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入学教育内容

大学入学教育内容

大学入学教育内容

大学入学教育内容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生;适应;入学教育内容

中图分类号:G4

一、开展入学教育的必要性

开学伊始,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开始陆续到奋斗已久的大学报到,在一系列的入学手续完成后,学校以及各个院系会对新生召开入学教育,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如形势政策与爱国主义教育、爱校与专业教育、安全知识与校纪法规教育、心里健康教育等主题进行。这些给新生讲授的教育内容有的是一堂讲座,有的是一次参观,有的甚至贯穿整个学期,这就是新生入学教育。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主要是为了解决大一新生的一个主要问题而提出的,我们称之为“新生综合症”。大一的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就从一名高中生转变成为了一名大学生,这期间的转变发生的很快,新生要适应大学校园,会出现如自然环境、风俗习惯等的不适应,学习环境、方法等方面的改变,生活环境、方式的变化,复杂人际关系的困境,心理、情绪上的波动,对未来、理想等的迷茫等多方面的问题。而且这个年龄,正值学生们的“成年早期”,处于学生人格发展的重要转折期,对世界、社会、人生、价值等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与认识。因此,这个阶段对学生的教育与引导在学生的整个大学乃至整个人生道路上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各个高校一直都非常重视新生的入学教育。

二、新生入学教育主要内容

大一新生入学教育一般分三个阶段进行:集中教育阶段、深入教育阶段和教育结果反馈阶段。集中教育阶段一般从开学至军训结束。深入教育阶段从正式开课至大一第一学期结束,教育结果反馈阶段从大一第一学期后期大二学期前期。

(一)集中教育阶段

1、新生家长座谈会。小学和中学时期,学校与家长的联系非常紧密,而到了大学期间,许多学生家长认为孩子已经长大,考上了大学,对孩子的关注也下降,这其实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许多学生可能之前没有离开家庭,所以进入大学后,会有一系列的问题;在以后的大学生活中,也会出现其他的问题,这不仅仅需要学校和老师的指导与帮助,同时还要需要家长们的配合。因此,召开新生家长座谈会是非常必要的。一般大学开学报到时间为两天,从多年经验来看,有的学生会提前报到,而大多数学生主要是集中在第一天报到,第二天会有少量学生报到。而且,许多家长在给孩子办理好手续后会立即回家。因此,把新生家长座谈会一般放到报到的第一天下午,通过与新生家长坐下来面对面的交流,介绍学校、院系的基本情况、专业的设置以及就业前景等,借此机会与家长加强沟通交流,达到共同培养学生的目标。

2、院系老师进宿舍:第二天学生基本上都报到完毕后,由院系老师前往宿舍看望学生。通过对新生的谈话了解学生的动态,表达学校对新生的关心。

3、爱校教育:每一个高校都有自己的历史,都是经过几代人的辛勤耕耘而有今天的成就。通过组织新生参观学校的校史博物馆,使学生了解学校的校训、校风和校史,激发学生的爱校热情和爱校情结。

4、新生入学教育大会:召开全体新生参加的新生入学教育大会,介绍院系的基本情况、专业设置、学籍管理与纪律、人才培养计划、专业特色、就业前景,以及党团组织等。使学生尽快了解所在院系、所学专业、引导新生进行自我管理。

(二)深入教育阶段

1、校纪法规教育:一般由各班班主任组织新生学习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处罚条例等,使学生能了解。

2、学习经验交流会:开展对口专业新老生交流会,邀请专业老师、选择有代表性的高年级学生代表参加,向新生介绍学习、生活、就业经验,解答新生关于大学学习、生活、就业等各方面的问题。如果有条件,可以联系学校或者邀请其他高校、组织前来为学生进行专业的讲授,如组织学生参加以个人成长、团队建设、人际沟通为主要内容的培训课程,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

3、安全知识教育:组织新生观看安全教育片,通过案例向学生强调个人人身、财产安全。通过与学校保卫处、公寓联系,举办消防知识讲座、应急情况处理等知识。

4、心理健康教育:由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对新生开展心理测评活动,组织各班心理委员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组织心理知识讲座。疏导新生刚刚走进大学校园后形成的各种心理压力,预防并解决新生面临的各种心理问题。

5、安全法律教育:邀请法律专业老师讲授基本法律知识,让学生了解学校周边环境、交通、饮食等安全问题,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及安全防范意识。

