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体育特长生培养工作计划

小学体育特长生培养工作计划

小学体育特长生培养工作计划

小学体育特长生培养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一、系统规划,优化科技创新教育项目

每一个学生都是科技创新的种子,南京市中小学科技创新“星光计划”是面向全体中小学生的人才培养计划,设立研究项目是“星光计划”“五个一百”任务之一。在项目设计过程中,我们依据不同学生的发展特点,从科普实践、明天科学家、创业能手三个维度系统规划研究项目,为不同年段、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提供丰富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1.开发科普实践项目

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科技教育资源得天独厚。紫金山天文台、古生物博物馆、科技馆、桥梁博物馆、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城市规划展览馆等科技场馆资源丰富,在宁高校、科研院所的实验室站在科技教育的前沿,这些资源为中小学生的科技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内容。我们立足学生的科学知识普及和科学素养的提升,设计了“寒暑假科技周”“快乐星期六”“走进科技场馆和高校实验室”“校园科技节”等“星光计划”科普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科技场馆、野外考察,开放“星光计划”基地学校的科技教育资源,使广大的中小学生不仅能够参与、体验、做中学,还可以零距离接触科学家、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大大激发学生爱科学的热情。一些科学家应邀成为南京中小学科技讲堂的主讲教师,他们走进中小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科学知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2.培育重点实施项目

为了适合不同学年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南京市中小学科技创新“星光计划”整体布局不同学年段的重点项目:①在小学教育阶段,开展“五小”活动(小发明、小创造、小设计、小建议、小论文),让更多的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参与的项目,通过校、区、市三级活动开展,每年参加市级竞赛的学生作品可达700件左右;②在初中教育阶段,首先在物理学科创设了学科实验能手项目。南京市物理骨干教师依据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和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开展实验能手竞赛活动;③在高中教育阶段,研究性学习既是高中的必修课程,也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路径。南京市在全面落实高中课程计划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参与“大项目”研究,两年组织一次全市高中生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

除了持续实施机器人、航模、业余无线电等南京市传统优势项目,我们还从台湾引进了POWERTECH创意仿生机器人项目,这个项目有助于培养未来科技人才的规划力、想象力、分析力等思考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已经成为小学和初中年段的重点项目。

3.丰富学校特色项目

“星光计划”通过研究项目的设立实现科技创新教育。目前,南京市一百多所“星光计划”基地学校,设立了近200项特色研究项目,不同的学校依据学生特点、资源条件及教师特长,开发学校特色项目,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和科学研究的条件。普通高中学校的项目,强调其研究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积极推进项目与研究性学习结合。如南师附中的系统动力学项目、第一中学的天文项目、金陵中学的发明创造和机器人项目、南京外国语学校的数学兴趣活动、中华中学的生物兴趣活动、第十三中学机器人项目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环境保护、航模、海模、车模等项目强调科普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如长江路小学的化学兴趣活动、江宁科学园小学的机器人、梅园中学的航模、溧水白马中学的环境保护等项目,更加强调从科普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职业高中的动漫、单片机开发、烹饪、环境设计等项目则强调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创业本领。

二、深化教研,推进科技创新教育实施

南京市中小学科技创新“星光计划”的实施与学校科技创新教育有机融合,“星光计划”拓宽了学校科技创新的视野,提升了学校科技教育品质。教研引领是南京市中小学科技创新“星光计划”实施水平不断提升的重要路径之一,教学研究推进了“星光计划”项目资源深度开发、促进了教师科技教育能力的提升及项目成果转化应用。

1.以课程视角推进项目深度开发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和“星光计划”项目研究的深入推进,我们发现在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中,“星光计划”研究项目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目标不够清晰、内容不够系统、评估缺乏依据的问题,有些“星光计划”项目受众面不够广,集中在竞赛活动或特长生群体。因此,我们在近两年积极推进课程视角的项目开发,系统思考课程目标、课程资源、课程实施及发展性评价之间的关系,通过课程背景分析、课程目标设计、课程体系构建、课程资源开发、教学案例呈现等,将“星光计划”研究项目进行课程转化,建构“星光计划”基地学校的科技创新课程体系。如凤游寺小学的“六足园校园生态实验室”项目研究,通过课程化设计,与学校课程整合,形成了“会飞的花朵、认识蝴蝶、教室里的蝴蝶、春日寻蝶、蝴蝶节”五个单元的六足园校园生态实验课程。通过对项目的课程化思考,使得项目研究的目标更加明确,内容更加具体明晰,受众更别广泛。

