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数学习感悟

高数学习感悟

高数学习感悟

高数学习感悟范文第1篇

一、适当地整合教材,避难就简

由于艺术生高考文化要求相对纯文化生还是要低一点,而且由于艺术生自身特点,也很难把高中数学所有知识点学得很好。所以教师不如研究教材和考纲,适度地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我们没有必要做到面面俱到,譬如我们可以以三角恒等变换、向量的数量积等几个结合艺术生知识基础可以学好的考点重点教学。有的就可以降低难度教学。比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可以降低函数方面相关考查要求。精心设计好每一份练习题(因为没有哪份资料完全适合我们的学生),以保证学生集中精力学好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当然数学的知识都是相互关联的,不可能舍弃部分知识点,但这样有重点的复习,可以让艺术生较少地受到数学学习信心方面的打击,又能有效地帮他们抓牢高考中的得分点。

二、适度地拉长坡度,多层次设计教学过程

艺术生的基础薄弱,能力较差,所以应该从他们的知识体系出发,低起点、小坡度地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降低理解的难度。教学内容和目标分解为若干个相互关联的子项目标,然后设计成多层次的教学过程: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易到难,坡度较小、层次分明。如问题情境应该较多地利用具体感性材料,可以“减少”抽象性,从而降低理解的难度。教学定义、定理时从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充分利用化归思想,化新为旧、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或通过平移等手段化静为动,或通过换元法降次或减元。例如,在进行求函数y=Asin(ωx+φ)的单调区间、对称轴、对称中心等的教学时,引入换元法,化为y=sinx的相关问题,就比让他们直接用整体代换的思想更容易操作。

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由于很多学艺术的学生散慢的学习习惯已经养成,常常不能持之以恒。加之多数学生对自己不正确的知觉可能会导致其不能积极地完成作业,不去努力参与学习活动。因此帮助为学生树立现实的、具体的、可达到的目标,及制定计划以实现目标。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等是一开始就要做的事。

另外,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就算掌握了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但新旧知识往往联系不上,孤立地贮存在头脑中,出现掌握不牢的现象。为了避免学生学习时的盲目思考,消除学生由于无效思维造成的倦怠情绪,要注重启发,细心引导,让学生能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去思考,去判断推理,逐步让他们将已有的知识形成网络,并让他们习得类比、归纳、总结等基本的数学方法。 转贴于

四、注重师生情感交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师生情感交流是培养学生对数学兴趣的基础。情感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与心理体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教学创设良好的氛围,课堂上,应精神饱满、乐观豁达、热情幽默、张弛有度,这可让学生受到感染,自信地对待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内动力,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我在教学中注意编选内容的趣味性,探索性和应用性,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利用数学学科的表象美、知识结构内在的逻辑美、数学语言的简洁美、思想方法的奇异美等,来激发艺术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注重学法指导,加强个别化辅导,做到有的放矢

个别辅导可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对其提出恰如其分的要求,是对学生进行帮助的最有效措施之一。造成学习成绩差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学习不得法,也是一个主要原因。有的思维不灵活,不会进行预习、复习,听课时不知道怎样抓重点、难点,不会记简要的笔记,上课时跟不上。有的是思想问题。通过个别辅导可以从心理上和学习上帮助他们解决一定的困难,从而提高其成就动机。同时结合数学课的特点,随时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如指导学生怎样提高听课效率、怎样进行预习和复习、怎样自学、怎样培养数学能力等。在备课时不仅备教材,更重要的是立足于学生的思维,仔细揣摩他们学习的心理,努力体察学生可能发生的困惑和错误之处,做到未雨绸缪,估计在先;其次在课堂上要随时从学生的神态、表情中观察、揣摩,尽可能地掌握学生的思维进展程度,并作出相应的对策。如在复习集合的运算时,学生对交集和并集的符号总是弄错,当他们弄明白两个概念后,让他们记住“交”与“并”两个字的夸张的写法,使之留下深刻的印记。或注意联合国的英文缩写”UN”中的“U”的含义。也可知道并集的意思.。总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六、不断反复,螺旋式是上升

由于知识的学习和复习几乎是同时进行,不可能一步到位地达到某一高度,或为了巩固复习过的内容等都需要有一定次数的反复。艺术生底子本身薄弱,学习能力较差,理解知识较慢,且易于遗忘,因此有时需要不止一次的反复才能习得一定的技能。但这个反复不是纯粹的重复,而是呈螺旋式地上升。反复的时间不一定是连续的,但要遵循认知规律。一般在一周内一定反复一次,当然也可设计于与其它知识的联系中,不定时地巩固。

