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天文学知识

小学天文学知识

小学天文学知识

小学天文学知识范文第1篇

天文科学课属于持续开展、逐步深入的一个科学教育项目,为了让更多的学校开设课程,我们对科技辅导员进行了系统专业的天文知识培训。目前,正在与天津市教委积极筹划开展“天津市天文教师定期教研”活动,以便更广泛、更深入地推动天文科学课程及校内天文科普活动。

以丰富的天文科普活动作为宣传天文科学课程的基础

天津科技馆有着得天独厚的人力资源优势,天津市天文学会挂靠在科技馆,所以我们拥有由天文科普专家和天文科普教师组成的一支专业的天文科普团队,他们常年工作在天文科普一线,拥有丰富的天文特长班、天文奥赛班、天文科普讲座的教学经验与实际观测经验。

天文科普进校园

在天文节活动期间,天津科技馆设计并制作了几十块科普展牌,展牌收集了近年来优秀的摄影作品,不仅画面优美,而且配有文字说明,知识性强,成为众多学生了解天文、学习天文的重要渠道之一。

作为天文节的一个分支,天文科普进校园活动也逐渐成为科技馆特色天文活动之一。按照计划,天津科技馆每月定期下访中小学,为周边及偏远学校的学生送去丰富的天文知识,也为科技馆后期课程的讲解储备了很多经验。

天文知识擂台赛

天文知识擂台赛是天津市大中小学生天文节中重要的活动之一,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天文知识的学习。经过一年对天文学知识的学习,与其他在校同学进行现场竞技,获胜选手予以相应奖励。改革后的擂台赛以淘汰制的形式出现在大中小学生之间,避免了抢答环节的种种弊端,以晋级的形式比赛,活动新颖,内容丰富,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天文特色夏令营

天文特色夏令营是天津科技馆传统天文科普活动之一。夏令营本着提升活动科技含量、扩大影响的目的,精心策划各种科技讲座、科学观测、竞技游艺活动,通过活动和震撼的星空极大地激发了师生的天文热情,许多天文教师纷纷投入到天文活动的开展中去。

天文教师培训

由于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天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科技馆本着让教师专业化培养学生的目的,促进学校开设天文科学课和开展天文科普活动,将工作重点放在了培训全市的天文教师上。在天津市教委、天津科技馆和天津市天文学会的联合支持下,科技馆邀请了著名的天文专家朱进、商朝晖、苏宜、赵之珩等从天文教师的职责、如何开展校内天文活动、天文观测、天文摄影等内容着手,为教师进行了深入有效的培训。

在总结前两届培训的基础上,2013年教师培训从课程上进行了创新的设计,将动手制作环节纳入到培训的范畴之中,太阳演示器、恒星演示器、光谱的形成等将实验带入课堂,让学生自己动手认识天文现象,培养天文兴趣。另外,配合讲座和观测可以让教师更好地将天文知识融入课堂中去。

《中学生学天文》教材的重新编写

2013年,科技馆本着继续深化校本课程的目的,邀请了天文专业方面人才及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参与撰写了新版的《中学生学天文》科普教材。此次改版突破了以往编写教材的传统模式,将教师用书和学生用书分别编写,内容配合各自的需求。在教师用书上增加了知识小链接、课堂实验的具体步骤等;在学生用书上,配有知识性强的图片及故事性强的讲解,避免了乏味枯燥的文字说明,知识以问答等形式出现在学生用书中。

稳中求发展,循序渐进推进天文科学校本教材

青少年对天文充满了与生俱来的好奇,同时天文教育的作用在未成年人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因此只有将馆、校结合起来,建立常效工作机制,开展天文科普工作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第一阶段:帮扶纳新

天文校本课程在2009年创办以来,吸引了天津市大中小学的广泛关注,但是由于天文课程的特殊性,并没有纳入到学生的常规课程中,开设天文课程的学校仅限于天津市内6区的几所重点中小学。在科技馆组织的一系列活动下,如“科技馆天文夜”“天津市大中小学生天文节”等,越来越多的天好者参与其中,并且也吸引了学校的教师。经2013年初步统计,天津市开展天文校本课程的学校由原来的6所中小学,扩展到了10余所中小学,其中包括一些偏远地区的中小学。

