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铁运营培训

地铁运营培训

地铁运营培训

地铁运营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校企共建 高职教育 特色专业 运输基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12.002

Abstract Training base is an important practice place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skill level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raining model and the quality of school running.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fessional vocational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to build a railway transport base as an example, from the railway transportation professional technical skills training, training needs analysis, is the effective way of transportation enterprise cooperation training base, this base construction contents, achievements and results.

Keywords school-enterprise co construc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 specialty; transport base

现代职业教育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依托企业开展教学实训,人才培养和职工培训融为一体,产教、科教融合发展,专业特色明显的特色学院。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高铁职院)开设专业有明显铁路行业特色,是2005年从广州铁路(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广铁(集团))实行主辅分离移交衡阳市主管主办,为广铁(集团)培养了大量铁路运输技术技能人才,同时开展职工在职培养。校企共建铁路特色实训基地,一方面拥有前期基础,另方面学校培养毕业生大部分输送到广铁(集团)就业,同时为广铁(集团)开展了大量在职职工培训,能实现校企共育、资源共享等。共建运输实训基地(以下简称:运输基地)能为高职铁路运营管理类铁道交通运营管理、城轨交通运营管理、高铁客运乘务和铁路物流专业进行多岗位的实习、实训,同时也能满足在职职工新设备、新技术培训的实做实训需要。

1 共建运输基地是运营管理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需要

(1)高铁产业前景广阔,急需大量运营管理人才。近年来,中国铁路快速发展,“四纵四横”高速铁路骨架的国家快速铁路网基本建成。截至2014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1.2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二;其中高速铁路1.6万公里,占世界高铁营业里程的50%以上,位居世界第一。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规划》,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5万公里,高速铁路总里程达2.7万公里。随着 “一带一路‘251’三年行动计划”,亚投行筹建工作迈出实质性步伐,丝路基金已经顺利启动,一批铁路运输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已经在稳步推进。高铁产业正面临全新的发展契机。如广铁(集团)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每年需求约1600人;湖南及泛珠三角地区城市轨道交通里程560公里,到2020年,城市轨道交通对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将达到6020人。而与之匹配的铁道运营管理服务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量面临极大的缺口。

(2)高铁产业技术提升,需要素质更高能力更强的运营管理人才。高速铁路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其运行管理难度要求越来越高,准时、安全、便捷的高速服务理念走向成熟,更需要适应高速铁路大力发展的具备良好职业素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娴熟的服务技能、严谨的管理水平的运营管理服务人才。深度校企合作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共建基地也是塑造高水平运营管理服务人才的必备手段。

地铁运营培训范文第2篇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也得以快速发展,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南京、昆明、苏州等近40个大中城市拥有或在建地铁。各地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的支撑,这对各地铁道类相关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各院校相关专业教学中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此外,对于地铁公司来说,通过员工的职前培训和在职岗位技能训练,不断提升员工的岗位能力,也是运营和安全的重要保证。

因此,一方面,打造怎样的专业教学实训平台,以培养满足当地城市轨道交通技术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成为轨道类院校面临的共同问题;另一方面,从轨道交通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情况来看,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属于特有工种,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在建设上一次性投入大,而许多院校开办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时间较短,导致各校实训基地建设中普遍存在资金缺乏、技术支持要求高、缺少具有实践操作技能的教师等问题。于是,大多数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实训基地来解决上述问题。笔者以校企合作共建昆明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为例,从技术方案、建设过程、资金筹措、师资培养以及合作机制等方面进行介绍,期望这些经验和做法能为同行提供借鉴。

一、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是昆明地铁运营人才需求对实训基地提出了迫切要求。昆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里程为187公里,首期工程于2010年5月全线开工建设,2012年6月昆明地铁6号线正式通车,2013年5月首期工程南段通车,北段也于2013年年底通车试运营。按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每公里配置60名工作人员和昆明地铁规划建设里程测算,近五年的人才需求总量逾万人,岗位涉及站务员、电客车司机、车辆、机电、供电、通信、信号、工务等运营和维修人员。随着昆明地铁运营线路的不断增加,员工亟须加强实践技能,这对实训基地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

二是学校外贷项目的实施为基地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2013年1月,昆明铁路机械学校借用奥地利政府贷款购置教学实训设备项目顺利完成招投标,学校将该项目三分之一的资金投入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设备的购置,主要购置列车模拟驾驶训练器、车站值班员仿真培训系统、OCC仿真培训系统、城轨车辆转向架模型和地铁车辆实训装置等教学实训设备。

三是新建教学楼为基地建设提供了场地保证。2012年7月,学校新建教学楼正式投入使用。该教学楼在规划设计时,提前将2 000m2的主楼地下层按地铁车站的基本要求进行了规划,并在教学楼施工过程中进行同步建设。其中,教学楼主楼大厅进入地下层设置了三个楼梯间,其中两个楼梯间各预留上、下扶梯的安装位置。地下层侧面设置与主干道相连的大门,方便后期教学设备的进出。另外,设计时按照实训基地建成后的使用要求,充分考虑了通风、照明和消防等因素。教学楼的前期设计和建成为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了场地保证。

四是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基地共建提供了有力保障。2009年9月,学校与昆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签订了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人才培养工作随之启动。2011年以来,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与昆明铁路机械学校在职前培训、人员招聘、师资培养、专业建设等方面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随着昆明地铁建设和运营的推进和发展,技术人员队伍日益壮大,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需求不断增大,学校轨道类专业办学规模也逐年扩大——现有专业教学设施设备已不能满足技术培训和专业教学要求。因此,针对教学中和培训专业教学设施设备存在的问题,公司和学校在双方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双方各自的资源优势,经多次协商确定校企合作共建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

二、实训基地建设

(一)合理规划确定建设目标

自校企双方展开合作以来,学校和公司的领导、专业教师、技术人员多次对实训基地的建设进行了研讨,并于2011年9月确定了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通过校企合作方式,面向昆明地铁,辐射西南地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组建一个具备轨道交通地铁运营技术员工培训、专业实训教学和设备调试试验等功能的实训基地。建成后基地可满足昆明轨道交通地铁运营和维修技术人员的职前与在职培训,可满足相关岗位的单项演练和综合演练要求,满足学校轨道类专业的实训教学需要,同时为轨道交通设备的调试与应用搭建试验平台,并为职业资格鉴定提供基础平台支持。

(二)建立健全合作机制实现校企共赢

校企双方在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共建、共管、共享”的合作机制,以“产权明晰、优势互补”为原则共同进行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基地由校企双方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并使用,在规划、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双方根据各自在场地、人员、技术、资金及设备方面的优势提供必要支持,建成后实训基地的设施设备,其产权仍归属于投资方,双方享有共同的使用权,日常使用维护由学校和昆明地铁运营公司派驻管理人员共同负责。

(三)紧密合作制定总体方案与技术方案

从2010年开始,学校组织专业调研组,先后走访调查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地铁公司以及部分铁道院校,从实训基地建设、设备组成、技术要求、教学及培训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2011年10月,成立由调研组教师和昆明地铁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构成的项目组,就昆明轨道交通实训基地的建设,结合昆明地铁实际情况,从满足轨道交通主要工种的技术人员培训、技能鉴定和相关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角度,进行实训基地建设规划。经过多次论证和修改完善,共同完成了实训基地建设的详细规划和功能设计,最终确定了实训基地的总体方案:建立一个集视觉、听觉、触觉于一体的模拟车站,利用模拟设备搭建运营仿真平台,通过模拟设备和实物设备的组合达到使培训人员身临其境的岗位实训、考核、鉴定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由满足OCC调度、车站值班员、电客车司机、车站站务员、车站票务员、车站机电设备维护工、信号设备维护工、供电设备维护工、工务线路维护工及车辆检修工等运营和检修岗位培训需要和 相关专业教学需要的十个培训系统组成。

在完成总体方案的基础上,项目组制定了基地建设的技术方案,确定了设备构成和技术要求。调度、驾驶和车站作业作为地铁运营的核心岗位,与之对应的OCC调度仿真培训系统、车站作业仿真培训系统与地铁列车驾驶仿真器,通过构建“大三角”的互联关系,形成地铁运营综合训练系统。该系统通过教员系统进行控制,教员系统既可对上述三个系统单独或并行控制,包括设定参与训练的系统种类及个数、运行线路、模拟驾驶以及各类故障和突发事件,还可监控训练过程。这项技术要求是技术方案中的核心,也是该实训基地的主要特色。

(四)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的建设中技术平台的大量现场实时数据,需要模拟设备提供,同时,线路设备、机电设备、信号设备、AFC设备、售检票软件系统又是模拟设备不能替代的。因此,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采取学校采购搭建基础运营模拟平台,企业提供部分实物、声音广播文件、导向系统标识文件的方式进行共建。实现从功能表现上、使用硬软件条件、视听环境上与现场一致的实训场景。

1.学校资金筹措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设备具有技术要求高和设备价值大的特点,构建实训基地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资金不足是各地铁道院校在推进实训基地建设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因此,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和市场引导下,通过校企合作、引入企业和社会资本,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分担长效机制,是推动职业教育持续性发展的有力保证,也是解决中大型实训基地建设资金的有效途径,该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建设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前已述及,基地的一部分设备购置,以学校借用奥地利政府贷款购置教学实训设备项目的方式予以解决。

2.学校基础建设

学校通过预算项目完成地铁模拟车站的基础建设,包括铺设整体道床、道岔及转辙机,完成车站站台及站厅、车控室、编码室、客服中心、调度室、模拟驾驶室、车站值班员室、运转值班室、教学机房和教学观摩室等功能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在基础建设中,充分考虑实训基地的总用电负荷、配电柜的设置、接地、接零、绝缘等因素,以确保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和扩展性。在学校基础建设中,充分考虑、灵活处理企业设备在实训基地安装过程中的问题。

3.企业设备投入

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在实训基地共建基础上,提供全高安全门(含滑动门、固定门、应急门)、半高安全门(含滑动门、固定门、应急门)、自动售票机、进出站闸机、人工售票BOM机、供电第三轨及相关供电基础设施、信号机、信标、轨旁计轴设备等信号基础设施设备,组建实训基地中票务培训系统、机电、供电、信号培训系统。在企业硬件安装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模拟平台与现场真实设备的接口关系和实训工位的问题。通过校企双方紧密合作,完成了实训基地的第一期建设工作。

(五)共同参加建设,实现师资双向培训

项目组按照实训基地总体方案要求,结合教学楼地下层的实际情况,进行地铁模拟车站的布局设计。按照设计要求,由地铁施工单位承建了轨道线路施工,设备提供方完成教学设备的设计和制造。同时,为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学校安排相关专业教师参与技术设计和施工建设。

设备在安装调试前,学校、公司和生产商三方的人员(包括校方的城市轨道车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通信信号、机电设备等专业的专任教师;地铁公司包括电客车司机、调度员、值班员、通信、信号、线路、供电、机电等岗位的技术人员及培训师;生产商的技术工程师)就实训基地设备的调试要求,结合技术方案,再次进行了讨论和明确,然后开始设备安装调试。

基地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由地铁公司电客车司机、车辆、站务员、票务员、机电、电环调、行调、通信、信号、工务、供电等岗位的技术人员和学校相关专业教师组成的项目验收组,以两次综合演练的方式对全部设备进行验收。演练过程全部由公司技术人员及对应的在职在岗骨干员工操作,学校专业教师全程分岗位参与。演练结束后,三方人员对综合演练进行总结,公司技术人员对演练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和不足,通过书面和图片形式就运行图、ATS操作、调度电话、SCADA、车辆、车站HMI、信号楼HMI、车辆段HMI等八个方面七十余个问题向生产商进行了反馈,生产商随后进行了整改和完善。建成后的实训基地如图1所示。

通过全程参与基础建设、设备调试和综合演练,不仅完成了设备调试和验收,同时也使专业教师和公司培训师尽快地熟悉了实训设备的操作,有效缩短了教师的设备使用培训周期,达到了公司培训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双向培训的目的。

(六)共用共管,有效发挥基地的作用

建成后的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搭建了一个城轨运营的综合培训系统,其设备种类繁多、设备数量较大,使用工种多、层次不同。为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在建设初期成立了由学校四名专业教师与昆明地铁公司的一名专职人员组成的设备管理维护团队,在设备安装调试期间全程参与,同时将负责实训基地运行后的管理和设备维护。该团队从设备的日常维护、使用管理、故障申报等环节初步制定了一整套管理办法,保障实训基地今后的正常运转,充分发挥基地在地铁员工培训和专业教学中的支撑作用,为后期的共用共管并形成长效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3年7月,该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初步完成建设,从设备配置和综合演练的情况来看,实训基地可达到提供轨道交通相关工种每年不少于2 000人次的各类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同时为学校轨道类专业教学提供6个专业约200个工位的实训规模。截至2014年底,在实训基地已完成四期、6个岗位共计1 250余人的技能鉴定,有力地保障了昆明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人才培养需要。后期将围绕实训基地这个技术培训平台,由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培训师与学校教师共同各岗位实训课程,进一步完善各工种联合演练实训项目和技能鉴定考核标准。

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校企双方以企业自身发展和学校办学需求为切入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为主线,探索创新校企合作模式,通过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以“共建、共管、共享”的合作机制,构建了一个符 合城市轨道交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技术平台,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4-0063-04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也得以快速发展,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南京、昆明、苏州等近40个大中城市拥有或在建地铁。各地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的支撑,这对各地铁道类相关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各院校相关专业教学中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此外,对于地铁公司来说,通过员工的职前培训和在职岗位技能训练,不断提升员工的岗位能力,也是运营和安全的重要保证。

因此,一方面,打造怎样的专业教学实训平台,以培养满足当地城市轨道交通技术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成为轨道类院校面临的共同问题;另一方面,从轨道交通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情况来看,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属于特有工种,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在建设上一次性投入大,而许多院校开办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时间较短,导致各校实训基地建设中普遍存在资金缺乏、技术支持要求高、缺少具有实践操作技能的教师等问题。于是,大多数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实训基地来解决上述问题。笔者以校企合作共建昆明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为例,从技术方案、建设过程、资金筹措、师资培养以及合作机制等方面进行介绍,期望这些经验和做法能为同行提供借鉴。

一、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是昆明地铁运营人才需求对实训基地提出了迫切要求。昆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里程为187公里,首期工程于2010年5月全线开工建设,2012年6月昆明地铁6号线正式通车,2013年5月首期工程南段通车,北段也于2013年年底通车试运营。按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每公里配置60名工作人员和昆明地铁规划建设里程测算,近五年的人才需求总量逾万人,岗位涉及站务员、电客车司机、车辆、机电、供电、通信、信号、工务等运营和维修人员。随着昆明地铁运营线路的不断增加,员工亟须加强实践技能,这对实训基地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

二是学校外贷项目的实施为基地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2013年1月,昆明铁路机械学校借用奥地利政府贷款购置教学实训设备项目顺利完成招投标,学校将该项目三分之一的资金投入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设备的购置,主要购置列车模拟驾驶训练器、车站值班员仿真培训系统、OCC仿真培训系统、城轨车辆转向架模型和地铁车辆实训装置等教学实训设备。

三是新建教学楼为基地建设提供了场地保证。2012年7月,学校新建教学楼正式投入使用。该教学楼在规划设计时,提前将2 000m2的主楼地下层按地铁车站的基本要求进行了规划,并在教学楼施工过程中进行同步建设。其中,教学楼主楼大厅进入地下层设置了三个楼梯间,其中两个楼梯间各预留上、下扶梯的安装位置。地下层侧面设置与主干道相连的大门,方便后期教学设备的进出。另外,设计时按照实训基地建成后的使用要求,充分考虑了通风、照明和消防等因素。教学楼的前期设计和建成为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了场地保证。

四是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基地共建提供了有力保障。2009年9月,学校与昆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签订了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人才培养工作随之启动。2011年以来,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与昆明铁路机械学校在职前培训、人员招聘、师资培养、专业建设等方面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随着昆明地铁建设和运营的推进和发展,技术人员队伍日益壮大,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需求不断增大,学校轨道类专业办学规模也逐年扩大——现有专业教学设施设备已不能满足技术培训和专业教学要求。因此,针对教学中和培训专业教学设施设备存在的问题,公司和学校在双方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双方各自的资源优势,经多次协商确定校企合作共建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

二、实训基地建设

(一)合理规划确定建设目标

自校企双方展开合作以来,学校和公司的领导、专业教师、技术人员多次对实训基地的建设进行了研讨,并于2011年9月确定了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通过校企合作方式,面向昆明地铁,辐射西南地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组建一个具备轨道交通地铁运营技术员工培训、专业实训教学和设备调试试验等功能的实训基地。建成后基地可满足昆明轨道交通地铁运营和维修技术人员的职前与在职培训,可满足相关岗位的单项演练和综合演练要求,满足学校轨道类专业的实训教学需要,同时为轨道交通设备的调试与应用搭建试验平台,并为职业资格鉴定提供基础平台支持。

(二)建立健全合作机制实现校企共赢

校企双方在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共建、共管、共享”的合作机制,以“产权明晰、优势互补”为原则共同进行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基地由校企双方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并使用,在规划、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双方根据各自在场地、人员、技术、资金及设备方面的优势提供必要支持,建成后实训基地的设施设备,其产权仍归属于投资方,双方享有共同的使用权,日常使用维护由学校和昆明地铁运营公司派驻管理人员共同负责。

(三)紧密合作制定总体方案与技术方案

从2010年开始,学校组织专业调研组,先后走访调查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地铁公司以及部分铁道院校,从实训基地建设、设备组成、技术要求、教学及培训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2011年10月,成立由调研组教师和昆明地铁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构成的项目组,就昆明轨道交通实训基地的建设,结合昆明地铁实际情况,从满足轨道交通主要工种的技术人员培训、技能鉴定和相关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角度,进行实训基地建设规划。经过多次论证和修改完善,共同完成了实训基地建设的详细规划和功能设计,最终确定了实训基地的总体方案:建立一个集视觉、听觉、触觉于一体的模拟车站,利用模拟设备搭建运营仿真平台,通过模拟设备和实物设备的组合达到使培训人员身临其境的岗位实训、考核、鉴定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由满足OCC调度、车站值班员、电客车司机、车站站务员、车站票务员、车站机电设备维护工 、信号设备维护工、供电设备维护工、工务线路维护工及车辆检修工等运营和检修岗位培训需要和相关专业教学需要的十个培训系统组成。

在完成总体方案的基础上,项目组制定了基地建设的技术方案,确定了设备构成和技术要求。调度、驾驶和车站作业作为地铁运营的核心岗位,与之对应的OCC调度仿真培训系统、车站作业仿真培训系统与地铁列车驾驶仿真器,通过构建“大三角”的互联关系,形成地铁运营综合训练系统。该系统通过教员系统进行控制,教员系统既可对上述三个系统单独或并行控制,包括设定参与训练的系统种类及个数、运行线路、模拟驾驶以及各类故障和突发事件,还可监控训练过程。这项技术要求是技术方案中的核心,也是该实训基地的主要特色。

(四)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的建设中技术平台的大量现场实时数据,需要模拟设备提供,同时,线路设备、机电设备、信号设备、AFC设备、售检票软件系统又是模拟设备不能替代的。因此,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采取学校采购搭建基础运营模拟平台,企业提供部分实物、声音广播文件、导向系统标识文件的方式进行共建。实现从功能表现上、使用硬软件条件、视听环境上与现场一致的实训场景。

1.学校资金筹措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设备具有技术要求高和设备价值大的特点,构建实训基地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资金不足是各地铁道院校在推进实训基地建设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因此,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和市场引导下,通过校企合作、引入企业和社会资本,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分担长效机制,是推动职业教育持续性发展的有力保证,也是解决中大型实训基地建设资金的有效途径,该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建设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前已述及,基地的一部分设备购置,以学校借用奥地利政府贷款购置教学实训设备项目的方式予以解决。

2.学校基础建设

学校通过预算项目完成地铁模拟车站的基础建设,包括铺设整体道床、道岔及转辙机,完成车站站台及站厅、车控室、编码室、客服中心、调度室、模拟驾驶室、车站值班员室、运转值班室、教学机房和教学观摩室等功能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在基础建设中,充分考虑实训基地的总用电负荷、配电柜的设置、接地、接零、绝缘等因素,以确保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和扩展性。在学校基础建设中,充分考虑、灵活处理企业设备在实训基地安装过程中的问题。

3.企业设备投入

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在实训基地共建基础上,提供全高安全门(含滑动门、固定门、应急门)、半高安全门(含滑动门、固定门、应急门)、自动售票机、进出站闸机、人工售票BOM机、供电第三轨及相关供电基础设施、信号机、信标、轨旁计轴设备等信号基础设施设备,组建实训基地中票务培训系统、机电、供电、信号培训系统。在企业硬件安装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模拟平台与现场真实设备的接口关系和实训工位的问题。通过校企双方紧密合作,完成了实训基地的第一期建设工作。

(五)共同参加建设,实现师资双向培训

项目组按照实训基地总体方案要求,结合教学楼地下层的实际情况,进行地铁模拟车站的布局设计。按照设计要求,由地铁施工单位承建了轨道线路施工,设备提供方完成教学设备的设计和制造。同时,为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学校安排相关专业教师参与技术设计和施工建设。

设备在安装调试前,学校、公司和生产商三方的人员(包括校方的城市轨道车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通信信号、机电设备等专业的专任教师;地铁公司包括电客车司机、调度员、值班员、通信、信号、线路、供电、机电等岗位的技术人员及培训师;生产商的技术工程师)就实训基地设备的调试要求,结合技术方案,再次进行了讨论和明确,然后开始设备安装调试。

基地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由地铁公司电客车司机、车辆、站务员、票务员、机电、电环调、行调、通信、信号、工务、供电等岗位的技术人员和学校相关专业教师组成的项目验收组,以两次综合演练的方式对全部设备进行验收。演练过程全部由公司技术人员及对应的在职在岗骨干员工操作,学校专业教师全程分岗位参与。演练结束后,三方人员对综合演练进行总结,公司技术人员对演练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和不足,通过书面和图片形式就运行图、ATS操作、调度电话、SCADA、车辆、车站HMI、信号楼HMI、车辆段HMI等八个方面七十余个问题向生产商进行了反馈,生产商随后进行了整改和完善。建成后的实训基地如图1所示。

通过全程参与基础建设、设备调试和综合演练,不仅完成了设备调试和验收,同时也使专业教师和公司培训师尽快地熟悉了实训设备的操作,有效缩短了教师的设备使用培训周期,达到了公司培训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双向培训的目的。

(六)共用共管,有效发挥基地的作用

建成后的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搭建了一个城轨运营的综合培训系统,其设备种类繁多、设备数量较大,使用工种多、层次不同。为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在建设初期成立了由学校四名专业教师与昆明地铁公司的一名专职人员组成的设备管理维护团队,在设备安装调试期间全程参与,同时将负责实训基地运行后的管理和设备维护。该团队从设备的日常维护、使用管理、故障申报等环节初步制定了一整套管理办法,保障实训基地今后的正常运转,充分发挥基地在地铁员工培训和专业教学中的支撑作用,为后期的共用共管并形成长效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3年7月,该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初步完成建设,从设备配置和综合演练的情况来看,实训基地可达到提供轨道交通相关工种每年不少于2 000人次的各类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同时为学校轨道类专业教学提供6个专业约200个工位的实训规模。截至2014年底,在实训基地已完成四期、6个岗位共计1 250余人的技能鉴定,有力地保障了昆明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人才培养需要。后期将围绕实训基地这个技术培训平台,由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培训师与学校教师共同各岗位实训课程,进一步完善各工种联合演练实训项目和技能鉴定考核标准。

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校企双方以企业自身发展和学校办学需求为切入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为主线,探索创新校企合作 模式,通过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以“共建、共管、共享”的合作机制,构建了一个符合城市轨道交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技术平台,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隋明云.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4).

[2]黄深泽.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践思考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7).

[3]雷利照.校企合作共建共享性实训基地的措施研究[J].职教论坛,2012(15).

[4]彭雪鹏,刘颖.基于“工作过程”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09(10).

参考文献:

[1]隋明云.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4).

[2]黄深泽.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践思考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7).

地铁运营培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建地铁;运营;人才;队伍建设

目前,全国已有42座城市获国务院批准修建地铁,轨道交通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随之而来的是对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人才的巨大需求,导致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日益凸显。新修建地铁的城市,必须要成立大型企业组织,负责地铁建成后的运营管理。如何做好新建地铁运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对运营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地铁运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其本质是对企业人的管理,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的一系列活动来完成。

一、计划管理

计划管理包括根据组织架构设计、岗位定岗定编,制定人员招聘到岗计划,以及制定不同发展阶段、企业应达到的管理水平和业务技能水平目标。

针对企业不同层次人才、其素质能力要求的不同,人员招聘可划分为骨干型人才招聘与基础型人才招聘:对于骨干型人才招聘,通常是通过社会招聘的方式,引进其他地铁有经验的管理人才、工程师以及有经验的生产技能人才;对于基础型人才招聘,通常是通过学校招聘和订单班、委培班等方式,招收零工作经验的生产技能人才。

骨干型人才的招聘到岗计划要与运营企业的管理要求相结合。企业成立之初,为了使运营企业尽快运作起来,首先要解决高层管理人才需求,其次是中层管理人才需求,再次是技术人才、工程师需求。一般来说,高层管理人才要在开通前2.5年到岗,中层管理人才要在开通前2年到岗,技术人才、工程师要在开通前1.5年到岗。

要重点关注骨干型人才社会招聘,务必做到到岗计划系统、合理。企业不但要关注各生产部门骨干人才到岗计,更要重点关注关键职能部门的骨干人才到岗情况。要优先考虑人力资源部门、安全技术部门,因为只有把人力资源部门作为运营“管人”的总切入点,把安全技术部门作为运营“管事”的总切入点,才能由上而下、捋顺运营管理全局。如果仅仅优先考虑生产部门、在人才紧缺的情况下不配备安全技术部门人员,短期来看确实能够做好运营筹备阶段各项具体的工作任务。但是从长远来看,使生产部门养成了自主管理、不能监督的习惯,不利于运营企业组织的整体系统管理。

二、组织管理

运营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组织按照已经制定的人员招聘到岗计划,实施招聘工作。人员到岗后,各用人部门负责做好接收管理。根据前面计划管理的内容,企业组织有其在不同发展阶段应达到的管理水平和业务技能水平目标。为了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业务技能水平,在运营筹备阶段、企业不只是要组织做好人员招聘到岗,还要组织做好骨干型人才培养、基础型人才培训工作。

(一)骨干型人才培养――地铁运营筹备阶段的要项工作之一

由于地铁运营人才紧缺,新线运营筹备阶段,社会招聘的骨干人才经常是提升了一个岗位级别。因此他们对新岗位的能力有所欠缺,需要上级进行培养。针对这一实际情况,企业一定要建立上级培养下级的培训机制,做到每一位人才都能明确自身岗位能力需求、能力提升计划。在组织实施过程中,还要进行阶段性评估及成果总结。

(二)基础型人才培训――夯实地铁运营人才队伍的根基

基础型人才从“不会干”到“会干”,必须要以专业理论知识、实操技能为基础,并通过运营实践积累,才能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完全胜任本职岗位工作。

对基础型人才培训,可分为5个阶段进行:岗位认知培训、理论培训、实操培训、实操强化培训、实战积累培训,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其中实操强化培训就是通过重复的实践操作,强化操作行为、进而具备熟练操作的实操技能。而要使员工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必须要在员工具备熟练的实操技能基础上,通过创造严格的管理环境,使员工在试运行或试运营时期,经过一个阶段、真刀真枪的实战积累而实现。

总而言之,只有通过系统的、科学的培训组织,才能够使基础型人才从“零经验”快速成长为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技能人才,才能够夯实地铁运营人才队伍的根基。

三、领导管理

运营筹备阶段,地铁运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整个过程中,各级管理人员都要当好“领导”、做好对下级的引领和指导工作,做好团队建设。企业内各级团队建设都做好了,整个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才能获得成功。

(一)领导团队时要做到引领、指导团队成员

重点工作、困难工作,领导冲在前面、引领团队成员;当团队成员完成工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及时予以协调或指导。如果员工因为非工作态度、主观原因造成工作任务没有按要求完成,应该帮助指导员工分析原因及改进措施,进而帮助员工不断成长,最终才能使整个团队不断进步。

(二)把骨干型人才磨合管理作为运营筹备阶段管理的要项工作

社会招聘的骨干人才往往来自各个城市地铁、乃至各行各业。由于各个骨干人才的工作经验不一样、文化背景不一样,必须要通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才能做到岗位与岗位之间配合默契、部门与部门之间配合默契。因此企业要特别注意不但要建立各级组织内部沟通机制(如定期例会制度),还要建立跨组织岗位之间、组织之间的外部沟通机制。通过既有“纵向磨合”、也有“横向磨合”的方式,能够以最快的时间磨合各级管理人才、工程师以及生产技能人才。

(三)领导团队时要针对团队成员的不同特点,用人所长

运营筹备阶段,中层及基层管理人才一定要注意深入分析团队成员的不同特点,在此基础上根据团队每一位成员的不同特点,针对性安排不同的岗位。以地铁运营一线生产车间工程师为例:协调、沟通能力强的适合负责模块工作,技术能力突出的适合负责专业技术工作。团队每一位成员尽量用人所长,使每一位成员能够发挥自身的价值、同时也有利于确保整个团队的绩效。

四、控制管理

新建地铁运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实施过程中,与计划、目标出现偏差,或者企业管理过程中出现矛盾时,需要及时进行响应控制。

1. 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要能做到由上而下控制人才队伍建设全局,一定要形成企业统一的岗位管理体系,人员晋升、奖惩制度以及人员培训、培养管理办法。其中系统的岗位管理体系是基础,它要最终形成岗位说明书与岗位评价结果,明确岗位目标,上、下级关系,工作职责,工作任务,考核标准,任职资格,权利与责任等等。

2. 新建地铁运营企业要用好绩效考核管理手段。虽然新建地铁运营企业成立初期就用绩效考核手段,不利于凝聚人心、团队建设。但是绩效考核手段用好了,更有利于迅速提升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整体业务技能。

为做好绩效考核管理工作,要注意明确绩效考核管理的原则:绩效考核管理是提升员工及组织工作绩效的一种手段,而非目的,不能为了考核而考核。绩效考核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围绕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实现企业、上级、下级的共同进步。在绩效考核管理过程中,直接上级对员工的沟通与辅导以及绩效反馈中给员工提出的问题和改进建议,对于员工认识目标,提高执行力非常重要。

为做好绩效考核管理工作,还要注意针对不同的岗位采用不同的考核手段。对于管理层,个人绩效可直接与组织绩效挂钩,绩效考核要侧重于目私峁考核、且考核周期要相对长一些(例如可按季度考核)。对于生产一线员工,个人绩效要侧重于生产过程行为考核,考核周期要相对短一些(例如可按月度考核)。

五、总结

为了做好新建地铁运营人才队伍建设,而不仅仅是把各岗位招满,必须要加强对人的管理。为做好新建地铁运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 骨干型人才招聘到岗计划要与运营企业的管理要求相结合。

2. 做好骨干型人才培养,以及基础型人才培训工作。基础型人才的培训组织要做到系统、科学,可按5个阶段进行:岗位认知培训、理论培训、实操培训、实操强化培训、实战积累培训。

3. 加强团队建设,把骨干型人才磨合管理作为运营筹备阶段管理的要项工作。

4. 要做好岗位管理以及绩效考核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何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筹备与组织[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2]胡文伟.城市轨道交通概论[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

[3]刘晓欢.企业管理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地铁运营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三方共享方案

中图分类号:G710 英钟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4-0081-02

一、引言

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是指在某一区域内建立开放的、公共的合作型实训基地,它建立在区域经济基础上,并服务于区域经济。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服务于学校教学,并且在本域内面向社会全方位开放,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成为服务社会的窗口、校企合作的载体和产学研结合的平台[1]。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区域共享型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意在建立“政府扶持、企业参与、院校主体”三方互动式实训基地,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利用最大化,实现行业管理部门、企业、院校共享的实训基地发展新模式。

二、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共享三方需求

1.政府共享。自2008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行业管理职能由建设部划归交通运输部以来,辽宁省交通厅运输管理局作为辽宁省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主管部门,承担着辽宁省内各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行业管理职能。目前,辽宁省沈阳、大连两市拥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其中,沈阳地铁运营里程54公里、沈阳浑南有轨电车运营里程60公里;大连地铁运营里程38公里,轻轨104公里,有轨电车23公里(以上数据截止2015年底)。伴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日益扩大,轨道交通事故近年频发,城市轨道交通主管部门也相应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所以,政府部门也迫切需要专门的技术团队,专业的实验研究基地支持。

2.企业共享。目前,国内较成熟的城市轨道交通培训基地有上海申通地铁培训基地、广州地铁培训基地等少数几家运营公司。辽宁省城市轨道交通企业主要集中在沈阳、大连两座城市。沈阳市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有沈阳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沈阳浑南现代有轨运营有限公司;大连市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有大连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大连金马快轨运营有限公司。辽沈地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由于处于起步阶段,均没有成立完善的培训基地及培训体系。所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也迫切需要专门的技术团队,专业的培训基地支持企业培训功能。

3.院校共享。辽宁省开设城市轨道交通类院校有: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沈阳职业技术学院、沈阳现代制造服务学校(中职类)等。原铁路直属职业院校铁路培训系统成熟,但缺乏具有针对性的城市轨道交通培训系统,部分非铁路直属职业院校虽有城市轨道交通相关专业,但面临着设备缺乏的情况。所以,辽宁省内相关高职院校也迫切需要专门的技术团队,专业的培训基地支持教师、学生培训功能。

三、区域共享型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建设

根据交通运输部和辽宁省交通厅《辽宁省交通运输主干专业及专业群“十二五”建设方案》和《交通运输主干学科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以城市轨道交通实际岗位要求和设备使用、维护要求为基础,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建设了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已被辽宁省交通厅确定为“十二五”期间交通运输教育与培训重点建设项目。城市轨道交通实训中心以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入手,建立起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实训基地。

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可实现涵盖行车、乘务、站务、机电、通号等五大岗位群技能培训,包含运营仿真综合实训室、PLC控制实训室、列车驾驶仿真实训室、模拟驾驶实训室、车站控制实训室、车辆段信号楼实训室、OCC实训室、车站业务实训室、票务实训室、AFC拆装实训室、屏蔽门拆装实训室、转辙机实训室、联锁设备实训室。各实训室建设情况如表1所示。

四、区域共享型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三方共享方案

1.政府共享方案。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可为辽宁省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主管部门提供辽宁省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管理体系建设、辽宁省轨道交通企业设备维护标准、辽宁省城市轨道交通从业人员准入资质、城市轨道交通试运营评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估等行业管理支持。

2.企业共享方案。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可为辽宁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提供相关岗位员工能力提升培训、校企共享培训教材体系开发、运营企业相关岗位专业技术改进支持。

3.院校共享方案。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可为辽宁省相关高、中职业院校提供师资技能、学生实习培训服务,也可举办部级、省级等各类城市轨道交通技能大赛。

三方共享方案图如图1所示。

五、结论

实训基地开放和共享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2],也可避免实验室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现象。区域共享型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的建设,将为本地区“政府、企业、院校”三方协同、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地铁运营培训范文第5篇

1 安全管理对高铁运行安全的影响

先进的设备必须采取科学严格的管理,高速铁路快速迅猛地发展,而没有现成的管理经验来借鉴,一切管理制度必须从零建立。高铁的各个部门,如接发列车工作人员(车务)、高铁司机、线路维修保养部门、电务、车辆、供电等各部门衔接不紧密,各自为政,这就导致高速铁路系统在运转过程中不能相互配合,影响联动机的正常运转。举例来说,动车组制造厂家颁布了故障处置守则,但铁路总公司会有相关规章要求,各个铁路局会处置细则,各机务段又会制定土规定,每个规定都会严一码。各个行业标准不一,高铁工作人员往往在某个地段是一个规定,运行到另一个地段就会发生变化。这样给原本任务繁忙调度人员和司机添加了不必要的工作量,也给其他人员加大劳动量,同时也会发生相关部门或单位的相互扯皮和互推责任。

对高铁的迅猛发展,要保持科学地研究高铁的安全规律, 找出它的风险源、认真对待高铁的薄弱环节、制定切实的改进和防范措施,把高铁和既有线区别对待,根据它们的运行特点、设备特点、管理的技术特点,提出不同的安全应对方案, 特别对基层运营人员反映的安全问题,动车组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等,要归纳总结,专题调研,形成详细的故障解决方案,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成熟的工作管理方法要纳入高铁规章,不断修改和完善规章制度,提高规章制度的科学性、可实性,全面覆盖高铁的各行业、相互衔接紧密。

因此,要从各层面、各环节、各种设备管理单位的规章、制度、作业程序入手,建立健全高铁安全运行管理制度,从动车组车辆安全管理、工电务设备维修管理、通信信号设备质量管理、旅客服务等生产管理上,细化分工,制定一流的管理制度。

2 人员素质不均衡对高铁运行安全的影响

人是生产过程中的第一要素。高速铁路的运行不但速度高、还拥有一流科技含量,但依然离不开“人”,也就是高铁运行工作人员,这是关键因素,无论科学技术如何发达,都需要人来操作。任何先进的设备,都需要人来维护和管理,设备作用的正确与否,特别是设备故障后,由自动操作转入人工操作时,需要严格的安全保障。这就给高铁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标准的业务素质和操作能力,来确保高铁安全。所以为确保高铁运营安全,需要在制定详尽完美规章制度的前提下,是每一条措施都能解决问题,都能转化为现场作业的指导力量,使每一条都落实到具体问题上。一流的高铁线路,需要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设备、一流的素质、一流形象,技术标准要更细、作业标准要更严、管理标准要更高。此外,要加大现场作业控制,细化各项作业流程,制定具体的安全卡控措施,确保危及安全的关键环节、容易发生故障的关键点要进行双人确认,事后复检。最后,需要对关键环节进行监督和检查,因此需要高铁各部门、各单位、各管理及监察机构,共同努力,联劳协作,切实保证高铁的运行安全。

3 努力培养合格的高铁运营人员

高铁虽然是新生事物,但其工作和管理人员大多由既有线路转岗过来,所以在运营之初,按照科学规范制度高铁主要岗位人员的准入制,把优秀的人员选拔到高铁岗位。进入高铁岗位后,加强教育培训,优胜劣汰。因高铁运营涉及各专业人员,所以必须从不同单位、专业、跨区域选拔优秀人员。

首先要加强培训,造就大批优秀高铁工作人员。高铁运营后,要推行模块化教学,切实提高高铁管理技术人员培训力度,保证培训时间,严格实行岗前培训,对培训不合格人员,严禁上岗作业。

要按照运营需要,统一编制高铁人员模块化培训教材,根据实际分解培训单元,制定详细的课程子模块,并对应不同岗位需要安排学时。结合不同岗位需求,确定职工需学习培训的模块和学时,切实组织培训,做到随学随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