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机械设备管理制度

机械设备管理制度

机械设备管理制度

机械设备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1.  总则

1.1  为了加强对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管理,充分发挥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生产效率,防止各种机械事故的发生,延长机械使用寿命,提高经济效益,充分发挥机械化作业的优势,特制定本办法。

1.2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设备租赁中心范围内所有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管理和交接班制度。

2.

组织与职责

公司设备租赁中心范围内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证件档案管理、教育、培训管理。

3.

管理内容与工作程序

3.1  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证件及档案管理

3.1.1

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应体检合格,无妨碍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必须经过安监局和质量技术监督局培训和考核取得操作证或公安部门颁发的机动车驾驶执照后方可上岗独立作业,学员必须在师傅的监护下进行工作。

3.1.2

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作业,并定期参加证件审验。

3.1.3

若未按本办法安排无证人员上岗操作,造成机械事故的,由项目部和生产经营单位负全部责任。

3.2

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技术业务教育与培训

3.2.1

加强技术业务的教育与培训是提高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素质和机械设备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制定各类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计划。

3.2.2

对操作、保养、修理人员采取岗位练兵、专业培训、技术比武等方式提高技术业务水平,做到要求明确、办法具体、精益求精、一专多能。

3.2.3

各类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考试、考核成绩应登记存档。

3.2.4

对机械专业技术管理人员采取在职学习、短期培训等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不断提高技术业务水平。

3.3

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岗位管理

3.3.1

对各类大、小型机械设备实行定机、定人、定岗的“三定”制度是机械使用中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把人、机固定下来,确保机械使用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每项要求、每项工作都具体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做到人人有岗位,事事有专职,台台设备有人管理,责任到位。

3.3.2

一人操作一台或多台机械设备即为该机械设备负责人,承担其的岗位职责。多班作业或多人操作的机械设备应任命一人为总负责人。

3.3.3对主要机械设备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应选择责任心强、有一定技术水平和组织能力的人员担任。

3.3.5实行多班作业,临时作业的机械设备操作工,必须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并对其进行必要的技术、安全交底。

3.4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交接管理

3.4.1机械设备交接班制度是保证机械设备正常运行的基本制度,必须严格执行。

3.4.2机械设备使用两班或三班作业的,必须进行交接班。交接班由上一班操作工与下一班操作工共同进行,双方应进行全面检查,按规定要求逐项交接,做到交接清楚明确,并认真填写交接班记录。

3.4.3交接班记录由值班操作工在交班时填写,要做到填写详细,字迹清楚,不得马虎了事。

3.4.4接班操作工要认真查阅交接班记录,确认属实后方能签字接班。

3.4.5交接班记录必须由双方签字后,交班操作工方准离岗。

3.4.6交接过程中交方要主动介绍情况,接方要主动了解情况。接班人未按记录查验,发生问题由接班人负责。

3.4.7交接工作中如果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双方应及时向领导汇报,取得解决。

3.4.8交接班的主要内容如下:

a)交清本班任务,技术要求及安全注意事项;

b)交清机械设备的实际运转情况,燃油、润滑油、冷却液的消耗和准备情况;

c)交清机械的保养、使用、运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d)交班的操作工负责搞好机械设备的清洁卫生。

e)

公司设备租赁中心相关管理人员随时进行跟踪管理,定期或不定期抽查交接班记录和交接班制度执行情况。

3.5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操作规程管理

3.5.1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机械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施工作业。

3.5.2操作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集中精力正确操作,注意机械工况,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尤其在机械工作状态时,操作人员更不得离开机械。严禁将机械交给其他无证人员操作。严禁无关人员进入作业区或操作室。

3.5.3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机械设备的有关保养规定,认真及时地做好各级保养。正确操作,合理使用,严禁违章作业。经常保持机械处于完好状态。

3.5.4在工作中机械操作人员和配合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高空作业时必须系安全带。

3.5.5现场施工应具备为机械作业提供道路、水电、机棚或停机场地等必备的条件,并消除对机械作业有妨碍或不安全的因素。夜间作业应设置充足的照明,必要时安排专人进行指挥。