2.以教学研究提高教师项目实施能力

在“星光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南京市中小学科技创新学院积极搭建平台,开展了项目研究中心组建设,培训种子教师,组织教师走进高校和科研院所实验室等活动,努力通过教学研究,提升教师的科学素养,提高项目实施的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是“星光计划”的重要任务之一,根据“星光计划”培养“一百个指导教师团队”的要求,“星光计划”积极开展了教师培训。南京市教学研究室的小学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技术等学科的教研员们积极参与“星光计划”的组织和指导活动,将“星光计划”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科教研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如初中物理学科汇聚全市各区教研员及骨干教师力量,研究初中物理课程标准,遴选并开发学科实验能手的实验项目,使得“星光计划”项目研究与国家课程融合生长。围绕着“星光计划”的项目,我们设立了面向教师和学生的中小学科技讲堂,如南京市第一中学开展了“动手学科学”活动,专家不仅为学生科技活动进行指导,而且对“星光计划”基地学校教师进行了培训。另外,我们还通过划分“星光计划”项目组群,促进教研共同体的建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提升教师科学教育素养;在教师科学素养的提升过程中提高“星光计划”项目实施质量。

3.以课题研究推进项目成果转化

在“星光计划”实施过程中,各基地学校纷纷开展科技创新教育研究,不少学校将研究项目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设立课题进行研究。如长江路小学将“星光计划”项目与“做中学”项目结合起来,开展课堂教学系列研究。南师附中“系统动力学”研究项目,与研究性学习有机结合,其研究成果获得江苏省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并多次在国际会议上交流。2010年,南京市参加了国家科技部科技基础性专项重大项目的研究,南京市中小学科技创新学院承担了子项目“中小学创新人才的区域培养机制研究”的相关研究工作,南京市8所不同特色的“星光计划”基地学校参加了研究,成为实验学校。经过研究,我们从实践中提炼出南京市具有区域特色的“行政推动、教研引领、自主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课题实验学校也提炼出了本校创新人才培养的特点和基本模式。通过此项研究,我们更加理性地思考并梳理了南京市科技创新教育的“星光计划”的实施与效果,推进了学校项目研究的成果转化。

三、激发自主,形成学校创新教育特色

南京市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星光计划”作为市级教育主管部门的人才培养战略,亟需转化为中小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自觉行为。不同的学校有着不同的办学目标、文化积淀和课程特色,在“星光计划”实施过程中,我们激发学校科技创新教育的积极性,努力促进学校形成科技创新教育特色。

1.以丰富多彩的项目激发学生自主参与

高级创造力与普通创造力,是不同人才创新能力的新界定。高级创造力就是那种为少数人才所拥有,可以改变我们对世界看法的创造力;普通创造力或者民间创造力则是指多数人所具有的创造力。创新教育应为全体学习者都提供发展创新能力的机会,满足不同层次和类型学生群体发展科学素养的需要:一是少数将成为未来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尖子生;一是大部分学生未来成为具有创造能力,富有思想的参与社会事务的公民。

南京市中小学科技创新“星光计划”三个维度的“研究项目”设置,如同三驾马车,引领南京市中小学科技教育前行。不同学校根据自身的特点,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研究项目;不同的研究项目学校定期开放,为学生提供更大空间的学习资源选择;普职科技教育资源打通,进一步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五年来,南京市“点面结合”,推动项目研究的多元化,市级层面抓重点项目,学校抓面向全体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努力构建一个区域性的、多样化的科技创新教育课程资源系统,更好的为学生发展服务。

2.以特色项目建设带动学校创新教育发展

不同的学校由于办学历史、条件、师资、生源等情况的不同,科技创新教育的项目与特色也各有差异。如南京市南湖第二中学作为一所民工子女占多数的普通初级中学,积极开展生活中的创新教育,从创意教学、创意课堂、创意生活这三个角度出发,充分挖掘学科资源、家长资源、社会资源,进而实现面向“每一个”的创新素养培养的教育,他们用实践证明了创新教育在普通学校大有所为。江宁高级中学将创新教育落实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校开展智慧课堂深度研究,逐步形成了有江宁高色的以“问题・参与・体验”为内核的智慧课堂教学理念与范式,这实际是探究式学习方式的操作要求具体化。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理论和实践的探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文化形成是江宁高中的最大特色和不懈的追求。