高数学习感悟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悟性

    数学是高中众学科中至关重要的一科,要认真地学好它,方法是很重要的。经常有同学提出“数学学习是靠勤奋,还是靠方法”的问题,认为只有聪明人才能学好数学,他们大多学习很扎实,很勤奋,总是看着那些学习并没有“努力”而成绩优于自己的同学感到心里不平衡,逐渐地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产生怀疑,有的甚至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障碍,影响到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那么,学好数学究竟靠什么呢?我认为很关键的一点在于悟。

    一、数学不需要“蛮横行为”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逻辑性很强。学习数学必须要面对必要的推理论证,这就要求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着自己深刻的亲身体验和必要构建过程。如果没有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感知和领悟,而是机械地死记硬背,不求甚解,这样是不会学好数学的。

    二、悟性对数学学习非常重要

    “学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凤毛麟角”、“心有灵犀一点通”说的都是悟性这一问题。特别是数学学科教学中,一个没有悟性的学生是绝对学不好数学的。所谓悟性,其实就是感知能力,也就是凭借原有知识和生活积累感知事物,领悟实质,发现规律的能力,即创造性的学习过程,悟性越高,视野越开阔,思维越灵活,方法越巧妙,数学学习能力越强。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注重对学生悟性的培养、开发和利用,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越来越轻松,成绩才会越来越理想。

    三、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提升学习悟性呢?

    我在数学中有以下几点做法:

    1.激发兴趣,培养悟性

    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到数学教学中,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拉近数学和实际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是很重要的,比如讲函数应用时,提出问题:学校花园内的喷水池喷出的水的线条是什么形状?我们学过的哪类函数图象与之符合?能否根据水池的宽度、喷水的高度确定出它的函数解析式呢?同学们积极思考,回答出是二次函数、开口向下等,此时抓住时机给出课本上例题求解,效果很好。在讲解斜三角形应用时,问题:教学楼东边的水塔多高呢?给出直尺和测角仪怎样测量和计算呢?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将长度和角组合成三角形,利用正弦定理使问题得以解决。这样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应用中提高,培养了学生的悟性。

    2.突出意识的培养,开发数学悟性

    数学是一门很抽象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即整体意识、结构意识、抽象意识、推理意识、优化意识以及反思意识等。因为数学学习必须实现从感知到认知的过渡,即感性上升到理性,而数学意识是实现过渡的桥梁和必由之路。

    综上六种方法,各有千秋。我不是简单罗列解法,而是引导学生从多种解法的分析中体会哪种方法更易找到切入点,更便于应用。通过比较学生们发现法一、法五运算、变形较繁。法二、法六运算便捷但较抽象。法三、法四便于使用且简捷,较理想。这样学生在比较中,培养了优化意识。

    3.创设问题情景,提高学习的悟性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有意识的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之中最充分的调动各种感知器官,去感受知识,使学生悟性得以提高。

    例如:在三角函数的应用中,设置如下问题。假设某住宅区里可能有这样三种情况的一块空地:(1)半径为10米的半圆。(2)半径为10米,圆心角为60°的扇形。(3)半径是10米,圆心角为120°的扇形。现要在这块空地里种植一块矩形的草皮,并使得其一边在半径上,应如何设计才能使草皮面积最大?并求出最大值。

高数学习感悟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课改; 数学; 生活运用1 对新课改数学教学的思考:数学教学应该教给学生什么?

《数学课程标准》建议教师“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可见在体验中感悟数学知识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作为数学教师要为学生感悟数学创设和谐的情境,触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使学生能有所悟,能自悟自得,并能在实践活动中深化感悟。

一般来说,中小学数学教学的功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践功能,即它与人们的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教学的内容来自于人类日益丰富、不断提高的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并通过对一代代新人的培养,而越来越明显和能动地促进各个时代,尤其是现代社会的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和进步。二是精神功能,即它联系于人们的思维与方法。通过对儿童的数学教学,在早期就尽可能充分地开启儿童的智慧,发展儿童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能为他们日后乃至终身的良好发展,创造高质量的生活,奠定不可或缺的极为重要的基石。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教育界提出了“大众数学”的教育理念,“大众数学”的实质是指对数学教学进行再创造,使之顺应学生的需要,顺应社会的需要。在理解大众数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下列理念:①数学对任何人都有价值。②几乎所有人都能学会大量的数学。③数学教学应鼓励各种程度的学生积极参与。④学校数学不仅限于算术、代数、几何,在各个阶段都应扩充内容。⑤课堂不应脱离现实世界。⑥问题的主要根源在课程。⑦教师应提高对数学教学的责任心。

