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汉语国际教育的理解

汉语国际教育的理解

汉语国际教育的理解

汉语国际教育的理解范文第1篇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化;网络教育

随着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加深,而汉语作为世界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在中华文化的传播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在全球汉语热浪的掀起,国内外汉语国际教育的师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对汉语国际教育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实现并发展汉语国际教育的信息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汉语国际教育现状

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至2013年底,全球学习汉语的人已经超过一亿人。在国内,汉语国际教育的形式日趋多样化;在海外,随着汉语热的推动,截止2015年,全球已有127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476所孔子学院和851个中小学孔子课堂,目前仍有70多个国家200多所大学正在积极申办孔子学院。同时,法国有360所主流中小学开设了中文课,截至2008年全法学习汉语人数达6万人;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目前有2.7万多名汉语学习者;西班牙学习汉语的人数达5000人。然而,汉语热的出现也导致了师资和优质教材资源不足的现象。根据美国亚洲协会估计,在2015年出现了约7000名中文教师的缺口。随着英国、法国、印度尼西亚等过决定增开汉语课程,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中文教师和优质教材资源将会更加紧缺,因此,为了缓解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供需矛盾,应该尽可能的为世界上各国提供优势的中文教师资源,并且结合当地汉语教学情况,编制相应的优质教材。同时,从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现状来看,实现并加强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化是满足汉语学习者需求和实现汉语国际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必然之举,当然这也是每一位汉语言文化推广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

二、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化的意义

首先,实现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化,能够满足世界各国汉语教育对象的不同需求。随着汉语走向世界,面对的是世界各国的汉语学者,且这些汉语学习者的年龄、背景、个性特点、学习动机等方面千差万别。同时,在学习汉语的不同阶段,各汉语学习者对学习内容、难度、深度及广度也都有所不同,因此针对各自差异的学习情况,只有实现汉语国际教育的信息化,才能更好的满足不同汉语学习者的学习要求。其次,实现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化能够在汉语国际教育课堂中为学生创造一个优质的教学环境。信息化的汉语教学课堂表现出较强的灵活性、互动性、趣味性、开放性等特点,能够尽可能结合学生的性格及需求特点的基础上,选择最为适宜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整堂课的学习效果。因此总体来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教育对象、课程内容、培养目标等方面,能够为汉语国际教育创建一个多元、共享、交互的网络教育教学平台,让世界各国的汉语学习者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方式选择相应的内容来更好的进行学习。同时,实现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汉语优质教师和教材紧缺的现状,这在推广并发展汉语国际教育的进程中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三、实现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化的途径

1、制定并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完善的政策法规是实现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化的制度保障,这不仅需要完善推广汉语国际教育的政策法规,还需要在政策的制定过程中给予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化建设部门一定的政策倾斜,例如加大资金投入的优惠政策等,让这些具体而且明确的政策法规真正成为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保障,以帮助打破现有的汉语国际教育机构的限制,通过信息技术实现汉语优质教师与教材的共享。2、建立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建立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能够有效地帮助政府对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学、宣传、推广等方面进行统筹的管理,同时能够更具有针对性的对加盟汉语国际教育的高等院校提供服务,并且能够在结合该校及本土特点的基础上为该校的汉语国际教育提供更优质的师资和教材。3、加强网络教育资源的整合随着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在国内外建设了许多汉语教学相关的网站,且网站上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效果的有效性等方面都有待探讨,针对此种情况,特别是在国内有必要采取相关的管理监察措施,对这些散落的教育机构网站进行整理,以实现优势资源共享,避免资源浪费。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不断推广和发展,实现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化可以有效缓解因汉语热引起的优质师资和教材紧缺的现象,同时便捷且安全的汉语国际教育网络平台,不仅能够满足不同汉语学习者的要求,也将成为促进汉语对外传播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卢达威,洪炜.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展望[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3,06:23-31.

[2]余江英.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化———兼议第二语言教育技术的学科性[J].云南开放大学学报,2015,04:73-77.

