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特点

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特点

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特点

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特点范文第1篇

今天,省财政厅在这里召开全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会议,各地财政、卫生部门的有关同志共同来学习社区卫生服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方法,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也是财政部门与卫生部门在更广阔的领域、在更深的层次上进行合作、配合的良好开端。刚才,林处长已经就开展这项工作的背景与目的意义、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评价工作遵循的原则和要求进行详细的阐述,我代表全省社区卫生管理者,借这个机会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重要意义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做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财务收支管理、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管理机制,促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也是对财政投入的项目进行绩效分析与评估,建立科学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投入机制,提高财政资金投入的效率与效益的重要途径。从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在各级财政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投入的情况下,省财政厅开展这项工作,很有必要,也很重要。为什么这么说呢?

从概念上来说,绩效评价是指对组织或个体行为活动的效能进行科学测量和评定的程序、方法、形式的总称。它作为绩效管理的一个环节,在绩效管理当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开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目的,一是了解各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资源配置现状和医疗卫生服务功能完成情况,二是了解城市社区卫生财政支出资金使用的效益和效率情况,特别是通过比较城市社区卫生机构和各级医疗机构常见病种的诊疗费用,调查市民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收费情况及市民对卫生服务的满意度,综合评价市级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效益、效果和公平性,为制定科学的城市社区卫生财政投入、支出政策提供决策参考依据。三是促进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加强管理、改善服务、提高质量、降低费用、便民利民,推动城市社区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应该说这也是与社区卫生管理的目的是一致的。到会的卫生部门的同志都知道,最近两年,随着政府对社区卫生工作的重视、财政投入的增加以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机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卫生部门本身已经开始了社区卫生服务的绩效评价工作。我们强调三级评价:政府对卫生管理部门的评价、卫生管理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评价以及卫生服务机构对其医务人员的评价。目的就是要提高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提高财政投入的效率与效益,与财政部门开展绩效评价的目的是一致的。

二、准确把握全省社区卫生服务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社区卫生服务作为经过国内外几十年实践证明,是方便、价廉、安全、有效的卫生服务提供形式。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非常快,已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从我省的情况看,近年来,各地认真落实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快服务体系建设,推进规范化管理,启动运行机制改革,社区卫生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一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成。全省以街道为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98%,城市人口覆盖率97%。各地市、区两级财政安排2亿多元用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套,加强了硬件建设;省财政扶持苏北苏中地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设备配套,极大地改善了社区卫生服务条件。二是社区卫生服务的能力得到增强。各地坚持按照“六位一体”的要求,整合卫生资源,完善服务功能,全面提升社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全省95%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够提供综合卫生服务。同时,着力转变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主动上门提供服务,12个省辖市推行了团队服务和责任医生制度,70%以上的街道实行了网格化健康管理。居民在社区门急诊人次和预防保健服务人次占总量的比例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8%和34%。三是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改革试点取得进展。各地认真贯彻省政府有关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改革试点,努力建立社区卫生服务良性运行机制的部署,积极开展运行机制改革试点,全省已有22个区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努力改变“以药养医、以医养防”机制,维护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有43个区实行了基本药品零差率和低差率,减轻了群众的药品费用负担,居民在社区门诊均次费用比三级医院低54%,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宏伟目标,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惠及全体居民的战略部署,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正在全面启动和整体推进,近期5项重点改革任务,每一项都与社区卫生服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社区卫生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罗志军省长在全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会议上的讲话明确指出:各地要坚持维护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质的改革导向,保障群众(来源:文秘站 )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保护和增进群众健康。通过改善城市社区卫生机构服务条件,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和运行机制,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逐步提高公共卫生经费水平等方法,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能力和水平,让广大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同时,要创新资金投入方式,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严格资金使用监管责任制,保证使用效益,确保资金用得清楚明白,投入效果达到预期、超过预期。按照这样的要求,今后一段时间,各级卫生部门的同志都要牢牢抓住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认真贯彻落实去年省政府扬州社区卫生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完善体系、规范管理、良性运行、巩固提高”的要求,推动城市社区卫生工作取得新的进展。一是切实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目前,我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网络基本建成,突出的问题是标准化建设程度低,服务能力还不够强,不能满足社区卫生服务的深入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为此,各地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机构服务功能,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 与水平。二是全面推进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是落实基本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实施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改革,是维护社区卫生服务公益性质的治本措施。为此,我省决定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使所有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以医养防”机制,消除靠医疗服务收入维持运转的弊端,切实维护公益性质,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同步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防止低效率、养闲人。这是今年我省社区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社区卫生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志。三是要积极创造条件为顺利实施基本药品制度奠定基础。国家已经明确从起,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底前,启动30%的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包括制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目录;实行省级网上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建立基本药物使用财政补偿机制,实行绩效工资制度。为此,各地要认真学习和正确把握五项重点改革实施方案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充分利用我省43个区实行基本药品零差率使用的良好工作基础,以省辖市为单位,建立社区基本药品目录遴选调整管理机制,搞好科学测算,协调财政部门制订和完善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的财政补偿政策,确保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够正常运转,老百姓能够得到预期的实惠。四是积极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是医改的重点任务之一,各地卫生部门要切实规范服务行为,不断提升项目运行质量。特别是要根据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条件,按照省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结合本地投入水平和公共卫生工作实际,健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明确服务内容和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责,保证项目落实;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制度,完善绩效考核的标准和方法,加大检查考核力度,充分发挥考核结果在激励、监督和资金安排等方面的作用。

