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体育理论知识

初中体育理论知识

初中体育理论知识

初中体育理论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要使初中体育教学质量有大幅度提高,为高校输送合格新生,完成初中体育教学任务,就有必要在督促初中生加紧体格锻炼的同时,开展系统的体育理论知识教育,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下学习 和锻炼,从而减轻学生自我揣摸的肓目性和不必要的伤害。

目前,我国农村初中及大多数县、市初中,体育场地及设施均很简陋,遇雨室外技术课即停已成不可改变 的客观事实。近几年的调查统计表明:每学期遇雨时间几乎占全期体育课的1/4以上。教师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大胆进行改革,坚持利用雨天体育课加强理论课教学,并将体育理论课列入期末考试内容之一,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体育文化知识水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由引此可见,初中利用雨天开展体育理 论教学,确实是一条使学生牢固掌握体育理论知识,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强化学生体育意识的良好途径。

那么,怎样才能利用雨天上好体育理论课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水平

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与授课教师的理论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如果教师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要想培养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学生是不可能的。体育是各种学科综合起来的一门科学 ,涉及面广。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并能够运用最好的教学方法及教 学手段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才能使学生真正地掌握所学知识。因而需要每一位体育教师坚持理论学习、钻研业务、学习和掌握新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有条件的学校应鼓励、支持体育教师外出参观、学习或进修、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保持用最新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教授学生,这是体育教师完成体育理论教学任务的必备条件。

二、结合学生实际,传授基本知识

相当部分初中生认为:“只要不生病,即为身体素质好”;“经常干 农活,就是最好的体育锻炼’;“穿着皮鞋、牛仔裤,一样可以上好体育课”;“关节扭伤肿大后,立即揉一揉就会好”等等,这些看法都是不科学、甚至是错误的。教师在理论教学中,应针对以上情况,结合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是怎样增强体质的?”、“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冬季体育锻炼的好处”、“锻炼身体的几种主要手段”、“运动创伤的预防和处理”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对体育有一个更加清楚的认识。

三、讲授所教项目,做到学有所用激发学生兴趣

我国在很多运动项目上已进入了世界体育强国之列,体育运动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不可少的地位。很多学生希望对自己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让这些运动项目成为自己业余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在体育理论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并根据学科教学进度及单元计划,结合所教运动项目的内容,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其技术理论,学会自我锻炼的方法,而且还要向学生讲解各个运动项目的比赛规则,介绍裁判方法。使学生将来不但能够参加组织比赛,并通过他们向社会宣传体育,带动和促进我国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与普及。

教师在进行体育理论教学中,应认真备课,充分准备,课堂讲授中做 到语言精炼,生动有趣,极书工整,图文并茂。充分利用体育运动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丰富生活的特点,通过生动有说服力的事例和数据向学生传授体育理论知识。并结合体育史及历史典故,讲解“篮球运动的产生”、“马拉松”的起源、“足球运动的发展”,奥运会、亚运会简况、小型球类比赛的组织方法等,让学生掌握更广泛、更深入、更全面的体育理论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体育的目的、任务,提高学习体育的兴趣、带着明 确的学习目的和正确的学习动机上好体育课。

四、结合重大赛事,进行宣传教育引起学生重视

一般来说,体育理论比较枯躁,不大好教学,但仍有相当部分和越来越多的初中生对国际、国内重大比赛极为热心和关注,因此,教师应结合这些重大比赛的进程及赛况,将枯躁的理论知识寓于生动的比赛场面,这样,不但能增强他们的爱国热情,而且能激发他们对体育竞技的兴趣,增强其组织纪律性、集体荣誉感和顽强刻苦的拼博精神。

初中体育理论知识范文第2篇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逐渐成为众多学生和老师进行交流选择的主要工具和方式,一些学生沉迷于网络而忽视身体锻炼,长期以来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每周短短的一节体育课成为学生锻炼身体的主要时段,需要教师和学生充分利用,这就要求对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创新,让学生充分地从体育教学中获取具有实际价值的知识。尤其是农村体育教学改革需要注重创新,以创新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让学生摆脱原有的枯燥的体育模式,在轻松愉悦的体育教学中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达到锻炼身心的目的。