汉语国际教育的理解范文第2篇

一、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国际背景

中国综合实力不断提高,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把目光投放到中国这片辽阔的土地上。作为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联合国法定的一种工作语言,汉语发挥着重要的媒介作用。因此,对于外国人来说,学习汉语、了解中华文化成为了与中国人打交道的必要条件,而对于国人来说,这正是一个让汉语以及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绝佳机会。世界上形成了一股“中国热”,得益于良好的时代背景,汉语国际教育事业不断取得突破性发展。

二、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中国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历史悠久,自汉代开始,便有“胡人”来到天朝学习汉语。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汉语。现在来中国的外国学生已不再只为交流而学习语言,更多地学生是为了学习和感受中国文化。

我国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已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大致可分为两大时期,即实行改革开放前30年的形成时期和改革开放后20年的发展时期,前者又经历了创立、巩固、恢复、发展四个阶段。在整个发展力历程中,汉语国际教育事业以一种强势的劲头不断向上发展。

三、汉语国际教育的面临机遇与挑战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的日益加深,国民经济综合实力的日益增强,加上中国市场的巨大吸引力,全球的汉语教学培训市场也备受瞩目。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全世界学习汉语以及了解中国文化与国情的需求还将快速增长,对外汉语教学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开放,国外各类学校纷纷携手中国,寻找新的商机,以各种方式吸引我国的学生就读。在全球,汉语热不断升温,与中国的强势发展相呼应。汉语正逐步成为一种强势语言。

虽然全球“汉语热”一浪高过一浪,如果冷静观察,我们就会发现,中国汉语推广之路存在重重障碍。国家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指导,有些教育理念还相对滞后,有些学校重视汉语推广,至今还只是出于经济的考虑。学校专业特色、办学思路不明确,课程设置不甚合理,教材编写不足学科师资队伍不强,这样根本无法保证汉语教学的质量。

四、汉语国际教育未来的畅想以及建议

汉语国际教育发展到今日,已经发展到一种综合模式,从语言能力培养走向交际能力培养、从以教为主走向教与学结合的过程。纵观结合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规律,我们可以对该学科的发展前景进行如下畅想:

第一,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学体系将会逐渐变化。由语言预科教育发展到完整的学历教育体系和非学历教育体系,并朝着更加稳定的方向发展。

第二,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发生变化。针对于教学对象的多样化,除了传统的授课外,因材施教的需求越来越多。教学方法也从直接法、翻译法发展为沉浸法、交际法、听说法等多样化方式。

第三,教师队伍逐步专业化。国家与学校逐渐重视师资问题,未来从事汉语国际教育的师资水平专业化程度逐步提高,多样化复合型教师人才将会不断涌现。

总之,汉语的世界推广是国家外交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会随着形势的变化,不断地调整战略,让汉语成为中国打开世界大门的敲门砖。

汉语国际教育学科是一门科学学科,它建立在朴素辩证的客观规律之上,发展有规律可循,因此,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从国际化的大背景来看,汉语国际教育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虽然还面对许多挑战与问题,但是在随着我国教学改革和教育国际化的迅猛发展,汉语教育与国际接轨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所面临的困难也将在各方的努力下迎刃而解。

汉语国际教育的理解范文第3篇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文化因素

一、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定位及文化内涵

汉语国际教育地全新定位让其不但异与从前地对外汉语教育,并且细致及具体地汉语文化普及。所以汉语国际教育里地文化成分就需要另外定位。即使对外汉语教育里地文化条件总是有分歧,也大致同意了和语言教育及语言交往紧密联系地某些文化。如此定位于肩负宣传中华文化职责地汉语国际教学而言,就小气许多。文化为繁杂并丰富地,涵盖物质及精神文化,它的关键为价值理念。给别国学生亟需得所有文化成分均是汉语国际教育得教育部分。由于汉语国际教育地受众早就不单束缚于学校里的留学生,也涵盖进行和汉语相关得所有职业得他国国民,还有既和汉语并不存在联系,只为于亚洲文化大国存在期待得老年人。

二、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教学的具体内容

从前得对外汉语教育将文化部分得研究丰富,然而因为汉语国际教育不同与对外汉语教育,所以汉语国际教育里地文化教育部分同样要从头定义。在前文将汉语国际教育里地文化定义可知。总而言之,文化内容涵盖处在语言和非语言种类里地所有文化条件及较为独立地文化内容。分为下面这些部分:

(一)语言中蕴含的文化因素

关键是处在语言体系所有阶段里得文化涵义及语言利用得社会条例。这大部分隐于发音、字词、语法、语用及其他体系里。是语言地文化条件的一部分。

1.语音中的文化因素

语音给文化交往得作用为很明显得,所有语言地语音均存在本身特殊地构成体系,像汉语地声、韵、调体系,此项体系为社会慢慢接受得成果,包含着许多特殊地文化内容。像汉语里有着许多地同音及近音字,所以大家在很多谐音联系上设定一些祝福语和忌讳词。

2.词汇中的文化因素

汉语中用到地字词里地文化情况非常多。特别为很多较少可以用外语翻译地字词。就像汉语里意为亲戚称呼地字,超过很多别的语言,它表示中华文化重视家庭、血缘联系。还有词语里地文化涵义也可以凸显整个民族地心理系统及思考方法。像名字地法先后为姓前名后,信封上地区得写法规则为前大后小。也显示中华文化里重家庭轻个人地民族素质,前总体后部分地思考行为。在字词得组成体系上来说,双音节较多,有着许多地四字词汇,而且这里还有相互对称得并排及组合词语。

3.语法中的文化因素

汉语语句得构成为将意思做首要因素,用意思规范形式得。抛弃拘束得外语中语法得种种构成变换去展现语法联系及语义消息。并且为按着某些约束,一旦于前后环境里叙述符合事实,便能够连词成句。汉语里多话题句便为此原因。于成句心理方面凸显为重情境重形象;描绘景物要做到将景物传达感情,寓情于景物;叙述事实要做到言语简单、表述清晰。并且不要求构建得全面到位,但要求意蕴得荡气回肠。汉语语句于产生程序里把情境、情景和交往对象背景文化存在极大得依靠性。因此于体会语句上不单将语言记号进行表面剖析及整理,还有尽力掌握语境得领悟,把握情景得体会,还要使用记忆于头脑里有关得背景文化。此为汉民族重理解但不重体系得哲学和思考行为得表现,为汉语稳固得文化宗旨地显现。这涉及汉语所有范围得所有部分都综合表现于语法中。

(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

比较位于语言体系里得文化因素来说,非语言地文化因素具有形式超出语言体系。不包括平时知道得和语言对立得体态语,再就是记载语言得标记即文字,就是汉字本来即为一项文化标记。

1.文字

文字为记载声音语言地写字记号体系。汉语言得写字记号即为汉字。其不单存在文字地普通能力,也有着奇妙得文化水平。尤为汉字得书写美感及其构成根源隐藏得深厚得文化涵义。同样为中华文化具有巨大得关键因素其一。汉字得写法机器有内涵。即使所有得汉字均为特定得基础笔顺构建形成,可是只要汇聚我们得解释及感情去解释得汉字就形式丰富,格调迥异,所以构建出多种门类得书法名作。汉字得构建和它得由来也同样显示出汉文化得美感。《说文解字》这本书具有说不完得美好。跟随时间得流逝,时代得进步,汇聚到每个人生活领悟里说文解字更是丰富多彩。

汉语国际教育的理解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就业方向;转变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2-0169-02

一、对外汉语专业的发展

1.背景知识。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要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的要求,2012年,教育部颁布实施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将原对外汉语、中国语言文化、中国学专业,现在统一划归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目前,各个院校陆续将本校的“对外汉语专业”更名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2.专业发展。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全世界学习汉语的人数逐年攀升,截至2010年10月,各国已建立322所孔子学院和369个孔子课堂,共计691所,分布在96个国家(地区)。为了适应新形势,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各个高校就开始增设对外汉语专业。如今,对外汉语专业开设已经整整二十年,在这期间,为了适应国际和国内语言教学的新形势,各个开设院校不断修改人才培养模式,调整课程设置。

二、对外汉语专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随着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生逐年增多,这个“看上去很美”的专业开始面临就业形势的严峻挑战,学生不知道应该干什么,用人单位也了不解这个专业的学生具体是学什么的。针对以上情况,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应该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合理调整课程安排,明确指引就业方向。

1.培养目标。对外汉语专业传统的培养模式是“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的了解,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高层次对外汉语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内外有关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相关工作的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人才。”这样的表述第一眼看上去,很具有吸引力,但其实过于笼统、模糊,不符合实际,不适合大多数的本科毕业生。

