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

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

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

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基本策略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于小学阶段教育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于教学活动的优化升级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评价行为的实施,通过评价向小学生提出合理的要求,做出客观的评价,促进小学生语文学习目标的明确。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评价问题

在长期的教育发展过程中,应试教育体制统治着我国的教学实践工作。应试教育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影响了教学评价的科学性提升。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所应用的评价方法过于单一,评价标准也过于统一。教师往往将学生的学习结果作为课堂评价的重心,将课堂评价当成了选拔优秀学生与甄别好坏学生的一种手段。深入分析我国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活动,其中还普遍存在着片面评价与盲目鼓励的现象。部分教师过于关注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而忽视了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教师以自己的教学风格为依据选择课堂评价方法,而不是从小学生本身的个性差异出发进行教学评价,忽视了评价的整合。一直以来,学生只能听到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很少参与到课堂评价活动中去,小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没有在课堂评价中得到体现。多元评价方法与自我评价方法很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应用,使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模式过于单一。除此之外,教师的评价语言是课堂评价信息的重要载体,大部分教师所用评价语言过于死板与简单,忽视了在评价中融入情感,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也不利于教学改革事业的推进。

二、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评价体系建立的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重视课堂评价体系的健全以及创新课堂评价方法的开发。下面,笔者就分析几点小学语文课堂评价体系的建立方法:

(一)科学利用激励式评价

小学生正处于了解与接触社会的初级阶段,学校与社会的一切对于他们还是较为陌生的。在小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教师要激发其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其探索意识,给予他们更多的正能量。如果小学语文教师比较严厉,这会打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产生厌学情绪,这对于他们的成长十分不利。但教师如果乐于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小学生激励性的评价,多发现小学生的闪光点与优势,则会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并积极地争取进步。小学语文教师要多利用激励评价方式对课堂评价加以创新。

(二)提高课堂评价客观性

在给予学生积极评价的同时,教师更要关注评价内容的客观性。激发小学生的热情,并不意味着盲目进行课堂评价。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小学生的差异,利用不同的标准去评价不同的学生,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面对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及学习能力的不同,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用客观的评价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开

发。实施课堂教学的目标是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激发学生体会语文学习的乐趣,客观的评价更能加强语文学习真实感。

比如,在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时,一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与语言基础水平一般,他们读得不太流畅,但很认真。教师就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肯定他们语文学习状态的时候,告诉他们要在课下多加练习,争取下次朗读得更加流畅。让小学生在了解自身不足的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力量,能够突出课堂评价的客观性,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三)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

小学生是语文课堂中的学习主体,也应当是评价活动中的主体。小学生是自己的主人,他们更加了解自己的能力与需求。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对自己进行评价,有利于加深评价活动的意义。教师要对小学生的自主评价进行引导,通过适当询问去促进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语文学习水平。

比如,在讲解《小壁虎借尾巴》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询问学生学习课文的目标是什么,一些学生说是掌握文章中的生词,一些学生说要熟读课文,一些学生说要了解小壁虎借尾巴的过程。这时,教师再询问他们通过课堂学习有没有达到目标,促进小学生自主反思,能够让小学生意识到自己哪里还需要提高。

综上所述,在教育事业深入改革的今天,做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工作,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有促进作用。在语言意识与能力形成的初中阶段,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让小学生建立学习语文的信心,尊重小学生的人格。让小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来,才能促进小学生积极学习,快速成长。

参考文献:

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范文第2篇

关键词:英语学习策略;翻转课堂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理念对课堂教学的变革有着重要影响,在这种形式下,翻转课堂应运而生,成为“互联网+”理念推动丰富新时代教育实践的重要体现之一。然而,翻转课堂对于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要求较高,这对于培养学习者语言学习策略以适应新形势下教学形式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研究高频关键词发现,国内对翻转课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模式、教学应用、微课制作、大学英语等方面。这些研究体现出两个特点:其一,国内研究者的研究重心已从翻转课堂的概念探讨转向更具实践意义的教学设计、效果评价等方面,而忽略了翻转课堂对学生现有语言学习策略的要求。其二,现有研究更关注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实践效果,而忽略了翻转课堂对于高职学生的适用性。已有研究中,大部分忽略了混合式教学,特别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语言学习策略的要求。