小学体育特长生培养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人才培养方案是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我校成人教育培养计划合校后于2001年进行了第一次制(修)订工作,于2007年进行了第二次制(修)订工作。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和新兴学科的兴起、随着现代化远程网络教育手段的完善,成人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势在必行,现有的培养计划已经不能满足成人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需求。为了配合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的实施,进一步提高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学校决定:制(修)订《吉林大学成人教育本专科培养计划(2013版)》。

一、指导思想

培养方案的修订要从实际出发,以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指导,以《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实务》法规性文件中关于"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制订"为依据,以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为参照,以党的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为指引,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充分体现成人高等教育的特点,积极吸取和借鉴国内外成人高等教育改革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和管理模式,整合课程设置、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与方法,以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内涵建设为主线,以人才培养为重点,以推进优化完善教学手段为突破口,着力提高质量,突出办学特色,从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学生可持续发展、就业创业能力提升等方面系统规划课程设置,努力构建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

二、设计理念

成人学历教育培养方案不能简单地复制普通高校的教学计划,不是对普通高校教学计划进行一定的删减和简单的整合,要根据我校成人学历教育的经验,按照"加强基础+就业技能+实用接轨"培养方案的设计理念设计。

加强基础:是指根据生源变化的特点(现在生源特点是,年龄偏大的在职生源少了,多是应届高中毕业生或中职、中技、中专毕业生或待业人员),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注意加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

就业技能:是指删减实用性不强的课程和内容,重视应用技能培养的素质教育,主要培养学生与其工作岗位一致或相近或预期实现的就业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实现学习与工作内容一体化。现在的用人单位已不再仅仅重视文凭,而重在对员工实际工作能力的评价。

实用接轨:是指培养方案的设置考虑与社会职业证书考试的课程内容接轨,将职业证书考试涉及的课程列入培养方案,使我校成人学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后,较轻松地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学位证书等。

三、基本原则

1、"拓宽基础、整体优化"的原则

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要根据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考虑学生就业弹性的需要,使其获得可持续性的学习。为此,要拓宽学科基础,构筑专业大类共同的知识和技术平台,适当拓宽学生的专业口径。还要充分体现整体优化的原则,明确成人本、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及其知识衔接。通过整合优化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法、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等途经,处理好课内教学与课外指导的关系,形成有机整体;对于同类专业间的基础课程,要加强内容和体系上的统筹,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2、"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要明确成人教育是"面向大众教育"的理念,适度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专业人才,实现学科交叉,培养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要遵循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坚持基本知识和实践能力协调发展的原则,拓宽基础教学内涵,加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训练,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专业课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或技艺性。使学生通过学习逐步构建起适应终身教育及社会发展变化需要的知识、能力结构和基本素质。

3、"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培养方案的修订要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努力在保证人才培养基本质量的同时,办出特色和水平。要突出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特点,开展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科学合理地确定各专业的培养方案,努力将办学特色和优势反映到培养方案中。

4."学用结合、强化实践"的原则

成人高等教育培养方案要充分适应成人高等教育特点和需求,充分贯彻"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原则。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要适应市场经济和国际竞争的需要,体现职业特性和岗位需求,增强职业教育内容、加强实习实训实践环节,着力培养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应用型与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余小波.注册入学: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制度变革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7(03)

[2]余小波.成人高等教育概念的诠释[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

小学体育特长生培养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着力培养一批教育领军人才

江苏历来崇文重教、名师荟萃,有着良好的教育家办学传统,涌现出陶行知、陈鹤琴、吴贻芳、匡亚明和斯霞等一批重要的教育家和教育名人。这些教育家,引领、推动着江苏教育的快速发展。“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旨在为一批立志终身从教、教育理念新、科研能力强、专长突出、风格鲜明、发展潜力大的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创造条件、提供平台、重点培养,帮助他们在教育理论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个人专长更加凸显,特色风格更加鲜明,为他们成长为社会公认的人民教育家奠定基础,并以此带动和促进全省中小学师资队伍水平的整体提升,为江苏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更大的贡献。培养工程计划用10年时间,到2020年前分四批培养200名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

