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教育的看法

小学教育的看法

小学教育的看法

小学教育的看法范文第1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课程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并规定小学高年级要开设科学课。如何理解科学在小学课程中的地位呢?首先要明确,小学开设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任务既要使学生获得初步的基本知识、方法,又要促进学生学习态度、价值观的健康发展,使学生能体现国家对公民的基本要求和适应时展的需要。这就是说,小学各学科在培养人全面发展这一种目标上的作用是相同的、一致的,任何学科在这一种目标下都没有特殊性。

其次,当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技成果不仅与国家兴衰、贫富关系重大,而且还与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缺少科学素养的人在这个世界上要处处碰壁,要实现个人价值几乎是不可能的。可以说,科学素养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与其他素养一样,在小学开始培养是合理的选择。当然其他学科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但侧重不同,效果不一样。比如,某些版本的语文教材有记述怀丙捞铁牛的课文,但它侧重培养语言文字方面的素养,而科学课侧重的是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条件及应用,对培养学生了解、掌握初步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培养科学素养这一具体目标上,小学科学具有自己的学科优势。

第三,一部分家长甚至个别校长仍把语、数、外当作“主科”。在这种情况下,科学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已不罕见。如果只是强调“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义务教育的核心课程”能使科学课得到应有的重视吗?小学科学课不受重视,大致上有两个其主要原因:(1)受各级升学考试影响;(2)多数人只承认语、数、外的工具性,认为只有这三科对孩子未来发展有用。因此,争取科学课的应有地位是一个复杂问题,其前提是“素质教育”被多数人接受。实际上,义务教育中任何一个学科对学生的发展都是必须的。单纯强调科学是一门核心课程,言外之意就是还有非核心课程的存在,那么,哪门学科是非核心课程呢?显然,这种提法容易产生误解。

小学科学教育的地位不可能用一两句话说清楚。恢复小学科学应有地位的当务之急是:(1)公平配置教育资源;(2)完善现有教材。目前小学科学教材在结构、内容等方面都有不足之处,需要研究完善。

二、小学科学教育不要追求学术化

小学科学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未来的科学家。学生未来有可能当科学家,但不一定都是自然科学家或者技术专家,有的可能是哲学家、经济学家、职员、技术工人、专业农民……但无论做什么,他们都需要科学精神。由于小学生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课业负担所限,科学教育不能追求知识的系统完整,哪怕是简单的、初步的系统知识也是不可能的。比如,力是一个重要概念。在某些版本教材中,是通过小缆车实验,帮助学生建立力的概念。实验过程是:通过增加铁垫圈的数量(既增加力的大小)来观察小车“运动的快慢”,其意图是通过研究运动与力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力的概念,想法虽好,却给学生建立了错误的概念:力是产生运动的原因,汽车的运动是发动机产生的力推动的结果,橡皮筋小车运动是橡皮筋产生了力……这些概念若以后得不到有效纠正,将错误一辈子。这不是不让学生了解力,而是在小学建立比较系统比较完整的与力有关的知识系统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科学教育的特点决定了科学课活动较多,而多数活动是实验研究。对实验研究的严格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但过多定量的或“半定量”的实验会增加学生学习难度和负担。对小学生而言把科研过程概括为“假设—探究—结论”也无偿不可,但不能把这种模式绝对化,特别是不能让学生认为探究就是实验,而没有其他方法。

现在的科学教育给学校留的空间不多,这也与追求知识的系统完整有关。教材的内容过于注意知识的“逻辑关系”,前边知识是后边知识准备,给人的印象有点像学科课程。学生学习的一些科学技术领域里“浅显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其实就是一些“常识”性的东西,能建立逻辑关系当然很好,不能建立也没关系,而且能使教学活动更灵活,有利于调整教学内容或补充校本教材。当流传“世界末日”谣言时,就可以讲一点宇宙学、历法的简单常识;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时,就可以结合当地实际,讲一些人体健康、食品检验等初步知识;还可视需要补充青春期教育、性教育……

三、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主要表现为,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能积极思考并有创新意识或行为。

1. 激发兴趣。这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应该注意的是,不同年龄、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不同学科的学习成绩并不都是正相关的。但对小学生而言兴趣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这是确定无疑的。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许多老师都有成熟的经验与做法,问题是如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仅仅靠教学方式的新颖、变化是不够的。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配合帮助学生不断建立新的学习目标,使学生不断有新的学习追求。与此同时,还要使学生经常有成就感,这是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一个关键,也是对教师责任心、教学水平比较高的要求。实事求是地讲,现在小学科学某些内容有较高的难度(如傅科摆、四季的形成等),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一些手段化解难度,否则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保持。

