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区卫生服务的服务方式

社区卫生服务的服务方式

社区卫生服务的服务方式

社区卫生服务的服务方式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 契约式

资料与方法

对象:调查对象653名,其中灯塔村集体签约居民308人,个体签约居民153人,非签约对象192人。男324人,女329人。

方法:采用调查表调查和个人访谈的方法,调查表采用自行设计的《居民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人群一般社会特征、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等。

统计方法:数据采用foxpro6.0建立数据库,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整理、分析。

结 果

居民对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了解程度:可以看出,居民对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有一定的了解,选择“了解”和“基本了解”两项的分别为28.9%、21.0%;这与确定调查对象与密切关系,样本中有两组对象已经接受了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从总体来看,居民对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还是相当陌生,了解有限。

居民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接受和信任:在对居民进行个别访谈时了解到,居民对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健康服务合同”就可以享受到一系列的服务项目,普遍是欢迎的,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对653位居民进行的“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的接受和信任”调查结果:82.3%愿意接受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其中68%的居民愿意接受需付费的契约式服务,25.6%的居民考虑尽快签订合同;可见,居民对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是欢迎的,但也有许多疑虑。17.7%的居民不愿意接受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32%的居民不愿意接受需付费的契约式服务,74.4%不会马上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合同。多数居民还是持观望态度。

对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监督管理的意见:对已经签订了“健康服务合同”的居民进行的“对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和建议”的个别访谈结果:①个体签约的居民组,认为服务满意的有33人,占35.5%,认为不满意的有13人,占14.0%,认为一般的有47人,占50.5%。②灯塔村集体签约对象中,认为满意的只有22人,占13.3%,认为服务不满意的有71人,占43.0%。可见,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在服务上质量不高,使得居民的满意程度也普遍偏低。也反映出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在质量控制上存在缺陷和漏洞,没能很好地体现出服务的全部优势。

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在对已经利用了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的灯塔村村民和个体签约对象进行的个别访谈,问及对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所存在的问题时,服务对象均诚恳地提出他们的看法。

可以看出83.3%居民认为社区卫生服务没有按照合同提供全部服务,44.2%居民认为服务不到位。可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完全履行合同中所规定的义务和责任,不能提供所有规定的服务。如:家庭访视、家庭护理和家庭病床等有特色的服务不能正常开展。这反映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不规范、不到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对开展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的影响。

签约服务对医患关系的影响: 调查中,谈及与医生的关系等医患关系时,签约服务对象表示出更多的是肯定,认为签约服务可以改善医患关系。

结果表明,在与医生关系上,签约服务对象与非签约服务对象有显著性差异(P≤0.05)。非签约病人大多认为医患关系一般,占55.7%。而签约服务对象中,灯塔村集体签约对象与个体签约对象又表现出区别,个体签约对象更多地认为医患关系是好的。这显示出,签约方式的服务可以改善医患关系,而又以个体签约方式最佳,这可能与他们自愿签约有关。

讨 论

把契约方式引入到社区卫生服务领域是我国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发展的一种尝试。实践证明,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受到多数居民认同与欢迎,从长远看它有较高的研究与推广价值。本课题研究显示,居民对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的了解认识还很有限,部分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不高、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率不高。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能按照服务合同规定提供服务,或者是服务不到位所造成。当然,也存在居民本身对利用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不习惯、不适应的问题。进一步推广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就必须首先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宣传,提高居民对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的了解、认识、接受程度。其次重点提高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的水平,严格按照服务合同规定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士雪,郝晓宁,张伟燕.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功能与运行机制研究分析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 2006, 8

2杨,赵亚利,刘向红,王竞波. 社区合同式健康管理需求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中国全科医学 , 2006, 19

3张新平,巫云辉,周指明,王贤初. 社区卫生服务契约筹资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卫生经济 , 2004, 3

