知识体系等产生一定影响。云浮地区的红色文化旅游景区受资金和人才等客观因素限制,传播主体单一、传播媒介不够多元,传播内容展示没有吸引力,除了景区固有的红色资源以外,对应的开发与管理都跟不上,导致整体特色不鲜明,传播效果也不突出。具体来看,目前大多数的红色文化旅游景区都是以静态参观为主,有些甚至连讲解都没有,游客在参观游览的过程中要靠自己去体会那些建筑、图片和介绍里的红色文化精神,对游客的触动无法上升到一定程度,很难形成影响,传播效果自然也就差了,换个角度来讲,吸引的游客少了,景区发展也就上不去了。

4云浮市红色文化旅游传播的优化对策

4.1整合各方资源,加大投入力度

4.1.1政企联动,加大资金投入。云浮地区的红色文化旅游景区都是近些年在政府支持下慢慢开发建立起来的,但是由于云浮地方经济落后,政府心有余而力不足投入有限,很多时候都是到位一笔资金,项目建设一点,导致景区整体建设缺乏规划。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转变完全依赖政府投入的思想,由政府有关部门牵头做好景区建设的整体规划,引入企业和社会资金,在深度挖掘红色文化的基础上做好景区开发与配套,按照市场原则进行运营与管理,才能保持景区文化的传播效果。4.1.2资源整合,发挥人才优势。红色文化旅游的研究与发展已经有几年的沉淀了,旅游部门(包括旅行社)、文化部门以及地方高校旅游及相关专业等单位都有大量的研究成果及实践经验可以借鉴应用,只是缺乏整合。政府应当加强顶层设计,各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与配合,建立红色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编制红色景区总体规划和建设性规划,进一步发挥规划在红色文化和旅游发展中的统领作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发挥各类人才的优势,科学规划之下,合理开发与设计,保障景区的良性运转。

4.2引入市场机制,加强配套管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传播,同样离不开市场竞争,红色旅游文化发展也必须走市场路线,只有满足广大群众的消费需求,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红色文化的宣传教育功能,进而实现大力发展红色文化产业的意义。4.2.1职能下放,培育龙头企业。政府在保留统筹与监督职能的前提下,探索将一部分职能转移给企业与协会,支持行业协会有效发挥市场灵活机制,扩大红色文化旅游的投资主体范围,共同建设红色旅游景区,创新红色旅游发展方式,开发红色旅游产品体系,提升红色文化影响力。在推广发展过程中可以走递进式路线,先重点打造和培育少数标杆式的龙头企业。在成功的基础上将之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引导地区内的其他红色文化旅游业态发展,推进红色文化旅游社会组织改革。4.2.2统筹协调,加强配套管理。红色文化旅游景区在规划与建设过程中虽然要特色鲜明的保障其红色文化的特征,但依然不能脱离景区建设的服务本质。除了文化挖掘与展示方面要不断创新满足市场需要,与游客吃住行娱相关的配套也不容忽视,没有好的服务与体验,也就很难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当然规划再好,在建设与落实的过程中,也离不开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因此,政府需要健全红色文化旅游发展机制,完善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制,增加与旅游公共服务相关的协调成员单位,充分发挥地方党委政府在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3挖掘红色文化,打造品牌体系

4.3.1深挖内涵,打造多元红色文化。红色文化建立在特殊的年代和特定的事件基础上,有共同的文化理念,但也必然存在各自的特色。云浮地区的红色文化旅游要想在同行业脱颖而出,打造品牌,那就必须结合当地的资源深挖其内涵,树立多元文化,借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吸引游客。好的优秀的红色文化产品既要体现其先进性和影响性,让参观的游客在游玩之后有所获有所思有所得,又不能脱离大众远离生活,让参观的游客感觉高高在上被动接受或无法参与无法投入无法感受,离开了市场的文化产品就像离开了水的鱼走不远。因此,红色文化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创作和设计“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多元化的文化产品,去占领市场,赢得群众。4.3.2以点带面,构建红色品牌体系。每一个红色文化旅游景点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意义,在传播红色文化的过程中应该塑造一个生动多样有代表性的红色形象,让大家看到这一形象就想到这一景点。围绕这一形象进行红色文化景区建设规划,旅游项目开发,旅游产品文创产品设计等。通过深挖景区红色文化内涵,明确景区主题,同时借助活动、游戏、赛事和体验项目等构建景区自身的品牌体系。比如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还原和再现历史场景;比如针对不同游客开发和设计不同的体验项目,真实感受红色精神;比如举办一些亲子或团队的游戏或竞赛项目等。总之,围绕核心红色文化,打造红色品牌,构建品牌体系,让红色文化旅游走向市场走向群众,让红色精神通过大众进行普及传播,实现红色文化传播的最终效果,对人们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知识体系等产生一定影响。