3.5.6机械进入作业地点后,施工技术人员应向操作人员进行施工任务和安全技术措施交底。操作人员应熟悉作业环境和施工条件,听从指挥,遵守现场安全规则。机械必须按照出厂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技术性能、承载能力和使用条件,正确操作,合理使用,严禁超载作业或随意扩大使用范围,

3.5.7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应检查机械上的各种安全防护装置及监测、指示、仪表、报警等自动报警、信号装置是否完好齐全,有缺陷时应及时修复。安全防护装置不完整或已失效的机械不得使用。

3.5.8机械设备不得带病运转。运转中发现不正常时,应先停机检查,并及时汇报修理,排除故障后方可使用。

3.5.9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必须做到操作室、驾驶室内干净、整洁,保持车身表面清洁、无灰尘、无油污;工作结束后养成擦车的习惯。

3.5.10机械设备操作人员要及时做好日台班记录,对当日的工作内容做好统计,对工程外临工或临项及时办好手续,并做好记录,以备结帐使用。

3.5.11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在工作期间严禁中午喝酒和酒后施工作业,如发现,给予经济处罚,造成的经济损失,由本人承担。

3.5.12凡违反本办法的作业命令,操作人员应先说明理由后可拒绝执行。由于发令人强制违章作业而造成事故者,应追究发令人的责任。

4.

检查与考核

4.1公司设备租赁中心主任负责对本办法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安全生产技术部予以监督、指导。

4.2 故意损坏、破坏机械设备的,责任人负责对损害的机械设备进行维修,维修的所有费用全部由责任人负担。经鉴定确无法修复的,由

相关管理部室和财务管理部作价由责任人予以赔偿。

5.

考勤考纪

5.1

迟到:指未按规定时间到达工作岗位。所有员工在上班时间不准迟到,在没有请假的情况下,迟到每次考核20元,迟到1小时以上的当天按事假处理。

5.2早退:提前离开岗位下班。员工在没有请假的情况下提前离开岗位,每次考核20元,提前1小时以上的当天按事假处理。

5.3旷工:在未经过同意或按规定程序办理请假手续而未正常上班每次考核200元,并按公司有关制度处理。

5.4脱岗:在上班时间未履行任何手续擅自离开岗位。脱岗一次考核100元。

5.5睡岗:在工作时间内睡觉。

发现一次考核50元。

5.6做与工作无关的事:如玩手机,聊天等,发现一次考核50元。

5.7若因以上违纪造成事故的另行处理。

6.

现场工作人员工作时间要求:白班(早

7:50-12:50

下午14:30-20:00),夜班时间(19:50-8:00)。

机械设备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企业;机械设备;全过程控制;措施;探究

中图分类号 TH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21-0175-01

由于当今工程项目基本实现机械化施工,因此,使工程机械设备得到广泛运用,工程机械的管理工作进展如何将对企业和工程项目构成直接影响,对于一些企业单位来说,机械设备是其中重要的资产之一,也是一个企业正常运营的根本所在,机械设备对于企业的发展前程起到决定性作用,由于设备结构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得更加复杂化,给机械设备的全过程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当今一些企业中,仍然存在着机械设备管理不利的问题,对于企业单位来说,要想保证自身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加强本身的机械管理工作。

1 企业机械设备管理的主要理论依据

对于企业的生产运营来说,机械管理是其中的根本,机械管理是一项既漫长而又艰巨的系统性工程,又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机械管理工作涉及的方面有很多,主要涉及到经济管理、机械设备的技术管理和组织管理等方面,这一工作环节通常都具备一定的技术性、综合性与随机性。机械管理理论主要精力了四个阶段,即:前苏联计划预修制、美国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后勤工程学,随之英国又开发了新型的设备综合工程学,最后日本开发全员生产维修制。

1)前苏联计划预修制。前苏联机械设备管理制度主要已计划预修制为主体,主要以设备磨损规律为主要依据而制定的机械管理理论,在这种机械管理理论中,按照机械设备的磨损严重程度,通常将机械设备的零件磨损分为三个进阶过程,即:磨损、渐进磨损以及加剧磨损。在这种理论认为机械的磨损严重程度主要和磨损的实践之间成正比关系,该种模式组要依据固定机械设备磨损状况,采取相应地减少机械设备的磨损措施。然而这并不是十分完美的,由于这种理念过于的重视机械的预防工作,致使机械在运转过程中没有注重机械的保护,从而造成了机械设备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有效保护。