4黄会坚,张新平,周指明,李艳霞,梁冠帮. 社区卫生服务契约筹资的意愿分析.中国卫生经济 , 2004, 6

社区卫生服务的服务方式范文第2篇

1 深圳市宝安区社区卫生服务的全科服务模式

1.1 2002年深圳市宝安区开展的社区卫生服务 2002年深圳市宝安区有92个站开展了计划免疫预防接种工作,接种对象32 358人;有88个站开展了妇幼两个系统管理工作;已经建成较为完善的社区教育健康网络,共有健康教育宣传栏159个,每季度出版1期,共举办教育健康讲座526次,听课居民32 463人次,印发健康教育资料20多万份,发放健康教育处方28万多张;自1999年起率先开展糖尿病、高血压筛查共50 011人;系统管理的慢性病人4 275人;开展居民体检215 852人,已建社区居民健康档案40 839户,共计119 032人,其中暂住人口871 918人;60岁以上老人建档13 622人,其中特殊老人4 796人;建档系统管理的慢性病人4 275人;孕产妇系统管理5 402人,0~3岁儿童系统管理12 118人;残疾人专案管理714人;2002年全区社康诊疗129?郾5万人次(不包括医院周围站数字),约占全区总诊疗人次的25%左右;2001年9月开始,与计生部门共同开展“计卫联手、育医结合”试点工作,2003年7月对首批4个点授予“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点”牌匾,正式开展计生技术服务试点工作;全区100个社康站同时与残联合作举办的“残疾人社区康复站”,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

1.2 全科服务模式 仅就以上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内容来看,宝安区的社区卫生服务覆盖了疾病预防、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治、医疗与伤残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特殊人群保健等内容,基本实现政府提倡的“六位一体”的服务模式,与国外的全科医学服务模式相比(1),同样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的照顾。这种具有宝安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我们称之为全科模式。

2 全科服务模式特点分析

深圳市宝安区的全科服务模式具有实现最佳卫生保健、实现最佳医疗服务、实现卫生服务公平和效率的显著特点(2)。

2.1 实现最佳卫生保健 (1)提供经济有效的公共卫生与个人服务。深圳市宝安区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基本上能够保证绝大多数居民获得基本的、并且证明是经济有效的个人化服务,使现有的卫生经费能在现阶段获得最大的价值,满足居民的需要。(2)财政政策促进健康。目前,保安区各级政府、卫生局、医院已尽可能地采取行之有效的各种财政政策,用于奖励改善个人和社区居民健康的服务系统和服务提供者,提倡加强成本效益管理,鼓励将为个人卫生服务的公共和私人部分投资用于预防性服务、急性病的有效治疗以及旨在维持高生命质量的慢性病的管理,并强调社区卫生服务的优质性、连续性、协调性服务以及服务的可及性、可接受性、消费者的满意度等。(3)强调基层服务。在宝安区开展的社区服务内容中,基本上都是基层服务,包括保证实现基层服务的措施如提供足够的基础设施、建立健康档案、提供足够的医护人员等。(4)适当利用二级和三级医疗服务。在宝安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建立了双向转诊制度,社区个人需要专科性的医疗服务,一般由社区医生首诊后,由社区医生与当事人或其家属共同协商,在双方对所需的专科服务质量、可能的结果、可能发生的费用有所了解以后,由病人决定是否有必要看专科医生。

2.2 实现最佳医疗服务 (1)医疗服务更适应个人和社区。宝安区社区卫生服务提倡以人为中心,以健康为导向,以社区为基础,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体系紧密结合,促进个人和社区健康。实现这一目标主要依靠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特别是社区医生。他们既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决策者、与个人和社区的交流者,又是管理者和社区卫生保健团队的成员。正是宝安区各级管理者的重视,加强对社区卫生人员的管理与培训,使他们提供的服务更适应于个人与社区的需要。(2)争取每个居民都有他们熟悉的家庭医生(或保健服务提供者),并为医生熟悉。深圳市宝安区通过契约式的服务、合作医疗、上门服务、健康咨询、建立健康档案、预约等多种形式,争取社区居民都有自己熟悉的家庭医生,社区医生通过各种服务形式熟悉社区居民,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家庭和社区,这样,居民的大部分健康问题可以由社区医生负责处理,使医生、护士等社区团队人员与社区居民形成一种长期持久的信任关系。(3)对社区医疗保健人员进行培训,优质医疗服务。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宝安区在人才培训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市卫生局举办了全科医学岗前培训学习班12期,共550人次参加;经卫生部同意,同中山医科大学合作,1999年举办两年制全科医学专业证书班,学员56人,现已毕业;举办了各种培训班,如计划免疫、妇幼保健、慢性病管理、老年保健、社康站长、信息管理、电脑操作培训班等14期1 180人次;举办各类专题讲座12次1 260人次;并经常外出学习交流。