三、协调推进绩效评价工作顺利开展

刚才林处长已经讲到,今年省政府第一次将社区卫生服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列入省政府的重点工作,充分说明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省政府领导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省财政厅为做好这项工作,专门请全国财政管理和公共卫生领域的知名专家,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论证,在部分地区开展了调研,并在扬州市、连云港市、昆山市等市进行了试点,为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次培训班,有关领导和专家还将就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数据来源以及评价工作的其它组织工作进行详细的解读,希望各位同志,特别是卫生部门的同志能够集中精力,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本次培训班的精神,结合社区卫生管理工作实际,准确理解每一项指标的含义,弄清相关表格的填写要求。对于不理解的地方,要充分利用这次难得的培训机会,弄清楚,理解透。如有个别难以提供的指标,也可以提出来,请专家和财政厅领导的研究,统一解决的办法。

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特点范文第2篇

促进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对保障参保人员基本医疗,提高医疗保险基金使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以来,各地在大力推进医疗保险制度建设的同时,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结合本地实际,通过扩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基层医疗机构定点范围、将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基本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疗保险支付范围、以及适当降低参保人员医疗费用自付比例等措施,引导参保人员利用社区及基层医疗服务,既方便了参保人员就医购药,减轻了参保人员费用负担,又促进了医疗机构的公平竞争和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06〕10号),为进一步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在医疗保障中的作用,促进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基本原则

(一)以政府为主导,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构建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是当前深化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解决城市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完善、网络的健全和运行机制的转换,将对城镇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以及医疗保险制度功能发挥产生重要的影响。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高度重视,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发挥医疗保险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医疗服务项目管理的作用,促进新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形成,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便捷、经济的服务优势,更好地满足参保人员基本医疗需求。

(二)基本原则。坚持城镇医疗卫生体制、药品生产流通体制和医疗保险制度三项改革同步推进的工作方针,按照“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研究完善城镇医疗保障制度,不断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坚持保障基本医疗需求的原则,合理确定医疗保险基本保障项目,引导参保人员合理利用医疗服务,确保医疗保险制度稳健运行;坚持严格管理和改善服务并重,强化对医疗服务的监督管理,优化对定点医药服务机构和参保人员的服务;坚持因地制宜,积极推进,配套实施,鼓励探索创新。

二、积极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定点范围

(三)要根据当地政府制定的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随着医疗保险覆盖面的扩大,积极扩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定点范围。允许各类为社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基层医疗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以及门诊部、诊所、医务所(室)等机构)申请医疗保险定点服务。

