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笔记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笔记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笔记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笔记范文第1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个案;主题教育法

目前,高中生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高中生全面发展的瓶颈。高中生因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家庭及个人因素造成精神迷失、无理想信念、无发展目标等严重的心理问题。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笔者认为应积极发挥学校教育尤其是班主任的作用,对高中生心理问题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作为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班主任不仅仅是班级各学科老师的协调者,班级秩序的管理者,班级总体学习成绩的督促者,更应该是一个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要发挥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时间长,掌握情况多等优势,及时发现学生群体或个体的小问题,小毛病,通过分析这些小问题,小毛病,达到能了解、熟知学生的想法,以预测出学生下一阶段的做法。及时对学生群体和个体进行心理干预,避免出现恶性事件,起到“治未病”的作用,这些是班主任不可推卸的责任。下面,笔者就高中班主任如何在教育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以下几点粗浅的探讨。

一、个案研究法

建立学生个人档案,内容包括:(1)家庭环境、接触人群、兴趣爱好、特长等自然情况。(2)通过同学等经常性接触人员了解学生校外经常出入场所等有效信息,及时关注学生言行,记录日期。(3)为更好地了解学生情况,周期性地对学生进行家访,通过与学生家长的交流,了解学生在家里的情况。(4)对重点目标通过谈心、谈话方式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

通过以上了解的情况定期记录,以达到掌握学生个体思想动向,不放过任何心理上的变动反应到行为上的“突发”变化,通过单独谈话、谈心的方式在问题萌芽时把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化解于无形。

比如,笔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曾有一个高二年级女生忽然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如,开始留长发;早上不吃早饭,中午吃得很少,与好友说要减肥;在意自己的穿着打扮;上课偶尔走神、成绩有所下降等。在与该生家长和其好友沟通后,笔者得出了该生对同班某男生产生了朦胧的情感。经过几次谈话,笔者把学业、未来和情感三者关系摆在了她面前,经过她自己的衡量和判断,她做出了搁置情感、把握学业、创造未来的决定。最终圆满地解决了一个青春期情感困惑问题。

所以通过个案研究法,记录、研究某个体学生,能及时有效地处理出现的心理问题或困惑。

二、群体主题教育法

班主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仅仅能针对心理问题突出的显性个体和小团体,而有很多具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并不呈现显性特征,更多为隐性心理问题,这类隐性问题一旦发展往往会发生大问题抑或恶性犯罪事件。这类恶性事件给我们敲响警钟,我国心理健康问题和违法犯罪正逐渐低龄化。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担起时代和社会赋予我们的责任,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等。

在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可以通过举行主题教育活动方式促进、养成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班主任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心理暗示。方法如下:

1.召开心理主题班会

在主题班会组织策划中,班主任对组织者、策划者提出尽量设计出让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参与的活动。同时,在会前,可以进行心理问卷调查,对多数学生感兴趣、有困扰的问题归类总结,做到心中有数,积极向老教师和心理专家求教解决办法。在班会结束时进行推心置腹的问题解决方式的总结。

2.通过主题黑板报、手抄报和每天早自习、晚放学呼喊口号等方式进行心理暗示

聪明的班主任一定懂得“润物细无声”的道理。黑板报是班级宣传的主阵地,班级在完成学生处、团委布置的板报任务之后,一定要有“自留地”,争取每学期自己设置“心理健康教育”“法制宣传教育”等主题板报。

手抄报要用小组协作的方式制作,不仅可以发现学生统筹规划、书法、绘画的才能,同时能使学生在小组协作制造手抄报过程中正确认识自己在小集体中的地位,增强与他人合作的机会和能力。

班主任要精心挑选出有关立志和理想口号,组织学生在早自习、晚放学时呼喊口号。进行这种积极的群体自我暗示,可以增强群体和个体提升自信,消除紧张、消极情绪,集中注意力等。

3.利用征文、周记等主题作文形式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

在主题作文中能及时发现学生群体心理问题中的共性问题,通过周末班级总结会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与群体进行沟通。

当然,除此以外,还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渗透心理教育的方式、方法和契机,掌握一定的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班主任老师只要在教育工作中用爱、用心,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使自己的弟子成为合格的公民。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笔记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心理健康教育;密不可分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竞争的激烈,人们面临着无数的社会和心理困扰。尤其是中小学生由于学习任务繁重、学习成绩不理想、升学择校窘境等原因,产生了一些令人关注的心理问题,有些学生表现出暂时的心理异常,个别学生出现心理障碍,有的甚至患上心理疾病。可见当代学生的心理负荷能力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自觉地把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渗透其中,这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心理健康教育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密不可分。