2.课程设置。我国很多高校对外汉语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是多而杂——课程门类多,学习内容杂,一般都会开设语言类、文化心理类、文学类、教法教研类课程,还有的院校增加教育类、写作类等课程,课时分配不合理,重点课程不突出,这样就使学生学习压力大,导致学而不精;同时,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分配不合理,学生一味地听课,缺少教学实践,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纸上谈兵。

3.就业方向。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大部分院校设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对外汉语教师。但就目前的就业形势而言,本科生毕业根本无法在国内高校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海外虽然亟需汉语教师,可真正能走出国门的学生是很有限的。从历届毕业生就业的情况来看,真正从事本专业的学生人数十分有限。

三、创建民办院校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民办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特征是以社会对各种专业、专门人才和实用型职业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培养应用性、复合型的“社会职业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从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材设计、教学过程等方面注重与社会相关职业或职业群的紧密结合,保持动态的衔接,围绕所需的综合素质来培养人才。我们可以在此指导之下,结合本校、本地区的实际,重新定位。民办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目前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既具有系统、扎实的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具有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跨文化交际理论并且较高的人文素质和较宽厚的相关学科知识,能用双语进行交流、教学的应用性、职业型、开放式的专门人才。

在课程设置上,我们应该设立科学的课程结构。按照国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整体规划安排主干课程,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设置选修课程,根据学校特色设置特色课程,加强师资培训和管理,合理分配课时。学校结合实际,在开设主干课和选修课之外,增加了学生的课内外教学实践。同时,为了方便学生进行教学实践,建立了微格实验室,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在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了“备课、书写教案、模拟课堂教学、师生点评”等实践教学活动,把学生的讲授、点评以及教师的点评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真正融入到汉语教学中来。此外,在校内,利用国际交流合作处的留学生资源建立实习基地,学生在实习基地与外国留学生结成帮学对子,辅导留学生学习汉语,帮助外国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在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中,通过听课、备课、讲课以及通过模拟课堂—帮学—教学实习,这个实践的过程,使学生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全过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对对外汉语教学的步骤与环节有一个初步的掌握,为就业找工作打下基础。在就业上,我们应该帮助学生转变观念,重新明确就业方向。学校也应该因势利导,对毕业后工作和读研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指导方向。毕业生毕业以后可以经国家汉办的考试和选拔以志愿者和汉语教师的身份去国外从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工作,也可以在国内汉语培训机构、汉语学校及国际中、小学从事教学或教学管理工作,也可以在其他部门从事文员工作,也可以选择读研,继续深造后到高校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其实包括对外汉语教学和对内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汉语教学两个部分。教授少数民族学习汉语,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一个比较好的就业出路。我国少数民族众多,少数民族地区亟需汉语教学的专门人才。毕业生应该改变就业观念,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沿边少数民族地区从事汉语教学,这有着非常广阔的就业前景。为此,学校应该加大这方面的宣传力度,增加学生就业实习的机会。

在汉语国际推广的大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与此同时也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民办院校必须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立足市场需求,在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前提下来改革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的优秀对外汉语人才,从而促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潘国英.地方高校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探索[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3).

[2]崔希亮.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展望[J].语言文字应用,2010,(2).

[3]潘文国.论“对外汉语”的学科性[J].世界汉语教学,2004,(1).

汉语国际教育的理解范文第5篇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国际汉语教学、国别化、文化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1-0000-02

汉语作为一种语言,本身是没有所谓的“对外”或“对内”的区分的,我们理解所谓的“对外汉语”,其实质是“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也就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它是与汉语作为母语相对而言的说法。

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始于1950年7月,当时清华大学开始筹办“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同年12月份,第一批东欧学生入校学习,而今,对外汉语教学局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再仅仅满足于来华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需要,汉语正在走向世界,特别是在2005年第一届“世界汉语大会”的召开,开始把关注点转向汉语国际推广。

但是,在对外汉语教学形势大好下,似乎没有问题了吗?当然不是,本体研究和教学应用研究的结合还薄弱,特别是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些问题,可能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孔子学院

2000年左右,国家汉办开始调整工作重心,致力于派遣更多的汉语教师和志愿者出国教授汉语。从以前的“请进来”学汉语,转变为“走出去”教汉语。因此,出现了“汉语国际推广”这一提法,2004年,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建立,2007年,国务院学位办下发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设置方案”的说明》,其别提到,要超常规、大规模地培养汉语教师,加大派出规模,同时也指出,之所以把这个硕士专业学位定名为“汉语国际教育”,是基于以下的考虑:体现“汉语加快走向世界”的内涵;有别于国内双语教学中的汉语教育。

