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数学专题小结

初中数学专题小结

初中数学专题小结

初中数学专题小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存在问题;措施

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一直是教师在课堂上侃侃而谈,将学生作为装知识的容器,不注重学生的自身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条件下,初中数学教学引发了大家的重视,应不断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发展负责。

一、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陈旧

初中生较小学生更为成熟,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方法只是局限在站在讲台上进行讲解,讲解结束后进行习题的练习,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收知识,课堂教学毫无趣味可言,学生缺乏新鲜感,对于枯燥的理论知识不能集中注意力,课堂效率不高。

2.学生缺乏主动性

学生每天在学校的学习时间固定,学生应该充分把握课堂上的每一分钟,争取在课程结束后,能够对知识有新的掌握和理解,达到不断积累的目的。但现在的初中生对课堂时间不够重视,在课堂上不积极思考问题,对课后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应付完成,学习不够主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知识的学习,在学生的长期发展中有严重的消极作用。

3.教师教学理念落后

教师教育教学的主要的目的还是应付考试,为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学生自我思考的时间,在做题时教师进行题意的分析,严重影响了学生对题意的理解。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多采用题海战术,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学生虽然一时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但是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4.教师专业性不强

我国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师大多专业性不强,对数学的教学方法掌握得比较单一,只是局限于对公式的讲解,且课堂目标不够明确,课堂的评价机制不够科学,不重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对数学的运用能力,不能为今后复杂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

二、解决初中数学教学问题的措施

1.教学方法多样化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舍弃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法,在课堂设计方面多下苦心,丰富课堂内容,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例如,在七年级下册中平行线的性质这一小节,教师可充分利用教学设备,播放幻灯片、火车行驶的铁轨、横格纸中的线,并探讨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并让学生任意画出两条平行线,在平行线上画出一条截线,探讨交点处各个角的关系,通过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更直观的认识,并通过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动手操作。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课堂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七年级下册的多边形内角和这一小节中,教师可以首先说:大家都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那么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学生可以通过量角器进行测量,结果是360°,那么五边形、六边形呢,然后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进行讨论,最后小组代表进行总结。对于一个问题进行递进式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进行思考。

3.教师更新教学理念

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教师应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在学好文化知识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学生思想上的发展,对数学有全新的认识。例如,在七年级上册有理数加法这一小节中,教师可以用例题:小明从原点O出发,如果第一次向东走了5米,第二次接着又向东走了3米,求两次行走后小明在什么地方?画出数轴,让学生进行计算,接着对题目进行变化,小明从原点O出发,第一次向东走3米,接着向西走5米,求两次行走后小明在什么地方,不断变化题目,并在最后提出:“同号相加一边倒;异号相加‘大’减‘小’,符号跟着大的跑;绝对值相等‘零’正好”的计算口诀,能帮助学生加速记忆,减少学习压力。

4.提高教师专业性

学校在选拔教师时应对教师专业性进行考察,选取专业性强并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进行培训,使学生能够有丰富的课堂体验,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培养方案,重视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以及训练。

现阶段我国的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并不成熟,主要问题出现在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学生自身和教师的专业性方面,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但面对困难,我们应该迎难而上,对于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解决,对于教师和学生双方面提高要求,不断提高我国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为以后数学的学习打好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专题小结范文第2篇

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实践能力除了传统所指的小学数学教学基本功如正确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数学教学设计能力、熟练掌握数学运算的以及培养学生数学思想的能力等外,还应加强以下能力的训练: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的选择与整合、新型学习方式的展开与变革、研究性学习的组织以及教育教学研究等能力.

2初任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措施

初任小学数学教师既有自己的优势,又有明显的不足,帮助他们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不足是首要任务.据此,本文提出以下措施,以培养提高初任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实践能力,促进其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2.1提升初任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目前,我国的高师院校数学专业师范生的培养定位主要是中学数学教师,而小学数学教师主要来源于地方师专学生或者通过考取教师资格证书的非数学本专科学生,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人职前未经过教师教育的系统培训,对小学数学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等不熟悉,导致其教学不能从小学数学内容整体的角度来检视自己的教学设计,对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价值不能准确定位.加强初任小学数学教师的人职培训,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不仅能加快教师自身角色转化,也能促进其自身专业发展,使他们迅速适应学校教学工作.因此,在人职培训中加强小学数学课标和教材的研习,一方面,深人钻研小学数学课标,有助于初任小学数学教师领会小学数学课标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知识结构.另一方面,认真研读教材,有助于初任小学数学教师熟悉并正确把握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准确理解教学目标,把握重点和难点,科学地构建课堂教学的知识结构和对知识的衔接以及各阶段要求程度的把握能够准确到位.

