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业资源现状

农业资源现状

农业资源现状

农业资源现状范文第1篇

加入WTO是改革开放的一大步,是对外的开放,也是对内的开放,这一变化对人的影响如果不研究好,就会使我们面临新出现的问题无法应对而失去了发展的机遇。 一、我行的人力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现有人员在数量和质量结构上不对称。 加入WTO我行对高素质管理人员和专业人才需求会更大,今后随着金融业竞争的加剧及新业务的不断开拓,那些现在只能应付现岗位工作的人员,将难以面对今后更具挑战性的工作,我行现在就有为数不少的难以胜任现岗位的隐性待业人员存在。总的来说,农行人员仍然偏多,总体素质不高。(1)高档次专业技术人才偏少。以浙江省农行为例,从文化结构看,到1999年底全省农行员工,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员工占总数的38%、中专文化程度的占21%、大专文化程度的占30%、本科文化程度的占10.5%,而硕士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总数的0.5%。从专业化结构看,助师级以下专业技术职称的员工占员工总数的56.31%,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员工占总数的19.94%,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占1.06%,没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占22.69%。也就是说从人力资源的质量结构看,一般素质的员工占比很大,高学历、高档次专业技术人员和复合型人才却严重不足。(2)随着农业银行业务电子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原有的只能适应传统的手工操作和简单的电脑操作人员将逐渐被淘汰,因不适应日益发展的新业务、新技术的运用而导致的银行内部待业人员将不断增多。另外随着信息技术在新业务中的广泛运用,我行应用软件开发所需的尖端人才将严重不足。(3)新业务的开拓也急需一大批精通外语、投资、证券、法律、企业理财等全方位复合型人才。2、年龄结构老化。 随着入世的到来,我行急需一大批年富力强的业务骨干。由于这几年我行实行严格的进人管理制度,使人员出现负增长,为减人增效,提高办事效率,发挥职工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都起了积极的作用,但另一方面也促使我们现有员工的年龄结构出现老化趋势,以浙江省农行为例,现有职工30岁以下的占员工总数的30%,30岁—45岁的员工占员工总数的60%,45岁以上的员工占总数的10%,也就是说人员年龄集中在30岁到45岁之间,现在已出现了临柜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现象,若干年后,我行员工年龄将普遍老化,再加上不进不出,不上不下及提拔任用青年干部的力度还不够,使我们农业银行员工队伍缺乏生机和活力。3、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一个完善、科学、合理的内部人员流动机制在我行尚未真正建立起来。(1)一方面在引进人才,而另一方面由于内部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出现了人力资源闲置现象。(2)由于员工数量与质量结构的不对称性,也限制和影响了员工整体素质的改善和提高,形成了人员数量对质量劣性替代,使得我行缺乏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改善所必需的物质条件。(3)由于存在各层次、各岗位人员调配及区域性分布不合理,使人力资源得不到充分的挖掘,致使经营成本增加。(4)由于侧重人力资源的计划配置,而忽视了市场配置的职能,也就不可能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投入是一种经济行为(有利可图的经济行为),投资主体一定应该获得投资回报,正是由于忽视了这一点,使我行的人才投入增加与人才短缺并存。4、人才培养和使用存在矛盾。 由于受到经营效益和费用指标的限制,农业银行现行的投资方向往往只侧重于营业网点的装修、技术装备的改进和安全防范设施的完善等物质资源的投入,而对于员工的素质教育、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等人力资源投入的力度不大。对现有的人员,在用人机制上虽已不是完全沿用计划经济下的用人模式,但仍未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一批有专业特长的员工没有在合适的岗位上工作或没有充分发挥其才能,开发利用的力度不足,措施不力,造成了人力资源浪费严重。 二、改善农业银行人力资源现状的几点建议1、大力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 入

农业资源现状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业水资源;农田利用;现状;对策;陕西渭南

1渭南市概况

1.1地理位置

渭南市地处关中平原东部渭河下游,是连接我国东、西部和西南部的主要通道,位居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地段。市界东濒黄河与山西、河南相望,西与西安、咸阳相接,南依秦岭与商洛为界,北靠子午岭、黄龙山与延安、铜川接壤[1]。南北长约180 km,东西宽约150 km,总土地面积13 134 km2,约为陕西省总面积的6.38%。

1.2地形地貌

渭南市域以渭河为轴线形成南北两山、两塬与中部渭河平原五大地貌单元。渭河平塬海拔330~400 m,北部台塬400~800 m,南部台塬500~1 000 m;北部山地800~1 500 m,南部山地1 000~2 300 m。各地貌单元基本特征为:

(1)渭河冲击平原区:冲击平原处于渭河地堑的断陷部位,镶嵌于南北黄土高原之间,地势最低,海拔在400 m以下,并呈阶地式分布,由河漫滩及渭河一、二级阶地组成,并分布有盐渍洼地和微沙丘地貌。

(2)渭北黄土台塬区:位于渭河地堑北岸的断阶部位,塬面具有梯式台面结构,台面间有小洼地和岗丘等地貌分布,如蒲城的尧山、王龙山和合阳的路井洼地,蒲城的保南洼地等。从低到高(从南到北)可划为一级台塬,二级台塬和黄土梁三级。

(3)北部边缘低山丘陵区:该区位于渭北台塬区的北部,属关中盆地的北部边缘,地质构造属鄂尔多斯地台向斜的东南部分,地貌为一系列东北向雁行式排列的裙皱断块山,山脊平缓。

(4)渭河以南洪积扇及黄台塬相间区:该区地处渭河地堑南岸梯式断陷的断阶部位,包括渭南塬—华县高塘塬和潼关塬,及华县—华阴的山麓洪积扇裙,为洪积扇与黄土台塬相间的地貌结构,台塬呈二级分布;洪积扇地势较低。

(5)南部边缘北秦岭东段褶皱断块中、低山区:秦岭在渭南段为太华山,系指渭南南部山地,北起秦岭北坡坡脚,南至洛南县北界,山脉呈东西走向,地势由南向北倾斜。

根据调查,渭南市各类地貌类型的面积比例为:山地17%,黄土台塬44%,河谷平原27%,洪积扇裙9%,风积砂丘1%,盐碱滩、沼泽洼地2%左右。

1.3 自然 资源

渭南市农业资源优越,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宜;年均气温11.3~13.6 ℃,年降雨量529~638 mm,年日照时数2 144~2 505 h,年无霜期199~255 d;水资源总量20.06亿m3,流经市内的黄、洛、渭三河客水年均流量486.92亿m3,可利用量5.55亿m3。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不同种类的动植物提供了有利的生长条件,历年来都是陕西省最优的农业生态区。境内野生动物300多种,受国家保护的丹顶鹤、黑鹳、青羊、大天鹅等23种珍禽珍兽驰名全国;人工饲养的畜禽20多种,其中秦川牛、关中驴、奶山羊等量大质优;野生植物2 500多种,农林作物87种,尤以小麦、玉米、豆类、苹果、酥梨、棉花、花生、蔬菜、烤烟、花椒、西瓜等最为丰富;有林地面积26.32万hm2,林木蓄积量849万m3,森林覆盖率达15.9%;天然草场14.8万hm2,耕地面积54.61万hm2,其中有效灌溉面积314.4万hm2;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藏38种,其中储量大、易开采的有26种,煤、钼、金、石、水资源颇具优势。原煤地质储量255亿t,已探明储量50.3亿t,素以“渭北黑腰带”闻名全国;钼矿已探明储量150万t,居全国第2位,年产钼精粉1.5万t,约占全国产量的一半,是亚洲最大的钼精粉生产基地;黄金储量丰厚,产量占全省的一半以上,居全国第3;石灰石已探明储量1.08亿t,大理石228.3万t,年产水泥270万t;分布在9县(市、区)的地热水和医饮兼用矿泉水源多量大,其中大荔矿泉水日出水6万t,富含多种人体所需元素,被誉为“

2.2田间灌溉需水

渭南市现有农业耕地54.9万hm2,其中有效灌溉面积36.0万hm2。由于近年来农业产业结构有了较大调整,形成林草瓜果菜相间,使农田有效灌溉用水构成亦有新的变化,结合当地暖温带半干旱气候条件,水利化程度及节水措施,拟定不同水平年农业灌溉、商品菜田灌溉定额于由现状中等干旱年的4 425、11 370 m3/hm2降到2006水平年的4 350、9 845 m3/hm2。

不同代表年与相应各水平年农、林、果、农、牧、副、渔与商品菜田需水量预测结果,其中中等干旱年情况下,现状年需水分别为15.57、0.88亿m3。

2.3农田工程节水

(1)渭北台塬低定额灌溉及微灌节水区。该区节水灌溉途径:对机井灌溉实施改用地埋管道输水和“小白龙”浇地或喷灌;在渠灌或渠井双灌区,以渠道衬砌防渗为主;在有人畜饮水等工程地可结合推广 经济 园林如果树、蔬菜、苗圃微灌节水技术。

