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管内部管理制度

城管内部管理制度

城管内部管理制度

城管内部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第一,一个城市的管理制度可以折射出该城市社会整体文明的程度和水平

城市管理制度是一个城市精神文明的重要表现。到2003年底,我国城市化水平已达41%左右,城市发展规律表明,当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达到30%后,这个国家的城市化将进入快速成长期,由此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在进入快速增长的起飞阶段。今天,人们大部分已经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已将目光转向了人居环境的优化上来,寻找一个生活环境最好,创业环境最优的地方来学习、来工作,以最低的成本延续健康的生命。城市管理制度是一个城市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优化人居环境,造就人与城市的和谐共处,吸引外地人、财、物积聚到城市的功能。可见城市之间的竞争就是人居环境的竞争,哪个城市管理制度健全,这个城市精神文明程度必然就高,就能吸引大量的人才,而其他的资产都是随着人的迁移而发生的。例如,在城市化进程中,在市容和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上,全体市民对市容和城市环境卫生的重要性如果都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面提高文化和卫生素质,也是一个由“土”到“洋”,丰富城市内涵的表现。人居环境优化已成为提高城市竞争力、吸引人财物的主要手段之一。人居环境改良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标志,能够产生巨大宣传效应,引导其他地方人、财、物向这个地方流动。没有一个城市的繁荣和发展不是走人居环境优化之路而成功的。政府必须把自己的工作,扎根于城市管理制度这一最基础的制度建设上来,极大地提高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程度,提高城市的竞争能力,以加快本地区的发展。

第二,城市管理制度能够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塑造城市形象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发展进入了更多地强调环境和质量的时期。要求城市管理者具备较高的综合修养和素质,提高对城市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研究当前城市管理面临的难点、立足点问题。因此城市要想发展,管理是龙头,管理是灵魂。城市管理制度旨在保证管理工作的有效、连续实施。例如,城市的规划就要立足本市,着眼全国、面向世界,做到几十年不落后。同时也可借用国内外现成的高水平的城市规划方案搞好本城市建设,拿出一个高水平的规划来,为城市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动力。高水平、协调的管理,能够促进城市生产力发展,促进产业水平的提升,促进城市竞争能力的提高。目前中国现代城市进一步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城市管理制度要进行创新,管理意识跟上城市化进程的步伐,城市管理制度就会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第三,城市管理制度能够保证城市的整体规划,对生产要素重新进行整合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的各种要素不断整合和提升、城市之外的要素的汇入、城市各项功能的向外辐射等任务都是通过城市各项管理工作来实现,而这些管理工作的实现多是通过具体的各项城市管理制度来规范和保障。城市管理制度能够保障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各项管理工作的良性运行。通过具体的各项城市管理制度的具体落实,保障城市化进程的顺利进行。例如,街道办事处、开发区在各自辖区和职责范围内负责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有关管理工作;城市环境卫生管理部门负责城市区域的环境卫生的管理工作;城市园林管理部门负责市区内园林绿化管理工作;城市市政设施管理部门负责市区道路及市政公用设施管理工作;城市交警大队负责市区交通秩序管理工作;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实施城市市容、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市政设施、交通秩序的监督检查和违法行为的查处。同时公安、工商、交通、卫生、规划、环保等部门在其职责范围内,配合城管部门做好有关管理工作,确保城市各项工作的良好运行。

城市化过程中,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框架的不断拉大,要将一个个周边城镇和地区进行有机的组合,不是简单的进行拼凑的问题,而是将不同城市要素怎样整合与提升的问题,包括土地、水资源,包括城镇之间的交通、信息、污水治理以至文化体育设施建设,都要协调发展。城市化就是进一步释放和创新的生产力,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只有明确城市要素的不同功能定位,做好资源组合,才能迸发出新的活力。因此要对很多具体的指标进行有效的控制,有效地在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指导下进行开发,防止出现局部范围内现代化、范围外脏、乱、差的现象。我们知道,无序的局部开发虽然暂时对解决城镇居民衣食住行困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给城市管理制度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也会出现一旦政府需要总体考虑,重新征地,而征用的土地已是“熟地”,就需要付出沉重的经济代价的现象。如果各个局部注重城市整体的发展规划,按照各自的科学定位和相互间的协调发展,整个城市竞争力就会得到提升,也会有利于局部的进一步发展。

第四,城市管理制度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城市化进程中要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管理制度是最基础的工作。搞好城市管理制度,实现城市管理系统的良性循环,有助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与城市的积聚能力以及人与城市的相互作用、良性循环分不开的。在管理制度的规范下,周边的生产要素才能更有效的积聚到城市中来,才能发生集聚和增值效应,才有工业化和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才有科技、教育服务设施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如果城市忽视或弱化了城市管理制度,一个城市就对周边的生产要素不能产生积聚效应,而现有城市中原有的生产要素也向外发散,人、财、物的外流,这必将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一系列的严重后果,并会给城市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这个城市必然会衰退。

城管内部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城建投资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对策

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内部控制虽然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对城市建设投资公司的发展造成了严重阻碍。为了改善这一不良现状,相关人员应加大对公司内部的管理力度,通过内部控制手段来对公司资金的配置予以优化,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因此提高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十分必要。