6、党员联系宿舍制度:各党支部党员、预备党员成立小组,每周定期到新生宿舍与学生交流沟通,就学习、生活上的各方面问题与新生进行交流,并做好记录。

(三)教育结果反馈阶段

1、召开主题班会:以如何适应大学环境、班集体生活、适应人际关系、学习方式为主题召开班会。学生发言,总结自己在入学以来的思想、学习、生活方面的变化以及适应情况。广泛讨论,统一思想,达成共识。

2、征文活动:院系可以开展征文活动,如以“初进象牙塔”为主题开展征文活动,学生以自己初入大学校园的心得体会为内容,文章体裁不限,鼓励学生写作,提高专业水平的同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新生教育结果。

3、走访学生宿舍:辅导员、班主任要经常走访学生宿舍,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动态。

4、掌握学生心理动态:心理咨询中心反馈测评结果,及时处理问题。关注特殊群体学生,如家庭贫困学生、身体有疾病的学生、单亲家庭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内向的学生等,及时了解他们面临的困难与不适,尽早帮他们解决困难,化解他们的疑虑,走出心理误区。

三、总结

实践证明,解决大学新生的“新生综合症”并非易事,需要辅导员、班主任、老师、学生家长等的共同努力与长期坚持。针对大一新生开展的入学教育,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快速了解环境、融入校园的机会,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新生将会又快又好地适应大学新的生活,身心全面发展,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成为自立自强的人,成为对社会和国家有贡献的人。

参考文献:

大学入学教育内容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现状;对策

大学新生入学阶段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时期。在此阶段,大学新生从中学生转变为大学生,从传统的应试教育走向专业教育,面临着来自新环境、新角色和新身份的适应等方面的困难。新生入学教育的任务和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排除存在于他们生活当中的各种不利因素,让他们尽快地完成从中学向大学的过渡,为学校顺利地实现自身的培养目标和学生在校更好地成长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有鉴于此,如何在现有高校入学教育工作的基础上,转变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模式,切实增强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效果,是各大高校和每一位思政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现状分析

当前,国内高校对于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性认识越发加深,新生开学报到后,各大高校均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开展一系列新生入学教育。从总体来看,新生入学教育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在内容的安排、日程的设计、形式以及方法的采用等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以致入学教育的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具体如下:

(一)入学教育的内容安排陈旧化。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史无前例的网络时代,教育对象也从“80后”变成了“90后”。时代更新,教育对象在变,教育内容也必须要与时俱进。但是,很多高校在开展入学教育时,依然沿用以前的入学教育内容,如思想政治教育、校情校史教育、军事训练、专业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教育等等,没有安排一些与时代特征、新生需求相结合的入学教育内容,自然也就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入学教育的日程设计机械化。入学教育的整体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因为教育内容的多样性,教育主体既涉及学校各二级学院,又包括学校各职能部门如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组织部、保卫处等。实践中,很多高校在新生开学报到后的一周之内,就安排集中式的入学教育。在内容繁多、日程紧凑的入学教育安排中,有些内容不适合采用集中教育形式,有些则不是一次教育就可以完结,有些则不是开学时就必须安排。

(三)入学教育的形式采用单一化。因为新生人数众多的缘故,各高校在开展入学教育的时候,往往采用会议、讲座、报告或者集体参观等形式,对新生进行“灌输式”教育。这样的大课堂很难让新生产生兴趣、引起共鸣,实际效果也都差强人意。另外,入学教育往往被看作是单纯的学生工作,入学教育各项具体工作的开展,往往是由各个二级学院的学生工作办公室的辅导员来直接实施,使得原本全学校的“一盘棋”变成学生工作者的“独角戏”,单一的教育形式直接使教育效果受到影响。

二、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对策研究

综合国内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实践和研究成果,笔者认为,新生入学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原有的入学教育内容、固守陈旧的教育方式、坚持僵硬的日程安排,而要真正坚持“以生为本”的工作理念,结合时代特征、学校所在地域发展趋势,根据新生的心理、生理及思想状况的实际周密思考、统筹谋划和精心设计。

(一)与时俱进,合理取舍入学教育内容。教育工作者要明确入学教育的目标,理清新生入学教育体系的内在逻辑。在对原有教育内容进行改进的基础上,安排一些体现时代特征、学校发展趋势以及新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如在新生的适应性教育上,可以安排一些涉及全体学生的团体辅导活动,让全体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参与全校性集体活动。新生军训训练,也可以考虑丰富形式,除日常训练外,还可安排定向越野、野炊等项目,锻炼新生的独立生存能力。当今世界是个网络世界,网络思潮对于新生的影响巨大,有必要对新生设计一个体系完整的网络教育,而不是仅仅作为安全教育的一部分开展。再者如笔者所在高校秉持“注重学理,亲近业界”的人才培养理念,校企合作工作成效卓著,可以针对性安排新生到相关企业进行参观,实地感受专业特点,充分激发其学习热情。