(2)渭河平原方田渠井双灌节水区。该区宜节水途径:对于明渠引水灌区,在搞好方田建设的同时,推广“三改两全”(长畦改短畦,宽畦改窄畦,大水漫灌改小畦灌,地头路边埂齐全)等灌溉技术;纯井灌区推行地埋管道输水和“小白龙”灌溉;渠井双灌区,以渠道衬砌为主,提倡自备“小白龙”;城镇地区的蔬菜地应大力推广喷灌、微灌技术,以达到节水增产之目的[3]。

(3)秦岭北麓台塬自压喷灌节水区。该区节水途径:由于本区水资源丰富,但地形起伏较大,土层薄,砂性大,渗漏快,土壤保墒差,易受旱,土地平整难度大,成本高,且水高地低, 发展 自压喷灌的潜力大[4]。

2.4生物节水与农艺节水

目前渭南市针对农业实际采取了多方面的节水措施:小麦收获高留茬覆盖技术,全市实施面积约20万hm2;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应用9.3万hm2;地膜覆盖技术,包括渭北旱塬地膜玉米和全市瓜果菜地膜应用面积约10万hm2;果园种草覆盖保水技术,全市现应用面积为4万hm2。

3农业用水存在的问题

渭南是一个农业大市,农业和 农村 经济在全市国民经济中占很大比重,区内水资源十分匮乏,加之多年来连续干旱少雨,水资源环境不断恶化。由于干旱缺水,导致大量引用地表水和超量开采地下水,致使旱季常发生河流干枯断流,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形成多处大面积漏斗,一些灌区因地表水减少和断流失去灌溉能力。现有引水工程年久失修,渗漏损坏严重,设施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供需水矛盾日益尖锐。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渭南市供需水矛盾将进一步加剧[5]。

4节水农业发展情况

通过近年来节水工程的实施,渭南市 总结 提出了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总体思路:大中型浑水灌区以渠道防渗为主;中小型水库清水灌区以渠道防渗和暗管输水为主;旁河井灌区和南北旱塬井灌区以暗管输水和喷灌为主;渭北台塬浅山沟壑区以集雨节灌工程技术为主;同时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在高效经济作物区优先发展科技含量高的微喷、滴灌、渗灌等节水灌溉技术。

从实际效果来看,渠道防渗、暗管输水等节水方式技术简便,投资少,群众接受快,易于推广,是渭南市节水灌溉建设采用的主要节水方式;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方式节水效果明显,应用前景好,但受其投资高,技术要求相对复杂,灌溉期间占用劳力多等因素制约,目前主要在大棚设施农业区和高效经济作物区应用推广,还不具备大范围推广的条件;小畦灌、沟灌等节水方式在各灌区应用时间较长,群众已普遍接受,基本得到了普及。秸秆还田、地膜种植等农艺节水措施近年来在渭南市开始大面积的应用推广,尤其是地膜种植,在灌区、旱作农业区也得到广泛的应用,秸秆还田应用推广的步伐逐年加快。

5对策

5.1生物与农艺措施

采取生物措施和农艺措施可提高水分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节约灌溉用水量,是农业生产中主要节水措施,主要有:

(1)鼓励研究和应用水肥耦合技术。提倡灌溉与施肥在时间、数量和使用方式上合理配合,以水调肥、水肥共济,提高水分和肥料利用率。

(2)提倡深耕、深松等蓄水保墒技术和生物养地技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蓄水、保水、供水能力,增加 自然 降水的利用率,降低灌溉用水量。重视深耕机具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

(3)在土质较轻、地面坡度较大或降水量较少的地区,积极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加强保护性耕作技术中秸秆残茬覆盖处理、机械化生物耕作、化学除草剂施用3个关键技术的研究;加强适用于不同地区的保护性耕作机具的研制与产业化。

(4)推广田间增水技术。发展覆膜和沟播技术,加强低成本、完全可降解地膜研究,加强土壤表面保墒增温剂的研究与开发。

(5)发展和应用蒸腾蒸发抑制技术。提倡在作物需水高峰期对作物叶面喷施抗旱剂,鼓励具有代谢、成膜和反射作用的抗旱节水技术产品的研究和产业发展。

(6)推广抗(耐)旱、高产、优质农作物品种。加快发展抗(耐)旱节水农作物品种选育的分子生物学技术,选育抗旱、耐旱、水分高效利用型新品种。

(7)鼓励使用种衣剂和保水剂进行拌种。加强低成本、多功能保水拌种剂、经济作物和草场专用保水剂产品和设备的研究与开发。

5.2降水和回归水利用技术

提高降水利用率和回归水重复利用率可直接减少灌溉用水量,是农业节水的最基本内容,主要有以下技术:

(1)推广降水滞蓄利用技术。积极发展不同作物、不同降水条件下田间水管理技术,推广作物耗水和天然降水的灌溉制度与灌水技术;在旱作农业区,推广以滞蓄天然降水为主要目的的土地平整技术和改进耕作技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保水能力差的山丘区,推广鱼鳞坑、水平沟等集雨保水技术[6]。

(2)推广灌溉回归水利用技术。积极发展灌排统一管理技术。在无盐碱威胁地区,杜绝无效退泄和低效排水的灌溉水管理技术;在灌溉回归水水质不符合要求的地区,积极发展“咸淡混浇”等简单易行的灌溉回归水安全利用技术。

(3)大力发展雨水集蓄利用技术。推广设施农业和庭院集雨技术;推广工程设施标准化;研究和应用雨水集蓄利用中水质保护技术;积极开发环保、高效、低价的雨水汇集、保存、防渗新材料。

(4)积极推广多水源联合调度技术。推广各种农业用水工程设施控制与调度方法,高效使用地表水,合理开采地下水,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合理分配与使用水资源,发展“长藤结瓜”灌溉系统及其灌溉水管理技术,实现“大、中、小,蓄、引、提”联合调度,提高灌区内的调蓄能力和反调节能力。

(5)建立与水资源条件相适应的节水高效农作制度。提倡发展和应用适水种植技术。根据当地水、土、光、热资源条件,以高效、节水为原则,以水定作物,安排作物的种植结构以及灌溉规模。限制和压缩高耗水、低产出作物的种植面积。

(6)发展井渠结合灌溉技术。推广和应用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控技术;提倡井渠双灌、渠水补源、井水保丰;重视地下水采补平衡技术研究。

(7)发展土壤墒情、旱情监测预测技术。加强大尺度土壤水分时空变异 规律 研究和土壤墒情与旱情指标体系研究;积极研究和开发土壤墒情、旱情监测仪器设备。

5.3田间灌水技术

田间灌水既是提高灌溉水利用率的最后环节,又是引水、输水和配水的基础,改进田间灌水技术是农业节水的重点,可采用以下技术:

(1)改进地面灌水技术。推广小畦灌溉、细流沟灌、波涌灌溉;合理确定沟畦规格和地面自然坡降,缩小地块;推广高精度平整土地技术,鼓励使用激光平整土地; 科学 控制入畦(沟)流量、水头、灌水定额,淘汰无畦漫灌。

(2)因地制宜发展和应用喷灌技术。积极鼓励在经济作物种植区、城郊农业区、集中连片规模经营的地区应用喷灌技术;优先推广轻小型成套喷灌技术与设备;在山丘区或有自压条件的地区,鼓励发展自压喷灌技术;积极研发低成本、低能耗、使用方便的喷灌设备。

(3)鼓励发展微灌技术。在果树种植、设施农业、高效农业、创汇农业中大力推广微喷灌与滴灌技术;提倡微灌技术与地膜覆盖、水肥同步供给等农艺技术有机结合;鼓励在山丘区利用地面自然坡降发展自压微喷灌、滴灌、小管出流等微灌技术;鼓励结合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发展和应用低水头重力式微灌技术;积极研发低成本、低能耗、多用途的微灌设备。

(4)在春旱严重、后期天然降水基本可满足作物生长需要的地区,大力推广坐水种植技术。鼓励研发造价低、性能好、效率高的复式联合补水种植机具。

(5)鼓励应用精准控制灌溉技术。提倡适时适量灌溉;加强农作物水分生理特性和需水规律研究;积极研究作物生长与土壤水分、土壤养分、空气湿度、大气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关系。

(6)缺水地区大力发展各种非充分灌溉技术。提倡在作物需水临界期及重要生长发育时期灌“关键水”技术;鼓励试验研究作物水分生产函数以供实际生产所用;研究作物的经济灌溉定额和最优灌溉制度;加强非充分灌溉和调亏灌溉节水增产机理研究;研究和运用控制性分根交替灌溉技术。

6 参考 文献

[1] 田军华.渭南市水资源利用状况与解决缺水对策[j].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1996,7(2):88-92,96.

[2] 雷雳.对渭南市临渭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陕西水利,2008(f05):86-87.

[3] 白福林.对水资源应有强烈的忧患意识[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3(6):37.

[4] 孙文,周芳红.渭南市城市水资源优化调度研究[j].甘肃科技,2006,22(5):18-20,33.

农业资源现状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对策;效益;山西阳曲

中图分类号 X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3-0162-01

阳曲县地处山西省中部,全县总人口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万人,是全省典型农业大县。近年来,在各项农业政策的指导下,农牧业发展迅速,同时也出现了农业废弃物量大、面广、综合开发利用率低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措施,并分析其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

1.1 畜禽粪污资源化处理现状

阳曲县境内规模养殖发达,小型养殖户及散养户众多,截止到2016年,生猪饲养量83 186头,奶牛饲养量2 546头,肉牛饲养量7 040头,肉羊饲养量396 481只,家禽饲养量851 148羽,规模化养殖企业达 25家。随着该县畜牧集约化养殖的发展,畜禽粪便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畜禽排放的污水及粪便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不仅严重威胁当地生态环境,而且对居民生活造成严重危害。对畜禽粪便进行无害化、资源化、生态化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促进农业生产良性循环,是目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1.2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情况

全县耕地面积2.65万hm2,粮食种植面积2.09万hm2,每年产生秸秆量38.9万t。长期以来,秸秆是农村居民的主要生活燃料,是大牲畜饲草,是有机肥料,仅有少部分作为工业原料和食用菌基料。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消费结构改革和各类替代原料的应用,加上秸秆综合利用成本高、经济性差、a业化程度低等原因,开始出现了地区性、季节性、结构性的秸秆过剩,违规焚烧现象屡禁不止,不仅浪费资源,还严重污染环境,影响空气质量[1]。对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目前,阳曲县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秸秆焚烧现象大大减少,但秸秆综合利用率较低,尚不足40%;利用秸秆的方式仍以秸秆还田等传统方式为主,循环产业链短,产业布局不合理;尚未建立起有效的产业关联体系,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新设备应用规模小、技术含量不高,缺乏鼓励性政策措施。

1.3 弃旧农膜及废弃农药包装的回收利用

多年来,阳曲县地膜覆盖面积达到种植面积的70%以上,约1.33万hm2,产生废旧农膜1 000 t,可回收利用约30%,由于近年来废旧塑料市场价格疲软,销路受阻,阳曲县农膜回收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另外,农药销售市场面广、点多,以分散经营为主,市场回收机制尚处于探索阶段,系统的回收处理机制还不够健全,对废弃农药包装物实施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步伐缓慢[2]。

2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措施

2.1 治理模式

阳曲县地处太原盆地与忻定盆地交界处,土地辽阔,干旱少雨,夏季暖热,冬季寒冷,以“一年一熟”为主,畜禽养殖以规模化养殖为主。根据阳曲县实际情况,可通过建设“若干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若干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废旧农膜(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理中心”模式开展综合治理[3]。

2.2 技术措施

2.2.1 畜禽粪污处理方式。①对中小规模养殖场及散养户,采用干湿分离,干粪生产有机肥,尿液污水进行发酵处理,完善畜禽粪污收集、堆沤积肥、有机肥加工等设施设备。②引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新技术(好氧循环堆肥、有机肥混合调配等技术),提升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效率。

2.2.2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路线。①秸秆还田。秸秆粉碎―还田―转化为土壤肥料。②秸秆青贮。青湿秸秆收集―粉碎压实堆放―厌氧发酵―转化为含菌酸性饲料。③秸秆打捆干贮。收获―打捆―运输―储存―加工配料―饲喂。④秸秆压块成形。机收―拉运―储存―加工成形―燃用[4]。

2.2.3 废旧农膜处理。一是通过政府部门制定相关奖补政策,鼓励农膜回收。二是引进或建立废旧农膜再生利用,通过收集―分捡―清洗―烘干―熔铸成型为可再利用成品。

3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效益分析

3.1 社会效益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将使大量的秸秆、畜禽粪污、农膜(农药废弃物)、病死畜禽得到有效处理,可以减少因焚烧秸秆造成的污染,同时有效解决农村脏、乱、差等突出问题,使农村没有粪臭污染,没有蚊虫蝇蛾,是当前建设美丽乡村的有效途径。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能为当地提供大量就业岗位,还可辐射带动项目周边地区农民经纪、服务、运输等相关行业的发展,间接提供就业岗位。对增加当地农民收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3.2 生态效益

通过对畜禽粪便的综合治理、利用,减少因无序排放对大气及水体等造成的环境污染,改善和美化流域生态环境。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用畜禽粪便及农业废弃物生产的有机肥,还田后可改良土壤,改善土壤板结情况,大大改善土壤的颗粒结构,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形成良性生态循环系统。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设计以农业循环为主线,可改善周围环境,减轻养殖场和秸秆焚烧产生的污染,产生较好的生态环境效益。

4 参考文献

[1] 张`何,洪春来,朱凤香,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与前景展望[J].现代农业科技,2013(20):209.

[2] 杜艳艳,赵蕴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J].广东农业科学,2012,39(2):192-196.

农业资源现状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人力资源;理事长;开发

中图分类号:F325.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3-3183-03

2008年以来,湖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较快,截至2012年3月底,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1 146户,社员153万个,占全省农户总量的18%。随着湖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的急剧增长,其虽然对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和促进新农村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带动农民增收力度并不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可持续发展受到一定影响。笔者认为,目前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尚处于发展初期,影响其健康发展的因素很多,但人力资源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人力资源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常开展各项经营活动的前提条件,这也关系着农民专业合作社内其他资源功能的发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下简称《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80%是农民,20%可以是企业、事业单位、自然人等,因此农民专业合作社人力资源因素的研究一般是从普通成员和核心成员(包括理事长)两个角度来考虑。目前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处于发展初期,多由农村生产(销售)大户、村委会、龙头企业或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等牵头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普遍规模偏小,拥有专职管理人员的合作社不多,因此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成长过程中,理事长的领导能力、经营管理经验、身份等往往举足轻重。

1 农民专业合作社人力资源研究概况

目前,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人力资源进行研究的文献尚不多。孙亚范[1]提出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管理人才是否选择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基于利益的比较和权衡,只有在自身利益能够得到改善时,农民企业家才会积极参与和支持合作,农民专业合作社才能获得广泛的社员基础和持续发展的动力。孙迪亮[2]认为由于长期忽视对合作社人才的培养,再加上西部地区农民文化水平较低,拥有现代企业管理知识、法律知识、合作社等方面知识的人才在西部农村几乎是凤毛麟角,从而导致合作社的产生和发展缺乏必要的人力支撑。徐旭初等[3]的研究结果显示,合作社牵头人的情况对合作社的发生、发展及绩效具有关键性作用(总体作用比例为20.32%),而且牵头人社会职务对合作社发展的影响远大于其股份比例和文化程度的影响。张美珍[4]认为由于中国政府在农民人力资源的开发方面存在作用失灵,必须建立以企业家为核心、以各类经营管理技术人才为骨干、以实用人才为基础的人力资本团队,运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人力资本团队进行培育与激励,从而实现合作社持续快速发展。本研究将结合湖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实地调查数据,以理事长的文化程度及年龄、在任时间、身份等指标来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所拥有的人力资源情况。

2 农民专业合作社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2.1 数据来源

采用数据来源于2011年11月和2012年11月湖北省农民创业培训班(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班)的调查,2012年5月长江大学“三农”协会会员的调查以及2010年7月至2012年1月笔者对湖北荆州、宜昌等地部分示范合作社的调查。调查采用随机抽样、调查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共发放问卷180份,回收有效问卷156份,有效率86.67%;问卷调查内容涉及被调查合作社的基本情况,包括地区分布、成立时间、主营产品、人力因素(理事长文化程度及年龄、在任时间、身份)等内容;调查对象涉及湖北省6个市,各地市的有效样本数量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2.2 样本基本特征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合作社最早成立时间是2006年4月,最迟成立时间是2011年8月;2006年成立的合作社仅2家,2009年成立的合作社最多,有58家,这说明湖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起步较晚,但自2007年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实施之后,合作社发展迅速,具体合作社成立时间情况见表2。

被调查的合作社一般都从事农产品的生产、销售或粗加工业务,少有深加工,其中经营产品最多的是种植类,占43.59%,其次是水产养殖类,占21.79%,其他产品如畜禽(17.95%)、茶叶(5.77%)、花卉苗木(3.21%)、农机(3.21%)和其他类(棉麻、中药材等占4.48%)的分布与湖北省农业产业分布基本一致,详情见表3。

3 农民专业合作社人力资源的总体情况

3.1 理事长文化程度及年龄

理事长文化程度调查结果如表4所示。被调查合作社理事长文化程度中,小学占5.77%(多为55岁以上),初中占19.87%,高中(中专)占59.62%,大专占14.74%。这表明目前湖北省合作社理事长普遍文化水平较高,高中和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理事长占调研人数的74.36%。

此外,从合作社理事长的年龄情况(表5)看,年龄范围为24~64岁,平均年龄45岁。结果表明,目前湖北省合作社理事长年龄在40岁以上的占被调查总数的72.43%,这部分人大多出生在20世纪的60~70年代,生产、销售方面的经验丰富,文化程度也相对较高;而且能够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及国家给予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优惠条件,带头创办各类合作社,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合作社的理事长。

3.2 理事长在任时间

除了理事长的文化程度,理事长的在任时间也是衡量理事长能力的一个因素,在任的时间越长,管理合作社的经验就越丰富。表6中理事长在任时间的情况显示,被调查理事长的平均在任年数为3年。其中在任3年的最多,有68人,占被调查理事长总数的43.59%;其次是在任4年的,占被调查理事长总数的23.08%;由于合作社成立时间在5年以上的非常少,担任理事长5年及以上的只有10人,占被调查理事长总数的6.41%。从调查结果看,理事长的在任时间与表2的合作社成立时间情况基本吻合,原因是湖北省合作社起步较晚,合作社理事长任期一般也不长,即使成立时间满了5年的合作社,由于人才和资本缺乏,这些理事长大多都会连任。由于任期较短,就要求合作社理事长的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3.3 理事长身份

从表7来看,被调查合作社理事长是生产(销售)大户的比例占52.56%,村委会干部、企业董事长和农技推广人员担任合作社理事长的比例分别为27.56%、10.89%和8.99%。调研进一步发现,生产(销售)大户担任理事长是因为生产(销售)大户相对普通农户来说,有着更多的生产经验和广泛的销售渠道,为了节约成本、提高收入和在市场竞争中争取更多话语权,他们更有合作的愿望。村委会干部任理事长的比例较高,一方面是由于地方政府积极引导创办合作社;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村委会干部懂政策,想通过合作社带领村民一同致富。这两类合作社的共同点在于,理事长自身素质决定经营管理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企业董事长担任合作社理事长虽然有经营管理经验较为丰富的优势,但却往往存在企业与普通成员争利的情况。

4 农民专业合作社人力资源开发途径

为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让农民专业合作社真正起到带动农民增收和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作用,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人力资源开发。

4.1 完善中国农业教育体系

农业教育体系一般都由高等农业教育、中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民职业技术培训等组成,这3个层次具有相对明确的职责分工,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目前我国农业教育获得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了高、中、低3个层次,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体系。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教育体系还存在着与农业发展实际脱节、与农业研究和推广脱节、与农业经营体制脱节等问题,结果造成农业教育资源的浪费。当前我国应该进一步深化农业教育改革,优化农业教育结构,大力完善农业教育体系,提高农村人力资源质量和水平。

4.2 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技术培训,加大农村人力资源培训投入

农业职业技术培训是一项持续工程,开展这一工程需要巨额资金的投入,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一方面应加大各级政府尤其是中央和省级政府对农业职业技术培训的投入力度,适当提高补贴标准。在国家补贴的基础上,各级政府再拿出一定数量的配套资金,并列入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除了提高补贴标准以外,还要加大培训基地的建设,特别是实训设备的添置与更新。另一方面,要加强培训经费的科学管理,做到专款专用,杜绝情况的发生。

4.3 建立合理的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薪酬体系

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合理的报酬可以起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以及激励人才的作用。建立合理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薪酬体系,具体应体现在: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制定量化的薪酬结构体系;薪酬体系制定过程中不仅应当体现公平性、现实性及可操作性,把握科学性,还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合作社经济实力等因素;为建立有利于调动经营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激励约束功能的竞争性薪酬体系,总体上要把握住基础工资占薪酬小部分,岗位津贴及绩效工资占薪酬大部分的原则。

参考文献:

[1] 孙亚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利益机制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苏省的实证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8(9):48-56.

[2] 孙迪亮.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9(4):83-87.

农业资源现状范文第5篇

摘要:农村信用合作社改制之后变成了商业银行,这一改制是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向现代化商业银行转型的关键节点。而人力资源作为一个现代化企业重要竞争力来源,对于改制之后的农村商业银行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顺利转型的实现十分关键。本文主要对改制之后的农村商业银行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意见以及完善农村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若干对策。

关键词 :农村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对策

一、当前农村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缺少“以人为本”理念,缺少长期规划农村商业银行转型之前是农村信用社,主要的业务仅仅只是小额的贷款或者低层次的信用贷款服务,高层次的商业银行很少深入农村市场,所以对于农村贷款这一业务,农村商业银行是有市场支配地位的。正是由于这一优势,导致其长期以来缺少长远人力资源规划。自从转型成为农村商业银行,管理理念的变化却不是一蹴而就的,更多的是将人力资源管理视为成本,很少会将人力资源作为农村商业银行投资,人力资源管理意识没有从传统信用社做社转变过来,不符合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的企业管理理念。

(二)农村商业银行人力资源总体素质偏低,结构性矛盾

农村商业银行当前的人力资源主要是来自于改制之前农村信用社,所以总体人力资源素质偏低、学历很低、专业水平很低、年龄矛盾,这种人力资源机构性矛盾短期内无法适应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第一,专业型人才不足。农村商业银行机构当中很少有专业性技术人才,文凭和技术根本无法适应现代银行行业的要求,而且专业性的会计以及金融人才匮乏。第二,就是业务上面的配置非常不合理。由于近年来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导致大批业务人才转型到了职能部门,所以农村银行缺少专业性的人才队伍的支撑,影响其正常转型。另外一点就是,没有会计电算化知识,工作效率很低,企业业务局限在短期的突击式培训很难解决问题。第三,人力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改制之后的农村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和业务人员配比不科学,管理人员人数超出业务人员,导致一线业务人员短缺,制约人力资源最优配置。

(三)人力资源培训投入不足

当前农村商业银行没有专门对于人力资源科学培训,更加没有大力的投入,对于人力资源更多还是视为银行的成本,而非资产,这种现象非常普遍。人力资源培训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培训内容没有针对性,培训方式不合理,大部分是业务工作为主,没有重点放在提升人力资源综合素质之上,没有很好协调员工个人的成长以及人才可持续发展要求,对于员工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和提升综合素质等方面培训开展很好。第二,培训程序不科学。当前的培训工作对于培训效果没有激励和考核机制,导致员工参与学习积极性不高,现在农村商业银行大多数都是短期的培训,没有达到培训的要求。第三,培训投入力度不高。还是管理理念和意识方面没有变化,缺少系统性、科学性的规划,这样一来,也就难以维持人力资源的长期稳定发展,最终会影响农村商业银行的转型。

二、当前农村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一)传统人事管理理念的束缚

第一,农村商业银行对于人力资源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当前人力资源管理虽然高呼依照“以人为本”的理念,但是实际中没有将人力资源管理当做“第一重要的资源”,正是由于传统的人事管理理念的误导,导致现在农村商业银行人力资源培训难以取得预期的成效。第二,就是人力管理理念十分落后,使得员工缺少积极性,更多的是业务为重,没有创造性的工作成效。没有真正落实以人为本,持续发展的理念,这种短期的人力资源管理,很难在目前我国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当中确立优势地位。

(二)历史遗留问题的制约

农村商业银行由于农村信用社时期管理一系列弊

端,导致薪酬改革的具体工作很落后,薪资待遇相对不高,而且单纯反复的业务活动导致员工缺少创造性和积极性,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很难提高。另外就是一个人力资源结构化的矛盾,老龄化情况严重,员工年龄断层,没有及时更新,这样一来就会导致长期性的发展受到影响,严重可能产生重大的危机和发展困境。

(三)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地位不高

现代化企业当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企业战略规划、决策等等的重要部门。但是由于当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人力资源部门员工仅仅负责基础性的业务工作,薪酬计算和发放等等,很少会参与决策以及战略规划等等。同时,相比于其他商业银行而言,这样的条件很难与其他商业银行进行竞争,导致很多优秀人才难以被吸引进入部门,这样就会导致农村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十分被动。

三、改善农村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一)保障员工合法权益

依据法律法规保障员工的合法权利,尽力维护员工切身相关的利益,加速解决员工面临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开通上下层的对话机制,合理沟通,提高农村商业银行内部的员工凝聚力。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为不同岗位的员工要设置具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满足不同员工的不同需要。我国当前农村商业银行缺少的就是对于人力资源的重视,传统的管理理念难以适应现代化企业的要求。

(二)重塑人力资源管理结构

能否提高农村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人力资源管理是否具备科学性。需要通过重新调整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的结构,实现人力资源部门参与到农村商业银行政策制定和战略决策当中。具体来说,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加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人员专业化培训,提升整体人力资源的水平和综合素质。第二,设置科学性的人力资源机构,优化年龄、性别、学历等等结构,可以设立人力资源总监,由常务副行长兼任,以此可以提升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农村商业银行当中的地位和价值。第三,加强农村商业银行内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引导、激励部门员工认同组织的战略思想和企业文化,增强对于农村商业银行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信心。

(三)建设学习型的组织,提升整体素质

按照现行的要求,我国当前农村商业银行人力资源整体素质偏低毋庸置疑,我们需要按照学习型组织建设的规划,加大培养力度,不断丰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加强对于重点人才以及重要业务的训练和深入了解。一定要制定一个长期可持续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不断提升农村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的基本素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