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德育教育方案

小学德育教育方案

小学德育教育方案

小学德育教育方案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引,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坚持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贯彻“以德立校,特色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理念,以“习惯教育、成功教育”为载体,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新内容、新途径、新方法,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文明指数。

二、工作理念

1.以成功教育为核心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一位学生感受成功。

2.以习惯教育为提升理念,让优秀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

3.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授之以知,晓之以理,引之以情,导之以行。

4.让德育回归生活,用环境育人、榜样育人、课程育人、活动育人。

三、工作目标与任务

1.围绕一个宗旨: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2.推行两个教育:习惯教育、成功教育

3.开好三个会议:家长会、家长委员会、班主任会

4.开展六个主题系列活动:读书征文和演讲比赛系列活动、“三育人”活动、“学雷锋见行动”学习雷锋活动月、“忆先烈树理想”缅怀先烈活动、“讲礼仪爱劳动”五一活动、“争做好少年”六一活动。

5.通过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努力创建“六化”校园、“四力”教室、“四雅”办公室,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处处有管理的精细化管理体系。

6.开展七项评比(评选)活动:五星班级评比、班级板报评比、好习惯评比,校园之星、每周一星、优秀值周和最早到校教师评选。

四、工作措施与方法

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各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三小德育工作领导小组,保障学校德育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顺利实施。

2.在学校德育工作制度建设上,实施精细化管理,明确各部门的育人职责,继续强化和明确值周教师的职责意识,形成环境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格局。

3.绿化、美化、净化、优化校园环境,浓厚育人氛围。根据我校文化主题(校徽、校歌、校训)完善好教学楼、广场、教室和会议室的各处室室内、廊墙文化等,构建具有三小特色和丰富内涵的校园文化。

4.大力推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中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歌诀》和《自主学习习惯养成歌诀》为主要内容,利用广播和主题班会及课前诵读时间,做到每日有诵读,每天有行动,日日有检查评比,强化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使之达到标准化、规范化、常态化,从而体现“三小”学生的精、气、神。

5.大力推行“成功教育”,不断落实《第三小学成功教育实施要求》,以《会昌县第三小学学生成功晋级试行方案》为抓手,全校各班积极开展“学生成功晋级活动”,全体教师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和方法,让每个孩子都能取得多方面成功,聚小成而大就。使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6.坚持每周一在升旗仪式上,围绕德育教育活动主题进行国旗下讲话。

7.不断完善和落实《会昌县第三小学学生一日常规检查评比制度》,抓紧、抓实一日常规,要教育学生从点滴做起,重点抓好带零食进校园、乱扔果皮纸屑、讲脏话、用脚蹬墙、攀折树木、践踏草坪等不良行为的纠正。要求班主任要指导值日生扫(拖)地,清理包干区。抓好班级进退场、升旗仪式、课间操的队列队形,塑造学生精神面貌;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集会秩序及课间秩序;做到文明用语,讲普通话,同学间不讲脏话粗话,师生间互致问好;坚持教室内外走廊卫生和包干区保洁制度,确保学校环境整洁优美。值周组加强督促,对卫生打扫、路队、两操、教室环境、门窗等情况,坚持检查评比,同时做好值周(日)班级学生的培训与管理。

8.开展“五星班级”评比,强化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各班根据本班实际,制定班纪班规,抓好良好班风的建设。

9.常态化开展三育人活动,提高三育人活动质量。积极践行活动育人的原则,让学生在“管理育人、劳动育人、服务育人”的活动实践中学会劳动,讲文明、懂礼貌,学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提升学生的行为习惯。

10.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定期举行班主任例会,有计划、有重点地对班主任进行思想、业务等常规培训。完善班主任岗位职责、工作条例、考核奖惩制度,把班主任的实绩作为评优的重要依据。每学期开展管理最优教师,优秀班主任评选,成就一批管理能力强的班主任队伍。做好班主任津贴的发放工作。

1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遵循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市教育局的“八项严禁”,高标准,严要求,铸师魂,打造一支严谨治学、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师资队伍。

12.不断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制度建设,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三位一体的教育工作网络,定期召开家长会,成立家长委员会,充分发挥家长和家长委员会在学校管理和建设中的作用。