(二)灵活机动,系统安排入学教育日程。入学教育的目的是使新生能尽快适应大学生生活和学习,顺利完成角色转变,因为教育内容的异质性,入学教育的日程安排仅仅集中于新生开学之初。有些内容如爱国爱校教育、安全教育、文明素养教育、网络教育可以穿行,避开入学教育时的高峰,而且有些内容仅仅在开学时开展一下就没有下文显然是不能真正取得实效的。有些内容则不是开学时就必须安排的,如职业生涯教育,新生刚进大学,对于专业的认知、职业的规划大多比较模糊,可以考虑在一年级之后对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

(三)因地制宜,创新丰富入学教育形式。要根据教育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形式。除了一些集中式的参观、讲座、报告等,还可采取“团队式训练”,辅导活动,让学生在集体氛围下接受适应性教育。采取“交互式”方法,让学生与知名校友互动、留念,增强学生的主体性意识;采取“体验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到企业实地参观,感受专业特点;采取个别谈话法进行谈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采取典型引路法激发学生斗志,开展励志讲座,通过榜样力量、先进典型来引导新生。

总之,新生入学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需要把“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理念贯穿于新生入学教育的全过程,营造规范、持续、良好的入学教育大环境,充分彰显新生作为人的主体性,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让其积极、主动参与进来,在相互沟通中成长进步,轻松地开启大学生活之旅。

参考文献

[1] 张芝.“90后”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及培养[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2).

大学入学教育内容范文第3篇

新生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开端,肩负着帮助学生顺利完成高中向大学过渡、为其未来学习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使命。与高中阶段的“保姆式”教育模式相比,大学自由自主的发展氛围使新生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出现了诸多适应不良现象,给大学新生教育带来更多困难与挑战。国外高校为解决新生入学后的诸多不适应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大学新生教育内容,尤其以美国大学的“第一年教育计划”最具代表性。该计划为新生设计了入学服务、学术支持、课外拓展等一系列活动内容,以促进新生学术性和适应性的共同发展,在帮助新生成功完成高中向大学的转变、提高美国大学学生保留率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现已被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学习和借鉴。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学对新生教育的关注也日渐增多,并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大学新生教育内容体系,但由于我国对新生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起步较晚,并且高校扩招带来的新生多元化、复杂化问题,使新生在适应高校学习生活上面临更大困难,而我国新生教育内容在设计理念、教育重点及实施过程方面尚存在一些有待完善之处。因此,对比分析中美两国大学新生教育内容的特征与差异,重点分析美国在这些方面的有益经验,以期对优化我国大学新生教育内容体系,增强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层次性与系统性等方面提出有效建议。

2中美大学新生教育内容的比较分析

2.1美国大学新生教育的主要内容

美国是大学新生教育实践与研究起步最早、发展最为完善的国家之一。早在1986年,全美入学指导管理者协会联合美国标准促进委员会共同出版了《学生服务和学生发展指导纲要》,其中列举了新生教育涉及的18项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向学生介绍学校情况、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持、组织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个人安全教育及新老生交流机会等[1]。此后为进一步满足新生日益增长的需求,许多美国大学在《纲要》的基础上制定了更为详细的教育举措和内容以帮助新生快速适应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变。早期的实践主要是增加公共资源,如图书馆、写作中心、计算机实验室等[2],以及提供旨在发展学生学术和社会技能的课程及研讨会等[3]。经过长时间理论与实践的磨合,美国大学业已形成一项成熟、完备的新生教育计划,国内称之为大学第一年教育或新生体验项目(The First Year Experience,简称FYE),最早由南卡罗莱纳大学发起,以帮助解决一年级学生专业化过渡中的问题及满足学生需求为目标,为新生大学成功发展提供必要服务,为与他人更积极有效的沟通相处提供条件,为新生未来职业选择及社会化发展奠定基础[4]。FYE的教育内容涵盖了新生适应项目、新生研讨课、学术建议、补充指导、学习社团、学生活动等诸多内容[5],同时还兼顾了与第一年经验密切相关的生活学习能力提升课程,如时间管理、图书馆资源使用、认知能力提升以及各种学术技能等[6]。