第二阶段:以学校带动社区,深入开展天文科普

在广泛吸引各区的优秀学校开展天文科学课程的基础上,天津科技馆呼吁开展天文校本课程的学校深入社区,为其周边社区送去科学、带去知识。

在带动社区的同时,也增加了大手拉小手互动学习的活动,既让天文学会的大学生定期走访周边的中小学,进一步激发教师们、学生们学习天文的热情,也发挥了大学生应有的作用,同时作为每年评定优秀天文学会的条件之一。

第三阶段:将天文科学课程纳入良性循环的系统中

从2012年开始,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拥有天文专业的高等学府已经陆续将统招改为“按学科兴趣类”的自主招生,所以天文校本课程的良性发展也为培养优质的天文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天文、爱好天文。以天津科技馆为依托的天津市天文学会作为天津市天文校本课程领头军,其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我们计划联合天津市教委等教育机构将天文这一领域的有志学生培养成对国家有用的科研人才。

在发展中找问题,逐步完善天文科学课程

注重动手培养――开发新的天文小实验

天文课程以其好玩儿、可视的特点吸引着大中小学生,单纯一味的死读书并不符合天文学科的特点,所以需要引进知识性强的科学实验。在2013年的天津市天文教师培训中介绍了3个有助于学生理解的、简单的动手制作小实验,未来开发类似的实验是今后工作的重点之一。

小学天文学知识范文第2篇

【教学片段】认识大、小月

师:你们可知道一年有几个月?

生:一年有12个月。

师:以一个闰年为例,366天。把这三百六十多天分配到12个月,每月大约分得几天?

生:每月大约有30天。

师:我们把366天平均分到12个月,每月分得30天,还余6天。这6天你们会怎样安排?把权力交给你们,试着在你们的作业单上分分看,在相应的表格中画圈表示一天。

教师巡视收集学生作品,选取了其中3种分法呈现在黑板上。

师:这样一来,一年中,有的月份仍然只有30天,我们把每月有30天的月份统称“小月”。有的月份多分得了1天,有31天,我们把每月有31天的月份统称“大月”。

师:黑板上的这些分法中,你更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生:我喜欢第一种分法,因为五月份是我的生日。

生:我也喜欢第一种分法,因为七月份可以放暑假。

生:我认为前两种分法更有美感,因为它很有规律。

师:他提到了“规律”,我们把大月安排在所有的单数月或双数月,这样的排列有规律,体现了数学的和谐美和对称美。其实早在公元前46年,就有人和我们这样分配的同学想到了一块了,他是日历的修订者――古罗马的恺撒大帝,他也想到了把大月安排在所有的单数月或者是双数月,这样一来,又有规律又好记。你们觉得恺撒大帝会保留这两种分法里的哪一种分法呢?悄悄告诉你们,恺撒大帝的生日在七月份。

生:第一种。

师:他也希望自己出生的月份是大月,这样才能显示出帝王的风范。于是保留了第一种分法,把所有的大月安排在单数月。

师:不过我们刚才是按闰年来分配的,一个平年比闰年要……

生:少一天。

师:这一天应该从几月减去?在当时,古罗马帝国会在每年二月的赎罪节上处决犯人,因此二月被视为不吉利的日子。

生:在二月减去1天。

师:这时的二月只剩下了29天。后来继位的国王叫奥古斯都,他出生在八月,当时的八月是?

生:小月。

师:就因为这个,他就有了想法(课件播放录音:我是奥古斯都,现在的罗马皇帝是我,和恺撒大帝一样拥有权威,我出生的月份,也要是大月)于是奥古斯都任性地将八月增加了一天,改为31天的大月。这样,每年又多出了一天,多出的一天又该从几月减去?

生:二月。

师:是呀,不吉利的日子,少过一天是一天,这一天又被减在了2月,只剩下了28天。28天的二月出现在平年,相应的把它称作“平月”,闰年时,二月有29天,2月29日这一天被称作“闰日”。

师:现在,他们俩都满意了,可日历上出现了什么情况?

生:七、八、九三个大月连在了一起。

师:这样,大月分布的又不均匀了,怎样才能避免这三个月连大?

