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业年底总结和新年计划

建筑业年底总结和新年计划

建筑业年底总结和新年计划

建筑业年底总结和新年计划范文第1篇

全面加快中心城区改造更新对我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是下一轮发展的战略动力,产业转型的重要突破口,增创区域竞争优势的制高点,全市人民宜业乐居的现实需求,在当前具有强烈的现实紧迫性和战略时效性。根据中心城区改造更新五年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的部署要求,加快推进重点片区重大项目开发实施,是当前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为切实加强对中心城区改造更新的组织领导,确保改造更新如期推进,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实施《年中心城区改造更新板块和拆迁项目工作内容和责任分工》,并建立中心城区改造更新板块和拆迁项目联动推进机制。

一、建立专题研究制度。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议要把中心城区改造更新摆上重要的工作议事日程,建立中心城区改造更新专题研究制度,定期研究、定期部署、定期督促,全面推进中心城区改造更新各大板块和项目的开发建设。

二、落实分工负责制。根据职责分工,确定市政府有关领导负责中心城区改造更新相关板块或项目的开发建设,主要牵头抓好规划设计、征地拆迁、安置房建设和招商合作等工作,推动板块(项目)责任主体做好改造更新各项工作。

三、建立常委协同制度。市委常委要支持中心城区改造更新板块(项目)责任主体开展工作,协同责任领导解决板块或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碰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同时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反馈有关工作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建立人大政协联系制度。市人大、市政协领导要加强与中心城区改造更新相关板块(项目)的联系,指导帮助板块(项目)责任主体开展相关工作,及时反映社情民意,有效发挥监督、建言献策等作用。

五、建立定期交流会商制度。中心城区改造更新板块(项目)的责任领导、协同领导、联系领导和责任主体原则上每季度碰头一次,交流反映有关情况,研究谋划重大决策,分析破解存在问题,加快推进板块或项目的开发建设。各大板块(项目)责任主体应及时向责任领导、协同领导和联系领导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各地各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和职能特点,狠抓工作落实,强化配合协作,进一步统筹各种资源要素,调动各方积极性,切实强化联动推进的氛围和格局,为中心城区改造更新整体推进提供强大保证。

年中心城区改造更新板块和拆迁项目工作内容和责任分工

一、年中心城区改造更新拆迁情况概况

年,我市中心城区改造更新拆迁项目13只,总拆迁面积503.42万平方米,其中已完成拆迁48.89万平方米,年计划拆迁100.3万平方米,剩余拆迁354.23万平方米。具体如下:

(一)已实施拆迁板块6个(详见附表1)

中心城区已启动实施的三北大街西延、北二环东延、界牌、景观大道、城南板块、城西休闲商贸区6大板块,总拆迁建筑面积203.54万平方米,已拆迁48.89万平方米,年计划拆迁63.65万平方米,剩余拆迁91万平方米。

1、三北大街西延综合改造工程,总拆迁建筑面积18.78万平方米,已拆迁10.4万平方米,年计划拆迁剩余8.38万平方米。

2、北二环东延综合改造工程,总拆迁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已拆迁14.3万平方米,年计划拆迁剩余.82万平方米。

3、界牌综合改造工程,总拆迁建筑面积22.14万平方米,已拆迁15.19万平方米,年计划拆迁剩余6.95万平方米。

4、景观大道综合改造工程,总拆迁建筑面积20.5万平方米,已拆迁9万平方米,年计划拆迁剩余11.5万平方米。

5、城南板块,总拆迁建筑面积110.7万平方米,目前正在项目前期中,年计划拆迁19.7万平方米,剩余拆迁91万平方米。

6、城西休闲商贸板块,总拆迁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年计划拆迁4.3万平方米。

(二)计划启动拆迁板块5个和拆迁项目2个(详见附表1)

年,中心城区计划实施拆迁马家路、乌山、明月湖、新潮塘、白沙(三洞桥)5大板块和青少年宫路北延、市商品市场园区2个项目,总拆迁建筑面积299.88万平方米,年计划拆迁36.65万平方米,剩余拆迁263.23万平方米。

1、马家路板块,总拆迁建筑面积54.77万平方米,年启动一期拆迁10.25万平方米,完成拆迁70%以上,剩余拆迁47.59万平方米。

2、乌山板块,总拆迁建筑面积13.7万平方米,年计划拆迁3.61万平方米,剩余拆迁10.09万平方米。

3、明月湖板块,总拆迁建筑面积0.4万平方米,年计划拆迁0.4万平方米。

4、新潮塘板块,总拆迁建筑面积38.3万平方米,年计划拆迁.98万平方米,剩余拆迁25.32万平方米。

5、白沙(三洞桥)板块,总拆迁建筑面积176.93万平方米,年计划启动明州路以北70.23万平方米拆迁,完成2万平方米拆迁,剩余拆迁174.93万平方米。

6、青少年宫路北延项目,总拆迁建筑面积5.48万平方米,年计划拆迁5.48万平方米。

7、市商品市场园区项目,总拆迁建筑面积10.3万平方米,年计划拆迁5万平方米,剩余拆迁5.3万平方米。

二、年中心城区改造更新安置房建设概况

年,我市中心城区改造更新区块续建新建安置房建筑面积352.44万平方米。具体为:

(一)续建安置房156.05万平方米(详见附表2)。包括三北大街西延一期8.44万平方米,三北大街西延二期42万平方米,北二环东延一期13.33万平方米,界牌区块一期24.4万平方米,界牌区块二期16.3万平方米,景观大道21.58万平方米,东南片骨干道路23.4万平方米,明州路西延6.6万平方米。

(二)新建安置房196.39万平方米(详见附表2)。包括城南板块25.4万平方米,城西板块10万平方米,新潮塘板块33万平方米,明月湖板块68.14万平方米,马家路板块18万平方米,北二环东延二期41.85万平方米。

三、中心城区改造更新板块和拆迁项目工作主体及建设内容时序安排

1、城西休闲商贸板块。责任主体:宗汉街道。建设时序:月-月完成拆迁226户4.3万平方米。月开工建设城市综合体。月开工建设安置房面积10万平方米。

2、马家路板块。责任主体:宗汉街道。建设时序:月-月确定设计方案。月-月完成一期拆迁、征收集体土地及报批。月-月进行安置房工程设计,力争开工建设18万平方米安置房。月-月完成拆迁实施方案审批、启动拆迁10.25万平方米,完成拆迁70%以上。

3、北二环东延综合改造工程。责任主体:市建设集团、白沙路街道。建设时序:3月底完成二期拆迁扫尾及土地款发放等政策处理工作。月-月完成三期拆迁567户.82万平方米。月-月续建一期13.33万平方米安置房。月开工建设二期41.85万平方米安置房。月底做好149亩土地出让的政策处理。

4、白沙(三洞桥)板块。责任主体:白沙(三洞桥)综合改造工程指挥部、白沙路街道、古塘街道。建设时序:月底成立白沙(三洞桥)综合改造工程领导小组及指挥部。月-月确定城市设计方案及建设时序。月-月协调文化商务区;广泛征求拆迁户意见,确定安置房匹配套型。月-月实施一期拆迁、征收集体土地及工业标准厂房土地报批。月-月完成拆迁明州路以北区块2万平方米。月-月进行明月湖一期拆迁安置房,工业标准厂房选址、征地,立项、设计、施工招投标,力争开工。月-月招商引资。

5、市商品市场园区。责任主体:市贸易粮食局、胜山镇、白沙路街道。建设时序:月底完成先期启动农贸城、胜山布料城、综合商贸城的的选址和方案设计。月底开始园区内房屋的拆迁前期工作。月底完成园区内项目以及相关道路的项目报批。月底先期启动区块的土地报批。月-月完成安置房前期,力争开工建设。月-月启动10.3万平方米拆迁工作,完成拆迁266户5万平方米。月底基本完成区块土地征用。月底开始园区进场道路及部分基础设施的建设。月底先期启动商贸项目力争开工建设。

6、三北大街西延综合改造工程。责任主体:市建设集团、浒山街道。建设时序:月底完成二期拆迁扫尾及土地款发放等政策处理工作。月-月完成三期拆迁347户8.38万平方米。月-月续建、新建一期、二期50.44万平方米安置房。月底做好110亩土地出让的政策处理。

7、乌山板块。责任主体:市建设局、横河镇。建设时序:月-月实施征收集体土地和报批。月底确定板块功能定位。月-月确定设计方案月-月完成乌山板块A区143户3.61万平方米拆迁。月落实热电厂、乌山车站搬迁时限。月确定企业拆迁意向和车城搬迁时限。月-月进行安置房设计。

8、景观大道综合改造工程。责任主体:市景观大道综合改造工程指挥部、浒山街道、横河镇。建设时序:月-月底完成剩余拆迁11.5万平方米。月调整完善城市景观方案设计。月-月续建、新建21.58万平方米安置房。月-月完成两宗土地出让。月完成南二环以南市政道路前期工作,力争开工。

9、界牌区块综合改造工程。责任主体:市建设集团、古塘街道。建设时序:月-月完成三期拆迁279户6.95万平方米。月-月续建一期、二期40.7万平方米安置房。至6月做好236亩土地出让政策处理工作。至月做好205亩土地出让政策处理工作。

10、新潮塘板块。责任主体:新潮塘综合改造工程指挥部、古塘街道、坎墩街道。建设时序:月底成立新潮塘综合改造工程指挥部。月-月确定设计方案。月-月实施一期拆迁、征收集体土地及报批。月-月进行安置房、保障性住房工程设计,并完成施工招投标,力争开工建设33万平方米安置房及.98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月-月底土地一次性征用。月-月拆迁实施方案审批,启动拆迁390户.98万平方米,完成工业拆迁70%以上。

11、城南综合改造板块。责任主体:市城南改造建设指挥部、横河镇。建设时序:月完成招商招标。月-月完成一期部分出让土地的征地政策处理。月-月完成拆迁535户19.7万平方米。月-月开工建设25.4万平方米安置房(其中一期9.6万平方米安置房7月开工,二期15.8万平方米安置房力争月开工)。

12、文化商务区。责任主体:市文化商务区指挥部。建设时序:月文化公建科博文化中心、城市文化展示馆项目(南片)完成桩基施工。月完成市政基础设施专项规划方案(景观绿化、夜景照明)。月文化公建大剧院项目(北片)开始招投标。月文化公建科博文化中心、城市文化展示馆项目(南片)完成土方开挖和地下室底板工程。月文化公建科博文化中心、城市文化展示馆项目(南片)力争完成上部主体结构。月-月抓好总部经济项目建设。

13、明月湖板块。责任主体:市文化商务区指挥部、白沙路街道。建设时序:月月完成设计方案。月白沙(三洞桥)板块一期安置房工程立项。月-月安置房平面方案、扩初、施工图设计,进入招投标,力争开工建设安置房68.14万平方米。月-月招商。月底土地报批。月-月底完成0.4万平方米拆迁、土地征用等政策处理。

建筑业年底总结和新年计划范文第2篇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的管理是建筑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使企业管理计划得以实施的保证,也是加强企业管理、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本文就此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

为进一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施工管理的要求,彻底消除工程质量通病和不合格建筑产品,提高企业经营水平,提高建筑工程质量,降低建筑产品的成本,完成建筑工程的生产与交换,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工作:

1 施工技术管理

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图纸会审、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与管理、技术交底等方面。加强施工技术管理有利于建设工程的质量及生产安全,减少工人作业强度,提高劳动效率,降低工程成本,缩短工期,最终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图纸会审应有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机械化施工单位、水电安装单位、土建施工单位等共同参加,由组织会审的单位对会审时提出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做详细记录并整理成文,经参加单位核实,形成纪要,作为正式技术文件列入图纸档案。图纸会审结束后,由建设工程项目部技术负责人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公司技术科审核,交总工程师批准。在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过程中,对于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的工程,要由单位技术部门会同公司技术科共同编制工艺方法及施工措施报总工程师批准。而且,为了使参加施工的技术人员、工人和管理人员了解工程特点,必须进行技术交底。要按规定逐级进行技术交底,公司技术交底由总工负责向技术科交底,一般单位工程技术交底由技术科向工地技术负责人交底,工地技术负责人向生产班组进行技术交底。技术交底的主要内容包括图纸交底、施工组织设计交底、关键部位交底、设计变更交底、质量要求交底等。

2 加强施工质量管理

保证工程质量,为业主提供满意的工程产品,是施工单位的基本责任和义务,而且好的工程质量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应十分重视提高工程质量水平。在把握施工质量标准问题上,要防止重求质轻速度的倾向,要避免这种倾向,首先在施工组织设计时就要对质量目标的确定有一定的前瞻性;其次对质量目标要有一个理性的认识,不要盲目追求“最新”、“最高”、“最好”等目标;最后要定量分析,最大限度地降低质量成本。项目经理部要根据公司确定的质量目标,制定相应的质量验收标准,要使企业质量验收标准高于国家验收标准,尤其是关键部位,或是人们不常去的地方越容易发生质量问题,更应引起项目部的高度重视,对此,项目部要配合好监理部门进行动态跟踪管理。

3 施工进度控制

(1)编制进度计划。应在充分掌握工程量及工序的基础上进行。(2)确定计划工期。一般情况下,建筑单位在招标时会提供标底工期,施工单位应参照该工期,同时结合自己所能获取的最大且合适的资源,以最终确定计划工期。(3)实时监控进度计划的完成情况。编制完进度计划不是将它束之高阁,不按照计划进行施工,而应实时监控进度计划。正确做法是,每周总结工程进度,监控其是否与计划有偏差,寻找原因,落实赶工计划。在每周监控的基础上,每月、每季或者每年进行一次工程进度总结。(4)应尽量减少赶工期。进度计划一经确定,应严格按照计划进行施工,原则上不提倡赶工期。进度计划是在施工单位所能获取的最大且合适的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编制的,赶工期无疑将增大投入的资源。

4 施工成本管理

成本在施工当中是可控制的,因此成本控制是建设项目施工管理的关键工作。在进行成本控制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原则:(1)施工单位应根据市场价格编制施工定额。施工定额要求成本最低化,同时还应注意降低成本的合理性。施工定额还应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动,经常地进行调整。(2)全面成本控制原则:成本控制是三全控制。即全企业,全员和全过程的控制。项目成本的全员控制有一个系统的实质性内容,包括各部门、各单位的责任网络和班组经济核算等等,应防止成本控制人人有责,又人人不管。(3)动态控制原则:施工项目是一次性的,成本控制应从项目施工的开始一直到结束。在施工前,应确定成本控制目标;在施工中,应对成本进行实时控制,及时校正偏差;在施工结束后,对成本控制的情况进行总结。(4)目标管理原则:项目施工开始前,应对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确立目标。目标的确定应注意其合理性,目标太高则易造成浪费,太低又难以保证质量。如果目标成本确定合理,项目施工的实际成本就应该与目标成本相差不多。

5 工程材料管理

对于建设工程项目来说,工程质量的好坏与所选用的材料息息相关,从主体结构施工、室内外装饰装修、水电、采暖通风等各个环节,涉及的材料种类繁多,而且经常有许多新材料不断出现,因此在材料的购进和使用方面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材料供应。按照设计图纸要求的材料名称、规格、品种以及数量组织好货源。供货商提供清单时一定要按规定预留损耗并将材料的品牌、规格、标号、尺寸、质量等级一一注明。(2)材料进场。现场材料员应根据项目现场实际情况和进度情况,合理材料进场。材料进场后应整理分类堆放,并及时报验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根据进场材料数量和材料生产批次情况,对进场材料抽检,检验合格的材料方可使用在该工程项目中,对不合格的材料立即撤离现场,以免误用。(3)材料的领用。材料管理员要对各种进场的材料登记造册,严格按领料单发放材料,而且还要跟踪检查、防止丢失、避免造成浪费。另外,对易燃易爆、防火防潮物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严格加强管理。

6 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

建设单位的行为是否规范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影响到工程建设能否顺利进行,因此,只有加强制度建设并严格管理,严格按照建筑工程程序办事,才能不断提高工程质量。应该认真严格地按照《建筑法》中规定的运作程序和行为规范进行管理,认真执行国家颁布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有关规定。建筑工程涉及到多个环节,包括立项与报建、招标与发包、设计与施工、材料选购、竣工验收等,这些工作必须按照建筑工程程序进行,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施工过程中,可以坚持谁施工谁负责质量,谁指挥谁负责质量,不给事故责任者推脱的借口。同时应以科学的态度做切实可行的计划,计划一旦下达,要严格执行计划,并明确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和要注意的问题,严格按图施工。

总之,施工管理是建筑产品(工程项目)从施工准备开始到竣工验收等各个阶段全过程的组织管理。目前,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方面,逐步形成了具有现代管理意义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但随着城市化建设日益推进,新材料新技术不断出现,如何才能加强施工管理、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好工程施工进度与成本,保证建筑工程安全、有序、顺利地进行,从而增强建筑企业的投资效益,是值得我们持续不断探讨的话题。

参考文献

[1] 张丽梅.浅谈建筑项目施工管理的重点[J].中国城市经济.2011(4)

[2] 梁震海.建筑项目施工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家天地.2011(6)

建筑业年底总结和新年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图底理论;联系理论;场所理论

1 前言

城市设计的行为虽然延续了两千年,但是概念却是上世纪40年代才提出的,迄今为止仍有不同的解释。但总的概括可把城市设计理解为“对城市形体及三维空间环境的设计”。广义的城市设计是对城市各种物质要素,诸如地形、水体、房屋、道路、广场及绿地等进行综合设计,包括使用功能、工程技术及空间环境的艺术处理。城市设计既为城市规划提供思路和形象化的发展目标,也为建筑设计提供前提和轮廓,城市设计具有更多的立体性、可操作性和示意性,其主体就是空间环境设计。物化地说,城市设计是建筑群体的组合方式,但融进了人的因素,成为以人的行为心理为基础的物化组合。无论是建筑群的组合还是城市的空间设计,都有一种内在的秩序或结构作为联系的纽带。图底理论、联系理论和场所理论这三大理论一直是规划师的主要导则。从几种理论的发展可以看出,城市设计由注重城市的肌理、构图到注重人的存在与活动,越来越体现出对主体城市的认识。许多实例证明,优秀的城市设计应该充分考虑人的使用。在瑞士,你单独看每一栋房子,并不觉得多么漂亮,可是把它们放在环境中,就显得建筑与建筑、建筑与环境之间是那么和谐。遗憾的是。在我们的建筑教育和营造实践中,这一根本目标常常被忽视或偏离,如城市中的很多“水景”设计得很漂亮。但往往是只能远观而无法接近,居住区绿地设计花样翻新。也是供人看的多,可参与其中的少。建筑与环境之间没有关系,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没有关系。单独看,有些还不错,放在一起就是乱七八糟。“这就不是建筑的问题,而是城市规划和设计的问题。”而城市规划是政府做的事,政府的作用,正应该是放长眼光,不图一时之利,保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将城市纳入良性循环的轨道。用城市设计的手法营造城市,在总体上对城市进行把握。

2场所理论

二战以后,由于城市环境开始恶化,于是人们开始尝试从旁系学科的视角来重新审视人类生存环境和建设的问题。场所理论即以现代社会生活和人为根本出发点,注重并寻求人与环境有机共存的深层结构的城市设计理论。在战后几十年里,很多学者都为现代城市设计学科创立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其中最为有影响力的首推“十次小组”他的核心主张就是“场所理论”。其主要哲学基础源自结构人类学。著名哲学家列维.斯特劳斯不仅运用深层结构概念分析世界各国神话获得巨大成功,并且将结构主义的思维原则分析方法推广至哲学和其他科学领域。他认为,“如果说在人类创造的,看来最荒唐无际的神话中也有结构的话,那末人类所创造的其他事务中当然也会有结构”在斯氏看来,唯有原始人的“野性思维”才是某种永恒的东西,以及深层结构。结构主义有一个基本的假设,就是无论何时何地,人都是相同的。但他们以不同的方式作用与同样的失误,也就是形成了转换。因此,结构分析可看作是X射线,它旨在透视表面上独立存在的具体客体,透过“以要素为中心”的世界和表层结构来深究关系的世界和深层结构。

路易斯.康也意识到场所感的重要性,他认为“城市是与作为交流场所的公共开放空间和街道,人际交流是城市的本质”但现在这些街道变成了没有情趣的运动通道,不再从属于与他共存的街区,所以“你只有路,而没有街道”。

3图底分析理论

这一分析途径始于18世纪诺利地图。它虽然貌似古典,但却仍然是当代城市设计研究中的“热门话题”从城市设计角度看,这个方法实际上是想通过增加、减少或变更格局的形体学来驾驶空间的种种联系。其目标旨在建立一种不同尺寸大小的、单独封闭而又有序相关的空间等级层次,并在城市或某一地段范围内澄清城市空间结构。正如学者罗杰所说:“一种预设实体和空间构成的场决定了城市格局,这常常称为城市结构组织,它可以通过设置某些目标性建筑物和空间,如“场”提供焦点中心的建筑和开场空间而得到强化。”而表达剖析这种城市结构组织的最有效式工具就是“图底分析”,这是一种简化城市空间结构和次序的二维平面抽象,通过城市在建设时的形态意图便被清楚的描绘出来。这一分析途径在诺利1748年的罗马实空地图中曾得到极好表达。地图把墙、柱和其他实体涂成黑色,而把外部空间留白。于是,当时罗马市容及建筑与外部空间的关系便合盘托出。从图中我们看到,建筑物覆盖密度明显大于外部空间。因而公共开敞空间很易获得“完形”创造出一种“积极的空间”一气呵成的整体特质;而在现代建筑概念中,建筑物是纯图象化的,独立的,空间则是一种“非包容性的空间”。图底理论是对城市人类行为剖析的一种方法,是用来发现特定城市或聚落的人类聚居偏好的一种方式(图底是这种偏好在空间上的投影),是从现象学的角度出发,最后形成设计的类型学的理论.作为建筑师,阿耳朵.罗西曾经从相对微观的角度研究城市图底和肌理,为自己的设计寻找了很多的依据和理由,国外的很多建筑设计理论都有浓重的城市意识,在外部空间的营造方面详细的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是很相通的。该理论进一步指出,当城市主导空间形态由垂直而不是水平方向构成时,要想形成连贯整体的城市外部空间几乎是不可能的。在城市用地中,设计建造的垂直方向扩展的实体要素,很容易导致“大量不符合使用和娱乐用途的开放空间”,如在许多现代小区中,由于高层公寓的存在,建筑覆盖率很低,所以很难赋予空间以整体连贯性。与“诺利地图”不同,这种空给人的主要印象是作为主体存在的建筑物,而互有关联的街区格局则已不复存在。为了弥补上述不足,重新捕获外部空间的形式次序,首先我们可以把空间和街区的周边很好的结合起来,人为的设计一些空间阴角、壁龛、回廊、死巷等外部空间的完形。欲取得积极的空间,更方便的途径乃是吸取历史上城镇形态的精华,运用水平向的建筑群,并使建筑大于外部空间覆盖率,形成一种合理的密集。从概念上讲,也就是说空间由建筑形体塑造而成,这已经成为今天旧城改造和步行街设计的一条行之有效的原则。空间是城市体验的中介,它构成了公共、半公共和私有领域共存和过度的序列。正是空间实与空的互异构成了城市不同的空间结构,建立了场所之间不同的形体序列和视觉方位,城市中空的本质取决于四周实体的配置,绝大多数城市中实体于空间地独特性取决于公共空间的设计,同时,这种图底分析还鲜明的反映出特定城市空间格局在时间跨度中所形成的机理和结构组织的交叠特征。简而言之,RogerTrancik的“图底”大概说的是罗马城市的演变的与众不同之处:现在的城市演变,大致如在绘图纸上用橡皮把旧线条全檫了重画过(把旧全拆了重新规划重建,新旧间没什么关系,象拆掉的旧胡同和后建的超高层那样),同时城市渐渐扩大(向郊外漫延)“图底”式的城市演变,大致如在绘图纸上盖上另一张新透明图(在旧的基础上以相似形式叠加),例如一个地点原始时代是个半圆型的茅草村,1000年后成了一个半圆型的居住街区,又过1000年同一地点盖的大角斗场也是同样的一个半圆型,最新的角斗场里可能还留着最早的茅草村的炉灶-----城市结构和范围千年不变,也没向郊外漫延.-------我国也有个相近的例子:开封,因为黄泛和历史断裂,上下叠加了7座开封城.城市结构和范围千年不变.向上叠上去.个人认为,罗马和开封的“图底”式城市演变也有相似的成因,罗马城最早的“底图”是前世界首都(罗马帝国),后来的各"新版"罗马无法彻底复写,是自然的.开封也类似,都有“新版”无法超跃“旧版”的历史阻RogerTrancik讲"图底"式演变的目的之一在于探索第三种城市演变的方向(第一种是全拆了重来,第二种是全保留不变).RogerTrancik还有其他理论如“失落的空间”---现代城市规划的废弃产物(如废弃的后巷,地下车场等...)图底分析是现代城市设计处理错综复杂的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方法之一。国内外一系列规划设计竞赛中,许多获奖方案都对基地文脉进行了这种分析。1983年法国巴黎歌剧院设计竞赛中,加拿大建筑师卡.奥托中选方案用了图底分析理论方法,确定了依循并尊重原有巴黎城市格局的设计原则,结果获得成功。美国学者罗杰运用此法分析华盛顿、波士顿、歌德堡的城市空间,莫里士拒此分析西方古代城市的形态也均获成功。

4行为理论

细心观察不难发现以下值得注意的现象。同处一条繁华商业街上的不同街坊其人流密度会有很大不同。交通堵塞总是发生在某些特定的位置,同是公共开敞空间,有些很受市民欢迎,但有些尽管植了树、种了草、摆上了雕塑,但还是很少有人光顾。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呢?这就涉及到环境是对人的行为影响的环境行为学理论了。研究人的行为与空间的关系,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统筹安排各种功能设施。合理组织公共空间。确定广场、休憩空间的位置。决定与可获得的公共空间面积相适宜的周边建筑的功能类型与面积体量、以及步道空间的宽度等。某一特定地段的机动车分布量与周边建筑环境要素之间,虽然影响要素略有不同,也有类似的关系,如果仅以人流量而论。从上式可以清楚地看出。对公共空间的需求量影响较大的建筑环境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建筑的功能、面积、体量分布,如零售商业。饮食设施、办公商务、居民住宅等。城市中某一特定地段的行人分布量,与其周边的建筑面积体量呈正比。建筑的各种功能类型的影响大小则反映在相关系数上。街道的空间构造。如主要大街的分布、街道间连结关系、交叉点的分布等。大容量公共交通站点的分布。如地下铁、铁路、公共汽车站点的位置等。某一特定地段的行人分布量。与该地段到大容量公共交通车站的距离呈反比,即地段距离车站越近,行人分布量越多。主要商业设施的分布。如百货商场、饮食设施、娱乐设施等。远于从公共交通车站到某地段的主要商业设施的总面积。与该地段的人流量呈正比。停车场的位置与容量。一特定地段的行人分布量,与该地段到停车场的距离呈反比。建筑环境与行为特征建筑环境对人行为的影响表现在很多方面。如人们每天利用普通街道和商业街道的行为特征有很大不同。商业街道24小时人流量分布曲线呈“抛物线”形。而普通街道呈“山”字形。此外。人们在普通街道和商业街道上行走的平均步行速度也有很大差异,普通街道的步行速度平均是商业街道上的3倍。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不同的行为特点呢?如果调查一下人们的上下班时间,午间休息时间、商业服务设施的营业时间等。就不难发现。这种差异显然是街道两侧不同的建筑功能所致。进一步的调查发现,人的步行速度与人流密度有很大关系。从调查统计分析图表可以看出。人的步行速度与人流密度呈反比,即人流密度越高。了解建筑环境和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人的行为特点和规律。对良好城市环境的营建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处理“街道拥挤”这类城市通病时。就不会采用拓宽街道这个简单办法了。由于“拥挤”实际上是多方面建筑环境因素的结果,如步道空间和周边建筑设施体量的严重失调。沿街零售商业的管理和整治等。逐步学会“对症下药”,减少规划设计上的主观和盲目性。

5结束语

本文对“场所理论”、“图底分析理论”、“行为理论”的特质的探讨,其实是对人与“建筑外部空间”的关系的探讨。因为设计的主体是人,服务的对象也是人。勒・柯布西耶曾说:“伟大的建筑起源于人性并且与人类本能直接有关。”美国著名建筑师巴里・A・伯克斯认为:“艺术和建筑总是会把观赏者拉回到那些作为视觉语言的构成要素的最基本的形体上来。这些基本形体的意义是永远也不会被磨灭的―它们充满了在新的构图组合上的可能性,让人们不断去探索。” 因此,设计师必须意识到设计的任务是通过对设计的基本元素进行原创性地重构来满足人的实际功能需要和审美心理需求的。空间设计亦如此。

参考文献:

[1](美)特兰西克. 寻找失落的空间[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林玉莲、胡正凡. 环境心理学[M] .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荆其敏.建筑环境观赏[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4]齐康编. 城市建筑[M] .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70274.

建筑业年底总结和新年计划范文第4篇

一、以城市规划修编为先导,规划调控指导作用日益增强

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工作进展顺利。今年,投资55万元聘请省测绘局实施了县城规划区40平方公里1:1000电子地形图测绘工作,6月份已出成果。电子地形图的制作完成,为我县县城的总体规划修编、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近期建设的规划提供了科学、准确的依据,对推动我县的城乡规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规修编工作正式启动。上半年,我局积极向县政府汇报,将县城总体规划的修编列为今年的重点工作;县财政已为县城总体规划修编拨出首批专款30万元;通过考察,我局已邀请湖北省省城规院、浙江大学城规院、上海浦升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等资深规划设计单位前来投标,经过公开招投标,6月底可正式确定总规修编单位,12月底可完成总体规划的修编并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平川大道向西延伸控规编制已经完成。为全面完成县政府20*年“十件实事”之一——平川大道向西延伸工程,我局上半年集中规划技术骨干对平川大道向西延伸进行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规划管理得到进一步强化。为强化规划管理,上半年主要完善城市规划委员会议事规则,开展城乡规划效能监察,执行规划督察员制度、实行规划公示“阳光规划”制度,严格执行《江西省建设项目城市规划行政审批规程》,建立查处违法建设联动工作机制等系列制度,健全了规划管理长效机制。

二、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城市建设水平逐步提高

今年上半年城乡建设重点是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对生态人居环境的改善,包括平川大道向西延伸,旧城改造,滨江东大道绿化,平川大道北段绿化、亮化,自来水管网建设,城市燃气、公交建设、平阳商业街建设等。今年1至6月份,全县城市建设总投资5170万元,其中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600万元。

平川大道向西延工程全面铺开。该工程系县政府20*年十件实事之一,计划总投资2800万元,道路长610米,宽40米。目前已组建机构,完成了规划编制,正进行被拆房屋的丈量和征地工作,预计年底可完成道路硬化。平川大道的向西延伸工程,将完善城区道路网络,改善了旧城北区的居住环境。

旧城改造稳步推进。采取分步实施的办法,抓好旧城改造工作。今年重点抓好了府江小区建设和西街修复改造。目前府江小区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对西街古街古建筑按“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保留风格,修旧如旧”的规划设计原则,进行保护和修复改造。为挖掘本土文化,彰显客家风情,今年西街客家古建筑的保护修复改造己全面铺开,已清理不利于文物保护的乱搭乱建违章建筑物,搬迁、拆迁店房1*家。经过修复后的街道两旁房屋青砖黛瓦,配之于客家骑楼、女儿墙,两端街口建设大型古牌坊,路灯采用古色古韵的灯笼造型,整个风格充分突出客家风韵,初步展露客家古屋的雄姿。建成后西街将成为一条集观光、购物为一体的客家古建街,街道居民的生活也得到全面改善。

滨江东大道、平川大道北段绿化已基本完成。二条大道绿化已投资500万元,新增绿化面积3万平方米。滨江东大道的绿化亮化、平川大道北端绿化亮提升了城市的品位。

城区自来水质不断提高。对20*年改造尚未到位的地段重点进行改造,西街自来水管网结合西街修复改造工程有计划地进行,工程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自来水水质方面,加大了供水水质的质检,由原来的常规分析16项检测指标,提高到目前的35个,使供水水质全部达标,确保了市民用上安全合格自来水。

市政公用事业健康发展。通过规范整顿,我县三个燃气企业和一个城市公交企业均保持了安全、高效、稳健地发展,保持了安全生产的良好势头。为支持城市管道燃气的建设,已成立相关领导小组,抽调专门力量作为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城南菜市场建设进展顺利,主体建筑已封顶,年内可投入使用。

三、以强化村镇规划为突破口,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

新农村规划取得了初步成果。上半年,我局聘请了湖南科技大学城规学院对全县282个村庄进行新农村规划编制;争取了赣南测绘院、核工业赣州勘测院等6家单位对我县新农村规划的支援,对长冈乡塘石村、社富乡等新农村的地形测绘和规划编制;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截至6月25日,共完成新农村规划点地形测绘490个,已编制“三图一书”规划成果4*个。

乡镇总规修编任务全面完成。龙岗、江背、方太三个乡镇总规修编工作于五月份完成,现已组织专家汇审,下一步将按程序公告、报批、颁布实施。

新农村建设和村庄整治全面铺开。今年1至6月新农村建设投资4570万元。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不但为新农村建设做好规划,而且将工作进一步地进行了延伸,派出技术人员在搞好规划的同时,重点指导农民如何进行新农村建设。上半年,一共发放新农村建设宣传挂图4413份,指导农民建房160次,派出设计人员、质监人员深入农村指导建房。针对村庄整治的特点,我们贯彻了“以人为本”、“尊重自然”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坚持“五不”,即不砍树、不挖山、不填塘、不破坏自然景观、不毁坏具有历史价值的古迹,通过扎实的工作,新农村建设和村庄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建设部举办的村庄整治培训班先后分三批到我县实地参观考察,上级领导、专家和学员对我县的村庄整治成果给予了一致好评。

挖掘和开发堪舆文化,打造历史文化名村。在村镇规划中,我们积极开展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历史街区的保护工作,在新农村规划编制过程中,始终注意了保护工作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中国堪舆文化第一村”的三僚村进行重点保护、合理开发。目前该村的规划测量工作已完成,正对外公开招标进行规划编制,拟在堪舆文化发祥地三僚村规划建立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将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有机整合,建成中国堪舆文化旅游基地。目前该村已被列为江西十大乡村旅游景点,历史文化名村的申报工作正在进行。

四、以加强建筑业管理为中心,建筑市场秩序逐步好转

上半年全县建筑业总产值487万元;新开工项目13个,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竣工项目18个,建筑面积3.17万平方米;清理拖欠工程款1012万元,清欠率达98%;建筑节能工

我局在县委、县政府和省市规划建设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上半年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以城市规划修编为先导,规划调控指导作用日益增强

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工作进展顺利。今年,投资55万元聘请省测绘局实施了县城规划区40平方公里1:1000电子地形图测绘工作,6月份已出成果。电子地形图的制作完成,为我县县城的总体规划修编、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近期建设的规划提供了科学、准确的依据,对推动我县的城乡规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规修编工作正式启动。上半年,我局积极向县政府汇报,将县城总体规划的修编列为今年的重点工作;县财政已为县城总体规划修编拨出首批专款30万元;通过考察,我局已邀请湖北省省城规院、浙江大学城规院、上海浦升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等资深规划设计单位前来投标,经过公开招投标,6月底可正式确定总规修编单位,12月底可完成总体规划的修编并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平川大道向西延伸控规编制已经完成。为全面完成县政府20*年“十件实事”之一——平川大道向西延伸工程,我局上半年集中规划技术骨干对平川大道向西延伸进行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规划管理得到进一步强化。为强化规划管理,上半年主要完善城市规划委员会议事规则,开展城乡规划效能监察,执行规划督察员制度、实行规划公示“阳光规划”制度,严格执行《江西省建设项目城市规划行政审批规程》,建立查处违法建设联动工作机制等系列制度,健全了规划管理长效机制。

二、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城市建设水平逐步提高

今年上半年城乡建设重点是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对生态人居环境的改善,包括平川大道向西延伸,旧城改造,滨江东大道绿化,平川大道北段绿化、亮化,自来水管网建设,城市燃气、公交建设、平阳商业街建设等。今年1至6月份,全县城市建设总投资5170万元,其中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600万元。

平川大道向西延工程全面铺开。该工程系县政府20*年十件实事之一,计划总投资2800万元,道路长610米,宽40米。目前已组建机构,完成了规划编制,正进行被拆房屋的丈量和征地工作,预计年底可完成道路硬化。平川大道的向西延伸工程,将完善城区道路网络,改善了旧城北区的居住环境。

旧城改造稳步推进。采取分步实施的办法,抓好旧城改造工作。今年重点抓好了府江小区建设和西街修复改造。目前府江小区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对西街古街古建筑按“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保留风格,修旧如旧”的规划设计原则,进行保护和修复改造。为挖掘本土文化,彰显客家风情,今年西街客家古建筑的保护修复改造己全面铺开,已清理不利于文物保护的乱搭乱建违章建筑物,搬迁、拆迁店房1*家。经过修复后的街道两旁房屋青砖黛瓦,配之于客家骑楼、女儿墙,两端街口建设大型古牌坊,路灯采用古色古韵的灯笼造型,整个风格充分突出客家风韵,初步展露客家古屋的雄姿。建成后西街将成为一条集观光、购物为一体的客家古建街,街道居民的生活也得到全面改善。

滨江东大道、平川大道北段绿化已基本完成。二条大道绿化已投资500万元,新增绿化面积3万平方米。滨江东大道的绿化亮化、平川大道北端绿化亮提升了城市的品位。

城区自来水质不断提高。对20*年改造尚未到位的地段重点进行改造,西街自来水管网结合西街修复改造工程有计划地进行,工程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自来水水质方面,加大了供水水质的质检,由原来的常规分析16项检测指标,提高到目前的35个,使供水水质全部达标,确保了市民用上安全合格自来水。

市政公用事业健康发展。通过规范整顿,我县三个燃气企业和一个城市公交企业均保持了安全、高效、稳健地发展,保持了安全生产的良好势头。为支持城市管道燃气的建设,已成立相关领导小组,抽调专门力量作为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城南菜市场建设进展顺利,主体建筑已封顶,年内可投入使用。

三、以强化村镇规划为突破口,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

新农村规划取得了初步成果。上半年,我局聘请了湖南科技大学城规学院对全县282个村庄进行新农村规划编制;争取了赣南测绘院、核工业赣州勘测院等6家单位对我县新农村规划的支援,对长冈乡塘石村、社富乡等新农村的地形测绘和规划编制;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截至6月25日,共完成新农村规划点地形测绘490个,已编制“三图一书”规划成果4*个。

乡镇总规修编任务全面完成。龙岗、江背、方太三个乡镇总规修编工作于五月份完成,现已组织专家汇审,下一步将按程序公告、报批、颁布实施。

新农村建设和村庄整治全面铺开。今年1至6月新农村建设投资4570万元。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不但为新农村建设做好规划,而且将工作进一步地进行了延伸,派出技术人员在搞好规划的同时,重点指导农民如何进行新农村建设。上半年,一共发放新农村建设宣传挂图4413份,指导农民建房160次,派出设计人员、质监人员深入农村指导建房。针对村庄整治的特点,我们贯彻了“以人为本”、“尊重自然”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坚持“五不”,即不砍树、不挖山、不填塘、不破坏自然景观、不毁坏具有历史价值的古迹,通过扎实的工作,新农村建设和村庄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建设部举办的村庄整治培训班先后分三批到我县实地参观考察,上级领导、专家和学员对我县的村庄整治成果给予了一致好评。

挖掘和开发堪舆文化,打造历史文化名村。在村镇规划中,我们积极开展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历史街区的保护工作,在新农村规划编制过程中,始终注意了保护工作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中国堪舆文化第一村”的三僚村进行重点保护、合理开发。目前该村的规划测量工作已完成,正对外公开招标进行规划编制,拟在堪舆文化发祥地三僚村规划建立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将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有机整合,建成中国堪舆文化旅游基地。目前该村已被列为江西十大乡村旅游景点,历史文化名村的申报工作正在进行。

建筑业年底总结和新年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山陵;建筑;档案

Abstract:Zhongshan Cemetery is the Chinese modern times revolutionary Sun Yat-Sen's mausoleum. Zhongshan Mausoleum of the building and its architectural archives record the cause of the pioneers of modern Chinese buildings were thinking, exploration and achievement.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Zhongshan cemetery architecture and the Nanjing Urban construction Archives collection Zhongshan cemetery architectural archives.

Key words: Dr. Sun Yat-sen’s Mausoleum;architecture;Architectural Archives

中图分类号:C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0)09-56(5)

作者简介:周健民南京市城建档案馆副馆长研究馆员

中山陵,中国近代革命家孙中山的陵墓。自1926年1月动工,至1929年主体建成,1929年6月1日举行了隆重的奉安大典。1931年全陵工程次第落成。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28年国民政府在中山陵东南方,修建了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现灵谷景区)。1929年7月1日,国民政府成立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管理总理陵园,并环绕中山陵的主体建筑,先后修建了一系列纪念性建筑――藏经楼、永慕庐、音乐台、流徽榭、仰止亭、行健亭、光化亭、正气亭、桂林石屋、铜鼎石台、中山先生纪念性植物园、国民革命历史图书馆、永丰社、温室等。一些老同盟会员、军政要员等亦先后在此建陵墓或选定墓址,如、廖仲恺、谭延]、、范鸿仙、戴笠等。逐步建成了中山陵园建筑群,成为“国民革命纪念地”,确定了中山陵园在中国近代史上的特定地位。

中山陵建筑就是中国近代建筑中近代化与民族化相结合的建筑活动的起点,其设计多出自吕彦直、杨廷宝、刘敦桢、赵深、卢树森、董大酉等中国近代第一代建筑师名家之手,并由姚新记、新金记康号、陶馥记、利源营造公司等优秀营造厂施工建造,以其造型优美、施工精细名闻遐迩。因此,中山陵园建筑在中国近代史、近代建筑史、近代美术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南京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就珍藏着这些中山陵园建筑档案。

一、中山陵

中山陵墓坐北朝南,占地8万多平方米。陵墓按行进序列依次建有牌坊、甬道、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入口处的“博爱”牌坊是三开间的传统石牌坊式样,陵门为三拱石门建筑。主体建筑祭堂的平面为方形,并将四角的石墩突出,以突破传统的框框,体现了西方古典石建筑形式的稳定与永恒性。建筑结构所用材料是现代的钢筋混凝土,但又不失传统风格。祭堂内部以黑色花岗石立柱及护墙衬托着中央孙中山的汉白玉坐像。该雕像由著名的雕塑家保罗阿林斯基在巴黎用意大利白石雕琢而成。进入墓室,中央围栏下,是日本雕刻家高淇精刻的孙中山全身大理石卧像。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就一直保存在下面五米深处的长方形墓穴里。仰望墓室上方,不是常见的中国传统平顶天花,而是半球形的穹窿顶,色泽柔和,回音环绕,这是典型西方石构建筑的造型,更具庄严肃穆的纪念性。

中山陵是中国近代建筑中的杰作,由吕彦直设计,其设计方案是竞赛中选定的。设计思想是把建筑融于自然环境之中,吸取了中国传统陵墓布局的特点,采取中轴线对称的布置方式,并具有西方石造建筑的永恒纪念性。总体布局规划注意结合山势,运用牌坊、陵门、碑亭等传统陵墓的组成要素,以大片的绿化地和平缓的台阶把各个尺度不大的个体建筑联成为大尺度的整体,取得庄严、雄伟的气氛。与古代帝王陵墓不同的是取消了石象生(如明孝陵的石人石兽),并打破了传统神秘、压抑的气氛,代之以严肃、开朗、平易近人的环境氛围。建筑的色彩也没有采用传统帝陵的黄色琉璃瓦和红墙,而采用蓝色屋顶灰白色墙身。

现存中山陵建筑档案有463张,载体形式有蜡布图、底图和蓝图。

蜡布图为布质纤维为底,表面涂覆蜡样物质,呈青灰色,质地柔软,如稠布可以折叠。蜡布图有26张,成图年代为1925年至1927年,图号从54-1~54-11。主要是中山陵一期工程――祭堂和墓室以及三期工程――博爱坊、陵门及碑亭的正立面、平面、剖面及结构图样,均以碳素墨水或铅笔绘制,制图精美,线条流畅,绘图痕迹如铅笔底线、圆规点极细小,几乎看不见,保存十分完好。其中祭堂正立面蜡布图的正下方图框线上写有“孙中山先生之墓”7个一厘米见方的篆书字,其左边,图框线内有竖写的“建筑师吕彦直”6个一厘米见方的隶书字。7张祭堂和墓室的正立面、平面、剖面蜡布图没有常规图纸应有的图签栏,其余有图签栏的蜡布图从编号到内容与设计底图完全相同,说明蜡布图不是用于施工活动,而是用于宣传、展示或作为基准。

设计蓝图有196张,从图号到内容与设计底图相一致,为设计底图晒制,形成时间从1925年至1930年。在这些设计蓝图中,最具特色的是各种签字图。如中山陵三期工程――博爱坊、陵门、碑亭、陵门前甬道及其排水、蓄水池工程的工程签字图。在这些签字图上,有“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代表林焕廷的亲笔签名,中山陵三期工程的承包者“上海陶馥记营造厂”代表的印章或陶桂林的亲笔签名,以及作为设计代表李锦沛的亲笔签名和证人夏光宇的签名和印章以及签约时间。图纸的背面还有“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签收图章,图名为“中山陵第三部工程签字图”。从中山陵三期工程图纸上可以清晰地反映出这一时期设计者与业主都已有所变化,1929年3月吕彦直逝世后,由他的挚友、建筑师李锦沛等继续主持中山陵工程设计,“彦记建筑事务所”更名为“彦沛记建筑事务所”;1929年7月“孙中山先生葬事筹备处”撤消,成立“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这些更改都与历史相符。在另一份 “中山陵第一、二步工程示意图及第三部工程验收签字图”中,写有:“总理陵园第三部工程正式验收(图中着色部分指明验收工程)”,“建筑师代表:黄檀莆”,“承造人:邱显铭”,“中华民国二十一年一月十五日”。这说明这些蓝图既是“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与施工承包者签订合同的一部分,也是“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实施工程管理和进行工程验收的依据。

中山陵是“中国建筑师第一次规划设计大型纪念性建筑组群的重要作品,也是中国建筑师规划、设计传统复兴式的近代大型建筑组群的重要起点”。①这些档案见证了中山陵建设的规划、设计和建设过程,从一个侧面承载了这段历史。

二、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

1927年,定都南京后,为了安葬历次战争中阵亡的将士,“藉以彰革命之功勋而慰先烈之幽灵”,“乃拟搜集阵亡将士骸骨,建筑公墓,安慰忠魂”。经多次实地勘察公墓墓址,建筑阵亡将士公墓筹委会于1929年9月召开第五次会议议决,以灵谷寺旧址作为公墓墓址,以便与明孝陵东西对峙,与中山陵、明孝陵鼎立而三,共同构成中山陵园的主要景观。同时,聘请美国建筑师墨菲担任公墓建筑师。1930年,又聘请刘梦锡为监工工程师,梁鼎铭为艺术专员。

公墓建筑群由正门、牌坊、祭堂、公墓、纪念馆和纪念塔组成。

祭堂即现灵谷景区的无梁殿,利用原有的无梁殿改建。该殿建于明朝,重檐歇山顶,小瓦屋面,整个建筑全部用砖砌成,结构独特。无梁殿虽历时久远,但结构坚固,气势宏伟。建造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时,按照原来式样修葺,殿内改为祭堂。从图纸上可知殿顶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公墓,祭堂以北,为第一公墓,第二、第三公墓分别在无梁殿东西各约一千米的山洼中,它们与第一公墓共同构成一个钝角三角形。从图纸上看,三个公墓形式、面积相近,均为向日葵形状,内辟格网式的小路,分列大、中、小各式墓穴。第一公墓现改为花坛和草坪。第二公墓在50年代改建为邓演达墓;第三公墓原有墓穴 2268个,现已荒废。

纪念馆即现灵谷景区松风阁,在第一公墓正北面。纪念馆九楹,走马楼式,楼上下均有走廊。楼下中间为穿堂,楼上下均不用墙壁分隔,遍设架柜,用以陈列阵亡将士遗物或举办展览用。1933年完工后,定名为“革命纪念馆”,由题写馆名。1949年以后,更名为“松风阁”。

纪念塔即现灵谷景区的灵谷塔,楼阁式塔造型。由美国建筑师墨菲和中国建筑师董大酉共同设计,陶馥记营造厂承建。始建于1931年,1933年竣工。塔前石阶正中,是一幅长5.8米、宽2.8米的白色花岗岩浮雕“日照河上图”,这幅图案是由刘福泰、陈立佛、李毅士设计的,刻工相当精细。纪念塔每层都设有八扇门,四隐四现,相间开辟。塔高约六十米,平面为八角形,分为九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底层直径14米,向上逐层缩小,顶层直径9米。每层外面都有走廊和石栏杆,便于游人高瞻远瞩。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纪念塔在1949年之后更名为灵谷塔。迄今为止,它仍是南京地区最高的传统式样的塔。

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的建筑布局,既参照了中国传统陵墓的建筑手法,又加进了西方风格的几何形绿地广场;同时,新旧建筑巧妙结合,既有对比,又相互融合,形成了纵深变化丰富的景观。1992年,它被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7月,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②

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建筑群建筑档案共有52张,整套蓝图基本是全英文书写,只有个别张有中文对照。其中牌坊工程设计蓝图9张,设计者为墨菲和董大酉。在牌坊立面、断面图上,有墨菲对此图进行修改的亲笔签名和日期。祭堂(无梁殿)工程设计蓝图9张,包括祭堂的建筑平面及结构详图。图纸上图名为“重修南京灵谷寺内古庙作为阵亡将士公墓内祭堂草图”,设计年代为民国十八年十一月,设计者为墨菲和董大酉。墨菲的签名在图纸的右下角,董大酉的英文拼写及图号都在图纸的左下角。在全套设计图中,祭堂琉璃瓦图是铅笔手绘图,底部有压模“UNIVERSAL”字样图案,图纸背面有“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签收图章。公墓工程设计蓝图6张,有“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全图”、“汪原沛测绘刘梦锡审定”、“民国二十年一月制”等。此外第一、二、三公墓墓穴位置图,图背后也有“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签收图章。纪念馆(松风阁)工程设计蓝图11张。设计年代从1930年到1931年,在1931年绘制的蓝图上,设计者签署是董大酉建筑事务所和墨菲。纪念塔工程设计蓝图17张,全部是手工绘制图。这个工程的设计年代跨度最大,从1929年至1932年。纪念塔立面于1929年由墨菲和董大酉共同设计完成,整幅图看起来非常精美。基础及建筑结构详图在1930年至1932年间绘制,图纸设计单位是董大酉建筑事务所和墨菲事务所,设计是H.POO,校对是董大酉,审核是墨菲。从以上档案可以看出,与一些介绍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为墨菲设计的提法不同,我国著名建筑师董大酉参与了整个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建筑群的设计,其身份不是助手,而是合作者。

三、音乐台

1932年建造的音乐台是一座有创造性的新民族形式建筑③,主要用作纪念孙中山先生仪式时的音乐表演及集会演讲。设计和监造由关颂声为首的基泰工程司承担,杨廷宝负责设计。设计者的指导思想是借助于自然环境,探合中西建筑和园林的特点,创造出新颖开放而又古朴深厚的艺术效果。音乐台的设计,在整体上采用了古希腊人的做法,巧妙地利用场地起坡环绕着位于中心的表演舞台及照壁。所不同的是,用大片的草坪代替了石台阶,又结合中国江南园林的特点,灵活地布置了曲池莲荷、花架青藤等内容,并用现代钢筋混凝土材料来模拟古希腊石构建筑的效果。但在细部装饰中,却采用中国传统的造型手法,如舞台照壁的底部是宫殿式的石构须弥座,顶部云纹图案,并饰有龙头、灯槽。所有这些都体现了设计者对自然与建筑的和谐、中西文化合壁的艺术追求。

现存音乐台工程图两套,共计20张,其中底图4张,另有《总理陵园音乐台建筑章程》、《总理陵园音乐台做法说明书》、《总理陵园音乐台土方工程施工细则》各一份。两套图纸中一套是设计蓝图,另一套为签字图。签字图正面有业主“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代表人“林焕廷”,承包人“利源建筑公司”,建筑师“基泰工程司”的毛笔签字和红色印章,背面有“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签收图章。

四、藏经楼

藏经楼是孙中山先生奉安中山陵后修建的纪念性建筑物,位于中山陵墓之东,灵谷寺之西的山谷之间,是一座仿清代喇嘛庙的古典建筑。

藏经楼包括主楼、僧房和碑廊三大部分。藏经楼是抗战前由中国佛教会发起募建的,设计者是著名的建筑师卢树森(即卢奉蟑),江裕记营造厂承建(一说建业营造厂承建)。1935年3月动工,次年10月竣工。抗日战争中藏经楼曾遭到严重破坏,1955年修复。中再遭劫难。1982年江苏省和南京市人民政府拨出专款,并根据南京城建档案馆提供的建筑档案按原貌修葺一新。1987年5月7日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将藏经楼辟为孙中山纪念馆。

藏经楼工程设计档案有46张,其中设计底图16张,蓝图30张,包含了藏经楼总平面、立面视图、各层平面及结构图等。蓝图的首页写着“南京总理陵园藏经楼设计总图”、“建筑师卢树森”、“工程师何远经”。设计底图右下角的图签栏中设计者一栏都有卢树森用毛笔或钢笔签名,在第二层和顶蓬平面两张图纸上,不仅有卢树森的毛笔签名,还印有他的红色印章“卢树森建筑师印”。结构蓝图中,除图签栏中所有的构筑项为中英文对照,其余大多为全英文书写,日期为“1935年6月”,图纸背面都有“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的签收图章,收文号“5090”,收文日期“24年11月8日”。从图纸的设计日期看跨度较大,从民国二十一年三月到民国二十四年六月。大多图上有第三次、第四次修正字样,第三次修正时间为民国二十一年三月至十一月,第四次修正时间为民国二十三年十一月。可见到民国二十四年三月修建藏经楼时,该工程至少已做过四次方案修正。

五、孙中山先生纪念性植物园

孙中山先生纪念性植物园位于中山陵园西南部,面积3000亩,其地包括梅花山、明孝陵、前湖等。

该园于1929年开始设计,当时设立的宗旨有六:(一)搜集及保存国产草本植物;(二)输入外国产有价值之植物种类;(三)作植物分类、形态解剖及生理生态繁殖之研究;(四)供学校学生实地考察;(五)引起一般民众对于自然美及植物学之兴趣,明了植物伟大之效用及对于人类之重要;(六)为城市民众治养性情之所。④

1937年,日军侵占南京后,石象路北部大温室被毁,其他各区植物也惨遭破坏。

现存孙中山先生纪念性植物园工程设计底图有23张,有1929年由陈峥等六人设计、章君瑜绘制的1:2500“中山陵园纪念植物园设计图”,作为总平面布置图,图上对园内植物的种植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共分为十二个区。在“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植物园标本馆图案”设计底图上,有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总务处工程组的图签章,和设计者“杨光熙”、绘制者“杨光熙”、审定者“刘光黎”的签名,时间为“民国二十三年三月八日制”。此外还有1933年兴建温室的设计底图、“总理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园林组新添温室工程说明书”。而1948年设计的植物园花房工程的设计底图上,设计者为“国父陵园管理委员会园林处工程科”,这与1946年国民政府将已有17年历史的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改组为“国父陵园管理委员会”的历史相符。

二十世纪20、30年代“在备受关注的‘中国固有形式’的建筑活动中,南京处于特别突出的地位”。这种中国式的建筑创作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一是教会学校建筑;二是纪念性、文化性建筑;三是政府部门的公署建筑⑤。中山陵园“这些建筑掀起了中国式建筑纪念性建筑活动的一次高潮。中山陵成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划时代杰作,中山陵陵区周围成了中国式建筑高度密集的聚点。”⑥其设计多出自杨廷宝、刘敦桢、赵深、卢树森、董大酉等名家之手,以其造型优美、施工精细名闻遐迩。另一方面,吕彦直、杨廷宝、刘敦桢、赵深、卢树森、董大酉等上世纪引领的建筑大师,虽然在南京、上海、天津、北京都留下了许多力作,但是他们的设计创作的方案和绘画作品的手稿乃至建筑图目前存世稀少,十分珍贵。

中山陵园建筑档案作为这些工程实体的建筑文献,反映和记载了这一段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和现实的政治价值。中山陵园建筑档案不仅在中山陵园建筑的历次修复、维护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具有现实价值和由此产生深远的政治影响,而且记载了中国近代建筑事业开创者们的思想、探索和成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国的历史,演绎了近代建筑史、近代美术史的发展历程,在中国近代史、近代建筑史、近代美术史的研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 潘谷西.中国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3] 刘先觉,张复合,村松伸,寺原让治.中国近代建筑总览・南京篇[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