13.上好班、队活动课,并把各科课程的学习和提高学生的品德素质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科课堂主渠道的德育教育功能,各科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针对学生实际和综合素质,有意识地渗透德育教育。

14.组织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行为习惯教育、法制安全教育、感恩教育、礼仪教育等德育教育活动,通过红领巾广播、升旗仪式、主题班队会、板报等形式,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教育活动,组建师生志愿者队伍,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形成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将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升旗仪式、板报、积分卡、红领巾广播站等主阵地的作用,针对各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将大量的德育教育融入其中,突出德育的活动性、趣味性、综合性和实效性。

15.做好教育扶贫工作,开学初进行教育扶贫政策的宣传、学生就学信息采集和精准扶贫家庭子女、城镇贫困学生在校就读情况摸底工作,确保不错一人,不漏一人,做好数据上报、补助资金的发放和档案管理工作,对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和城镇贫困家庭的子女实行三优先,即补助优先、活动优先、辅导优先。

16.加强德育工作资料管理,注意德育过程积累,随时形成德育资料,妥善保管,认真总结德育工作,及时整理归档德育资料。

五、具体安排

三月份:

1.制定学校德育工作计划,上好开学第一课。

2.开学典礼,表彰上学期各类先进。

3.各班制定班级工作计划,修订学生成功晋级方案。

4.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出好班级板报。

5.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开展“上学习惯、进校习惯、课前准备习惯、上课习惯”歌诀的学习、践行活动。

6.开展“三育人”活动。

7.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教育。

四月份:

1.开展“忆先烈树理想”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出好班级板报。

2.成立学校家长委员会。

3.深化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开展“下课习惯、出操习惯、卫生习惯、放学习惯” 歌诀的学习、背诵。

4.开展“三育人”活动。

5.做好每月“好人榜”推荐及志愿服务工作。

6.召开班主任会议,研究布置新学期学校德育工作。

7.开展“友善”主题教育

五月份:

1. 开展“诚信”主题教育,出好班级板报。

2. 召开班主任会和期中各类先进学生表彰大会。

3. 召开家长会,开展家长学校相关活动。

4. 开展留守孩心理健康讲座。

5.深化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开展“预习习惯、读书习惯、交流习惯” 歌诀的学习、背诵。

6.开展“三育人”活动。

7.做好每月“好人榜”推荐及志愿服务工作。

六月份:

1. 开展“有理想有担当”主题教育,出好班级板报。

2.开展年终师德教育与考核。

3.开展“三育人”活动。

4.继续深化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开展“观察习惯、思考习惯、活动习惯” 歌诀的学习、背诵。

5.做好每月“好人榜”推荐及志愿服务工作。

6.评先评优。

7.开展“勤学”主题教育

具体工作安排

周次时间周工作安排班会主题月活动主题

(黑板报主题)