一、提高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整个公司的发展进程,因此我们要加以重视,了解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强化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从而促进公司内部控制的工作。

(一)保障公司的财务信息质量

加大对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内部控制力度,能确保财务信息质量。经笔者研究,部分工作人员为了获取更大利益,通常会采取不良手段来获取钱财,这一现状的产生往往会为城市建设公司的运行带来诸多困难。鉴于此,加大对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内部控制力度便能有效缓解不良现状,促进公司财务信息质量的有效提高,为城市建设公司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二)符合现代公司管理制度的要求

其次,对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实施内部控制充分符合现代公司管理制度要求。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全面提高,我国各大企业均受到严峻的挑战,城市建设公司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拿出一系列可行策略,通过加大内部控制力度来促进城市建设公司的有效发展。

(三)加强公司经营,增强公司的竞争力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各大企业为了自保,就必须对自身竞争力充分提升,城市建设公司也不例外,自我国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后,不仅为我国各大企业带来了崭新的发展契机,同时也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加大内部控制,能促进公司自身竞争水平的提高,有益于公司更好的规划财务,在工作井井有条的情况下,加强公司经营的效率,增强公司的竞争力。

二、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内部控制问题分析

综上,笔者对提高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同时也提出目前在城市建设投资公司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对于那些尚未成熟的投资公司,我们必须对相关问题一一阐述,以期促进其更好地发展。

(一)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在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内部控制工作中,内控意识的薄弱是最为凸显的问题。城市建设投资公司管理者对于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缺乏了解,认为内部控制的开展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大量资源,且难以预期应用效果,这一现状导致内部控制工作一直得不到有效开展。

(二)监督机制的缺乏

虽然部分企业建立了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在制度实行过程中,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制度来监督制度的执行,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制度的落实,并且增加了企业内部风险。当然,还有部分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之中列出了详细的条文,但是因为监督制度的缺失,并没有形成一种统一性的监管体系,进而会影响监督的效果。

(三)风险防范的意识的缺乏

现阶段,多数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没有树立起风险意识,不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情况。其次,多数企业没有具体落实风险预警机制,严重缺乏风险预警能力,因此很难确保企业能够获得最大的效益。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该树立起风险意识,并且将财务管理预警机制具体落实,做到防患于未然,最大程度上降低由于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三、提高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对策

综上,笔者对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内部控制现状进行了分析,从中发现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到城市建设投资公司的有效发展。为了提高竞争力,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笔者将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一)提高管理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

管理人员是内部控制的核心,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提高管理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有利于提高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首先,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内部控制工作的意识要大力地被推广,需要领导和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领导在召集大会时,要强调内部控制工的重要性,并且要指正它的不足,对公司的影响,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等,因此在领导的带领下,管理人员就会意识到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其次,要加强各个部门之间对于内部控制的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管理人员会意识到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就会及时更正。

(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公司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是巩固城市建设投资公司整体内部控制的有效环节。首先,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以专门监督工作人员的行为,防止的行为,以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其次,要明确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责以及会计工作需要遵循的原则,这样就可以使工作人员进入一个好的工作状态;再者,就是要建立标准的会计工作规范,以避免在会计工作中出现不规范的操作,从而影响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内部控制水平。

(三)建立风险预警和评估机制

建立风险预警和评估机制是有效加强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内部控制的方法。首先,公司应定期检测内部控制工作,并且上交内部控制存在风险的报告;其次,对内部控制风险报告进行分析,然后发现导致内部控制风险的影响因素,并评价这些因素;最后,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以提前防范风险。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多数企业在内控管理上依旧存在着多种多样的问题。因此企业应该大力增强对财务风险的防范,以此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加强内控管理。

作者:张悦 单位:长沙先导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城管内部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我市城市管理工作,推进城市管理科学化、现代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确保城市环境优美整洁,城市运行秩序良好,推进城市形象和品位不断提升,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

(一)加强城市管理,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城市管理是城市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加强城市管理,是建设现代化城市的必然选择。加强城市管理,有利于保持城市良好秩序,提升城市文明水平,增强城市吸引力、竞争力和亲和力;有利于提高城市基础设施运行效率,增强城市综合功能,加快城市化进程。

(三)加强城市管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加强城市管理,能更好地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解决好城市运行和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创业环境、发展环境,实现城市和谐发展。

二、加强城市管理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创建宜居城市、建设和谐为主线,以提高市民幸福感和满意度为目标,以创新管理模式为重点,加快构建权责明确、协调统一、科学高效的城市管理格局,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为促进城市发展和文明进步、打造沿边特色口岸城市做出贡献。

(二)工作目标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效能、服务水平和市民文明意识,巩固城市建设成果,努力营造一流的人居环境和创业环境。

(三)基本原则

1.坚持人性化原则。以维护群众利益、满足群众需要为出发点,坚持人性化管理,正确处理市容和繁荣的关系,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2.坚持规范化原则。坚持从规范入手,实现管理标准、管理技术、管理制度、组织机构、队伍建设的规范化。

3.坚持精细化原则。牢固树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观念,细处挖,精处做,长期保持,做到管理范围要广,管理程度要深,管理质量要高。