生:去掉九月。

师:七月能动吗?恺撒在那。八月能动吗?奥古斯都在那。我们只好把九月这个大月挪到十月,把十一月这个大月挪到十二月。这样的大小月分布情况,直到公元1582年,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颁布新历法时,还一直沿用。这和我们今天日历上的分布情况也是一致的。

【赏析】

沈老师在教学时选择的“大、小月研究素材”与教材呈现的不一样。人教版教材是出示了2011年和2012年的年历,让学生通过观察、统计、分类整理,以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方式发现规律:一年有12个月,有31天的月份是……由于不是重复排列的规律,所以学生很难分辨哪些月是大月,哪些是小月,必须借助歌诀或拳头记忆法实现知识记忆。虽然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积累了一些数学活动经验,但在理解知识层面上其实是先入为主,变相地直接灌输。当然,因为关于“度量衡单位”这一板块的知识基本是约定俗成的概念,所以在实际教学中也无可厚非。

但沈老师的设计却给了我们一个迥异的视野,他把学生带回到公元纪年的起点,让学生化身知识形成的主宰,制订、修订纪年方式。原本枯燥的、硬性规定的计量单位突然鲜活了起来,学生感到原来大、小月的确定过程如此曲折。这样的学习过程俨然是在制作一部关于“大、小月”的传记电影,学生的学习兴趣被点燃。课程改革以来,教师们常常思考:什么是数学课堂教学中最需要做的事?“数学好玩”是数学家陈省身先生对数学的赞美,但为什么学生常常难以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呢?这值得我们思考。这节课沈老师通过自己的教学智慧充分展示了数学的亲和力,拨动着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体验数学的好玩与生动,使学生对数学由厌学到乐学。

本课让学生乐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借助“公元纪年史”融入数学教学,将数学文化创生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什么是数学文化?广义的数学文化,除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以外,还包含数学史中的人文成分、数学与社会的联系、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等。这节课的“公元纪年史”其实就是数学史。

数学文化离不开数学史,但是不能仅限于数学史。古罗马公元纪年的数学文化在成人眼中是既定存在的,但教师如果只是将它作为史料展现给小学生阅读,学生充其量只是阅读了一个遥远的历史故事,仅仅是停留在了解数学史的阶段。沈老师带领学生在生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将既定的数学知识恢复为原始的状态,重新探索计时单位“大、小月”的确立,将年、月、日的数学文化巧妙融入学生的学习过程,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知识的再创造。

当学生拥有了把366天分配到12个月的权力时,学生的创造并非毫无章法,无论是按大月、小月、大月、小月……”,或“小月、大月、小月、大月……”,或先“六个大月后六个小月”,都是按整齐的交替重复排列的规律进行分配,符合数学的本质和美学。正如恺撒大帝一般,虽然想体现自己的意志――“七月份是我的生日,我想多一天”,但并没有随心所欲地任性分配,而是在不违背自然科学和数学规律的原则下表达自己的意愿,这是理性思维在发挥作用。这个“把366天分配到12个月”的学习活动,正是对数学文化中“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和“数学史的人文成分、数学与社会的联系”的良好诠释。

其次,在这节课中,教师没有让学生简单地从年历中获取“大、小月分布”这一知识结果,而是让学生参与知识产生、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真正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方面,让学生知道了大、小月“是什么”,还让学生知道了“为什么”,在将来应用时,相信学生对大、小月的分布一定印象深刻,特别是扰乱了规律的7月和8月的分配,学生完全可以脱离歌诀或拳头,跳出死记硬背,实现轻松记忆。这是以学生为主体发生数学文化的体验,是单纯观察现代年历所不可替代的。另一方面,数学史是一部漫长而曲折的奋斗史、创造史,这节课中,沈老师带领着学生穿越时空,经历了公元纪年的产生、变化、发展和应用,让学生体悟每一个数学概念的产生,每一个定义的确认,是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辛勤付出,感受其中的道理,从而学会求知和生活。

小学天文学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文字学 小学识字教学 教学运用

汉字作为一种表意的古老文字,可谓中国汉民族一个伟大创造,同时也为中华五千年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载体。古往今来,汉字教育就是我国文化教育的起点,诚如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所言,“《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注重汉字的教学一直是我国的优良传统。而如今识字教学更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难点。按《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的要求,小学生必须学会大约2500个的常用汉字,其中低年级要会认1800个字,会写1000个字。相比较其他语种的学习而言,这样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最常用的教学法一般为字形分析法,即“独体字分析其笔画,合体字分析其结构”。尽管此种教学法使得师生双方都会感到任务重中、效率低,但无疑却是最主要的教学手段。笔者认为,既然无法回避这种教学模式,我们就有必要在教学法本身多动心思。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不妨多适当地运用一些文字学的知识进行教学,以增加识字课程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含量,如此一来我们的教学质量和效率自然可以得到保证,且与《课标》中实现小学语文教育“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要求是一致的。