2.2中国大学新生教育的主要内容

与美国相比,我国大学新生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尽管“大学新生教育”的概念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才正式被中国高等教育界所认识、接受并被广泛研究,但实际上,“大学新生教育”的雏形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已经出现,并历经了由“迎新”向“帮服”再向“集体宣讲”模式的发展演化[7]。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发展,大学对于新生教育环节的重视程度也与日俱增。近年来国内高校开展了多项具有代表性的新生教育实践活动,如浙江大学较早实行的“新生入学教育月”、北京大学“新生教育工作坊”服务项目、清华大学的“新生导引项目”等[8]。但从高校教育实践总体来看,当前我国大部分学校的新生教育工作主要是由学校学生工作部门负责,根据新生所处的不同阶段,以帮助新生熟悉校园环境、融入大学生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主要目标,在入学后的一段时间内组织开展相关教育活动、课程和讲座等。教育内容大致可以概括为入学基础教育、适应引导教育、发展规划教育等3个阶段,具体内容涉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校规校纪及校史校情介绍、环境适应教育、心理健康辅导、学业辅导、专业认知教育、职业发展与生涯规划教育、国防素质教育等十余个方面。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表1国内大学新生教育内容概括

分类模块内容入学基础教育校史校情教育参观校史馆、学校发展情况介绍等校规校纪教育学习学校规章制度、文明规范等文化认同教育举办开学典礼、参观校园、学生社团介绍等安全教育人身、财务、交通、消防等安全知识教育等适应引导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党团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心理适应:心理健康测试、心理知识讲座/课程等大学适应教育环境适应:校园资源介绍(教室、食堂、医院等)人际交往适应:组织班会、文体拓展活动等行为养成教育军训、志愿活动、社会实践等发展规划教育学业辅导学习习惯与方法指导、学习工作坊、团体辅导等专业认知教育专业发展情况介绍、学术讲座等职业发展规划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大学发展目标制定等

2.3中美大学新生教育内容的比较分析

新生教育是适应大学、奠定发展基础的关键步骤,中美两国大学都非常重视该阶段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展以帮助新生顺利完成从高中向大学过渡为首要目标的各项教育活动。但深入比较两国大学新生教育的内容,可以发现中美高校新生教育内容在设计理念、教育重点及实施过程方面还存在一定差异。

1) 内容设计理念的比较:发展引导与管理服务。中美两国大学在新生教育内容设计方面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教育理念,但美国大学更加侧重于对学生的发展引导,而我国高校受传统行政管理模式与尊师重教思想的影响,新生教育内容设计主要以学校工作为主线,倾向于对学生的管理服务,而对新生全面发展的引领意识相对薄弱。

美国的大学在多年前就已经认识到新生入学第一年的经验对于学生今后的大学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意义[9],高校在新生教育内容设计时以帮助新生在学术上和社会上融入大学校园生活、提高学生自我表现、引导学生继续学业并成功毕业为首要目标[10],注重对学生的发展引导,是一种面向学生成长的未来教育。在内容设计与开展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新生视为具有独立人格和思想的成年个体。同时受美国市场经济影响,学生往往被看作是大学教育的消费者,在教育内容的选择方面具有较大的自主权,学校则更倾向于提供学生发展所需要的教育服务,引导新生从心理和感情层面顺利融入大学生活,并增强学生在大学中的归属感和自我认同感。如在新学期开始之初,美国高校通过开展定向辅导、宿舍计划等,为新生提供与同学、教师及高年级学生互动交流的机会,旨在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及人际交往方面尽快融入大学,并为新生今后发展做好准备[11]。

我国高校在新生教育内容的设计过程中,始终秉承“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等教育理念,但与美国大学相比,我国高校新生教育内容的设计安排大多是从学校工作角度出发,侧重于对新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在新生入学初期以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为主要目标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校规校纪学习、心理适应辅导等内容,一般由学校或学院统一组织,以讲座、课程、集体活动等形式进行自上而下的“集中灌输式”教育,注重帮助新生缓解消除从高中向大学转变过程中所遇到的环境、心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不适应现象,是聚焦解决学生现实问题的服务性教育,对激发新生主观能动性、引导新生主动融入大学生活、形成自身发展能力的相关教育内容有待进一步加强。