一、语文教学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

语文学科的基本特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它要求一方面抓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技巧,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又要注重培养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学生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既是“经师”授业,向学生传递语言文学知识经验、技能技巧,为学生提供获取新知识、形成新技能的基础;又是“人师”传道,向学生传递做人之道、为业之道、治学之道、处世之道,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合乎社会的人生观、道德观和健全的人格。语文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相互渗透,正是完整的体现了语文学科的这一基本特质。

二、语文教材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素材

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和政论文章都集结在语文教材中,这不仅仅是语文学科的教材,也是美育、德育的好教材,更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素材。例如:学习《项链》和《三国演义》,不仅对学生进行了基础知识的传授,同时还可对学生进行“机智、勇敢、豁达”和“诚实而不虚荣”的人生观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文学作品有许多极具个性、鲜活灵动的人物,在指导学生分析诸如项羽、曹操、玛蒂尔德等人物性格的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分辨人物性格中的积极与消极因素,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从而提高形成自

身健康性格的自觉性,从而主动进行自我心理矫正。

三、语文课外练笔可以疏导学生不良情绪

语文课外练笔包括日记、随笔等,不仅有帮助学生提高了写作能力,也可以疏导学生的不良情绪。鼓励学生勤写日记或随笔之类的文章是必要的,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的抒发自己的感情。学生经常会在练笔的时候以文字的形式敞开心扉,来表达自己的忧伤、痛苦、欢乐、迷惘的心情,表明自己对某些人、某些事、人生、社会的看法。教师要允许学生尽情倾诉,有针对性进行引导,这种方式非常适合性格内向的同学,可以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使自己的思想得到缓解放松,也不会影响别人。通过这种方式,在提高学生语文知识水平的同时,还能及时有效的发现、纠正一些学生的错误观点,帮助他们走出误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积极、健康、向上、自信、创新的健康人格。

四、语文作业的批阅有益于学生树立健康心理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笔记范文第3篇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教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有关理论,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课堂教育教学、游戏、活动、辅导等各种教育途径,帮助小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认知,唤起小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保健的初步意识,并对已经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提供一些简易有效的心理服务,以促进小学生身心正常发展,提高全体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活动。其内涵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教育活动。心理学专家提出:心理辅导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应是发展个性的辅导;心理辅导的方向和根本目的是帮助一个人去发展所有的潜力,有快乐的人生。因此,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对个别学生的心理冶疗;也不等同于心理咨询,而是面向每个学生,并促进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活动。

2、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依靠学校普通教师来组织和实施的,必须最大程度地动员广大教师参与。众所周知,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人生发展中的重要时期。一方面,他们的认识、情感和意志等心理上的种种矛盾、困惑和斗争,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他们的年龄尚小,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尚不健全和成熟,需要得到成年人(特别是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心理学家指出:学校教育应致力于为儿童创造有利于心理发展的环境,促使他们更好地健康地成长。笔者认为,首先广大教师要有较高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认识;其次是创造条件组织教师学习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有关理论;其三是学习、掌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操作技术和方法;其四是敢于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边学边干,形成一支由骨干教师和普通教师相结合的心育氛围浓厚的师资队伍。

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体现小学教育的特点。基础性和普及性是小学教育的两个基本特点。因此,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定位应是为儿童的健康发展选择适合儿童教育方法。使小学生在认知、情感等领域里得到帮助和培养,让儿童从小学会认识自己、接纳他人,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以科学、主动、积极的态度去学习,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发展;让儿童从小学养成文明礼貌的言谈举止,成为会理解和尊重他人、诚实和积极进取的小学生。因此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必须花精力去关注每一个学生。对一小部分有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的小学生,应及时地进行疏导使小学生心理向着健康的方面发展。

二、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分析

由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竞争,生活日新月异地发生变化,小学生周围的一切也急剧地变化,宁静的小学校园也越来越热闹,现在小学生实际上要比他们的父辈承担多得多的心理压力。依据我们的观察,认为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物质丰裕导致刺激或变化。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小学生比较容易满足,考试取得一个好成绩,只要有一颗糖的奖励也会欣喜若狂,也比较重视家长和老师的表扬。现在小康之家衣食丰裕,还有为数不少的一部分属于先富起来的家庭,家长过于宠爱孩子,物质的要求有求必应,以至于有的小学生对鼓励、表扬无所谓,对什么事都满不在乎。

