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生物教学的心得体会

初中生物教学的心得体会

初中生物教学的心得体会

初中生物教学的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一、初中生物有效教学的深入解读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一词,最早见于《儿童早期教育中的有效教学》一文。最近几年,有效教学在中小学的研究和实践已是如火如荼。有效教学中的“有效”,主要是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有效教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

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

(二)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

(三)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

如果学生没有发展,哪怕教师教得很辛苦,都是无效教学。因此能否让学生在轻负担的前提下取得进步和发展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所在。

在实践中对有效教学的认识大体可分为两类:有人认为是让学生尽可能会做题,尽可能得高分并在教学中想方设法让学生取得更高的成绩;也有人更关注让学生获得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以及随之带来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变化。从初中生物学科教学现状来看,前者虽然能让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但会带来一系列负面问题;后者不仅与新课程三维目标相吻合,还能够让我们的教学摆脱当前的困境,因此我当然认可后者并一直在教学中加以实践。

二、初中生物有效教学的策略选择

在认可“有效教学”是为了高效地促进学生达到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基础上,教师就该首先从类似中考科目的、以获得高分为“高效”的教学“习惯”中脱身出来,然后站在促进学生高效愉快发展的角度上重新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有效地开展教学,最终获得初中生物学科教学的良好效益。

(一)信息交互多元化策略

在常见的初中生物课堂中,信息交互较为单一。信息输入方式以听讲为主,信息输出方式以口答为主,其他方式相对较少。而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活泼好动,容易冲动,情绪表现强烈;具有一定的自控能力但还不够;对新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知识性兴趣开始形成和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主要地位,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显著提高;以注重父母、老师夸奖转为注重被同伴所承认和尊重。

这些心理特点决定了单一的信息交互方式已无法与初中生的心理发展需求相吻合。上课不专心听讲、走神开小差、答非所问、“对抗”教师等情况也就随之出现。面对这样的情况,依靠教师个人的严格管理或能收效,却很难收到长效。改单一信息交互为信息的多元交互,是符合初中生心理特点的,更是取得良好教学效益的首要因素。

1.输入方式和信息源的多元化

除教师口授外,还必须选择耳听、阅读、观察、观看等多元化的信息输入方式,以此缩减初中生处于同一活动的时间,使其在每一类活动中都能处于自控状态。

除生物教科书外,可通过多种媒体,选择与生物课程密切相关的、社会关注度较高、初中生较为关注的信息,构成多元化的信息源。这样不仅满足了初中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也有利于知识性兴趣的形成和发展。例如:可以用动物世界的片段、大自然传奇的视频、学生对自然的观察日记等,使学生利用好这些资源,以期激发好奇、激发探究。

2.输出方式和接受者的多元化

除口答外,还必须选择书面或黑板、语句或图像形式等多元化的信息输出方式,以此促进初中生的思维走向独立、走向严密。

除教师外,还应让其他学生,甚至网络也成为信息的接受者。让学生不仅获得来自教师的评价,还能从同学甚至更大范围获得评价,让初中生更多地获得来自同伴的承认和尊重,对其课堂输出起到更大的正反馈作用。

3.信息交互立足生本多元化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初中生物课堂信息交互多元化的趋势,可能会出现过度追求“趣味化”、弱化生物学科教学的不良倾向。对于这一点,我们应当坚持多元化信息交互始终为生物学科教学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原则。学生有着不同的思维能力,因而有不同的理解力、想象力,在具体生物课堂教学中要从学生的认知出发,采用实验探究、观察思考、比较解析、合作谈论、小组汇报等手段,帮学生理清概念、掌握差异、了解过程,从而使生物课堂充满灵动和智慧。

(二)学法指导科学化策略

在常见的初中生物课堂中,学生获得学法指导的机会较少。即便有,也以记忆指导偏多,其他指导较为少见。而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虽然无意识记和机械识记仍起较大作用,但有意识记日益占主要地位;也能意识到除记忆法外的、不少已达自动化的智慧技能,以及被认为是好学法的一些认知策略的存在。初中生物教师从“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智慧技能、认知策略)”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科学化指导,是取得良好教学效益的核心因素。

1.指导记忆方法习得

初中生物学中的陈述性知识,即通常所说的知识,教师会较多地指导学生用机械读背的方法进行记忆,但从高中生物教师处获得的反馈来看,学生不能形成长时间记忆,而且常常概念之间会混淆,可见平时指导还不够科学。在不完全丢弃机械记忆的基础上,在学生读背时指导他们将重点的地方划圈,读背后增加课堂检测等;告知或让学生发现简易的记忆方法、学会用自己的话复述解释等;告知或让学生逐步发现记忆项目的共同处、逐步学会画出概念图等,都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逐步习得一定的记忆方法,形成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正反馈。