2) 教育内容重点的比较:技能培养与适应过渡。美国高等教育在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强调对经验的积累及学生应用技能的培养,在新生教育内容中主要体现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补充强化方面。美国大学较早意识到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之间存在诸多差异,由于学生教育背景、成长环境等的不同,新生在阅读、写作、综合分析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短板,影响新生在大学阶段的课程学习。有鉴于此,美国高校除了为新生提供认知与情感层面的入学服务、学术支持、适应引导等内容外,还及时在新生教育内容中增加了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为新生后续大学学习及发展奠定基础。其中,新生研讨课程是基本技能培养的重要载体,该课程根据内容性质不同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适应性课程,即大学迎新工作延续的过渡教育;另一类则是学术性课程,为学生与教授共同探讨感兴趣的课题而设[12]。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入学指导、基本学习技能培养及探究和推理能力发展等,并特别强调新生探究、写作、信息处理、合作学习能力以及其他发展学生智力和实践能力的技能[13]。美国大学新生教育对基本技能的重视不仅为新生顺利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提供保障,为学生今后发展做好充分准备,同时也为学校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及教育质量提高打下坚实基础。

相较之下,我国大学的新生教育内容普遍以思想政治教育和适应性教育为主,大多停留于学生情感与认知层面,对新生技能方面的深层次引导相对匮乏。学校组织开展的校规校纪学习、校史校情介绍、安全教育、行为养成、专业认知及职业规划教育等,具体内容多侧重于新生高中向大学的适应过渡,并且多以集体宣讲的方式进行,使新生对教育内容的掌握理解不够深入,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学生未来大学学习与成长中所需能力的培养,进而导致当前我国大学虽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新生教育内容,但却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新生在后续生活、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技能瓶颈,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大大削弱了新生教育工作的成效。

3) 内容实施过程的比较:前置延长与集中推进。迄今为止,国内外大学对新生教育尚没有标准统一的概念,对其具体实施过程亦没有一致的界定,而美国大学较早的开始探索以一年为周期开展新生教育,并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在一年中根据新生发展特征与需求分阶段、分层次开展具体教育内容,不仅有助于提高新生的适应发展效果,更有助于学校整体的教育管理。此外,为争取优质生源,帮助新生更快的了解适应大学,美国高校较早关注到了新生入学前的暑假阶段,很多高校充分利用新生入学报到注册之前的时间,以“校园开放日”、咨询宣传、新生阅读计划等形式,为学生开展校园资源介绍服务、师生交流等,帮助新生提前了解大学环境及专业情况,为新生入学做好充分准备。如在新生到校注册报到之前,通过开展国际新生项目、一年级户外项目、新生艺术项目、预科生夏季项目等,以丰富有趣的实践活动引导新生发现自己的兴趣并结识新朋友[14]。

在我国教育体制中,基础教育与大学教育相对独立发展,并且在以高考为主的学生选拔制度下,大学生源相对充足,我国高校对新生入学前的高中与大学之间的衔接过渡阶段关注较少,多数高校的新生教育内容主要集中于入学之后的一段时期。虽然近年来部分高校也在新生入学前的暑假组织开展了新生阅读体验计划、新媒体交流群、新生暑期实践活动等,为新生之间提前了解熟悉提供平台,也为帮助新生认识大学、消除迷茫情绪提供帮助,但相较于美国,我国新生教育的前置引导内容相对单一,且多数高校尚未意识到新生入学前阶段对学生适应大学的重要性,对这一时期的开发利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3启示

新生教育是大学教育的起点,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保障,而我国高校对新生教育的关注相对较晚,尚未形成完善的新生教育内容体系。因此,学习借鉴美国的成熟经验,对优化改进我国大学新生教育内容、提高新生教育的整体质量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3.1转换观念,强化对新生全面发展的引导意识

康德说“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成为人”,当前我国高校教育管理中的服务观念已得到广泛践行,但教育不能完全等同于商品,更承载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使命,而新生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基础阶段,对促进学生健康健全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支持与保障作用。新生由高中步入大学面临着新环境、新朋友、新知识等全新的开始,虽然我国高校为帮助新生顺利完成过渡转变组织开展了较为丰富的新生教育内容,但新生在后续大学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不适应现象依然频频出现。美国大学为解决新生适应不良问题,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新生教育观,在提供相关服务的基础上,以学生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引导作用,有效激发了新生在心理与情感层面对大学学习与生活的主动适应。因此,我国高校教育管理部门与工作者也应与时俱进的转换观念,不仅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更应强化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引导意识,帮助新生正确认识自我,发掘自身发展潜力,进而提高学生在未来学习及生活中的综合竞争能力。