5结论

开发红色文化旅游目前形势大好,特别是广东在2018年提出了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之后,云浮地区作为北部生态发展区的5市之一,主要的发展方向就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是形势所趋,是时代需要。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有序有节地推进,不能盲目和跑偏。红色文化作为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一种追求,一定不能过度市场化、产业化、形式化、工具化,甚至低俗化。在宣传过程中要注重把握红色文化的现实意义,结合新时代的特点,增加历史与未来的联系,树立积极向上的形象,弘扬和实现红色文化的教育和宣传意义。

参考文献

[1]董书霞,胡宇橙.基于“5W”模式的天津市红色旅游资源传播问题与对策[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0,(07):79-80.

[2]林皓,陈崯煜,朱淑丽,等.“互联网+旅游”视阈下红色文化传播新途径———基于淮安市的调查与分析[J].大众文艺,2020,(10):244-245.

[3]蒋博文.济南市红色文化旅游传播的路径探究[J].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理论学习),2020,(07):40-43.

[4]张渝平.新媒体环境下红色文化的传播策略———以粤北南雄市为例[J].鄂州大学学报,2019,26(05):50-52.

[5]阿依那扎尔·阿不都.新疆红色旅游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24):230-232.

[6]户可英,赵会娜.网络视域下重庆红色文化传播路径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10):40-41.

红色旅游文化范文第4篇

1.红色旅游的含义

所谓中国的红色旅游,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陕北的红色旅游具有以下三个功能:

第一,独特的教育性。主要指以了解和学习中国革命为目的,以旅游为手段,为游客营造一种自我启发的教育氛围。达到“游中学、学中游”,寓教于游,润心无声的境界。

第二,独特的革命历史性。陕北红色旅游资源中的一些旧址、陈列的物品有着及其丰厚的文化积淀,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那段革命历史的一个很好的见证,可以让人们切身的体会到实地实景的厚重的历史感和民族自豪感。

第三,独特的体验性。红色旅游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性的参观、瞻仰与学习活动的综合。它与游客的亲身体验和参与是分不开的。例如在陕北开展的“穿红军服,唱红军歌,吃红军饭,走红军路”的参与性活动,真正的达到了寓教于游的目的和境界。

陕北红色旅游的这些特点相比于其他地方的红色旅游资源,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优势。

2.红色旅游形成的背景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方式,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出现,60年代渐具雏形,80年代随大众旅游的兴起而加速发展,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则兴起为专项旅游产品。2004年2月,中共中央做出了“要积极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指示。在此推动之下,全国的红色旅游迅速地发展了起来。当前,红色成为了人们心目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旅游活动。而红色圣地则成为全国人民心中永恒向往,陕北也成为这些永恒圣地中的一大亮点,随之兴起了一股红色旅游热。

二、陕北发展红色旅游的特殊优势

随着红色旅游的兴起,陕北作为一块正在迅速崛起的“红土地”,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这里,无数革命先辈和英烈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诗史,给革命后代留下了永远值得学习传承的伟大精神和永远值得寻访缅怀的红色圣地。据统计,延安市对外开放的红色旅游景点已达13处,其中4A级3处,3A级2处,2A级3处,主要有:凤凰山、杨家岭、枣园、王家坪、瓦窑堡、洛川会议旧址以及全面展示共产党13年延安历史的延安革命纪念馆。“革命圣地、延安精神”已成为全国知名的红色旅游品牌,陕北也成为全国重点红色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及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榆林市红色旅游起步相对较晚,主要开发了米脂杨家沟、佳县神泉堡、靖边小河村、吴堡川口等革命旧址。随着延安市“1510”工程和米脂“转战陕北纪念馆”项目的完成,大陕北范围内的红色旅游就会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发挥出综合的优势,产生巨大的教育功能。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方式,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把握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促进红色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陕北红色旅游资源的富集,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是不能因为其“富有”就忽视了对它的保护,而且必须按照文物保护所应有的规律和规范性要求进行,不仅要保护文物本体,还要保护文物的环境风貌。

红色旅游产品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依托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优势和特色的旅游资源,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导向,效益为核心,积极实施精品红色品牌战略,不断加快旅游产品开发建设步伐。