我们认为,数学学习应该是一种有广泛的思维空间和实践空间,是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学生是可以用心去体会感悟的。而以往的数学学习,常常使学生们感到离开自己的生活实践太远,枯燥乏味。其实,数学学习完全可以将学生学习范围延伸到他们力所能及的社会生活和各项活动之中,将教育和生活融为一体,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和感受体验。教给学生思维方式与思维的习惯。让学生去体会感悟数学的智慧与美。

2 新课程下教师该怎么办?重新认识数学、感悟数学

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和现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数学课上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要教给他们思维的方法,开发他们脑中未被开发的脑细胞,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的充实自己。

体验是青少年在实践活动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心理活动,更多的是指情感的一种体会和感受。而这种体会和感受外在表现出来便是学生的感悟。学习数学知识悟性是重要的决定因素,它与数学教学有密切的关系,它是一种具有生命驱动力的思维形态,介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是联结感性与理性的带有生命体验的心灵之桥。可以说,没有以悟性点醒的材料是僵化的凝固的材料,没有以悟性化解的理论是空洞、乏味的理论。悟性的养成与提高主要靠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体验。由此我认为应由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

2.1 创设和谐的情境,使学生能有所感悟。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广大数学教师提出的教学建议。的确,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体验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从中能有所感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2 触动生活积累,在体验中使学生自悟自得。 感悟是一种心理现象,也是一种心理过程,先有所感,方有所悟。感悟主要借助感知,感知的形成又要依赖于学生的亲身体验,依靠平时积累。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经验,就可以通过自己的感受、体会、揣摩而有所感悟。在数学课堂中,教师不能过早地将具体的知识抽象化,感性的知识理性化,使学生匆匆跨过感性阶段而步入理性的殿堂,有的知识讲得越多,学生越不明白,而应主要让学生自悟自得。

2.3 在实践活动中深化感悟。 悟性的高低,标志在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在教学中,不同学生往往表现出不同的悟性,言语、思维有的产生“奇思怪想”,有的是“平淡无奇”,作为教师就要善于发现学生中因为思维撞击所溅起的“智慧”火花,引导或利用学生去矫正学生的思维方向,由学生自己去梳理自己的思路,去捕捉别人思维的闪光点。为了真正让学生走进生活、感悟数学需要我们教师做到:

2.3.1 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形式。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需要教师组织大量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关于活动课国家有统一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生特点,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受到政治思想道德教育,扩大视野,动手动脑,增长才干,发挥志趣和特长,丰富精神生活,增进身心健康。

2.3.2 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语言、素材。 生动的素材能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永恒的记忆,而活泼的语言又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良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教师要针对他们的特征,选择适当的素材,采用贴切的语言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高数学习感悟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多重感悟;提高;数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1;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1-0046-01

数学一直对人类的文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数学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占有重要地位,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平时不断地实践和探索,让学生亲身去体验、去感悟,才能逐步培养其数学素养。感悟是理解的基础,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调动多种感官去引领学生感悟数学、理解数学,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用眼感悟,指导识图

用眼睛看是接收外界信息最直接的方式,学生通过观察事物,能够在感悟中认识事物,了解事物。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数学课本中经常配有许多彩色图片,目的是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和了解事物,有利于更好地学习数学。因此,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看图、识图,感悟图中信息,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十分重要。比如,在学习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减法”的时候,课本中以小猴子卖桃子的情境,向学生们展示了减法。一年级的学生可能只是被课本中的小猴子、小兔子、桃子的图片吸引,他们只是看到了这些图片,并没有想到这些和减法之间的关系。因此,学生很容易由颜色鲜艳的图片想到各种和数学学习无关的事物,从而脱离课堂学习。这时候,数学教师便应该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去思考课本内容,将数学知识融入到学生喜欢的情境中去。学生通过识图,可以数出小猴子一共要卖的桃子个数,得出是13,然后在接下来的三个对话框中一边数一边画掉卖出的桃子,一共画去9个桃子,最终将剩下的桃子个数数出来,得出4。学生们通过这种识图的方式,学会了“13-9=?”这个数学算式。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这种识图做减法的方法,让学生感悟减法的奥妙之处。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应充分利用他们的学习特点,结合感官感悟,引导他们认识图片,领悟其中隐藏的数学知识,将数学知识更好地传授给他们。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看图识图,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课本上的图片,逐渐提升其数学素养。