一、语言学习策略概述

语言学习策略的概念在上世纪70年代被引入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之中。总体而言,语言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使学习更加简单、迅速、愉悦、自主、有效、并且可向新情境迁移而有意采取的具体行为。研究者最初认为,研究成功的二语习得者所采用的特定策略可以构建良好的语言学习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成功的二语习得者所具备的六种与语言学习策略相关的关键属性。在第一代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的基础上,后续研究主要分为两类:以AnnaChamot为代表的研究者基于观察法的研究,以Oxford为代表的研究者基于调查问卷的研究。成功的二语习得者倾向于采取更多语言学习策略,并且能够采取复杂且适合手头任务的语言学习策略。由此可见,语言学习策略的数量及其有效性均会影响学习过程,有效的策略可以使学习过程更轻松,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然而,在研究语言学习策略作为二语习得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时,有两个问题被反复提出:语境化和理论化。Politzer和McGroarty在研究18名亚洲和19名西班牙英语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调查报告后指出,调查问卷所涉及的许多语言策略可能在文化上并不适用于非西方学生,造成亚洲学生策略使用水平较低。这使众多研究者开始意识到,语言学习策略的使用与特定教学形式、学习语境甚至文化背景有着复杂的关系,因而开始关注在特定背景下的语言学习策略研究。正如Oxford所言,语言学习策略的选择与所处教学模式、教学任务等因素密切相关。不同的教学模式对语言学习策略的使用侧重不同,并且会影响学生语言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教师需要注意结合翻转课堂的特点,了解该教学模式下学生语言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指导调动学生有效使用语言学习策略。语言学习策略与多种因素之间有着复杂而密切的联系,其不能也不应被简化为观察到的启发式的心理过程的分类或是自我报告的策略使用频率的清单。因此,研究者提出将“策略行为”概念进行理论化系统化重构。在此基础上,Dornyei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出发提出自我调节理论来重构二语习得中对策略行为的思考。自我调节理论的出发点是,学习者在多重目标和环境挑战中能够达成既定目标是因为其具备调节自我行为的能力,即能够具有创造力且有意识地控制包括目标建立、进度评估、长期维护等在内的策略行为。由于在完成学习目标的过程中,必然和外在困难及内在情感形成互动,自我调节不仅包含对行为、认知的调节,也包含对情感的调节。因此,自我调节理论能够有原则地将认知和情感一起进行研究。