文字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但并不是说它不适用于小学阶段的识字课教学,事实上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均已自觉或是不自觉地运用了文字学的知识。作为语言学的一支,文字学以文字为研究对象,研究文字的起源、发展、性质、体系,以及文字的音、形、义的关系,还有正字法和个别文字演变的情况,而文字学知识则有助于改进和改革我们的识字课教学。之所以选择文字学作为小学识字教学的辅助手段,缘于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使用最广泛的文字之一,它作为世界上仅存的表意文字,其中的每一个字都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如果我们仔细考察汉字的构造形式以及汉字发展的过程,便会发现汉字中的文化蕴涵和古人造字时的思维轨迹。可以说,表意体系的方块汉字本身就是历史,它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天文、地理、艺术、神话、哲学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价值。那么对于小学生而言,我们该如何实施我们的教学计划?笔者认为,首先我们应该配齐一些基本的工具书,如《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注》、《康熙字典》、《汉语大词典》(缩印本)等等。至于具体的教学方式则至少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予以进行:

其一,我们可以通过汉字中蕴藏的历史、神话等知识增加识字课程的趣味性以及人文含量。

作为中华文化传承的载体,汉字中蕴藏了不少文化知识。比如说,“后”字。在今天看来,“后”主要与空间、时间上的先后有关,以及与王后、母后有关。其实在今天的简化字改革之前,此二者根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关系。今天的“后”字在古代从字理上讲一般指王后、母后。为何?因为甲骨文中的“后”乃为一个女人形状的象形字,它往往与“土”连缀为“后土”一词,而“土”则解释为“吐也,能吐生万物也”。“后土”在我国早期神话传说中指共工氏之女,是一位掌管土地、山川河岳的神祗,就是土皇,民间俗称“后土娘娘”。在农业生产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中华民族历来对土地充满敬仰之情,因此在我国的神仙谱系中“后土”地位很高。需要指出的是在早期的文字中“后”与“垢”、“土”与“吐”均音意不分。

在汉字中涉及神话传说的字还有很多,再如“娲”字。“娲”字专指女娲。女娲与伏羲、神龙并称三皇,为我国传说中的人类始祖。女娲是一个人身龙尾的女神,相传远古的时候她就在天地之间游荡,望着水中自己的影子感到十分的寂寞,便按照自己的形象用泥土捏了好多小人。随着地上的小人越捏越多,她长长地吹了一口气,这些泥人因之便伸伸胳膊踢踢脚都有了生命,于是地上有了人类。不过人类的太平日子没多久,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之间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斗。被打败的共工一怒之下,用头撞倒了不周山——此为支撑苍天的大柱子,天因而踏了下来,且破了一个大窟窿。一时间洪水滔天,人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女娲只好来到黄河边挑选五彩石在火中烧炼,最终用九天九夜的时间把天补好了,天上又重新出现了五色云霞。再如“羿”字专指传说中夏代有穷国的君主,以善于射箭著称,他曾射掉天上的九个太阳,同样救民于水火之中。“嫦娥”则为“羿”的妻子,因服食西王母的不死之药飞上月球,成为月神。只要我们留心,便会发现汉字中蕴涵着的丰富的文化资源将使我们的识字课增色不少。

其二,我们可以通过汉字中蕴藏的民族传统价值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期一石两鸟。我们的民族是一个礼仪之邦,其中很多的人文信息同样蕴藏在汉字中,因此借助汉字中具有价值判断信息的字对学生进行教育自然是小学语文老师应予以重视的事。如“忠”字,是指把心放在中心,即将心放正之意。我们一直讲做人要心正,心若不正,变成了“歪心眼”。我们讲忠,就是说对祖国要表现出自己的赤子之心,对亲友则要表里如一、讲诚信。那种言行不一、口是心非的言行是我们应该反对的。讲真话、守信用一直是我国文化中的优良传统,今天我们党提出“八荣八耻”的说法与之如出一辙。再看“耻”字,《康熙字典》对其解释道:“耻,从心耳会意,取闻过自愧之意,凡人心惭则耳热面赤是其验也。”意思是说,知耻的人若有了过错,便会脸红心跳。古往今来,仁人志士一直将“知耻”作为“修身”的基本要求之一。清初的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曾云:“不耻恶衣恶食,而耻匹夫匹妇之不被其泽。”意即当官的人应该不把自己穿破衣、吃粗饭当作可耻的事,而应该把普通老百姓没能受到他的恩惠,亦即我们今天讲的“公仆”未能对“主人”服务好当作羞耻。而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更应该在“知耻”中不断进步,知耻而后勇。