2.2开展“三课”活动,积累教学经验

初任小学数学教师由于自身教育教学经验的缺乏,职前又缺乏系统的教学技能训练,对“好课”的评价标准认识不到位,误认为只要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掌握了教学内容就是一节好课,忽略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的关注.优质课竞赛在开拓教师眼界,指导课堂教学等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因此,通过开展小学数学优质课竞赛,对初任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激励和促进作用,而且不仅有利于初任小学数学教师通过对优秀课堂的观摩,为他们对“好课”提供一个可观察、可模仿的标准,并对“好课”形成理性判断.而“三课”活动,即说课、授课、评课是提高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和途径.开展“三课”活动能搭建初任小学数学教师与同事,特别是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交流的平台,在优秀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提高教学实践能力.而在优质课竞赛中融人“三课”活动,打破了传统观念,形成两种教研活动的相互融合,在弥补单方面缺陷的同时形成优势互补,不仅有利于初任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升教育理论水平,并把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有机结合,激励和促进自身教学技能的提高,也为初任小学数学教师对于“好课”的判断提供一个可观察、可模仿的标准.

2.3开展“校本教研”,培养教师的教科研意识

‘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目前,多数的小学数学教研活动流于形式,未能有效的服务教学.我们说教师也是研究者,即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以研究者的身份进人课堂,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深人研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最后形成规律性的认识.重视和加强校本教研的实效,不仅能有利于初任小学数学教师审视、反思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解决之道,促进自身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同时,校本教研是合作性教研活动,这有利于初任小学数学教师充分整合学校各种教学资源,并在老教师的指导下,将职前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进而促进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

2.4开展针对性的专门培训,促进专业化发展

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然而,由于小学数学教师数量庞大,教师参与培训的机会较少,而且目前的教师培训杂乱,基本上是根据培训项目选拔参训学员,部分培训并非是参训学员所需的,这样即浪费了培训资源,对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无用.因此,加强初任小学数学教师培训,最好是能建立伴随初任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长期培训机制,这样既有利于促进初任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也有利于帮助初任小学数学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深入钻研业务,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教学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为初任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不同阶段,提供所需的培训指导,做到为他们的专业发展护航.

3结束语

初中数学专题小结范文第3篇

1 数学思想方法和解决问题策略形成和发展的心理过程

1.1 数学思想方法形成和发展的心理过程

任何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必须经历如下的过程:“解决具体问题――反思和总结――归纳与提炼――应用与发展”,学生不能从“告知”中体会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只能从体验解决问题过程、反思和总结解决问题过程中产生数学思想方法.也就是说,学生是在研究自己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数学思想方法,这种心理操作是属于元认知的高级认知活动的范畴,从而是高级心理过程.这种学习活动既具有教育的高价值又具有复杂性,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是从内隐的感知到外显的描述再经过练习变成内隐记忆的过程,是在师生的内隐知识与外显知识相互交流和转化中形成的[1],如方程思想的本质是用不同的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同一个量所形成的相等关系,学生必须经历建立方程(组)模型的过程,从中体验建立方程(组)模型时的图示分析法、表格分析法和变量关系分析法,体验方程思想在数学不同领域、其它学科和生活中的应用,在学生具备了建立方程(组)模型的实践经验和初步体验的基础上,归纳建立方程(组)模型的方法―归纳用方差思想解决问题的解题表[2],再经过进行集中的系列训练来巩固和内化方程思想,最后结合函数模型的研究,把方程模型纳入到函数模型体系中,实现方程思想的发展.

1.2 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形成和发展的心理过程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可以把解决问题的策略分为算法和启发式,采用算法策略可以保证问题的解决,但是却需要大量的尝试. 启发法是人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启发法不能保证问题解决的成功,但这种方法比较省力.它有以下几种策略:(1)手段――目的分析:就是将需要达到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的目标;(2)逆向搜索:就是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开始搜索直至找到通往初始状态的通路或方法;(3)爬山法:采用一定的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波利亚在他的《数学的发现》一书中,提出了数学解题思维过程的正方形模型,[3]如图1. 在这个模型中,以问题结构为导向的知识动员与回顾、问题的重新表征、从问题结构中对数学基本原理的应用结构进行模式识别、对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合理的预见和进行“问题结构――原理”的选择性联想是促成问题解决的关键性心理操作.因此解决问题的策略来自于对数学问题的结构分析与数学原理性知识的联想.罗增儒教授在对数学问题解决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数学问题的10种策略[4] .