2)美国后勤工程学理论。该种机械管理理论最早出现于上世纪中后期,主要是从美国的军事机械后勤保障发展而来的,所谓后勤工程学主要就是以设备周期经济化的实现为主要目的,并有效地将机械设备的管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实现了理论实践相结合,并通过对机械设备进行充分的运行功能研究等方式制定系统性的机械设备优化管理措施,使机械设备得到有效的维护与管理,同时重视设备管理技术的培训。

3)英国设备综合工程学理论。该理论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左右,由著名的英国Dennis Backus先生提出的,在提出后,受到欧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视,并对他提出的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在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后逐渐得到了应用和推广,最后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项目,其主要含义为:为了保证周期性经济得到有效地提高,对固定资产中相应的工程技术、管理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更全面的研究,以设备的使用全国成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科学项目,该科学项目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重视设备的经济性。

4)日本全员生产维修。该体制的出现是由日本机械管理部门经过对美国后勤工程学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后所得来的,同时还吸收了英国与前苏联相关的技术综合起来的新的机械管理体制,这种日志的主要追求思想在于机械综合使用效率的提高,并对机械设备管理的全过程有所重视。这种机械设备管理体制自推出以来已经在日本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这种体制已经在日本大范围的得到了应用,大约日本67%以上的企业单位已经能够将这种机械设备管理体制运用的炉火纯青,在这67%的企业中,机械设备的维修费用降低了40% ,基本实现了机械设备管理的经济化,另外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大约提高50%的使用率。正因为如此,当今世界各国已经逐渐的引进了该体制,尤其在欧美国家和地区,对该体制的运用水平已经与日本不相上下。

2 企业机械设备全过程控制的主要概念

所谓企业机械设备的全过程控制主要是以后期工程学为基本理论依据,对设备从正式投入使用到老化报废的全过程进行相应的管理,同时运用横向协调的方式对机械设备终生各环节之间的协调能力进行整合,从而实现机械设备使用效率达到最大化,同时以最大程度上节约机械设备周期费用的开支,所谓机械设备的周期性费用主要是指机械设备的购置费用、维修养护费用以及后期处理产生的费用等。使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达到最大化,还能有效地实现机械设备管理的经济化。

3 企业机械设备全过程控制的具体实施办法

企业机械设备的全过程控制工作既是一中管理手段又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是当今科学技术发展中必备的一种科学项目,其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

1)对机械设备的前期管理加以重视。设备前期管理工作实际上是企业设备全程管理的主要根源,要想使机械设备得到更高的全过程控制,就必须对机械设备的前期管理工作提高重视度,该环节中的主要任务是提出合理的管理计划、管理计划的论证和审核工作、采购招标工作以及机械设备的安装工作。

2)完善设备的管理程序。流程管理是当今企业机械设备全过程控制的重要措施之一,主要讲究设备管理流程的控制,制定合理的机械设备日常管理计划和机械突发故障的解除工作流程。

3)引进现代机械设备管理先进手段。主要引进当今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对机械设备进行全过程控制,对企业中各机械设备的规模、出厂日期、运作性能等各方面进行存档。开发先进的网络信息管理技术是实现当今机械现代化管理的重要途径。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设备是一个企业正常运营和发展的根本所在,是一个企业固定资产中重要的部分之一,企业机械设备的管理水平直接决定企业的发展趋势,因此应重视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然而管理与维护是一项集漫长而又兼具的系统性工程,这就需要企业机械设备管理的相关人员长期不懈的努力,同时还要对机械设备的管理方法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究与创新,同时还要求企业各级人员对机械管理工作提高重视度,只有上下一心共同参与到机械设备的维护工作中,才能保证机械设备管理工作能够更好的展开。

参考文献

[1]刘熹,裴军慧,赵蕾.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分析研究[J].工业设计,2011,10.