(四)在坚持医疗机构定点资格条件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定点资格条件。取得医疗保险定点资格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须符合当地政府制定的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达到国家规定的医疗技术人员和设施配置基本标准,严格按照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规范内部运行,有明确的基本医疗服务和药品使用范围,执行物价部门制定的社区卫生服务和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建立规范的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服务财务管理制度,管理人员及医务人员掌握医疗保险的各项政策规定,具备医疗保险信息管理要求的基本条件等。

(五)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按规定程序及时审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出的申请及有关证明材料,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取得定点资格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名单,供参保人员选择。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要及时根据参保人员选择意向确定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并签订定点服务协议。实行一体化管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要同步审查,均符合条件的要同步纳入定点。对由定点基层医疗机构转型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通过签订补充协议的方式继续定点。

三、切实将符合规定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纳入支付范围

(六)要在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范围和医疗服务设施标准规定的范围内,根据物价部门制定的社区卫生服务价格标准,对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一般常见病和多发病诊疗等基本医疗服务进行逐项审定,明确纳入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的社区医疗服务项目。要根据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家庭病床建床标准及管理规范,制定医疗保险家庭病床管理办法,明确家庭病床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范围。参保人员发生的家庭病床医疗费用,符合出入院标准的由医疗保险基金按规定给予支付。

(七)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公平享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面向辖区居民提供的健康教育、健康检查、预防保健、建立健康档案以及慢性病和精神病社区管理等公共卫生服务,其中按规定应免费提供的服务,医疗保险基金和参保人员个人不再额外支付费用。

四、完善参保人员利用社区医疗服务的引导措施

(八)参保人员选择的定点医疗机构中要有1-2家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实行一体化管理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参保人员可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下设的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作为定点。有条件的地区,可探索直接与社区医师签订服务协议的定点管理办法。在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探索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和开展社区首诊制试点。允许参保人员到定点零售药店直接购买非处方药和持定点医疗机构医师处方购药。

(九)适当拉开医疗保险基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大中型医院的支付比例档次。不断完善医疗保险费用结算管理办法。有条件的地区,对纳入统筹基金支付的住院和门诊特殊疾病的医疗费用,可探索按病种确定定额标准,由统筹基金和参保人员按比例分担的费用结算办法。

五、加强医疗保险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与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特点范文第3篇

今天,省财政厅在这里召开全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会议,各地财政、卫生部门的有关同志共同来学习社区卫生服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方法,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也是财政部门与卫生部门在更广阔的领域、在更深的层次上进行合作、配合的良好开端。刚才,林处长已经就开展这项工作的背景与目的意义、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评价工作遵循的原则和要求进行详细的阐述,我代表全省社区卫生管理者,借这个机会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重要意义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做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财务收支管理、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管理机制,促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也是对财政投入的项目进行绩效分析与评估,建立科学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投入机制,提高财政资金投入的效率与效益的重要途径。从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在各级财政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投入的情况下,省财政厅开展这项工作,很有必要,也很重要。为什么这么说呢?

从概念上来说,绩效评价是指对组织或个体行为活动的效能进行科学测量和评定的程序、方法、形式的总称。它作为绩效管理的一个环节,在绩效管理当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开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目的,一是了解各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资源配置现状和医疗卫生服务功能完成情况,二是了解城市社区卫生财政支出资金使用的效益和效率情况,特别是通过比较城市社区卫生机构和各级医疗机构常见病种的诊疗费用,调查市民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收费情况及市民对卫生服务的满意度,综合评价市级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效益、效果和公平性,为制定科学的城市社区卫生财政投入、支出政策提供决策参考依据。三是促进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加强管理、改善服务、提高质量、降低费用、便民利民,推动城市社区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应该说这也是与社区卫生管理的目的是一致的。到会的卫生部门的同志都知道,最近两年,随着政府对社区卫生工作的重视、财政投入的增加以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机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卫生部门本身已经开始了社区卫生服务的绩效评价工作。我们强调三级评价:政府对卫生管理部门的评价、卫生管理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评价以及卫生服务机构对其医务人员的评价。目的就是要提高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提高财政投入的效率与效益,与财政部门开展绩效评价的目的是一致的。