2. 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预设与生成反映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肯定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为了调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对教师主导作用的呼唤,二者并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科学课由于涉及面广,学生又有很强的求知欲,所以教学过程中生成问题较多,然而有些老师总是不自觉地控制学生,把学生的活动纳入自己的设计当中。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节外生枝”,就认为学生“很配合我”,教学过程有声有色,完成了一堂很成功的表演课。反之,就认为学生“缺训练”,不配合教师,把课讲“砸了”。其实,教师应学会适应学生,对学生脱离教师预设的探究活动、探究结果,不能简单否定。比如,在做“摆”的实验时,会出现在一定时间内摆动次数不一样的情况(这是正常的,摆动次数与摆锤重心位置及空气阻力都有关),如果老师只是对学生说一句“你再认真做一遍”,就反映了老师只承认预设的权威性,而否定了学生探究的合理性,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有些提问,由于多种原因的确难以回答,教师不要不负责任地回避搪塞。有一位老师在讲“地球自转”时,学生提出了为什么中午气温不是最高而是下午2时左右气温最高?教师没有说“你课后再研究研究吧”,也没有说“这不是本节课的内容,以后再讲”,而是说:“请你研究一下气温的高低跟哪些因素有关,只跟太阳照射有关吗?”虽然没直接回答,却为学生的探索指出了正确的方向。

小学教育的看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愉快教育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逐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不断激励学生,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愉快的学习,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不断更新教育思想和改进教学方法,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轻松有趣的教学形式,创设轻松愉快、民主和谐、交流合作的教学氛围,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下面,就自己几年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愉快教育谈一点看法。

一、导入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在教学中,教师如果善于巧妙导入新课,自然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好学之乐。创设教学情境,应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实例入手,采用猜谜、讲故事、做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乐趣。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师可以结合内容编个生动有趣的“和尚分饼”的故事来导入新课:有一天老和尚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和尚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一休一块,二休见到说:“太少了,我要两块。”老和尚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二休两块。三休更贪,它抢着说:“我要三块,我要三块。”这时教师说:“聪明的老和尚用什么办法来满足三休的要求,又分得那么公平呢?同学们想知道吗?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就清楚了。”通过这个情境作为引子引出全课,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把一个数学问题借助与学生熟知的形式传递给了学生,学生学会在好奇中进行对问题的思考,并会自然而然的寻求解决这样就一个问题必须站立在分数这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只有学生对知识勇于去思考,勇于去探索,才能激发学生的灵感,不会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显得乏味。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二、自主探索学习让学生进入角色体验成功之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对数学活动参与的程度与学习时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心理安全”及“心理自由”的情感。学生可以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自觉参与的欲望必然增强。在课堂中,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首先教师应该更新教育观念,相信每一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对待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一视同仁,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平等表现自己的机会,都能享受成功的愉悦。其次,教师在评价学生回答的问题时,应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如:“你说得真好”、“你真棒”、“不要紧,慢慢说”、“你再想想”等这些尊重、期盼性的语言。这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必然会激发学生乐学的情感。

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着眼于学生生命潜能和可发展性,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自主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例如,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两个概念的教学可以这样教学,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些实物,上课时最好实物与课本的图片相结合,使学生感受到实物与图片的区别与联系.对“平面图形”概念,我们都知道,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可能遇到数学概念中的“平面图形”,我们所说的平面图形都是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学生对两个概念的认识是肤浅的,根本不能正确地建立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设计这样一个趣味性活动:先让学生剪好若干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纸片,学生都知道这些是平面图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着,争论着,操作着。不一会儿,多数学生做出了长方体、正方体;在这个操作过程中学生明白了平面图形不占空间,而立体图形占据较大的空间。从而也就正确地掌握了这两个概念

三、利用快节奏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高度参与

在我们的教学中,由于受“希望学生尽快掌握所学知识”的心理影响,教师往往更乐意将知识嚼得碎碎的喂给学生,期望学生都能体会到获得知识的欣喜,所以突破难点时总爱唠叨几句,练习中总愿意等最慢的一个学生也把题目做完,哪怕减缓上课节奏都在所不惜,美其名曰:以学生为本,却不知这正是消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症结所在。教学是门永远带有遗憾地艺术。我们的课堂中应该以快节奏方式来维持一定的学生参与度,当我们感到学生参与程度在下降、学习活力在减弱、注意力在转移时,应尽快向下推进课程,让学生们感到课在不断地推进,总觉得有事要做、有问题要思考。老师讲解、问题解释和学生练习、答写只要有约一半的学生明白、完成就尽快变化,哪怕对反应相对迟缓的学生来说,我们也不能减慢速度去适应他们,而是用希望的力量和同伴高涨地学习积极性激励他们赶上教学的节奏。