三、陕北发展红色旅游的步骤

1.从纵向深度丰富延安红色旅游产品,深入挖掘红色旅游产品内涵

一方面,要逐步改善和提高展馆的档次水平,改变简单的图片展示和橱窗式的文物陈列,使表现手段更加科学化和现代化。可以使用声、光、电的形式展示中共在陕北十三年的光辉历史画面,还可以精心塑造的蜡像等形式,生动地再现、、等革命历史人物。

另一方面,把红色旅游与体验式旅游相结合。随着旅游需求多样化的发展,人们既需要接受旅游文化的熏陶,又需要消费舒解身心、趣味性强、参与性强的产品。而体验式旅游则迎合了这一发展趋势。

2.加强陕北红色旅游资源与地方特色资源的整合

横向扩展大陕北红色旅游,全力打造红色旅游中新的景点,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和产品销量,把红色与寻根祭祖旅游、黄河文化旅游、草原黄土文明,陕北民俗风情游等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共同发展,形成陕北地区独具特色的红色旅游产品体系,有效的延长红色旅游的周期,使产品更充实,具有独特性和吸引力。

3.突出红色旅游的产业特点,培育新的增长点

在红色旅游景点的开发上,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优先开发当前被国家列为红色旅游线路中的纪念地,暂时不具备开放条件的要做好当前的保护工作。所以,陕北旅游业发展,应该抓住中央实施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一号工程”的大好机遇,重点改造建设好延安、榆林两地革命纪念馆、革命遗址、故居等景区景点建设,使其成为陕北红色旅游的“名片”。

4.突出红色旅游个性

红色旅游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就是说它可以和很多旅游形式相结合。所以就需要很好地处理红色旅游独特性和复合性的关系,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有意识的培育红色旅游中的一些新的增长点。

陕北有党中央在陕北十三年给我们留下的近四百处革命旧址,同时还有浓厚的黄土风情文化等品位很高的旅游资源。因此,必须搞好红色旅游资源与这些旅游资源的整合,连点成线,区域成片,形成整体,共同做大做强。

四、结论

旅游是产业与文化的有机结合。丰富的文化内涵使旅游项目更具有无限的活力与魅力,旅游借文化以获得新的发展。地方特色文化、民族历史文化、区域文明共同组合而成文化旅游的基本内容。正是富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历史特色的文学、艺术、哲学、宗教、饮食、建筑、园艺等等使得旅游富有文化内涵,而文化的持久性也成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因。

旅游文化的塑造是通过分析和评价旅游地的文化背景,立足旅游文化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确定旅游文化的主题。旅游文化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构成旅游地的特殊文化背景。它是旅游地在漫长的历史文化过程中,通过文化的创造、交流和融合逐渐形成的各具地方特色的旅游精品。它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稳定性,并将对今后旅游文化的演变和发展产生持续影响。

因此,如何促进陕北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是陕北旅游经济与文化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

[摘要]旅游是产业与文化的有机结合。丰富的文化内涵使旅游项目更具有无限的活力与魅力,旅游借文化以获得新的发展。地方特色文化、民族历史文化、区域文明共同组合而成文化旅游的基本内容。如何促进陕北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是陕北旅游经济与文化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

红色旅游文化范文第5篇

值此“××县第四届旅游文化节”开幕之际,我谨代表××*旅游局向本届旅游文化节的胜利开幕表示热烈祝贺!

××县旅游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和支持发展旅游业,发展旅游的思路清晰,措施得力。近几年来,××县充分挖掘利用旅游资源,大兴旅游产业,加快开放引进,旅游业有了较快的发展,旅游经济稳步增长,社会效益日渐显现,带动作用日益突出,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县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呈现出草原风情与大漠风光于一体,现代文明与历史积淀交织的独特风景,原创: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奇特,历史遗产也很丰厚,哈巴湖、南海子、花马寺等景区(点),已经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此外,还有人类改造自然的典范沙边子生态治理区,有隋代长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家古城趾、窨子梁唐墓群等众多历史遗存,有依托小流域治理开发的“农家乐”,这些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旅游资源,为盐池县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今年,由于××县对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得力,哈巴湖自然保护区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部级自然保护区。××县红色旅游资源也很丰富,是我区红色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希望××县以举办本届旅游文化节委契机,发扬奋发图强的革命老区精神,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坚定发展旅游业的信心和决心,依托特色旅游资源,加快促进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休闲文化旅游等旅游产品的发展,以红色旅游为龙头,加强旅游规划,加快景区升级改造,着力打造盐池旅游文化品牌,实现旅游富县、旅游强县。我们坚信,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盐池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