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方案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方案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方案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业供应链;B2B;电子商务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ses three dominant factors impa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B2B E-commerce in agriculture supply chain, including industry structure, product complexity and high-touch nature of agriculture product transactions.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discusses several successful strategi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mmerce solutions in agriculture supply chain from industry structure, market and product expertise and development of organization respectively.

Key words: agriculture supply chain; B2B; E-commerce

通常将农业综合企业中的B2B交易如购买、销售、贸易、配送以及订立合约等作为向电子商务转化的目标。在农业供应链中实行电子商务理论上的利益包括:(1)促进信息流动、市场透明度及价格发现;(2)加强产业协调;(3)减少或消除交易费用。这些理论上的获利是无可争议的,但由于将业务向基于internet的B2B电子商务方案转化存在着诸如投资回报不清晰、缺乏利益共同体的支持、复杂的技术等问题,使得在农业综合企业的供应链中实行B2B电子商务方案有一定的困难,因而这些理论上的获利还没有物化为收益。有资料显示,在农业供应链中B2B的成长需要比预期的时间更长。

产业结构、产品复杂性和农产品交易的高接触性是影响农业综合企业及其供应链向B2B电子商务转换的三个决定性因素。

1三个决定性因素

1.1产业结构

阻碍农业供应链中B2B电子商务充分发展首要的一个因素是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在过去10多年,农业综合企业中各级价值链的合并改变了参与方之间的传统关系,并以两种方式影响了电子商务方案在农业供应链中的实现:(1)减少了对采用电子手段协调碎片市场的需要;(2)产生了对透明化电子市场发展的新障碍。

1.1.1较大的市场集中度

一方面,农业综合企业合并所带来的第一个影响是集中了不同的市场分块;另一方面,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为分散碎片式的市场以一种廉价、有效率的方式建立协同市场提供了巨大的机会,而当前的合并正在减少进行这种行业协调的需要。在诸如谷物处理、肉类包装和加工、食品加工和零售等价值链的一些分块中,合并使得关于产品和价格等的市场信息集中在一部分大型企业中,如果这些大型企业期望借助电子商务来减少它们的交易费用和(或)生产费用,那么是可能推动电子商务方案在农业供应链中的实现。但是规模很大且结合得非常紧密的企业也可能会成为实现电子商务方案的明显障碍,如因为内部评估过程不够、缺少信息技术人员,雇员不适应变化、因预算优先级而引起的内部冲突、缺乏合作伙伴或资金、高层对实现农业供应链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缺乏理解和意愿等因素的影响。

1.1.2透明的市场

合并所产生的第二个影响关系到虚拟市场的发展。尽管通过新的价格和市场机制,电子商务根本性地改变了买卖双方交流的方式,并可能带来更好的产品信息、更适合的价格、降低了风险、更大的市场透明度等好处,但在同时,很大的价格透明度对合并各方也构成了威胁。另外,信息控制的不均衡以及市场中不对称信息的存在导致了一个较高的利益市场,而电子商务方案所提供基于Internet的、更有效的信息访问方式可能会削弱合并方所拥有的这种利益,结果使得它们不愿意参与到这样一个新的市场机制中去。

1.2产品复杂性

第二个影响电子商务方案实现的因素是日渐增加的农产品复杂性。这种复杂性有两个来源:传统的产品复杂性和终端用户驱动的复杂性。

1.2.1传统的产品复杂性

尽管集中的市场提供了有关农产品的共同价格参考,但是位置、配送时间和实际的运输质量的差异导致了复杂的个体交易,并影响到农产品价格,例如同样重量的某种农产品当天的价格将会和一个月前的价格不同以及本地和异地的价格可能不同等。另外,对某种农产品是属于功能型产品还是创新型产品的区分存在相当大的难度,而属于不同类型的产品其供应链所强调的重点、采取的供应链方法以及所应用的IT系统都是不同的。将某种农产品的所有信息(位置、时间、价格、质量和数量等)数字化非常复杂,要求有非常精心设计的数据库和搜索引擎。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买方为搜索所有这些产品信息所投入的时间和努力也许会超过其可能赢得的任何好处。

1.2.2终端用户驱动的复杂性

最近10多年,终端用户驱动的农产品复杂性在不断演化,集中在:(1)客户对更健康、方便和口味更好的食品的需求;(2)加工者对价值链中有价值的特色产品的开发。这两种驱动力推动了有别于一般农产品渠道的需求,如对高差别性食品的需求、对食品安全及其回溯能力的需求、最小化生产/加工和配送的总费用的需要等。

在过去,农业综合企业依靠向后垂直集成供应链来对客户偏好的复杂性作出响应,例如家禽业和肉类生产、加工业就是这种演变的例子。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解释供应链的这种集成:(1)通过所有关系来捕捉利益;(2)降低风险(质量、数量、价格和财务);(3)降低费用(交易和运作费用);(4)确保有足够的输入或市场;(5)能对变化的客户需求作出快速的反应。集成需要从各个分散的位置捕捉数据,然后聚合这些数据提供给决策者使用,这些过程需要集成的数据存储、管理和检索系统来支持。电子商务一个经常被忽略的好处是它为供应链创造的“虚拟集成”机会能够使供应链各成员间的信息更加有效的流动,从而使得对变化的客户需求能更快地做出响应。