13.1-3.51.制定工作计划

教育扶贫摸底

2.开学典礼

3.“向雷锋同志学习”主题教育《习惯教育第一课》

《雷锋精神代代传》安全教育

学雷锋见行动

23.8-3.12习惯教育文明礼仪伴我行

33.15-3.19班主任会议第三小学一日常规

43.22-3.26学雷锋系列活动总结学习新中小学生守则

53.29-4.2“忆先烈树理想”主题教育清明时节祭先烈忆先烈树理想

64.5-4.9卫生习惯教育周校园是我家,和谐靠大家

74.12-4.16习惯教育、留守孩关爱活动我是学习的小主人

84.19-4.23“讲礼仪爱劳动”主题教育劳动创造美好未来

94.26-4.30期中各类先进学生表彰大会爱国守法好公民

105.3-5.7召开家长会、好人推荐妈妈,节日快乐讲文明懂礼仪

115.10-5.14新中小学生守则诵读比赛、留守孩关爱活动诚实守信从我做起

125.17-5.21成立学校家长委员会告别陋习、幸福一生

135.24-5.28开展六一庆祝活动友善最能温暖你我她

145.31-6.4“争做好少年”主题教育、留守孩关爱活动生命安全最重要做有理想有担当的好少年

156.7-6.11新中小学生守则检查评比勤俭节约好习惯

166.14-6.18师德教育与考核正视挫折、走向成功

176.21-6.25评先评优、学期总结期末我给自己一个承诺

小学德育教育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中学德育;应用研究

一、引言

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的教育事业得到快速进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现在教学的伟大目标。总理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教学的改革进入新的台阶,经济全球的发展给我国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中学德育教学工作变得滞后缓慢,目前德育教学已经成为许多学校形式上的课程,没有得到重视。现在许多中学的德育教学,并没有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担任,而是由其他科目的教师担任,例如某中学的德育课程是由体育教师担任,或者由美术教师担任,这些教师的不是学思想政治教育出身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德育方面的专业知识比较缺乏。国内德育工作滞后,主要是现在中学德育教学存在一定问题,目前国内的德育教学方法比较单一陈旧,大部分教师都是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给学生讲授大量的德育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相关理论,很多教师布置大量的德育作业给学生做,甚至是让学生去背诵各种的的德育理论等方式。中学生是一个充满生活与活力的群体,对于过多理论缺乏兴趣,在课堂中他们更希望听到相关的故事。案例教学的应用十分普及与广泛,但是现在的案例教学法主要是运用在高校教学中,在中学方面的运用依然比较少,尤其是在中学德育方面的应用是比较少的、本课题重点探讨了案例教学在中学德育工作的应用意义,同时进一步分析与探讨了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为提升案例教学水平提出科学的建议及对策。

二、案例教学法在中学德育教学中的意义

1.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激发中学生对德育课程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对于中学生来说,充满乐趣的课堂才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teaching),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者角色。例如教师在讲授团队精神相关知识的时候,可以用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女排团队精神,尤其是女排从小组第四出线之后,面对强势的巴西、荷兰以及塞尔维亚,都没有畏惧,因为团结、坚持不懈的女排精神始终支撑着她们,最终她们克服一切困难,站在最高的领奖台上。通过女排的案例,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团队精神的深入理解,并将这种精神深深的刻在内心深处。

2.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减轻中学教师的教学压力。这些年,社会上曝光了许多中学教师出现了各种精神崩溃的现象,这都是由于中学教师的压力非常巨大。一方面教师的压力来源于社会生活中,教师由于收入较低,社会地位不高,如今房价物价的上涨,许多中学的生活经济压力非常巨大,这种压力无形中会影响到教师的情绪。另外一方面,教师的工作压力也非常巨大,不仅体现在目前中学升学的压力,例如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等压力,而且体现在教师职称方面的压力,如今很多中学教师要评中级、高级等职称,这样的压力非常巨大,包括论文、教学以及科研方面的压力。德育工作方面的教学压力很大,如果仅仅是通过日常的理论教学,教师会耗费大量的时间,而且效果很明显。通过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减少教师授课的时间。案例教学,有助于教师收集各种教学素材,为各种教学活动储备资料。3.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培养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过去的教学方法,仅仅是为了提升学生德育课程书面成绩,但是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效果是不明显的。而案例教学法,通过一些有趣复杂的案例,让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案例教学法,教师会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学生是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案例讨论、分析,引导学生在小组中相互沟通、相互合作,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更重要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通过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三、加强案例教学法在中学德育课程的应用

1.完善德育课程案例素材。目前很多学校都开始尝试案例教学法,但是案例教学法的效果不明显,追究其本质原因,主要是德育课程方面的案例素材比较简单。例如教师要给学生讲授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经常都是运用孔融让梨的故事进行传授。在讲授坚持不懈的精神,都是运用“铁柱成针”的故事。因此,德育教师要收集更多的案例素材,一方面可以从我国传统文化中寻找,例如《三字经》《千字文》等。另外一方面可以从西方文化中进行收集,例如古希腊神话、古罗马故事。德育教师将这些案例收集并且整理好,可以成为以后教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2.加强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案例教学法,虽然能够给教学带来很多的好处,但是对于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要求非常高。纵观目前很多课堂,教师无法调动学生进行案例讨论,一些中学生在课堂中出现大声吵闹的行为,一些年轻教师难以掌控课堂,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因此,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要加强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可以邀请相关的专业名师给教师进行培训,提升教师的应变能力与组织能力,加强对教师进行课堂制度的培训,让教师时刻记住课堂纪律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3.案例分析教学法的注意事项。加强案例教学法的应用,首先教师要对本班学生深入了解,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避免整个小组的学生性格相似,这样不利于营造课堂气氛。其次,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要善于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例如教师可以制作微课,有助于学生课后学习,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最后,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教师对收集的各种案例进行筛选和处理,尽量使用最合适的案例辅助教学,保证教学的质量。