四、善用媒体,使学生增添学习之乐

信息技术和现代教学媒体的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等特点,以及灵活多样的表现方法,有利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计算机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具有先进的技术功能,它能够对文字、数据、声音、图像、动画、录像、电影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教学目标,通过特定的技术,利用电脑的独有功能,设计出教学课件,把原本死板、无声平面的内容处理得生动逼真、有声有色、立体的画面,使枯燥的课变得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爱学、乐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教育的看法范文第3篇

体育教学的环境是影响农村中学生体育兴趣的主要因素,现在的农村体育教学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据了解,当前农村小学体育课教学较普遍存在的问题是:

(1)学校体育观念落后。

(2)教育经费严重不足。

(3)兼职体育教师较多,直接影响新课改的实施。

(4)课堂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缺乏创新。

二、提高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几个对策

1.加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学习,提高思想认识

使他们懂得一些基本的体育知识,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的价值具有终身效益。加强监督职能:①发挥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作用,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好坏要“曝光”。②群众对领导重视体育的态度及落实的措施进行评价。③学校体育工作列入学校全面工作的评估条件督导检查的重要内容,依据国家“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赏罚分明真正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对体育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是解决农村学校体育工作蓬勃开展的重要环节之一。这对增强整个社会体育意识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意义是深远的,是一项迫切的教育任务和长远之计。

2.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1)动员鼓励学生积极报考体育院校,不断充实教育队伍,增加数量,提高质量,积蓄后备力量。

(2)建立辅导站,定时定点辅导,努力提高业务能力,不断提高体育教师工作水平。

(3)加强专职兼职体育教师们的培训、函授、进修和观摩学习等,提高思想觉悟和思想境界,提高文化素质,掌握体育专业理论及相邻学科的基础知识,如美学、音乐、语言文学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熟练的技术、技能,建立知识的立体结构,就能从各个学科体系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融化到体育工作的实践中去,使教学和业余训练不断地创新和发展。

(4) 关心广大农村体育教师生活,稳定教师队伍,正确对待体育教师的待遇、地位、荣誉、使用等,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安心工作。

3.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场地器材资源

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场地和器材设施用于课堂教学。农村小学不能一下子投入大量资金短期实现高标准的场地与器材设施,只能根据实际需要逐步完善和补充,所以,农村小学教师要转变农村体育课因场地小、器材少而上不好的观念,应该着眼于现实,要针对实际情况来实施体育教学。比如:横向使用沙坑。大多农村小学有一只沙坑已经很不错了,但在课堂中教学跳远时显得捉襟见肘。撤点并校后各班学生都有三四十名,按常规方法教学,直向使用沙坑,每名学生在一节课中只能有3至4次练习机会。如果能换成横向使用沙坑,每次有4名学生同时练习,课堂效率能提高4倍。巧用篮球场。篮球场不仅仅是教学篮球专用的,有许多教材内容都可在篮球场进行教学。如利用球场的边线或端线组织短距离跑,往返跑教学,利用三分弧线组织弯道跑教学,利用两个半场组织游戏跑四角比赛,利用三个圆做角力游戏。还可在篮球场地上组织足球赛。我校是市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但没有足球场,而且雨天后泥地多日不能使用,要取得较好地成绩几乎无望。体育课上我们尝试在篮球场上教学小足球,可以举行5人制,7人制等小型比赛,既培养了广大学生的兴趣,又为学校足球队储备了人才。近年来学校足球队成绩显著,多次获市足球赛冠亚军。妙用小垫子。某些学校这些体育器材很少使用,原因是体育教师不善用,有的体育教师觉得搬进搬出麻烦干脆不用,造成有限体育器材资源的浪费。垫子不仅仅限用于滚翻、仰卧起坐等练习,还可用于立定跳远和各种趣味跳教学,小足球比赛中用于球门,用于跨过、绕过障碍教学,用于游戏投掷打靶、穿过小树林等。只要广大体育教师充分利用好现有的体育,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培养农村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方法