1.2.3产品复杂性的影响

两种类型的农产品复杂性对农业供应链中B2B电子商务的发展既创造了机会又构成了威胁。这一方面,在流线型的交易中产生了机会,Internet要么太昂贵、要么不可能捕捉的信息数字化了;另一方面,这些农产品交易产生了对“点方案”的需要,或者信息交换系统被裁剪以适用于某个特殊产品或过程,这些具有个体特征的活动产生了威胁。期望一个包含一切的农产品信息系统是不现实的,在找寻这种系统的过程中产生了几种业务模型:拍卖系统、在线目录和出价系统。B2B电子商务在农业综合企业中的应用取决于对不同提供物的评价以及决策模型的正确性。举例来说,一个在线交易模型也许对大量日常农产品贸易是适合的,但对一个特殊的谷物市场来说也许不够。也就是说,在应用某个方案或模型之前,需要对农产品的特性有完整的了解。

1.3高接触型交易

在农业综合企业中实现B2B电子商务的第三个障碍是农产品交易的高接触属性。买进原材料、销售谷物或家畜、采购机械、获取资金以及安排运输都是以传统的一对一方式进行的交易,一些学者认为,农业基本上是由关系驱动的,农业市场严重依赖于个人的交互活动。缺乏面对面的接触是基于internet应用的一个限制因素,在完全基于internet的农业供应链中通常缺乏经过人的交互活动建立起来的信任,大部分农业综合企业的管理者认为生产商(农民)对进行internet采购缺乏信任,通过internet很难发展个人关系。由于已经建立起来的业务方式所生成的惯性的影响,引入计算机应用程序和数字化交易在旧的交易行为中引起了变化和学习这些变化的需要,使农业供应链中电子商务方案的实现必须经历一个长期的时间曲线。

2解决方案构建

如前所述,三个障碍延缓了农业供应链中电子商务方案的实现,而成功的实现与产业结构、市场和产品专长、组织发展有关。

农业产业结构对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类型的选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包括创建第三方市场、形成战略联盟、虚拟供应链在内的每一种战略都适合于一种独特的情况,电子商务的生存依赖于通过各种规模的行业参与者铸造战略联盟的能力。大的、合并的企业所面临的非决定性和不确定性也会延缓在农业综合企业中采纳电子商务,较小企业的联盟可以形成电子协同的方式和与大的联盟进行更有效的竞争。在面临拓展供应渠道时,一个可能的成功策略是建立虚拟供应链,或者虚拟集成,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提供了允许供应链协调以一种有效的、便宜的方式进行的机会。

由于农业供应链中日渐增加的产品复杂性,使得市场和产品专长成为了一个成功策略的关键元素,这包括市场知识、产品专长、风险轮廓三个方面。市场知识是一个成功的电子商务策略的最关键元素,它可使农业综合企业朝着更多附加值和更紧密的供应商—客户关系的方向发展。对产品规范的完整理解将有助于企业形成良好的产品专长,能更好地设计电子商务过程并为买卖双方提供更多的价值。应该把深厚的市场知识成功转换到B2B的电子商务世界,一个企业发现行业趋势、承担风险的能力以及重新配置它的业务以对这些趋势做出响应将是B2B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Internet和电子商务将根本性地改变农业供应链中的交易方式,那么对企业组织来说意味着:学习和培训的需要、交易中人的持续存在、获取知识。实现从高接触向高科技的转换,电子商务中的成功交易必须有很强的销售、客户服务以及市场定位,这需要学习和不断获取市场知识。能够理解客户并与其进行直接交流的企业将很有可能在向电子商务转换的过程中取得成功,从而使它的雇员能把精力集中在更有附加值的活动上,比如客户推荐,这会导致更好的客户满意度。

评估、选择和实现一个电子商务方案将包括彻底理解企业所在的行业、市场和组织,每一个企业应评估决定性因素在一个既定行业设置中的影响。基于单个因素或组合因素,可以有一个或多个战略选项,但并不是说一个电子商务方案的成功,必须把所有的战略选项用于所有可能的场景,每一个企业应基于它自己的情况决定它的战略。

3结论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方案范文第2篇

现代农业是继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其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农业产业化经营,不仅是现代农业的根本标志,也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经之路。农业产业化将提高农业市场化程度,深化农业专业化分工,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农业结构,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现实选择。围绕农业产业链的信息服务,将对农业产业链的人、财、物、技术等进行高效整合,为产业链条上的用户提供高效的价值链、信息链、物流链、资金链等方面信息服务,协助基层政府实现决策、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等信息化综合服务职能,从而促进农业产业链的联动和优化。

二、农业产业化与农业信息化的关系

1、农业产业化

2、农业信息化

3、农业产业化与农业信息化的关系

三、农业信息化的作用

对于现代农业,科技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要素,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将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形成和高效运转。产业链中各产业互相依赖、互相作用而形成“关联效应”,产业链的环节越多,整体关联效应越大,农业产业链也是如此。产业链信息化管理的实现,将促进链条的延伸和拓宽,对国民经济中众多领域的发展具有巨大作用和效能 产业链中某些环节的加强可以带动与其密切相关的产业发展。从国家经济整体的角度来看,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宽不仅提升了产品价值,同时也增加了就业门路,特别是非涉农领域的就业机会,对解决当今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就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信息化对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起到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产前:网上采集信息,网下发展“订单”。信息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生命线”。农民没有信息,不知道种什么、种多少、前景如何:企业信息不灵,就会判断失当,盲目决策,投入得不到应有回报,甚至亏本。当前农产品供给已经由短缺到供求基本平衡。部分农产品甚至出现结构性、区域性过剩,面向市场发展产业化经营,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信息引导。面向农业产业链的信息服务平台可以把全国、全省甚至全世界的农业信息汇集在一起,通过上网,用户可以采集到各种农副产品的供需信息以及农业生产新技术、新品种,通过筛选、分析、甄别,为农户提供包括种子种苗、种养技术、市场价格、供求情况等各方面的实用信息,指导农户进行种养结构调整。网上还可以联系到龙头企业和农产品经销商的农业生产订单.通过发展“订单农业”,进一步降低分散生产的千万家农户抵御市场的风险。