二、准确把握全省社区卫生服务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社区卫生服务作为经过国内外几十年实践证明,是方便、价廉、安全、有效的卫生服务提供形式。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非常快,已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从我省的情况看,近年来,各地认真落实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快服务体系建设,推进规范化管理,启动运行机制改革,社区卫生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一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成。全省以街道为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98%,城市人口覆盖率97%。各地市、区两级财政安排2亿多元用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套,加强了硬件建设;省财政扶持苏北苏中地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设备配套,极大地改善了社区卫生服务条件。二是社区卫生服务的能力得到增强。各地坚持按照“六位一体”的要求,整合卫生资源,完善服务功能,全面提升社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全省95%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够提供综合卫生服务。同时,着力转变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主动上门提供服务,12个省辖市推行了团队服务和责任医生制度,70%以上的街道实行了网格化健康管理。居民在社区门急诊人次和预防保健服务人次占总量的比例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8%和34%。三是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改革试点取得进展。各地认真贯彻省政府有关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改革试点,努力建立社区卫生服务良性运行机制的部署,积极开展运行机制改革试点,全省已有22个区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努力改变“以药养医、以医养防”机制,维护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有43个区实行了基本药品零差率和低差率,减轻了群众的药品费用负担,居民在社区门诊均次费用比三级医院低54%,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宏伟目标,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惠及全体居民的战略部署,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正在全面启动和整体推进,近期5项重点改革任务,每一项都与社区卫生服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社区卫生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罗志军省长在全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会议上的讲话明确指出:各地要坚持维护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质的改革导向,保障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保护和增进群众健康。通过改善城市社区卫生机构服务条件,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和运行机制,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逐步提高公共卫生经费水平等方法,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能力和水平,让广大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同时,要创新资金投入方式,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严格资金使用监管责任制,保证使用效益,确保资金用得清楚明白,投入效果达到预期、超过预期。按照这样的要求,今后一段时间,各级卫生部门的同志都要牢牢抓住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认真贯彻落实去年省政府扬州社区卫生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完善体系、规范管理、良性运行、巩固提高”的要求,推动城市社区卫生工作取得新的进展。一是切实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目前,我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网络基本建成,突出的问题是标准化建设程度低,服务能力还不够强,不能满足社区卫生服务的深入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为此,各地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机构服务功能,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与水平。二是全面推进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是落实基本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实施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改革,是维护社区卫生服务公益性质的治本措施。为此,我省决定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使所有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以医养防”机制,消除靠医疗服务收入维持运转的弊端,切实维护公益性质,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同步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防止低效率、养闲人。这是今年我省社区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社区卫生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志。三是要积极创造条件为顺利实施基本药品制度奠定基础。国家已经明确从2009年起,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2009年底前,启动30%的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包括制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目录;实行省级网上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建立基本药物使用财政补偿机制,实行绩效工资制度。为此,各地要认真学习和正确把握五项重点改革实施方案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充分利用我省43个区实行基本药品零差率使用的良好工作基础,以省辖市为单位,建立社区基本药品目录遴选调整管理机制,搞好科学测算,协调财政部门制订和完善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的财政补偿政策,确保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够正常运转,老百姓能够得到预期的实惠。四是积极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是医改的重点任务之一,各地卫生部门要切实规范服务行为,不断提升项目运行质量。特别是要根据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条件,按照省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结合本地投入水平和公共卫生工作实际,健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明确服务内容和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责,保证项目落实;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制度,完善绩效考核的标准和方法,加大检查考核力度,充分发挥考核结果在激励、监督和资金安排等方面的作用。

三、协调推进绩效评价工作顺利开展

刚才林处长已经讲到,今年省政府第一次将社区卫生服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列入省政府的重点工作,充分说明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省政府领导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省财政厅为做好这项工作,专门请全国财政管理和公共卫生领域的知名专家,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论证,在部分地区开展了调研,并在扬州市、连云港市、昆山市等市进行了试点,为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次培训班,有关领导和专家还将就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数据来源以及评价工作的其它组织工作进行详细的解读,希望各位同志,特别是卫生部门的同志能够集中精力,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本次培训班的精神,结合社区卫生管理工作实际,准确理解每一项指标的含义,弄清相关表格的填写要求。对于不理解的地方,要充分利用这次难得的培训机会,弄清楚,理解透。如有个别难以提供的指标,也可以提出来,请专家和财政厅领导的研究,统一解决的办法。