2 对初中数学学业考试专题复习的几点建议

根据数学专题复习对象和复习要求的特殊性,对数学专题复习提出下面建议:

(1)设计合理的问题系列,在寻求问题的方法层次解决的过程中概括数学思想方法并进行应用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活动,促进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内化.如在分类讨论思想的专题复习中,首先用数钱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方法论层次的问题解决,再进行实证层次上的问题解决:

例1 如果你面对一堆人民币,其中有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面值,你怎样用最快的速度清点出有多少元钱吗?

这个问题具有难度低、生动形象的特点,是分类讨论的典型问题,能帮助学生理解分类讨论的思想的本质和应用价值.

在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后,让学生思考分几类,为什么分成这几类,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思考发现“类别种数是由于人民币的不同类别面值决定”,理解“问题对象具有不同的类别”是需要进行分类讨论的原因.在进行初步感受的基础上,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例2 如果xa-2,则a=______,如果一个半径为r的圆中有一条长为r的弦,那么这条弦所对的圆周角度数是______.

例3 如图2,坐标平面上ABO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2,3),B(-1.8,0),O(0,0);在这个平面上有点A′,使以A′、B、O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O全等,求A′点的坐标.

这三个例题中,例1是由于对象本身是分类呈现的,因此需要对对象进行分类讨论,例2是由于数学原理本身的分类表述所引起的分类讨论,而例3是由于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不确定(对象运动)所引起的分类讨论.通过对这三个问题解决过程的反思,抽象出应用分类讨论思想解决问题的解题程序:

在学生完成对分类讨论思想解题程序的概括的基础上,进行具有典型性的系列应用:

例4 邮政部门规定:信函重100g以内(包括100g)每20g贴邮票0.8元,不足20g按20g计算;超过100g的,先贴邮票4元,超过100g的部分每100g加贴邮票2元,不足100g按100g计算.(1)小明寄一封信函贴了6元邮票,问这封信函有多重?

(2)如果要把九封重12g的信件分两个信封寄出,每个信封重4g,请你设计寄信方案,使寄出这九封信件所贴的邮票总金额最少?

例5 如图3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B的坐标为(5,0),M为等腰梯形OBCD底边OB上一点,∠DMC=∠DOB=60°.

(1)求直线CB的函数解析式;(2)求点M的坐标;(3)∠DMC绕点M按顺时针方向旋转α(30°

通过对分类讨论思想应用过程的进一步体验,对应用思想方法的程序与规则进行再总结,使学生较好地把握分类讨论思想.

(2)注意专题复习中解决问题策略、数学思想方法的层次性,合理把握方法与策略抽象的时机.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对数学思想方法应用的再抽象,而数学思想方法体系内部也具有层次性,如方程思想与函数思想的关系,数学建模过程中需要应用方程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和转化思想等.要使学生建构起结构良好、联系广泛的数学思想方法与解决问题的策略体系,就需要在专题复习中进行有序的策略与方法抽象,合理把握策略与方法抽象的时机.

数学思想方法来源于问题结构分析和选择合理的数学原理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来源于问题结构分析与选择合理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需要以问题为载体,让学生在解决不同层次的问题中进行数学思想方法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归纳与抽象.数学抽象需要对象类别,抽象数学思想方法需要在结构一致性问题系列(数学结构相同而表述不同)和结构变异性问题系列(结构与表述不同而所用的思想方法相同)解决中进行抽象,在对解决问题的方法抽象过程中需要对思考过程进行自我解释与自我总结.如在方程思想、函数思想和统计思想专题复习的基础上,安排如下的数学建模思想的专题复习,可以引导学生在建立方程、函数、统计、几何模型的基础上概括数学建模的思想:

(一)创设应用模型解决问题的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和模型思想.

春节期间,小明和他的同学准备到淡竹原始森林风景区去旅游,下面是他们计划旅游和旅游途中出现的问题,请大家帮助解决.