二、当前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许多初中体育教学模式过于传统,仅仅讲授理论知识而忽视实践

大部分初中教学,不管是体育教学还是其他学科教学,都存在一味向学生灌输课本理论知识,而忽视实践活动。初中生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不能很好地消化抽象的理论知识,在老师讲完理论知识后,学生根本不能理解和吸收,从而不能达到教学的预想效果。教师讲完理论知识,学生没有当场进行巩固,很难充分掌握,时间长久更容易忘却。教师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课本上枯燥的知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热情明显低沉,教师应该讲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加上具体的操作步骤一并展现给学生们,让学生们一目了然,并深刻地记在心里。

(二)初中体育教学过于单调,缺乏必要的体育设施和专门的教练

有些初中学校过分注重文化科教学,而忽视了体育教学,对体育教学投入力度不够,缺乏锻炼身体的设施和器材,学生们不能很好地锻炼身体,只能被迫做一些小型的娱乐运动。如此以来,学生的身心不仅得不到锻炼,初中生的体育课堂教学也得不到充分的效果。因此,国家和相关部门应该予以重视,加大对初中体育教学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各种基础设施,为初中生的身心锻炼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初中生是祖国未来的顶梁柱,他们肩负着祖国未来的重任,我们要趁早对初中生进行培养和训练,身体素质则是众多素质中最重要的一项。因此,应该在硬件设施上给初中生提供良好的设备和器材,为学生锻炼身体提供基本的素材,才能使得学生向着更远的方向前进,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为国家和人民作出应有的贡献和力量。

(三)体育教学比较形式化,学生的身心得不到发展,不能实现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目前,初中教学中仍然存在教师应付教学的情况,尤其是体育教学,在课堂上随便说几句,便让学生自由活动。学生的活动范围和活动设施有限,没有教师的引导,很可能会做一些危险的活动,使得学生的安全遇到一些麻烦。体育教学作为一门活的教学,不能死板教学,要注重方式和方法,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目前的形势,实行有效可行的教学模式,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健康的体魄,怎能挑起祖国赋予的重大责任和重担,因此,改变初中教学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三、体育有效教学设计的实践

(一)课堂理论教学要结合多媒体等设备,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科技和网络技术不断发展与进步,无论在学习中还是在工作中,网络等先进的技术逐渐得到充分的应用。在初中教学中,通过使用多媒体,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通过音乐和文字图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某老师在讲足球方面 的知识时,一味讲述枯燥的文字难免过于抽象学生不能理解,通过多媒体展现足球比赛的场景,让学生们一目了然,对足球有了整体的概念和理解。

(二)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策略,达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对于教师的主导地位非常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却被忽视,不能达到教师和学生共同配合进行教学的目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体育教学课堂上,在讲完一单元的体育知识时,适当举行一场有意义的“体育知识大比拼”活动竞赛,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游戏,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进来,在越快轻松的氛围下不仅能学到知识,同时也拉进了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和情感。

(三)通过具体实践将理论知识熟记于心,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的一大忌就是满堂灌式的教学,教师如果不能考虑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一味灌输课本知识,是不会达到教学有效性的目标的。因此,在教师讲述知识后,要及时地进行实践活动,针对课堂内容进行巩固。比如教师可以抓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在室外进行体育教学,让学生呼吸新鲜的空气,缓解压力,针对讲述的体育活动进行实战演练,把学生分为多个小组进行训练,掌握要领,在不断的练习中提升自身的能力,同时也为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结束语

随着知识和科技的迅速发展,众所学校不仅要满足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初中学校,还要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这就要求对体育教学进行适当的改革创新,在体育的基本设施设立的前提下,聘任高素质、高能力的教师教学。在教师和学生的充分互动下,不仅提高了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身体和身心素质,为学生的学习和工作打造良好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康孝军,运动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初探[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86年03期

[2]于泓,茅技峰,基于绩效管理的中学体育有效教学与学习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年04期

[3]丁拥军,试谈对新时期体育教学的再思考[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35期

[4]汪波,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探讨体育教学中的“以人为本”[J],四川体育科学,2005年04期