例如,我在完成“生物体的结构”教学内容后,将相关的概念和内容整理绘制出概念图。学生看了之后提议,把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和动植物细胞的区别也在概念图上体现,最后我们一起汇总出如下的概念图。

2.指导智慧技能习得

初中生物学习中的智慧技能,分辨别、概念、规则三类,初中生物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都有涉及。但从高中生物教师处获得的反馈来看,这些指导在学生学习中的体现是模糊的,应该是指导不够系统和科学。

指导学生逐步学会应用扩大关键特征,对比、强化和反馈,发挥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等手段,促进辨别技能的发展;指导学生更多地通过熟悉形象的例子、通过完成教师提供的多样化的变式练习等手段,促进概念学习技能的发展;指导学生发现初中生物学习实例中的规则应用,对规则应用有一个感性认识等。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发现学习的窍门,减轻学习负担,增加学习兴趣。

初中生物教材中有不少概念,它们要么在字面表述上、内涵上,要么在过程上有些相似,如果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没有正确地对其区别把握,往往容易混淆,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等等。我们平时教学中如果通过不同形式的对比,可以使概念更清晰,更能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这样教学也会更加有效。

我在上能量与呼吸一章节中,通过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掌握得也比较好。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比较:

3.指导认知策略习得

对于初中生而言,对认知策略这种高级技能的感性认识是很模糊的。也因为认知策略的内隐性,给初中生物教师的指导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从高中生物教师处获得的反馈也证实,刚上高中的学生对认知策略的意识是模糊的、发展水平是较低的。但这并不表示初中生物学科教学就不能进行认知策略的指导,教师仍可告知学生一些基本认知策略的规则化描述。要强调的是,必须通过日常教学中的变式训练,让学生不断地体会到运用认知策略带来的效益,才能让学生对认知策略形成一定的认识,并有意识地在学习中主动运用。

在平时教学中,最概括的概念占据了结构的顶端位置,它们下面是较低概括水平的概念,比较高度分化的从属概念和具体材料。生物学教学中也应该按照这一原则呈现教材,才能促使学生的认知策略由浅层向深层转化。比如,在讲述新陈代谢时,先讲新陈代谢的一般概念,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再讲植物的新陈代谢(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动物的新陈代谢(物质代谢、能量代谢)等。这样渐进分化,使学生对新陈代谢概念的认知不断深化。

(三)情感激励常态化策略

哈佛大学的詹姆斯教授在对激励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后指出,“如果没有激励,一个人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加以激励, 则可发挥到80%~90%……”

激励学生的最好方法就是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自尊感和自我实现感等高层次的需求。情感是最基本的动力系统,是比内驱力更强有力的驱动因素,是一种最高级的激励形态。

虽然初中生的知识性兴趣开始形成和发展,但它还不足以让他们在生物学习中维持长久的兴趣。而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启示我们可以通过常态化的情感激励,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益。此处的情感激励,可称为取得良好教学效益的催化剂。

在适当保留来自教师的激励的基础上,在多元化的信息交互中渗透来自同学的激励,再逐步习得程序性知识,特别是认知策略习得的过程中,伴随元认知发展出现的自我激励等,都能使激励走向常态,并让学生喜欢上这样的生物教师,期盼上这样的生物课。

多元化的信息交互让初中生感受生物课堂的魅力,科学化的学法指导让初中生发现学习方法的价值,常态化的情感激励让初中生体验生物学习的乐趣,从而自觉投入生物课堂,进而真正热爱生物学习。

初中生物教学的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2016年度“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课题编号:GS〔2016〕GHB0674)的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4-0100-02

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初中生面临着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如果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外界过多的负面因素的影响,将会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伤害。据调查,现在有很多初中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题。但是,大部分学校由于种种原因,未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没有独立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因此,学校和教师必须对这件事情进行密切关注,积极采取措施正确疏导学生心理。生物教师应该结合生物学科的优势,充分挖掘学科素材,将生物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进行优化设计,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正确引导初中生,全面提升初中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拥有健康、快乐的青春期。