[2]范昭.浅谈企业机械设备全过程管理[J].价值工程,2011,28.

[3]范文敏.谈施工企业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陕西建筑,2009,01.

机械设备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机械;施工管理;问题;对策

一、在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的工作中存在问题

1、建筑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修需提升同步性

在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中,机械设备管理的核心工作有: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的管理、使用、保养、维修等等,在这四个方面的管理工作中,需要处理好各个方面的关系,一个方面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会提升机械设备的使用成本,因此需要加大对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管理的系统化研究。

2、建筑施工现场主要管理者普遍重使用,轻管理问题普遍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和养护质量,对延长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提升机械设备的工作状态和安全性,有着直接的影响。当前,在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使用的过程中,因为责任意识薄弱、机械设备使用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存在着建筑工程项目主要的管理者重使用、轻管理的问题。

3、建筑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的维修与保养技术落后

在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中,落后的保养与维修技术,与现代化的机械设备管理要求所不相符,限制了现代化机械设备在建筑工程项目生产中的应用。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的保养和维修工在,作为机械设备管理的主要环节,在建筑工程项目这种恶劣的使用环境中,良好的机械设备保养与维修技术,是延长机械设备使用寿命的基础工作。

二、施工现场建筑机械设备管理出现问题的处理措施

1、不断完善施工现场建筑机械设备相关管理制度

必须不断完善建筑机械设备管理的各种制度,这样才能使建筑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有据可依。管理制度的设立,不仅能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还可以提高工作的严谨性及可行性。设立制度时要本着公平公开、定机定人的原则,并指派专业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开展管理工作。另外,建筑机械设备的管理者还要经常性的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定其工作效率,并认真做好检查记录,避免建筑机械设备发生损坏等现象,使建筑工程能够准时完工。

2、提升施工现场建筑机械设备管理人员安全工作意识

施工现场中发生的安全事故部分是因为操作不标准产生的,比如管理者未完全依照机械设备的操作要求开展工作,这可能会使整个工程进度都受到影响,并使企业蒙受较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使企业的社会效益大大降低。所以,施工现场的建筑机械设备管理者本身必须有很高的安全意识,并在工作中有高度的责任感,严格按照规范作业。还要对施工现场的建筑机械设备定期进行养护工作,结合机械设备的实际情况及时更换机油或者使用液压油,保证其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在完成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后,要将建筑机械设备搬运至平坦的空地,并做好防火、防风、防潮等工作。此外,企业还应根据设备在施工现场的实际工作状态,认真检查其各项配件,一旦发现问题就进行维修,使设备能够一直拥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3、对施工现场建筑机械设备实施优化配置

进行施工现场建筑机械设备的调配工作时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来进行,并结合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实施科学合理的配置,这样才能使施工现场的建筑机械设备和施工工作更加协调,在保证整体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将工程的施工耗时缩减到最短,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可是,各个类型的建筑机械设备本身的性能及结构都是有着非常大的区别的,万一某个工作步骤出现失误则可能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所以,在使用建筑机械设备时,一定要根据设备的操作规定来进行,这样不仅能尽可能的避免对建筑机械设备的磨损,还能使其使用寿命有所增加。另外,进行建筑机械设备的调配工作时,专业的技术工作者及施工者一定要以实际的工程状况为依据,对工程现场的各种信息都有严格整体的了解并深入进行分析,这样才能保证建筑机械设备实际工作情况记录的准确性,并防止施工现场因此而产生的矛盾和冲突等。

4、加大对建筑施工现场机械设备信息化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信息化管理的目标:提升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安全使用状况,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系统管理方法等,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保养、检查、维护等跟踪管理,以更好地保证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信息化对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备信息化管理能够提升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的运转、使用效果,对提高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的管理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5、提升建筑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信息化水平

加大对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水平,需要做好设备维修的信息化管理,在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管理的过程中,传统做法是按照一定的修理周期,对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制定修理计划,通过系统对机械设备可靠性的分析,计算机械设备无故障的间隔周期,为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的维修提供了参考依据。另外,因为使用了信息化管理,能够有效的提升故障的控制力度,改变传统的故障处理方法,提升机械设备故障的维修效率,降低维修成本。