四、结语

总的来说,案例教学法在现代中学德育教学发挥着重要的意义,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德育课堂的兴趣,同时有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复旦,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加强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加强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中学教师应该进一步完善与丰富德育课程案例素材,加强中学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的培训,在案例教学法中实际操作中,应该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最后使用合适的案例辅助教学,保证教学质量。

作者:李岩 单位:石家庄市第28中学

参考文献:

[1]陈晓婷.案例教学在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华夏教师.2016(07).

[2]刘尚.案例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6(03).

小学德育教育方案范文第3篇

“学案导学”就是教师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自主地去翻开课本,学习知识,探讨知识,让教师和学生之间因互动而自然促成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由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正处在一个成长阶段的过渡期,逐渐地有了自我意识,所以在人生的课题当中是迷茫而烦躁的阶段。针对这些,我们就应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中的针对性、时代性、实效性和吸引力,让德育课充满生机与活力。

(一)有利于开展正确的教育引导理念,让德育学科发挥应有的功能

高年级小学生面临毕业升初中,而这个年龄正是德育教育的重点,正确的教育理念可以有效地引导他们。而传统的德育教育理念在崭新的教育背景下显得尤为滞后,阻碍了德育教育水平的提升。因此,通过“学案导学”教学方式的推广,能够有效培养并实现较大幅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师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德育学科的功能自然会得以展现。

(二)有利于实现良好的办学质量,促进德育教育新理念的实现

德育教育新理念的顺利实现,需要通过科学的课程设置,规范的学校管理及教师的授课等环节实现。“学案导学”能够为小学的高年级德育工作指明正确的方向,并能够为德育教学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另外,教师是学生的直接接触者,因此,当小学德育真正产生新的理念,学校德育教学的质量就有了保证,高效的德育教学目标自然就会实现。

(三)有利于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完善他们的德育素质

高年级小学生正处于高速的学习阶段,接触的各种事物、各种事情,都会对他们的价值观产生影响,通过“学案导学”能够使他们正确对待各种事情,从而进一步完善他们的品德,促使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

二、高年级小学生德育课“学案导学”的主要设计原则

(一)尊重小学生主体地位原则

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德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进行“学案导学”的设计过程中注重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巩固,这样,才能使“学案”发挥预期的作用,提升德育课的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德育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教育指导性原则

高年级小学生的接受能力都很强,也都很爱学习,在“学案导学”德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目标设计让他们有明确的目标,通过疑难问题提示以及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等引导学生去识记、理解、归纳、综合、运用,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

(三)注重教学创新性原则

高年级小学生的想象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已经不多了,他们的创造想象慢慢发展了起来,但是很多具体的他们又掌握不好。所以在“学案导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内容创新,优化教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提升高年级小学生德育教学质量的途径

(一)以规范育人,培养他们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要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首先要树立规范,并在“学案导学”中加以体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对表现好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形成榜样作用。小学生年龄小,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但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我们必须要有耐心、有信心、有恒心地做下去,这样才能培养他们形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二)以读书育人,培养他们认真学习的好习惯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学,学的基础就是知识,而知识来源就是书。“读书破万卷”,让孩子从小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不但可以丰富他们的课外知识,还能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培养孩子正确的德行。那么如何培养孩子对读书的兴趣呢?我们要让孩子认识到读书的乐趣,培养他们自己读书的意识,要让他们爱读书,只要孩子有了读书的习惯,他们就会热爱读书,把读书当成一种乐趣了。

(三)以活动体验育人,培养他们健康的德育品德

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学校传统日,运用各种形式,通过多种途径开展爱国主义的教育、集体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英雄人物精神教育、法制教育、形势教育、社会实践教育。教师节可以开展“我为老师献祝福”活动,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品德;国庆节开展以“我爱祖国、祖国巨变、家乡变化”为主题的征文比赛,激发学生爱国爱家乡的情怀。