二、翻转课堂下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使用情况调查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线上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可能,研究者获取了宝贵经验,并将线上结合线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延伸到了线下课堂中。参考胡小勇等提出的翻转课堂中的问题导学教学策略构建课堂内容,将知识的传递由线下改为线上,将课堂用于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合作解决情境化问题。为了探究学生能否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有效使用语言策略,研究者通过半结构式问卷结合观察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和英语学习策略使用情况。本研究调查对象为大一电信专业B班学生,共63人。由于采取分层教学,B班学生为中段水平,是分级班中人数较多的层次,因而也具有一定代表性。本研究的问卷为半结构问卷,基于Dornyei自我调节理论,涉及“目标调节”“元认知调节”“情感调节”“情境调节”四个维度,并增加“对教学方法的评价”这一维度以调查学生对翻转课堂的适应程度。共回收有效问卷60份。在该问卷的基础上,研究者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来印证问卷的结果是否客观。“目标调节”维度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可以明确并坚定学习目标。约83%的学生表示可以在课前完成教师设定的课前学习目标;而仅有约22%的学生表示可以在课前学习阶段完成自己设定的目标。学生不能完成自己所设定目标的主要原因为,大部分学生并未在课前学习阶段为自己设定除教师要求外的本人学习目标;少部分设定学习目标的学生表示不能坚持以完成自己设定的目标,并且会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设定的目标感到怀疑。但是,通过观察课堂互动及学生的课堂表现可知,绝大部分学生能完成课前自主学习任务,但是能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完成课前知识输入的学生少于问卷所反映的数量,但大部分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前期知识输入的目标。“元认知调节”维度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可以减少拖延、降低干扰并保持专注。约83%的学生表示“自己能够集中注意力进行课前内容学习”;67%的学生表示会“制订时间表来进行课前内容学习”;仅有约48%的学生表示“自己可以自主停止拖延进行课前内容学习”;22%的学生表示可以按照计划时间表进行语言学习。学生无法按照计划时间表进行学习的主要原因为受外界因素干扰,难以长时间专注于课前内容学习;其次,课前内容枯燥,没有教师给予足够的引导,加之学习难度大,造成无法按计划完成。“情感调节”维度关注学生是否可以克服消极情绪,并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情绪稳定。约92%的学生表示“能够注意自己在课前学习内容阶段是否有紧张焦虑情绪”;而75%的学生表示“当学习课前内容有压力时,可以调节自己减少压力”;仅有35%的学生表示“在课前内容学习完成后,会奖励自己”。但是通过观察学生的上课表现发现,部分学生容易出现紧张焦虑情绪,甚至不能感受到自己已经出现紧张及焦虑状况。“情境调节”维度关注学生是否可以忽略外界因素中的负面因素,而关注积极因素。约68%的学生表示“即使周围环境不适合学习仍可以继续学习”。通过课上观察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适应课堂氛围,并且有效运用社交策略积极寻求小组其他成员的帮助,进而弥补情感策略上可能存在的不足。“对教学方法的评价”维度关注学生是否可以适应翻转课堂,尤其是能否适应将知识学习阶段挪到课前。虽然大部分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表示认可,但部分学生表示存在“学习压力增大,焦虑感增多,甚至知识掌握不牢固”等情况,也有少部分学生表示“无所谓”。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可知,学生对英语学习策略的运用会造成课前知识掌握程度不同,进而影响课中知识应用阶段的表现。由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较高,难以对课前自主学习阶段学习任务采取有效英语学习策略的学生容易形成畏难情绪,并且在课中知识讨论及应用阶段易处于沉默及落后状态,因而形成学习情况两极分化的趋势。但是,教师介入分组后,会引导学生使用社交策略,由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引导小组学习,则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该趋势。

三、翻转课堂下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培养

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范文第3篇

顺应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趋势,响应肥城市整体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倡议,我们在认真学习《肥城市整体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学习资料选编”》(市教研室编)的基础上,深刻领会本次改革的内涵和理念,扎实落实我市教育教学改革的各项措施,并结合我校的客观实际情况,借鉴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把我校已有的“四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步发展成了目前适合我校政史地学科教学特点的“三案五环・合作成长”课堂教学策略,并取得了较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三案五环・合作成长”课堂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内因是变化的基础,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是内因,教师必须通过学生的学才能发挥作用。如果学生没有学的愿望,学生没有主动性,没有积极性,教师的“教”就会由于没有学生的“学”这一内在的根据而不起作用。因此,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内因”,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参与的意识,提供适合学生积极主动、自主探究的学习条件,创设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氛围,并注重挖掘学生自身对学习的渴望和潜能。为此,我们在原有“四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根据中国著名教学论专家江山野“教育发展”理论和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论发展起来一套“三案五环・合作成长”的课堂教学策略。

二、“三案五环・合作成长”课堂教学策略的内涵

“三案五环・合作成长”课堂教学策略的“三案”是指“课前预习案、课中探究案、课后训练案”;“五环”是指“明标自学、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拓展提升、达标检测”五个学习环节。在具体的操作中“三案五环”实际上是一个整体,“三案”针对老师,“五环”主对学生,目的是创设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学习成长共同体”,培育班级民主和谐的教学文化,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意识。