1. 要去旅游,首先要解决交通问题.从家里出发到风景区有30千米的路程,如果单独乘公共汽车去,每人来往的车费需要20元,如果是包小客车(20座)车来回接送,则每辆车来回接送一次需要300元,请问,小明和他的同学应该选择包车还是乘公共汽车去景点?

(1)引导学生用函数的模型解决本问题.

(2)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总结和自我解释.

(3)引导学生归纳利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模式(如图4).

2. 出发哪天,小明数了数人数,发现有24人要去旅游,由于汽车不能超载,小明准备与3个同学一起乘出租汽车去景点,由于临时叫车,在其他同学乘包车出发后,小明等了15分钟,并与乘包车出发的同学约定好同时到达景点,如果出租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包车速度的1.5倍,请问:出租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1)引导学生用方程的模型解决本问题.

(2)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总结和自我解释.

(3)引导学生归纳利用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模式(如图5).

3. 小明和他的同学进入景区后,在上山的路上发现有两处台阶,这两处台阶都有20级,这两处台阶的每一级的高分别是:

A处台阶:有4级是22cm;有5级是25cm;有24cm和26cm高的台阶各3级;有22cm和27cm高的台阶各2级;还有一级是23cm.

B处台阶:有5级是22cm;有4级是27cm,有21cm和25cm的台阶各3级;有26cm的台阶和23cm的台阶各2级;还有1级是30cm.

你对这两处台阶的平均每级高度和行人行走的舒适性有什么评价?

(1)引导学生用统计的模型解决本问题.

(2)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总结和自我解释.

(3)引导学生归纳利用统计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模式(如图6).

4. 如图7,山里的景色的确美不胜收,走着走着,发现一块石笋直插云霄,大家发出了阵阵惊叹,小明灵机一动,提出了一个问题:这石笋有多高?(假设一段时间内石笋在阳光下的影子始终在同一直线上).

小张思考了一下,说:只要大家在这里休息一小时,我就能大致估计出这石笋的高度,小张接着说,虽然我们走不到石笋的底部,但只要测量出现在石笋在阳光下的影子与一小时后石笋在阳光下的影子的差距,现在和一小时后我们自己的身高与影子的长,就可以计算出石笋的高度,你能根据小张的思路,设计出测量石笋高度的方案吗?

(1)引导学生用函数、相似三角形和方程模型解决本问题.

(2)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总结和自我解释.

(3)引导学生归纳利用函数、相似三角形和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模式(如图8).

(二)概括数学建模思想.在对上述问题系列解决过程进行总结和自我解释的基础上,归纳利用数学模型思想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模式.基本模式如图9.

用数学建模思想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1.用数学方法(数、式子、图形、表格)描述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如数据模型、方程模型、不等式模型、函数模型、几何模型等),把问题数学化.

2.用数学方法解决已经建立的数学问题,得到数学问题的解.

3.解释得到的数学问题的解的实际意义,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境解释结果的合理性.对自己解决问题过程进行总结、评价与反思,提炼数学思想方法.

(三)应用与拓展.(选择应用各种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变异性样例系列让学生进行单独解决,引导学生在数学建模思想指导下独立解决实际问题.)

在专题复习中,应重视在问题结构分析与表征中进行解题定向与策略选择的活动开展.数学问题结构指的是组成数学问题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这种结构往往包含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例6 设x1,x2,x3,…,x40是正整数,且x1+x2+x3+…+x40=58,求:x21+x22+x23+…+x240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如果注意到本题中的40个数据的和与数据平方和的特殊结构,联想到数据的和与平均数有联系,而数据的平方和与数据的方差有联系,就可以发现可以用数据的特征数分析的方法解决问题:设x1,x2,x3,…,x40的平均数

我们发现当方差最大或最小时,这40个数据的平方和也同时达到最大值和最小值.而当这40个数据中有39个为1,一个为19时,数据的方差最大,而当所有数据最接近[SX(]58[]40[SX)]时,方差最小,由于数据都是正整数,不可能等于[SX(]58[]40[SX)],与[SX(]58[]40[SX)]最接近的数是1和2,所以当这些数据中只有1和2时,方差最小,设有k个1,则k+2(40-k)=58,k=22,所以当这些数据中有22个1,18个2时方差最小,从而求得数据平方和的最大值是400,最小值是94.