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特点范文第4篇

一、工作思路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公益性质,坚持社区卫生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健康需求相适应,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有效解决居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为居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积极构建新型卫生服务体系。

工作重心由以医疗服务为主,向社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并重的工作目标转变。落实好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政策,用足用好政府投入的资金,严格遵守和认真研究医疗保险协议和制度,规范基本医疗诊疗行为。用足用好医保基金。有效解决医疗卫生系统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实现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年,体育中心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筑面积调整达到3000㎡。*年底以前,鼓楼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设置要求,合理调整万兴街、水上公园街社区卫生服务资源。全面实现区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划目标。

采取多种形式,年内建成150m²左右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不少于10个。统一站内布局标准,实现政策配套落实、机构设置合理、网络覆盖健全、服务功能完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力争重点人群管理率达95%,健康知识知晓率达80%,全民健康知识普及率90%以上。

三、工作重点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与财政支持力度,全面落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争取装修装备和开办经费,确保体育中心街、水上公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半年开诊使用;年内完成万兴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结构改造和转型;力争鼓楼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年内开工;进一步调整公共卫生机构;积极争取建管委配套优惠政策和街办事处精品居委会建设政策;对于必备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定向投入;全面落实社区十八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资金;促进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设立社区站房屋基金。做到工作进度与资金投入同步到位,为社区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开展创建十佳社区卫生服务站、十佳社区医生、十佳社区护士(即三“十佳”)活动

区政府决定开展的创建十佳社区卫生服务站等三“十佳”活动,旨在进一步强化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站的管理,完善功能,深化内涵建设,建成一批设备精良、环境温馨舒适、服务网络健全、人员配置合理、服务功能完善、适应社会需求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提高社区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涌现、宣传一批优秀的社区医生和社区护士。制定创建三“十佳”活动实施方案和评价标准。对获得十佳称号的社区站给予一定的资金资助,对获得十佳称号的医生和护士将给予一定的奖励。全面提升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提高群众首诊在社区、小病就医在社区的信任度和满意率。

(三)建成社区公共卫生项目的管理与考核机制

制定我局《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评估安排意见》,成立专业部门考核组、相关部门考核组和社会满意度评价考核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下沉到社区,与医疗服务有机结合,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建立三级考核管理框架,实施日常管理和年度考核相结合。确保做到市考核评价全部达标。

(四)引入社区临床路径管理模式,规范服务流程,强化质量控制

成立社区医疗临床路径工作组,依据社区常见病规范的循证与疾病顺位分析,确定实施社区临床路径的病种,制定社区路径规范标准,实施监测与评价。通过对社区常见病病种的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有预定计划的社区临床诊疗护理,减少医护人员之间由于医疗水平不同造成的差异,从而有效地提高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缩短临床医疗服务疗程,降低不必要的医疗浪费,规范医疗行为,使病人获得最佳医疗照护。

以病历为重点,将医疗文书规范化要求,病历书写规范,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医疗缺陷管理等项目纳入社区卫生服务的日常工作中,不断加大监察力度与频度。保证医疗资料的客观性,真实性与完整性,全面提示社区医疗文件书写水平。

(五)规范医疗行为,落实社区卫生服务医保管理政策

根据《关于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险政策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意见》,机关设立医保专管制度,健全系统医保工作网络,充分发挥和利用社区卫生服务在医疗保险中的作用,定期印发医保简报、举办专项培训和医保相关政策研究和交流会,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保政策水平。积极推进单病种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定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医疗行为,确保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

积极配合市卫生局、社保中心对定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的认证准入管理工作,积极推进与医保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开通与实施医疗费用实时传输和进行网上结算,按时完成年度报表填报工作。