4.坚持市场化原则。坚持政府主导、企业经营、市场运作,建立和完善政企(事)分开、管建分离、管养分离、有序竞争的城市管理运行机制。

5.坚持群众化原则。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和配合机制,建立和完善群众遵守和监督机制,认真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调动群众支持和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

6.坚持属地化原则。明确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屯)城市管理的职能,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形成“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服务”的管理格局。

7.坚持长效化原则。形成“综合执法、市区联动、部门协作,依法管理、堵疏结合、全面覆盖”的城市长效管理体系。

三、理顺城市管理体制

(一)市级城市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

1.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主要职责。行使市容环境卫生、规划、绿化、市政、环保、工商、公安、交通等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全部或部分行政处罚权;研究起草和制定城市管理方面的有关规划、计划、制度及措施,并组织实施;组织制定城市管理工作规范、技术标准和监督办法;园林、道路、路灯、环卫等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管理、维修和养护;主次干道的清扫保洁和冬季清雪,生活垃圾的清运、处置;建筑垃圾的核准处置、运输和消纳;已建成建(构)筑物外立面的修饰、整洁的管理;集中行使城区道路挖掘施工许可权。

2.规划部门主要职责。依法编制、审查、报批城市规划,并组织实施及检查监督;制定建设用地和适建范围、建筑密度、高度、日照间距、容积率等技术规定;依法查处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工程建设和建设活动全程跟踪管理。

3.建设部门主要职责。规范建筑市场,管理建筑市场准入,设计、施工的招投标,工程监理及工程质量和安全;制定勘察设计、施工、建设监理和相关中介组织管理的法规和规章,并进行监督管理;管理城市建设和村镇建设行为;负责燃气、热力、供水、排水、城建监察工作。

4.房产部门主要职责。编制城市住宅建设和房地产业发展规划、科技战略、产业政策;城市房地产市场管理;旧住宅区综合整治和棚户区改造;城市房屋拆迁项目许可审批和管理、城市物业企业的管理。

5.国土资源部门主要职责。城市土地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城市建设用地的审批、报批;城市土地市场的管理;闲置土地的处置;土地储备和土地收购储备金管理;查处非法批地、占地、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等违法行为;维护土地市场的正常秩序。

(二)区政府主要职责

根据全市城市管理工作的统一部署,制定符合本辖区实际的目标任务;负责辖区内(除市级管理以外)的市政设施维护、绿化管护、住宅物业、冬季清雪等方面的管理和监督;加强居民区环境卫生管理,坚持垃圾定时定点投放和收集袋装化。在辖区内依法行使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职能。

四、严格城市管理

(一)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强化城区主次干道和重点场所的清扫保洁。推行清扫保洁层级管理,严格执行40分钟巡回保洁制度。加强环卫设施管理,合理调整垃圾收集、中转和清运程序,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同时,加大对乱倒、乱扔垃圾的处罚力度。城市建成区及近郊范围内不允许再设立废品收购点,对已经设立的要限期整改或依法取缔。对不具备排水设施的饮食、洗染、美(理)发等行业不予批准,对已经批准开办的也要依法予以取缔。强化城乡结合部的环境卫生治理,近郊村屯要设置一定数量的定期清运的生活垃圾收集箱。市交通主管部门要加大对公路两侧的环境卫生管理。

(二)加强市容市貌管理。全面整治占道现象,禁止在主要街路以任何形式占道生产和经营,对其他街路的临时占道许可事项要严格控制和规范。经营许可部门要按相关规定,对不具备生产、经营条件占用门前城市道路开办的修车点、洗车点、机械经销商店等不予批准,已经批准的要依法予以取缔。规范车辆停放,实行划线定位,设立标志,专人管理。坚持堵疏结合,合理规划建设集贸市场、停车场和汽车维修、机动车交易等场所。制定城市户外广告管理办法及设置技术标准,规范户外广告和牌匾。采取堵疏结合、专群结合的办法,综合整治乱涂乱画行为。公安部门要加大对制售假证的打击力度,促使乱涂乱画得到有效控制。规范架设架空线的行为,制定架空线管理办法。架设临时架空线,应到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城市道路实施扩建、改建、大修的,沿途架空线应当同步埋设入地。规划、建设部门要严格审查各类线路设计意见和施工图方案。

(三)加强环境保护管理。环保部门要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对各类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噪声进行全面监控和综合治理;对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扬尘、异味、餐饮业和洗浴油烟进行集中整治,监督污水排放单位做到达标排放。卫生部门要加强对医疗废弃物、医疗性污水处理的监督。