在“三案五环・合作成长”课堂教学策略的具体操作中,首先是“规范常式”,其次是“创新变式”,最终达到“教无定法”的教学境界。在这种教学策略下,必须基于“和乐”教学,努力实现“五个追求”:一是追求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地方;二是追求课堂成为师生情感交流、信息交流的地方;三是追求课堂成为师生共同质疑、释疑、生疑的地方;四是追求课堂成为学生个体表现、体验成功的地方;五是追求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感悟、共同成长的地方。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师生一起探索、彼此尊重、相互启迪,共同完成对自我的发现和超越,实现构建“和乐”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目标。

三、“三案五环・合作成长”课堂教学策略的具体实施要求

1.认真科学地研编“三案”,这是构建“三案五环・合作成长”课堂教学策略成功的必要前提。“三案”是对教师传统备课的又一次升华,是“导学案”的升级版,它包括“课前预习案、课中探究案、课下练习案”三部分,它既是一份学生的预习案,也是一份学生的课堂探究案,还是学生的课堂、课下“作业”,更是课堂上教师的“导演稿”、学生的“表演稿”。“三案”质量的高低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质量的优劣,关系到课堂进度的快慢。因此,能否成功研编一份高质量的“三案”,决定能否成功的上好高质高效的“三案五环・合作成长”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教师不要像过去那样把过多的精力放在怎样组织课堂上,而要放在怎样科学编研“三案”上,只要把“三案”编研的科学合理,课堂根本无需老师“驾驭”,而是水到渠成!

2.科学掌控“五环”中的活动和交流,这是“三案五环・合作成长”课堂教学策略成功的关键。这部分板块是一节课中的重头戏。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活动”一词,顾名思义是“活”和“动”,要想“活”就得“动”。其实,上课也是这样。要想把一节课上得精彩有效,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古人云,教学相长。教师上课如若中央台“新闻联播”式的正襟危坐,填鸭式的满堂灌,是不可能产生互动,带来高效的。即便“百家讲坛”式的教学,也不可能带来高效,充其量还是单相交流,没有形成互动。我们认为理想的课堂应该类似“开心辞典”“欢乐英雄”这样的节目,充满趣味性,又不乏挑战性,在开心快乐中获取知识、锻造能力。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鉴于此,教师上课必须精心落实“明标自学、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拓展提升、达标检测”这五个学习环节;教师尽量少讲;要多问、多引导、多启发。具体到一节课,究竟怎样自学,探究什么,怎么探究,怎样拓展,怎样交流;重点如何落实,难点怎么突破;问什么,怎么问,问谁;如果冷场又该怎么办……等等,这些既需要教师课前精心准备,集思广益,还要做到课堂上充分发挥教学机智,随机应变,机智化解,避免课堂一抓就死,一活就乱的现象,从而科学掌控课堂教学时间。

也许达到每节课“五环”兼备,生生、师生充分互动比较难,但这不应该成为我们裹足不前的借口与理由。教学需要智慧,也孕育智慧。只要积极思考,敢于创新,勤于积累,我想我们的课堂一定会不断出彩,我们的教学也才能渐渐回归教育的原点。

3.科学灵活地组建课堂学习小组,这是“三案五环・合作成长”课堂教学策略成功的坚实基础。“三案五环・合作成长”课堂教学策略能否真正合作起来有赖于班级合作小组的建设。没有合作小组的建设,无从谈起合作成长的课堂。如果小组设置不合理、不科学,也无从谈起合作,更不会有学生之间的探究和交流。比如:小组成员课业成绩都不好,成员之间都内向,成员之间表达能力都欠佳,或者成员之间有矛盾等等。这样的小组建设都是不合理的,根本无益于课堂。因此,小组建设必须建立在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不但要了解学生的课业成绩,更为必要的是要摸清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心理特征、交友状况等,这就需要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建设上做到细心、耐心、爱心,不歧视每一个学生,也不要额外“关照”哪一个学生。具体的做法要男女搭配、优差兼顾、性格互补等,可以视情况4人一组,5人一组,或6人一组等。切忌千万不能把成绩好的都分在一组,成绩差的都分在一组;更要防止把内向的分在一组,外向的放在一块等,如果这样那就不但失去了分组的意义,而且课堂也必定是一个呆板或混乱的课堂。