产中:各级涉农服务部门把通过平台采集到的农业生产实用技术、病虫害防治、市场行情、农产品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保鲜、储运、包装技术指导等分类进行编辑,通过网络、电子邮箱或印发宣传资料,及时送进千家万户的农民手中,为农户生产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指导和服务。

产后:制约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仍是市场。面向农业产业链的信息服务,将有助于实现农产品交易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网络营销的实现,确保了农产品销路畅通,供销协调,交易成本降低。通过把各种农副产品的供求信息在平台上进行,主动向市外、省外甚至国外的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经销商发送电子邮件.直接“上门”推销各种农副产品,把分散生产的农副产品集中销售,形成规模效益,使农户获取更多利益。同时,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平台,可以及时获取各类供需信息,宣传产品品牌,通过电子邮件沟通信息,可以大幅度节省交易成本,扩大贸易机会,使企业抓住市场机遇,拓宽销路,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

四、面向农业产业化的信息服务平台

在农业产业化日趋成熟的背景下,本着对产业链上的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起到各自作用和综合联动的协同作用的信息服务为宗旨,紧密围绕(省、市、县)农业局各个科室的业务职能,以当前成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系统安全技术、GIS技术和数据交换等技术为手段,在完善区域数据中心的基础上,建设农业产业链信息服务平台,重点建设农业产业链信息服务网站集群,以农业产业链信息服务网站集群为基础平台,有效的集成特色农业产业链应用系统,实现农业局信息资源的整合与交互,进一步实现对全地区农业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产过程、智能化、精准化管理与服务,全面提高农业系统农业信息化服务和管理水平,使区域快速发展成为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样板。

3.1农业产业链信息服务网站集群

农业产业链信息服务网站集群建设为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服务,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以现有信息化设施为基石,基于数据资源管理和共享机制,结合当前成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系统安全技术、GIS技术和数据交换技构建覆盖农业产业链信息服务网站集群,实现一乡一站、一村一页。网站集群建设将主要围绕区域农村信息资源的整合、加工、处理和等环节,同时充分考虑如何提升村镇信息的接收、和服务能力的建设,从而形成一个区域农村信息服务网站,最大限度的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集群服务,促进农村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的解决,打造区域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新模式。

3.2农业产业链信息服务系统

3.2.1农业地理信息系统

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在数据采集与编辑、数据管理、空间查询与空间分析和数据输出上的优势,为区域农业环境评价、农作物适宜性评价、测土配方施肥、农情监测、农业灾害与应急、温室智能控制、农村新能源管理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应用和展示平台,实现农业发展状况可视化展示,便于区域农业综合业务的地理分布、发展规模的直观获得,为制定区域农业发展规划提供数据支撑,为农业在时间、空间、产品和品质方面的统一调控提供技术支撑。

3.2.2土壤质量评价系统

全面搜集整理相关部门长期积累的有关土壤重金属、土壤肥力普查和动态监测数据,建立区域特色农业生产过程中重点关注的土壤重金属和肥力指标体系,以国家、行业或地方土壤质量评价标准为依据,建设土壤质量评价系统,系统主要实现土壤采样点管理、评价标准管理、土壤质量分析评价、基于GIS的土壤质量查询和统计等,规范其数据采集与管理方法、土壤质量评价分析过程,搭建土壤质量监测数据由采集、管理到分析与决策的一站式操作,同时为不同级别的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操作引导,实现土壤质量数据采集管理有规范,分析决策有依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有保障。

3.2.3作物适宜性评价系统

在农业生产从传统的粗放模式向集约模式转变的大背景下,合理开发、利用农业用地已成为提高农作物产量与发展区域经济的途径之一。为了更好地反映区域土壤对不同作物自然适宜程度、限制强度,建立作物适宜性评价子系统,对农作物适应性进行区划,划分出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通过适宜性评价挖掘区域农业发展潜力,促进农作物合理布局,推动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3.2.4测土配方施肥系统

紧密结合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以服务农民为出发点,构建基于GIS的测土配方施肥系统。该系统围绕测土配方施肥与养分监测信息的采集,建立基于PDA的信息采集模块,实现对采样地块基本情况、农户施肥情况调查、植物测试结果、土壤测试结果、田间实验结果、养分监测等信息的实时采集与管理;建立数据分析模块,对各类采集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为政府宏观掌握本区域土壤肥力变化、施肥情况与农田环境污染提供理论基础;依据平衡施肥原理,建立施肥决策模块,根据各地块土壤肥力情况和作为养分特征,提供科学合理的施肥建议,同时还可为肥料企业各类复混肥、系列专用肥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建立信息推送模块,以短信的形式向农民推送施肥建议、施肥知识等信息,加大对农民的信息服务,力图提高区域整个地区农民的施肥水平,有效减少农田环境污染,显著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有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推动区域高效农业、生态农业、低碳农业的快速发展。

3.2.5农业生产与智能决策系统

根据区域农业主导产业生产管理过程中对科技知识的需求,按照无公害、有机和绿色农业的技术标准规范,汇集蔬菜、加工番茄、红花、油葵、油菜、甜菜、打瓜、玉米、小麦、亚麻等生产管理各个环节的农业知识,分别从品种选择、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治、标准化生产等方便,构建相应的知识模型,采用合宜的知识表示技术和推理策略,利用成熟的专家系统开发工具,开发加工番茄、红花、油葵、油菜、甜菜、打瓜、玉米、小麦、亚麻等生产管理专家决策支持系统,为生产管理者提供决策、咨询服务,进行科学指导种植、养殖管理。

3.2.6设施农业智能控制系统

针对设施蔬菜基地,根据其设施农业的不同类型,分为日光温室和玻璃智能温室,按照实际生产过程中对设施内环境信息的需求进行合理的设备选型和设计设施农业智能控制系统,归纳起来主要包括温室环境信息采集设备与控制设备,运用传感器网络或者温室娃娃采集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土壤墒情等环境指标,与作物生长所需环境要素的范围值对比,利用自动化控制技术通过控制设备实现其阀门、湿帘、风机、遮阳网的开关,从而达到温室环境的智能控制。

3.2.7农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

基于农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信息服务现状,围绕农资登记备案和农资执法、农产品质量检测和安全溯源及对外信息服务的信息化管理需求,构建农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平台,立足农资执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业务流程,实现对市域内流通的农资产品的登记备案和农资案件的移动执法,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品准入机制,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第一道关,实现对农产品质量检测数据的采集分析、安全档案的管理和信息溯源管理,建立并完善基于信息服务网站、触摸屏和短信平台的综合信息服务通道,提升政府质量安全监管与信息服务能力,督促农产品生产经营流通企业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提升农资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农资农产品消费安全。

3.2.8病虫害测报预警系统

紧密结合区域所辖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及其所发生的主要病害,围绕病虫害测报业务,以区域省、市、县级植保站为中心,构建以基层乡镇数据上报,市(县)级植保站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上报,并且为上级业务部门及行政管理部门提供病虫害防治等决策支持的应用系统,系统功能包括数据采集、数据查询、数据分析、预警分析、应急响应、汇总上报等。

3.2.9农情监测系统

农情信息关乎农业生产、农产品供求、补贴政策、农资价格以及防灾减灾等重要信息,涉及千万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农业部门工作的考核评价和资金分配的科学性,是农业部门管理工作的核心。为进一步加强区域“数字农情”建设,提高农情调度的及时性、准确性、系统性和安全性,实现农情信息采集规范化、传输网络化、管理自动化,本研究紧密结合区域农情信息采集工作,围绕农情、灾情等信息的采集、传输、整理、分析和建立农情监测系统,通过信息采集功能模块,实现农作物、早稻晚稻情况、农作物生产情况、蔬菜及特种作物等农情信息的实时采集与上报,提高上报数据的统一性和规范性;通过数据分析模块对区域各地区农情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及预测,为政府部门宏观决策、指挥调度提供有力支持,也为科学指导生产、组织抗灾救灾、实现“稳粮、保供、增收”目标提供支撑,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2.10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系统

针对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缺乏信息化系统支撑的现状及其未来发展的需要而研究开发的应用服务系统,系统面向各类农民合作组织,提供会员管理、财务管理、培训管理、交流管理、市场信息服务等功能,帮助合作组织快速获取市场信息,提高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系统具有完善的会员管理功能,支持会员分级管理、多类型管理、个性化服务支持等功能;实现对合作社账目信息,分红信息以及会费信息进行在线管理;实现会员生产资料需求信息及农产品供应信息统一管理;提供丰富的多媒体视频培训资料及最新实用技术;实现会员之间、会员与管理者之间在线交流;界面美观、操作简单,便于维护。

3.2.11电子商务系统

立足农产品流通产业化发展要求,从农产品交易的实际需求出发,构建电子商务系统,包括市场行情分析子系统、农产品电子交易服务子系统和客户关系管理子系统,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从信息服务与交易业务两个角度组织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三个流通流程,逐步实现网上电子交易,解决农产品交易信息不对称问题和流通成本高等问题,有效提高农产品交易的信息化水平,完善区域农产品产销市场信息服务体系,促进农产品生产、销售信息与国内外市场的及时有效对接,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提升经济效益。

3.2.12农业培训系统

面对区域同层次的农业从业者对农业培训的需求,研发适合区域农业生产需要的多媒体农业培训系统,该系统支持多种媒体服务器,支持MPEG、AVI、ASF、WMV等多种多媒体文件格式,支持多重视频资源分类管理方法,具有交互性能好、资源共享性好的特点,实现服务器运行状态动态监视、内容分发系统管理、分布式的负载均衡、多媒体资源管理等功能,系统部署上线播放。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现远程教育和技术推广,普及农业科技,以科学正确的方法指导用户生产工作。多媒体学习培训系统还可以让农民随时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自主学习,能合理安排培训的时间,极大地方便农民自我学习,有效提高培训的效率和农民学习质量。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发展策略;供应链管理;农产品加工企业;案例法;物流管理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5-0227-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5.110

1 供应链概述

什么是供应链?物流的权威机构给出了具体的定义:供应链管理是指在满足一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条件下,为了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达到最小而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地组织在一起来进行的产品制造、转运、分销及销售的管理方法。供应链管理包括计划、采购、制造、配送、退货五大基本内容。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到四个领域:供应、生产计划、物流以及需求。而进行供应链管理的主要目的有:首先,减少原材料采购,库存和运输等环节的成本;其次,以企业利益为中心,以市场对产品需求作为原动力;最后,缩短产品完成时间,提高效率,使生产尽量贴近实时要求。

2 案例分析――以千山f园为例

千山庄园农产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一直以来专注于研发生产和销售南果梨酒。其生产的南果梨酒是鞍山特产,被授予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下文将结合千山庄园自身的地理优势和南果梨品牌特色,详细阐述公司是如何以物流管理为依托进行企业供应链管理的。

2.1 供应物流环节

供应物流是指包括原材料等一切生产物资所需要的物流活动。千山庄园公司位于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区,而特种南果梨的产区位于鞍山市,所以公司具有丰富的原材料,南果梨酒是该农业生产公司的主营产品,然而南果梨的属性是一种水果,易腐烂,所以公司采取了多次少量的方法;另外,作为南果梨酒的生产商,酒瓶和商标也是供应物流产生费用的一部分,而本公司经过多方实践,最终决定采用鞍山当地的玻璃,当地的食品玻璃厂位于公司生产仓库的附近,所以公司会派遣一辆空车,而后会将所需要的原材料放在一辆车上,一同运往公司的生产基地,这样做,将大大减小了原材料的配送所需要的费用。

2.2 生产物流环节

生产物流主要是指生产工艺中的物流活动,比如原材料的流动等,生产物流是企业物流的相关环节,始终体现着物料实体形态的流转过程。而该公司采取的主要生产措施是,除了生产小规模商品以供应零售店、超市以外,公司接到订单后,才进行批量生产,减少了其他资源的浪费,节省了一大笔开销。生产过程中,车间的动态则是有三个车间:第一个处理南果梨,将南果梨打压成汁,将南果梨汁送至第二个车间,在第二个车间里,将南果梨汁放进一个可以密封的容器中,等待发酵,最后将发酵好的南果梨酒装瓶、封口、打外包装,生产物流则是将各个部分的半成品送至下一个生产车间,物流活动期间产生的费用相比于之前成品运送的费用降低了很多。

2.3 配送环节

该公司产品销售范围覆盖辽宁、广东、福建、北京、四川、江苏、云南等地。所以公司采取的是用第三方物流,签订长期合同,大量运输则费用相对较低,对于相对近的周边地区,如果没有特殊要求,公司将采取公路运输,而远地将采用空运,以保证产品的新鲜度以及高口感度。

3 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

通过了解千山庄园农产品科技有限公司,从这种生产型企业来看,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四个问题:

第一,公司管理者对供应链管理的认识跟不上供应链自身的发展速度。水果生鲜类采用的物流形式是冷链物流。大多数生产企业把广义的供应链管理误解成物流管理,大多数的管理人只注重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资源的节省上努力,从而提高公司的效益,而并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原材料供应商、产品制造商、零售商、分销商和最终用户的价值链所构成真正供应链的各部分流程,完成由被动到主动提供整个过程,包括服务和所需要的产品。同时管理层并没有认识到优化过程、强化市场的关键是供应链管理,也没认识到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而所需资源组合不一,市场机会变幻莫测,导致单个生产企业难以长久并迅速地形成竞争优势。

第二,整个社会的信用风气差,导致合作力度骤然变小。我国的生鲜市场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经济有待进一步的发展,但市场的最大阻力却是整个社会的信任程度过低,债务之间的三角关系纠缠不清,市场中充斥着假货,而各个企业作为供应链的不同经济利益体,导致供应链的整合和调整在实践活动中不能高效实现。

第三,信息流动不迅速,信息流动缓慢会导致生产农产品企业各部门之间的脱节,市场适应能力下降变差。而物流、信息流和价值流三者的统一是供应链的运行要求,而对信息依赖程度高,供应链系统涉及到多个运营部分,受需求和供应的影响,因此,供应链的整合对信息技术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并对管理人员提出更高要求:根据供应链的相关信息流预测并调整生产线,相关信息在供应链上的传递既要快速又要精准,但由于处在我国供应链各个部分的企业机构相对复杂,往往会导致企业的供求关系的失衡。

第四,我国大多数生产企业在生产中资源整合及设施利用率低。为了获得更好的经济和市场的效益,企业必须要使整个供应链系统资源的配资达到应有的水平,同时要求供应链各个子系统的一体化,以达到供应链各部分的准确衔接。然而就目前的情形来看,供应链各个部分没有紧密的联系,信息流不能发挥最大的运用,设备有闲置,且利用率较低。

4 我国农产品生产型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对策

处理以上问题,本文认为可以进行如下的修整,将农业生产型企业的供应链做到越来越好:

第一,加强供应链的内部管理关键在于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使得强项更能发挥领导的作用。对于我国的一些生产型企业加强内部结构管理时,具体措施有:理性分析供应链的现状,在对物流、生产、计划部门的全面了解下,在供应链的整体上,对整个供应链的发展进行系统管理和远景规划;在企业能力允许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以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和科学性,要注意事前的分析以及风险的预测,提供有力的依据以发展科学决策;管理过程中,要注重管理手段的规范标准化,协调各节点的优秀行为,紧密联系上下游的企业,形成完整的整体优势;供应链整体一体化管理,同时发挥各个节点的优势,形成一个可宏观调控的统一整体。

第二,改变管理者对供应链的认知,加强各个部分之间的合作,发挥其优势。提高员工树立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经营认识,加强员工的工作基础,包括基础业务培训,完善供链管理制度以及企业内部的制度;各部分子系统所关注的重点重新转移到其主营业务上,放弃不擅长的部分,从简经营,提高资源与设备的利用率,各节点真正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以降低风险,提高效率,提高市场占有率为目标,实现供应链的壮大,使各节点的利益增加。

第三,供应链管理系统的优化设计,管理观念的集成化与信息流通快慢的关系。供应链想要发展得好,则必须投资监理有效的信息系统,包括各企业之间以及内部的信息流通,发展符合企业文化的信息方案,先完成内部信息化,再实施计算机系统处理企业部分业务,然后建立企业外部信息网络,处理好各部分之间出现的问题,选择最优的处理方案。此刻,优化供应链管理系统变为了优化信息系统以及优化合作伙伴,并将各部分节点企业化为利益共同体,为此,供应链的管理者要做:加强企业间的沟通合作调节的能力,合理规划流程问题,核心企业的领导性,领导所有供应商资源的集成统一,确保供应链高效、有序地进行,并培养各部分的企业的协同能力,确保企业之间的利益共享以及风险