3.2夯实基础,加强新生基本技能的培养训练

发展能力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坚持能力为重。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15]。而当前我国高校开展的新生教育内容多以适应性教育为主,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激发略显不足,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当前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日益削弱、缺乏明确的人生和职业规划等现象;同时近年来高校扩招使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成长环境和生活经历的不同,新生能力素养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在以应试为主的高考制度下,高中教育大多只关注学生能否升入高层次的教育阶段,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对未来大学学习的准备,进而导致进入大学的新生在信息处理、写作表达及人际沟通等基本技能方面存在较多不足,影响学生大学阶段的学习进步和学术发展。由此可见传统以适应为主的新生教育内容已无法满足学生学习及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作为大学教育第一步的新生教育,有必要从起始阶段加强对新生基本技能的培养训练,及时弥补高中教育中所遗留的不足之处,为学生未来学习及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大学入学教育内容范文第4篇

1 新生入馆培训教育教育方式

目前,我国电子网络的发展,各高校的新生入馆教育正由单一的集体讲座到多元化电化教育,多媒体,网络的分班教育的过程,这种方式的转变在很大的程度上让新入学的学生感到教育教学的氛围。高校一般情况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1制作图书馆入馆指南。这是大多数高校采用的入馆教育方式。

用图表形式制作成小图册,让学生自己阅读。在新生报到时直接发放或者在大学生入图书馆时发放给大学生。但是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往往学生拿到图册并不是仔细的阅读,而是粗略的浏览一下,就扔到了垃圾箱了。

1.2将入馆教育的内容制作成视频。将大学生入馆教育的内容制作成视频在图书馆门前或者大厅的大屏幕上,循环往复的播放,让新入校的大学生们了解相关内容。

1.3设置专门负责人负责新生入馆教育和培训的工作。每年新入学的大学生不知道如何安静入馆,如何文明使用馆藏。有一些大学就有专门的老师负责讲解入馆教育的讲座。

1.4新生入馆教育体系纳入新生入学教育体系。新入学的大学生对自己新进的大学环境一切都是陌生的,很多未知的都要学习和了解。有些大学就组织新入学的大学生入学教育,并且将图书馆的入馆教育也作为其中的一部分。

1.5还未开展任何形式的入馆教育工作。大部分高校都已经有了自己习惯的新生入馆教育培训,但也有一些高校基于各自不同原因,依然未开展此项活动。

2 新生入馆教育和培训存在的问题分析

根据新生入馆前所采用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以及开展驾驭和培训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在教育和培训中讯在很多的问题。逼着结合实践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2.1不重视入馆教育培训工作。有些高校的领导和管理者认为图书馆本来就是教辅部门,以前没有新生入馆教育,学生们也照样会查找和检索书籍,所以造成这项工作开展起来很困难,在组织安排上也不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往往让图书馆在很短时间后者是在中午时间,游览式的完成;图书馆自身对新生入馆教育人事也不够充分。对教育培训的宣传和热心不够,往往流于形式,将责任内的介绍完了就任务完成,内容的介绍也仅限于图书馆的借阅规则和制度的讲授;一些新生对入馆教育的认识不够。认为图书馆是借阅书和上自习的地方,很简单,不用学习也会使用。

2.2新生入馆教育的内容单一,枯燥,毫无新意。新生入馆教育顾名思义就是给新入学的大学生讲授关于如何使用图书馆,如何很合理有效的利用图书馆。那么新生入学规模少则几百,多则上万,在很大短时间内完成培训教育工作。内容方面就可想而知。

2.3新生入馆教育方式单一落后,无法跟上时代步伐。当今社会是信息网络飞速发展的社会,许多大学生在入校之前就已经掌握初步的网络知识和技能。但是我们的一些高校新生入馆教育依然停留在传统的教授方式上,为了将新生的开学季顺利通过不惜采用流水线作业的方式,培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也就是新生们刚刚知道怎样借还书和上自习。

2.4新生入馆教育培训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大多数开展入馆教育培训高校,在一月左右的时间全部完成工作内容,没有入馆中,入馆后的教育和培训工作,也少有馆中专题讲座以及跟踪辅导。没有连续的教育体系的形成,新生们没有清醒的认识到,在这里将是扩展知识的第二课堂,抓住这一点将会有不一样的人生。