6、构建建筑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

制定完善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是保证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管理效果的基础。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管理的重点工作时机械设备的现场管理,按照机械设备现场使用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通过相应的措施,保证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的高效运转。因为,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大部分都是露天作业的,这种恶劣环境下的作业,对机械设备的性能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因此,需要按照建筑工程项目作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现场机械设备管理的制度,提升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保证安全生产、文明生产制度的落实,提升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人员必须持续的健全施工现场的建筑机械设备管理制度,还要树立很高的安全意识,科学合理的配置施工现场的所有建筑机械设备,这样才能使施工现场的建筑机械设备管理水平有大幅度的提高,才能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振国.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改进策略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32:88-90.

[2]闫红杏.施工现场建筑机械设备管理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4,10:162.

机械设备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 养护 筑路机械设备 科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U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4(c)-0161-01

1 现阶段我省筑路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部分单位筑路机械设备的养护不及时

高速公路养护的市场化要求养护单位提升筑路机械设备使用的经济效益。但是部分单位过度强调效益,对机械设备使用后的养护不及时,容易加速机械设备的损坏,甚至为了节约人力成本,将养护工作延至下一建设工程中,不但加大了机械设备的养护难度,更是影响到下一工程的进度。

1.2 租赁筑路机械设备管理不到位

筑路机械设备的租赁对于加快施工企业工程进度,节约企业工程成本有很大帮助。但必须是在对这些设备科学管理的基础上。首先在租用前要对筑路机械设备的性能规格、保养状况等做好检查,以免因为机械设备质量不过关影响到施工质量;第二要对租赁公司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的技能、品行进行考核,以免对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3 机械设备的使用部门和管理部门注重点不同

对机械设备的使用部门来说,工程进度及工程质量是最重要的,对筑路机械设备管理缺乏专业性;对筑路设备的管理部门来说,筑路设备的使用及保养状况是最重要的,但大部分企业的项目部门不配备专业的设备管理人员,这就使得筑路机械设备不能进行有效的全程管理。

1.4 机械设备操作人员未能有效优胜劣汰

筑路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水平的优劣不但关系到所操作机械设备的效率,同时对施工质量的影响也非常重大。部分企业为节约成本,赶超进度,减少对操作人员的培训,使用一些操作水平低下,机械维护知识缺乏的操作人员,直接造成施工质量低劣,并由于操作不规范加大了机械设备的损坏,增加了机械设备的维护成本。

2 因应工程建设的需要,施工企业在机械设备管理上应做好以下主要工作

2.1 合理调配筑路机械设备,做好各个施工阶段的维护保养

高速公路的大部分养护施工是一项专业技能要求高,施工强度大,施工周期长的建设工程。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周密规划各种前期工作,其中对筑路机械设备做好合理调配也是重要一环。要根据建设工程的规模、施工地点的环境,组织好各种机械设备,选配好操作技能高,心理素质优秀的操作人员,同时选派合适的维护人员以及专业的施工现场设备负责人,为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做好人力物力准备;在制度建设方面,一是要对使用前筑路机械设备的各项指标进行严格的专业检验制度,同时制定严格的筑路机械设备保养制度,以保障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得到合理科学的维护保养,要特别强化对机械设备的定期维护制度并严格执行,不能因为施工进度牺牲机械的保养维护。

2.2 严格培训及管理操作工作人员,加强施工现场的筑路机械设备管理

操作人员的培训是施工企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除了对人员的知识培训外还要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同时考察他们的品行道德,建设一支知识丰富、技能过硬、服从管理的操作人员队伍。在施工现场,必须严格要求操作人员对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的一些科学数据进行记录,使得不在现场的设备管理人员能及时掌握机械设备的技术状况,同时,操作人员也能根据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及自己操作的实际,做好机械设备一些必要的保养维护,保障机械设备在施工时的良好状态。