5年来,我们精心设计培养方案,认真组织工程实施,严格培养过程管理,选派培养对象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和著名中小学校师从一流导师,通过专家引领和自主研修相结合、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国内培训与国外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加快提升了培养对象的教育和管理创新能力。目前,第一批对象的培养周期已近结束,基本达到要求。培养对象的整体素质显著提高,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和办学实绩,培养带领了一批优秀的教师团队,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初步形成了高端教育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在组织领导、培养考核、服务发展等方面摸索了经验,其实践意义影响深远。

重在提供专业、环境和政策支持

在培养工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建立了政府创设平台、专家引领指导、个人主动发展、团队共同提高的培养机制,形成了学习、研究、实践、服务、提高的成长路径,帮助培养对象提升师德修养、拓宽教育视野、创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

1.超前规划。当今世界变革迅猛、科技进步日新、人才竞争激烈,江苏人多地少,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必须加快人才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在教育、关键在教师。同时,人民对教育公平的要求、对优质教育的期盼越来越强烈。为此,江苏教育的科学发展始终需要一大批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优秀教师、杰出教师群体。实施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的根本目的是规划未来,培养一批教育领军人才,为江苏教育的长远发展奠定长期的人才基础。

2.建立机制。我们建立了科学的培养机制,以制度促进培养对象主动发展,强化指导专家的专业引领责任,规范培养活动,确保培养工程质量。培养对象与省教育厅签订目标责任书,开展年度考核、中期考核和终期考核工作。培养期完成,在个人考核的基础上,成立培养工作评估项目组,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整体评估。研制《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实施指南(试行)》,有效实施了“催生教育主张―理论素养提升计划”、“牵手农村教育―责任修炼计划”、“推动教育创新―实践模式构建计划”等9大活动计划。

3.突出重点。小组合作学习共同体建设是培养工作的重点。每一期50个培养对象分成中学校长、小学(幼儿园)校长、中学教师、小学教师4个研修组。与培养对象分组对应,组建四个专家指导小组,通过结对指导和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模式,对培养对象的发展规划、研究方向、课题研究进行指导。各小组已经分别形成了合作学习共同体,既有自主探究,又有学术分享,还有专家引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各小组都有5年小组活动规划和年度活动计划,每次活动都有明确的研究主题、具体的活动形式、丰富的学术研究内容。每次活动后要进行必要的总结,编写活动简报,保留一些有价值的资料。每次小组活动都广泛听取指导专家的意见并获得他们的支持。

4.重在培养。我们组织培养对象多次走进大学开展学术周活动,多层面、多角度地聆听高端讲座,丰富其学术体验,推进知识结构的更新。定期组织实施“牵手农村教育”,在让培养对象为农村教育发展贡献力量的同时,全面了解江苏教育的现状,强化其奉献教育的责任意识和道德修炼。在实践建构方面,一是以科研项目为载体,实现工、学、研一体化。每个培养对象都从自身实际和学校发展需要出发,立足于改进教育工作,选择教育科研项目,组建合作研究团队,开展行动研究,将工作、专题学习与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在教育科研中寻求主动发展。二是以改革任务带动学习和研究。每个培养对象都承担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任务,以保障针对性的学习和研究,在实践探索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以专家咨询整合工作与学习。聘请专家为学校发展顾问,将个人指导与学校引领结合起来,以专家咨询为纽带,实现个人学习与组织学习、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的一体化。四是以学术交流活动创造学习与研讨机会。每个培养对象及所在学校都根据培养计划主动承担研究活动,在活动的组织、实施与总结中进行专题学习研究,同时为学校广大教师创造共同学习与研究的机会。

5.保障到位。我们认真研究人民教育家成长的内在规律和外部条件,及时地为培养对象提供专业支持、环境支持和政策支持。一是设立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专项课题,鼓励培养对象申报教育科研项目,加强对培养对象科研课题的组织、管理和指导。二是定期组织培养对象开展全省巡回讲学、课堂教学观摩活动、研究成果展示等活动。三是在省内教育媒体和学术刊物开辟专栏,广泛宣传培养对象的成果和先进事迹。四是要求各地围绕培养对象组织研究团队,既服务于培养对象的核心项目研究,也发挥培养对象的专业辐射作用。五是组织专家团队对每一个培养对象集中指导,帮助培养对象总结经验、提升观念、建构理论,推动培养对象思维水平的提升和知识结构的优化。