4.准确设置探究拓展交流的问题,这是“三案五环・合作成长”课堂成功的重要条件。“探究案”不是作业本,更不是课堂流水账。“探究案”是否科学的关键在于探究交流问题的设置。一个好的探究拓展交流问题会极大的激发学生的热情,促进小组同学间的合作,激发小组间的竞争,从而促进学生合作能力、互助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竞争意识等的培养。

如果探究拓展交流的问题没有“探究交流”的必要,或者探究交流的问题过难、过易,都会失去探究交流的意义,从而使课堂变得平庸而失去光彩。为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教师在研编探究案时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刻领会课标,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只有这样才会防止探究案变成作业本,才能科学设置探究交流点,才会有让课堂出彩的机会,从而使课堂能够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例如在学习初一地理“南亚”这一节课,我设置的探究交流问题是“为什么南亚降水最多的地方不是在面向西南季风的德干高原西部沿海,而是在南亚地区的最东北部?”这一问题带出了南亚的地形地势、影响气候的因素、降水类型、南亚地区的农业等一系列的问题,从而使学生之间有了丰富的探究交流话题,学生们讨论热烈。从课堂上可以看出所有的孩子都参与其中,他们纷纷举手回答探究案中的问题;也看得出孩子们真正理解了问题。他们满脸的幸福告诉我们他们是成功的、幸福的、快乐的,这不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合作课堂吗。

5.利用好当堂达标训练题,这是落实好“三案五环・合作成长”课堂教学策略的催化剂。当堂训练达标是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掌握程度的一种有效的检验手段,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促进知识掌握的催化剂。在教学中,常常面临这样的困惑:为什么很多学生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做就错,一考就砸?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训练不到位,达标不及时,学生没有真正掌握知识造成的。我们知道,学习知识的主要目的就是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殊不知,再精彩的课堂也代替不了训练。所谓熟能生巧、运用自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基于此,我们认为教学中每节课一定要预留大约10分钟的时间进行当堂训练、达标反馈,巩固所学知识,这是落实“三案五环・合作成长”课堂教学策略所必须的一个环节。

另一方面,当堂训练达标是否达到最佳效果,除了保证基本的时间以外,还要求教师备课时必须精心选编习题,把握好习题的数量与难易程度;还要及时进行讲评,注重答题思路与答题规范方面的指导与训练。如此一节课一节课量的积累必然产生质的变化,教学效益的提升也自然得到保障。

总之,教学无小事,必须严谨规范,教学相长。满堂灌、一言堂式的教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一节高质量的课必定有其独到之处,课堂教学必须要有基本的策略与套路。

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范文第4篇

关键词:体育新教师;体育课堂组织管理;教师培训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6-0053-03

前一时期,作为培训机构接受了“中、小、幼新任教师培训”任务,在1年的项目指导过程中,针对新教师培训分别承担了相关课程《体育教师基本功训练――体育课堂教学常规》《中小学体育教师专门技能训练――讲解、示范、课堂教学组织》《如何做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课程教学设计》《教案撰写指导》。在后续的实践培训中,又对新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观摩指导。在教学指导中,我发现体育课堂教学管理、组织与维持课堂纪律是新任教师遇到的比较集中的难题之一。如何使新任教师尽快掌握建立课堂管理秩序、课堂教学规则,提升体育课堂教学管理技能,学会建立“权威”,得到学生的尊敬,需要在有意识的课堂教学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策略指导及技能培训,为今后新教师在课堂教学管理策略及培训方式改进方面提供参考。