我们再看“愧”字,古人认为心中有鬼,必然就有愧。如此说来,我们做人就应该坦坦荡荡,以期无愧于心。明代的刘伯温曾这样自勉:“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又有古语云“求个良心来管我”。有了良心我们心中便会无愧,且充满善念,才能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所谓“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是也。

通过文字学的梳理,我们将会发现汉字中类似的文化信息可谓不胜枚举。事实上,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识字教学中适当地运用文字学的知识并非是过高要求。这既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又符合《课标》中识字教学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的要求。

参考文献:

小学天文学知识范文第4篇

一、设备欠缺

就拿我们学校来说吧,跟天文教学有关的实验器材,整个实验室就3个地球仪,更不用说望远镜、星座图之类了。没有器材,老师教学时只能照本宣科,老师教得累,学生听得更是一头雾水。

二、时间冲突

天文教学尤其是观察星空这部分内容,实验起来也有困难。观察星座只有在晴朗的夜晚才行。绝大部分学校没有寄宿学生,如果实践起来,就必须安排在晚上,这样就要求学生晚上到校或某个地方。教师不得不考虑安全因素以及校领导是不是支持,这就让部分教师退缩了。

三、氛围不浓

由于上述两个原因,天文教学这方面的内容,在小学科学课开展起来就有困难。一是知识不能很好地落实。二是学生的积极性、兴趣不够。久而久之,在纸上谈兵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遭扼杀,兴趣锐减,对天文知识的观察氛围逐渐减弱。我们如何克服不利因素,引起学生的兴趣呢,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谈点个人对天文知识教学的粗浅看法:

1.借助多媒体,直观演示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电教教法以其丰富多彩,声画并茂,突破时空限制,跨越了宏观、微观之间,直观、形象地反映客观事物,揭示事物的本质,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实验教学趋向深入性,更具趣味性和实践性。一堂科学课,实验教学毕竟有限,一两个实验只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而大部分内容是要在课前或课后去实践、去掌握,这就使知识的掌握具备了不确定性。而通过运用教学幻灯片、教学碟片、自制flas等一些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和观看实验相结合,使学生在短短课堂40分钟内更多、更全面地去学习,去掌握知识,实验教学也更加轻松,更加全面。在讲解星座部分知识时,我下载了立体星图这样一个软件,这里面有每一天某时的星座图,并伴有星座知识,学生看得比较清楚,星座故事让学生趣味更浓,且利于记忆,这样晚上回家后就可以有针对性的观察星空,既衔接了知识与实践,又培养了学生观察天体的积极性和兴趣。

2.利用双休日,联合家长

小学生由于年龄等特点,独立观察能力不足,必须在老师的带领下才能开展。在晴朗的双休日,我挑选了部分对天文知识比较感兴趣的学生,让他们去找家长一起来,这样安全就有保障了,且不懂的地方回去后家长顺便也可以指导自己的孩子。家长工作做好后,在一个晴朗的周六晚上,我带上小天好者以及他们的家长,来到野外,从北斗七星找到北极星,找到春季大三角,并仰望土星,然后介绍狮子座等等。这些小天文学家都听得入迷了,连家长都融入了观察讨论中,还说回去后买个望远镜给孩子用呢。我利用这次观察星空的机会,让学生既了解了星座知识又培养了天文兴趣。

3.探索外太空,培养兴趣

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正是兴趣和求知欲的萌芽,教师要很好地保护,并不断引导使之成为学习科学知识的动机。能让孩子们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进行探索,有利于发挥孩子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主选择方法,进行尝试、改造或创新,这才是我们为之努力的目的。既能激发兴趣又能直接切入主题的捷径是围绕课堂教学核心所创设的演示实验。如我在教学《日食和月食》时,考虑到学生能听懂但是难以真正掌握。为了使教学更加形象具体,我让学生进行示范表演,让开着的灯当作太阳,一个学生拿着乒乓球当作月球,另一个学生的头当作地球,拿着乒乓球的学生绕着“太阳”转当“太阳”、拿乒乓球的学生和另一个学生的脸在同一条线时,一个学生说看不见“太阳”,其他学生也从阴影中看到这一点。通过示范情景的创设,学生在愉快中掌握了“日食和月食”的知识。

小学天文学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课标;生活化教学;语文学科;教学方式

引言:所谓“新课标”是指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其本身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倡导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将基础课程教育的核心工作更加的完善化。新课标的实质是将教学内容真正的渗入到学生的脑海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竞争意识,使得学生的身心成长更为全面与健康。将语文知识更加的贴近生活化能够增强学生的语文基础,同时,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也可以丰富实践教学的课堂,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与活跃。因此,应当将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作为整体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发展方向。

一、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

(一)生活化是掌握语文知识的基础

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对于语文知识的传授应当从生活中开展语文教学,同时要将语文知识应用到生活之中。在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的课堂实践教学中密切的联系生活、贴近生活,并且合理的组织语文教材,充分挖掘生活的潜在素材,准确的找到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合点,使学生在生活经验中得到启发,则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提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充分的了解到语文就是生活,生活离不开语文,从而对语文知识进行更好的掌握,加强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

(二)生活化使语文知识变抽象为直观

普通的课堂教学方式只是苍白的讲解,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枯燥无味,不能够理解其中的真正含义,而生活化教学能够使学生更为轻松主动的掌握好语文教学中所要求的重点内容。生活化教学可以将语文知识变得更为直观,不再是抽象的思维想象,生活中所应用到的语文知识走进课堂,与教师的讲解融为一体,就会使语文知识的学习变得更具体、生动。学生也会感到亲切,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师适当的引导,能够大大的加强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与人际交流能力。

(三)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

大多数的学生对教师都充满一种距离感或者恐惧感,因此,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可能会由于此类原因而不像老师请教,无法将问题尽快的解决。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将语文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切身联系起来,使得学生对知识有更好的理解。同时也拉近了教师在学生心中的距离,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也能够间接完善整体的教育教学体系,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育要求。

二、新课程的标准下实施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具体举措

(一)从生活中挖掘语文知识

小学时期的学生在身体与心理方面均未成熟,因此,对其教育与辅导则需要教师更多的耐心与精力。在为学生灌输语文知识的同时,应当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接受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所要学习的语文知识内容尽量与生活相贴近。要从生活中挖掘语文知识,将知识与生活相融合。利用生活让学生对语文有更好的理解,在自己的潜意识里自觉构建专属于语文的学习理念。例如,在学习第一单元“找春天”时,可以先为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教材中“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朗读过后,为学生展示带有春天特色的景物,发芽的柳枝与小草可以让学生更深刻的领悟的春天的含义。同时,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有关于春天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春天的魅力与象征万物复苏的意义。通过此种方式进行教学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会增强学生的视觉审美能力。

(二)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我国目前的教育方式大多是应试教育或“填鸭式”教育,课堂实践教学模式较为单一,使学生产生学习疲劳,从而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应当丰富课堂教学的具体方法,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兴趣引导学生学习,则会大大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质量。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将知识更加形象化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将教学课堂转移到室外,更加的贴近所要学习的语文知识,同时带学生领略大自然的魅力与校外世界的精彩。例如,在学习“一次有趣的观察”时,教师可以不仅限于教授教材上的内容,同时也可以带学生到景色优美的野外,观察小动物的身体形态与生活习性,同时为学生讲解有关动物的有趣故事,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原学生在课堂实践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学习“和时间赛跑”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制定与课题相符的小竞赛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活动可以在室外举行,能够让学生更加放松,气氛更加活跃。学生可以更好的融入到学习与活动中。举行竞赛活动的同时计算总体的时间,学生的表现进行适当的引导与评价。以此作为启发的引点,将时间的宝贵与珍惜时间的启迪灌输给学生。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耳目一新,使学习充满乐趣。

结语: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应当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思路,寻求更好的发展。语文教学应当与生活相联系,进行生活化的模式进行教学。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创设情景式教学,能够加强课下学生对相关语文知识的巩固作用。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会使整体的教育教学体系不断发展,同时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新世纪的创新型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秀云.浅析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观念及方式的调整[J].科教文汇.2012(08).

[2] 刘莉.论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如何实现生活化教学[J].现代阅读.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