二、用脑感悟,发展思维

“学而不思则罔”,教会学生用脑去思考问题是教育的关键。要想让学生主动去动脑思考,就必须营造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氛围,而课堂游戏便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在欢乐的游戏过程中,利用数学问题创造游戏场景,让学生在思考游戏的过程中用脑感悟,从而提升数学素养。例如,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中,在讲解第三单元 “认识图形”的时候,教可以准备一些七巧板,将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的同学把自己手中的图形按照边数分类整理放在一起。这种游戏形式能够带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他们主动动脑思考的积极性。同样,在第六单元“厘米和米”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同学们自己动手去测量课本上的示例。比如用自己的手、文具盒、铅笔去测量课桌有多长,分别说一说课桌是几长、是几个铅笔盒的长度、需要用几根铅笔来测量。在讨论中,让同学们去理解厘米的概念。这种既动手又动脑的课堂游戏,不仅让学生学会自己用脑去感悟数学,更重要的是在游戏中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学会了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问题。

三、用心感悟,学会应用

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学以致用”,而数学作为应用类学科,其教学目的更是不言而喻。要想让学生把抽象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应用到生活中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便需要学生学会用心去感悟。比如在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年、月、日”这一课中,课本给出引导,要求学生在年历中找出自己的生日。例如,某位同学生日是10月26日,首先应找到对应月份10月,然后再找26日。但是如果仅仅是课堂上短短的时间练习,课后没有将课本知识融入生活,学生很难深刻理解其中的数学含义。因此,教师建议学生回家以后按照课本上的要求,把自己家人的生日也找出来,例如5月14日,9月7日等。教师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真正了解年、月、日的意义,用心去感悟数学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学生的数学素养才能逐步得到提升。只有把知识真正融入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处处感受到数学的存在,感受到数学给生活带来的影响,才能真正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因此,要想让学生学会应用,就必须让学生用心去感悟生活,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结束语

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中,注重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对于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采取多种感官调动的形式,不仅给学生带来多姿多彩的课堂生活,也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在多重感悟中逐渐拔节提高。

参考文献:

[1]徐萍.让数学素养在多重感悟中拔节[J].小学教学研究,2014(12).

高数学习感悟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数学 生活 新课程

数学是一个非常美的领域,这是因为数学的主要部分是由人类的心灵创造构成的。数学与科学技术、人文科学、经济发展等都有着广泛的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大千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而数学在现实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数学教师要善于把数学课堂搬进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感悟数学。

一、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说到数学,大家都会觉得只是“计算”和“证明”,学生学数学只要会做题就行了。而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逐步体会到,数学本身不只是“数字符号”,它有着更丰富的内涵,它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我们可以自由探索自己心目中的数学世界,正是这种自由探索才是数学美的体现。我认为,数学学习应该是一种有广泛的思维空间和实践空间,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学生是可以用心去体会感悟的。

1.数学源于生活,是生活的提炼与升华。

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它是在这个现实世界中生存的,离开了现实生活这个世界,数学将是一片死海,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同样,人类也离不开数学,离开了数学人类将无法生存和发展。为了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我提倡学生写数学日记,记录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的日记中体现着他们对数学的发现、应用和理解。

2.从生活中去体会数学思想、感悟数学文化。

数学是思维与线条的文化。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由于实际的需要,数学在远古时代就产生了,现在已发展成一个分支众多的庞大系统。数学与其他科学一样,反映了客观世界的规律,并成为理解自然、改造自然的有力武器。作为21世纪的数学教师,不能只让学生学会做各种各样的“习题”,而要让学生去体会数学的一种社会价值,并且从生活中去体会一种数学思想。数学里包含着丰富的哲学道理和人文精神,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发掘数学中蕴涵的宝贵的东西。无论是哪一种学科,都要考虑到人的全面发展,数学学科尤其重要,应结合一定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及优良的学习习惯。教师不仅要做经师,更重的是要做人师,教书的同时一定要育人,把育人放在首位。

二、新课程下数学教学应该教给学生什么

《数学课程标准》建议教师“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可见在体验中感悟数学知识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数学教师要为学生感悟数学创设和谐的情境,触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使学生能有所悟,能自悟自得,并能在实践活动中深化感悟。