(四)以环境育人,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

教师要努力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做到“净化、绿化、美化”,把德育、科研、卫生等工作有机结合,倡导和谐的人文环境,陶冶师生情操,发挥其潜移默化高尚品行的德育功能。明确全员育人的要求,依照法律和规章制度,严格校规校纪,加强和改进学校管理,加强校风、教风、学风、校训建设,把德育落实到学校教学、管理、服务的各个方面,用信任、尊重、关怀的情感和行为关爱学生。

四、结语

“学案导学”教学方式在高年级小学生德育课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解决了学生正确理解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如何去对待、怎样去解决的问题,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德育教学活动中实现对生活的热爱,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品德及人格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惊铎.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探索[J].教育研究.1999年12期.

小学德育教育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课堂育德力;学校文化力;育人

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育人,课堂不仅要在学业上育人,更要在人格上育人。课堂靠什么育人?不管是课程教学还是教材文本,归根到底还是要靠教师的社会主义理想和价值观、靠以育德能力与业务能力相统一、学识魅力与人格魅力相统一为标志的学校文化力的教化与影响。

教师既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导者又是主体者,其文化的品格与影响力决定了一所学校的文化构成与文化品位,但这种构成与品位最终是要由教师对学生群体的作用去显现的。学校的主要工作是育人,其核心是育德,这就决定了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始终是以德为重的,这决定了教师育德力在育人中的重要地位。可以想象,一个育德力优秀的教师群体会对学生及学校文化建设的推动带来怎样的影响。

然而现状却又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忧虑,教师育德力不足仍然是当前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主要问题。缺乏影响力的师生关系是无法造就出好的学校文化的。本文仅就教师的课堂育德和育德力问题做出相关阐述。

长期以来,我们对课堂育德问题重视不够,甚至还有观点认为育德应是课外的事。为了说明问题,我们先看案例:

案例1:作文课上的风波

学生在互阅互评作文时,几个同学之间起了争执,原来,小王在作文中叙述了这样一件让他郁闷的事:

在小队自主活动进行爬坡比赛时,阿青与小祥他们提出了首先登上坡顶的人有权对最后爬上去的同学发出一个必须服从的指令,大家都赞同了。结果,阿青赢,小王输。阿青给出两个选项,让小王任选其一,一是代阿青做一周卫生值日;二是代阿青做两天作业。小王不愿意,大家都帮阿青批评小王,说是人要讲诚信,答应的事要做到,小王说这样做是岂非把他当成了打工的。这时小祥出来打圆场,说让小王掏钱请阿青吃一次麦当劳就算扯平了。

因为小王心里有气,这事不仅没有兑现,反而写在了作文里,被阿青、小祥他们知道后,随即骂开了,说小王是言而无信的小人。教师喝止了学生们的争执。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一时无措,为了维持局面就喝住了双方,并在课后采用了各打五十大板的做法,虽然总能找出双方的某些不是,但这种处理方式却让我们看到了教师育德力的缺失。这是个十分普通的故事,事件虽平常,但它内在的育德要素却又十分丰富,其道德背景的构成也不简单,遇上这种课堂随机事件时,并不是每一位教师都能应对好的。现在,我们就具体探讨一下该案例所反映的教师课堂育德中有哪些突出的问题是需要关注的。

一、人际道德关系中起核心作用的是价值观问题

校园内人际冲突的发生大多是由道德关系引起的。那么,道德关系中到底又是什么在起着核心作用呢?我们的回答是价值观问题。案例1说明正是因为价值观上的不认同,才引发了这场冲突。

我们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的价值观上去剖析这场冲突,见图1。

这些问题都牵涉到社会主义荣辱道德方面的核心价值观,反映出了当今学生群体中存在着的一些价值观上的较为突出的负面问题,比如说赢为“王”败则“奴”等,这正是作为教师应该去引导的方面。

二、用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引领道德关系是育德的核心问题

在这样一个小小的课堂事件中竟然呈现出了那么多的价值取向与冲突,这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解决育德问题的总的思路——即用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来引领校园道德关系,课堂育德也概莫能外,这实在应该成为育德的一个核心问题。现在,我们可以顺着这种思路,对这个案例提出我们的育德建议,见图2。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案例具较大的两难性,一个说他对我不诚信,一个反说他强迫我劳动,各说各的理。但当我们用核心价值观去应对时,问题便迎刃而解了,本案的约定貌似公正,但它却是用所谓的“公正”冲撞了正义这一“社会主义的首要价值”,所以其后衍生出的所谓诚信等说辞便都已无法成立了。