6.注重宣传。我们始终坚持正面引导、让实绩说话,加强研究、让科学说话,严格政策、让事业说话。大力宣传倡导教育家办学的国家战略,宣传教育家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感人的教育事迹。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专业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家思想研讨。在全省形成了支持教育家办学的良好氛围。培养工程五年的实践,在全省、全国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得到了多方人士的认可。这一方面表明培养工程的实施顺应了时代形势和教育发展要求,满足了人民对教育家办学的期盼;另一方面也表明培养对象自身已为同行和社会各界所认同。在工程的引导下,全省各地广泛开展了不同形式的人才培养工程,形成了科学的人才梯队,激发了教师奉献教育事业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励了一大批优秀教育工作者攀登教育家的高峰。

以“教育家”作为自己的责任和担当

今后,我们将在建章立制上下功夫,在工作创新上谋突破,在成果积累上求丰富,继续鼓励培养对象博学修身、实干兴教、上下求索,努力把培养工程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目前,第一批培养对象即将完成他们的5年培养历程,在朝着“人民教育家”这一目标成长的路途中,他们留下了深深的足迹,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我衷心希望这些校长和教师,以“教育家”作为自己的责任和担当,为办人民满意教育作出更大贡献。

希望将个人发展融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行动之中。《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既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背景,也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责任。每一个培养对象只有将自身的发展融入教育改革与发展之中,才能找到作为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的价值与生命意义,才能生成自身发展的动力,才能在贡献教育发展中成就自我。

希望坚持深化落实素质教育,做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表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应试教育”严重扭曲了教育的本义,窒息了办学实践本应具备的旺盛的开拓和创造精神。只有坚持实施素质教育,才能使办学活动走上正道,使学生接受良好教育而获得全面和谐发展,满足国家民族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才能使办学者在宽阔舞台上尽情释放办学潜能,施展办学才华,最终获得历史的肯定。坚定不移地实施素质教育,做贯彻教育方针的表率,是每一个培养对象担负起教育责任的基本要求。

希望积极开展教育改革与实验。真正的教育创新一定来源于有理性的教育实验,每一个培养对象都应当破除理论迷信,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根据时代要求和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在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德育活动等方面,大胆改革实践,探索体现教育本义与时代特点的教育模式。任何实验探索都需要潜下心来,脚踏实地地研究,避免功利思想和短期行为。

小学体育特长生培养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初一上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范文一

本学期根据学校的德育工作计划,并结合本班的具体情况,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福州市中小学生道德规范基本要求》,根据2011年福州市教育局德育工作计划和学校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德育工作计划,结合我班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班级工作计划。

一、班级基本情况和目标:

我班共有学生54人,其中男生30人,女生24人。本学期我班的基本目标是:建立一支有进取心、能力较强的班干部队伍,全体同学都能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逐步形成守纪、进取、勤奋的班风。

二、结合实际,进行组织和开展教育活动。

1、为了庆祝第二十个教师节,召开以感念师恩为主题的主题班会。

2、宣传创建文明城市,组织学习文明知识,利用黑板报宣传文明知识

3、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安全教育及紧急避险疏散演练初一上班主任工作计划4、组织学生参加校第40届校运会。

5、组织学生观看歌颂祖国,宣传祖国建设成就的影视影片。

6、组织学生收听法制教育专题讲座,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学法懂法的观念。

7、为举办好20xx年元旦文艺汇演,锻炼学生的能力,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文艺汇演节目选拔

8、组织参加学校第十四届科艺节

通过以上活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并锻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班级建设工作要点

(一)、加强班风建设

1、营造向上的氛围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努力营造平等、围结、和谐、进取的班级氛围。

(1)制定班级公约、班风等。

(2)布置教室环境。

(3)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责任心,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和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供显示学生才华的机会,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自理自治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掘创新精神。