初中数学问题结构的基本关系的基本类型有结构交叉、结构隐含与结构映射,对于结构交叉的问题,需要在背景中寻找数学原理的基本结构,是条件与结论尽可能地集中到这个基本结构中,对于结构隐含的问题,需要分析问题结构的特殊性,寻找自己熟悉的结构,通过结构的复原(添加辅助元素)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对于结构影射的问题,则需要把问题改变表征方式,用建模和转化的思想解决问题.

数学专题复习是数学思想和解决问题策略的集中概括与应用阶段,是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阶段,在基础复习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和在专题复习中采用合理策略,让学生经历从解题到思想方法再到解决问题策略的概括和应用过程,并对自己的解决问题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这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和数学素养的提升无疑是有益的.

参考文献

[1] 吴增生,周福群,朱明德. 初中数学课堂实践与研究[M]. 北京:北京艺术与科学电子出版社,2007.[ZK)]

初中数学专题小结范文第4篇

自小学、初中到高中的人生三大教育阶段,数学一直以来都是三大主科之一,因此大多数学生都对学习数学有着感情。但是,经过调查发现,还是有很多学生在高中的时候数学成绩急剧下降。这主要是因为许多学生步入高中后,并没有很快地适应高中数学的教学套路,其惰性一如初中时,跟不上高中数学老师的步伐,为此甚至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厌学心理。这使得一些在初中时数学成绩不错的学生,一进入高中就突然觉得力不从心,数学成绩大幅度下滑。

二、初高中数学知识的衔接点

1.更为复杂而系统的理论初中数学多以单一的理论和简单的例题为主,其知识的结构较为简化;相比之下,高中数学知识则以更为复杂而系统的理论知识为主,其知识的结构较为严谨。所谓数学,其实也就是一种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的学科。2.更具逻辑性的解题思路初中数学在命题时,命题人因为考虑到初中生的知识有限、理论不足等因素,往往会从难度较低的基础知识着手,意在打牢初中生的数学基础,为其在高中的数学学习做一定的准备;相比之下,高中数学则注重考核学生的知识运用和计算能力等多种能力的综合,所以命题人一般会结合各种数学理论和数学公式,在把理论知识联系起来之后,再加上难度较大的计算过程,来充分考验学生逻辑性的解题思路。

三、初高中数学衔接要注意的问题

1.培养最初的兴趣如果要把初中常用的数学知识在融入高中数学中,老师并不是要把这些知识强行塞进学生的脑袋里,而是要着手发掘数学知识的内涵,采取积极的手段,努力培养学生最初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老师可以按照实际教育情况,布置一些可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数学任务,老师要不断帮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课题,给学生建立起自信心。2.加强解题技能在许多高中数学的教材中,重要的教学内容一般都是通过专栏的方式展示在书中,这也是有助于学生去创造出一个独特的分析和思维模式的方法。在这种特殊的指导性的作用下,学生就可以通过自己的专属思路去对重要教学内容中的重点习题进行解决,教材如是编写,迫使学生不得不注重加强自我解题技能的训练。为此,高中数学老师要注意学会充分把握思维模式的培养方式,让学生在理解规律性数学解题思路的过程中,保持其独一无二的解题技能。3.锻炼分析能力初高中数学一直离不开对教学内容的分析,这在初中时,教师就应该考虑到这一点。开展初高中数学衔接教育,也正契合了高中数学对学生的分析思维非常高的要求,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就要加强对学生分析能力的锻炼,不但要在解题过程中展示如何探索答案,而且还要站在分析专题教学内容的角度上,加入对题设、题干和题型的主观分析。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在专题的分析中,掌握多重知识结构,找到自身学习和思考问题的不足之处。

四、结语

初中数学专题小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小学数学 解题过程 过渡教育

当前的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学生,由小学直升而来,备受学生、家长、学校、社会关注的初中数学在乡村学校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导致学生初中阶段的第一大学习障碍,满怀“读书梦”的初中学生渐渐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初中数学成为阻止学生步入高校殿堂的顽劣猛兽,做好中小学数学解题过程的过渡教育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教育教学工作。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中小学数学解题能力的过渡教育教学。