(六)推进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理顺和明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才招聘录用渠道,充分发挥单位用人积极性,规范人事制度,建立人事人员经考核纳入事业编制的工作机制。健全和完善社区卫生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岗前与岗位培训和专项继续教育。建立其他单位退休专家和高级人员的聘用平台,在较大范围内实施择优录用,双向选择。完善全科医师、护士等专技人员任职资格制度与专家的规范查房制度。设立人才培养专项资金,吸引和稳定社区卫生人才队伍,鼓励高级技术人才下社区开展技术指导、技术培训。

(七)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推进社区卫生特色服务和品牌建设

在认真履行中心、站职能基础上,因地制宜,确立自身特色。实施科技兴医、特色强院。紧密结合本单位的人才与技术优势;努力创建与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相适应、与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相吻合的特色科室与特色项目,满足广大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需求。

按照市区关于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要求,积极探索建立社区临终关怀病房(中心)等特色项目,满足广大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为辖区居民提供多层面,全方位的医疗保健服务。

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中医药服务能力,合理配置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对社区卫生技术人员进行中医药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训,积极推进中医药适宜技术进社区,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特色和优势。

(八)努力创建部级社区慢性病控制示范街区

在统一技术要求、标准前提下,结合自身特点,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社区卫生信息的动态和连续性管理。学府街先行试点,逐步推展各街,创建以网络化动态管理为主,社区慢性病、传染病、低保残疾人医疗救助为重点的社区慢性病管理体系。强化动态管理,增加随访指导次数和质量,为重点人群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和有针对性的服务。各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适时开展此项工作。创建新型的慢病防保网络体系。

积极探索建立局系统虚拟局域网,建立医保管理、信息统计和社区微机管理统计平台,实施信息资源共享。逐步实现信息服务与考核评估的网络化管理。

(九)加大对困难群体医疗救助力度

加大对辖区低保特困人员的医疗救助力度,在原有的“三免两减”的基础上实行“三免三减”。一是继续免收挂号费、诊查费,对于行动不便的低保特困人员免收出诊费,并对60岁以上的救助对象实行优先就诊;二是门诊检查费、治疗费减免20%;住院费全额减免10%;三是对民政部门确定并发放医疗救助优惠证且在救助额度内的低保特困人员就诊药品实行零利率(药费减免15%)。并免费建立家庭健康档案,提供义诊、查体、免费测量血压、询问健康需求等项目。

贯彻落实我区*~*年精神卫生规划和意见,建立精防管理与社区康复管理网络体系,加强康复站建设,为构建和谐南开履行卫生职能。

四、工作要求

(一)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领导要高度重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由一把手负总责,建立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实施的目标责任制,实行目标分解,组织落实,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特点范文第5篇

[摘要] 本文从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出发,在阅读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对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各种探索,展现了其成就,并指出相关研究中的不足。

[关键词] 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5(a)-118-02

温家宝总理代表国务院向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将加快建设以社区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作为今年加快卫生改革和发展的四项重点工作之一。因此,将中医药与社区卫生服务相结合,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有重要意义。

1研究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2007年,关乎13亿人口切身利益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入实质操作阶段。目前,九套医改备选方案一经出台,虽然各有侧重,但是都十分注重医疗机构的公益性,保证广大人民群众最基本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需求。社区卫生体系的构建与居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新路子,将对医改迈上新台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1社区服务的概念与特点

社区卫生服务是近年来一门新兴的医学学科,它主要解决社区居民保健、康复、预防、诊断、健康教育和治疗等一系列的医学问题。与大医院相比,其特点有[1]:①社区服务的公益性明显。大医院主要是为了看病,社区除了看小病以外,更大的作用是搞预防、搞保健康复。②社区提供主动性的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我们提倡主动性服务,上门服务,搞家庭病床。③服务对象不同。社区卫生服务是为社区全体居民提供的服务,大医院主要是为病人提供服务。在社区治疗的主要是常见病、慢性病,亚健康人群,甚至健康人群也是其服务对象。④社区卫生服务体现整体性,主要表现为服务具有综合性、连续性、可及性。社区卫生服务除了医疗以外,还包括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是多位一体的服务,并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费用是居民能够负担得起的。