3 新生入馆教育培训的几点建议

3.1提高新生入馆教育培训的认识。高校的领导和管理者要支持和理解入馆教育对新生的重要性。图书馆自身也要负责的将新生入馆教育培训工作要系统连续的完成馆前,馆中和馆后工作。这项工作不仅孕育新进读者对图书文献利用的潜在能力。对新生入馆教育要让他们认识到图书馆的重要作用。

3.2丰富新生入馆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对于新生入馆教育培训可以采用发放《新生入馆指南》,制作多媒体课件,讲座,将入馆教育的纳入新生入学教育体系,还可以网上课堂的形式让新生了解图书馆的概括,布局,资源,服务。数据库等。内容方面就可以更宽泛让学生们参与进来。

大学入学教育内容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体育教学;体操内容;引入

高职院校的体育课中,引入体操教学内容,是为了提高体育教学在正常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同时教学质量也可以有一个质的飞跃,并且体育教学内容也变得丰富,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国推行的素质教育,不仅是对专业理论知识有要求,体育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尤其是把体操内容引入体育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选择更多的锻炼方式,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并且可以不断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素养,让素质教育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

1体操教学的发展历程

体操最早是出现于清末民初时期,也就是1903年,清政府颁布的条例,而且尤为重视体操课,根据学年的不同,小学的体操课是每周3节课,中学是每周2节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曾经将体操科更名为体育课。新中国建国以来,就把体操内容归于体育教学的一部分,而后体操教学内容就一直就存在于体育教学中。但是随着社会的变化,体育教学中的体操内容也发生了变化,尤其是我国对体育教学还是很重视的,在新课改时期,体育课的内容构成和比例也在不断的变化,体操在体育科中所占的比例也不断的下降,导致体操教学内容成为了体育授课中较少的内容。

2体育课中体操的内容和涵义

目前的体操是包含所有的体操项目的统称,但主要有两大类体操项目:基本体操和竞技性体操。基本体操就是动作和技术都比较简单的一类体操项目,主要是以强身健体为主,具有娱乐性的。但是竞技性的体操就是需要参赛的,这类的体操技术系数大,动作难度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而体育教学中,引入的体操内容主要是基本体操、韵律体操、双杠、支撑跳跃等,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不仅可以掌握知识,还可以锻炼身体,同时根据某些学生的特殊要求,或是体育专业的学生还可以加入竞技性体操。

3体育教学中体操内容减少的原因

我国一直在进行教育改革,体育也是其中改革的重要学科。但是正是由于经过体育课程改革,很多的体操内容都被删除了。学生的体育课程中,包含的体操内容很少,让学生和老师都忽略了体操学习的实用性。并且由于其它方面的影响,也导致很多体操内容被删减,所以,体操授课内容就越来越少了。

3.1受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的影响

体育运动应该是释放学生的天性和激发学生的兴趣的学科。尤其是体操教学,更可以从各个方面把学生塑造得更加完美,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美感,尤其是体操教学中有健美操和韵律体操的内容,可以把学生培养得更有气质,更有内涵。但是由于很多人受到“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的影响,思维过于偏激,认为不应该为学生开展体操运动,这样是束缚了学生的天性,应该让学生尽情的玩,因此,很多学校在这样的思维的影响下,逐渐把体操内容减少了。

3.2体操危险系数和难度大

由于体操授课内容分为基本体操和竞技体操两大类,尤其是竞技性体操,技术难度系数高,动作危险性也高。而基本体操虽然在动作和技术性的难度上都不是很高,但还是有一定的危险系数。就连最简单的,最具有趣味性的健美操在练习的过程中,也容易发生扭脚受伤的情况。更何况是双杠、单杠、吊环等专业性更强、难度更高的体操训练内容。很多学校怕学生出现意外情况和遇到危险,就把体育课中的体操中难度较大,危险性较高的内容取消了,甚至在高职院校只保留了健美操这项体操内容。

3.3因体操场地、器械不规范

体操教学内容对于器械和场地的要求十分的高,只有保证场地和器械是符合标准的,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学生在学习体操课程时的受伤程度。由于很多体操教学内容需要用到大型的运动设备和机械,学校的资金投入也比较大,学校在管理和维护上也要有一定的开销,而且设备和器械使用久了还需要更换,有的学校负担不起这种开销。而且就算是采买置办的器械,如果不规范,也会对学生进行体操训练带来安全隐患的。因此,很多学校为了减少这方面的经济压力和安全问题,就选择了减少体操内容的教学。