三、研究教师课堂育德力问题需要关注“三态”

这虽然只是一个随机事件,但通过这个随机案例,我们想提出的是:该如何去观察、研究学校的课堂育德问题呢?在这里,我们提出,应该去观察课堂育德中的“三态”:

1.课堂德育情境形态

它可以分为两类五种:一类为被预设过的德育情境,包括显性学科德育、隐性学科德育渗透、专题课程德育活动;另一类为未被预设过的德育情境,一种是虽有预设但有新的生成性内容,另一种是未被预设,又随机事件出现。

事实上,课堂中的德育情境目前大多是一种无“育德准备”的“客观存在”,自生自灭的多,不经意的多,效果也就可想而知,这种状态离“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要求相距甚远。

2.课堂师德表现状态

正是由于有“育德准备”的意识还薄弱,也使得目前课堂育德的“第二态”也并非很理想。

目前,课堂上师德表现较好的方面包括:比较重视自身为人师表的教育形象;能正确应对大部分德育事件;关爱学生等。而需要纠偏的行为分为两类,一是触碰师德底线的行为,如挖苦、嘲讽甚至辱骂学生等;另一类不被提倡的行为包括恶性补课、有偿家教等。

当我们感触于课堂师德尚不尽如人意、课堂教学尚未很好发挥其育德功能时,我们就要想如何才能充分发挥好教师育德者的作用?要回答这一问题就必须要对教师在课堂上的师德作用形态做系统的研究,这就是我们要介绍的课堂育德“第三态”。

3.课堂师德作用情态

我们可以构筑一个课堂三维观察系统,见图3。

当前,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其中的第三维观察系中的问题,即道德智慧引领要素中的两个观察点,长期以来它们未被充分注意,事实上,它在当今过于多元的社会价值形态中已日益显得重要,已日益成为提升育德力的重要一环,是形成学校文化力的一大要项。

以上是对课堂育德“三态”的一个研究,它实际上解决了研究上的方法问题,我们借助这“三态”研究,比较完整的分析、解构了一些典型课案例,获得了许多新的认识。

4.教师课堂育德力培养的路径

教师课堂育德力的培养是必然要提出的一个问题,这是提高育德力工作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尽管这是当前的一个新课题,也许并没有很成熟的实践经验或行动方案,但我们还是可以提供出一些有效的方法路径。

我们认为,教师育德力有3个基本构成,这就是:在道德关系上的敏锐性与判断力;在核心价值观上的把握力;在呵护学生道德成长上的引导力。

要充分发挥好教师在这三方面的育德能力,就要提出一种能力培养路径,我们目前提出并且已经展开了部分实践的有3个方面的工作,即3个“结合”。

第一,把教师育德力培养与教学三维目标的设计与落实结合起来。

这第一条路径的理由非常充分。理由之一:教师育德作用离不开课堂,教师主要职场、育德主要活动场、育德力主要落脚点都是要在课堂教学上体现的。理由之二:教学三维目标与课堂育德是相融合的,这是因为:三维目标在要求上具有明确的德育性,其目标宗旨是立德树人;其目标价值是学生为本;其目标对象是学生主体;其目标方法是以德为先的。而且三维目标在内容上体现的育德功能科学且完备,三维是个育德统一体,具有整体,“三维”育德中的功能元素对应全面完备,其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完整地对应着教师育德中的两个“魅力”、师生关系与核心价值观。

我们只有把育德力融进教学设计中去,把育德力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去,才能真正体现好学校文化力的作用。我们还认为,三维目标与育德的结合不仅是必然的、必须的,而且是一件专业性很强、专业程度要求很高的职业行为,学校的文化力水平会很有效地在这里表现出来。在这方面,各地都有许多成功的课堂教学经验与案例可资借鉴和利用。