小学教育的看法范文第4篇

关 键 词:学校体育;体育课程;好课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3)02-0062-03

什么是好课?就基础教育体育课程而言,在教学大纲年代好课可能意味教师要按照生理负荷曲线安排课的密度,学生要有“汗和乐”的效果。新课改后,对好课的认识越加泛化了。好课可能意味着学生喜欢了、高兴了,好课可能意味着学生学懂了,也可能意味着学生参与了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等。对什么是体育课程“好课”的不同认识,不利于一线体育教师的教学实践。因此,有必要分析产生体育课程“好课”认识不一的原因,并提出判断“好课”的基本方法。

1 对体育课程“好课”认识不一的原因

对体育课程“好课”认识不一,既有理论层面的原因,又有实践层面的原因。

从理论层面来看,体育学科的理论研究还很不成熟。单从体育教学内容上来看,对各学段教什么以及教到什么程度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例如篮球,初中应教哪些技术、高中应教哪些技术、都分别教到什么程度等一系列问题缺乏相关研究,因此缺乏好课的内容判断标准。

从实践层面来看,还存在主观和客观的原因。从主观上看,可能是评课人对体育课持有不同的观察角度。例如,如果评课人只将学生“乐了、热了”作为评判好课的标准,那么学生是否学到技能就不那么重要;如果评课人重点看学生在体育课上是否“学会了、学乐了”,那么对学生是否运动了或有多少的运动负荷可能不那么在乎。从客观上看,原因主要是体育课程基本规定性的缺乏。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现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2006年就曾提出了“对优秀中小学体育课的基本要求(试用)”。目前,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正在对《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规范与基本质量要求(征求意见稿)》进行意见征集,可以预期,关于什么是好的体育课将会有一个权威的评判依据出台。还有评课人本身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例如,评课人对体育课的类型认识不足,就可能会忽略了“好课”判断的前提条件。因为,不同类型的体育课,教学的侧重点是不相同的,评课的关注点也会有所区别。或者,评课人对于不同学段的体育课的学生特点不清楚,忽视不同学段学生的差异和学段内容的差异,以及学段目标的不同等,也可能导致判断错误等等[1]。

2 判断体育课程“好课”的基本方法

虽然对好的体育课认识不一,但要统一认识,使评价更客观,还是有一些基本方法可循的。这些方法就是要明确所评体育课的类型、审视教学内容是否合理、分析教学目标是否具体、判断教学方法是否适切、观察教学效果是否达成。

2.1 明确所评体育课的类型

不同的体育课类型,即使内容相同,目标也可能不同,所采用的方法和最后的效果也会不同。因此,在判断一节体育课是否是好课时,首先要明确体育课的类型。

依据体育课教学任务的要求,体育课分为新授课、复习课、综合课和考核课等。这些课的教学任务不同,目标就不同,方法和效果的判断标准就有区别。如评判新授课时可能要更多关注学生是否学会新授内容,而复习课的评价要更多关注学生的练习密度。

依据体育课是否是展示课,体育课可分为常态课和观摩课。观摩课可能更多关注学理,如课的设计等;常态课可能更多关注学力,如课的效果等。希望常态课都能像观摩课一样准备,观摩课都能像常态课一样能接地气,并将观摩课或常态课的判断标准照搬到常态课或观摩课上来,显然不合理。

依据不同学段,体育课可分为小学体育课和初中体育课,小学体育课还有低段和高段的划分。不同学段体育课的特点不同,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同,评判时的关注点也不同。如小学低段体育课主要采用游戏的教学方法,要更多关注孩子的玩和乐,以激发体育学习动机;而小学高段体育课和初中体育课可能要更多关注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和学力培养,因此,评判视角会有不同。一堂体育课,玩老鹰捉小鸡游戏时学生头戴小鸡装饰物,戴在一二年级学生头上会觉得很可爱,戴在五年级学生头上就会觉得很别扭。在低学段看到这个游戏可以认为教师是为提高学生活动量而设计的,在高学段看到这个游戏就要考虑是否能与下面的教学内容衔接,是否为学习变向跑和急停做准备。

依据体育场地器材等的配备情况,体育课可分为场地器材充足的体育课和场地器材不足的体育课。在场地器材不足的体育课上,如果用场地器材充足的要求来评价就不合适了。因此,应关注教师是否自制器材或是否采用学生合作学习来解决器材或场地不足,或是否采用其他替代性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而场地器材充足的体育课则应关注教师是否充分利用了场地和器材。