2、父母推托工作忙,把教养孩子的责任转移给祖父母辈。小学生的家长恰好是年轻力壮干事业的好时光,忙于工作,把孩子交给老人带,忽略了教育孩子的责任。相对而言,贵州的经济还不是很发达,特别是毕节地区,就拿笔者任教的黔西县仁和小学来说,多出现父母外出打工,而子女多由祖辈照顾的情况。祖辈疼爱第三代,往往比较注重生活方面的照顾,缺少心理上、感情上的交流。由于照顾太多,这些小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发展,在自主、自立、耐挫能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明显不足。

3、独生子女缺少玩伴,在班级集体中表现出自私、缺少合作精神。由于居住条件的改善,大多数家庭独门独户,小学生放学后在家里和电视、电脑为伴,没有交往的小伙伴。由于缺少交往活动,在班级集体中往往几个能干的学生无法合作做好一件小事,不懂得互相帮助。

4、家长对孩子希望过高。现代社会高学历的影响使得一些家长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的孩子,期望值越来越高。家长对于分数的敏感甚于孩子,孩子考试得99分回家得不到表扬,家长会问为什么不是100分,就是得100分回家也同样要接受教训,关照不要骄傲呀,不要自满呀,要努力呀,造成了不必要的心理压力。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家庭管教过严,一进家门就做作业,以至于一出家门仿佛小鸟飞向天空,到了学校就任性发泄放纵。

5、小学生能力普遍较强,个别学生自我表现欲过强。父母文化程度提高和社会教育媒体的影响,当代小学生的一般知识水平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比较高,但是个别小学生自我表现欲太强。有的学生觉得自己很聪明,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上课举手发言很积极,只要老师没有请他回答问题,他就会认为老师不喜欢他,故意讲话、吵闹,甚至闹到无法上课,他真正的目的不是要跟老师捣乱,只是希望老师注意他,让老师看到他的能干。

6、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师素质存在问题的负面影响。不可否认,小学教育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问题,最突出的是过分强调了对小学生的成才教育,忽略了小学生作为人的成长的教育。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团体辅导。团体辅导采用专题讲座、专题活动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团体辅导通常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班主任要根据本班的实际和团体辅导计划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也是时展对班主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2、心理辅导室。心理辅导室以学生个体或小组为对象,也接受学生的主动咨询。心理辅导室的工作更加专业化,教师应培训上岗。心理辅导室要有专任教师负责和专门的工作计划,固定的开放时间,固定的场所。小学生心理辅导室建设的环境布置除了符合心理辅导的要求,还要增加儿童的特点,让小学生一进门便喜欢它,仿佛进俱乐部活动一样开心。心理辅导室的名称可以童趣化。3、个案教育。小学生个案教育是对上述两种心理辅导的补充和深化。个案的对象应有典型的意义,可以是智优学生、智力临界学生、模范学生、问题较多的学生,学生作为个案对象,可以让本人知道或不知道,主要根据研究的需要而定。个案教育一般要做较长期的跟踪研究,一个学生在校接触许多的教师,因此学生个案教育最好采用合作的方式进行,以负责人为主,几位教师共同观察和研究同一对象。个案教育一定要作好记录,尽量详尽,如观察笔记、谈话记录等。记录一定要真实,还可以写记录者的感受,要妥善保管学生的个案资料,原则上学生在校期间个案研究不公开。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笔记范文第4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 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4.225

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以自然、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这种教育模式是在反思“咨询式”、“课程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的。可以说,小学班主任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不仅缓解了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源的缺失,并且丰富了班主任工作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我们每个班主任,不但应是一名优秀的教师,更应是一名优秀的“心理医生”。

如果爱,请深爱,不轻言放弃,悉心浇灌,阳光洒满,执着等待花儿绽放的美好一瞬......