3 加强筑路机械设备科学管理的几个重点措施

3.1 机械设备的使用者和管理者相互协调,统一管理

在对建设工程调配合理的筑路机械设备后,施工单位要整合机械设备的使用部门和管理部门,可以将设备管理人员充实到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管理机构,实行对机械设备的全程专业管理,同时使用部门派出技术人员,专门规划机械设备的使用协调,将两者的目标结合起来,那就是对机械设备在施工过程中统一管理,提升施工质量和效率,共同服务工程建设。

3.2 科学制定筑路机械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有效监督

要切实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各项管理制度必须建立并加以完善。这些制度的建立完善必须要站在科学的角度并要有可行性合理性。例如设备的保养制度,首先必须要有专业的人员对机械设备的各项参数进行分解细化,提出一些具体保养的目标参数,同时结合现实情况制定一些具体步骤,最后再将这些步骤科学规划量化成各种可实际操作步骤或可及时方便填写的表格,从而用这些制度来规范设备管理人员的操作。一些随意的不可行的不合理的保养制度是无法得到有效执行的。

3.3 从人员上加大培养,使得科学管理得到有效实施

筑路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是机械设备管理的重要参与者。除了对他们进行必要的知识、技能培训外,还要他们牢牢把握机械设备科学管理理念。例如在操作机械设备的过程中,要及时填写各种运行表格,进行必要保养,对机械设备的技术状况及时掌握等等;另外对机械设备管理人员也要加强培训,提升知识技能,增强对机械设备科学管理的水平。

3.4 根据施工实际,及时安排机械设备的科学保养

在企业施工忙碌期,机械设备的保养限于人力及工期,不能进行更大技术方面的检修,人员培养的计划也会因应工程进度进行调整。根据我省高速公路养护的实际,在夏季属于相对工程忙碌期,而在冬季建设工程开展较少,适合对机械设备进行及时系统的维护保养以及对操作人员的知识培训、技术交流等活动。冬季对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不同于施工时的日常保养,它属于定期检修的一部分。需要组织专业维修技术人员会同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根据机械设备检修的各项指标,逐条逐项进行。首先是对机械设备损毁的技术鉴定,更新成本巨大的需报废的按有关规定办理,须更新主要零部件的要及时采购,安排更换;同时对老化损毁严重的及时更新,预防施工时造成机械的大修;最后对一些需要测试调校的技术指标要测试调校到位,保持机械设备运行的各种油要补充到位,以保障下一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4 结语

高速公路养护施工的市场化要求施工企业必须建立各种适应市场竞争的管理制度。对施工企业来说,筑路机械设备是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部分,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科学管理不但能为企业培养设备管理的精兵能将,同时也能减少设备的各种损耗,有效提升施工效率和质量,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机械设备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机械维修;维修管理;质量管理;机械修理

中图分类号:TU61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机械设备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硬件设备,设备的稳定运行是确保正常生产的必要条件。由于设备长时间运转,难免出现各类故障,通过机械维修,修复设备缺陷,改善设备功效,确保机械设备正常运行。机械设备维修质量管理对设备维修后的运行状态和经济效益起决定性作用,必须通过加强维修中的质量管理,提高维修水平,确保设备的完好率。

二、机械维修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 对机械设备维修点的管理不严格。

我国存在较多的机械配件供应点、设备维修点,但由于管理缺失,导致部分机械维修点存在无证经营、执照不全的现象,许多配件供应点或机械维修点仅仅办理了税务登记证和工商营业执照后就开始经营,机械维修点的工作人员大多未经过专业修理培训,未经过监管部门的考核,普遍存在无证上岗的现象。

2 机械维修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机械设备维修人员文化素质较低,同时缺乏专业、正规的设备维修技术培训,设备维修中仅仅凭借自身积累的维修经验来修理,对维修质量管理的意识较为淡薄,无法熟练的使用现代化的维修设备。机械设备维修人员的综合素质,无法满足机械设备维修发展的要求,导致设备维修效率较低、维修质量不佳。

3 机械维修的正规化程度较低。

机械设备维修部门未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制度,对设备维修标准和相关规章制度执行和落实不够,缺乏专业的设备维修质量管理人员。机械维修时由于维修工艺不完整,维修人员维修时随意性较强,仅凭个人经验进行维修,无法贯彻国家规定的机械设备维修标准。