共担。

第四,市场需求作为计划生产的导向,管理方式要先进。企业对整个供应链系统的设计和规划要根据产品全生命周期,根据用户需求,减少生产盲目性,运用各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先进的信息技术,并加强信息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及实用性。

5 结语

企业供应链管理所涉及的领域和问题众多,本文仅仅对一般性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物流管理问题进行了分析。一家企业想要做大做强,必然会涉及到供应链管理的问题,而供应链系统建设作为企业运营的支撑和骨架,需要越来越多专业性人才的引入。此外,企业应认真处理好各生产车间之间的关系,将供应链系统充分调整到最佳的状态,从而使得供应链在企业日常运营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此,农产品生产加工商要处理好其作为供应网络中一个节点企业的责任,规避生产中的问题,使得整个农产品的产供销网络发展得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 苏尼尔・乔普拉.供应链管理(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8.

[2] 黄云碧.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3] 米歇尔・R.利恩德斯,哈罗德・E.费伦.采购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4] 魏修建,姚峰.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方案范文第4篇

实现全程信息化管理

目前我国经济模式面临转变,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得到广泛重视,而我国农产品需求旺盛,成长空间大,蔬果粮食等是生活必需品,为行业提供了很大空间。从整个农业现状来看基础比较薄弱,整体行业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同时也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农业的升级也是必然趋势,农业也必然会从传统走向现代。

天安农业成立于2006年,主要从事蔬菜的生产销售。其销售渠道主要面向国家机关提供蔬菜供应工作,同时也承担了2008年奥运会核心区运动员蔬菜供应。目前公司在家乐福、华堂、华润、永辉等全国100多家商场超市建立了“小汤山”牌蔬菜销售专柜,蔬菜零售据北京首位。产地直销则包括礼品箱装蔬菜菜,会员配送。据刘艳飞介绍,目前公司年生产销售蔬菜562万公斤,“小汤山”商标也已经成为北京市著名商标。

通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引进、研究、开发,天安农业已经实现了全程信息化管理,提高了公司的管控水平和效率:天安公司在北京顺义、平谷、密云、延庆的生产基地以及内蒙古武川、云南普洱等外埠基地,采用“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进行生产追溯管理。公司对生产地块、温室进行统一编号,建立生产档案,对播种、定植、打药、浇水、施肥、采收等都进行详细记载,全程监控基地生产过程;对采收蔬菜周转箱实行编号管理,粘贴对应采收地块(温室)编号,到车间根据生产编号生成安全追溯码,粘贴在每个小包装产品上,实现蔬菜产品质量的可追溯,可以通过查询追溯码了解产品的产地、生产者、生产投入品的使用情况。

为了信息数据得到统一管理,公司制定了“生产技术手册”、“包装手册”、“基地管理程序”、“农药使用目录”等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所有生产温室(地块)内悬挂“农药使用目录”和“农药使用案全间隔期”,并在每个基地派驻公司技术人员进行监督指导,生产档案回传到公司并上传到信息平台进行信息更新。与当地植保站合作实行农药统一配送,使农药质量得以保证。对基地生产的蔬菜实行两次检测,在打药后第一次采收前对需采收样品实行全检,检测合格后方可采收,检测不合格的禁止采收,待残留期过后,经检测合格方可采收;对已经进入库房的产品进行3~8%的抽检,检测不合格的退货处理;药检室每天检测样品50个,快速检测,每一批次40分钟,检测项目为甲胺磷和氨基甲酸酯,目前已经开始检测蔬菜药物残留。

在企业管理方面,目前天安农业引进实施了德国SAP公司的ERP管理系统,做到生产、供应、加工、库房、销售同步协调管理,为企业及时提供生产销售数据及其分析。同时天安农业的配送车辆为保障蔬菜运输安全,及时有效使用调度车辆,安装了安全控制系统。可以通过互联网、GPS实时监控车辆运行轨迹,货箱体内温度状况以及车门开启次数。

生产计划管理系统则针对蔬菜产地生产过程中的播种、育苗、定植、灌溉、施肥施药、病虫害防治等环节进行信息采集和田间电子档案管理,通过GPRS传递到终端,与追溯系统对接。利用生产管理系统,通过对田间档案数据的及时采集,可以了解农药、肥料等投入品的使用品种、数量、浓度、时间、安全间隔期。同时,该系统与追溯系统结合使用,数据反馈周期由平均10天缩短为即时传输更新,有效的保证了蔬菜的质量安全;减少了原有生产记录传输过程中的重复工作,预计成本可降低15%;增加了原有追溯系统所不具备的生产计划管理和采收管理功能,提高了生产流通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的管理水平和能力。

移动管理蔬菜供应链

经过多年努力,目前天安农业已发展成为集产、销、研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综合企业,天安模式为城市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探索了新路,天安也逐渐成为安全食品的代名词。

据统计,现在公司蔬菜生产基地有5200亩,经营果蔬品种100多个,拥有配送中心2个,配送车19辆,销售商场超市近百家,管理起来十分繁琐。此前公司蔬菜种植茬口计划安排多凭经验实施,人为因素引起的统计失误、记录失误和计划失误等问题时有发生;田间种植档案人工填写,种植周期结束后统一回收,无法实现实时监管;超市促销员打电话订货和补货,既耗人力又费时间,还经常出现报错、听错、记错现象。上述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蔬菜生产和流通效率的提高,制约了公司的快速发展。公司亟需建立涵盖蔬菜供应链中生产、流通、交易和消费等重要环节的管理模式,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高效、精准管理。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云模式;农产品全供应链;供应链体系