一、新教师课堂组织管理研究文献的梳理

1. 新教师面临课堂管理问题的研究

艾默(Emmer,1985)认为:“课堂管理是教师一连串的行为和行动,旨在培养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合作感,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处理学生问题行为,创设课堂情境,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引导学生积极学习。”

李良在研究新任教师中通过问卷得出“新任教师普遍认为初中的问题有5个,包括新任教师难以灵活处理课堂的突发事件,难以在课堂上掌握权威的建立,课堂管理缺乏经验”。

“新教师们由于对实际教学情境不了解,所以面对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时,他们往往无法灵活运用有效的班级管理策略维持课堂纪律,无法制定具有可行性的有效课堂规范,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难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交流。”

2.新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研究

“组织新教师到有丰富教学经验教师的课堂观摩学习,重点学习指导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对学生课堂纪律的管理和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等,同时协助新教师处理课堂上突发的教育教学事件。”

课堂管理是一系列的组织行为以及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行为。而创设积极的课堂教学情境,构建师生双方积极的学习状态,运用恰当的组织管理手段和策略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而新教师缺少实践经验,他们实践技能的提升需要基于“模拟课堂”“真实课堂”的实践,通过实践基于具体环节的专家引领、学习小组讨论、自己反思积累的过程上,进行改进和提高。因此,新教师课堂组织管理技能和能力提升,需在培训策略和培训方式方面进一步改进,突出解决新任教师课堂教学管理中的困惑。

二、体育课堂教学组织管理概念的界定

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及体育与健康课程发展的需要,体育课堂教学组织管理应包括:人的管理和环境的管理,具体内容:(1)教师和学生共同遵守的课堂常规准则,有一定的稳定性;(2)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集中注意力、调控体育课堂教学气氛;(3)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学习需要,运用合理的教学组织方式、学习方式;(4)体育干部的培养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关注与培养;(5)场地与器械安全、合理安排和放置以及对教学环境的调控。

三、体育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的研究过程与分析

1.新教师面临体育课堂教学的问题和困惑

对新教师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半结构访谈和自我报告(36位教师,其中小学20人,中学16人)的形式调研,结果发现新任教师对学生管理、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材把握四个方面的需求或存在问题和困惑最多,其中比较集中的问题见表1(本研究主要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管理能力)。

2.新教师体育课堂教学组织能力的观察记录及访谈

体育课堂教学组织是体育教师的重要技能之一,应该引起新任教师和教师培训者的关注。在新教师培训中,通过课堂观察记录(6节课:小学2位,初中2位,高中2位),提炼及分析其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见表2,为解决新任教师的具体问题及确定有效的培训方式提供参考。

四、基于体育新教师课堂教学组织的改进策略及培训思考

1.新教师课堂教学组织管理内容及问题解决策略

体育课堂教学管理的主要活动是协调和组织,即协调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创建和谐和健康的课堂教学气氛,形成良好的、融洽的人际关系,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减少或降低问题行为的出现。因此,课堂管理是约束还是协同,是强制还是共同约定,是共同管理还是共同维护是一个值得每一个体育教师应该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对于新教师来说,首先在执教前应该――对体育课堂教学、对课堂中的师生关系、问题行为的调控和管理有明确和清晰的认识,并通过自主学习、专题培训、问题解决策略等方式提升能力。

(1)体育课堂常规及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列与队形及课堂组织管理是体育教师重要的教学基本功之一,也是区别于其他学科特性的内容之一。

①新教师可用1个学期的时间,强化“整队、报数、队列与队形运用的口令及课堂组织的基本技能”,要求声音洪亮,下达口令准确规范、清晰明确等。

②新教师的体态语言,应规范,能用简练、约定俗成的“规定”进行教学组织(简单、基本的手势语等)。

③新教师能在1年的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有效运用口哨进行教学管理和组织,并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常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课堂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2)体育课堂纪律及秩序维护的管理策略