“老师,王睿把郭明的尺子给弄坏了。”

“老师,张昊天又在说谎,作业明明没做,偏偏说落在家里。”

“老师,胡晓老是欺负女同学。”

“老师,陈意涵总是跟妈妈大声喊叫。”

这些教师生涯中的小报告总是屡见不鲜,如何处理这些问题,方法不同,产生的结果也会大相径庭。作为班主任老师,笔者发现,其实大多数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他们之间偶尔出现的一些问题,如若教师能够用恰当的方式处理,将问题小而化之,就不会影响孩子们的健康成长。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1.1 家庭因素

父母对孩子的高期盼,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家长们有的对孩子过分溺爱,有的对孩子要求过于严格,众多家长重视孩子的智力成长,忽视孩子的心理成长等,这些都会滋生孩子诸多的行为问题与心理问题。更有个别家庭破碎,使得孩子的身心受到了巨大的伤害,这些都是造成部分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1.2 学校因素

学校是孩子成长的第二个家,可是,这个“家”也给孩子们带来了诸多困扰。学校教育素来要求整齐划一,束缚了孩子的个性张扬,阻碍了孩子们思维的灵活。还有就是教师对于孩子的影响。教师是孩子心目中的“神”,教师的言行举止,在孩子们的眼中是他们效仿学习的好榜样。试想,如果老师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经常挖苦、讽刺,甚至恐吓辱骂学生,这无疑是对小学生身心的一种摧残,那么部分学生的冷漠、厌学、敌对心理也就产生了。

1.3 社会因素

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教育与家庭舆论、社会氛围极不和谐,这也是导致小学生心理出现问题的一个原因。家庭、学校、社会结合力度不够,难以形成合力,阻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小学生众多心理问题的产生,对班主任这一传统教书育人的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

2 开展渗透式心理教育对班主任的要求

首先,班主任要树立现代教育观,改变以往高高在上的说教作风,用爱去感化他们,用人格魅力去影响他们,用平等宽容的方法去教育他们,用真诚友好的语言去激励他们。其次,班主任老师要具有现代教与学及心理学知识,特别要了解掌握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征及规律,用正确的方法开展渗透式心理教育,对症下药,灵活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再次,班主任老师要具有整合各种教育因素的能力,要把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结合起来。如:把思想品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体育卫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等教育因素有机统一起来,纳入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上来,培养学生健全的统一的人格。

3 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让我们拥有爱》是一本笔者很喜欢的书,这本书是缔造人露易丝的专栏结晶,它对笔者的工作生活产生了很多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将其中的一些思想、理念应用到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中来,使笔者更多地依据谋略、智慧来解决问题。每次都能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眼光,用宽容的心态巧妙化解各类矛盾。针对于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渗透。

3.1 营造班级和谐氛围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健康的心理来源于健康的心理环境。营造和谐班级氛围就是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让学生在“尊重、关爱、民主”的师生关系中体会乐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友爱的班级氛围中感悟对生活的热爱,让他们学会生活,每天都能挖掘生活的精彩,学会欣赏生活。要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笔者十分注重班级和谐氛围的营造,如办好板报启迪心灵,设立“妙妙读书屋”开阔学生视野,开设“爱之声”信箱进行心灵交流等。这样多管齐下,培养了学生的阳光心态,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健康成长、努力学习。

3.2 培养竞争意识

更多时候,竞争意识是克服诸多人格缺陷的一剂良药,也是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的法宝。在渗透心理教育过程中,笔者特别注意采用多种方式向学生传播竞争的思想,从而使他们感知竞争观念。多次组织富有竞争性的活动,如班长竞选、争创优胜小组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们在一定条件控制下相互竞争中,体会到进取精神的重要,推动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3.3 克服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其实是每个人都会有的一种心理,只是在程度上有所不同。由于孩子们的意志、思维发展的局限,主要是从外界的反馈中认识自我,他们对于周围人们的评价比较看重,当从他们那里得到不恰当的反馈时,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发现学生自卑后,就应针对其真实状况对症下药,以架起沟通的桥梁。可以通过个别谈心、及时鼓励等方式鼓舞他们,用赏识的目光发现他们的优点,多微笑、多赞美、多关心,让他们从老师爱的期盼的眼光中,重拾信心,奋发向上,发挥自己的潜能,健康发展。

总之,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是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在班级管理中融入健康教育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这对每个学生的个性、能力、心理活动等都有着最直接的作用。班主任老师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不但是负责教学的主力军,同时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首席执行者。因此小学班主任老师要有爱心、真心、诚心、慧心等,做到以心育心、以爱育心,做学生心理健康的表率,做学生心理问题的防御者,做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维护者,让孩子们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并最终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愿我们每位班主任都能牢记一句话:如果爱,请深爱!