2、注重干部队伍的培养,实行班级管理民主化、细致化。

火车跑得快,全靠头来带,一群好的班干部,可以以身示范,带动和感召全班学生,使班风纯正。因此,本学期计划推选两轮班干部,第一轮由我指定,管理一个月;之后的一个月,由学生共同民主选举。

班级小干部是班主任的左右手。要认真选拔小干部,同时要精心培养小干部。第一,帮助小干部树立威信;第二,鼓励小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第三,严格要求小干部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第四,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亦即以面带面。

(二)、与学生沟通、交流

与学生交流的主要方式,一是通过课堂上的普遍教育,二是在个别问题的谈话及处理中,三是通过周记。而个别谈话和周记是我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重要窗口,也是进行行为矫正和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对于学生的教育,以鼓励为主。

(三)针对特殊学生,开展特殊教育

1.期初排出特殊学生名单(贫困家庭学生、智力障碍学生、自控力差生),学校建立特殊学生档案。

2.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方法,对特殊学生开展教育。和课任教师配合,关心特殊生,帮助特殊生,多与家长联系,家、校积极配合做好特殊生的转化工作。同时做好特殊生帮教情况记录本的使用登记工作。

(四)、加强家校联系

班主任只凭自己的威信和力量是不可能取得教育成功的,对学生教育离不开家长的配合。我重视与家长的沟通,坦诚相待,使学校和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有一致的要求和态度,并时常同他们交换意见。

四、具体措施:

1、抓好班级一日常规,实施班级量化积分管理,强化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

2、有目的、分专题地开好每周班会

3、提高板报、墙报质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构建良好的班级文化。

4、进行班务常规检查,定时召开班干部会议,商讨班集体的情况。

5、坚决抓好课间操质量,促使学生在纪律、集会、学习等方面有良好性循环。

6、加强学习方法指导,管制学生乱抄作业的现象,培养学生课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7、通过组织班级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增强班级凝聚力。

8、定期开展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9、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力争在各项活动中取得好成绩。

10、定期与学生谈心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疏导解决学生的问题

初一上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范文二

本学期,认真执行教育方针,为了使全面素质更加科学性,实践性,明确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并狠抓德育工作,促育人质量提高,新学期继续坚持以德育为首位,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五项常规教育为重点,以学会做人为育人目标,不断探索教育方法,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本班的教育教学的完善和发展,现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特拟定如计划:

一、班级基本情况和目标:

我班共有学生47人,其中男生24人,女生23人。本学期我班的基本目标是:建立一支有进取心、能力较强的班干部队伍,全体同学都能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逐步形成守纪、进取、勤奋的班风。

二、结合实际,进行组织和开展教育活动。

1、为了庆祝第三十个教师节,召开以感念师恩为主题的主题班会。

2、宣传创建文明城市,组织学习文明知识,利用黑板报宣传文明知识

3、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安全教育及紧急避险疏散演练

4、组织学生参加校运会。

5、组织学生观看歌颂祖国,宣传祖国建设成就的影视影片。初一上班主任工作计划6、组织学生收听法制教育专题讲座,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学法懂法的观念。

7、为举办好20xx年元旦文艺汇演,锻炼学生的能力,组织学生参加

学校的文艺汇演节目选拔。

通过以上活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并锻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班级建设工作要点

(一)、加强班风建设

1、营造向上的氛围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努力营造平等、围结、和谐、进取的班级氛围。

(1)制定班级公约、班风等。

(2)布置教室环境。

(3)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责任心,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和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供显示学生才华的机会,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自理自治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掘创新精神。

2、注重干部队伍的培养,实行班级管理民主化、细致化。

火车跑得快,全靠头来带,一群好的班干部,可以以身示范,带动和感召全班学生,使班风纯正。因此,本学期计划推选两轮班干部,第一轮由我指定,管理一个月;之后的一个月,由学生共同民主选举。

班级小干部是班主任的左右手。要认真选拔小干部,同时要精心培养小干部。第一,帮助小干部树立威信;第二,鼓励小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第三,严格要求小干部在知识、能力上取得

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第四,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亦即以面带面。

(二)、与学生沟通、交流

与学生交流的主要方式,一是通过课堂上的普遍教育,二是在个别问题的谈话及处理中,三是通过周记。而个别谈话和周记是我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重要窗口,也是进行行为矫正和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对于学生的教育,以鼓励为主。