建立共同维护的“班级公约”以及师生共同遵守的准则。新教师在开学的第一次课或前几次课上,应和同学们共同建立班级公约(师生共同认可和必须无条件维护的公约或约定)。用1个学期的时间,在共同维护和动态的调控过程中,形成师生共同遵守的“班级约定或班级公约”或“体育课堂教学规则”。其既是对学生的纪律管理条例,也是民主管理的方式,同时更是建立师生平等关系,拉近师生心理距离以及强化师生相互信任的有效方式之一,使新教师和学生在安全、充满和谐和相互信任的学习环境,共同遵守、共同“监督”、共同维护学习秩序。

(3)体育新教师管理方式及师生关系维护的策略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的活动,新教师要让学生感到被爱、被尊重和被信任,与学生建立亲密型的师生关系。

①体育新教师在情绪情感、语言、行为方面,应在了解和尊重教学对象的基础上培养自身的调控能力,以维护稳定、积极、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为目的。

②从体育课堂教学管理的角度,应基于学生学习特点的学情分析,进行行为管理和师生关系的维护,可建立学生档案袋,帮助了解其身心状态。新教师建立学生档案袋可与班主任、校医共同完成,或在班主任现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建立,包括:身体素质基础及性格特点、学生学习状况、家庭背景等主要资料,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问题情境不断进行完善补充,形成动态管理资源的一部分,以便更好的了解学生,基于教学对象的特点设计教学、有效管理,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③随着对学生和学校工作的不断了解、熟悉、适应,随着体育新教师工作年限的增加,可根据需要丰富档案袋的内容,如果工作量大,可将学生的基本情况分层、分类,以便在教学管理中有针对性地区别对待或发挥他们在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中的作用,预防突发问题行为的发生。

(4)体育新教师处理和解决突发事件的策略

体育新教师首先要明确体育课堂教学突发事件的类别,以便“有备而来”,根据体育教学特点,容易由以下原因,引发“突发事件”:

①人身体与心理因素的影响:学生身体素质基础及身体状况,学生和教师的情绪与情感的稳定性,教师的身体状况等。

②体育课堂常规管理规则:教学组织是否严谨、规范,课堂管理是否有规则、有约束等。

③外部环境及场地器械的安全放置:对外部环境变化应保持敏感,能及时“预判”并作出快速反应。

2.新教师课堂教学组织培训思路构建

(1)明确体育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的内容、作用

新任教师教学组织管理技能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实践是新任教师学习教学、学会教学、调控教学过程的重要途径,体育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的技能培训须使新教师明确体育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的内容、作用、意义和价值,以及其与体育教学效果的关系;关注教学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馈,并以此为起点,进行教学反思和教学改进;再通过学习小组的针对性课堂教学观察(课堂教学组织管理),进行集体诊断与指导,进一步改进提高新任体育教师的课堂组织管理能力。

(2)建立有明确目标的 “学习小组”

根据新任体育教师面临的问题和困惑,至少在初任教1年的学习中,建立有明确目标的“学习小组”,学习小组成员包括:新任体育教师,优秀指导教师,教研员、高等学校教师,教学督导(新任教师所在学校的主管人员)。学习小组不超过8人。在教学指导过程中要基于学校,基于新教师体育课堂组织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基于新教师课堂教学组织管理情境中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诊断与指导;新教师要撰写反思报告,学习小组其他成员撰写学习小组的诊断与指导报告;根据反思、诊断指导报告,在反思实践的基础上改进教学。

(3)体育新教师课堂教学组织管理技能培养的操作流程

“学习小组”共同制定行动计划或约定,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表和学习过程的反思与诊断交流、过程评价及改进提升策略。体育新教师课堂教学组织管理技能培养操作结构流程:

①组建学习小组,共同制定行动计划(基于体育课堂教学组织管理中的共性问题)。

②新教师基于体育课堂教学组织管理观察小组的诊断建议与反馈以及个人的反思,分析教学组织管理问题的原因,提出改进方法,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修正和改进。

③通过听、评课交流(基于体育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的反思),改进新教师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的不足,并通过录像回放,反思改进效果,为进一步提升提供参考。