初中体育理论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 政治知识学习 引导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065-02

初中生科学有效地学习政治知识有助于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近年来农村初中生学习政治知识具有了许多新的有利条件,为他们运用多种手段学习政治知识奠定了基础。然而,农村初中生政治知识学习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系统分析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他们提高政治知识学习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村初中生政治知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政治知识学习意识薄弱,重视程度不够。意识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对客观现实的高级反映心理形式,在人的各种心理活动中,它起着调节、控制、指导的作用,意识具有自觉性、能动性、创造性的特点。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意识就是说学生自觉地认识到学习政治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烈的政治知识学习意识能促使学生从内心深处萌发出学习政治知识的欲望和动机并积极主动地探寻进行该活动的有效方法。通过对农村初中生政治知识学习意识与主动性现状的调查发现:农村初中生政治知识学习盲目性突出,自主学习意识缺乏且自信心不足,对政治知识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不求甚解。

第二,政治知识学习兴趣难以激发,主动性缺乏。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初中生学习政治知识的兴趣是他们在心理上对政治知识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他们学习的直接动力,直接关系到他们学习效果的好坏。初中生思维活动的基本特点是抽象逻辑思维开始逐步占据主导地位,但思维活动中的具体形象成分仍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又由于政治知识本身的性质和功能决定了它往往严肃有余而趣味不足,这就必然造成初中生对看似枯燥、刻板的政治知识失去兴趣、学习主动性不足,甚至产生排斥心理、厌烦情绪。

第三,政治知识学习途径单一,缺乏科学有效的方法。学习有法、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生打开知识之门的钥匙,学生掌握了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就如同找到了攀登知识之巅的路径。当前农村初中生学习政治知识普遍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方法、手段呆板单一,靠机械的死记硬背把握知识,自主学习能力比较欠缺,对政治知识的学习存在着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的现象,缺乏深刻的理解和领悟,缺乏问题意识,不能主动地提出问题,难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更做不到把课堂上所学的政治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成为指导他们行为的准则。

二、农村初中生政治知识学习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第一,灌输式政治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灌输式政治教学模式可以说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进的向学生系统地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效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的一种政治教学模式。灌输式政治教学模式强调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强调知识对学生的控制,呈现封闭性特点,远离生活世界。灌输式政治教学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1)是灌输方法具有强制性。灌输本身的作用发挥是外在的,是教师通过政治知识学习的多种途径强制于学生,这就导致忽视学生的自主性和自由性,淡化学生政治知识学习的内在需求。(2)是灌输形式相对单一化、教条化。灌输方式基本沿用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传统方式,即从灌输内容到被灌输对象的单向模式,失去了思想政治教育特有的创造活力,僵化、教条、单一的灌输形式和内容极易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和分离,导致教学质量下降。(3)是灌输内容缺乏层次感。政治知识的灌输面向全体学生,并不能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接受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在政治知识的具体学习中无法规避地表现为照本宣科、空洞说教、满堂灌的现象,它的结果就是泯灭学生的生机与灵气,抹杀学生的创造活力。

第二,农村初中专业政治教师的短缺。具有专业素质的政治教师的稀缺是农村初中生政治知识学习产生问题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据统计资料表明:80%农村初中只有毕业班安排一两名专职政治教师,这些教师的职责就是狠抓升学考试而不求其它,初一、初二年级政治教师则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而这些教师则通常把政治课当作副课对待。政治课教研组在农村学校和其他学科合并的现象也很普遍,以致政治教师只能在自己特定的狭小范围内开展教学任务,相互交流,听课学习相当困难,面对不断更新、日渐丰富的政治教材内容时,即便花费很大精力,教学质量仍不尽如人意。