而今,对外汉语教学具有一些显著的特点:

一、学习汉语的人数不断增加,范围扩大。截止2010年10月,全球有322所孔子学院,369个孔子课堂,不仅如此,还有大量来华学生,他们由原来的语言学习层次,扩大到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二、对外汉语教学逐渐系统化、制度化。对对外汉语教师,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要经过考核和考试,尤其是从各高校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派遣志愿者出国教学,保证对外汉语教师的质量和来源。

三、对外汉语教学教材和科研成果逐渐增多。随着对外汉语教学规模的扩大,从事对外汉语方面科学研究的学者逐渐增多,取得了显著的科研成果,并且各高校在教学和科研的基础上,积极编写对外汉语教材,体现了不同的特色,丰富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

随着我国政治影响的不断扩大和经济的稳步发展,对外汉语教学的规模不断扩大,教学实践的探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二、引起注意的问题

汉语要走向国际,就要汉语国际推广,汉语要扎根外国,成为当地的主要社区语言或者第二语言,就要汉语在当地的本土化,这也就是国际汉语提法的兴起,如何从汉语国际教育到达国际汉语教育,这中间可能就要进行“国别化“教学。另一方面,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权衡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也值得我们思考。

(1)、汉语国际教育VS国际汉语教学

前文,已经阐述了汉语国际教育的兴起,汉语国际教育研究生的研究方向是国际汉语教学,这里,国际汉语教学只是前者的一个研究方向而已。这里所要阐述的却不是这样的一个学科设置。汉语/(国际)教育,(国际)/汉语教学,前者主谓结构,后者偏正结构,修饰语“国际”处在的位置不一样,引起的方向性也有变化,前者是把汉语作为主体,以中国汉语为中心,将汉语推广或者发展到其他国家和地区,而后者――国际汉语是指包括中国大陆、台湾以及世界各地华人和非华人所使用的汉语的总和。

当英语随着英国殖民主义漂洋过海,进入其他国家和地区,在数百年与本地语言、文化的接触和交流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美式英语”、“澳式英语”、“印式英语”、“新加坡式英语”等等,尽管它们仍属于英语,但无论是从语言或文化的角度,他们同英国的英语之间的差别却是显而易见的。汉语在海外的形成与发展同英语成为一种国际性语言的历程,两者之间又许多的相同之处。现在,世界范围内学习汉语的人数呈现剧增状态,这些学习者不会在无干扰、无偏误的情况下直接从母语到达目的语,而是持续受母语影响,并处于逐渐趋近但始终不同于目的语的中间过渡状态,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这些学生的母语、文化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

汉外汉语教学的本质,应该是培养学生能使用母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与使用这些语言、具备各种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沟通,从而不同文化、不同种族之间的相互理解。我们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传播准确、流利的汉语,但也要正视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学习者他们母语在与汉语相互迁移的存在,可能正视各国的“国际汉语”,使得汉语与本地语言、文化交流中顺利实现本土化,更有利于汉语国际推广。

(2)、国别化教学

以前,面对多国家、多母语、多文化背景的学习群体,汉语教学比较重视汉语学习上的共性特征,较多关注汉语自身系统特征,而对不同母语背景的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学习重点以及难点则难以一一关注,对外汉语的教学效果也并不是很理想,因此,一批学者也注意到这样的问题,编写了国别化教学的教材。

对国别化教学的关注和研究可以追溯到对比分析法,王力先生早就指出:“对外汉语教学,我以为最有效的方法是中外语言的对比教学。要突出难点,所谓难点,就是中国人看来容易,外国人学习困难的地方”张志公先生也提出:“对比研究是对外汉语教学极为重要的一种方法”,后来,根据对比分析的弱势说法又演绎出跨语言干扰学说,也就是说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探讨母语对目标语的影响,着重探讨语言干扰造成语言学习的困难。并且根据有关研究,有30%―60%的错误是由跨语言干扰引起的,跨语言干扰给外语学习者带来如此大的困扰,那么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不能不考虑母语对汉语的影响,也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国别化的教学。