第二,把教师课堂育德力的提高与“两难”课案例的研用结合起来。

这里要提出的是:“两难”从何而来?为什么“两难”用好了会有促进育德力的功能?我们认为“两难”都是在一线教师实践中发生的,有代表性、典型性,能深刻反映现实的困难与现实的需求,解决得好就必然会促进教师能力的增长;而且,“两难”不是简答题,也不是易答题,它集中体现在解读难、认同难、破题难,这种“两难”往往是事件结构复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纠缠在一起。正因为它的难,所以我们认为它本身就是培训的好教材,是能力培养的好抓手。就如案例1中所展示的,涉及到了那么多的问题,如果我们有心到教学实践中去采撷,必然会有许多来自一线的好教材。

小学德育教育方案范文第5篇

摘 要:小学生思想认知能力有限,对于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与求知欲,但也极易受到外界不良信息的影响,思想认识上出现偏差,因此对小学生进行德育则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主要从管理模式入手,提出有效的管理策略,以为相关管理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德育;管理模式;策略

德育管理工作一直是我国农村小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大量教育工作者长期不懈的实践和努力,我国农村小学德育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农村小学德育管理的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重视农村小学德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以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道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一、创新德育工作的管理模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成长时期,极易受到外界不良信息的影响,网络上传播的一些不良信息会影响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开展德育工作至关重要,更是学校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学校应创新德育工作管理模式,构建电子档案,进一步规范管理活动,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德育管理档案应遵循系统化基本原则,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将有效的资源妥善保存,以备后期查阅所需;第二,应遵循历史性原则,德育工作根据时间顺序进行归类,比如学校在构建艺术节相关档案时,应从活动方案的制订、开幕式相关内容以及闭幕式等内容进行有序记录,这样后期在查阅中能够方便管理者了解整个活动的具体内容;第三,电子档案管理应规范化。所构建的电子档案应按照内容,将其归为不同的类目,后期如需增设相关内容可直接点击添加,方便查询与管理。

二、基于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小学开展德育管理的具体措施

1.扩展德育内容,突出德育的时代性

为提高农村德育的时代性与时效性,农村小学德育管理人员要根据学校德育工作的现实状况,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增加与调整德育内容,使农村小学德育管理工作始终与社会发展、学生需求同步。比如,农村小学教师应坚持从社会热点事件中汲取信息,比如“该不该扶起摔倒的老人”“是保持冷漠还是伸出援手”等等,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组织学生开展讨论,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小学生及时了解与洞察社会热点事件,也让农村德育工作与时俱进,长期有效。

2.创新德育工作方式,变革德育管理理念

坚持学生本位的管理理念不仅是转变农村小学德育管理工作方式与模式的重要动力,也是激发小学生参加各种德育活动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根本保障。为此,农村小学要彻底变更传统机械、僵化的灌输式德育方式,尝试推行“体验式”“自主式”德育方式,比如教师可设置“发现你身边的美丽人物”等主题,鼓励学生通过实地考察、体验学习等方式搜集资料,并在此过程中得到教育,受到启发,从而大大提高农村小学德育管理工作质量。

3.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扩展德育管理工作范围

农村小学德育工作是一项内容反复、项目众多的复杂工程体系,需要学校、家长与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其中,构建德育管理网络,才能使德育管理渗透到小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更加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与身心健康。具体来说,农村小学可以组织家长成立“德育小组”,邀请家长参加到学校德育管理工作中来,并及时汇报学生的实际状况,协助学校及时调整德育工作内容,同时要加强与德育专家的密切联系,定期开展相关讲座与座谈会,为教师传达最新的德育工作方式与工作理念,解答学校在推行德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难点,使农村小学德育管理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高效性与科学性,让农村德育管理工作实现突破性的进展与进步。

4.构建完善的德育管理体系

为了更好地完善小学的德育管理,教师还要积极地构建完善的德育管理体系。具体来讲,可以从校园内部和外部两方面来进行具体的构建。在校园内部,要建立起从上到下的完整的管理体系。学校要以校长为核心,发动各级管理人员,建立起由副校长、少先队部、各班级班主任和各任课教师等集体参与的管理体系。在校园外部,也要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体系。学校虽然是德育管理工作的主阵地,但也离不开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支持。

小学德育工作是最基础的教育工作,同时也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它对学生德育管理的培养与正确价值观的树立起到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开展学校的德育工作,教师要拓宽信息传播的渠道,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