第三,重智育轻德育的农村习俗理念的影响。智育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和发展智能的活动;德育是教育者将品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的在合品德的教育。受多种因素影响,农村社会中普遍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是农村家长对德育教育的普遍认识。在他们看来,一个人品德再好,也无法帮助他们摆脱现实困境。相反,有时人的品德诚实,却要吃亏,反被人嘲笑。加之智育的可检性和德育的不可控性的影响,现实生活中对学生德育又缺少明确的衡量标准,升学考试时对学生的德育要求也只是划了一道无形的录取线,导致许多农村家长对德育教育的漠视乃至忽略,他们往往把政治知识看成子女获取优秀成绩、顺利升学的工具。

三、正向引导农村初中生政治知识学习的对策

第一,更新政治教学理念,转变政治知识学习方式。教学生学会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点金术”有时比“金子”更为可贵。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才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教学的基本原则,也是学好政治知识的基本方法。初中生具有勤思、好疑,形象思维能力强等认知特点,加之政治知识理论性强、不易理解,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在引导初中生学习时要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联系初中生的生活实际,注重他们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力求做到书内知识与书外生活的融会贯通,这样初中生才能对所学的政治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领悟。与此同时,政治教师还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根据初中生的学习情况和个性特点,大胆探新、积极探索符合学生实际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以达到既符合政治知识学习规律,又满足初中生实际需求,既生动活泼,又不拘泥于形式的效果。

第二,提升农村初中政治教师的专业素质。政治教师在学生政治知识学习中起着导向作用,其文化底蕴、专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政治知识学习效果的好坏。首先,政治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理论素质。马克思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政治知识讲授的突出特点就是以理服人,政治教师必须坚持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其次,政治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政治知识的学习不能是呆板、空洞的说教,而应是教师理想、信念、情操和教养的真实外化和表现,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完善自己,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和道德修养去影响学生。再次,政治教师还应具备广博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具体包括:社会科学知识和历史知识,特别是哲学、伦理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当前理论热点、难点相关的知识;当代国内外思潮相关的知识;一定程度的现代自然科学技术知识。

第三,创设有利于农村初中生学习政治知识的家庭环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是不能承担起塑造人的细致、复杂的任务的。”蔡元培也说过:“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学校。”家庭环境是子女学习政治知识的重要环境,家庭的教育理念、生活环境、学习氛围对子女政治知识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调查发现父母如果关心国内外时事,那就会对子女政治知识的学习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要科学有效的引导子女学习政治知识、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家长就必须重视对子女政治知识学习的引导,有意识地培养其学习政治知识的意识和能力。此外,家长还应注重用自己的点滴言行去激发子女学习政治知识的热情,促使其能够运用政治眼光看待问题,运用政治思维分析问题。

综上所述,农村初中生要有效的提高政治知识学习效率,要达到政治知识学习的预期目标,必须立足于他们学习政治知识的具体条件和实际状况,认真分析和思考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查明原因和找出对策,只有如此才能不断提高他们学习政治知识的能力,坚定他们学好政治知识的信心。

参考文献:

[1]李太平,李炎清.灌输式政治教学及其批判[J].高等教育研究,2008,(07).

[2]庞文婧.更新家庭教育理念,构建学习型家庭[J].中国校外教育,2010,(01).

[3]朱桂权.激发初中生学习政治兴趣的几点尝试[J].中学教学参考,2009,(27).

[4]俞俊.初中生课外学习政治知识的障碍及其解决对策[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1,(16).

[5]胡斌武.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交叉和分野[J].上海教育科研,2005,(07).

初中体育理论知识范文第4篇

摘 要 目前,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在逐步加快,意外伤害越来越多。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人民的自救意识比较薄弱,相关急救知识的应用比较匮乏,因此从初中开始培养青少年的急救技能,提高自救意识非常重要。本文针对初中体育实践教学中急救技能的应用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一系列急救技能的具体运用方法,希望能够有助于初中体育教学。

关键词 急救技能 初中体育 自救意识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急救技能培养的重要性

(一)是珍爱生命,促进社会发展的需求

据相关报道可知,我国青少年、儿童每年在意外事故中伤亡的数量已经达到7万人,其中有很多人是死于运动受伤、溺水、昏厥、触电等等。如果能够在发生意外的时候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加强抢救力度,例如,采取“心肺复苏术”,对患者进行呼吸和心跳停止的抢救,那么也许会挽回部分人的生命。而这些日常生活中需要的急救措施是在除体育课程外其他课堂上学不到的,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体育课程的特点,为学生培养急救知识,这样一旦发生意外,学生可以积极进行急救,赢得急救最有利的时间。同样,当他们离开学校走向社会的时候,也可以运用自己所学的急救知识帮助别人,促进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