中图分类号:F25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6.015

0引言

纵观国内外对农产品全供应链体系构建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较为早期的国内外学者研究多是通过构建传统的信息管理系统和第三方物流平台来解决我国农产品供应链链条中生产、加工、流通、消费、配送及售后服务各环节上长期存在的诸多问题。然而,基于云理念的创新管理视角的农产品全供应链体系构建的研究相对较少,且研究方法较为传统。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已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创新变革传统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势在必行,重点是对供应链服务内容和运作模式的创新优化,实现资源虚拟化集成和一体化调度的全新管理模式。如今,供应链管理已经从以往针对供应链节点的管理,发展到供应链信息集成化管理。信息集成必然离不开云,云计算互联网相关的前沿技术理念正悄然声息映入眼前。近年来,一部分学者开始将研究重点转移到以云计算为技术支撑,对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变革创新。云计算的技术还在发展当中,一旦成熟后,信息的集成将会变得庞大。云计算模式下的信息集成并非是有益无害的。如果不能有一个安全的保护方式集成将会造成数据的泄漏。这意味着,对云计算与信息集成的有效融合变得尤为重要。因此,本研究希望基于云模式理论,将供应链集成与云模式完美融合,完善农产品全供应链体系构建,对云模式下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研究做更进一步的分析与探讨。

1我国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的现状

目前我国农产品供应链主要的运作模式可分为四类:一是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供应链模式。这是一种较为传统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却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虽然以数量庞大占据主流,但其存在本身的设施简陋、交易手段落后、管理水平低等缺陷,急需建立现代化农产品批发市场。二是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该模式是以集体的方式销售农产品,由主导农产品供应链的农产品零售商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集中采购农产品,然后经由农产品加工商或批发商在农产品零售商处销售。三是以龙头企业为中心的供应链模式。以龙头企业作为驱动力,整合供应链上下游的利益相关者,解决农产品供应链的内部利益分配、合作伙伴选择、供应链绩效评价、激励约束等至关重要的问题。四是以“直销直供”为中心的供应链模式。直销直供是指生产厂商不经过中间环节,直接将产品或服务出售给消费者的营销方式,常见的如网上销售,采摘直销、众筹预订等。

2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现存的主要问题

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现存的主要三大问题是农产品生产信息化水平偏低,集约化、联盟化的渠道链条缺失以及渠道成员间关系不稳定,农产品全程可跟踪链条尚未形成。具体表现为:我国养殖类农产品和种植类中的大多数经济作物类农产品,它们仍以小农经济生产经营模式为主。这种小农经济的生产经营模式存在网络化、标准化程度较低的特点,难以形成规模生产流通优势;农产品流通渠道主体参与成员各自为政,成员之间大多数以分散的农户、发展不完善的农协合作组织以及规模小、数量少的龙头企业为主,其组织化程度较低,流通渠道呈现产销分离状态、协同协作关系弱、缺乏整合集成,导致难以形成集约化、联盟化的渠道链条;目前,我国农产品全程可跟踪链条尚未形成,对链条不同环节的关键节点上依然存在较多的监督监控漏洞,缺乏统一的可追溯标准体系,且现有的追溯体系建设和使用成本高,导致消费者查询农产品的相关信息较为困难,食品安全问题频发。

3基于云模式的农产品全供应链体系构建

3.1基于云模式的农产品全供应链体系的构建目标

基于云模式的农产品全供应链体系旨在利用云计算为技术支撑,对农产品整个供应链链条各环节进行信息化管理,对信息进行集成化处理,实现全供应链信息化系统的动态联盟,协调各环节及各环节的关键节点的资源运行,按需提取用户所需的信息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通过搭建云模式农产品全供应链服务运作平台,融合各类云资源,智能化管理操作,形成有效信息云资源,它们之间可以有效地进行信息交互,协调合作统一调度,能够实现以下目标:生产信息集成可满足许多用户不同的需求;用户需求信息集成可满足生产商规模化运作;物流、金融、供给和其他各类信息集成能够向供应链生产、分销及用户提供有效的需求服务;最终实现全供应链链条各主体之间信息的有效对接及协同协作。

3.2农产品全供应链云服务平台的构成

农产品全供应链云服务平台的云资源由两部分组成,第一是服务平台的用户利用各类终端设备农产品的相关信息资源,比如:农产品需求信息、物流信息、销售信息等。第二部分是云管理服掌骼用云计算大数据挖掘技术对信息进行集中处理后并反馈给云服务平台,有效向各类云主体提供需求服务。

3.3基于“云”的农产品全供应链体系构建思路

第一,建设基于云模式的农产品供应链服务平台。第二,供应链服务集成商汇集分散各地的生产主体,组建生产供给网;对多种生产供给信息进行虚拟化处理后寄存在云服务器中,形成生产供给云;各类生产商可通过云服务平台与销售商有效地达成产销不分离,协同发展的合作关系。第三,供应链服务集成商采用联盟协作方式整合线下服务终端资源,搭建终端服务网,形成终端服务云,统一调度协同地进行终端销售、配送等一系列的终端服务工作。其四,融合金融信息、物流信息和其他信息,对它们进行虚拟化集成处理,形成对应的金融云、物流云和其他服务云。最终,供应链服务集成商将农产品生产供给云,物流云、金融云以及终端服务云融合起来,形成线上线下业务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于一体化的集成体系,对供应链各主体用户提供质优价廉、标准透明的云服务,来实现农产品供应链的“四流”的准时化、规模化、协同化。