2.3 实现公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宝安区经济和社会生活出现勃勃生机。但随着这一体制的发展和完善,它与生俱来的内在自然性矛盾,也就是它的两重性,也在政治、经济、社会、医疗、卫生、生活等方面凸现出来,其中卫生服务的不公平性问题也日益突出。深圳市宝安区自1996年5月开始试点,1997年全面普及社区卫生服务,使社区内居民卫生资源的拥有量、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可获得性大大提高,实现了全区范围内基本卫生服务的相对公平。

2.4 实现效率 仅仅就经济效益而言(1999年),宝安社区卫生服务就有4个明显的特点:第一是固定资产投入少,如医院人均投入10?郾24万元,社康站投入2?郾06万元;第二是政府年投入经费少,如医院每年人均职工补助经费1?郾78万元,社康站补助0?郾37万元;第三是社康站服务收费低,医院次均门诊收费76?郾52元,社康站收费47?郾50元;第四是社康站职工人均盈利水平高,达到每年每人1 615?郾6元,医院平均每一职工亏损6 454元。实现了社区卫生服务的经济效益,宝安区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更为重视社会效益,如为社区内所有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进行健康检查等活动,增进了居民的健康意识和水平。

3 实施全科服务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素质不能满足全科服务需要 根据宝安区公明医院社康中心工作人员资料统计,几乎所有的医生都不是全科医学出身,所学专业非全科医学,少于10%的护士接受过社区护理学教育和训练。从人员总体情况来看,深圳市宝安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素质不能满足全科服务需要。

3.2 社区卫生服务的筹资机制不健全 从宝安区开展的社区卫生服务内容看,除了疾病诊断与治疗,其他的服务如社区内健康促进,老年保健,妇幼保健,慢病防治,卫生预防基本上是无偿服务,没有经济收入,一般又需要2~3人开展此方面的工作,所以,社区卫生服务的经费负担过重,急需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筹资机制。

3.3 社会医疗机构和医疗市场还需要整顿 在社区卫生服务站附近,无牌无证私人诊所较多,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医疗秩序和社康站的医疗工作。

3.4 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尚需要进一步调整(3) 目前,宝安区社区卫生服务实施的“六大功能”在服务项目方面有一些重叠和交叉,应该在过去运作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分析、归类,重新组合,切实使社区全科服务落到实处,并保证服务质量。在以上服务项目调整的基础上,重新设计新的社区卫生服务评价指标体系,每年对社区服务站开展评估。

3.5 病人与社区医生的关系尚需要加强 目前,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过程中,由于以上等原因,社区健康服务的提供并未取得绝大多数居民的充分信任,在现阶段如何在社区健康工作人员和社区居民之间建立一种健康依赖关系是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

4 全科服务模式发展建议

4.1 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提供切合实际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 从管理角度来看,社区卫生服务站应针对居民的需求开展服务。要寻求切合实际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需要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和以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居民需求调查,并将以上调查的需求资料与国家和社区资料进行比较平衡,从而提出适宜的卫生服务标准,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筹资机制(4,5)。社区卫生服务筹资一要依靠政府给予政策和经济方面的支持,如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职工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大力发展合作医疗,将合作医疗与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结合起来;二是要加强对社区居民的筹资力度,探索包括契约式在内的多种社区卫生服务筹资方法,为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筹资机制,特别是社区卫生服务项目中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的筹资机制。

4.2 选用训练有素的社区医生,提高现有社区医生的素质 国外全科医学的实践表明,一位训练有素的家庭医生可以适当地处理大多数人的大部分日常健康问题,作为首诊医生,有利于控制不必要的、过早的专科服务利用,使病人获得适宜的医疗保健服务。在宝安区现阶段,适宜的手段是提高现有医生的素质,加强培训和在职教育,并加强对社区医生的有效管理,特别是建立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现有人员素质的快速提高。