1.2中医学的特点适于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中医药理论内容博大精深,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天人合一”的整体观、阴阳平衡的健康观及辨证论治为其特色[2]。从中看出,中医辨证论治,医学的整体观、方法论与社区全科医学观和预防观及方法具有相通点,这些都是由其自身理论的科学性和优势所决定的。中医药与社区卫生服务结合具有很大的优势[2,3]:①中医药在社区具有广泛的人群需求。它具有投入少、副作用小、简便易行的特点。②中医药用于疾病防治和保健的综合功能与现代社区卫生服务的内涵十分吻合。社区的预防与保健是按照我国传统医学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预防思想,针对健康与疾病的全过程,提出三级预防的策略。③中医适宜技术便于社区应用推广。中医学的诊疗中一些手段的应用无需昂贵的设备、精密的仪器或其他严格的诊疗条件,器具可随身携带,操作简单,投入人员少,临床疗效明显。

2关于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建设的各种探索

目前,关于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建设的各种探索集中在思想认识、人才培养、机构运行规则三个方面。随着中国社会的家庭小型化,住房单元化,人口老龄化,生活现代化,服务个性化,信息网络化等一系列发展和需求的变化,社区的以“人”为本,包括心理、情感、文化的全方位需求,健全丰富的健康保健新理念,及其所谓“后三产”时代的特征,也将越来越多地体现出来。随着对依靠中医药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研究的开展,专家们在具体做法上也提出了各种独特意见,展现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另一番前景[4]。

2.1以食疗为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

“药借食力,食借药力”,将中医药的传统文化渗入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去,以配合治疗,对弘扬中医文化有着积极的作用。

2.2深入细致, 贴近家庭,健全信息统计

根据中医整体思维,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平台,搭建起社区家庭有关健康的信息系统,了解每一位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重点应围绕预防、保健、医疗、护理、康复和健康教育一体化服务,充实中医药内容。

2.3中医药社区卫生机构的特殊服务模式

以家庭病床、出诊和与社区居民签订《社区家庭保健合同》等形式,形成以个人为主体,以家庭为单位的相对稳定的服务关系;实施“三诊”配合,即门诊、出巡诊、转会诊,“三床”循环,即家庭病床、日间观察床、正规住院病床循环互转病人,提供双向转诊的可及性和负责性服务。并且在建立起的社区居民健康信息资料库基础上,接受居民网上咨询,普及中医药保健知识。

3目前对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研究存在的不足

虽然中医药与社区卫生服务的结合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两者结合后展示的优势与具体做法的研究也很多,但对于这种结合运行中的困难,以及如何将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持续地、大面积地开展下去的研究数量有待增加。第一,从上文我们看到,与我国越是贫穷地区越是需要发展中医药不同,在国外,越是富裕的国家,中医发展得越快。这说明,我国在对中医药的认识上还存在不足,对其治疗、保健、康复潜力的开发还有待加强。第二,对建立单纯的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还是建立中西医结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存在分歧。第三,中医药服务能力和领域偏小,特色还不鲜明。现在中医药的服务定位在保健、康复等基本医疗服务层次,但是,作为社区服务,急诊设备与药物的配备尚未得到重视。第四,一些体现中医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职业范围受到卫生法规的限制。很多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以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主动服务和中医药上门服务为主要方式,而其中牵涉到的医疗服务的执业范围与现有的卫生法规制度存在一定的冲突。第五,目前大家广泛关注到社区医务人员素质有待加强的现状,在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中也存在中西医方式选择而导致的人才流失。

综上所述,中医药与社区卫生服务的结合是两者相互促进的一次尝试,也是中医药事业找到发展方向实现突破的一次契机。因此,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应该走怎样的路,怎样才可以长远地走下去是需要我们研究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蒋作君.蒋作君副部长解析城市社区卫生政策[J].中国社区医师,2006,22(22):5.

[2]刘映芳.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应用优势[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6,19(16):2002

[3]官少云.中医药在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大有可为[J].中国药业,2007,l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