一、加强情感熏染,点燃学习激情

现在升入初中的中学生,尖子和中等偏上学生流入了重点的实验学校和重点县中学,各个乡镇级的偏远中学的学生在小学时对数学就已经产生了厌恶心理,对数学早没有了学习的兴趣,对数学教师滋生一层微微的隔膜。进入初中,数学教师就要打破这层隔膜,加强情感熏染,与学生建立深厚感情,从而点燃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这就要我们确立对学生数学解题过程的新标准,建立以情感为依据的成败价值。

1、校正学生的数学解题观念。小学六年的数学学习的失败极大挫败学生学习兴趣的根源在于学生的数学解题观念是认可答案的无误,忽略掉关键的思维闪念和解题运行过程。初中数学教师在小学生刚升入初中时就要让学生建立全新的数学解题观念:试题、试卷犹如一项浩大的工程,结果的辉煌是普普通通的小工施工完成的,但是它却又有上层决策决定它的有无,场地的选址开辟,工程图纸的设计,施工队伍的建设,验收部门的考核等共同完成了它的辉煌。就一道数学试题来说,精心的完成了答案就是一个小小普通工人的谨慎执行,而能够认真仔细的读懂试题,明确意图也是一种解题能力,闪念的方法途径还是一种解题能力,看出过程的优劣更是一种解题能力。这些能力通过训练之后,学生将在今后的生活领域绽放数学素养。

学生形成了这种数学解题观念,就不会因为底子的薄弱而见数学试题熟视无睹,他们就会认真仔细的读题,就会想想该运用的公式定理,也会尝试着动笔做做试题,在反复的养成教育中就不会望数学试题而弃的消极行为,会以全新的热情亲近数学。

2、关爱学生,调节学生学习兴趣。多年的教学观察让我发现,小学时期的学生科目少,与教师亲密接触的时间多,升入初中后,科目增多,时空环境发生了很大差异,心理的孤寂产生,他们却又不能理智的分析现实,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内心情绪极易受各种情绪支配,许多初中数学教师则不闻不问,造成与学生的心理鸿沟,自然影响学习数学的情绪。如果再因学习数学的挫败就更会加迭心理的消极因素。这就要求初中的数学教学要在意学生的情绪情感,时刻关心他们的反应,让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激昂,提高数学解题能力。在我的教学工作中,我始终保持对学生的鼓励与赞许,给予温情和爱心。学生刚进初中,每次的检测总会涤荡起学生强烈的情绪波动,对数学解题能力大大削弱,我总是去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下一次成功的方法,将解题过程着眼于长远的数学素养基础,调起学习的兴趣。

二、搭建“家校”平台,规范数学学习习惯

我们所教育的初中学生在小学时期有监护人的陪伴,课业任务在学校一般能完成,所需要的学习习惯对解题过程的影响较小,而初中数学的解题能力则需要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这就需要初中数学教学去搭建“家校”平台,做好中学数学的有效过渡。

1、确立学生、家长、教师作业检索。小学时期已经落后的孩子聚在一起,似乎天然的被动更会延伸,已经不能适应初中数学的解题能力,极易造成相当严重的两极分化,使初中数学教学处于尴尬的境地,产生大片的厌恶数学者,他们往往不再过问数学之春秋。为扭转局面,完成学业,顺应初中数学解题能力的需要,我立足实际,确立了学生、家长、教师作业检索。刚升入初中时,我要求孩子在一本小本子上记下当天的预习范围及要求,练习习题,巩固范围要求,邀请家长监督签字,我也坚持每天查验,学生都能完成我提出的建议要求。在实施这种“检索”之前,总有部分孩子要么以忘了,要么以做不起就忽略教师的要求。有”检索”后,通过多方的共同努力,孩子顺利完成小学数学解题过程向初中数学解题过程的良好过渡。

2、严格数学解题过程的行为习惯。我们的偏远学生在小学时已经养成了很大的随意性:在书本或其它作业本上随处可见各类草稿,同一页的草稿上的数字也难以辨认,甚至草稿时的结果搬运成其他过程中的数字是屡见不鲜.要让他们能适应初中数学的解题能力,必须严格解题的行为习惯.在课堂上,我不仅严格要求课堂作业的过程规范标准,也会把学生的草稿排列格式着手严格监管,十分注重细节把关,防止马虎随意而降低数学的解题能力,让学生渐渐的变成自觉行为.在课外,我告知家长让孩子关掉电视才专注学习,宁可静心学习10分钟,也不旁骛羁绊1小时,讲究专心的学,开心的玩.只有这样,初中数学的解题能力才会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