体育课还有很多分类,如理论课和实践课、自选内容课和规定内容课等等。每一种分类都有不同的评课视角。因此,在进行好课判断的时候一样要先明确课的类型,才能有助于评课视角选择和方向把握。

2.2 审视教学内容是否合理

不同学段的体育课内容应有所不同,但第8次新课改实施的体育新课程标准,未规定哪个学段哪级水平具体要教什么内容,只有“目标引领内容”的要求。面对数量庞大的体育项目,体育教师很难对教学内容做出合理的选择。在教学大纲年代的体育教学,由于哪个学段、哪个年级、哪个学期教什么基本上都有较为明确的规定,因此,判断好课时无需看选择的内容。而现在,由于内容没有明确规定,因此,评判教学内容选择是否合理,也就成为评判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

毛振明教授[2]认为“好的体育课的核心是好教材。”而一个教学内容该不该选,选的是否恰到好处,一是看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二是看是否能够达到课程目标要求;三是看所选内容是否具有学科特性。

教学内容的选择涉及到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的教学内容两个层面。

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指上面所说的教材,新课改以来,课程内容规定性的缺失使得大量的体育和非体育项目,及大量乡土教材进入体育教学。这些内容有的是具有文化传承意义和身体锻炼意义的体育项目,可称为“准体育教学内容”,如珍珠球、抖空竹等等;有的是具有以上意义,但需要加以教材化加工才能进行教学的体育内容,可称为“前体育教学内容”;也有的是不具有锻炼身体意义的,不能够达到课程目标要求的“非体育教学内容”,如棋类和电子竞技等;也有不具有学科特性的 “伪体育教学内容”,如用扁担、挑南瓜等。

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指一节课内各部分的具体教学内容,如准备部分、基本部分、放松部分各选择什么内容。评判好课时要审视各部分的内容是否符合该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如粘年糕游戏在小学低学段可能不如小学高学段效果好;老鹰捉小鸡游戏在初中可能不如小学效果好。又如同样是运球,小学可能主要在运球游戏方面,初中就要涉及运球技能的教学。同时还要审视各个部分教学内容是否能够衔接,如上面提到的老鹰捉小鸡如果是为了主要教材加速跑、急停或变向跑而设计,可能就比单独的一个游戏更合理。

2.3 分析教学目标是否具体

体育课从课程的层面和从教学的层面都不能回避目标问题,假如一节体育课脱离了目标,未按照课程目标把握总体方向,未设定教学目标,并在课结束以后达不成预定目标,都不能算是好课。因此,评判是否是好课,在明确课的类型和内容以后,就需要依据课程目标,对教学目标做出初步的判断。假如课远离目标,不管上的是什么内容,采取的是什么方法,都不能判断该课是一节好课。当然,就一节体育课而言,教学目标需要具体、有可评性,否则,笼统的目标难以做出达成与否的准确判断。

从课程层面来说,目标要引领内容,教师要基于课程目标选择教材,即课程教学内容。而在教学层面来说,内容是先确定的,教师要根据整个课程目标和课的内容具体化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果一节篮球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双手胸前传接球,教师可以根据课在单元中的位置确定具体教学目标,如“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能够在3 m的间距互传20次”。如果不能看到教师的教案,那么就要根据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分析其课的教学目标,如有的教师会宣布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有的教师会在布置学生练习时有具体要求,如果这些都没有观察到,教师的教学目标可能就不是具体的。教学目标不具体,不能评为好课。

2.4 判断教学方法是否合适

有了目标、有了内容,且目标制定和内容的选择也十分合理,依然不能就此直接判断是一节好课。因为,目标的达成、内容的学习都需要借助于科学合理有效的方法来实现。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转变学习方式,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入课堂,因此,在判断是否是好课的时候,就要根据教师是否有选择性地运用新的学习方式,运用的是否合理等都是判断好课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如在新课改初期,探究学习常常被部分老师理解为“提问——分组讨论——回答”的教学过程,形式上的探究学习,难以达到真正的探究学习的目的,只是一种“探而未究”的教学形式。