(四)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做好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提高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根据城市定位,引进先进设计理念,提升建筑品位,打造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加强规划监察及建设工程规划竣工验收管理工作。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绿地系统、广告牌匾、夜景亮化,特别是社区商业、农贸市场、停车场、公共厕所等方面的专项规划和建设规划,强化城市规划的刚性约束。同时,国土部门要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五)加强建筑工程管理。明确各方责任主体的质量责任,完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质量保证体系。建筑工地和建筑垃圾管理。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管理,要求所有工地必须做到封闭施工,围场作业。产生建筑垃圾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及时申报。对城市建筑垃圾运输单位进行严格的运输条件核准,推行“密闭式”运输。对积存的城市建筑垃圾,按环境卫生责任区的管辖范围组织清除。建设管理部门要建立和实施不良企业档案制度,将违规行为记入企业不良记录档案,并进行相应惩处。所有产生的建筑垃圾都要到指定的消纳场消纳。违法建设管理。城区内主要街路不再许可拆改门窗事项,其他街路确需拆改的,必须符合街路规划、市容市貌标准和安全规范。要加大街路、居民区和城市规划区农村违法建设的清理、拆除力度,对难以确认的违法建设由规划部门出具认定文书。规划部门要加强对城市规划区农村建房的规范管理,制定近郊农民统建居住点规划,并组织实施。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城区闲置土地和近郊农村土地的管理,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违法占地。近郊区、乡(镇)、村要加强对农村土地的日常管理,及时制止私搭乱建行为,同时,做好违法建设拆除的配合工作。

(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管理。认真履行基本建设程序,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强化工程招投标管理,建设单位要依法对应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公开招标。城市道路管理。城市道路新建、改造时,城市供水、排水、燃气、供电、电信、消防、有线电视等各种管线走向和位置,由规划部门统筹协调安排,并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施工原则一次性集中建设。要充分考虑道路两侧未来新建建筑配套需要,超前预留跨路管道。条件允许的,可推行综合管沟建设,实行有偿使用。需开挖道路的管网施工项目,必须经城市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后实施。对确需挖掘主要街路和新改造道路的,须报经市政府批准后实施。道路检查井管护。包括各类阀门井、碰头井、排气井、排水井、观察井、消防井以及用于清掏、清淤、维修等各类作业井,产权单位和管护责任单位要做好巡视、维修和养护等工作。做好对无责任单位道路检查井的管理,要将无责任单位道路检查井的管理费用列入城维预算。市政设施管理。要建立健全相应管理制度和质量检查标准,及时核拨管护经费,加大巡管力度,提高市政设施完好率。

(七)加强房地产市场管理。严格房地产建设项目申报和审批审核程序。加大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力度,严格依法履行拆迁程序,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严格房产权属登记管理。强化住宅小区建设管理,新建住宅小区要做到统一规划、统一施工建设。

(八)加强物业管理。加大监管力度,规范物业企业管理行为。开展好住宅小区等级评定和收费标准的认证工作。强化住宅房屋专项维修资金监管,做到专户存储、专款专用、按栋立账、核算到户。

(九)加强绿化管理。制定绿化规划和工作计划,严格绿化工程验收、移交、管护制度和标准。及时足额核拨管护经费,确保树木、绿地得到标准管护。加大巡管力度,发现问题,尽快督促责任单位在规定的时限内进行补植、更换或恢复。

(十)加强拾荒、流浪乞讨人员管理。民政部门要做好流浪乞讨人员的及时救助管理工作。公安部门负责对市区范围内的拾荒人员、占卦算命人员进行清理,对露宿街头、无监护人监护的精神病人员进行收查。

五、加大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力度

(一)完善法规体系。对现行城市管理法规进行清理,修订或废止与现代化城市管理要求不相适应的规定。针对城市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规范性文件制发工作,使城市管理各个方面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明确相关部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职责和权限,将分散于其他部门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职能,向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集中;建立健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责任制和失职追究制度,使权力与责任相统一,权利与义务相一致。

(二)加大执法力度。发挥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作用,及时查处违章建筑、无证经营、非法张贴、污染环境等行为。加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与公、检、法和监察部门的联动协作,共同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制定相应办法,防止和减少妨碍城管执法的案件发生。对以暴力、威胁等方法阻碍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执行公务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对违反城市管理法规、规定受到处罚但拒不执行的,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对干扰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行为的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从严查处。

(三)坚持依法行政。贯彻实施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做到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按照理顺行政执法体制、加快行政程序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的要求,进一步向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集中城市管理行政处罚权,逐步向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迈进,解决多头处罚、重复处罚等问题。

(四)实行执法联动。抽调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治安警察和交通警察充实到公安局第二治安支队,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提供有效支持和保障。积极探索并建立公安与城管的联合执法巡查制度,实现治安民警责任与城管执法责任紧密结合。

(五)强化社区职能。物业管理公司应接受社区居委会的监督和指导。房产管理部门在进行物业管理资质等级考核时,应听取社区居委会对物业管理公司服务质量的评定意见。民政与房产管理部门要牵头研究制定具体的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联动实施方案,在试点基础上进行推广。建立由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管理公司等单位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联动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社区物业管理部门、社区居委会应积极配合当地公安派出所,落实社区安全防范措施,开展争创“无发案小区”活动。综治办、公安局、房产局等相关部门要联合开展检查评比,对当年无刑事发案的社区进行授牌,对社区居委会和物业公司给予奖励。

(六)强化行政许可部门把关职能。突出对人居和环境有干扰和影响项目的环境影响和交通影响评价,对在主次干道、居民楼内或住宅区、机关、医院和学校附近开办餐饮娱乐、铁合金加工、石材加工、废品收购站、机动车修理、洗浴、清洗等可能发生扰民、破坏环境卫生、破坏市容景观项目的许可申请,环保、工商、交通、卫生、建设、水利、教育等行政管理部门在行政许可前,要征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和街道办事处的意见,并要在一定范围、时限内进行公告或举行听证会,依据公众反馈意见或听证结果作出是否允许其经营的决定,从源头上控制影响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生,为实施后续监管创造有利条件。