(三)针对特殊学生,开展特殊教育

1.期初排出特殊学生名单(贫困家庭学生、智力障碍学生、自控力差生),学校建立特殊学生档案。

2.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方法,对特殊学生开展教育。和课任教师配合,关心特殊生,帮助特殊生,多与家长联系,家、校积极配合做好特殊生的转化工作。同时做好特殊生帮教情况记录本的使用登记工作。

(四)、加强家校联系

班主任只凭自己的威信和力量是不可能取得教育成功的,对学生教育离不开家长的配合。我重视与家长的沟通,坦诚相待,使学校和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有一致的要求和态度,并时常同他们交换意见。

四、具体措施:

1、抓好班级一日常规,实施班级量化积分管理,强化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

2、有目的、分专题地开好每周班会

3、提高板报、墙报质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构建良好的班级文化。

4、进行班务常规检查,定时召开班干部会议,商讨班集体的情况。

5、坚决抓好课间操质量,促使学生在纪律、集会、学习等方面有良好性循环。

6、加强学习方法指导,管制学生乱抄作业的现象,培养学生课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7、通过组织班级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增强班级凝聚力。

8、定期开展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小学体育特长生培养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导师制;小班化;电子与通信工程;卓越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17-0115-02收稿日期:2016-04-15

基金项目: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5SJG01);南华大学重点教改课题(2014XJG-ZD02)。

作者简介:王明华(1980―),男,湖南衡阳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移动无线通信技术。

*通讯作者:王新林(1970―),男,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激光科学与技术、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及激光加工技术。

“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而提出的高等教育重大改革计划,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对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一、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现状

关于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从国家层面到各级各类高校,从高教理论界到基层教学一线,都进行了大量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积极探索,也获得了比较丰富的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为卓越人才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和推动作用。总体来说,当前对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探讨。教育部于2010 年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至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林健老师从卓越工程师培养涉及的学校培养标准和专业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推行研究性学习方法、工科教师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卓越工程师培养国际化、实施“卓越计划”对本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影响、存在的困难和需要的政策支持等八个方面,总结、评价和分析了“卓越计划”启动以来参与高校的实施进展情况。并就如何形成具备竞争优势的卓越工程师培养特色,对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特色定义、人才培养定位、特色的特征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2)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探讨。本科生导师制最早诞生于英国牛津大学,其要义是导师与学生亦师亦友,启迪智慧。我国引入导师制的主要目的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彰显出精英教育的品质与价值,培养和造就个性化人才、创新型人才。导师制在我国实践获得了一些成绩,有利于学风建设,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大学英语四、六级过级率;提升学生出国、考研率和就业率;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提高指导教师的教研素质和教学质量等。当然,导师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引进的导师制没有考虑我国的具体国情,存在不同程度“水土不服”的现象,导致导师制定位不明确;二是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我国导师资源相对紧缺,加上导师制高要求与导师水平参差不齐的矛盾以及导师职业角色定位模糊等,无法形成稳定的导师团队;三是部分学生和部分导师都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学生和导师互动意识淡薄,指导交流的场地存在困难;五是实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治理机制,无法形成一个高效的导师制平台,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针对导师制存在的问题,不同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和程度上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或策略,归纳如下:一是要在体制上为导师制创造环境、提供资源;二是要解决导师资源匮乏问题,并建立导师的资质、考核和激励机制,调动导师的积极性;三是要明确本科生导师制中师生双方的职责,建立双向选择机制,增进学生和导师的交流;四是改革高校评价机制和高校教师评价机制;五是不同高校应因地制宜采用适合的模式等。

(3)小班化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小班化教学有着传统教学不具备的优点,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和科研的实效。对电子与通信工程卓越人才培养,采用小班化教学方式可以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与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且可以对授课方式、训练方式和评价考核方式进行有效的改革。

二、导师制和小班化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结合导师制和小班化人才培养模式的优点以及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本文提出了基于导师制和小班化的电子与通信工程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特色鲜明的导师队伍,创设导师与学生互促的卓越型平台,开设具有个性兴趣爱好和专业需求的小型化学生班级、科学合理的管理和考核评价制度等。该培养模式具体要点如下:

(1)导师制下的卓越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导师制下卓越人才培养方案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导师制中的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我国现在处于大众教育阶段,不可能对所有学生再进行精英教育,故导师制只能募集优秀学生进行卓越人才培养。二是导师制与科技创新:需要针对专业核心课程,深入指导学生,让学生全流程完成系统设计,包括仿真验证和可行的开发;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导师(导师团队)进行全程指导,发挥其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特别是结合导师的科学研究项目开展工作,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三是导师制与通识教育: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结合导师制进行专业教育,可以缓解学分制条件下专业教育比例不足存在的问题。四是导师制与“就业至上”的办学理念:应鼓励指导学生考研,提升学生整体素质、动手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

(2)导师制下的卓越导师队伍建设。基于导师制的卓越人才培养必须建立具有鲜明特色的卓越的导师队伍。卓越的导师队伍应具有全面的指导能力,除了本科阶段的学习和科研指导外,还应具备与研究生导师制、企业导师制的接轨能力。具体如下:学生导师制,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教学和科研指导,彰显学生的个性与能力;导师团队制,实行小班化教学与科研,彰显团队协作能力;研究生导师制,让研究生参与本科生的研究指导工作,互促进展,为后续研究生工作打下基础;企业导师制,为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提供指导,与企业导师制接轨;导师队伍的自我成长与完善,构建一个具有不同学历层次、不同职称结构、不同学科和专业方向的综合型导师队伍。

(3)导师制下的卓越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建设完善有利于学生与导师相互促进的卓越人才培养平台,通过平台的作用来不断募集优秀的学生,促进导师队伍的发展,源源不断地输出卓越人才。开展的措施如下:创建或完善与学科发展匹配的专业实验室,为卓越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结合导师团队的科学研究项目,适当开发兴趣课题,驱动本科学生进行研发,培养课外实践能力;完善本科生学科竞赛体系与平台,持续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参与比赛并获奖;积极举办本科生课外活动成果展,特别是对各种学科竞赛结果及科技活动成品展示等,吸引更多同学参与;形成固定专业培训机制,如寒暑假强化培训计划等。

(4)卓越人才培养的小班化教学与科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小班化教学与科研,避免直接式灌输,采用探讨式教学和指导,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科研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反过来,小班化教学与科研指导可以促进导师队伍的成长和完善。

(5)基于导师制和小班化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标准建设。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卓越人才的评价标准,即卓越人才的特色;二是导师队伍的管理和考核评价标准,比如说导师队伍的学科结构、职称结构、青年教师的成长等;三是卓越人才培养平台的评价标准,平台是否可以支撑卓越人才的培养,输出更多的卓越性人才等。

三、导师制和小班化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本文以南华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与电子信息类专业为例,开展基于导师制和小班化的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1)学生实践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近两年来,导师团队指导大学生参加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获得国家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湖南省一等奖5项,二等奖和三等奖近十项;指导大学生参加“飞思卡尔”杯智能车竞赛获得华南赛区二等奖和三等奖多项;指导大学生参加大学生“时代杯”智能车竞赛获得省二等奖4项。除了各种竞赛,相关导师团队结合研究指导,让大学生直接参与相关课题的研究,包括理论设计、仿真验证以及科研论文写作等。

(2)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人才培养平台。培养卓越人才需要稳定的平台作为支撑。多年来,学院老师在指导大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中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体系和平台。基于该平台,所有参与竞赛的学生不仅可以高效地提升基础理论知识水平,而且可以在平时逐步积累到丰富的实践能力。通信工程专业倡导的导师团队指导制度可以保证卓越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而且优先接纳卓越人才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给卓越人才培养提供了一条更完整、更宽的路径。

(3)教师队伍建设形成了良性循环。指导老师团队制度不仅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反过来也促进了教师队伍的优化。经过多年的积累,目前已经建成了一支老中青结合、职称结构合理的指导老师团队。

总体而言,基于导师制和小班化的电子与通信工程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通信工程与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结合导师制和小班化人才培养模式的优点,构建出基于导师制和小班化的具有鲜明特色的适合电子与通信工程的卓越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受益学生不仅仅是来自南华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与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几百名学生,对兄弟院校通信工程与电子信息类专业,甚至是其他工科专业,采用基于导师制和小班化的模式培养卓越人才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林健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进展评析(2010~2012) (上)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4):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