2.5 观察教学效果是否达成

体育课上成了什么样,最终是要看课的实际教学效果如何。一堂课的实际效果能反映出教师教学的实际水平,也能反映出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这一点可以从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行为上做出判断,如教师的讲解示范水平是否较高,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否有效发挥。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上也可以做出判断,如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积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高涨,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否正确,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否积极发挥等等[3]。因此,从教师层面来看,不能将做了规范的讲解和标准的示范就认为是好课,还要看教师讲解示范的时候对学生做了哪些学法的指导,假如教师只会讲和做,学生不会听和看,依然达不到讲解示范的目的。看学生,不能只是看学生乐了、热了,还要看学习的态度,以及是否掌握了学习的有效方法等等。因此,教学的实际效果在判断是否是一节好课方面也不能忽视。

什么样的体育课是好课,存在认识不一的问题,原因多元,更多是主观上的以偏概全。而好课是具有相对性的,判断一节体育课是否是好课的基本方法是需要考虑授课的类型、内容、目标、方法以及效果等方面。在明确课的类型的前提下,只有目标明确,内容合理、方法科学,且效果突出才能算是好课。

参考文献:

[1] 于素梅. 体育常态课与观摩课的连点[J]. 体育教学,2010(11):59-62.

小学教育的看法范文第5篇

从现在到孩子入小学前,或孩子入小学之后的一段时间,我们家长该做些什么?不该做些什么?要说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来看看现在幼儿、小学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现状。要说家庭教育,我们家长都有自己一套成熟或不成熟的教育经验,家庭教育是很复杂性的。它不同于学校教育,有明确的课程计划,各科课程标准,一系列的教育规程,教育制度。家庭教育完全依赖于家长的教育意识、教育方法、教育手段。 如今,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种心态:首先是“望子成龙”型的,这也是大部分家长的心态。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哪位家长不想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呢!第二类是“随波逐流”型的,认为自己的孩子是龙就会上天,是虫就要入地,有这样心态的家长也为数不少;第三类兼于两者之间,对孩子的学习抓一阵,放一阵,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种现象在孩子的后期教育中尤为明显。各种心态都有它自身的利和弊。比如家长的“望子成龙”本身是一件好事,他能大大促进学校教育地发展。但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一旦过火了,就会阻碍教育的进程。我们先不妨看看现在幼儿教育的现状。现在的幼儿园,不管是公立的还是私立的,可以说是遍地开花,家长选择的余地很大。那么家长选择幼儿园的标准是什么呢?有的是为了图个方便,有的是看中幼儿园的环境等等,但更多的家长还是在选择哪所幼儿园毕业的孩子识字多,会做算术。他们总是认为多教字,多做算术的幼儿园才是好的。到了大班,很多家长放学接孩子时,第一句话就是“今天写字了吗?”“今天学了哪个拼音?”,家长像模像样地把自己的孩子当作小学生。

这样一来,很多幼儿园为了扩大生源,为了自身的生存,就不得不迎合家长的意愿,在平时开展大量的认字,写字,算术的教学,致使出现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不良现象,我们孩子的身心得不到健康地发展。一些教育心理学家指出,幼儿教育小学化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因为小学化的教育模式不仅会增添幼儿的心理压力,同时也束缚了孩子的独立个性和想象能力。

与此同时,幼儿教育小学化也给小学教育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留下了众多的后遗症。由于小学一个班的学生可能来自于十个、二十个不同的幼儿园,参差不齐的教学进度,各式各样的执笔方法、不规范的拼音发音方法等都给小学入学教育带来了不便。何况,根据小学课程计划,入学后,还要进行为期4-7个星期的拼音教学,好多学生由于不愿听老师炒冷饭的拼音教学课,致使入学后就形成不专心听课的不良习惯。再看看小学一年级的课程设置,每周语文课七节,数学课三节半,音、体、美各两节,英语三个半节(从下半年开始小学一年级将不开设英语课),其他的还有就是劳动、活动、兴趣课了。从这儿看,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时明显减少,何况也有教育专家提出,小学一年级将取消数学课,这也是有道理的,一年级数学课中的十以内,二十以内加减法到学生进入二、三年级时,不教也会了。这样看来,在幼儿园还有必要花很多的时间、精力进行数字、运算教学吗?

顺便插一点,看看我国的教育方式,明显跟西方的国家不同,他们家长去接孩子的时候问什么 ?问的是:今天你玩得快乐吗?今天你跟谁合作了?强调的是孩子本能的发挥,个性的张扬和与人合作的精神。提倡让孩子主动的、探究性的学习,培养的是孩子的兴趣和能力,让孩子举一反三的学。他们让小学生开展课题研究,让他们自己开展调查,收集资料,写研究报告。小学生能写出上万字的课题研究报告,这对我们来说是有点不可思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