六、加快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市场化进程

(一)推行市场化运作机制。继续实施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利用市场化的手段配置土地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经营土地的作用。开展土地收购储备,保证土地的有效供应,为城市建设提供资金保障。转变“政府包揽、垄断经营”的城市管理模式,打破行业和地区垄断,开放作业市场,走专业化、企业化经营路子。以建管分离、管养分开为原则,推进园林绿化养护、环境卫生保洁、市政设施维护等市政公用行业的内部承包和对外招标,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选择专业公司或社会组织承担管养维护工作,形成统一管理、有序竞争的运行机制。

(二)管理与作业职能分开。依据国家政策,制定推进计划,逐步将园林、环卫、市政设施维护事业单位的管理与作业职能分开。管理职能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组建专业管理机构,作业职能可以组建为企业性质的专业公司,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分配制度,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社会化服务。

(三)严格考核并进行奖惩。城市管理部门应建立完善的城市管理考核检查制度,制定各专项工作考核检查的具体办法,认真组织考核检查,并根据考核结果实行奖惩。

(四)建立城市管理资金多元化投入机制。支持和鼓励多元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努力形成以政府为主体、各类资本广泛参与的城市管理资金投入格局。

(五)建立城市管理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城市管理经费要随着城市建设加快、规模扩大、任务增加、养护标准提高和管理手段更新而稳定增长。进一步落实办公设施、执法装备、更新队伍、增加人员等相关经费,改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办公和装备条件。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经费,用于城管执法人员的节假日补助、误餐补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投保经费和对城管执法、市政设施养护工作的考核奖励。

七、完善城市管理领导协调机制

(一)加强领导,成立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作为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负责审议全市城市管理综合性规划、计划和有关重大事项,协调解决城市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审查市本级城市管理综合性规划、计划执行情况和重大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等。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主任由市政府市长担任,副主任由常务副市长、主管副市长和市政府秘书长担任,成员由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市委宣传部、市直机关工委、市文明办、市财政局、市规划局、市建设局、市房产局、市环保局、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市交通局、市卫生局、市爱卫办、市监察局、市广电局、市民政局、日报社、市水务局、市文化局、市语委会、市法制办、市商务局、市办、市教育局和区政府等单位组成。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城管办),负责汇总、编制全市城市管理的综合性规划、年度计划,协调城市管理有关方面的工作关系,组织开展城市管理综合整治活动,监督检查城市管理重大决策的执行情况,考核城市管理责任制的落实情况,组织落实城市管理委员会确定的相关事项。市城管办主任由市政府市长助理或秘书长担任,副主任由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局长和专职副主任担任,配备专职人员8人左右。区和各街道也要设立相应的城市管理领导机构及其办公室,承担相应的牵头组织、综合协调和监督考核职能。

(二)加强各级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城市管理部门,要深化对城市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依法履行好各自的管理职能,形成合力。要建立健全城市管理联络网和工作联系单制度,加强彼此间的信息交流与工作沟通,及时协商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形成审批、管理、处罚部门及市、区、街、社各级通力合作、全面覆盖的城市管理网络。

(三)提高现代管理技术水平。要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逐步实行“数字化城管”和城市网格化管理,积极推进城市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科技化、现代化,实现管理对象、管理过程、管理监控手段、管理绩效评估数字化。

(四)加强执法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加强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城管行政执法人员素质。坚持严格执法和文明执法,保证行政执法公务活动的正常进行。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执法服务承诺制、执法错案追究制、行风评议制、绩效考评制、末位淘汰制等制度,建立新的行政执法运作机制,为城市提供高效能的管理与服务。

城管内部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一、创新城市管理“两轴”机制,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传统城市管理体制中,政府各部门职能交叉分散、责任不清,管理职能和监督考评职能都集中在同一职能部门,城市管理、监督考评职责不分,城市管理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监督考评机制不到位,管理处于开环控制状态,职能部门自己发现问题后自己来处理,问题越多工作量越大,由此导致一些部门对城市管理问题视而不见,城市管理效能低下。这种管理模式由于缺乏监督,政府对城市管理的整体情况无法进行系统、全面地掌握。

为解决掣肘城市管理和环境建设的突出问题,首都环境建设管理办在日常运行“管理轴”的基础上创建“监督轴”,提出了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监督考评体系的整体构想,建立以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管理委员会为决策主体、首都环境建设管理办为管理主体、各相关职能部门为评价主体、各区政府为责任主体、街道(乡镇)为实施主体的监督考评新模式,创新城市管理“两轴”体制。

“两轴”体制将环境建设管理工作的主体一分为二,使其责任明确,相互制约,起到了监督激励、互动促进的作用。其中,“监督轴”重新设计了高效、精细、动态、闭环结构的新流程。新流程包括七个环节,即:问题收集、台账建立、公开公示、问题处理、结果反馈、核查结案、综合评价,形成闭合的城市管理运行机制。考评体系坚持“属地管理,分区分类”原则,具体分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两个方面。内部评价是指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管理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对各区环境建设工作的评价;外部评价是由社会公众、媒体的评价,通过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形成综合评价结果并向社会公布。“两轴”模式实现了市民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形成了市民与政府共同参与管理城市的格局。