(二)是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创新理念的需求

目前,现有的体育教材中并不缺乏急救的知识,但是很多教师并没有注重对这方面知识的讲解,急救知识还只是停留在书面上,没有实际运用在生活中,这就导致虽然很多学生知道“口对口呼吸”“心肺复苏术”等等措施,但是并不知道应该如何具体运用,非常缺少这方面的实践知识。教师要合理利用体育课程的优点,让学生在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加强急救知识的学习,丰富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另外,在体育课程上开展急救知识学习是教师教学理念的升华和创新,更加注重课程的生活化、实用性和多样化,能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是符合社会发展的,也是目前新课程改革的需求。

二、初中体育实践教学中急救技能应用的具体对策

(一)首先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培养,做好理论基础

正确的急救技能可以挽回人的生命,而错误的急救可能会加速生命的衰亡,因此,加强急救技能培养,提高急救的正确性非常重要。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以理论为基础的,没有理论知识就不能正确指导实践技能,因此首先要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每个人的身体素质都不相同,所以在进行理论知识讲授的时候要从公共基础出发,为学生讲述如何在出现意外的时候将伤害降到最低。同时,教师还要注意教学方法的运用,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为后面实践知识的学习做铺垫。另外,要对学生进行心理知识的辅导,让学生形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二)将理论知识运用在实践中,提高实践的效力

理论离开实践就没有了意义,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运用实践知识的能力,通过体育课程不断熟练急救的技能,提高急救的积极性,培养社会责任感。例如,教师可以在体育课堂上为学生讲解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小常识,让学生掌握生活必备技能:

1.昏厥现场急救

昏厥现象在生活中发生的比较频繁,它是一种短暂性、突发性的疾病,在发生昏厥的时候一定不要惊慌,要让病人水平躺下,并保持头部偏低、脚部偏高的姿势,解开病人的腰带和衣服领子,同时注意保暖,用针刺病人的内关穴和人中,必要时喂病人温糖水和茶水。经过这些措施的进行,一般病人会很快醒来。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对身边的同学进行以上措施的尝试,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运用技巧。

2.溺水现场的急救

第一,要尽快将患者拖出水面以外,并清除其口和鼻子中的分泌物以及杂草,同时将其舌头拉出,避免堵塞呼吸道。第二,要将患者腹部垫高,促使其头部下垂,保证其吸收的水能够流出。第三,经过以上步骤之后,将患者平放在地面上,解开其腰带和上衣,如果感觉不到患者呼吸,或者脉搏的跳动,要立刻进行人工呼吸,同时进行心脏按压。如果脉搏跳动微弱,但是没有呼吸,那么要继续进行人工呼吸。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三人一组,其中一名学生作为溺水者,躺在地面上,另一名学生作为施救者对其进行上述动作的演示,另外一位学生进行指导和观察,之后进行动作分析。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而且能够让学生体会急救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学习的兴趣。

3.教师合理设置场景,提高学生急救的效率

初中体育教学中,单靠教师凭空讲述急救知识,并不能很好地提高讲解效率,学生也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师要合理设置情境,并进行适当地提问,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增强思考的积极性。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表演:在体育课堂上,几个学生在进行篮球比赛,这时一位学生为了抢到球就跳了起来,但是这一瞬间他踩到了另一个学生的鞋带,于是那个学生跌倒并扭伤了脚踝,这位学生疼痛难忍,情况非常紧急,于是教师快速地用袜子将该学生的脚踝勒紧,用自来水对其受伤部位冲洗。到这个环节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加入提问,如“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吗?”“下一次遇到这种情况大家都知道该怎么做吗?”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已经开始思考了,因为这种状况非常容易发生,与自己的生活紧紧相关,这样就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束语

在初中体育实践教学中加强急救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急救能力非常重要,不仅是珍爱生命的需求,也是促进人民健康,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初中体育教师要采取合理的方法为学生培养急救技能,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把伤害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罗海通.体育教学中急救技能的应用对策探析[J].新教育.2012.