一、初中生的主要心理问题与特征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个体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不管是在心理发展水平上,还是在情感、智力、意志等个性特征上,都具有其独特性,这些独特的特点也容易让其出现一些心理问题。首先,初中生面临较大的升学压力,这些压力不仅来自家庭,也来自社会和学校,在长期的压力之下,学生的情绪如果再得不到适当的调整,时间长了就会焦虑,甚至有的学生会出现心理紊乱的情况,从而导致心理疾病。其次,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较弱。根据相关的调查结果,初中生约有20%以上的人存在着严重的人际关系问题。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初中生在这一时期会出现明显的身体变化,同时自我意识增强,希望和父母及老师有着平等的关系,思想上不成熟,在与父母、老师的相处过程中容易出现矛盾和冲突。再次,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发育的关键时期,所以容易产生性心理问题。初中生阶段最明显的就是青春期发育,在该时期,学生的性发育逐步完成,初中生的心理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也会在性心理领域有所反映。

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对策

1. 课堂上尊重学生,创设和谐的心理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转变教育思想,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和教师一样都是平等的,教师应对学生的行为及表现充分尊重和接纳,这样才能构建出融洽的心理课堂氛围。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利于师生情感的培养和学生的学习进步。对于学生来说,在课堂上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学习如何做人,教师的人格对学生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学生如果信任老师,就会爱上教师所讲授的课程。所以,教师在平日里要注重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广泛涉猎各种知识,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能发挥出作用。

2. 教材内容需要深入挖掘,并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渗透其中

初中生情绪波动较大,有时还会失去控制。这种强烈的情绪如果被人利用,可能会给社会带来危害。例如,教师在讲授激素部分的内容时,就要让学生弄清人的情绪和分泌的关系,神经系统会因为甲状腺激素而提高兴奋性,肾上腺素会因为人的发怒而增高。在人的情绪出现波动的时候,应该努力调整好这种状态,让自己的心理保持平衡,从而确保情绪的健康和稳定。此外,还可在生物课堂上积极开展青春期教育。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和身体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在这一转变的重要时期,他们渴望得到指导和帮助。在传统的教育中,性教育从未得到过重视,这就使得初中生更加好奇,因而出现了不少性犯罪等社会问题。教材中生殖和发育部分的教学正好能解决这个难题,教师可以结合该部分内容的教学,通过介绍生理结构和性器官解剖等,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生理变化和身体发育问题,让学生由害羞、好奇变为正确面对,并能正确地接纳和保护自己。

3. 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将其渗透到生物实践活动中

通过生物实践活动,学生也能体验到多种情感,它也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平台。探究性学习活动对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良好的合作精神,才能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在生物教学中渗透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可以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有效弥补。比如,在学习“生物与环境”一课时,教师可以实时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某地段无人情况的调查”。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相关资料的查阅和实验、分析等,最后将调查报告写出来并进行小组间的交流。通过这样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学生能更好地学会团结协作和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实验课程,在教学中要注重实验的重要作用。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同时,生物实验活动也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平台,在试验中学生可以培养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个性心理品质。比如,在进行小动物的解剖实验时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这样做不仅能锻炼他们的胆量,同时也让学生有机会成功参与,便于其自信心的树立。

总之,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很重要,这也是学校教育中需要高度重视的重要环节。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将其与生物课程教学进行有机融合和有效衔接,在生物课堂上要及时引导学生,及时排遣学生内心的不良情绪和各种疑惑,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初中生物教学的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一、重视生物课堂的体验,追求生命价值和意义

生物学科和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初中生物课堂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挖掘生活和生物学科之间的链接点,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生物学科的美,在生物学科中提高对生活的认识。例如,在讲解“六大营养物质”之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让学生观看营养品广告,结合书本的知识分析广告中所宣传的营养成分,从而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日常所吃食物的营养成分。

生活是生物学科知识的根源,生物学科的学习最终也要服务于生活。在生物课堂中积极地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不仅能够让生物知识焕发生命活力,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热爱生命。

二、关注生物课堂中的个体差异,促使学生个性成长

从学生的成长历程来看,初中生刚好处于长身体并且塑造自己个性的时期,对很多问题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因此,初中教学特别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生物教师在搭建课堂和生活的桥梁的基础上,要密切关注班级学生的性格,以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为原则,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例如,生物教师在设置课堂问题的时候,要同时兼顾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反应,最大限度地让所有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成长。

三、结合生物课堂的教学事例,积极开展健康教育

1.身体健康教育

由于生物学科中有大量的内容和人体相关,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实例,对学生开展身体健康教育。例如,在讲授“饮食与健康”一课时,教师在讲解完课本的食物营养成分等知识之后,可以结合学生平时的饮食习惯,引导学生注意饮食卫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合理地搭配食物,以避免由不健康饮食引起的肥胖等病症。在讲述“人体的生殖器官”时,教师在科学地讲解有关人体生殖器官的知识之余,应该引导学生理性地面对这些生理常识,以一种正确的态度面对青春期的成长,培养学生健康的生理观念。同时,结合初中生的身体生长情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注意青春期的卫生,并且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锻炼身体,对学生进行身体健康的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心理健康教育