④基于“体育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的教学公开课或研究课(校级、区级、市级),强化教学设计中教学组织管理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提升教师教学组织管理技能。

⑤记录基于体育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的培训及反思过程,形成动态的评价资源库或档案袋,梳理教学组织管理中的问题,为新教师培训提供参考。

⑥追踪新教师成长记录至少3-5年,并发现其课堂组织管理过程中的问题,进一步做跟进指导工作。

⑦组织“基于学情分析的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研讨”,使新教师关注学生研究,掌握学生研究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规律。

参考文献:

[1]陈时见.课堂管理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杜萍著.有效n堂管理:方法与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3]赵昌木.论教师成长[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3).

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范文第5篇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 德育管理 小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13-02

笔者立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工作,论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并在“生本教育”理念下系统地对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进行了探索研究。

一、深入探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本次统计学生的问卷总数为400份,经筛选,选出来有效问卷376份,其中男生203人,占总人数的百分比为55.4%,女生173人,占总人数的百分比为44.6%。

(一)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忽略学生的内心情感。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关于对数学的感情中,对数学比较喜欢的比例为34%,不讨厌的比例为48%,明确表示不喜欢数学的比例为18%。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对数学多多少少有一些喜欢,但是教师对于学生的内心情感没有足够重视,结果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差。因此,要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以喜欢数学的学生作为实施生本教育的基础。让喜欢、不讨厌数学的学生更加喜欢数学,同时那些讨厌数学的学生,要弄清楚他们不喜欢数学的原因,对症下药,让他们改变印象,进而喜欢上数学课堂,提高数学成绩。

(二)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

调查显示出来,如今的课堂,仍然78%的是以老师讲课为主,而以学生参与为主的课堂和师生互动的课堂仍只占22%。而84%的学生很想自己参与到课堂之中来,喜欢与老师互动,与同学合作的这种教学模式。

综上分析,由于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认为老师讲太多了,自己不能参与其中。因此,做为老师可以对此加以改善,及时改变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老师和学生多沟通、多交流、多接近,这样对课堂的教学效果有所帮助。

二、打造生本课堂, 把握“五个教学策略”

教师在打造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本课堂,要重点用好以下五项教学策略:

第一是面向全体策略。

所有的教学策略,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习活动,整个过程都必须以“生本教育”理念为指导,使全体学生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运用面向全体策略,“以学生为中心”,构建一个非常安全的学习氛围,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不仅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同时也进一步挖掘学生思考问题的创造性潜能。

第二是互动探究策略。

这一教学策略是教师“授之以渔”,而不是传统的“授人以鱼”,这样做,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互动探究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应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为每个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负责,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设置不同的发展目标,使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与学生互动探究,使教学真正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和成长。

第三是因材施教策略。

因材施教,是指老师在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有区别地、有针对性地指导,鼓励学生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在班级课堂教学中,由于不同的学生存在知识水平、认知能力、智力因素等条件的差别,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某些困难,只有按照“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才能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当然,运用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也还要注意有效克服接受式教学的不足。

第四是概括总结策略。

概括总结策略,是指老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双向活动,要坚持“以人为本”实时地进行沟通以及信息传递的教学策略。概括总结,能够全面巩固和加强我们所学的和所获得的技能知识。这个概括总结策略,能掌控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最新动态,当堂调整教学行为,更有针对性地达到教学目标。

第五是多元评价策略。

多元评价策略是指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激励、肯定、鼓励等各种各样的方法,让学生在心理上获取尊严、自信和胜利的经验;积极的鼓励,多元化的评价不仅具有指导作用,以及教育和激励功能。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多元评价,跟踪系统,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学习成就,而且要发现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才能,塑造良好的个人品德,培养拥有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的新一代的素质人才。

三、结语

总之,在打造学生数学生本课堂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运用五项教学策略,是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主旨,同时也是关键策略之一。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合适地运用各项教学策略,充分发挥教育机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避免华而不实,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双丰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