3.4体操教师的教学态度不够端正

我国从小学就重视对文化课的学习,但是很多学校对于体育课十分不重视。这种偏见一直持续到高等院校。在高职院校中,很多体育老师也不是很重视体育教学,更不用说是体操教学。因为很多老师,尤其是年轻的老师,很少有学习过体操教学内容的。所以,一些老师的教学观念也不正确,不够重视体操教学,而且为了在教学过程中保证学生的安全,很多老师就选择趣味性高、技术含量低、动作简单的体育活动进行教学。导致体操教学内容就越来越少。

4学校体操教学的重要意义

4.1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身体姿态

体操教学主要可以修正学生的不良姿态,让学生养成正确的身姿。也就是“站如松,坐如钟”,而且很有气质。同时,学生的身体灵敏度可以提高,肌肉可以锻炼得很有力量,对于学生的身体发育十分有好处。尤其是学生在接受体操训练的时候,修养出来的气质是与众不同的,而身体的灵活性可以避免学生在做其他的训练时受伤。所以,体操可以让学生养成正确的身姿和良好的气质。

4.2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现代社会是快速发展的社会,社会上出现了一种浮躁的感觉。很多的学生由于家庭条件还不错,更不能吃苦受累,同时心理的承受能力较差,有一点事情发生就容易心理崩溃。而通过高职院校的体操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吃苦能力。由于体操教学内容的技术性强,动作难度高,学生想要通过体育考试,就必须不断地练习体操项目。可以让学生学会承受压力,能够及时地调整不良的心态,积极健康的心态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4.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体操教学内容中,竞技性的体操训练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而像健美操类的体操训练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团体配合能力,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同时也要学生学会竞争,因此可以培养对社会的适应性。当学生进入到社会中时,在学习体操的过程中学会的集体主义精神,可以很好的让学生融入到社会中。

5学校开展体操教学的有效途径

5.1应以提高学生学习体操的兴趣为目的

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中,开展体操教学,要以学生的兴趣为主导。只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喜欢学习体操。尤其是竞技性的体操,难度大,很多学生对于学习体操感觉到胆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只有培养学生对体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兴趣,才能在体育教学中顺利开展体操教学内容。

5.2增强教师的责任感,端正教学态度

教师是体育教学中重要的角色,尤其是体操教学内容,专业性强,技术和动作难度系数高,就需要教课老师具有责任心,能够负起责任。还要端正教学态度,对每一个学生都是公平对待,教授的体操专业技术要点也要逐一的指导和纠正。教师要对体操课程的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每一个环节的危险性都要预料到,以便能够让学生及时的避免危险,保证安全。教师也要对所教的内容负责,一定要是正确的,准确的才可以。同时,要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状态,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

5.3教师要定期“充电”

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体操也随着社会的进步,内容不断的丰富。所以,老师也要不断地学习和“充电”,才能及时更新体操教学内容,并且可以跟上社会的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并且根据学生的性格和特性,以及教学要求安排体操教学内容。而且体操内容和标准也在不断的变换,所以要及时调整体操教学内容和标准。同时,还可以提高老师的素质,以及专业知识。

5.4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体操教学内容十分丰富,而学生能够把体操教学内容学好,主要是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强,通过体操教学的培训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的。老师通过合理科学的办法,把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可以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体操教学。因此,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是体育教学中体操教学能够体现出来的魅力。既能提高学生的气质,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6结束语

高职院校是我国培养专业人才的摇篮,对于学生的培养,不仅要保证学生在学识上有进步,还要保证学生的素养和素质能够在学校中得到培养。尤其是体育课程中引入体操内容,是既锻炼学生身体,同时又可以提高学生素养的优质课程。而且我国的体操内容也十分丰富,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身体素质,选择合适的体操内容进行学习。所以体育课程中加入体操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可以调动课堂的气氛,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作者:蔡希青 单位:广州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周皎.基本体操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体育科技,2015,(1):32-35.

[2]赵冲.高职院校体操教学现状与分析研究[J].甘肃科技纵横,2010,(4):157-159.

[3]季彦霞,李建华,李勇,张胜矜.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教学内容现状及改革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1,(6):52-55.

[4]杨小凤,葛新光,谢向干.体育院系体操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发展趋势[J].安徽体育科技,2010,(1):60-63.

[5]吕万刚,孙立海,胡建国,韦广忠,王云涛.体育院系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改革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11):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