4.3 积极宣传,加强居民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合作,激励所有的居民选择自己的家庭医生 在社区卫生服务实践中,密切社康站工作人员与居民的关系非常重要,应该鼓励所有的居民都选择自己的家庭医生,并加强合作。起码每一个居民都应该知道其所居社区保健医生的姓名、联系方式。医生也应该知道居民的姓名和联系方式。不论是居民本人,还是医生,从职业的需要出发,这种合作都需要财政刺激或契约要求来加以强化。

4.4 更加重视从事以人群为基础的基层医疗保健及管理研究 首先,研究资金的资助单位应该将以社区、人群为基础的医疗、预防、保健等研究,这类直接影响健康结果的项目列为高度优先资助项目;其次,医学院校、研究所也应该与卫生管理部门、专业协会、社区或社区医生合作进行此类项目的研究;此外,还要注意研究的资料应该合理地运用于社区卫生服务决策。

4.5 注重社区服务信息的收集、传播和利用 注重社区服务信息的收集和传播,有利于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社会交流、研究等工作的开展。在社区卫生服务开展的初级阶段,应该注重信息的收集,包括健康档案的建立及管理,在发展过渡阶段,应注重社区健康和居民健康档案的频繁使用和完善(6)。

参 考 文 献

(1) 卓凯星.社区卫生服务培训教材.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 社.1999.16-27

(2) 世界卫生组织与世界家庭医生组织联合会议——家庭医生的贡献.加拿大:1994.11

(3) 吴 凡,应晓华,陈 文.社区基本预防服务项目的界定.中国卫生经济,2002(7):5-7

(4) 姚 岚,陈迎春,陈启鸿,等.社区卫生服务纳入职工医疗保险的政策研究概述.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26

社区卫生服务的服务方式范文第3篇

20xx年,我市社区卫生服务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国务院和省、市政府及卫生部等部委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文件精神,坚持深化改革、突出重点,探索创新、大胆尝试,进一步健全服务网络、完善服务功能、强化人员培训、创新工作机制、加强督导监管,扎实推进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又好又快地发展。 2、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稳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构建合理、高效和功能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一是根据辖区人口总量和居民健康需求,结合区域卫生规划,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二是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的原则,又好又快地推进健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三是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建设,强化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功能。

3、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内涵建设,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强化综合、连续、主动服务的能力。一是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二是合理调整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的职能,将适宜在社区开展的预防保健逐步交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三是进一步强化综合、连续、主动服务的能力,调整和改进服务方式,重点做好辖区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和残疾人的服务。

4、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提高主要慢病的防治效果。一是进一步健全辖区人群健康档案,收集居民的健康信息,掌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提供慢病防治服务;二是结合糖尿病、高血压两项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认真开展辖区人群糖尿病、高血压疾病筛查,并做好确诊病例的规范化管理;三是建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评价指标和方法,客观、真实评价慢病防治效果。

5、加强社区卫生队伍建设,强化医护人员岗位培训,推行技术支持,提高人员素质和专业技能,提升服务水平。一是继续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重点做好全科医师、社区公共卫生医师和社区护士的岗位培训工作;二是制定相关政策,组织和鼓励大中型医院、预防保健等机构技术人员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三是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进入大医院进修学习制度,有计划地选派医护人员进入大医院进修学习;四是开展社区卫生管理能力培训,增强社区卫生管理人员的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提高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6、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全面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一是开展以社区卫生服务基本设施和基础管理达标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活动,全面推进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化建设;二是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技术操作规程和工作制度,引导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化建设;三是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办法,定期开展评估评价,促进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化建设;四是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统计制度,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全面、真实反映和评价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

7、拓展思路,探索尝试,健全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和服务方式。一是探索社区卫生服务收支两条线运行管理模式,选择基础

条件较好的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先行试点;二是有步骤、稳妥地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招标采购、统一配送试点;三是开展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政策研究,积极推进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试点;四是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果,尝试建立并逐步推进团队式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五是结合城市惠民医疗工程的实施,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首诊制试点并逐步全面推开。