参考文献:

[1]小学班主任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探微[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笔记范文第5篇

一、重点学生重点爱

每个班都会有一些这样的特殊学生,他们或张扬、或深沉、或有这样那样不同寻常的表现,成为我们眼中所谓的“重点生”。对重点学生必须认真对待,采用有效的教育方式,把他们引导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

新生刚入学时,一个学生总带有傲视群雄的架势,不久他就与学生会检查人员发生了矛盾。当时他很激动,但被打了一巴掌后没有还手,因此没有引起恶性的打架事件。事后我组织班会分析这件事并对他的做法进行了“放大表扬”。老师给了他一点特殊的“爱”,让他把自己的不良想法磨灭掉,避免了事态的进一步扩大。这种适当的“放大表扬”也让他和所有学生受到教育。

二、特殊群体特殊爱

有一年,一个宿舍成了全班的焦点,出现了重点生“聚群”现象。笔者采取了“各个击破”的方法。在他们犯错误后,拿他们自己宿舍表现好点的同学当典型,让他们学习身边的同学。这些学生从侧面将老师的“表扬”信息传递给那些同学,使他们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这种“树典型、巧隔离”的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这个宿舍在纪律、内务、卫生等各方面都在全班前列,还被学校命名为“文明宿舍”。

重点生本身爱“聚群”,一旦形成群体就很难管理。拆散重点生群体,不是简单地调宿舍、调座位。笔者的方法是在最初的群体里找到边缘生,树典型,勤表扬。

三、培养学生爱学习

1.营造班级积极向上的氛围

根据学生特点,选择并在教室张贴劝学励志的文章。起初并没有引起学生的注意,但坚持定期更换,久而久之他们就形成了关注的习惯。每次更换新内容都会引起大家的一番议论,同学们各抒己见,时间长了就成了引领班级健康舆论的主要途径。

2.尝试每日格言

全班每个学生都轮流在黑板上写自己最喜欢的格言,每日更换,并由专人负责记录在册。同学们纷纷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健康的书籍,摘抄格言名句,展现出浓厚的学习氛围。其中一个学生提出的“今天想学习,明天享生活”,被公认为班级宣言。

3.组织学生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

让学生在达到目标后认识到努力是有效的,让他们有成就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感到努力是不够的,鞭策自己再去学习更多的知识,形成一种循序渐进的良性循环。

4.开展有目的、有意义的班级活动

引导学生养成看书看报做笔记的良好习惯,增强了班级的学习氛围,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了情操,逐步使学生的思想和精力集中到学习及有意义的活动上。

为了解决部分学生不分时间、不分地点地看网络小说问题,笔者借召开故事会的形式,要求他们讲出书名、作者及作者简介、故事梗概和自己的感想。故事会出乎意料,学生上台讲故事,讲得有声有色,使全班同学都很受教育。由此,笔者把故事会作为一种健康向上的活动,使不分时间、地点看网络小说的不良风气转变为增强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有益活动。但同时明确要求上课期间不允许看的要求,全班学生都执行得非常好。

根据学生的特长爱好,开展文体活动,引导学生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四、培养学生爱生活

1.蓝领绅士教育

老师要让学生知道,蓝领不是野蛮、粗鲁、没文化的代名词。针对学生身上存在的行为不文明、语言不文明等现象,专门召开了“做个蓝领绅士”主题班会,和同学一起表演他们的日常行为,气氛很活跃。这次班会后,不文明现象明显减少。

2.传统文化教育

在日常的德育教育中,增加了传统教育内容。在黑板报上抄写“三字经”“弟子规”等内容,并在班会上组织学习。让学生能够懂得尊敬长辈,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学会与人相处。

3.心理健康教育

开学初期,组织趣味心理测试,初步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通过测试可以知道谁是相对易怒的,谁是相对孤僻的等等。笔者要求学生们写心灵笔记,让学生有一个宣泄情绪机会和相互了解的平台,班主任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及心理变化,发现他的人性弱点,适时给予个别指导。

4.理财聚财教育

让学生学会理财,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费。在主题班会上,老师让学生每人写一张自己生活费的纸条,不记名的“晒消费”,让每个人提看法。还让在外打工的同学谈感受,使学生们从身边的同学那里体会挣钱的辛苦,从而知道珍惜父母的辛苦钱。

5.自主管理教育

以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基础,在开学时班主任让学生根据校规校纪制定班规,即班级公约。在此基础上设立“值日班长”,对班级卫生、文明用语、文明着装以及节水、节电等进行管理。班主任只做监督和信息整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