3.4基于“云”的农产品全供应链运作流程

第一,供应链服务集成商建立基于云计算的供应链云服务平台,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信息技术不断地增强优化云平台各模块功能,以此形成服务于供应链各主体的一个虚拟化资源集成于一体的生态及动态联盟的云服务平台系统。

第二,供应链服务集成商集中挖掘目标市场,以联盟集约合作等方式构建终端集成服务网,并与集成服务网中的各服务站点达成契约合作关系,同时与各生产主体签订契约,构建农产品生产供给网。

第三,针对供应链各环节涉及的物流活动,全面整合自有物流资源、第三方物流及第四方物流资源,形成“农村个体运输+城乡干线货运公司+终端配送+产销两地集散货中心+社会仓储中心+供应链生产及供应链服务集成商自有物流资源”的农产品供应链物流服务资源网。

第四,供应链服务集成商与供应链覆盖范围内的多家银行建立合作关系,构建金融服务资源网。

第五,云服务平台的农产品生产供给主体用户登录连接实时农产品供给信息,形成农产品供给云;云服务平台的各终端集成服务站点的用户登录连接其服务范围、服务内容等相关信息。供应链服务集成商通过对两者的协同调度下,有目的有规划地进行线上线下营销,为目标用户提供供给、销售和其他等相关服务。

第六,云服务平台的各物流主体用户登录连接,形成农产品供应链物流服务云,依据消费者下单信息,有效地进行信息集中化管理,合理分配调度物流资源,使得整个供应链物流能够有效的同步协作;云服务平台的各金融服务主体用户登录连接,构成金融服务云,方便供应链各主体享受优质快捷的金融服务,使得他们之间的资金流通变得更迅速更通畅。

第七,云服务平台的目标需求用户群体登录连接,构成农产品用户需求云,可随时通过各种途径查询农产品生产、经营及相应的信息资源。

第八,用户根据自身需求,登录连接云服务平台,准确无误的提交订单信息。

第九,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智能化处理庞大的订单信息,云服务平台通过云计算处理反馈回来的订单信息对应生产主体、物流主体、终端集成服务主体的位置,相关服务内容和服务流程顺序协同智能化生产相应的作业计划传送给对应的主体对象。

第十,供应链生产主体依据作业计划要求的产品数量、产品质量、产品包装等信息进行产品采购、加工、归类、包装等相关生产任务。

第十一,供应链各物流服务主体与终端配送主体依据供应链农产品物流配送方案,并行、同步、协同、有序地开展农产品运输与配送任务。

第十二,用户通过终端配送服务站点运送收到所买的农产品,根据可追溯链条系统查询匹配,若所收到的货品与系统信息匹配时,用户即可签收并可通过线下线上的方式支付商品金额:一是直接线下支付现金给配送服务员,再转由终端服务站点代替用户登录链接云服务平台在线支付给供应链金融服务主体;二是用户收到货后直接采用在线支付方式直接支付给金融主体或者用户下单时就直接支付货款。若所收到的货品与系统信息不匹配时,用户可通过云服务平台申请退换服务。最后配送交易完成后,用户可通过登录连接服务平台对服务做出评价并可提出相应的建议。

第十三,如果交易成功,金融服务主体按照契约约定的分配方案将消费者支付的供应链价值转移给供应链的各主体。

第十四,若用户发生退换货行为,那么云服务平台会及时做出反应将用户退换货相关信息传送给农产品供给主体。

第十五,作为全供应链的核心主导的供应链服务集成商对于退换货行为的处理,要么会主动及时和生产供应主体商量退换货处理方法,要么按照契约对应的规则实时调度安排终端服务站点折价处理或者退换。

第十六,基于云模式的农产品全供应链体系旨在建立一个良性生态的动态联盟系统,作为农产品全供应链运作流程核心驱动力的供应链服务集成商,主导着农产品全供应链信息资源的融合,作业协同协作,计划并行。这就意味着需要供应链服务集成商根据供应链内外部环境变化,对供应链各服务主体做出合理的评价,优选新增优秀的供应链服务主体,剔除摈弃拙劣的。在宏观上,建立云服务平台,为供应链各主体提供云服务,制定供应链运行规则,与各主体订立框架协议并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在微观上,在目标市场海量订单驱动下,通过运用云计算技术,实现整个供应链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协同优化。

4结语

将云模式思想引入到农产品全供应链管理中,以云计算技术为支撑,对供应链各分布式资源进行虚拟化集成,以此构建基于云模式的农产品全供应链体系。这种体系可以为供应链各主体提供服务,对虚拟资源集中管理,实现线上线下协同发展,产销不分离的一体化运作,消除供应链各主体之间固有的经营障碍,消除供应链各环节及环节的各节点的监控盲区,形成全程可跟踪链条。最终,提升农产品供应链体系的信息应用水平,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系统成本以及提高用户服务的满意度。因此,应用云模式思想来解决农产品全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未来农产品全供应链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SUSAN COHEN KULP,HAU L LEE,ELIE OFEK.Manufacturer benefits from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with retail customers[J].Management Science,2004,50(4):431444.

[2]P BERNARDI,C DEMARTINI,F GANDINO,et.al.Agri-foodtraceability management using a RFID system with privacy protection[J].Advanced Information Networking and Applications,2007,(5):6875.

[3]LI CHEN,HAU L LEE.Information sharing and order variability control under a generalized demand model[J].Management Science,2009,55(5):781797.

[4]王建疆,佬牵李繁.基于B/S结构的农产品信息系统[J].安徽农业科学,2011,(28):1759617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