首都环境建设监督考评内容涵盖市容环境、生态环境、设施环境和秩序环境等四个方面,具体包括市容环境卫生、园林绿化、水环境、大气环境、旅游景区周边、交通秩序、黑车黑摩的治理、废旧物品回收等工作内容,重点考核评价各成员单位在首都城市环境建设中的履职效率、管理效能、服务效果和创新创优等方面的情况。

(一)考评框架和指标体系

按照“简明、科学、好用”的原则,首都环境建设管理办选取了能够覆盖十六区、可量化的指标,经过不断调整完善,在相关行业部门制定专项考评细则的基础上,形成了“1+2+9+N”指标框架体系。

“1”是指首都环境建设考评体系;“2”是指体系下包括综合考评和社会评价两部分,权重比例为8U2;“9”是指9项一级指标。其中:综合考评包括市容环境、生态环境、设施环境、秩序环境、综合管理、重点任务、月检查七项内容。社会评价包括社会调查、热线统计两项内容;“N”是指75项二级及以下指标。

(二)组织体系和工作制度

首都环境建设管理办强化环境建设的组织领导体系,从2011年起,开始考评制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全市试行,逐步建立市、区两级检查考核机制和市、区、街道(乡镇)三级管理体系,2012年制订了《首都城市环境建设考核评价办法》(首环建[2012]8号),每年根据环境建设重点任务,修订《首都城市环境建设考核评价实施细则》、制订《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综合检查方案》作为检查考评的主要依据,成为首都环境建设考评的制度保障。此外,指导各区政府结合实际建立环境自查、考评及“1+1+N”工作制度(各区政府每月至少召开1次环境建设工作协调督办会,每月在区政府常务会上播放1次环境建设问题曝光片,每月各区环境建设分管领导带队拉练检查不少于1次),推动形成了市、区充分对接,有效联动的环境建设检查考评制度体系。

(三)运行机制和考评程序

为了确保考核评价工作顺利实施,首都环境建设管理办将建立健全制度标准体系作为促进首都环境建设检查考评规范化和科学化的重要抓手,推动形成检查考评工作与制度标准良性互动、科学发展的运行机制,建立了“月检查、月曝光、月排名”,“半年组织联合检查、年终实施综合考评”的工作机制。其中,“月检查、月曝光、月排名”主要依托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管理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力量,以四大环境和环境建设阶段性工作重点等为主要内容,通过检查,发现环境建设问题,督促整改;“年终综合考评”考虑环境建设考评体系中规划、建设、管理、运行、服务、投入等各要素发展状况,既考评存量,突出客观绩效,又考评增量,体现管理进步度。

二、解决了一大批城市管理问题,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检查是实施首都环境建设考核评价制度的重要措施,自2013年4月起,首都环境建设管理办联合市政府督查室、市城管执法协调办组织实施“月检查、月曝光、月排名”工作,至今历时三年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该项工作,月检查结果每月上市政府常务会,并在北京日报等媒体、市政府大屏幕和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原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外网网站进行公示,王安顺市长批示“精细化管理见的是内功,从一个角度折射出各区县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坚持数年让其养成一种习惯、文化”。

实施环境建设检查考评以来,首都环境建设管理办摸排环境建设的薄弱点,检查组走进居民小区、背街小巷和城乡结合部,组织“月检查”36次,行驶里程9万余公里,现场抽检点位3718个,整治达标3006处,达标率80.85%。三年来,纳入市级台账问题29470处,当月处置完成25384处,处置率86.29%,当月未处置完成问题滚动纳入下月台账。参照市级检查模式,各区建立了自查机制。三年来,各区开展自查1.2万多次,解决了60多万个问题,大大改善了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城乡结合部、农村等薄弱地区的环境面貌,提升了城市的环境品质,推动了城市管理工作由突击运动式管理向常态式管理的迈进。公众对环境建设的满意度和认可度逐年提升。2011年上半年,公众对环境建设满意度为72.1,到2015年年底,公众对环境建设满意度为77.16,提升了5.06。检查考评机制发挥了有效的督促和激励作用。

三、引导公众参与环境建设,城市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

现代意义上的城市管理,已经不是仅仅追求政府各个“条块”自身工作的最优,而是追求整个社会相互配合的最优。因此,现代城市管理应充分加强社会各界的整合与联动,发挥城市管理的协调性、综合性和全局性特点,建立一个高效协调、运转和谐的衔接机制。国外的先进经验证明,现代城市管理要从社会面的角度出发,逐步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非政府组织、企业、非营利组织和社会公众等多元主体参与的城市管理模式。公众参与在城市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新加坡在城市管理中采取了各类手段,鼓励和调动民众参与;美国也以为居民服务为中心,使每个居民可以通过网络直接和政府联系,使居民以城市管理者的身份参与管理。