三、机械维修中的质量管理

1 影响机械维修质量管理的相关因素。

(1)机械设备预期检修制度。

为了提高机械维修质量,我国制订了机械预期检修制度,实施后虽然取得的一定的成效,但是还存在较多问题。在预期检修制度中仅仅明确了磨损所产生的故障,而没有对磨损机件产生故障的原因进行分析说明,导致预期检修制度的维修周期和实际机械磨损、设备维修情况差距较大。

(2)机械设备零部件鉴定。

在机械设备维修过程中,设备基础零部件未经过严格的技术鉴定、修理及校正,导致维修完成后零部件过早的出现磨损或变形的现象;在机械设备正常运行过程中,由于零件位置的变化,导致机械设备部分零件出现磨损,严重缩短机械设备使用寿命。维修零部件在检修中出现问题,导致在零件组装是无法按照相应的工艺和工序来进行操作,导致维修质量不高。此外,由于测量不准确,改变了设备规定的配合间隙,加上组长后未对设备进行相应实验,为以后机械维修留下安全隐患。

(3)零件制作及修复水平及质量

在机械维修过程中,零件制作或修复时,常常由于零件使用材料不符合相关要求,在加工后未按照规定进行热处理,导致零件的硬度不能满足规定要求。另外,由于零件表面的粗糙度及修复和制作达不到相关要求,导致零件在组装时,无法满足配合间隙的要求。机械组装不达标,必然无法确保机械维修质量。

(4)管理制度。

许多机械维修单位的管理模式不是采用生产型的,而是依照生产经营型进行管理。在机械维修管理中,侧重于机械维修后的使用,而对维修过程缺乏科学、严谨的质量管理。为确保机械维修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就需要相关管理制度来给与保障。机械维修管理制度是否健全,设备维修人员能否依照管理规定来严格要求自己,都会机械维修质量有重大影响作用。

2 机械维修质量管理措施。

(1)机械设备维修前期管理。

机械设备前期管理对设备及生产管理具有重要影响作用。为确保机械设备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尽量不出现或少出现质量问题,就需要在机械维修时选择具有较高技术水平、业务素质、高度责任心的维修人员来严格落实维修规定,提高机械维修质量。维修人员对机械维修基本要求及质量控制要点要熟悉,要具有质量管理意识。机械维修单位要定期开展设备维修专业培训,提高维修人员操作技能,为机械维修质量添砖加瓦。

(2)加强对机械零部件的鉴定。

机械设备未进行安装时,要对维修零部件进行检验和鉴定,确保安装完成后不出现各类问题。按照维修管理规章制度,对零部件进行科学检验,确保零件计量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设备维修中,发现零部件存在问题或缺陷时,要隔离放置,不开组装到机械设备内,防止存在质量缺陷的零部件导致机械整体磨损。

(3)严格落实相关规定,做好零件修复工作。

在零部件制作、加工及修复时,要确保具有完整的工艺。在零部件的硬度、尺寸及光洁度等技术指标或关键因素上,都要严格落实规定,确保零部件符合要求。在机械组装时,发现零部件出现质量问题,要对其他相应组合件一同吉祥鸟检验,无法满足要求时,要立即停止组装,待零部件修复完成后,才可机械开展维修工作。

(4)建立质量管理责任制,完善规章制度。

质量是维修单位经营管理的核心,同时也是生产技术活动的综合反映,在维修管理中占有着主导地位。机械设备的维修是进过严格规定要求的,如果没有健全的规章制度,那么机械设备的质量就得不到保障,随时都会出现质量方面的问题,因此一个严格的规章制度在维修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人员在维修的时候才能够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检查维修,使维修质量得到保证。保障机械维修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就需要相关的规章制度得以落实并执行,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不会因为慌乱造成生产不能够顺利的进行。在机械设备修理的过程中,会牵涉到很多的问题,其中的质量问题是非常严重的。产品质量是维修单位的经营管理核心内容技术活动的反映。落实质量责任制,保证维修质量。质量责任制是组织生产、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条件。

结语

机械维修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设备维修后的正常使用。在机械设备维修管理中,存在较多质量问题,要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就需要加强设备维修质量管理,提高设备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