8、继续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创建活动,巩固创建活动的效果。一是根据省卫生厅统一部署,扎实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创建活动;二是按照有关评审标准,对已经获得示范称号的中心(站)进行复核评估,促进巩固和提高创建效果。

社区卫生服务的服务方式范文第4篇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改善;服务模式;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4-0049-1.5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很多国家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随着该进程的不断加快,而卫生服务费用不断升高,卫生资源配置不平衡,服务效率却没有得到改善等各种问题的出现,使得目前所存在的卫生服务模式不能适应群众不断增加的卫生服务需求。因此,建立全新的,适当目前社会状况的的卫生体制改革势在必行,许多国家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改革和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合理配置和利用,可以促进卫生资源有效利用,而且可以促进社会卫生服务机构准确定位,有效地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功能,从而有利于合理布局,并在我国有限的卫生资源情况下,可以满足个大城市人们的健康需求的卫生服务体系。同时,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国家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实施和维护群众健康权益。近期,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对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基本情况的补偿机制,服务功能,人力资源等进行了研究,不取得卓越的成就。然而,现有的研究资料,对于全面了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系统,根据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研究社区卫生服务越来越少,导致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定位和发展预测缺乏相应的论证基础。所以,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本质,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城市管理体制,城市社区卫生管理模式的改进,是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研究基础,推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持续发展。

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弊端

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能很好地对自身的服务目标进行正确定位,使得服务对象处于混乱状态。社区卫生服务主要对象是,为社区居民常见病和多发病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并充分保障社区居民可以平等、合理的享受医疗卫生服务。可是,目前的城市管理体制中,医疗服务系统、预防保健系统、社区卫生服务系统同时发挥作用,政府公共卫生职能的社区卫生服务系统与医疗服务系统相互混淆,被纳入中小医院的管理行列,使得医疗领域范畴存在了竞争,甚至有些卫生服务机构要完成经济指标,经济利益成为了这些服务机构的发展目标。而对于疾病的预防、身体的保健、健康教育培训、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以及康复等经济效益比较差的服务项目基本上不加理会,不去重视,对低收入群体和儿童的需求不予关注,导致其对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的需求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和满足。所有,很难使全体居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的得到公平、合理的保障。

现行的管理体制使得社区卫生服务的逐步发展成为以营利为目的的项目,公益性差,六位一体的功能发展非常不合理、不到位。因为很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是由大中型医院进行和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医院之间产权界限不明朗,政府对公共卫生的补助和监管不能被充分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因承担公共卫生服务所带来的代价难以弥补,必定会造成由医院的收入来进行补贴,使得医院对其不断增加的投入出现应付或缩减的现象。从医院的角度来看,医院的管理核心往往转移到经济效益上来。因此,无法避免的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趋利行为,也造成了全科医生重医疗,轻预防,防治分离,严重扭曲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

社区卫生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相对比较落后。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识不足,服务面狭窄,程度不深。社区卫生服务内容单一,主要集中在医疗方面。在预防,康复,保健,教育和其他方面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实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缺乏主动服务的意识,很难深入到社区居民内部进行卫生服务,使得居民对于卫生健康的需求缺乏了解,自然无法为居民提供社区卫生服务的高质量。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缺乏现代管理制度和活力,社区卫生服务效率低下。一是缺乏标准化,目标管理的规范化,没有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的内在管理机制。二是科学的评价体系的不足,不能执行机构和人员的有效激励,很难调动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同时,人事制度的缺失也很难吸引人才到社区卫生服务进行工作,卫生服务水平比较低下。三是信息传播服务机构和居民的有效沟通机制不健全,导致其不能及时、准确的反应居民健康的需求,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和建议,不能及时反馈,使社区居民健康资源不能得到充分满足,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的功能和效益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完善制度体系,改变管理模式是

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体系、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是建设和发展社区卫生机构的不可缺少的三个环节。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更快更好的发展,以适应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使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能够可持续发展,具体措施如下:

明确政府的职权。建立健全政策制度,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政府部门应该充分明白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作用,充分政府的行政职能,为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提供各项政策支持,有助于从实践中寻求经验,推动社区卫生服务的持续发展。民政部门要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继续完善贫苦医疗救助制度,推行贫困人口社区首诊制,完善双向转诊制度;其他相关部门也要尽力给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提供有力有效的支持。