近年来,首都环境建设管理办利用检查考评手段,积极引导公众参与环境建设工作:一是畅通环境问题发现渠道,建立健全公众举报机制,通过网络、报纸、城市环境热线、城市管理互动平台等途径,对环境建设情况进行监督;二是建立健全公众满意度测评机制,扩大公众对环境建设满意度测评的内容和范围,完善公众满意度与考核评价体系的对接机制;三是建立健全市民参与机制,组织开展了环境优美居住小区街巷胡同评选工作;四是研究环境建设志愿服务机制,组织指导各区开展城市环境志愿者服务活动。截至目前,各级注册环境建设志愿服务队总数已达4351个。其中:区级16个、街道级314个、社区级4021个,注册活动达到754562小时,宣传文明生活方式和习惯,增强市民的环境建设意识和自觉行动,形成群众、社区、部门等多种形式共同维护环境的氛围。

四、加强调查研究,“门前三包”工作出新亮点

“门前三包”制度是社会单位参与城市环境治理、提高城市治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最早萌芽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前门大街管理委员会。1983年,北京市政府制发了《关于在全市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加强“脏乱差”治理的若干规定》,向全市推广崇文区经验,要求全市所有机关、部队、企业、事业等单位及居民住户积极搞好“门前三包”;1985年,北京市政府颁布了《北京市“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办法》(京政发〔1985〕170号文件),用行政规章对“门前三包”工作予以了规范;1999年,北京市政府修订并重新颁布了《北京市“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办法》。多年来,这项制度为北京的城市管理和市容环境建设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激发和增强了市民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爱护和维护环境卫生的自觉性,成为社会治理的一个很好的模式,

随着北京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步伐的不断加快,“门前三包”的内容、责任范围等已跟不上现阶段城市管理的要求,各区“门前三包”责任制的落实具体内容不同、形式不同、管理单位也不统一,各有各的特点,亟待做出进一步的调整和规范。

通过对2013年4月以来的市级环境问题台账分析,截至到目前共有33040件,其中超过90%的环境问题和商户相关。为了更好地发挥“门前三包”的作用,首都环境建设管理办将“门前三包”列入首都环境建设检查考评的重要内容,每月在每个区抽取两条街巷胡同、十家商铺的“门前三包”落实情况进行检查,从2013年9月起,全市共检查了5400多家商铺。在检查中,积极推广密云区挂牌公示“门前三包”责任制等经验做法,截至到目前,“门前三包”责任书签订工作已基本覆盖十六区的建成区,有的区还将其制度化、规范化,如海淀区出台了《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办法的意见》,丰台区建立“群众参与、全民管理、执法保障”的“门前三包连片制”新模式,引导商户积极参与城市管理工作。

五、新形势下环境建设考评工作进一步完善的思路对策

(一)站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度,加强考评体系的顶层设计和综合统筹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北京市要紧紧围绕四个中心的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引领京津冀建设世界级城市群。这就要求我们不仅仅聚焦于首都中心城区和重点乡镇的城市环境建设,还应该充分关注京津、京冀、京津冀结合部的城市环境建设,引领京津冀城市环境提质升级。考评体系作为“监督轴”上的指针,怎样设置非常关键,下一步仍需加强顶层设计和综合统筹:一是充分考虑京津冀环境建设的整体提升,以及城乡二元统筹、古都风貌保护区与新城、中心城区与郊区、农村与城镇等区域的均衡发展;二是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从疏解非首都功能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确定环境考评的框架体系、指标设置、权重分配、分值标准;三是加强环境建设部门的统筹协调力度,处理好“条”与“块”的关系,因地制宜考量各区和街(乡镇)的实际发展状况,不断完善考评体系和考评制度,使考评工作能够符合特大型城市发展的规律,能够体现京津冀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能够与各区环境建设的实际情况保持一致。

(二)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和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注重检查考评落实的效度,夯实城市管理的基层基础

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 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解决城市管理中出现的“条块”分割、执法疲软、监督乏力等问题,顺应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和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的要求,深刻把握检查考评与建设管理的互动发展规律,以检查推动管理,以考评服务管理。一是建立健全市、区、街道三级检查运行模式,调动、发挥街道在辖区环境建设监督检查中的统筹作用;二是加强城市环境领域内日常行业检查、专项检查、执法检查等各项检查的统筹和规划;三是处理好市级统筹和基层执行的关系。一方面加强市级考评部门的统筹组织和综合协调,另一方面推动城市管理问题发现、解决实现“微循环”,力争通过加大检查考核,强化属地管理,推动权随事走、人随事调、费随事转,让属地管理的权与责有机统一起来,夯实城市管理的基层基础,增强属地在城市治理中的基础地位和统筹职能。

(三)提升考评管理的精度,实施差异化考核,精细化检查

一是推进城市管理和监督考评标准规范建设,通过环境建设检查考评、行业反馈、各区需求、群众反映、专家咨询等方式,不断探究执行层面存在的问题,立足国家首都、国际城市、宜居城市发展定位,提出符合实际、前瞻性强的标准;二是结合首都功能区定位划分,强化不同区域的精细化检查、差异化考核,加大检查精细化力度和覆盖范围,着重对七类区域加强监督力度:市民生活区、进京第一印象区、人流重点聚集区域、京津冀结合部、城乡结合部、各区结合部、新兴城市化地区等;三是加强对重点环境项目、重大活动场所及周边环境保障的监督力度。“十三五”时期,北京将举办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军90周年、筹备2022年冬奥会等系列重大活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将重大项目推进和重大活动环境保障作为考评的重要内容,确保如期完成,达到预期效果。

(四)拓展考评参与的广度,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城管内部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时期;城建档案;管理

一、城建档案管理现状及问题

(一)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为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总体上是令人满意的。城建档案管理人员在工程建设档案资料的采集、整理、储存、利用等方面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城市安全提供了较为详实的原始资料作为参考和保障。但我国的城建档案管理工作起步较晚,发展历程不长,虽经实践摸索、博采众长、快马加鞭,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比,还有许多亟待加强和完善的地方。

(二)依法建档、依法治档的法律法规、体制机制需要完善,有效监督及执行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城市建设的实践证明,无论是房屋、道路、桥梁,还是水利、电力、燃气等城市基础工程建设,它们的质量问题都涉及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如何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科学、有效监管,依法实行全过程的城建档案管理是重中之重。但目前城建档案管理的法律依存度和强制力都不足,对工程建设部门和包括城建档案管理人员在内的城建监管服务部门的约束力都不够。重点体现在法律法规的不够完善,法律法规、文件规定等的宣传、解释、执行力度还不够。

(三)对城建档案管理的重视力度不够,档案管理的人才不足,人员的业务能力亟待提高

城建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需要一定数量的专业人才去完成。城建档案的业务指导以及档案的整理、保管、利用和对外服务都需要足够的人手去完成。从对城建档案管理的调研情况看,地市级建设部门对城建档案管理工作重视程度比较高,但是县区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特别是对城建档案的价值判断不清,对城建档案管理对城市发展的长远作用和重大意义认识不足。具体表现在:部分县区在城建档案管理方面的组织机构不健全,城建档案馆挂靠某个政府部门或者事业单位,不是单独的机构,没有专职的管理人员,经费也没有单独纳入县级财政编制。很多档案管理部门虽然挂了牌子,但是一直与相关单位合并办公。有的县区城建档案由建设主管部门内设的档案室监管,很多城建档案资料零散地保存在档案室内。由于没有完善的保管环境和设施,大量的城建档案得不到系统规范的整理、储存和利用。

(四)城建档案管理所需资金不足做好任何一项工作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和投入。在目前城建档案管理的体制机制下,城建档案管理部门的档案保证金和技术服务费被政府主管部门强制取消。政府此举为企业减负,对城建档案管理部门更好地发挥服务职能具有重要意义。城建档案管理所需资金都由财政拨付,财政拨付资金内还包括人员工资,这样用于投入城建档案的建设、管理和使用所需的资金捉襟见肘,就需要加大财政的支持和投入力度。

二、解决城建档案管理工作问题的办法及对策

(一)依法授权、依法履责、依法治档,城建档案工作要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违法必究

法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的基础和保障。没有健全的法制,就没有完善的市场经济,更不会有完善的城建档案管理。应从城市建设为民利民、造福一方的战略高度入手,想方设法做好城建档案管理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工作。千方百计多渠道做好法律法规、文件精神的宣传、解释和落实工作。使城建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文件规定等在城市管理、城市规划和城市建造等部门中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特别是通过大力宣传,为依法治档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应从法律法规制定和体制机制完善入手,赋予城建档案管理人员依法建档、依法归档的权力,并履行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在城建工程的招投标、开工、建设、验收、交付等方面,实行全过程的依法建档、依法归档。建档要采用文字、图纸、声像等多种科学、规范、准确的手段进行。既要有原始资料,又要建电子信息资料,二者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都要有工程负责人和城建档案管理人签字,并依法履行工程披露义务,承担工程质量责任,使城建规划有图可循,城建质量有法可依,城建安全有责可究。

(二)从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入手,充实城建档案管理人员力量,全面提升城建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建设一支德能兼备的城建档案管理人才队伍

随着新时期城市建设和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要适应档案管理现代化、信息化的需要,必须加强档案管理人才的选用和培养。应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保障城市建设质量和安全的高度,增强对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力度,解决制约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核心问题:人员不足及人员业务能力不强的问题。在组织机构上,单独设立县级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单独划定机构和人员编制,单独设立办公处所,办公处所要满足城建档案的整理、储存和使用的需要。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独立开展城建档案的监管和服务。县级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应配备至少3到5名专职人员,实行逢进必考。面向社会,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招考热心档案管理事业、有档案管理专业和经验的人才进入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对档案管理人员经常进行法律法规、业务理论和技能等方面的学习培训。建立健全考核、评价、奖罚、晋升、流转等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城建档案管理人员学习、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政府应加大对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财政支持力度,解决制约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开展所需的资金问题,做好资金使用方面的监管

资金不足是制约城建档案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又一重要因素。政府应加大对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财政投入力度,解决城建档案的采集、整理、储存、使用等方面所需费用问题,解决城建档案管理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发生的合理性支出。财政主管部门在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的同时,也要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管,定期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科学有效的检查。确保财政的每一笔钱都能得到合法、合理地使用。对于滥用资金、滥发奖金等情况要联合政府相关部门采取限制财政资金拨付等办法严肃追究、严肃查处。城建档案管理部门更要自觉做到对资金的合理使用,开展经常性的自查自纠,确保每一笔财政资金都能用之所需,落到实处。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