就拿汉语的声调和语调来说,如果学生的母语有声调和语调(如越南语和泰语),汉语老师需要通过对比分析,先看看汉语和学生母语的声调和语调有什么异同,然后对不同的地方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并结合学生的母语、汉语的知识,以及母语对目标语的干扰,研究总结出一套有效的声调教学法。而对于母语非声调语言的印欧学生来说,首先,他们没有声调语言的意识――每个音节都要有声调,当他们有声调意识后,不经过大量的输入练习,他们的声调也是不自然的,也就是所说的“洋腔洋调”,这本质上就是跨语言干扰问题,虽然印欧语没有声调,但是跟任何语言一样他们都有语调,以往的研究表明,英语的基本句子语调一般都是句首高一点,句尾低一点,但是疑问句的句尾语调要比任何句式的句首语调要高。这些英语语调总趋势与汉语基本一致,但是,英语句子的语调只是赵元任先生五度调标的23/33度之间徘徊,而汉语句子中每个音节的声调则有升有降,这对学习汉语的欧美学生来说自然是很大的挑战。更不用说文化等其他方面的跨文化干扰。

(3) 、语言与文化孰轻孰重

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成功的一个核心和先决条件是交流双方在交流时使用的词语能够准确表达自身的意图,并避免因文化的差异造成双方的误读,但是,这也是跨文化交际中引起误会和冲突的主要原因:

1,对相同词语,相同事物,因母语文化和汉语文化所赋予的含义、感彩不同或者部分不同,在母语和汉语之间作比附,比附导致对汉语理解和使用上产生偏误。

2,留学生已经把握汉语某个词语或某物的意义,但在有时,因为不知道汉文化背景和使用的特殊场合,仍然用原义去理解这个词语或事物,造成冲突。

上面两种情况造成的误读,是究其整体而言的,但是,具体到某个词语、事物上时,其误解主要的是体现在文化含义上,如“狗”,作为客观实体,把它扔进众多动物中,不论哪个国家的人,在正常情况下都会认出这是狗,不会因为 “狗”的文化含义不同,就把它当猫,可是,他们对狗的态度却是不尽相同的。

我们再换一个视角,语言并不是一个完全客观的符号系统,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产物,它一定同产生它的文化紧密融合、不可分割。人们在交际中,也并不是单靠词语随意堆砌,英国语言学家尼尔.斯密斯在论及语言交际的基本模式指出,言语交际的基本模式必须包含说话人和听话人共知的因素:

(1.)一套语言知识(一种语法)

(2.)一套非语言知识和信念(一部百科知识)

(3.)一套推理规则(一种逻辑)。

显然,人们在交流的过程中,就是语言、文化知识和逻辑不断运行的过程。在第二汉语教学中,有三个显著的特点:首先是跨文化;其次目的是跨文化的交际;最后是不仅仅学习汉语、汉文化知识,还需要把知识转化成实际交际技能。这三个特征也决定了外国学生想学好汉语,同中国人进行交际,单靠掌握“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的体系”是不够的,他还必须了解“百科知识”,并知晓“一套推理规则”。

前面阐述了大量因为文化背景不同而造成的理解差异,但是,我们还得注意,在低水平学生和初级阶段学生,文化教学不宜过分强调,即使在高年级,也不要遇到文化的知识就开始长篇大论,要针对性的讲可能引起交际矛盾的文化,我们不要误以为凡是差异,一定就会引起误读,比方说筷子,日本,朝鲜,越南等亚洲国家,都以筷子为餐具,日本筷子起源于日本本土,头是尖的,设计极为讲究,而中国的筷子是细圆头或不那么尖,欧美国家不用筷子而用刀叉,从饮食文化的角度,这自然是文化差异的一部分,但是这个差异并不会直接影响交际,引发误会。所以,即使是文化差异,就需要我们把注意力放在揭示直接影响交际、引起误读的那些文化因素上,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把所有的词语都大讲特讲文化含义。

三、结语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具有其特殊性,孔子学院在全球的迅猛发展也再教学法上带来一些问题,如照搬国内教法,不适应当地教育情况等,使我们不得不反思如何才能在不同国家有效传播汉语,我们必须得重视“国别化”教学。此外,对外汉语教学中,要理清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这很值得我们思考。

参考文献:

[1]吴中伟、郭鹏.对外汉语任务型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姚晓波.中介语与对外汉语教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9.

[3]洪历建.全球语境下的汉语教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