一般来说,中小学数学教学的功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践功能,即它与人们的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教学的内容来自于人类日益丰富、不断提高的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并通过对一代代新人的培养,而越来越明显和能动地促进各个时代,尤其是现代社会的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和进步。二是精神功能,即它联系于人们的思维与方法。通过对儿童的数学教学,在早期就尽可能充分地开启儿童的智慧,发展儿童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能为他们日后乃至终身的良好发展,创造高质量的生活,奠定不可或缺的极为重要的基石。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教育界提出了“大众数学”的教育理念,“大众数学”的实质是指对数学教学进行再创造,使之顺应学生的需要,顺应社会的需要。在理解大众数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下列理念:①数学对任何人都有价值。②几乎所有人都能学会大量的数学。③数学教学应鼓励各种程度的学生积极参与。④学校数学不仅限于算术、代数、几何,在各个阶段都应扩充内容。⑤课堂不应脱离现实世界。⑥问题的主要根源在课程。⑦教师应提高对数学教学的责任心。

我们认为,数学学习应该是一种有广泛的思维空间和实践空间,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学生是可以用心去体会感悟的。而以往的数学学习,常常使学生感到离自己的生活实践太远,枯燥乏味。其实,数学学习完全可以将学生的学习范围延伸到他们力所能及的社会生活和各项活动之中,将教育和生活融为一体,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和感受体验,教给学生思维方式与思维的习惯,让学生去体会感悟数学的智慧与美。

三、新课程下教师需重新认识数学、感悟数学

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和现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数学课上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要教给他们思维的方法,开发他们脑中未被开发的脑细胞,要想做到这一点,我们教师就要不断充实自己。

体验是青少年在实践活动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心理活动,更多的是指情感的一种体会和感受。而这种体会和感受外在表现出来便是学生的感悟。学习数学知识,悟性是重要的决定因素,它与数学教学有密切的关系,它是一种具有生命驱动力的思维形态,介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是联结感性与理性的带有生命体验的心灵之桥。可以说,没有以悟性点醒的材料是僵化的凝固的材料,没有以悟性化解的理论是空洞、乏味的理论。悟性的养成与提高主要靠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体验。由此我认为应由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

1.创设和谐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能有所感悟。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广大数学教师提出的教学建议。的确,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体验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从中能有所感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经历体验,使学生自悟自得。

感悟是一种心理现象,也是一种心理过程,先有所感,方有所悟。感悟主要借助感知,感知的形成又要依赖于学生的亲身体验,依靠平时积累。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经验,就可以通过自己的感受、体会、揣摩而有所感悟。在数学课堂中,教师不能过早地将具体的知识抽象化,将感性的知识理性化,使学生匆匆跨过感性阶段而步入理性的殿堂,有的知识讲得越多,学生越不明白,而应主要让学生自悟自得。

3.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产生思维撞击、溅起“智慧”火花。

悟性的高低,标志着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在教学中,不同学生往往表现出不同的悟性,言语、思维有的产生“奇思怪想”,有的是“平淡无奇”,作为教师就要善于发现学生中因为思维撞击所溅起的“智慧”火花,引导或利用学生去矫正学生的思维方向,由学生自己去梳理自己的思路,去捕捉别人思维的闪光点。为了真正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悟数学,我们教师要做到:

(1)不断更新教学形式。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需要教师组织大量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关于活动课国家有统一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生特点,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受到政治思想道德教育,扩大视野,动手动脑,增长才干,发挥志趣和特长,丰富精神生活,增进身心健康。(2)不断更新教学语言、素材。生动的素材能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永恒的记忆,而活泼的语言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良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教师要针对他们的特征,选择适当的素材,采用贴切的语言,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3)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掌握数学技术。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只靠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是无法达到要求的。有许多图片、图象需要多媒体展示,许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需要电脑演示。在教学中我们会经常遇到用较多的语言说明一些概念、算理、公式等现象,而且它往往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活化这些现象,而且特别直观、形象,不需要教师多言语,学生就可以自己感悟到数学知识。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素材。

数学课堂常被认为比较枯燥、乏味和缺乏激情,因此,努力创建既宽松又富有人情味的且便于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探究的课堂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学生才会主动学习和感悟数学,数学教学才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才能给我们的所有学生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一双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一副为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心肠。

参考文献: