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法制安全教育

初中法制安全教育

初中法制安全教育

初中法制安全教育范文第1篇

一、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的特点

初中生作为未成年人,正处于青春期,有其特殊性;同时由于初中生安全关系整个社会千家万户,具有复杂性;因危险随时可能发生,所以安全教育具有长期性[2]。

1.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的特殊性

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具有其特殊性,首先是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初中生的年龄段大约是12~15岁,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此时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他们具有强烈的“成人感”,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渴望参与成人角色,要求独立,渴望受到尊重,是初中生在个性发展中独立性增长的突出表现。其次是教育内容的特殊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学生接触网络的年龄越来越小,初中生大多已经熟练掌握上网冲浪的技能,由于其心智发育还未完全成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诱惑从而沉迷于网络,不能很好地辨别是非真假,因此,培育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形成文明的上网行为习惯更是成为了教育的重中之重。

2.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复杂性

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需要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作用,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增加了网络安全教育的复杂性。在信息化时代,学生需要自觉遵守文明上网的规范,充分利用网络开放的学习资源提升自身素质,主动抵制和屏蔽不良信息,学会辨别是与非的能力。学校应当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学校和教师应通过级会、班会、宣传板等多种形式加强网络信息的安全教育,让学生学会文明上网。家庭需要发挥模范表率作用,家长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起良好的上网行为的榜样,理解和配合学校对孩子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增加网络安全教育的内容。社会应该承担网络安全教育应有的责任,校园周边严禁网吧的经营,网吧严禁未成年人入内,互联网形成绿色文明的网络环境,保护孩子的身心健康。

3.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的长期性

由于网络已经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每一天都会接受到大量的网络信息,危险时刻都会发生,因此网络安全教育需要常抓不懈,一刻也不能放松。网络安全教育必须贯穿学生身心发展的全过程,是教育者长期的教育内容,需要预防性和补救性教育相结合,其中预防性教育更需要大力提倡和加强,而不总是等出现网络消极事件后再紧急补救进行教育,应多以正面的积极事例作为教育的样本,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初中生的认知能力还没有完全的发展,对网络上不良信息的鉴别能力还不是十分完善,作为教育者应该把网络安全的重要性融入日常的教育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当中强化文明上网的意识和行为。

二、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实施途径

1.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常规化

学校应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把网络安全教育纳入到学校的常规化教育当中。学校应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规定,把安全教育作为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排上课表,并确保授课时数。把防网吧危害作为安全教育内容进行系统的规划,根据不同年级确定安全教育的内容[3]。在日常教育的过程中,学校要在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渗透网络安全教育内容。各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挖掘隐性的公共安全教育内容,和显性的公共安全教育内容一起,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按照要求,予以贯彻落实。教师在教学当中找到适当的切入点,因地因时制宜地开展网络安全教育。

2.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多样化

学校在实施网络安全教育时,需要考虑到初中生热爱新奇、喜好体验的心理特点,采取多种途径从不同角度开展教育内容,以提高学生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和增强效果。在学生教育方面,除充分利用校会、班会、广播等形式进行安全教育之外,还可以采用电影放映、网络安全讲座、图片文字宣传、现场模拟体验、安全情景剧、安全知识问答、正面事迹报告和现身说法等形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形式组合,大力推进初中生的网络安全教育。在家庭和社会教育方面,改变以往教师在校内教育的单一形式,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定期请家长和社会共建单位代表参加学校网络安全教育的工作座谈会[3]。讨论研究学校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集大家智慧,取众人之长,探索新思路,总结新经验,增强安全教育的实效性。

3.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活动化

开展安全教学活动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相联系,要采用能收到实效的、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3]。学校可以针对一个或多个主题相应地设计出网络安全的主题活动,如情景剧扮演、班级板报宣传、知识讲座、网络安全征文比赛、“安全小卫士”评比等,把网络安全教育的思想融入到初中生喜闻乐见的体验式活动中去,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全面提高网络安全教育的效果。同时,学校也要加强建设符合网络安全教育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网络安全意识,促进学生掌握安全知识,提高抵御不良网络诱惑的能力。

4.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社会化

网络安全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的教育责任。学校应充分利用日常学校教育的优势,培养学生网络安全的意识,同时还要发挥家庭教育的力量,向家长传授各种事故发生的特点和预防、逃生的知识,使家长能够根据子女的特点和具体情况,给子女传授各种安全知识。家长要注意对子女开展情境化训练,在生活中指导子女科学使用网络[4]。在网络安全教育方面,学校要加强与公安、治安、信息安全等部门的合作,建立起密切的联系,最好能聘请有关人员担任网络安全的校外辅导员,共同承担网络安全教育的责任,协助学校制定出网络安全的应急预案及相关纪律规范。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国教育报,2007-03-01.

[2] 陈慧萍.中小学安全教育机制研究.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

初中法制安全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体育训练;安全与对策

体育是一门竞技性科目,且对抗激烈、活动幅度大且竞争性强。故,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在参与体育训练中,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影响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为改善这一状况,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相关体育教师应注重安全教育的实施,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找出应对策略,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与能力,以保证体育教学的健康发展。以下,本文就对初中体育训练的安全与对策进行一些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强化安全教育,提升安全意识

据调查可知,近年来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中安全事故频发,已引发社会的高度关注。而分析这一情况产生的原因,发现部分学校没有意识到开展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安全防护意识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安全隐患的发生。为缓解以上情况,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体育教学中,学校应加强安全教育,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

首先,学校应将体育安全列入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体育安全教育活动。以“预防体育运动意外伤害”这一知识为例,教师可以抽出时间为学生进行专项讲解。教师可以在课前做好教学准备,查阅下载相关的教学资料,制动教学课件,并在课堂教学中借助课件辅助教学。课前,教师可以以贴近学生生活的社会案例导入教学,引起学生对安全教育的重视。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讲一讲自己在遇到以上情况时应该怎么办。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而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正确的处理方法,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安全防护措施。然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讲解体育安全知识,并为学生介绍体育课堂注意事项。如:体育课堂的衣着、鞋子、发型要求;参加体育活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在日常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严格遵守,从而降低学生的安全风险。

二、科学规范教学,保障学生安全

在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中,受应试教育影响,部分教对体育重视度不够,为保证学生体育课堂的安全,经常将体育课堂改为自由活动课。殊不知,这样没有教师引导与视察的体育活动更加剧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对此,新时期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重视体育教学的科学规范,为学生的训练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1)教学前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内容制定科学、系统的体育训练。(2)教师应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然后,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将体育训练与制度相融合,提高初中体育训练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以“篮球”训练为例,教学之前,教师应深入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如:教师应根据学生体育基础、体能与身体素质等将学生进行分层,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学情对学生层次进行调整,制订相关的教学计划,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以保证班级学生的整体进步。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各组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在活动之前为学生提出相关的要求。如,活动前,进行热身运动;活动中,不追逐打闹,喝水时少量多次;课堂结束后,不宜立即休息,应做一些放松运动,且半小时之后进餐。通过以上形式为学生提供安全、系统的训练环境,有助于保障学生的安全。

三、多种教学方法,优化体育课堂

在以往初中体育教学中,部分教师受传统观念影响,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个别学生在训练中甚至出现抵触心理。这一情况增加了体育训练的安全隐患。为改善以上问题,教师可以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在体育训练中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增加体育训练的趣味性,从而促进学生训练效率的有效提升。

以初中体育“短跑训练”为例,由于短跑训练要求学生具备较快的速度与较强的爆发力,故学生若在短跑训练之前没有进行充分的热身,很容易出现拉伤、扭伤等安全事故。对此,为保证学生进行充分的热身,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拉伸训练”等热身活动,而是以热身游戏导入课堂,提升学生的热身效果。然后,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开展多样化的短跑活动,如:“折返跑”“50米(100米、200米)短跑赛”“4×100接力赛”“10×50迎面跑”等活动,以此改变传统单一、枯燥的训练形式,增加体育课堂的趣味性,从而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积极主动性。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借助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一些舒缓压力、放松心情的音乐,为学生营造舒缓、安静的氛围,可以带领学生做一些放松运动。通过这样的形式提高体育教学的科学、有效性,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总而言之,体育训练中的安全教育对课堂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生活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重视体育训练中的安全教育,积极分析以往事故产生的原因,找出应对策略,在教学中灵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提升体育训练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训练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岳国锋,于敏丽,王飞.初中体育训练的安全与对策[J].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5(2):165.

初中法制安全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杭州民工子女法制教育

随着中国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大批世代生活在农村、以农业为生的农民进入了城市,城镇之间的人口流动也不断加快。杭州是浙江省的省会城市,据最新的统计,外来人口已达到了187万。所谓“民工”,是指来自农村、原本以农业生产为主、进城务工就业的农民。笔者讨论的“民工子女”,指的是“进城务工就业农民的子女”,不包括工作稳定、收入较高的外来工作人员。民工子女也可以称为“外来人口第二代”,分为两类:一是原籍在农村,随父母进城的孩子;二是在城市出生,但没有城市户籍的孩子。下面笔者着重的讨论对象是在杭州民工子弟学校就读的民工子女。

一、对民工子女进行法律意识的培养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任务

随着社会法治进程的加快,法制教育越来越被重视。我们必须将法制教育引入校园,引入课堂,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培养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2006年,浙江省厅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法制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强教育法制的教学和研究;抓住主渠道,拓展新途径,针对青少年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动。2007年,为贯彻落实《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和《全国教育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的要求,《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外来民工子女既然能够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那么也应当同等地享有法制教育的权利。

据最新的统计,杭州现有人口660万,而外来人口达到了187万。可见,外来人口作为社会的重要构成部分,对于社会的稳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外来民工的法律意识现状令人堪忧。杭州市上城区南星街道曾经做过相应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民工的法律意识现状不容乐观,法律观念滞后,缺乏对法律的积极服从。在问及“对法制教育有何建议”时,90%以上的民工表示“没有什么建议”、“无所谓”。同时调查显示,仅有8%的人表示自己平常主动学习和了解一些法律知识。大约有20%的人认为“打官司就是打关系”,有30%左右的人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钱大于法”。民工法律意识的淡薄,是导致外来人口犯罪率日趋升高的根本原因,外来民工也成为社会治安的主要不稳定因素。民工一方面为生计奔波,对孩子疏于管教,另一方面自身法律意识薄弱,使得民工子女成为了社会治安不稳定的潜在因素,民工子女犯罪现象也普遍增多,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所以,从社会法治角度看,对民工子女进行系统的法制教育已刻不容缓。

二、学校法制教育的现状

1.缺少专门的法制教育的师资力量。

一直以来,法制教育没有被纳入教学大纲,导致没有正式统编的教材。学校内根本没有专业的、专门的法制教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小学的普遍做法是设置法制副校长,由本辖区内的派出所干警担任。由于公安职业的特殊性,法制副校长不能全日制地担任教学工作,有的干警同时要担任两所甚至更多学校的法制副校长,教学时间难以充分保证。同时,受职业影响,法制副校长讲授的内容多为《刑法》、《治安管理条例》中的法律条文和案例,使得法制教育趋于窄化,无法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有的学校由大队辅导员担任此项工作,但是大队辅导员更加缺乏专业的系统法律制史的学习。所以,要真正落实法制教育,专业的师资力量必须配备。

2.法制教育内容有针对性但缺乏系统性。

尽管《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初步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启蒙教育,使学生具备初步的法律观念和权利观念。主要内容包括了解社会生活中有规则,法律是社会生活中人人都要遵守的具有强制性的规则;初步了解法律的作用,体会法律代表公平正义,维护秩序,保障自由,保护人身、财产等权力不受侵犯;了解自己依法享有的权利,任何人的权利不可随意剥夺和侵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初步建立宪法意识;初步了解未成年人权利的基本内容,了解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知道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姓名权、受监护权、休息权、隐私权、财产权、继承权、受教育权等基本权利应当受到保护,增强权利意识。

法制学习的内容是比较全面的,但是很少有学校能够真正落到实处。笔者通过走访各个民工子弟学校,发现小学法制教育的重心无一例外地放在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上。由于民工子女父母工作繁忙,保护意识欠缺,故学校对学生进行的都是安全教育,比如交通安全教育,放寒暑假前的游泳安全教育,居家安全教育等,因此,法制教育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但是由于没有统一的教材和相对统一的教学内容,各个学校各自为政,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

3.教育的活动课时少,形式比较单一。

民工子弟学校没有把法制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因此也就没有开设专门的法制课。和学校其他的教学内容相比,法制教育的课时所占比例太小。大部分的学校只是把这部分内容作为思想品德课的附加而已。按学期计算,法制教育一般会安排3次左右,开学初、期中和期末各一次。例如杭州天地实验小学,整个学年安排的法制教育是5次活动,内容分别是新学期开学法制安全教育;寒假交通安全、防侵害、燃放烟花爆竹的有关要求;新学期开学法制安全教育;新《道路交通安全法》、文明三让活动、交通安全宣传画介绍并张贴;暑假交通安全、游泳安全、自我保护知识讲座。采取的活动形式绝大多数是讲座的形式。除了分管领导和教师之外,其他教师对学校采取的教育内容和方法知之甚少。可见,大部分教师是游离于法制教育之外的。法制教育摆脱不了对思想政治的依附,也无法和其他课程进行融合,和校园文化切实挂钩。

三、法制教育的策略研究

1.法制教育内容体系化。

根据《指导纲要》的要求,小学阶段的法制教育内容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启蒙教育,使学生具备初步的法律观念和权利观念。这个阶段是法律意识的启蒙和培养阶段,是直接影响学生其后法律认识、法律情感、法律意志、法律行为的前提条件,因此编制合理有效的学习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杭州可以以区为单位,编制学习教材,再逐步统一。例如,杭州市下城区推出的《中小学法制教育读本》,是目前省内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区域性法制教育读本,由下城区教育局、下城区司法局、下城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联合编辑而成。《读本》分“基础篇”与“提高篇”,共选辑了《国旗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52个法律、法规,均以“案例扫描、法规介绍、知识链接、你问我答”的体例呈现。

民工子弟学校可以走区域性教材和校本教材相结合的途径。民工子弟和一般城区的孩子生活环境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所以学校在进行法制教育的时候,内容应当有所侧重。学校可以针对本校学生的特点,编制有针对性的教材,使教育内容真正做到体系化。

2.结合主干课程和关联课程渗透法制教育。

法制教育应当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和各个环节中。《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是小学进行法制教育的主渠道,在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法制教育内容的规定。《品德与生活》的内容标准中规定:“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会认识常见的安全和交通标志,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知道基本的紧急求助和自救办法。”《品德与社会》是中高年级的教材,也规定了更为具体、要求更高的学习内容,在课程性质中明确提出:“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提出“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的目标;要“了解有关安全的常识,有初步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爱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和“简单了解《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学习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初步养成守法意识”。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主干课程的课堂教学,保质保量地完成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法制教育的内容。

在小学阶段,与法制教育相关的关联课程有很多,比如语文、体育、科学等课程。在语文课通过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的分析,可以渗透崇尚公平正义、珍惜生命、遵守规则、享受权利、承担义务的教育;在科学课中可以渗透环境保护、热爱生命、尊重人权的教育;在体育课中可以渗透遵守规则,崇尚公平的教育。所以,学校应利用关联课程,充分挖掘法制教育因素,进行教育资源的整合。

3.构建校园法制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共同创造和享受的学校各种文化形态的总和,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包括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次。学校应构建校园法制文化,创建一个良好的法制教育和宣传的环境,发挥良好校风的同化、激励和约束作用。

(1)依托班级,充分利用班队课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现有的法制教育模式以学校为单位,完全忽略了班级的教育作用,班主任对学生仅仅是进行口头教育。学校应利用班队活动,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把“学法”“议法”的过程开展得生动活泼。班队活动可以采用知识抢答、小品表演等生动多样的活动形式,使学生用眼看法、用耳听法、用心说法,真正认识和理解法。

(2)开展少先队活动,进行法制专题教育。

每个学生都是少先队员,学校应利用少先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可以以学段为单位,进行专题的教育。比如,对中段学生可以开展以《宪法》为学习内容的“庄严时刻――升国旗”、“我的权利和义务”等活动;对高段学生可以组织以自我保护为学习内容的活动,通过加强交通法规和安全意识的宣传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文明交通的习惯,避免因违章、玩火或戏水等引发危害公共安全和人身伤亡的事故。针对小学生防范意识差的特点,学校应通过加强安全防范教育,通过宣传犯罪分子抢劫、敲诈、勒索等侵害人身财产的案件,使他们提高辨真识伪的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通过校园宣传的途径形成法制教育的观点。

班级有黑板报,学校有宣传栏,可以通过编制《法制宣传手抄报》,收集古今中外守法的案例编成小故事,举办宣传法律知识的黑板报比赛,创办法制教育园地,通过生动的案例讲述不懂法、不知法的危害。

(4)在校内建立法制辅导站。

设立法制咨询信箱,辅导室有法制教师值班,积极为学生提供有关法制的知识,帮助学生解决有关法制方面的问题。

4.利用社会资源,开齐开活第二课堂。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问题,更是社会的责任。学校要善于利用社会资源,如公安、法院、律师事务所等。学校可以组织学生旁听法庭审判,参观戒毒所、看守所,请律师进行法律知识专题讲座,等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真正理解法,还可以开展各种“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如“法制大讲堂”“法制短片”“法律知识竞赛”“普法信息进校园”,将法制教育的阵地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学校延伸到社会。

5.加强法制教育专业队伍建设。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民工子弟学校担任法制教育的多为法制副校长,或者干警。法制教育是一项很专业的工作,进行法制教育的教师必须接受系统而专业的法律知识的学习。因此,民工子弟学校可以聘用一些兼职从事法制教育的教师,或者对本校的相关教师进行培训,建设一支相对专业的师资队伍。

民工子女作为社会的特殊人群,其法制教育更加应该得到社会的重视。学校应当认真研究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法和教育的手段,使法制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法制建设的若干意见》浙教办〔2006〕125号.

[2]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及法律常识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通知》.2007.7.24.

初中法制安全教育范文第4篇

2019年1月16日—21日,全省初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专题培训班在西安举办。会议由陕西省教育厅主办、陕西省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承办。

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实施意见》,传达全省初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相关政策要求,深入培训考务组织流程和考试系统操作方法,确保2019年我省首次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工作稳妥开展、有序实施。

赵昶葆在讲话中指出,实施初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既是贯彻落实国家和陕西省招生考试制度改革要求的重要举措,也是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形势、推动学校信息化融合创新发展、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必然要求。

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全省中小学校要切实严格考试纪律,用好考试成绩。各地要积极把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计入中考录取总分,为中考改革做出实实在在的亮点和经验。

据悉,我省从2019年起全面实施初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采取计算机网上统一考试的方式进行,每年5月下旬组织考试。

2019年全省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对象为2017年秋季入学的八年级学生,考试时间为2019年5月20日,省级统一组织考试,以初中学校为考点分场次进行考试,全省初中学校1天考完。

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实施意见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二〔2016〕4号,以下简称《意见》)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素质教育基本要求,深化我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提高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我省实际,省教育厅研究制定了《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实施意见》,内容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国家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政策要求,结合全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实际,深入推进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进一步发挥考试评价对初中教育教学工作的正确导向作用,从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有利于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提高基础教育育人质量等长远目标出发,努力构建符合我省实际、科学合理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

(二)基本原则。

坚持育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坚持科学评价,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坚持公平公正,发挥考试评价的正确导向作用,促进全省义务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三)性质与功能。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根据《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既是初中阶段教育教学质量监测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和引导中小学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进一步规范学校教育教学行为,科学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科学引领的作用。

二、主要内容和具体安排

根据教育部《意见》中“把《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设定的全部科目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确保初中教育的基本质量”的要求,我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主要内容和具体安排如下:

(一)考试科目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为《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设定的全部科目,即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生物、化学、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13科。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以及地方课程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内容。

(二)考试方式

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物理、化学、历史、生物、地理等科目实行闭卷笔试方式;道德与法治实行开卷笔试方式;“体育与健康”的体质健康实行现场考试方式;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和信息技术实行现场操作考试方式;音乐、美术实行过程性与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三)考试分值与时长

1.八年级下学期笔试科目、试卷满分值及考试时长:

生物60分,时长60分钟。

地理60分,时长60分钟。

信息技术和生物实验操作考试各为10分,时长各为15分钟。

2.九年级下学期考试科目、试卷满分值及考试时长:

语文120分,时长150分钟;

数学120分,时长120分钟;

英语120分(其中听力考试30分),时长120分钟;

物理80分,时长80分钟;

道德与法治80分,时长80分钟;

历史60分,时长60分钟;

化学60分,时长60分钟。

体育与健康60分,其中体育课成绩占10分,平时参加阳光体育运动情况考核占5分,体质健康现场考试成绩占45分。

物理、化学实验操作分值各10分,考试时长各15分钟。

(四)笔试科目试卷呈现形式

语文为一卷制,其他科目为两卷制。

(五)考试时间

全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统一安排在每年6月下旬进行,时间为三天。第一天上午考试科目为语文,下午考试科目为英语;第二天上午考试科目为数学,下午考试科目为物理、道德与法治,考生为九年级学生。第三天上午考试科目为化学、历史,考生为九年级学生;下午考试科目为生物、地理,考生为八年级学生。

体育与健康考试安排在九年级下学期4月底前进行。

信息技术和生物实验操作考试安排在八年级下学期5月底前进行。

物理、化学实验操作考试安排在九年级下学期5月底前进行。

音乐、美术的终结性考试时间由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根据课程进度并结合实际安排。

(六)考试命题与制卷。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所有笔试科目实行全省统一命题和制卷。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要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统筹把握“两考合一”考试定位,突出学科思想方法和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要结合初中教育教学实际,有利于所有学生全面、科学、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要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内容,增强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考查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做到题量适度、难易适当。

三、成绩的呈现、管理与应用

(一)考试成绩呈现方式。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所有笔试科目的成绩采用试卷原始得分登记,成绩以分数和等级方式并列呈现;体育与健康考试现场给出成绩,成绩以分数和等级方式并列呈现;所有操作考试科目现场给出成绩,成绩以分数和等级方式并列呈现;音乐、美术考试成绩以等级方式呈现。

等级呈现方式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具体等级划分标准、分数与等级转换办法和等级划分比例确定等由各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

(二)考试成绩管理。

各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管理制度,考试成绩必须及时、真实记入学生档案和学生信息网络管理系统,确保每个学生的各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情况和数据全面、准确。

(三)考试成绩应用。

依据教育部《意见》精神,各市(区)结合本地实际,科学合理地应用好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既要发挥考试评价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确导向作用,还要有利于高中阶段学校的招生录取工作。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主要应用如下:

1.义务教育初中学生毕业证书发放的基本依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作为义务教育初中学生毕业证书发放的主要依据。对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各学科成绩合格的学生,由县(区)级教育行政部门发给义务教育毕业证书;对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存在学科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县(区)级教育行政部门发给义务教育证书。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有学科成绩不合格者,可以申请参加下一年该学科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合格后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发给义务教育毕业证书。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得复读。

2.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基本依据。每个学生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各学科成绩合格,方具有当年高中阶段学校录取的基本资格。所有非应届学生参加同一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次数不超过两次。参加两次学业水平考试,以当年成绩作为高中阶段学校录取基本依据。

3.初中学科教学质量监测的重要依据。各市(区)教研部门对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各学科试题质量和学生的答卷情况进行认真、全面、客观分析研究,评估学科教学情况,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形成诊断和指导学科教学的报告。省教科院负责分析研究全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情况,形成学科教学质量评估报告,指导初中学校教学工作。

四、组织管理

全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工作由省教育厅统一领导,省教育厅相关处室和直属单位共同参与,各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落实。

(一)职责分工。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一处负责牵头制定全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意见,协调组织各有关工作。

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负责研制省统考笔试科目的考试说明,颁布考试标准和相关要求;负责省统考笔试科目的命题和制卷工作;负责省统考科目的阅卷培训和阅卷指导工作。

省教育厅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负责“体育与健康”考试相关工作。

省教育厅教育技术装备中心负责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试相关工作。

省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负责信息技术操作考试相关工作。

省考试管理中心负责指导各市(区)考试中心或招办做好辖区内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所有省统考科目的考务工作。

各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颁布音乐、美术考试标准和要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考试组织工作。

(二)阅卷工作。

全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统考笔试科目一律采取网上阅卷,由各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进一步加强对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工作的组织领导,切实做好命题、制卷、考务、阅卷等组织管理工作。

2.加强考试命题队伍建设。各级教研部门、初中学校要重视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研究工作,组织开展提升各学科老师考试命题能力的培训,在全省范围内建立一支思想认识高、业务素质硬、综合能力强的命题骨干队伍。

3.加强保密工作。按国家保密相关条例要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制卷、考务、阅卷等相关工作属国家机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相关单位要加强对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各项保密工作。

4.强化考务管理。制定并完善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考务管理规定,出台相关考风考纪制度或政策。

5.完善学籍管理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进一步完善学籍管理规定,加强初中在校学生人数的有效监控,确保在校学生均能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五、实施时间

初中法制安全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职业学校;学生;法制教育

一、如何有效开展学生法制教育

(1)学生的法制意识需求。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受教育程度、学习生活环境等因素,分析发现,学生的法制意识需求应该主要包含两方面:主动需求和被动需求。主动需求是指学生自身对自我防范与保护、个人权利边界认知及保障等权利性需求,被动需求是指国家及学校在立法和实践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的义务性需求,如不得从事违法犯罪活动、了解我国现行法律体系等。在职业学校对学生的法制教育角度,学生更多需要的是被动需求,即通过学校保卫、学生工作等部门对学生进行系统有效的法制教育。(2)校园大小环境的法制安全隐患因素分析。从校园大环境来看,很多中职学校,生源是初中应届毕业生,由于学生学习成绩偏差,许多学生在来校之前接触过不少社会不良习气。同时学生多是跨省市各个地区进行招录,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地域差异。由此表现出来的校园法制安全隐患主要包括:激情冲动纠纷斗殴、携带管制刀具、欺负他人、盗窃公私财物、心理抑郁或不健全自残或仇世、社会诈骗等。学生小环境:即专业系部环境和班级集体环境。学生在校内大多时间身处专业系部和班级教室或宿舍等小环境内。入校初始,往往与同学、老师、宿管都不熟悉,由于脾气性格和生活习惯的差异,难免会发生习惯、语言和肢体冲突,因此主要法制安全隐患是纠纷辱骂、打架斗殴、盗窃等。(3)学生法制教育内容重点与计划。学生法制教育重点在于把握学生需求,主要进行法律知识、专业职业法律知识和职业操守、学生心理疏导、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引导、校规校纪、思想品德等教育,要特别关注纠纷斗殴、管制物品、暴力欺凌、盗窃破坏、心理问题、社会诈骗、禁烟禁毒、消防安全等方面的法制教育。

二、法制教育的形式

(一)书籍类自我阅读教育

通过图书馆、班级阅读角等方式,阅读法制安全教育类图书。通过系部、班主任、班委的法制教育书籍阅读专题活动计划和要求,进行阅读活动的监督,保障法制安全类书籍自我阅读教育有效开展,获得良好效果,让学生通过自我,初步了解法制知识和意识建立。

(二)法制讲座

通过邀请检察院、法院等法制专家,定期举办法制讲座,让法治一线专家进校园,普及法治知识,加强在学生的学法与守法意识,做到学法、知法、守法,并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三)法制教育班会

在全校范围内,保卫处设计班会课件和讲稿,确定法制教育班会的固定内容,班主任老师同时分析班级和学生实际情况,添加班集体范围内法制教育内容。通过幻灯、短片、图像、互动、讨论等形式,有效开展法制教育班会,提高学生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四)法制教育板报

在讲座、班会等专题教育活动后,学生初步掌握一定的法制知识,通过组织法制教育板报活动,引导学生制作法制教育手抄报。学生自我采集挖掘法制知识素材,进一步巩固法制知识,通过自我动手,制作精美的手抄报。

三、法制教育受教育者的评价反馈

法制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法制意识、法制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做到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法制教育活动的开展是否成功,是否达到活动目的,须通过受教育者评价反馈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反馈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现场问答、法制教育自我小结等形式开展。评价反馈的作用,主要在于:找出受教育个体的法制薄弱点;调整下阶段法制教育活动的计划、内容和重点等;完善法制教育的教授方法、手段、形式。

四、法制教育后的法制意识常态培养

(一)《致家长一封信》加强家庭法制教育氛围

班主任书写《致家长一封信》,邀请家长培养家庭法制教育氛围,集合学校开展的各类法制教育活动的情况及学生个体受教育的评价反馈,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同时加强学生成长的心理培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等,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二)班委会设立“法制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