除了身体健康教育之外,初中生物教学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成长的历程中,初中阶段往往要面对青春期身体的发育以及随之而来的心理变化。男生往往会在这个阶段变得沉默寡言以及易于动怒,而女生则往往会由于自身生理的变化而变得异常敏感。这些心理方面的问题往往会影响着学生的日常心情,从而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如果教师没有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且进行疏导,学生很有可能会逐渐陷入到青春期的困境中,从而对学生日后的身心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生物学科不仅有关于生理的知识,同时也有很多涉及心理的内容。例如,在了解情绪和激素之间的关系之后,学生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来形成良好的情绪。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应该发挥生物学科的优势,结合班级学生具体的心理状况,利用具体生物教学实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四、积极开展课堂合作性实验,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

初中生物教学的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学习兴趣

一、综述

初中生物课是小升初学生面临的新的学习领域。初学的新鲜感是推动生物课堂教学的有利因素;而初学的陌生感,成为一些学生抵制学习生物的不利因素,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保持学生兴趣的持久性,激起学生对初中生物的求知欲,则令多数教师煞费苦心。初中生物学习只是学到基础知识,为的是高中、大学更深层次的学习,面临的是升学考试的压力,因此初中生物教学的作用不容小觑。初中生物教师如何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实现课堂由“教本位”向“学本位”的转变,还需要教育工作者为之不断地努力才能得以实现。

二、如何构建趣味化生物课堂教学

1.对学生兴趣的积极作用不可“等闲视之”

初中生毕竟年岁尚浅,不可能完全褪去小学时的稚嫩和贪玩,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任性不坚定,学习自觉性也有待提高,对知识的渴望更多是取决于“我有兴趣学”而不是“我有责任学”。因此,兴趣在极大程度上左右着初中生对一门课程的求知欲望。

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当然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些天性,而不是用成年人的思维来权衡和忖度学生的心理,更不能简单直接地用自己备课时严格的态度进行课堂教学。一旦对学生的兴趣置之不理,等闲视之,把本来充满趣味性的生物知识讲成机械的死板的教条,那么,可想而知,这样的初中生物课堂必然是失败的、乏味的、难见成效的。因此,在学生刚接触初中生物课程时,要给学生充分自由的空间去思考,使学生产生兴趣,树立自信心,然后将学生带入书本知识学习,以极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2.将课堂打造成“寓教于乐”的趣味乐园

(1)生物课堂应当是能够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的课堂

作为教师,如果在每节课上针对课堂内容想方设法地为学生提出一些轻松有趣、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热情的小问题,那些性格活泼的学生就容易首先被调动起来,学生就不会感到沉闷、无趣。学生既可以因为亲自得出的正确结论得到表扬,又不用担心回答错误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和责备,反而可以得到老师的指点和纠正,这种轻松而充实的课堂氛围,既能够考虑到学生的少年天性,又能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课堂效率想不高都难。

(2)初中生物课堂应当是使学生有动手操作机会的课堂

初中生物教学同物理、化学一样,与实验教学紧密联系。在各种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学到的知识,通过亲自动手,对实验要求进行自己的最直观、最真实的回答,同时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能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和动脑思考、动手尝试的勇气。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对所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得到巩固,学习兴趣也能得到极大的提升,可谓是一举多得。

(3)针对学生兴趣“有的放矢”

与数学、英语等课程相比,初中生物课在抓住学生的兴趣这一点上有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生物学习的实验性与可操作性很强,学生学习道具多为生活常见的生物,抓住这一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并不困难,当然激起学生兴趣不是盲目地放任不管,还要让学生体会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感,比如,对《动物的行为》进行学习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蜻蜓点水等动物行为的视频,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完视频教学后教师应及时将学生引入书本中。学生能够体会到轻松学习的愉觉,那就自然会给予初中生物课程更多的注意,在日常生活中也就会多加注意身边的生物现象,逐渐积累生物学知识,提高学习初中生物课程的兴趣。

总之,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与教师的趣味性和丰富化相结合,自然能使学生学有所得,受益匪浅,也能使教师的教学目标得到最大化的实现。因此,构建趣味化的生物课堂对于推进初中生生物学习这一目标行之有效,值得提倡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孙爱芹.浅谈初中生物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0(25).

初中生物教学的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情境教学;必要性;创设情境

情境教学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形成了教育界的一股热潮。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将教学内容赋予具体形象情境之中,通过其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初中物理情境教学的要求

情境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为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所设定的能够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适合学生但又作用于学生,并且能够使其积极主动的构建具有学习背景、景象、活动和条件的学习环境。将情境教学运用于初中物理课堂上,教师就要从教学的需要出发,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引入、制造、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可观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跟随教师的步伐参与到对所学知识的探索、认知和领悟的过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景体验,使其心理机制得到全面协调发展。

二、情境教学运用于初中物理课堂的必要性

1.传统物理教学模式之不足

传统教学,主要是指“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三个中心”为理论核心。它某种程度上重视的是教师对学生的管教和控制,似乎趋向于“填鸭式教育”,教学目标上也较为单一,只有知识目标而没有人格和情感目标,使得学生在学习上处于被动的地位,被动的机械记忆。物理这门学科中涉及到大量的物理实验,必须要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才能够吸收理论知识,而这种传统的只有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往往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灵活性、应用性以及学生的创造力。

2.现代教育改革的需求

在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素质发展为教学目标,讲究文化知识、学科能力和思想道德素养相统一。一定程度要求教师突破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师的教育观、学生观,创新课堂形式。初中物理课堂如果继续让学生抱着教材学习,不从本质上改变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就无法在新课改后素质教育为重中之重的教育背景下立足。

3.情境教学模式具有前瞻性

创设情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到的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并能够学以致用。初中物理教材中系列概念或规律都过于抽象,教师单纯的理论讲述只能告诉学生结论是什么,至于为什么得出这样的结论,不通过具体实验操作是很难清晰理解知识点的,学生似懂非懂的学习会严重影响其对这些规律或概念的理解,甚至容易混淆一些相近概念。相比之下,情境教学就会毫无隐藏的避免此类问题。

三、初中物理课堂如何创设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既可以贯穿于整堂课,也可以创设在是课堂的初始导入环节、课堂的中间或课堂的收尾环节。教师通过创制具有探索性、引导性、 创造性的物理情境,让学生主动在物理惰性环境中积极思考,并主动提出与此相关的物理问题,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各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获取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另外,在教学中提供适当与教材紧密联系的新型物理素材,对物理课堂创设情境教学也有很大帮助。

1.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

物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物理无处不在。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或者应当接触到的生活小常识来创设相关的物理情境,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好奇心,又可以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思考,更能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物理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学习物理的重要性、实用性那就显而易见了。比如说,教师在讲述“物态变化”这小结内容时,就可以抛砖引玉,试问同学们“在平时测量体温的时候,医生为什么在测量之前总会将体温计甩几下,完了再看一眼刻度值才会给我们量体温?”“家里人为什么总是习惯于在发烧生病的人额头上敷上崦巾以助退烧?本来就已经发烧了,再敷上热毛巾不会更烫吗?”“有没有注意过妈妈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就会莫名其妙消失了,樟脑丸真的就消失了吗?”对于声速的引入,可以用“为什么会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呢?”等问题导入,通过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奇异事件”的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得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去学习。

2.利用现场物理实验创设情境

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的基础,是物理概念、规律达成的重要纽带,也是学习物理的最有效的方法。趣味的物理实验可以把高度抽象、高度概括的理想模型直观化、形象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讲解摩擦力的时候,教师可以现场做“筷子提米”的实验,在一玻璃杯中放入一定量大米,插入一只筷子,并压紧大米,向上提起筷子会很容易的将筷子拔出;随后,再做一次实验,重新将筷子插在盛有米的玻璃杯中,并向玻璃杯中加入少量水,等一会再拿起筷子,就会惊讶地发现玻璃杯也被提起来了。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观察对比,讨论交流原因,教师就可以从学生的疑问中导入新课。

3.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

对于一堂新课,拥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便意味着本节课已经成功了一半。教师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通过PPT、视频等方式便可以将难以展现的景象、不便操作的实验呈现在学生面前,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情境导入新课。比如,在上八年级《物理》第一课时,教师就可以搜集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如“神六”发射升空的图片资料,大型挖掘机工作的场景,磁悬浮列车运行的视频资料等,通过PPT课件制作和多媒体技术的综合应用,把同学们带进了神奇、有趣的物理世界中。在物理教学中,对于类似于力、磁场等相对较为抽象的概念,都可以借助多媒体平台创建教学情境,使学生置身于情境中去学习和探索。

四、结语

通过创设情境,进行初中物理教学,打造高效课堂,是每一个初中物理教师必修的课程。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去思考,学到的理论能充分的学以致用。这样的课堂,这样的教学成果才能顺应新课改的需求,才能使学生的思维从表面走向深入、从表层感知到深层探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