初中体育理论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 教育教学 价值 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

一、初三思想政治课是国家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阵地

政治价值十分突出国家意识是超越理性的一种政治信仰,它是特定社会集体利益的反映,它对于事物的说明或解释总是受制于某一阶级的利益,以服务于这种利益为最高准绳。处于不同利益地位的社会集团必然会有不同的意识形态,在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其意识形态必然居于统治地位,构成社会的上层建筑,即国家意识形态。国家意识形态,象征着国家权威与统一,要求每个公民必须承认它、接受它、信奉它。所以,无论历史上任何社会、任何时代的统治阶级都从未放松过对公民的国家意识形态教育。尽管现今的世界上有多种多样的国家制度,有多种多样的政治意识形态,但每个国家都在通过意识形态来控制社会,巩固统治,培养自己的接班人。所不同的只是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上的差别。但在对公民进行国家意识形态教育的过程中,有一点在各国又是相同的,即以学校教育为主要途径,从统治阶级的利益和需要出发去改造人、塑造人。不重视思想政治课的政治价值,我们就会犯历史性的错误。重视思想政治课价值,并切实搞好初三思想政治课教学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命运。

二、初三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在教育改革中有着重要的价值

充分有效的发挥各学科课程的整体作用,推进综合课程的课程改革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我国教育过去深受前苏联模式的影响,实行的是典型的分科教育,几十年来,虽然为社会主义事业也培养了大批人才,但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学生素质发展不全面,适应面窄,知识结构不合理等弊端在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日益突显出来。近年来,我国教育界针对此问题不断借鉴国外中学成功的教学经验,结合我国教育的实际特点,就综合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展开了积极的研究与探讨。在加大中考、高考制度改革力度的同时积极改革课程体系,重视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并举,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不断加强中学生知识的综合学习,使中学生能够补充分科教学的不足,力图使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快,教育内容扩大化、多样化的客观要求。现有的教育改革在初、高中虽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教育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使建立全面合理的综合课程体系仍有很大困难。

初三思想政治课虽不能说就是综合课程,但它的综合性极强。初三政治知识点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常识、经济学知识、哲学知识和政治学知识等。其内容覆盖着多门学科,不仅涉及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学、伦理学、法学、心理学、宗教等有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知识,而且还涉及教育科学理论知识、自然科学常识,以及现代高科技方面的知识和文学、历史、地理等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同时,思想政治课还要重点介绍党和政府所制定的现行路线及重大政策,因而它是一门极具综合性特点的学科。思想政治课在对学生实施以国家意识形态为核心内容的普遍的、常用的文化社会科学基本知识教育,扩展学生的知识容量的同时,还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很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以全面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的宗旨。由此可见,素质教育是初三思想政治课的基本属性和底色。初三思想政治课的综合性特点代表了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的教育改革的方向。在教育改革中有具重要的价值。

三、初三思想政治课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中有其独有的价值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针是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教学方针是由思想政治课本身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从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来看,它不仅要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的教育活动,对中学生进行公民品德、马克思主义常识和有关社会科学常识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还要培养学生具有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提高思想道德和政治觉悟,指导行为的目的。因此思想政治课与其它课程在教育价值上体现出一定的差别。其它课程的教学更多地重视解决学生知与不知的矛盾。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不仅受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经历、思维方法及认识能力的制约,而且还要受社会上种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干扰。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面临着许多现实的社会现象,以及学生对此产生的大量思想问题。所以思想政治课既要解决学生知与不知的矛盾,又要解决各种社会意识的影响和学生情感习惯、信念等方面产生的对无产阶级理论信与不信的矛盾。思想政治课就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际出发,抓住学生思想认识上的热点问题,联系自然科学及其发展的实际,使学生能将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现实社会生活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并正确运用这些立场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并使学生能不断提高分析和解释能力,判断和批评能力,综合认识和评价能力,真正做到以马克思主义指导行动,去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