政府为公益性卫生服务付费。在决定政府在服务提供中的角色时,真正重要的因素是公平方面的考虑以及效率方面四种形式的市场失灵。社区卫生服务具有综合性、普遍性、公平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福利性、初级保健性、可持续性、规划性、系统联动性、发展渐进性的性质,从而决定了政府需承担财政支持、规范制定、监督管理三大责任。

建立完善问责制度体系。为了监督社区卫生资源的使用过程以及使用这些资源所取得的绩效,继续完善并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具体如下:改变传统的服务管理模式,建立适应社会发展的新模式;加强人事管理,吸纳人才,增强竞争激励机制;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绩效考核机制

完善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要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公共卫生服务的功能,可采用逐步推进的方式一步一步进行。对目前必须完成和已开展的、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行约定。同时,要加强对医生的系统培训,提高其服务能力。在制度上,采取奖励、激励医生的方式,加强社区卫生文化建设。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能效。为了进一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筹资机制,确保加强政府履行社会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政府需对社区卫生服务和专项维修资金进行监管,应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医疗保险基金得到合理使用。

加强政府监管职能。政府应建立和完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评制度,把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完成情况、居民满意度、居民健康指标等因素进行衡量,并纳入考评体系,进行综合考核评价,为资金补贴提供标准和依据。

民主监督机制顺利实施,采取建立民主监督制度的方式,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各项工作进行内、外部民主监督。

只有进一步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城市卫生服务管理,改善原有的管理模式,才能使我国城市卫生服务事业做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清.中国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分析政策建议[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2).

[2]杨韵宏,等.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及其走向[J].中国全科医师,2005,8(7).

社区卫生服务的服务方式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全科医学模式 医学生 社区卫生服务能力

中职卫校的培养目标是为基层医院和社区培养实用型卫生医学人才,我校在教学改革中,增设了全科医学模式教育课,以培养学生为基层社区医疗岗位服务的能力,提升本地区社区卫生服务的层次。

1.教改对象及方法

1.1对象。

在我校2009级社区医学专业和护理专业中随机抽取一个班为教改班、一个班为对照班。两个教改班共102人,对照班共98人。

1.2方法。

1.2.1调整教学计划。对原有教学计划进行修订,在第四学期对教改班增设全科医学教育课程,学时为38。

1.2.2编写教材。针对本地区社区卫生服务的专业水平,组织教师自编讲义作为授课教材,讲义类似专题讲座,内容包括“全科医学的概念、全科医疗的基本特征、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的区别、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及功能、社区卫生服务岗位应具备的能力和服务模式、健康教育实施方法、医患沟通的技巧、社区中的医患关系、如何规避医疗风险”等。

1.2.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要求把所讲内容制成课件,采用多媒体教学,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要求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采用课堂讲授、社区卫生服务实例录像分析、演示讨论和社区见习等方法,更新学生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培养学生社区卫生服务的能力,使学生走上社会后能更专业更快地适应社区医疗服务岗位。

1.2.4评价方法。(1)在全科医学模式教育课程开课前,通过无记名问卷的方式测评学生社区卫生服务的有关常识。(2)在学生社区实习结束后再次问卷测评。教改班、对照班分别统计后再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2.结果

2.1教改班学生对教学效果及自身社区卫生服务能力评价,结果见表1。全科医学模式教育对增强学生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有较好的效果。

2.2毕业实习结束,各实习单位带教老师对实习生的社区卫生服务能力进行评价,教改班对比对照班,认识水平和服务能力有明显提高,结果见表2。

表1 教改班学生全科医学模式教育教学效果及自身能力评价结果

注:表中数据均按学生人数换算为百分率。

表2 教改班学生全科医学模式教育教学效果及自身能力评价结果(实习后)

3.结果分析

3.1在校医学生对社区卫生服务缺乏正确的认识。

根据问卷调查的统计资料分析,57%的学生根本不知道社区卫生服务的有关内容等,43%的学生仅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有关内容听说过。由此可见,学生社区卫生服务的相关知识匮乏,如果学校不进行社区卫生服务相关知识的教育,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时,就难以胜任基层社区医疗服务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